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廣苓短篇小說
『壹』 葉廣芩的主要作品
1986年 乾清門內 未來出版社
1990年 戰爭孤兒 華岳文藝出版社
1998年 注意熊出沒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8年 沒有肢猜日記的羅敷河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風也蕭蕭 雨也蕭蕭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採桑子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1年 全家福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琢玉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 夢也何曾到謝橋 華山野念文藝出版社
2002年 誰翻樂府凄涼曲 新世界出版社頌飢困
2004年 老虎大福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4年 黑魚千歲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4年 老縣城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5年 日本故事 昆侖出版社
2007年 青木川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7年 逍遙津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9年 豆汁記 中國盲文出版社
2010年 老縣城 (全彩圖文版) 西安出版社
2010年 葉廣芩散文選:頤和園的寂寞 西安出版社
2010年 葉廣芩短篇小說選:山鬼木客 西安出版社
2011年 醉也無聊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2年 狀元媒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2年 小放牛
2013年 黃連·厚朴 重慶出版社
家庭題材的小說《本是同根生》《誰翻樂府凄涼曲》、《黃連厚朴》以及長篇小說《全家福》《乾清門內》《採桑子》《青木川》等。
日本題材的小說《日本故事》,紀實題材的《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琢玉記》等。
多部作品被編為電影,如《紅燈停綠燈行》、《黃連厚朴》、《誰說我不在乎》等。
『貳』 中國歷屆老舍文學獎獲獎作品
截止2014年已舉辦的:
第一屆(2001年)
優秀長篇小說獎:凌力的《夢斷關河》、 劉育新的《古街》。
優秀中篇小說獎:劉恆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鐵凝的《永遠有多遠》。
優秀戲劇劇本獎:張永和、王保春的曲劇《煙壺》,郭啟宏的崑曲《司馬相如》。
廣播劇獎電視連續劇:李曉明編劇、安戰軍、李小龍導演的《一年又一年》;王興東編劇,雷獻禾、康寧導演的《離開雷鋒的日子》;羅金編劇、李健導演的《脊樑》;劉寶毅編劇、李健導演的《千古流芳》。
第二屆(2002年)
優秀長篇小說獎:張潔的《無字》、寧肯的《蒙面之城》、曾哲的《一年級二年級》、衣向東的《初三初四看月亮》。
優秀戲劇劇本獎:李龍雲的《正紅旗下》、陳健秋的《宰相劉羅鍋》。
第三屆(2005年)
優秀長篇小說獎:閻連科的《受活》。
中篇小說獎:曾哲的《香歌潭》、程青的《十周歲》。
戲劇劇本獎:蘭曉龍的《愛爾納·突擊》。
新人佳作獎:尉然的《李大筐的腳和李小筐的愛情》、毛銀鵬的《故人西辭》。
第四屆(2011年)
優秀長篇小說獎:徐坤的《八月狂想曲》、寧肯的《天藏》、馬麗華的《如意高地》。
提名獎:《琉璃》、《北方佳人》、《金山》、《北京甜心》 。
優秀中篇小說獎: 葉廣芩的《豆汁記》、劉慶邦的《啞炮》、荊永鳴的《大聲呼吸》、鍾晶晶的《我的左手》。
提名獎:《失蹤女》、《向土地下跪》、《打起黃鶯兒》、《你讓我難過》、《墓約》。
2014年老舍文學獎(第五屆老舍文學獎)
獲得優秀長篇小說獎的有:徐則臣的《耶路撒冷》、林白的《北去來辭》。馬平來的《滿樹榆錢兒》、葉廣苓的《狀元媒》獲提名獎。
獲得優秀中篇小說獎的是:文珍的《安翔路情事》、蔣韻的《朗霞的西街》、荊永鳴的《北京房東》、格非的《隱身衣》。劉慶邦的《東風嫁》、毛建軍的《第三日》、李唯的《暗殺劉青山張子善》、王蒙的《懸疑的荒蕪》、萬方的《塗自強的個人悲傷》獲提名獎。
萬方的話劇《懺悔》、李靜的話劇《魯迅》獲得優秀戲劇劇本獎。王新紀的戲曲《駱駝祥子》,翟迎春、林蔚然的戲曲《歌唱》,周申的話劇《驢得水》、謝昱緹的話劇《彼岸》、趙寧宇的話劇《聲音》獲得提名獎。
(2)葉廣苓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主要獎勵北京作者的創作和在京出版和發表的優秀作品,每兩至三年評選一次。
老舍文學獎的獎項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戲劇劇本、電影 電視劇和廣播劇。 第三屆新增了新人佳作獎。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學藝術方面的最高獎勵,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中國四大文學獎。
2008年2月,第四屆老舍文學獎將進入初評階段。在走入第四個評選年頭的時候,老舍文學獎獎金大幅提高,該獎項成為目前國內純文學獎中獎金最高的獎項。
2014年在北京市文聯禮堂舉辦的「2014年老舍文學獎」,原本應是「第五屆老舍文學獎」變更為「2014年老舍文學獎」,今年獲得老舍文學獎的作家全部沒有獎金。
參考資料:網路-老舍文學獎
『叄』 葉廣岑的個人作品
