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在
『壹』 納博科夫的文學成就主要有哪些
納博科夫的文學成就主要是長篇小說,也有一些短篇小說。代表作有《洛麗塔》、《普寧》、《蒼白的火》和《阿達》等。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他的生活經歷為基礎。作品所描寫的人物也大多是自己所熟悉的一些人。與索爾·貝婁等八位作家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
『貳』 《尼古拉·果戈理》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尼古拉·果戈理》((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cynFkYxAlgdO2wdd2RtU9w
書名:尼古拉·果戈理
作者:(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譯者:金紹禹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9
頁數:202
內容簡介:
本書是納博科夫較少為世人所知的傳記作品。作者將讀者帶入果戈理的青年時代,瀏覽了他的早期作品,並提供了他收集的《欽差大臣》和《死魂靈》第一卷的詳細評論。他還簡短地評論了果戈理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外套》。在書中,納博科夫探討了果戈理獨具魅力的寫作手法,用他自己翻譯的多個片段來證明果戈理無可挑剔的行文。他強調的並不是果戈理作品的情節,而是它們的風格,並且成功地展現了以諷刺著稱的果戈理的另一面。
作者簡介: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1899年4月23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於1919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1940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威爾斯理、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1955年9月15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並引發爭議。1961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叄』 談談納博科夫
我最喜歡的外國作家,當屬當代著名俄裔美國作家弗拉迪米爾•納博科夫。
喜歡他,是從讀他的小說《普寧》開始的。1982年的時候(老文青[捂臉]),偶然買了《普寧》,結果一讀就放不下手了。
納博科夫本質上是繼承了俄羅斯傳統,或者說是歐洲文學傳統的作家,但明顯是受到了反傳統文學思潮的影響。文筆優美幽默,描寫細致入微,情節婉轉曲折,同時又經常故意制謎,有著魔術師般的魅力。
比如,小說中把普寧應邀到朋友家做客,在樹林里轉悠一個鍾頭,沒有找到路;與一隻螞蟻堅韌不拔,經過幾個小時努力,終於爬到瞭望塔的平台上在一起描述。令人忍俊不禁。
在納博科夫所有小說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普寧》和他的回憶錄《說吧,記憶》,尤其是《普寧》,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讀一遍,而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體會。
說來朋友們也許不信,使納博科夫獲得廣泛國際聲譽的那部著名的小說,我到現在還沒有讀過[what],嘿嘿……
『肆』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q9sZ3U_eL88RBCv2549P1w
書名: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
作者:[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譯者:逢珍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
頁數:840
內容簡介: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本書 為其短篇小說作品在國內首次完整結集,被稱為「英語文學的奇跡」。
