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短篇諷刺小說
『壹』 周立波有哪些著作
主要著作有:《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鐵水奔流》《山鄉巨變》,短篇集《鐵門里》《禾場上》,散文報道集《晉察冀邊區印象記》《戰地日記》,譯著《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部等。1978年發表的《湘江一夜》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貳』 周立波的簡介
有兩個周立波啊
周立波,出生於1967年4月22日,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於80年代末,其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麵滑稽於一體,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調侃和嘲諷。這些年,周立波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但始終牽掛著表演藝術。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這么些年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一直在促使我尋找全新的,能表現現代海派演藝文化的突破點,機緣到了,我會重新站上舞台。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創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一票難求。其藝術形式為獨創的海派清口(區別於依賴色情笑話的葷口),一個人,一個提示夾,一張椅子,以上海話脫口秀的形式演出2個小時。
1990年,23歲的周立波曾因誤傷當時激烈反對他戀愛的女友父親而被判刑,被迫離開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
談及那場幾乎顛覆他藝術生涯的「意外」,周立波表示:「在經歷了種種誤會和波折後,我和岳父現在早已握手言和了,畢竟我和太太是真心相愛。如今,我們還照顧著岳父。」而周立波太太對於當初的選擇也不曾後悔:「周立波有才華,也有責任心,過去的事都只是誤會。」
這些年,周立波下過海、出過國,但他始終心牽著舞台藝術。在前輩王汝剛、嚴順開以及好友關棟天、孫徐春等鼓勵下,他終於再次鼓起勇氣登上舞台。當年有「上海活寶」之稱的周立波,雖然十多年不登舞台,風采卻不減當年。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雖然沒機會站在舞台上為觀眾表演,但骨子裡的幽默感是壓不住的。
曾參加長篇電視情景喜劇《家裡比較煩》,飾演周家長子,和呂涼等合作,有精彩演出
主要演出場次:
2006年-2007年 《海派清口》 (蘭馨大戲院)
2008年末 - 2009年初 《笑侃30年》(美琪大戲院)
2009年5月 - 今 《笑侃大上海》(美琪大戲院)
周立波演出看點
梳著小分頭,穿著得體西裝,再加幾瓶礦泉水,周立波不換裝,不休息,一個人,一張嘴,一個提示夾,撐起了一台海派清口表演。他的單口,既有傳統噱頭,更多時尚笑料;既有脫口秀,又有才藝表演和簡訊互動。他正話反說,漫談愛情、婚姻、家庭、事業、財富,常在不經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連環噱頭,並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與觀眾的閑聊中。滑稽泰斗周柏春逝世後,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讓觀眾領略大師風采。股票狂跌、次貸危機,他又推出「我為『財』狂」財經專場。
周立波坦言,他的這種獨創既有評書、小品的影子,更有脫口秀、獨腳戲即興活口的特色。像「笑侃30年」由於「新型武器」多媒體的加入,昔日草綠軍裝、喇叭褲、爆炸頭、上海電信博物館中覓到的老式公用電話和磚頭大哥大、「有車一族」珍藏的自行車票等珍貴舊物件,都在台上一一重現。他自豪地表示:「我就是要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滑稽的藝術魅力,糾正一些同行錯把庸俗當親民的誤導傾向。」
周立波的專場藝術總監關棟天認為,戲劇舞台素來是嚴肅面孔多,但周立波的東西很輕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像小時候難得一吃的油條、油墩子、麥乳精,在他的嘴裡說出來都很有趣,能說到別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鳴。」京劇名角關棟天告訴媒體,他們曾做過統計,一場演出的笑聲超過500次,掌聲也有200次左右。
周立波的殺手鐧是「促狹」,他始終是20年前成名時的那一臉壞相,寥寥數語就能把觀眾逗樂。他的噱頭別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諧,寓教於樂,台詞更是充滿了海派思維和豐富想像,如「去年股市是腦充血,充發充發,就半身不遂了」;「這30年,2隻輪子少了,4隻輪子多了,原來坐出租的是大戶,現在坐出租的算散戶」……在他嘴皮子的翻滾中,在緊貼時代的各種趣聞軼事里,觀眾們懷舊與感悟。專家稱贊:「充滿笑聲卻處處蘊涵哲理的噱頭,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進入了既適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經典台詞:
