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輕小說
㈠ 什麼是輕小說
比較公式化的回答是,輕小說是源自日本,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小說分類,以年輕讀者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因為寫作手法的隨意,閱讀起來多數較為輕松的緣故,因此得名。
輕小說於21世紀初為讀者所認可。其風格多樣,場景變幻如同日本或者韓國/香港/台灣漫畫中迤邐一般,詞藻華麗,語言表述結合魔幻與神奇色彩,通常附有封面設計與插圖。通常讀者群為喜愛漫畫或者喜歡奇幻文字的年輕人。在起源地日本,這類小說往往被改編為動漫畫作品,因而又稱為動漫小說
有關於「輕小說」,目前仍很難有人能夠揭示這類內容涵蓋青春、校園、科幻、奇幻、恐怖、歷史、動畫等類別的作品給與明確的定義。按日本媒體報道與各家出版社出版時的方向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青少年等年輕讀者為主要對象的娛樂小說。
2.以讀者平常使用的口語來書寫。為了讓年青一代有閱讀喜愛去的興趣,
許多輕小說都會採用以對話為主體來展開故事,並且從主人公的視角出發的第一人稱的作品也不少。
3.在封面上、內頁上大量使用插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一開始就使用插圖介紹角色的情況也很多。
4.風格上受到漫畫、動畫的影響。
5.作者並不是向青少年訴說一個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讀者相同的視點來描述作者本身認為有趣的故事。
輕小說的詳細解說
[編輯本段]
輕小說(Light novel)是一種文學體裁,以十多歲的中學、高中生的少男少女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動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另外也有Juvenile或Young Alt小說的說法,Juvenile原意為青春期,比較屬於從兒童文學到國中高生階段間的文學作品走向;而Young Alt小說則為以青少年十五二十時期的讀者取向作品。
其文體多使用讀者慣常口語書寫,比較輕淺易懂,是適合給少年少女輕松閱讀的風格,包含的題材也是包羅萬象,有如戀愛、奇幻、科幻、推理、恐怖等多樣化的種類,其中也有部分作品是改編自電玩、動畫、漫畫。在出版型態上,多以廉價的文庫本形式發售,不過近年來由於讀者層的變化及嗜好的細分化等因素,使得出版商改采發行部數較少但利潤較高的新書版本。
輕小說是我們最近才接觸的一個新類型小說,它的英文是Light Novel,這是一個日式英語。作為小說的一種類型,輕小說多以初中、高中為對象,使用動漫風格的插畫的娛樂小說。輕小說的類型包含了很多種,戀愛、科幻、幻想、神秘、恐怖等,現在發行的多以游戲、動畫改變的小說為主,而最近有的輕小說也開始動漫化,比如我們熟悉的《灼眼的夏娜》、《十二國記》就是由輕小說改編而來的。
輕小說由於其類型的模糊性,所以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什麼樣的小說是輕小說。一般認為屬於輕小說的有:1、發行輕小說的出版商所出版的都認為是輕小說;2、多以動畫風格的插畫為原畫的小說是輕小說;3、以塑造角色為中心的小說是輕小說;4、作家自己說是輕小說那麼這部小說就是輕小說。
雖然以上的定義有的說法非常怪異,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甚至有極端理論說《源氏物語》也屬於輕小說的范疇……
現在輕小說的勢頭在日本是越來越猛,開始大肆進軍動漫、游戲甚至電影界,日本全國性的報紙、雜志也開始刊登輕小說的書評、特輯等文章。現在輕小說與動畫、游戲界緊密掛鉤,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又由於小說中的插畫大多請知名漫畫家來繪制,所以又和漫畫界有了關聯。另外,現在以成人游戲原作為基礎的輕小說非常流行,無論是男性向還是女性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場。
輕小說在日本圖書市場上占據著不小的份額。然而,近來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卻頻頻越界,開始創作面向成年人的小說,並將目標直指日本通俗文學的最高獎項——直木獎。
