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100字抄寫

短篇小說100字抄寫

發布時間: 2024-09-07 23:36:47

⑴ 求魯迅小說《傷逝》,內容簡介,以及賞析。

《傷逝》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說,也可以說是唯一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它所講述的是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故事。作為魯迅的唯一愛情小說,卻以涓生和子君他們愛情的破裂為結局,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但它的悲劇原因又是什麼呢?我想,大概有以下的幾方面首先,他們生活在那「萬難破壞的鐵屋子裡」,整個社會的沉滯、腐朽不可能不毀滅這個愛情的綠洲。
封建禮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愛情,當然也不例外。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獲得婚姻自主和愛情上的自由,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一個小小的願望,但那些「仁義道德」卻容不下他們的叛逆!他們需要的是奴隸!一個「忠誠」的奴隸!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衛道士和「鐵屋子」裡面的「沉睡者」們,他們都不允許他們的「屋子」里出現叛逆者!
在那間「鐵屋子」里,人們永遠地維護著他們認為是無法替代,無法逾越的禮教精神。封建倫理道德,綱常名教,諸如節烈、孝道。「以不情為倫理,都是吃人」的東西,最低限度也是壓制人的個性的東西。涓生和子君在追求自己愛情和婚姻的自由的時候,便觸動了「仁義道德」者們。在他們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間是沒有愛情自由可言的,有的應該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脫離了他們的准線,那就是「叛逆者」,當然,他們是不會讓那些「叛逆者」好過的。於是,涓生和子君便生活在一個眾人白眼的環境里。
涓生和子君經過他們自己的努力,他們成功地同居了,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在他們自己看來,一切都是幸福的(最起碼剛開始的時候是那樣),但在那些封建衛道士的眼裡,他們這些壞綱亂常的「激進分子」是不允許存在的!「我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人們為什麼要用這樣的眼光來看他們?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破壞了人們一直以來所認同的「道德」。封建的倫理道德沉重地壓在每一位生活在「鐵屋子」裡面的人們身上,他們一旦脫離了這些准則,在社會上就難以走動。男女之間如果沒有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結合,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在社會里很難太得起頭來。一不小心便要落個身敗名裂,更有甚者連命都保不住。魯迅的《離婚》中的主人公愛姑,可以說是魯迅筆下最潑辣,最有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但回想一下,她是用什麼來武裝自己的呢?是因為自己家裡有六個身強力壯的弟兄和家庭殷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她是「三茶六禮定來的,花轎抬來的」。1反過來說,愛姑的反抗,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在「仁義道德」的范圍內,是道德所鼓勵的,所允許的。所以,她有那麼大的勇氣去反抗。但封建的權威也深深地傷害著她,七大人的一聲:「來~~兮」,就把她的氣勢給壓住了,再也不敢找「小畜生」「老畜生」的晦氣了。再看看祥林嫂,她有反抗,「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但是,同樣,她也是為了維護封建傳統的「守節」,雖然她第二次結婚得到了幸福,但她還是怕人家說起,為啥?因為她不「守節」了啊!祥林嫂因為沒有守節而受苦,在祝福的聲中默默地死去。與其說祥林嫂死於無愛的人間,倒不如說她是死於封建的禮教下,死於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毒害下!《明天》里的單四嫂子受苦於守節,她的唯一願望就是好好地養活她的寶兒。就是退一步來說,假如單四嫂子沒有守節,去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又可以照顧自己兩母子的男人,也許,她的寶兒就不要死掉,就不會那麼盲目地相信何小仙的那「長長的指甲」。總的來說,封建社會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它吃掉你的思想,你的靈魂!當然涓生和子君的「微不足道」的愛情更加不用說了。