你們一定要像容忍你們領導一樣容忍我的無知。我的意思並不代表領導就一定無知,但無知的基本就是領導。
你說實話會得罪朋友和領導,說假話會得罪自己。
一個人一定要有法律概念,要知道自己怎麼 保護自己,當然你懂了法律之後你不違法,那就是浪費了。
還有一個、、、、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省益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1908年8月9日,周立波生出生於益陽縣(今赫山區)鄧石橋清溪村(對於家鄉,他曾作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凄凄。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一個私塾教師家庭。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 周立波作品封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 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 周立波作品封面
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周立波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從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鄉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20多篇鄉土短篇小說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新主題、新風格,與同時期的著名作家趙樹理享有「南周北趙」之美譽。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周立波同志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學道路上,集作家、學者、戰士於一身,一生共創作了300多萬字的著作,創作的作品思想深刻,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以真誠的筆調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編輯本段主要著作
《暴風驟雨》
《暴風驟雨》是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並駕齊驅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經典著作。 故事講述的是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一個叫元茂屯的村子為背景,描繪出土地改革這場波 新版面
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畫卷,把中國農村沖破幾千年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熱情地歌頌了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破封建羅網,朝著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1948年完成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的創作,這篇作品曾榮獲1951年度斯大林文學獎三等獎。作品主要人物趙玉林、郭全海、老孫頭。小說描寫了東北地區一個名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過程。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以趙玉林為中心人物,展現了元茂屯農民對惡霸地主韓老六的斗爭,後以趙玉林在剿匪中英勇犧牲結束。第二部寫一年後蕭隊長帶領工作隊再進元茂屯,扭轉出現反復的不利形勢。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帶領農民繼續趙玉林等人的未竟事業,進行鋤奸反特和對地主杜善人的斗爭,最後鞏固了勝利果實,並帶頭參加人民解放軍,南下作戰。小說在廣闊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現了解放戰爭時期廣大解放區農村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的真實面貌,熱情地歌頌了在黨的領導下農民奮起推翻封建主義的急風暴雨式的革命斗爭,從而告訴讀者:土地改革不僅鏟除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階級的統治,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變了農村的階級關系和社會風貌,而且有力地啟發了各階層農民的階級覺悟,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並且其中一些先進農民還成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決封建羅網,正朝著解放大道迅速奔跑。
《山鄉巨變》
《山鄉巨變》(連環畫)