68則幽暗而充滿魔力的故事中,納博科夫完美展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小說技法,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智力游戲,以及對生命中無從躲避的曖昧和失落的迷人洞察。夜晚書桌前的男人被一位不速之客驚擾,原來是來自故鄉的木精靈;失散已久的兒子與母親重逢,卻現身在無比尷尬的時刻;名為「剃刀」的流亡理發師給曾經迫害過他的男人刮臉;新郎在蜜月結束後不得不向岳父報告新娘的死訊;羞澀的夢想家與惡魔做了靈魂的交易……納博科夫一生中所關注的命運主題:懷舊與諷刺、時間與死亡、流亡者的日常、對故國的紀念、隱晦的童年創傷、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在此一一呈現。
作者簡介: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 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1899年4月23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於1919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 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1940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韋爾斯利、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1955年9月15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並引發爭議。1961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病逝。
『伍』 《聲音》,唯美的愛情故事
《聲音》是納博科夫短篇小說集的第三篇,應該是回憶仍在俄羅斯時與表姐之間的一段戀情。故事寫得很唯美,講述了雙方經過理智斗爭後,最終選擇分開的內心掙扎。
小說內容本身並沒有交代雙方的表姐弟關系,但女主角顯然有丈夫,並且年齡比男主角大。我在查詢背景資料時,得知納博科夫確實有一段表姐弟戀,並且把《聲音》與這段戀情聯系在一起。
作者對整部作品的節奏把握得很好,像一曲鋼琴曲,情節跌宕起伏,場景如詩如畫,把內心獨白與現實描寫的唯美動人,讓讀者充分體驗到那種少年與孤寂少婦之間的繾綣愛情。
納博科夫是一個重視藝術風格與結構的文學家,他不太在乎思想性,甚至還鄙視這一點。《聲音》顯然是藝術表現力極強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的這一特點。
『陸』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
馬爾克斯《流光如水》、《巨翅老人》、《瘋狂時期的大海》。
卡爾維諾《恐龍》、《月亮的距離》。
海明威《雨中貓》、《白象般的群山》、《殺手》。
博爾赫斯《第三者》、《無禮的掌禮官上野介》、《南方》。
納博科夫《菲雅爾塔的春天》、《奧勒留》。
昆德拉《愛德華和他的上帝》(似乎是這篇名,忘了)。
村上春樹《盲柳與睡女》、《象的失蹤》。
川端康成《睡美人》(這玩意更像中篇了……)
莫泊桑《項鏈》、《首飾》。
契訶夫《農民》。
麥克尤恩《立體幾何》。
巴別爾《鹽》。
皮里尼亞克《紅木》。
塞林格《捕捉香蕉魚的季節》和《給艾斯美的故事》名氣極大,但如果非要我選,《木匠們,把房梁抬高些》最好。
卡佛的《真跑了那麼多英里嗎》很好,但我很鍾意他寫他父親那篇,非常真情流露。
魯爾福《烈火平原》。
魯迅《鑄劍》。
汪曾祺《受戒》。
張愛玲《鴻鸞喜》。
余華《朋友》。
沈從文《丈夫》。
『柒』 關於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介紹有哪些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年),俄裔美國作家。出身於俄國聖彼得堡的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就能寫詩,能自由運用英語和法語,並用俄語和英語寫作。1919年隨父母流亡西歐,於劍橋大學畢業後在巴黎和柏林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小說和劇本。為了躲避納粹迫害,20世紀40年代初期來到美國。並在1945年加入美國國籍。納博科夫的文學成就主要是長篇小說,也有一些短篇小說。代表作有《洛麗塔》、《普寧》、《蒼白的火》和《阿達》等。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他的生活經歷為基礎。作品所描寫的人物也大多是自己所熟悉的一些人。與索爾·貝婁等八位作家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