日本每年出版輕小說2000本以上,但真能叫座的畢竟是少數。在銷量至上主義盛行的日本出版界,那些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可謂歷經激戰的洗禮,具備了深厚的功力,這也使得以米澤穗信、櫻庭一樹等為代表的日本通俗小說界新生代的破土而出成為可能,乙一、舞城王太郎等人更是從輕小說起家,一躍而為重量級作家。
其實,從娛樂小說開始由輕變重,並且成功躍入正統文學龍門的作家過去也不乏先例,像上世紀80年代憑借少女小說步入文壇的唯川惠、桐野夏生等近年來均成功轉型,並且如願摘得了直木獎。就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森繪都也終於耐不住寂寞,於去年首度推出成人作品《太陽傘下》。
自8年前摘得「電擊游戲小說大獎」而嶄露頭角之後,橋本紡一直以青春小說吸引年輕讀者的眼球,描寫普通少男少女「特別」故事的系列小說《仰望半月之空》更是廣受追捧,還被改編成動畫在電視上熱播。
可就在上個月,橋本紡一改駕輕就熟的青春套路,由新潮社推出了第一部面向成年讀者的戀愛小說《流星消逝之前》。作品描繪的是一個「深切悲痛之後靜靜的愛與寬容」的故事,其對於愛情真諦的冷靜拷問以及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很難相信是出自橋本紡之手。小說的市場表現也頗為亮麗,出版社在發行數日後即決定加印。
橋本紡在接受《讀賣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說:我真正想要寫的東西已經超越了輕小說的范疇,我也不想始終安穩地生活在少男少女的世界裡,而要在面向更多讀者的小說領域中與人一決高下。此言或許道出了近來日本娛樂小說當紅作家頻頻越界的初衷。
面對日漸龐大的越界隊伍,著名文學評論家大森望在其《亂砍輕小說》一書中指出:輕小說雖然可以稱作是「用文字寫成的漫畫」,但其讀者層有擴大至三四十歲成年人的趨勢,輕小說中也不乏實驗性或與一般通俗小說並無二致的作品。值得期待的是,真正有實力的娛樂小說作家的「越境」能夠為日漸沉悶的通俗文壇注入新鮮的血液。
㈡ 治癒類動漫/輕小說和韓劇的區分
首先,認為「日本動漫」或是「韓劇」是1個同質性很高的集合的這類想法,本身就是值得商議的。即便是題主劃分出來的「治癒類動漫」這個種別,也遠遠不是「同是描述愛情」這句話就可以概括的。用題主給的3個例子來講,花名表現的主題是「因成長而漸行漸遠的幼時火伴」,clannad是「家族」,而龍與虎則是「高中青澀戀愛的快樂與煩惱」。愛情在前兩部作品中很重要,但其實還是服務於其核心主題的。題主覺得韓劇都是某種形態的,實際上是由於被中國年輕(女)觀眾喜歡的韓劇大多都是那種形態的。這類形態有1個更清晰的名字——韓國偶像劇。上面
@孫景提到的「韓劇的世界是兩個人的世界,其他人只能是他們的妨礙或是升溫的用具」,在韓國偶像劇里確切存在,而緣由很簡單——由於偶像劇是1種演員反噬角色與劇情的劇作情勢。偶像劇的觀眾最關心的是那兩3個帥氣的演員,而不是角色與全部環境間產生的故事。偶像劇的劇情可好可壞,但演員1定要對觀眾口味。這和治癒系動畫的表達方式是幾近完全相反的。如果要找1個能和韓國偶像劇相類比的品種,實際上不是治癒系動畫,而應當是後宮賣肉動畫。這類動畫具有以下特點——劇情可好可壞,但是負責賣肉的角色1定要對觀眾口味。
㈢ 「輕小說」與「重小說」區別
無區別,因為沒有重小說這個說法。
介紹一下輕小說:
輕小說盛行於日本的文學體裁,可以解釋為「可輕松閱讀的小說」,輕小說是以特定故事描繪手法所包裝的小說,其手法的特色在於提高故事傳遞給讀者的效率。以十多歲的中學、高中生的少男少女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動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
(3)韓國輕小說擴展閱讀:
有關於「輕小說」,目前仍很難有人能夠揭示這類內容涵蓋青春、校園、科幻、奇幻、恐怖、歷史、動畫等類別的作品給與明確的定義。按日本媒體報道與各家出版社出版時的方向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青少年等年輕讀者為主要對象的娛樂小說。
2.以讀者平常使用的口語來書寫。為了讓年青一代有閱讀喜愛的興趣, 許多輕小說都會採用以對話為主體來展開故事,並且從主人公的視角出發的第一人稱的作品也不少。
3.在封面上、內頁上大量使用插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一開始就使用插圖介紹角色的情況也很多。
4.風格上受到漫畫、動畫的影響。
5.作者並不是向青少年訴說一個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讀者相同的視點來描述作者本身認為有趣的故事。
㈣ 老虎與我(韓國輕小說)
小說就算有你也看不懂,我倒是有圖片和視頻,請問要不要?