《山鄉巨變》可以說是《暴風驟雨》的續篇,雖然一個寫的是東北地區的土地改革,一個寫的卻是湖南山鄉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它們是中國農村的兩次「暴風驟雨」。 小說集中深入地描寫了一個僻靜的山鄉,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引起的異常深廣的變化——相沿幾午年的私有制的經濟基礎,古舊的社會習俗,家庭生活以及人和人的關系等,在一個短時期中被連根掀翻。作者用細膩的自我批評,帶著親切的鄉士氣息,刻畫了幾個革命幹部和農民的形象,其中鄧秀梅、李月輝、陳在春、盛佑亭等,各有自己鮮明的性格和特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根據這部小說創作的同名連環畫也堪稱經典之作。
『叄』 周立波的歷史
周立波(1908年8月9日-1979年9月25日),當代作家,湖南益陽赫山區鄧石橋人。原名周紹儀,曾用名周鳳翔、周菶梧,筆名張一柯、張尚斌等。以前中學課本中的《分馬》一篇就是節選自他的作品《暴風驟雨》。
1908年出生於益陽縣鄧石橋鄉一個農民家庭。
小學就讀於益陽縣第一高等小學堂。
1924年就讀長沙省立第一中學。
1929年考入上海勞動大學。
1932年2月由於宣傳鼓動罷工而入獄2年。
1934年10月參加左翼作家聯盟,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在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寫有論文《論阿Q》,小說《紀念》、《夏天的晚上》、《麻雀》等。
1948年12月寫成了著名代表作長篇小說《暴風驟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有《鐵水奔流》,《禾場上》,《山鄉巨變》、《桐花沒有開》、《掃盲志異》等一系列優秀小說。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嚴重身心摧殘,後得以平反。
1978年創作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獲得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
1979年9月25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1歲。
『肆』 鍛ㄧ珛娉浣滃搧
鍛ㄧ珛娉浣滃搧錛氥婃毚椋庨ら洦銆嬨併婂北涔″法鍙樸嬨併婇搧姘村旀祦銆嬨併婃箻奼熶竴澶溿嬨併婂崡涓嬭般嬨
1銆併婃毚椋庨ら洦銆
銆婃毚椋庨ら洦銆嬫槸鐜頒唬浣滃跺懆絝嬫嘗鎵鍒涗綔鐨勪竴閮ㄩ暱綃囧皬璇達紝1948騫達紝涓滃寳涔﹀簵鍑虹増銆傘婃毚椋庨ら洦銆嬫弿鍐欎互钀хゥ涓洪槦闀跨殑鍦熸敼宸ヤ綔闃熷紑榪涙澗鑺辨睙鐣旂殑鍏冭寕灞錛屽彂鍔ㄥ拰緇勭粐騫垮ぇ璐鑻﹀啘姘戝紑灞曞規伓闇稿湴涓婚煩鑰佸叚鐨勬枟浜夈
『伍』 已故名人周立波的簡歷
已故名人周立波的簡歷是:
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1931年10月,進入神州國光社擔任校隊。1932年1月,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捕。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5月,調任桂林《救亡日報》編輯,後被安排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1944年,隨解放軍南下出征。1946年10月,前往東北參加土地改革,並以此為題創作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
1949年10月,調任北京,在文化部編審處工作。1955年5月,出版長篇小說《鐵水奔流》。1960年4月,出版長篇小說《山鄉巨變》。1979年9月25日凌晨3時59分,因病逝世,享年71歲。
周立波的農民情節:
周立波是一個革命功利主義者,肯定文藝的社會作用,反對唯藝術而藝術,但他又十分重視藝術的審美特點和魅力,他的創作的藝術魅力的終極原因在於,他與農民有著深厚的精神聯系,他了解中國農民勤勞儉朴的傳統,心地善良的美德,也了解農民的苦難和農村的落後。
他對新中國新農村出現的嶄新的人際關系和道德風貌,對億萬翻身農民改變舊面貌、創造新生活的激情,有著由衷的高興和贊美。
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深入到生活的洪流,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從1941年創作的短篇小說《牛》,直到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山那面人家》都在表現清貧中農民的人情美、人性美,真實地表現農民的心聲和時代的主旋律。
『陸』 鏈変粈涔堝ソ鐪嬬殑涔︽帹鑽愶紝綾誨瀷鏄榛戣壊璁藉埡騫介粯
銆婂皬鏃朵唬銆嬭繖鏈鎴戣板緱鎴戠湅鍒板槾宸撮吀鐥涳紙鍜х殑錛夛紝鑰屼笖甯︽湁璁藉埡涓婃搗綣佸崕鍐鋒紶鐨勩
銆婄櫨涓囪嫳闀戙嬭繖鏈鏄緇忓吀錛屾劅瑙夐噷闈㈢殑鏈変簺鍓ф儏鑽掕癁錛屽彲絎戱紝鏋佸叿璁藉埡鎰忓懗銆
銆婄毊鐨椴佺郴鍒椼嬪ソ鍚э紝鎴戠煡閬擄紝榪欐湰錛屽彲鑳藉皬瀛╃湅鐨勬瘮杈冨氾紝浣嗘枃絎旂殑紜杈涜荊錛屼綔鑰呭皬瀛︽瘯涓氾紙澶ф傦級錛屼絾鏁寸瘒鏁呬簨鏋佸瘜鎯寵薄鍔涳紝褰撲綔絎戣瘽鏉ョ湅鐨勮瘽錛屽緢涓嶉敊銆傚ぇ閮ㄥ垎璁藉埡浜嗕腑鍥界幇浠gぞ浼氱殑鍚勭嶅紛絝銆傦紙騫朵笖鏈濂芥寫鍓嶉潰鍑虹殑鐪嬶紝鍥犱負榪欏嚭浜嗗緢澶氭湰錛屽悗闈㈡劅瑙夎川閲忎笉鏄閭d箞濂戒簡錛
銆婂9鍛ㄧ珛娉㈢銆嬭繖涓涓嶆槸涔︼紝鏄涓妗h妭鐩錛屼絾涔熸槸騫介粯鑰岃藉埡褰撲唬紺句細鐨勶紝寰堜笉閿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