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優秀短篇小說
A. 五零六零年代文推薦
五零六零年代文推薦
1、《五十年代日常》作者:菠蘿飛雪
文案:
林月是一個孤兒,一場飛機事故讓她回到了建國初期。面對復雜的家庭背景和自己特殊的身份,她該何去何從?同父異母姐弟的不喜,爺爺奶奶偏心,父親的離世,母親的改嫁……都讓她無比迷茫。
作品簡評:
文章節奏明快,情節跌宕起伏。給讀者展示出建國初期的生活畫卷,描寫細膩,人物形象鮮明。題材新穎,女主身世奇特,在建國初期努力生活,有好友三兩只,努力活出一片天。這是女主的奮斗史,也是一部奇異的戀愛史。這里有最純真的愛情,也有最溫暖的親情。
B. 反映中國五六十年代生活的小說有哪些
這樣的作品太多了,我舉一些(括弧里是作者):
《青春萬歲》(王蒙),寫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園生活。
《我們播種愛情》(徐懷中),寫的是五六十年代開發建設西藏的內容。
《在和平的日子裡》(杜鵬程),寫的是五六十年代西部開發和鐵路建設的生活。
《三里灣》(趙樹理)、《山鄉巨變》(周立波,嚴正聲明此「周立波」不是當下的藝人「周立波」)、《汾水長流》(胡正)、《艷陽天》(浩然)、《李雙雙小傳》(李准),寫的是五六十年代農村的生活。
《乘風破浪》(草明)、《百煉成鋼》(艾蕪),寫的是五六十年代城市工業化變革中工人們的生活。
C. 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伊朗優秀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伊朗相繼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短篇小說,如薩迪克·赫達亞特的《明天》(1946),阿赫瑪德·薩迪克的《同志》(1952),奧密德的《白色地平線》,達里亞的《反叛》(1952),伯佐爾格·阿拉維的《一個吉蘭農民》(1951)、《書簡及其他故事》(1952)和《水》(1952)等。
D. 中國50年代的小說有哪些
:杜鵬程《保衛延安》,吳強《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紅岩》,曲波《林海雪原》;
抗戰:知俠《鐵道游擊隊》,梁斌《紅旗譜》,馮志《敵後武工隊》,楊沫《青春之歌》
王願堅的短篇小說。
抗美援朝:陸國柱《上甘嶺》,楊朔《三千里江山》
E. 求五十到九十年代的中國小說
巴金的《家》《春》《秋》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
陳忠實的《白鹿原》
曲波的《林海雪原》、《橋隆飆》,都是戰爭年代的,都改編了電視劇,我最近看了橋隆飆電視劇,很好看,小說應該更加精彩,推薦
石鍾山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軍歌嘹亮》,同樣改編了電視劇,戰爭年代的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不是很長
余華的《現實一種》《鮮血梅花》《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F. 茹志娟《百合花》的故事梗概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的戰場。「我」在被分配工作時,結識了一個老實,害羞的通訊員,通過我們的談話得知他是「我」的老鄉。
在為部隊向人民借被子時,他開始找了一個新媳婦借,卻沒有借到,「我」得知後來幫他,最終借到了那床新媳婦的嫁妝----紅底上綴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還把衣服掛破了。
後來,他回去了,但給我留了兩個干饅頭。「我」則找了幾個婦女幫忙擦洗傷兵,其中就有那個新媳婦。開始,送來一個通訊員,「我」還緊張了一下,發現不是他後才放心。
後來,有送來一個通訊員,看見那個掛破的衣服,「我」知道是他,很擔心,後來從他的戰友口中得知他是為了保護醫護隊才受中傷的,待醫生來後,他已經犧牲了,而那個新媳婦卻在專心致志的為他縫衣服,最後,新媳婦把自己的嫁妝蓋在他身上。以表對他的敬重。
(6)五十年代優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小說以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和他們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它表面上表現了戰爭時代的軍民魚水情,但更深層面上,它歌頌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訴人們,即使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熱愛都沒有泯滅。
文中寫到小通訊員插在槍口上的幾根樹枝,與其說是偽裝,不如說是點綴裝飾,後來「他的槍筒里,不知在什麼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這些描寫無不是在寫小通訊員的愛美之心。
而小通訊員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在得知向新媳婦借來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妝時的內疚不安和對新媳婦的同情;新媳婦在護理傷員時羞澀得只同意給「我」打下手,以及對小通訊員捨己救人犧牲過程的敘述,表現出強烈的人性至愛。
小通訊員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擔架員生命的英雄壯舉,是至高至善的人間至愛,展現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對美好人性的呼喚 。
茹志娟,浙江杭州人。中共黨員。1943年參加新四軍,歷任二分區文工團、一師服務團演員,蘇中公學俱樂部戲劇幹事,蘇中軍區前線話劇團團員、組長,中國作協上海分會《文藝月報》編輯、作品組長,專業作家。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上海市第四屆人大代表。
G. 五十年代百花時期小說特點還有代表作品等
特點:1、取材范圍大大擴大2、主題開掘較深,有新意3、表現方式、敘述結構多樣化嘗試
代表作品:
1. 雜志:《在橋梁工地上》、《本報內部消息》及其續篇。
2. 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辦公廳主任》(李易)、《田野落霞》、《西苑草》(劉紹棠)等
3. 特寫《被圍困的農莊主席》(白危)、《爬在旗桿上的人》(耿簡,即柳溪)、《馬端的墮落》(荔青)
4. 詩《一個和八個》(郭小川未公開發表)、《草木篇》(流沙河)、《賈桂香》(邵燕祥);
5. 話劇(岳野的《同甘共苦》
H. 最能代表白先勇創作成就的短篇小說集
最能代表白先勇創作成就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
《台北人》是作家白先勇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首版於1971年。該小說集反映20世紀50年代大陸人去台灣生活的心理面貌的小說集。
《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復雜性的短篇小說集,描寫了台灣社會各階層人物茄宏在新舊時代交替中的人生轉變,具有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
小說不但幅面廣,使讀者看到社會之「眾生相」,更重要的,由於主題意義再重復,互相陪襯輔佐,使讀者能更進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義,並得以跡配一窺隱藏在作品內的作者之人生觀與宇宙觀。
小說包含了《游園驚夢》《永遠的尹雪艷》等十四個短篇文章。十四個故事它們相互沒有關聯,出場人物也貧富懸殊,行業各異。訴說著那些出身大陸後隨著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人們的故事。
作品賞析:
台北人顧名思義,是指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人,他們之所以生活在台北顫州冊,完全是因為國共交戰,國民黨戰敗後,逃難遷居所致。這和作者白先勇的個人經歷也頗有相似之處。
內戰後白先勇全家遷往台北,所以,白先勇對他筆下的人物,有一種相知相熟的感情。其實台北人並非是白先勇在台北寫成的,而是他在美國教書時的作品。但是,作品所呈現的,卻又非常中國化。這和他酷愛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
據他回憶,雖然在課堂里念的是西洋文學。可是從圖書館借的,卻是一大疊一大疊有關中國歷史、政治、哲學、藝術的書,還有許多五四時期的小說。
I. 20世紀50年代,以抒情性敘述方式來表現革命歷史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品有哪些
在20世紀50年代,以抒情性敘述方式來表現革命歷史的短篇,有劉真的《核桃的秘密》、《英雄的樂章》(1959)、《我和小榮》、《長長的流水》,以及蕭平的《三月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