㈤ 有沒有跟漫畫《我獨自升級》相似的漫畫
D&C市值約30億人民幣,上半年網漫收入約1億元。
PICCOMA這個全球最賺錢的漫畫平台,最近憑借10億美元的用戶累計充值額,躋身全球非游戲類App收入Top15,更受業界關注了。
回顧三文娛解讀:吸金超10億美元的漫畫平台
那麼,這個五年半吸金10億美元的漫畫平台背後,哪些漫畫公司和作品貢獻大?
暢銷作品《我獨自升級》和它背後的創作公司,必在其中。
截至今年初,僅《我獨自升級》這一部IP作品(漫畫+網文),在PICCOMA的海內外累計交易額就經達到了400億韓元。值得注意的是,從300億到400億韓元,《我獨自升級》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隨著PICCOMA海外擴張的加速,這部作品的營收也在隨之增加。
發行這部作品的公司——D&C Media(以下簡稱D&C)公司,有六部作品穩居PICCOMA收藏榜。
D&C是一家韓國文娛公司,根據該公司披露的數據,上半年總營收達330億韓元,營業利潤80億韓元。三文娛梳理了D&C這家公司的業務和代表作品。
D&C的營收
上半年收入330億韓元,營業利潤80億韓元
據D&C公開的財務數據,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為163.58億韓元,同比增長17%。上半年累計營收330億韓元,同比增長24%。其中來自網文的收益為133.1億韓元,占據總營收的40.3%。來自網漫的收益為184.3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億元),占據總營收的55.9%。
在133.1億韓元的網文收益中,114.36億韓元來自電子書,18.74億韓元來自實體書。2020年D&C全年電子書收益為238.82億韓元,實體書收益為49.46億韓元。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都不足去年全年收益的一半,尤其是實體書收益下滑明顯,僅為去年的37.9%。
再看漫畫部分,在184.31億韓元的收益中,漫畫的線上發行收益為181.35億韓元,線下實體漫畫發行的收益為12.54億韓元。而2020年全年線上發行漫畫收益為269.36億韓元,線下實體漫畫發行的收益為15.99億韓元。漫畫部分的收益明顯較去年更優,而實體漫畫的銷售也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而且還出現了逆增長的趨勢。三文娛通過調查了解到,得到這樣成果的主要原因是D&C成功發行《我獨自升級》這樣的超級漫畫作品,收獲了一眾願意收藏實體書的忠實漫畫粉絲。
三文娛還了解到,韓國電子書每一話的售價在2019年時均價在100~200韓元之間,到了2020年則穩定為100韓元。而電子漫畫的行情則出現了相反的趨勢。在2019年每話售價為200~500韓元,到了2020年則達到了100~840韓元,2021年為100~600韓元。顯然網漫單話的最高售價遠高於網文,租賃市場和全本購買的價格也是網漫高於網文。
網漫和網文收益差不僅在於售價,還與出口額差有關。
今年上半年,網文電子書出口收益為5.48億韓元,內銷收益為108.89億韓元。內銷收益遠高於出口收益,但與2020年全年的情況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收益就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出口收益(5.22億韓元)。而實體書方面,全無出口收益。
網漫方面出口收益為113.89億韓元,內銷收益為67.45億韓元。內銷收益近乎出口收益的一半。與2020年相比,今年半年的出口收益就已經達到去年全年出口收益的72%,但實體漫畫方面也是全無出口收益。
出現這樣的局面,也是因為通過PICCOMA出口至日本的網漫作品在日本暢銷,而在台灣省以及其他東南亞地區獲得成功的Kakao Webtoon也為D&C帶來了許多出口收益。
D&C的概況
從小說到漫畫,手握的超級IP不止「我獨自升級」
