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華苓短篇小說集
Ⅰ 鑱傚崕鑻撶畝浠嬪叧浜庤亗鍗庤嫇綆浠
1銆佽亗鍗庤嫇錛1925騫1鏈11鏃-錛夛紝濂籌紝鍑虹敓浜庢︽眽錛屾箹鍖楀簲灞憋紙鐜版箹鍖楃渷騫挎按甯傦級浜猴紝1948騫存瘯涓氫簬鍥界珛涓澶澶у﹀栨枃緋伙紝鍚屽勾浠ョ瑪鍚嶈繙鏂瑰彂琛ㄧ涓綃囨枃絝犮婂彉褰㈣櫕銆嬨1964騫存棶灞呯編鍥斤紝搴旇仒鑷崇編鍥藉崕鐩涢】銆婁綔瀹跺伐浣滃ゃ嬪伐浣滐紝鍦ㄧ埍鑽峰崕澶у︽暀涔︼紝鍚屾椂浠庝簨鍐欎綔鍜岀粯鐢伙紝鍥犲壋鍔炲浗闄呬綔瀹跺啓浣滃わ紝琚縐頒負鈥滀笘鐣岀粯鐢葷粍緇囩殑寤虹瓚甯堚濄佲滀笘鐣屾枃瀛︾粍緇囩涓鈥濄
2銆佽亗鍗庤嫇浠h〃浣滄湁鐭綃囧皬璇淬婄俊緲犵尗銆嬨婁竴鏈靛皬鐧借姳銆嬨婂彴婀捐蕉浜嬨嬶紝闀跨瘒灝忚淬婂け鍘葷殑閲戦搩瀛愩嬨婂崈灞卞栥佹按闀挎祦銆嬨婃戦潚涓庢冪孩銆嬶紝鏁f枃闆嗐婃ⅵ璋烽泦銆嬨婁笁鍗佸勾鍚庛嬶紝緲昏瘧闆嗐婄櫨鑺辨枃闆嗐嬬瓑銆
Ⅱ 聶華苓簡介,作品
聶華苓(1925年1月11日-),世界著名美籍華人女作家、著名文學翻譯家,南京大學傑出校友。生於武漢,湖北應山人,1948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外文系,同年以筆名遠方發表第一篇創作《變形蟲》。1964年旅居美國聶華苓簡介,應聘至美國愛荷華《作家工作室》工作,在愛荷華大學教書,同時從事寫作和翻譯,因創辦國際作家寫作室,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代表作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長流》、《桑青與桃紅》、《三生三世》等短篇、長篇小說。
詳細介紹:
聶華苓,當代著名女作家,著名文學翻譯家。1921年生。1939年在湖北聯合中學讀書,後考入四川長壽國立第十二中學。畢業後考入遷到重慶的中央大學外文系,1948年畢業,這時曾用「思遠」筆名發表文章。
1949年隨母親、弟弟、妹妹去台灣。曾為《自由中國》編輯委員和文藝主編。1960年,該雜志被封閉,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灣法商學院教書工作,同外界隔離。
1962年至1964年,應台靜農和徐復觀教授的邀請,分別在台灣大學和東海大學任中國現代文學副教授,同時進行創作。
1964年被迫離開台灣,旅居美國,應聘至美國愛荷華《作家工作室》工作,在愛荷華大學教書,同時從事寫作和翻譯,並與丈夫——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Engle)於1967年在愛荷華大學創辦「國際寫作計劃」,每年邀請世界各國作家到愛荷華,在安靜的環境里寫作,並進行討論、旅行,一起生活四個月,做文化交流。
因為她和安格的這個創舉,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國作家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金候選人。1978年夏,與丈夫及女兒一同回國探親。她現為「國際寫作計劃」主持人,並教愛荷華大學的「翻譯工作壇」。
自五零年代起,聶華苓創作了長篇小說《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中篇小說《葛藤》,短篇小說集《翡翠貓》、《一朵小白花》、《聶華苓短篇小說集》、《王大年的幾件喜事》、《台灣軼事》及散文評論集《夢谷集》、《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三十年後——歸人札記》與《沈從文評傳》等,部分作品亦翻譯成多國語文發表,其代表作品為《桑青與桃紅》,被列入亞洲小說一百強之中。新著有回憶錄《三生三世》。
代表作品:
自五十年代起,聶華苓創作了長篇小說《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等。中篇小說《葛藤》等。短篇小說集《翡翠貓》、《一朵小白花》、《聶華苓短篇小說集》、《王大年的幾件喜事》、《台灣軼事》等。及散文評論集《夢谷集》、《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三十年後——歸人札記》與《沈從文評傳》等,部分作品亦翻譯成多國語文發表,其代表作品為《桑青與桃紅》聶華苓簡介,被列入亞洲小說一百強之中。新著有回憶錄《三生三世》。其文章《親愛的爸爸媽媽》被選入初中二年級人教版上冊語文課本第5課。其中《人,又少了一個》作者通過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尊嚴,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平的憤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Ⅲ 聶華寧是美籍▁▁作家,著有《▁▁》、《▁▁》、《▁▁》等小說集,《▁▁》《▁▁》等散文集
我記得應該是聶華苓,課本上這么寫的
著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長流》等短篇、長篇小說集。
中篇小說《葛藤》,短篇小說集《翡翠貓》《一朵小白花》,長篇小說《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散文集《夢谷集》。
自五十年代起,聶華苓創作了長篇小說《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等。中篇小說《葛藤》等。短篇小說集《翡翠貓》、《一朵小白花》、《聶華苓短篇小說集》、《王大年的幾件喜事》、《台灣軼事》等。及散文評論集《夢谷集》、《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三十年後——歸人札記》與《沈從文評傳》等,部分作品亦翻譯成多國語文發表,其代表作品為《桑青與桃紅》,被列入亞洲小說一百強之中。新著有回憶錄《三生三世》。其文章《親愛的爸爸媽媽》被選入初中二年級人教版上冊人語文課本。其中《人,又少了一個》作者通過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尊嚴,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平的憤怒。
Ⅳ 聶華苓是哪個國家的華裔,有哪些小說集、散文評論集和翻譯集
聶華苓(1925年— ) 世界著名華人作家。湖北應山人。因創辦國際作家寫作室,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中篇小說《葛藤》,短篇小說集《翡翠貓》、《一朵小白花》、《聶華苓短篇小說集》、《王大年的幾件喜事》、《台灣軼事》及散文評論集《夢谷集》、《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三十年後——歸人札記》與《沈從文評傳》等,部分作品亦翻譯成多國語文發表,其代表作品為《桑青與桃紅》,被列入亞洲小說一百強之中。新著有回憶錄《三生三世》。
著名的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流長》《台灣軼事》等小說集,《夢谷集》《三十年後》等散文集,
生平
1945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經濟系,隨後轉入外文系,1948年畢業。1949年去台,開始發表作品,曾在台灣大學任教。1964年赴美定居,任教於愛荷華大學。
國際作家寫作室
聶華苓和美國詩人保羅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室」並任「國際作家寫作室」主任,在美國國務院的幫助下,「國際作家寫作室」發展成為具有崇高國際聲譽的龐大的文化機構。
1966年和詩人安哥爾創建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已經先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區包括中國、法國、日本、東德、西德、菲律賓、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土耳其、香港、台灣、阿根廷、巴拿馬、柬埔寨、韓國、新加坡、利比亞、烏干達等七十來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位詩人和作家,為世界和平、文化交流與人類進步做出了貢獻,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