封建思想數千年來,都在沉重地壓制著人們的思想,壓制著人的個性的發展。它不會給你一個小小的空間,讓你去發展。在那些「衛道士」的眼裡,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們為敵了。涓生的失業,說到底一句就是那些「衛道士」們在壓制著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長的兒子賭友,一定要去添些謠言,設法報告的」,添什麼謠言?那還不是說涓生和子君違背了封建倫理道德,沒有經過雙方家長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壞社會風氣的了!「和她的叔子,她早已經鬧開,至於使他氣憤到不再認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連自己的侄女的不認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子君是個不遵守「道德」的人。記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時候,「尋住所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大半是被托詞拒絕」。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人們是看不慣,也看不起那些自把自為的「叛逆者」的,他們的內心深處只有禮教這兩個字,而沒有愛情兩個字!
也許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得而復失的時候,子君可以重新過上自己的生活,那也不算是太大的悲劇,最多我們只是可惜他們的愛情是那麼的弱不禁風而已,也不會太大的悲傷。但是,在當時那樣沉滯、腐朽的社會里,她只能:「現在她知道,她以後所有的只是她父親——兒女的債主——的烈日一般的嚴威和旁人的賽過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虛。負著空虛的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這是怎麼可怕的事呵!而況這路的盡頭,又不過是——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墓」,那是什麼?那是吃人的社會啊,子君走了第一步,社會就不會讓她有機會「改正」的了,既然子君違背了他們的「倫理道德」「三綱五常」,那子君最後只有被逼迫走向那「沒有墓碑的墳墓」了,這些是多麼的可悲啊!即使你有更強的意志與鬥志,到頭來也會有給它吃掉的危險,想得到真正的自由,那隻有推翻這個吃人的社會,推翻一切沉滯、腐朽的制度。
回顧魯迅先生的愛情,可以說,也是深受封建思想的傷害。他在1906年奉了母親的命,和朱安結婚,可以說,朱安是母親送給魯迅的一份禮物,一份他絕對不願意收的禮物,因為他對朱安一點都不了解,一點感情都沒有。但他為了不要傷害母親,同時,也可以說為了保護朱安女士的性命吧,因為在那樣的社會里,「嫁出的女,潑出的水」,一旦嫁了出去,也就沒有了退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果被休了回來,那就是一件天大的侮辱,也可以說生不如死了。魯迅也想到了這點,所以只有苦苦地維持著這段不是愛情的婚姻。
可以說社會上的「流言似虎」吧,涓生和子君的同居引起多少人的白眼?引起多少的議論?「我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就連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樣,「我也陸續和幾個自以為忠告,其實是替我膽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絕了交」。其實魯迅先生又何曾不是呢,為了和許廣平同居,為了他們的愛情,他們只有離開了北京,作為一個戰士的魯迅尚且要里開,涓生和子君的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社會不會給他們的愛情一個自由的空間,「戀愛是自由的」在他們那個社會里是不會出現的,那他們的愛情綠洲也就被破滅了。
在那沉滯的社會里,他們想跨出一步是那麼的困難,可以用許廣平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在社會上嚴厲的戴著道德的眼鏡,專唱高調的人們,在愛之國里四不配領略的人們,或者嫉恨於某一樁事,某一方面的,對愛的他倆,也給予一番猛烈的襲擊。」2

其次,涓生和子君他們本身的性格弱點也註定了他們的愛情必定是一個悲劇。
他們兩個人同居之後,他們的性格也隨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生活的壓迫接踵而來,生計斷絕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沒有了,隨即自己的自私、虛偽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脹起來。這樣,他們的愛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脹的心理中慢慢地變質,慢慢地變淡,最後走向了破裂。
剛開始的時候,涓生是勇敢的,對愛情也是真摯的,也是令人感動的。「我愛子君,仗著她逃出這寂靜和空虛」他們都是覺醒的知識分子,他們彼此鼓勵著,彼此依偎,准備逃脫這個沉滯的社會,追求自己的愛情,他們拋棄了世俗的眼光。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他們的確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他們的愛是甜蜜的,「我也漸漸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但是,涓生他本身的弱點,在社會和生活的壓力下,慢慢地流露出來。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教育兒子:「要記住,愛情首先意味著對你的愛侶的命運、前途承擔責任……愛,首先意味著獻給,把自己精神力量獻給愛侶,為他(她)締造幸福」3。愛情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奉獻。但是,涓生他做到了嗎?我想他沒有做到,「……人的生活的第一著是求生,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著一個人的衣角,那便雖戰士也難於戰斗,只得一同滅亡」「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咋一看,好象還挺有道理的,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里,我們看上去也是無可厚非的,也會贊同。但是,我們想想,他們所生活是怎樣一個社會?是一個沉滯的「吃人」的社會。涓生那樣做,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把子君往死里推的表現!一種虛偽的心態!他也知道子君一旦離開了他,回到她父母的家裡,她一定會死於那「無愛的世界」。最後子君死於那無愛的世界裡。涓生沒有做到為愛侶奉獻,更沒有盡到對愛情應該負的責任,他想的只是他自己。說句不好聽,是那種「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里,他離開了子君,實際上就是把子君送向死亡的盡頭!