2002年一家專業發行奇幻、武俠小說的PAPYRUS正式成立,為D&C在小說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韓國第一代類型小說發行品牌,PAPYRUS不僅與本土的小說家合作開發原創IP,還會引進海外優秀小說作品翻譯成韓文在韓國本土發行。《我獨自升級》網文原作也是通過PAPYRUS在各大平台發行中。該品牌堅守著「不只做內容運營,而要做作者和讀者溝通的橋梁」的運營方針,先後推出了多部如《我獨自升級》一樣的超級IP。
2007年韓國第一家原創輕小說發行品牌Seed正式創刊,以10~20歲喜歡亞文化的男性群體為主要受眾。該公司標榜著發行「韓國作者原創的輕小說」,先後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作者。在本土市場站穩腳跟後,就在輕小說大國日本創立輕小說發行品牌L Novel。隨著該公司在確保了男性市場後,為了謀取更多的發展空間,在2015年創立了以10~20歲女性為主要受眾的女性向輕小說發行品牌itbook。
傳統的韓國類型小說文化市場主要以校園、戀愛、幻想、武俠為主要類型題材,並發展出一大批忠實的受眾群體。而D&C通過對海內外小說文化市場進行研究調查,通過對本土市場分析了解後,在2012年大膽地開辟出將奇幻和戀愛兩種元素柔和在一起的新的類型小說題材。為了能將其與傳統類型小說區分開,便創立了Black Label品牌。該品牌誓以打造「推出的作品絕不是一次性閱讀的快消文化,而是會像名著一樣可以反復咀嚼閱讀的傑作」的品牌形象,先後發行了《皇帝的獨生女》、《被拋棄的皇妃》等一流的IP作品。
D&C在小說領域穩扎穩打,又看到快速發展的網漫市場,意識到自己擁有著許多高質量的IP後,2015年成立了主營網漫業務的部門D&C Webtoon。並在2016年正式開展了改編旗下IP小說為網漫的業務。除了改編已有網文IP外,該部門還致力於挖掘具有潛力的原創漫畫作者,並著力發展原創網漫的OSMU創收模型。
由此可以看出D&C在網文小說領域以細分類型市場為運營方法,具有針對性的創立PAPYRUS、L Novel、Seed Novel&Itbook、Black Label、D&C Books等多個品牌。線上電子書通過各大知名平台發行,線下還會承接各大品牌的實體書製作及發行業務。如在NAVER累計點擊率達到3200萬次的《對你中毒》(意義)的實體書出版就由D&C Books進行。從日本引進的人氣輕小說《古書堂的事件手帖》、《偵探日暮》的在韓實體書發行也是由該業務部門負責。
D&C的擴張
收購網漫製作工作室The Ant
在2018年11月,D&C就已經以14億韓元購入The Ant20%的股份,並於今年再次追加160億韓元購入The Ant64%的股份,成功將該工作室收為子公司。
The Ant是由在KakaoPage獲得成功的超人氣漫畫家與多位優秀的創作者組成的一個漫畫創作工作室。據估計其公司的市值達到了250億韓元。
與傳統的漫畫創作方式不同,The Ant採用了流水線生產方式,將漫畫創作的每一個部分進行細分,從而劃分成編劇及企劃組、線稿及設計組、上色組、3D建模組、動態漫畫製作組等多個部門。而這樣的創作方式極其適合將網文改編為漫畫的工作。
該工作室目前正在改編的D&C所屬IP《這一世我來當家主》、《時光沙漏·逆轉命運的少女、《重置關卡》(意譯)《The Live》等多部作品,在各大平台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這一世我來當家主》和《時光沙漏》還成功出海,大陸部分目前正在快看漫畫連載中。
據了解在韓國的網文小說市場中身為翹楚的D&C,沒能在網漫市場里獲得較為滿意的成果。為了進一步擴大其網漫市場的競爭力,以及減少改編漫畫的製作成本,投資The Ant使其網漫方面的收入開始與網文收入相當。而到了今年網漫收入更是反超網文收入,這使得D&C對擴張網漫業務勢在必行。為此D&C在去年正式將網漫業務分割獨立為D&C Webtoon Biz,同時促成了The Ant的收購案。