1980年從事文學創作以來,先後創作、翻譯作品三百多萬字,其中有長篇小說《乾清門內》、《戰爭孤兒》、《注意熊出沒》、《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等;中篇小說雹纖《祖墳》、《黃連厚朴》、《狗熊淑娟》;短篇小說《本是同根生》等。出版有小說集《風也蕭蕭,雨也蕭蕭》、散文集《景福閣的月》等等。另外還創作了大量影視作品,例如北京電視台拍攝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家族》、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紅燈停綠燈行》(根據她的短篇小說《學車軼事》自行改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黃連厚朴》等。葉廣芩在日本期間,用外語創作的散文也曾刊登在國外的報刊上,其中《太陽的故鄉》獲日中文化交流「讀書獎」。文學界的評價:葉廣芩自從事專業創作以來,創作呈現出成熟的噴發態勢,其近期作品每一篇均多次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和《新華文摘》轉載,被評論界喻為「葉廣芩現象」而受到關注。國源孝仿內一些著名評論家如王蒙、雷達、李國文、嚴家炎、張炯及陝西評論家王愚、李星、暢廣元、田長山等都對她的近期作品有過評論,認為她的作品寫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韻味濃冽,人生體慎敬驗深透」,「嫻熟的敘事,淵博的學識,高遠的情思,洗練的文字,融合為一幅大手筆。 」葉廣芩的作品在國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日本文學評論家秋野修二在《中國文學的改革開放》一書中,多次提到葉廣芩的作品,特別談到有關中日關系的作品如《風》、《注意熊出沒》等,說這些作品「選取了一個危險的題材,通篇貫穿著對這一歷史細部的再檢討,以及向舊有價值觀挑戰的大膽嘗試,能從中聽到時代深處的聲音。」
『肆』 很愛讀葉廣岑的小說,想知道她的簡介及主要作品。
葉廣芩
1948年10月生於北京市,滿族,中共黨員。中學就讀於北京女一中,後考入北京七二一護校,1968年分配來西安,在黃河廠衛生科任護士。1983年調入陝西工人報,任副刊部主任,同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函授部學習。1990年至1992年,在日本千葉大學法經學部學習。1995年調入西安市文聯,在創作研究室任專業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作家協會理事,西安文化藝術聯合會副主席,西安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政協委員。
作品
1980年從事文學創作以來,先後創作、翻譯作品三百多萬字,其中有長篇小說「乾清門內」、「戰爭孤兒」、「注意熊出沒」、「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等;中篇小說「祖墳」、「黃連厚朴」、「狗熊淑娟」;短篇小說「本是同根生」等。出版有小說集「風也蕭蕭,雨也蕭蕭」、散文集「景福閣的月」等等。另外還創作了大量影視作品,例如北京電視台拍攝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家族」、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紅燈停綠燈行」(根據她的短篇小說「學車軼事」自行改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黃連厚朴」等。葉廣芩在日本期間,用外語創作的散文也曾刊登在國外的報刊上,其中「太陽的故鄉」獲日中文化交流「讀書獎」。文學界的評價:葉廣芩自從事專業創作以來,創作呈現出成熟的噴發態勢,其近期作品每一篇均多次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和《新華文摘》轉載,被評論界喻為「葉廣芩現象」而受到關注。國內一些著名評論家如王蒙、雷達、李國文、嚴家炎、張炯及陝西評論家王愚、李星、暢廣元、田長山等都對她的近期作品有過評論,認為她的作品寫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韻味濃冽,人生體驗深透」,「嫻熟的敘事,淵博的學識,高遠的情思,洗練的文字,融合為一幅大手筆。 」葉廣芩的作品在國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日本文學評論家秋野修二在《中國文學的改革開放》一書中,多次提到葉廣芩的作品,特別談到有關中日關系的作品如「風」、「注意熊出沒」等,說這些作品「選取了一個危險的題材,通篇貫穿著對這一歷史細部的再檢討,以及向舊有價值觀挑戰的大膽嘗試,能從中聽到時代深處的聲音。」
獲獎情況:
作品在全國曾多次獲獎,她的小說「祖墳」、「黃連厚朴」獲中國作協《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獎;「本是同根生」獲陝西省作協「雙五」文學獎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中華文學選刊》首屆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風」獲西安文聯第五屆優秀文學獎;中篇小說「狗熊淑娟」獲湖北武漢文聯《芳草》雜志一等獎;散文「我的女兒在深山」、「一個日本老太太的北京情結」等分別獲省級以上刊物一等獎。1995年被西安市文聯評為「市優秀女作家」;1996年被選為中國作協五屆代表大會代表;1996年被市文聯評為先進共產黨員;1998年被省文聯授予「德藝雙馨」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有特殊貢獻專家」稱號。
『伍』 葉廣岑作品
長篇小說:《乾清門內》、《戰爭孤兒》、《注意熊出沒》、《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等。
中篇小說:《祖墳》、《黃連厚朴》、《狗熊淑娟》。
短篇小說:《本是同根生》等。
出版有小說集:《風也蕭蕭,雨也蕭蕭》。
散文集:《景福閣的月》。
影視作品:北京電視台拍攝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家族》、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紅燈停綠燈行》(根據她的短篇小說《學車軼事》自行改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黃連厚朴》等。
葉廣芩:當代作家 ,生於1948年10月,籍貫北京。前期從事醫務工作,後因在文學創作方面有突出成績而調入陝西工人報從事編輯工作。代表作品有《乾清門內》、《戰爭孤兒》、《注意熊出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