傷逝》中,涓生他自己明明兩次想到過,他離棄子君的結果,是子君的死。第一次,是他打算離開子君的時候,「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並且立即懺悔、自責。第二次,是他決定說出他不再愛子君之前,「我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捨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懺悔了。」然而,他仍然用了十分的決心,說了下面的一段話:
「……況且你已經可以無須顧慮,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實說:是的,人是不該虛偽的。我老實說罷:因為,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但這於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
也許在他說:「人是不應該虛偽的」的時候,就是他最虛偽,最卑怯的時候。他所講的一切,真的像他所說的一樣嗎?子君真的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了」嗎?其實他是知道的,「我也突然想到了她的死」,只是他不敢去面對而已!
當然,我們不可以認為涓生就是一個壞人,他也沉痛地說出了自己悔恨:「那麼,即使在孽風怒吼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繞我,猛烈地燒盡我的悔恨和悲哀」。也是一個覺醒的知識分子。
在最初反抗家庭專制的斗爭中,子君同樣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決,她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樣響亮的個性解放呼聲,但她以為爭得「同居」的權利,就獲得了一切,從此安於平庸的生活,將「別的人生的要義」都忘卻了。舊思想的束縛使子君心甘情願地成為捶著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婦,「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4的思想牢牢地禁錮著她。一旦失去了涓生的愛,便無可奈何地退回父親那裡,獨自負荷著虛空的愛的重擔,走完人生的長途。
「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與「我真不料這樣微細的小事情,竟會給堅決的、無畏的子君以這么顯著的變化。」深刻地反映出子君的轉變,從原來那個勇敢和堅強的子君變得如此的軟弱。一切都是因為她自身性格弱點和傳統的思想在她的心中打下的深深的烙印。在她的眼中除了喂她的小油雞和阿隨之外,就是忙碌自己的家務,其他的事情都已經不再記得。隨後漸漸陷入了小市民的爭斗中,為了那小油雞而和鄰居吵開了,為了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而耿耿於懷,「她說,阿隨實在瘦得太可憐,房東太太還因此嗤笑我們了,她受不住這樣的奚落。」這樣的生活和傳統的那些小市民有什麼差別?人是會變的,如果停下自己的腳步,不再前進的話,那就變得消沉了很多,記得路遙說過這么一句話:「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才可以活得更充實」,那的確不錯,一個人要想活得充實,就要不斷的完善自己,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有用的地方——不要像子君那樣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無謂的小市民爭斗中,那樣只會磨滅自己的意志。
但是,子君畢竟是那個沉滯的社會中的一個覺醒者,她喊出了數千年來女性不敢喊出的聲音:「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一點令所有的人都很受鼓舞。
雖然涓生和子君他們的性格都被傳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們到底是當時極少數覺醒的知識分子成員。

最後,經濟上的困頓,使他們失去了輕松自如的心態,他們的愛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級,生理的需要排在首位,也是最基礎的位置。一個人想在社會有一番建樹,首先應該是解決生存問題,生存的問題解決不了,還談什麼其他奮斗?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會里,他們要生存,最起碼的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他們必須解決經濟這個問題才有機會令愛情更加牢固。涓生和子君的愛情雖然都有很深的感情(剛開始的時候)。但是,到最後他們那朵美麗的愛情花朵也是悄然凋落。在除了社會壓逼和他們個人性格特點的缺陷之外,生活的困頓,使他們失去了鬥志!我雖然不敢說沒有麵包就沒有愛情,但是沒有麵包的愛情是難以維持的,難道真的是:「有情可以飲水飽」嗎?美滿的愛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就像一朵美麗的花朵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在經濟困頓上,涓生和子君那輕松自如的心境沒有了,當涓生被局裡開除了的時候,子君的第一反映是:「無畏的子君也變了顏色」,涓生也只有忙碌在於那求生的道路上,以前的那些輕松心情沒有了,他忙碌在那抄抄寫寫的工作中,由此也和子君產生了矛盾。涓生要一個安靜環境去工作,而子君也為了生活上的一點瑣碎的事情和生活上的拮據而同鄰居爭論不休,致使涓生有了那麼的一種感覺:「天氣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這樣的生活,愛情會長久嗎?答案是肯定的。