對於擁有許多優秀的網文IP的D&C來說,The Ant流水線式的創作方式將極大地提高作品的產出量。而D&C方面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將著力促進The Ant和D&C Webtoon Biz改編頭部網文的工作,實現更大的協同效益。
本文章由三文娛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㈥ 求校園純戀愛輕小說
九分拽,十分帥》 很早以前看的,很喜歡男主
《100天的約定》 沒看完。。手機壞了T T
《倘若可以愛下去》 有愛哦。。都看哭了。
《季涼川,愛了你這么多年》 中間有點小H
《魔鬼kiss》 有愛有愛
《阿門阿前一顆葡萄樹》 青梅竹馬啊。。
《惹我你就死定了》 韓國的。。很有趣
《龍日一,你死定了》。。同有愛
《我的初戀say good bye》 女主出個車禍就變美女T T 我也想來場車禍
呸呸。。還有好多。。
個人比較愛看米米拉,小妮子和明曉溪的。。
㈦ 求 韓國輕小說 老虎與我
這種書在中國是找不到的。因為和傳統輕小說的傳輸渠道不同,不會有人去錄去翻,更關鍵的是也沒有出版啊。你要我們怎麼變出來。除非是韓國也有類似SHARE的下載站,那也是韓文的。
所以不好意思樓主你要失望了。
在知道里能求到的只有網上本來就有的東西和信息。
下次樓主可以試試輕國,但我想輕國的人也找不到韓國書的。
㈧ 求韓國魔女百度雲資源
《魔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XlL-2mJioPtZiQQvQNlew
《魔女》是朴勛政執導的科幻動作電影,由金多美、趙敏秀、朴熙順、崔宇植主演,於2018年6月27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某次造成大量死亡的事件發生後,唯一的倖存者被一對夫婦收養並取名「子允」,多年後子允與知曉事件真相的人們相遇,從而引起一系列殺戮的故事。
㈨ 什麼叫做輕小說
http://ke..com/view/91916.html?wtp=tt
比較公式化的回答是,輕小說是源自日本,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小說分類,以年輕讀者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因為寫作手法的隨意,閱讀起來多數較為輕松的緣故,因此得名。
輕小說於21世紀初為讀者所認可。其風格多樣,場景變幻如同日本或者韓國/香港/台灣漫畫中迤邐一般,詞藻華麗,語言表述結合魔幻與神奇色彩,通常附有封面設計與插圖。通常讀者群為喜愛漫畫或者喜歡奇幻文字的年輕人。在起源地日本,這類小說往往被改編為動漫畫作品,因而又稱為動漫小說
有關於「輕小說」,目前仍很難有人能夠揭示這類內容涵蓋青春、校園、科幻、奇幻、恐怖、歷史、動畫等類別的作品給與明確的定義。按日本媒體報道與各家出版社出版時的方向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青少年等年輕讀者為主要對象的娛樂小說。
2.以讀者平常使用的口語來書寫。
3.在封面上、內頁上大量使用插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4.風格上受到漫畫、動畫的影響。
5.作者並不是向青少年訴說一個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讀者相同的視點來描述作者本身認為有趣的故事。
輕小說的詳細解說
輕小說(Light novel)是一種文學體裁,以十多歲的中學、高中生的少男少女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動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另外也有Juvenile或Young Alt小說的說法,Juvenile原意為青春期,比較屬於從兒童文學到國中高生階段間的文學作品走向;而Young Alt小說則為以青少年十五二十時期的讀者取向作品。
其文體多使用讀者慣常口語書寫,比較輕淺易懂,是適合給少年少女輕松閱讀的風格,包含的題材也是包羅萬象,有如戀愛、奇幻、科幻、推理、恐怖等多樣化的種類,其中也有部分作品是改編自電玩、動畫、漫畫。在出版型態上,多以廉價的文庫本形式發售,不過近年來由於讀者層的變化及嗜好的細分化等因素,使得出版商改采發行部數較少但利潤較高的新書版本。
輕小說是我們最近才接觸的一個新類型小說,它的英文是Light Novel,這是一個日式英語。作為小說的一種類型,輕小說多以初中、高中為對象,使用動漫風格的插畫的娛樂小說。輕小說的類型包含了很多種,戀愛、科幻、幻想、神秘、恐怖等,現在發行的多以游戲、動畫改變的小說為主,而最近有的輕小說也開始動漫化,比如我們熟悉的《灼眼的夏娜》、《十二國記》就是由輕小說改編而來的。
輕小說由於其類型的模糊性,所以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什麼樣的小說是輕小說。一般認為屬於輕小說的有:1、發行輕小說的出版商所出版的都認為是輕小說;2、多以動畫風格的插畫為原畫的小說是輕小說;3、以塑造角色為中心的小說是輕小說;4、作家自己說是輕小說那麼這部小說就是輕小說。
雖然以上的定義有的說法非常怪異,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甚至有極端理論說《源氏物語》也屬於輕小說的范疇……
現在輕小說的勢頭在日本是越來越猛,開始大肆進軍動漫、游戲甚至電影界,日本全國性的報紙、雜志也開始刊登輕小說的書評、特輯等文章。現在輕小說與動畫、游戲界緊密掛鉤,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又由於小說中的插畫大多請知名漫畫家來繪制,所以又和漫畫界有了關聯。另外,現在以成人游戲原作為基礎的輕小說非常流行,無論是男性向還是女性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場。
輕小說在日本圖書市場上占據著不小的份額。然而,近來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卻頻頻越界,開始創作面向成年人的小說,並將目標直指日本通俗文學的最高獎項——直木獎。
日本每年出版輕小說2000本以上,但真能叫座的畢竟是少數。在銷量至上主義盛行的日本出版界,那些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可謂歷經激戰的洗禮,具備了深厚的功力,這也使得以米澤穗信、櫻庭一樹等為代表的日本通俗小說界新生代的破土而出成為可能,乙一、舞城王太郎等人更是從輕小說起家,一躍而為重量級作家。
其實,從娛樂小說開始由輕變重,並且成功躍入正統文學龍門的作家過去也不乏先例,像上世紀80年代憑借少女小說步入文壇的唯川惠、桐野夏生等近年來均成功轉型,並且如願摘得了直木獎。就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森繪都也終於耐不住寂寞,於去年首度推出成人作品《太陽傘下》。
自8年前摘得「電擊游戲小說大獎」而嶄露頭角之後,橋本紡一直以青春小說吸引年輕讀者的眼球,描寫普通少男少女「特別」故事的系列小說《仰望半月之空》更是廣受追捧,還被改編成動畫在電視上熱播。
可就在上個月,橋本紡一改駕輕就熟的青春套路,由新潮社推出了第一部面向成年讀者的戀愛小說《流星消逝之前》。作品描繪的是一個「深切悲痛之後靜靜的愛與寬容」的故事,其對於愛情真諦的冷靜拷問以及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很難相信是出自橋本紡之手。小說的市場表現也頗為亮麗,出版社在發行數日後即決定加印。
橋本紡在接受《讀賣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說:我真正想要寫的東西已經超越了輕小說的范疇,我也不想始終安穩地生活在少男少女的世界裡,而要在面向更多讀者的小說領域中與人一決高下。此言或許道出了近來日本娛樂小說當紅作家頻頻越界的初衷。