一個人要想戰斗,首先你得不餓著肚子,「不至於餓著肚子戰斗,減了銳氣」5,涓生和子君都具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但是由於經濟陷入了困境,涓生無法在家裡靜靜地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去為了生計而忙碌著,他們再也沒有時間「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卜生,談泰戈爾,談雪萊……」,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與交流了。也許他們都忘卻了經濟對他們來說是那麼的重要,記得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裡面說道:「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鮒,急謀升斗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濟權,一面再想辦法」。所以,涓生和子君想得到美滿的愛情,得去解決一下自己的經濟問題才行啊。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就這樣說了出來,也可以說是對青年的一種告誡吧。他和許廣平離開北京正是經濟困頓的時候,他們相約「分頭苦幹兩年,掙得足可以維持半年生活費的積累,以便不至於社會壓迫來了,餓著肚子戰斗,減了銳氣」6。他告訴我們,不要讓愛情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不要以為有了愛情就可以得到了一切,「肚子問題」同樣要解決,否則,腳下的路便難走了很多。

總的來說,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失敗,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那沉滯的「鐵屋子」裡面,同時他們自身的性格所表現出來的弱點和經濟的困頓也是他們愛情失敗的重要原因。要想得到真正的愛情自由,必須打破那沉滯的「鐵屋子」,做一個真正的覺醒者,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要「餓著肚子戰斗,減了銳氣」。

《傷逝》的藝術特色:

小說採取「手記」的方式,用詩一樣的語言抒寫了涓生的心境,寓批判於事實的縷述。有追憶中的內心獨白與傾訴,也有回想里的細節點綴與刻畫,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與精湛的白描技法。

小說的敘事、議論、寫景都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小說大體上是按照會館]吉照胡同、會館這樣回顧式結構進行描述的,在具體事件回顧中,作者沒有按照事件的時間順序。而是根裾主人公的情感,有祥有略,跳越式的追述。

首先,在敘述中抒情

如:子君死後 ,涓生又回到會館,回憶一年前與子君相戀時的情景,是用敘述的語言抒發他們相戀的情感:「在一年前,在寂靜和空虛中並不是這樣,常常含著期待,期待子君的到來」、「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著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驟然生動起來呵!」「然而現在呢,只有寂靜和空虛依舊,子君卻決不再來了,而且永遠,永遠地!......」

其次,也通過議論直抒胸臆

小說結尾段:「我願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麼,即使在孽風怒吼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饒我,猛烈地燒盡我的悔恨和悲哀。」
這是表達了涓生追悔莫及的悔恨和悲哀的心情。

再次,作者也藉助景物描寫抒情

作者寫道:一年前兩人相戀時,子君就帶著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葉來,使我看見,還有掛在鐵式的老幹上的一房一房紫白的藤花。一年後,依然是這樣的破屋,這樣的板床,這樣的半枯的槐樹和紫藤,但那時使我希望、歡欣、愛、生活的,卻全都逝去了。
作者寫出了人去樓空的空虛與寂莫。

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

子君和涓生都是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具有資產階極民主主義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有個性解放,男女平等,戀愛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作者充分地肯定了子君英勇無畏的反抗精神。為了爭取戀愛和婚姻自由,敢於同舊勢力進行較量,勇敢地背叛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家庭,高傲地宣稱: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力。這是子君反封建專制的戰斗宣言。她和涓生同居,表現了她對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的反抗。作者也批評了子君軟弱、妥協和思想的停滯不前,當他們建立起小家庭以後又沉浸在凝固的安寧與幸福里,忘記了人生的全盤要義,把精力頃注到家務里及恭順地侍奉丈夫,表現出舊式婦女賢妻良母式的,失去了奮飛的能力和勇氣,變得平庸短淺,由一個勇敢無畏的新時代的女性變成庸庸祿祿的家庭奴隸。由於她性格的軟弱,最後不得不回到她曾經背叛的舊家庭里去,走進了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墓。作者也寫出了她純撲善良的性格,她為了愛情,不計較涓生是個門第卑微的窮青年,當離開涓生的時侯,沒有留下字條,卻默默地把僅有的生活用品留給涓生,這里有關心,有惋惜,有對愛情的最後留戀,表現出子君純撲和善良的品性

⑵ 寫人的表情片斷100字

「歡笑」每逢他遇到新朋友,或是接見屬員,他的大眼會象看見個奇怪的東西似的,極明極大極傻地瞪那麼一會兒,腮上的肉往下墜,然後腮上的肉慢慢往上收縮,大眼睛裡一層一層的增厚笑意,最後成為個很撫媚的微笑。微笑過後,他才開口說話,舌頭稍微團著些,使語聲圓柔而稍帶著點嬌憨,顯出天真可愛。這個,哪怕是個冰人兒,也會被他馬上給感動過來。(老舍:《且說屋裡》《老舍短篇小說選》第157頁)

突然間,他臉上現出了由衷的驚愕,後來眼睛都皺成一條縫,嘴都咧到耳朵上了,牙齒閃著光,發出一陣誘惑人的傳染性的大笑。驚愕的大笑,代替了留聲機喇叭筒里的歌聲,轟轟響起來:兩個人哈哈大笑起來,有時這個人笑,有時那個人笑,有時兩個人對笑,用出入意外的非常尖細的聲音大笑著——好象膈肢小孩似地笑著,有時使著牛勁笑著——周圍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都大笑著,喘著氣,揮著手,好象得神經病打滾的女人一樣大笑著;瘋狂得把肚子都要笑破了;笑得好象止都止不住了。(〔蘇〕綏拉菲摩維支:《鐵流》第141頁)

「羞赧」寶釵見他睜開眼說話,不象先時,心中消盯也寬慰了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剛說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覺眼圈微紅,雙腮帶赤,低頭不語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含著淚,只管弄衣帶,那一種軟怯嬌羞、輕憐痛惜之情,竟難以言語形容,越覺心中感動,將疼痛早已丟在九霄雲外去了。(曹雪芹高鶚:《紅樓夢》第404——405頁)

「喜悅」但當一架風琴(這在當時是稀有的)開始以庄嚴的鳴響震撼著禮拜堂,使禮拜堂里充滿了天使般優美聲音的時候,公爵夫人抬起了眼睛,她的臉上除了虔誠和敬畏的神情之外,還流露出無限的喜悅;這時候你看她一眼,准會把她當作一個聖徒,她彷彿在奇異的幻景里看見了敞開的天堂。(〔波〕顯克微支:《十字軍騎士》第44頁)

老三三步兩步跳到馬車邊,也喜得眼睛囫圇著,牙齒白露著,擎起兩只蒲扇大的手,將思嘉伸給他的手牢牢捧著。他把西瓜瓤一般紅的舌頭伸著,全身都搖著扭著,臉上象是抽了筋,荒唐得象一頭獵狗在玩把戲。(〔美〕密西爾:《飄》第928頁)

「抑鬱」凡是認識央金的人,都說她是個又笨又丑的姑娘;這說法倒也有根據,因為她那扁圓的臉上總是帶有幾分呆滯,彷彿從來不曾有過什麼歡樂,也從來不曾有過什麼悲傷。不過,這也並不是絕對的,你如果仔細注視她的眼睛,那麼在它那又黑又深的地方,便會發現有一種壓抑和孤獨的神色。