面對日漸龐大的越界隊伍,著名文學評論家大森望在其《亂砍輕小說》一書中指出:輕小說雖然可以稱作是「用文字寫成的漫畫」,但其讀者層有擴大至三四十歲成年人的趨勢,輕小說中也不乏實驗性或與一般通俗小說並無二致的作品。值得期待的是,真正有實力的娛樂小說作家的「越境」能夠為日漸沉悶的通俗文壇注入新鮮的血液。
輕小說網關於中國本土化輕小說的理解
縱觀輕小說最近幾年在國內的發展趨勢,不得不說輕小說的潛力很大,以後的前景必將輝煌。趁著日本動漫對中國愛好者的強烈影響,國內越來越多的動漫迷不在僅僅局限於觀看動畫欣賞動畫,他們更希望於開創屬於中國的動畫風。於是漫展發展了,漫畫發展了,COSPLAY發展了,網路廣播劇發展了,同人志發展了,插畫發展了,3D游戲發展了,動漫周邊也發展了,除了動畫屬於例外——因為製作動畫的成本資金我們需要考慮(當然我們不能忘記《追夢人》的貢獻,作為把漫畫製作為動畫的飛躍性,我們還是很看好這種前景的。但是由於資金成本等各個方面的原因,《追夢人》的質量欠佳。中國不是沒有製作高水準的技術,關鍵看怎麼弄出來了。而且以目前國家的標准來看,製作動畫的題材有些偏向低齡化)——現在不知道火影、網王什麼的人還真是少得可憐。
在動漫界,俗話說得好——ACG不分家。這里的ACG,指的是漫畫、動畫、游戲(游戲類別不分網路、家機、掌機)。但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應該是ACGMN(指漫畫、動畫、游戲、音樂廣播劇、輕小說,其實還應該算上日劇……雖然每年每個季度都有動漫改編而成的日劇存在,但存在感卻很薄弱)不分家才對。這是一個死循環,但卻又循環得合理,循環得令眾人津津樂道。其中,在ACGMN中,在國內發展得比較薄弱的應該是N(輕小說)。前些年國內基本都只看過創龍傳和銀河英雄傳說的人,可能是最早接觸輕小說的類群了。那個時候也動筆寫寫,不過寫原創的現在改行寫網路小說了,而一直堅持寫動漫同人而且還寫得不倫不類的,大概就是國內寫輕小說人群的「始祖」了。
現在日本輕小說的發展幾乎在頂峰時期,還真沒看見過有哪個動畫沒出過官方輕小說的。原本以為沒有小說版的動畫,上網一搜索,小說版便鬼一般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大家都清楚的了解喜歡動漫的人的脾性,寧可錯殺一千不準放過一個,於是輕小說的論壇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大家面前。不過真正搞專業錄入下載的論壇很少。據我觀察,一般都是占據一個論壇的一個小區的情況比較多。在網路和動漫的幫助下輕小說迅速普及,那麼,有些人就不止步於看,還想寫寫自娛。現在我們大致所了解的,也就這么多了。
通過國內的動漫雜志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輕小說欄目和專題都是最近新增。特別是近一年來,國內不但出版了日本輕小說,而且還引進正版!多年來我們受著盜版動漫書籍的毒荼,終於有點青天建白日了。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看出輕小說普及的速度。一個小小的免費的論壇,由於是專門搞輕小說下載、錄入、翻譯方面的,結果開論壇半年由於在線人數上千過於擁擠而不得不購買伺服器變為獨立論壇。這件事似乎在昭示著,國內的輕小說文學之風正在席捲我們!
在學校附近的書店我看到幾款雜志,上面赫然印刷著輕小說、輕閱讀、輕文學、徵集輕小說稿件的文字。我有些吃驚。說起來,國內比較正規的輕小說雜志有漫友文化的《親小說》和前線文化的《前線小說》外,我真的很少再看見符合輕小說風格的雜志(游戲雜志《掌機王》曾翻譯並出版了PS游戲《怪物獵人》的輕小說版,比較正規)。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各個出版社和文化公司都在盯輕小小說這個前途不可限量的領域,各位編輯含辛茹苦地製作出的雜志竟然不符合輕小說類的規格,那麼不過我想請問一句,大家真的了解輕小說知道輕小說並且真的為了輕小說才製作雜志的么?