「痛苦」一個窮孩子,睡倒在路邊,不幸的他,病了!而且病的是急性的痧症。他全身抽筋,肩膀左一聳、右一聳,兩腿也左一伸、右一伸。臉色青的和烤熟的茄子一樣,唇黑,眼閉著無光。有時,雖眨眨地向環立在他四周的群眾一眼,好似代替他已不能說話的口子求乞一般,但接著蹙一蹙眉頭,叫聲「啊唷」,又似睡去了一樣的了。眼淚附在眼瞼上不曾滴下,兩頰冊銷附著兩窩泥塊,他似要用手去抓,但五指似燒熟的蟹腳一般,還顫抖得厲害。……總之,他象一隻垃圾堆里的死老鼠,他除了叫聲「啊唷」,和喉中有時「嗡嗡」以外,他竟和死去沒州橋游有兩樣了。

(柔石:《人間雜記》《柔石選集》第187頁)

他的兩眼是獃獃向前面的空處在直視的,無論坐著立著的時候,從旁邊看將起來,總好象他是在注視著什麼的樣子,你只須靜守著他五分鍾的時間,他在這五分鍾之內,臉上會一時變喜,一時變憂的變好幾回,並且在這中間,不管他旁邊有沒有人在,他會一個人和人家談話似的高聲獨語起來,有時候簡直會同小孩子似的嘩的一聲高哭出來,眼淚流滿了兩頰,流上了他的兩簇捲曲黃黑的鬍子,他也不想去擦一擦,所以亮晶的淚滴,老是同珍珠似的掛在他的鬍子角上的。(郁達夫:《在寒風里》《達夫全集》第六卷71頁)

「憤怒」麥克柯偌爾完全變了樣子。他滿臉通紅,一直紅到發根,鼻翼由於內心激動張得大大的,額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條深深的皺紋從緊咬著的嘴唇向氣勢洶洶地往前突出的下巴伸展過去。……眼裡閃爍著一股無法遏制的怒火,這種怒火通常只有賭台旁邊的賭徒才有……(〔奧〕茨威格:《象棋的故事》《斯蒂芬。茨威格小說四篇》第124頁)

他用右手錶示了一個急躁而又無力的動作,那可以說是本來想打人一拳,後來他做出一副發怒的怪臉——那正是垂危者的怪臉,把嘴唇的薄弱、頰部的枯瘦和一切骨頭的突出都顯示得一目瞭然……(〔法〕莫泊桑:《俊友》第217頁)

「得意」很難再找到一個象他這樣忠於職守的人。說他熱心服務,還嫌說得輕了;不,他簡直是懷著愛心服務。他在抄寫中看到了一片變化多端和賞心悅目的世界。愉快之情流露在他的臉上;有幾個字母是他特別心愛的,一寫到它們,他就神魂顛倒起來:又是笑,又是眨巴眼睛,又是牽動嘴唇,因此一看他的臉,彷彿就可以猜出他筆下描出的每一個字母。

(〔俄〕果戈理:《外套》《果戈理小說選》第26頁)

「諂媚」站在院子里的那個人是馬鳳蘭。她頭發亂著,衣裳襟兒敞著,眼角上帶著眵目糊,一邊朝里走,一邊在臉上做功夫——她想做出各種各樣的笑模樣來,一種一種地試著來,哪一種最能打動人,就使哪一種。(浩然:《艷陽天》第1263——1264頁)

突然間,王爵夫人好看的臉上那憤怒的松鼠一般的表情,變成一種嬌媚可憐的恐懼相了。她那美麗的眼睛斜起來看她丈夫的臉,她自己的臉上現出怯弱的討饒的神情,一頭急急地但軟弱地搖著下垂的尾巴時的狗的神情。(〔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第46頁)

(劉克:《央金》《建國以來短篇小說》上冊第268頁)

你可以挑選一些句子重新組合修改一下呀~很容易的~老師不會這么厲害的

⑶ 求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全文

全文:

世上的漂亮動人的女子,每每像是由於命運的差錯似地,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我們現在要說的這一個正是這樣。她沒有陪嫁的資產,沒有希望,沒有任何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到末了,她將將就就和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結了婚。

不能夠講求裝飾,她是樸素的,但是不幸得像是一個降了等的女人;因為婦女們本沒有階級,沒有門第之分,她們的美,她們的豐韻和她們的誘惑力就是供她們做出身和家世之用的。

她覺得自己本是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華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於自己房屋的寒傖,牆壁的粗糙,傢具的陳舊,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難過。這一切,在另一個和她同等的婦人心上,也許是不會注意的,然而她卻因此傷心,又因此懊惱。

那個替她照料瑣碎家務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傭人的樣子,使她產生了種種憂苦的遺憾和胡思亂想。她夢想著那些靜悄悄的接待室,如何派著兩個身穿短褲子的高個兒侍應生聽候指使,而熱烘烘的空氣暖爐使得兩個侍應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

她夢想那些披著古代壁衣的大客廳,那些擺著無從估價的瓷瓶的精美傢具;她夢想那些精緻而且芬芳的小客廳,就可以和親切的男朋友在那兒閑談,和那些被婦女界羨慕的並且渴望一顧的知名男子在那兒閑談。

她跳起來抱著她朋友的頸項,熱烈地吻了又吻,末後,她帶著這件寶貝溜也似地走了。晚會的日子到了,駱塞爾太太得到極大的成功,她比一般女賓都要漂亮,時髦,迷人,不斷地微笑,並且樂得發狂。

一般男賓都望著她出神,探聽她的姓名,設法使人把自己引到她跟前作介紹。本部機要處的人員都想和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

她用陶醉的姿態舞著,用興奮的動作舞著,她沉醉在歡樂里,她滿意於自己的容貌的勝利,滿意於自己的成績的光榮;滿意於那一切阿諛贊嘆和那場使得女性認為異常完備而且甜美的凱歌,一種幸福的祥雲包圍著她。所以她什麼都不思慮了。

她是清晨四點鍾光景離開的。她丈夫自從半夜十二點鍾光景,就同著另外三位男賓在一間無人理會的小客廳里睡著了;這三位男賓的妻子也正舞得很快活。

他對她的肩頭上披上了那些為了上街而帶來的衣裳,家常用的儉朴的衣裳,這些東西的寒傖意味是和跳舞會里的服裝的豪華氣派不相稱的。她感到了這一層,於是為了避免另外那些裹著珍貴皮衣的太太們注意,她竟想逃遁了。

駱塞爾牽住了她:「等著吧。你到外面會受寒。我去找一輛出租的街車來吧。」不過她絕不聽從他,匆匆忙忙下了台階兒。等到他倆走到街上竟找不著車了;於是他倆開始去尋覓,追著那些他們遠遠地望得見的車子。

他倆向著塞納河的河沿走下去,兩個人感到失望,渾身冷得發抖。末了,他倆在河沿上竟找著了一輛像是夜遊病者一樣的舊式轎車——這樣的車子白天在巴黎如同感到自慚形穢,所以要到天黑以後才看得見它們。

車子把他倆送到殉教街的寓所大門外了,他倆惆悵地上了樓。在她,這算是結束了。而他呢,卻想起了自己明天早上十點鍾應當到部。

她在鏡子跟前脫下了那些圍著肩頭的大氅之類,想再次端詳端詳無比榮耀的自己。但是陡然間她發出了一聲狂叫。她已經沒有那串圍著頸項的金剛鑽項鏈了!

出處:出自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

(3)短篇小說100字抄寫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資本主義惡性發展,大資產階級當權,對人民巧取豪奪,政府中貪污風行,社會上道德淪喪,資產階級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和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

這種社會風氣在小資產階級當中同樣盛行。由於這個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地位極不穩定,他們總想擺脫這種處境,躋身於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數人獲得成功,而大多數在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落入更悲慘的遭遇。《項鏈》採用了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系出發,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瞭然。



熱點內容
總裁有三少的小說是什麼 發布:2025-05-05 15:39:43 瀏覽:77
乾元狐香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05 15:26:17 瀏覽:81
總裁的鋼筆小說 發布:2025-05-05 15:13:44 瀏覽:857
高爾基寫過的短篇小說 發布:2025-05-05 15:12:56 瀏覽:118
沙灘露出暴露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05 15:07:41 瀏覽:544
都市傻子少爺修真小說下載 發布:2025-05-05 15:07:39 瀏覽:641
主角得到饕餮傳承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05 15:06:37 瀏覽:884
和親男主霸道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05 14:40:16 瀏覽:805
仙道祖師小說結局 發布:2025-05-05 14:37:39 瀏覽:331
他的綠茶小說結局 發布:2025-05-05 14:22:28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