大家都說輕小說沒有什麼確切的文字定義所以都拿一些青春小文搪塞過去。但是我們不用看文只看雜志大小就知道它到底是不是輕小說雜志了。輕小說,一開始的定義其實是「重量輕的口袋書」。能裝進口袋的書絕對不應該是《花火》(只是舉例,切莫見怪)般大小的。而且就紙張來說,也不是那樣的白色薄紙。當然我這個說得可能有些刻薄,因為紙張問題絕對不是編輯們所能說得算的,即使提議我看主編和董事不點頭誰也別想過那關。再怎麼說雖然紙張的質量問題不太起眼,但也有關於成本問題(不過我認為就算因為紙張質量而提升雜志售價也是無所謂的,動漫迷們絕對不會捨不得那些錢。要知道,我個人覺得最富裕最奔小康的可能就是動漫愛好者。一個手辦有多貴?COS一次的衣服有多大成本?大家可想而知)。
其次是輕小說的筆觸。輕小說是一種看似文字平淡、情節高潮起伏不大、對於場景和人物服飾動作描寫少、全篇充斥著人物對話的類型,但強烈的分鏡感卻能激起腦中的想像將小說故事自動在腦內補充完整。輕小說注重分鏡感,這是國內小說所沒有的特點。寫慣了國內類型小說的人,想寫輕小說的時候提起筆來卻無從下手,恐怕編個人物對話就已經夠費勁的了吧。輕小說不是對話對,而是幾乎全文就剩對話了,當然也有別的例外。我個人覺得輕小說里的心理描寫更直白不矯情,說起來就是讓人感覺清新自然。而國內的心理描寫則喜歡調動讀者情感,用一些深沉的象徵手段來打動心靈,所以一些句子美得超凡脫俗,卻也未免顯得太過矯情了些。由此看來,正是因為直白、坦率的行文風格,輕小說才更能受國內讀者的喜歡。不過一些已經習慣80後和韓式小說的人在初拿起輕小說的時候很受不了這種哪怕是寫激烈的戰斗高潮時給人的感覺也依然淡然的感覺。截止現在,很難說有人在沒接觸動漫時就先愛的輕小說,只有動漫愛好者心存大愛所以才愛烏及烏了。
最後還是有必要談談那些寫偽·輕小說文的寫手們。一般的名家寫文是不錯,但不見得寫得了輕小說。一般喜歡藏在動漫論壇灌水的人,卻可以篇篇精品的寫。我想一般的編輯喜歡直接約稿也是可以讓人理解的,方便、快捷、保質保量。但名家風格幾乎被定死了,譬如明曉溪,三男一女的模式就從來沒變過(雖然這樣是為了刺激情節。在愛情小說中不出現情敵性人物的故事,我還真沒見過)。但是寧可不買也不能看半調子的文,這個認知想必是大家都默認了的。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不看好輕小說。大家都認為中國動畫在近幾年中是很難偏向大齡化了(嗯,國產動畫就是神話故事和動物園,永遠也脫離不了動物題材和神話歷史題材),但是輕小說必將如龍卷風一樣,強襲中國!
(輕小說網 http://www.qingxiaoshuo.com 版權作品,作者:簡牧薰,如轉載需經本站同意!)
輕小說的起源
輕小說的起源,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一九七五年創刊的「朝日ソノラマ文庫」(已經停刊,傳統的沒落呀),代表性的作品有高千穗遙的棘手拍檔(Dirty Pair)、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獵人D。而由漫畫家安彥良和擔任棘手拍檔的插畫開始,也成為輕小說與漫畫插圖結合的濫觴,另一說則是從新井素子和冰室冴子進入文壇的一九七七年開始算起,尤其新井素子以第一人稱撰寫青少年小說,在當時是相當大膽的突破與創新,而因為兩人出道時都是「與讀者相近的世代」,並且「連描述性文字都以口語體書寫」,影響後來該領域作者的書寫風格甚巨,所以皆被視為是輕小說的始祖。
輕小說的展望
根據二○○五年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五月號《出版月報》特別製作「輕小說研究」特輯,報告中指出,二○○四年新出版的輕小說總數,高達二一七九本,印刷量達八百三十二萬冊,再加上舊書追加的銷售量,整體市值高達四百四十億日圓。雖然「輕小說」每個月的銷售數量驚人,但在日本的卻被定位為「次文化文學」,始終被文藝評論家漠視,甚至無法在書店暢銷書名單中出現。
不過由於近年來作品與讀者的年齡層開始有多樣化的趨勢,像乙一、小野不由美等橫跨輕小說與一般向小說的作者也增加當中,甚至更有如:桐野夏生(野原野枝實)、唯川惠、山本文緒、村山由佳等從輕小說出身的作家獲得直木賞大獎或其他文學獎項的肯定,打破一般人對輕小說作品的印象,種種跡象顯示輕小說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日經BP社於二○○四年出版輕小說完全讀本開始介紹歷代的輕小說文學,主辦日本推理小說三大年度排行榜之一的「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排行版的寶島社也於二○○五年起開始每年出版「這本輕小說最厲害!」排行版,展開輕小說文藝評論及探討輕小說出版面向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