『捌』 為何納博科夫的作品對讀者的要求比較高
他對心理學的認識,部分是直覺,部分來自以前的文學,部分來自已經出版的心理學著作,比如亨利·詹姆斯和靄理士。
除了這些,他從作品中獲得了很多的知識,並且從中汲取心理值得,加上自我的思考,處世的經歷,自我成長了許多。
《微暗的火》 ,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這部小說的很多秘密是可以慢慢推導出來的,好奇心強的讀者不難看出,只需深入小說幾章節,跟隨他開頭的提示,一些秘密是可以發現的。他作為一個鱗翅目昆蟲學家,在 探索 自然的秘密中體驗到了發現的激動,他也非常用心地組織他最優秀、最成熟的作品,給讀者相應的激動。
我們不應該簡單看到他居住在哪個地方,我們更應該看到他為什麼居住在那裡,有怎樣獨特的過往。
作為一個作家,他對自己很自信,但這沒有讓他覺得這是應得的權利。事實上,他創造了赫爾曼、亨伯特、金波特、范·維恩和阿達·維恩,他們都有強烈的理當如此的感覺,這恰恰是因為他痛斥這樣的態度。他認為,為值得驕傲的而驕傲,這是非常重要的,但僅僅從自己的位置看問題,而不努力去理解他人的立場,這是危險的。他善良、敏感地對待他人,除非他們對他或別人的態度讓他生氣。他塑造了自私、邪惡的惡魔形象,因為他憎恨這些行為。也因為他喜歡挑戰,深入地想像那些完全不同於自己的狀況。
從七歲起,納博科夫就熱愛蝴蝶,堪比他對文學的熱愛。在俄國,在美國,在歐洲,他都堅持不懈地採集蝴蝶。他只當了七年專業的、從事科學研究的鱗翅目昆蟲學家,那是在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他研究蝴蝶的領域很窄,但在那個領域中,他很快就成了世界專家,對北美、南美的蝴蝶進行分類,其方法經受了時間的檢驗。 在他這個領域的晚輩專家驚奇地發現,他的洞察非常精確,往往是結合了想像的直覺和精心的、史無前例的細節審視之後獲得的,要知道,當時他手頭並沒有幾十年後人們才發現的那些證據。專家們過去二十五年裡發現了幾十個新種,他們用納博科夫及其家人和人物的名字命名,這得益於納博科夫學者的建議,這些名字特別恰當:比如「洛塔」(lolita)和「薇拉」(vera),這些大家都明白;還有「考巴爾塔納」(kobaltana),認出的人就很少了,它暗指的是《微暗的火》中隱藏的一個玩笑中的玩笑。
有人認為,他的文體很迷人,但沒有說出什麼內容。其實最簡單,最質朴的作品不就是最容易打動你我內心深處嗎?你可以觀看日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些作家,像「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他展現了一道深淵」的石黑一雄,他的作品表現的極為質朴,但能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那種質朴,那種獨一無二的氣息,那種能讓人感慨,他沒有在創作,他只是用筆記錄我們的生活。納博科夫無疑也是一個優秀的生活的藝術家,既記錄生活,又創造生活。
5.他的作品跨國界大,作品可讀性強。
納博科夫成為如此國際性的作家,還因為他本人是非常國際化的,他游歷多國,在美國用兩種語言寫了這么多的作品。拉什迪稱納博科夫是跨國界的最偉大作家。
波普爾首先是以科學哲學家而著稱的,但像納博科夫一樣,他認為,最佳狀態的科學與藝術非常相似:「像藝術與文學一樣,科學不只是人類精神的一次歷險,它是創造性藝術中最為人性的:它充滿了人類的種種失敗和短視,但又顯示了那些洞察的閃光,讓我們看到世界的奇跡和人類精神的奇跡。不僅如此,科學是所有人類努力中最為人性的那部分的直接結果——解放我們自身。」
1905年,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敗,這讓這位小男孩無法喜愛遠東。他總是痛斥中國皇帝的專橫與酷刑,就像他譴責中世紀和近代歐洲的專橫與酷刑一樣。在他的最後一部俄文小說《天資》中,納博科夫讓他的主人公和敘述人想像他父親康斯坦丁·戈杜諾夫—切爾登采夫在中亞的鱗翅目昆蟲研究之旅,納博科夫和費奧多爾運用了西方博物學家—探險家真實的 歷史 記錄,使得費奧多爾的描述既盡可能忠於事實,忠於中亞的風景(塔克拉瑪干,天山,戈壁),又顯得驚奇、難以置信、虛無縹緲。
文章最重要的是能在某個節點相遇那個靈魂知己,彼此契合,彼此相擁。
納博科夫的語言是一種邪魅的語言,不要試圖模仿納博科夫,他極盡嘲諷普魯斯特、海明威、喬伊斯,自己的作品卻有著濃濃的喬伊的味道,這無不是一種諷刺。他把弗洛伊德的象徵主義、老掉牙的神話、 社會 評論、人道主義的要旨、政治寓言、被嚴肅使用的存在主義視為視為庸俗,在他的眼中,庸俗之惡是那些裝模作樣的垃圾,俗不可耐的老生常談,各個階段的庸俗主義,模仿的模仿,大尾巴狼式的深沉,粗俗、弱智、不誠實的假文學,這些都是讓人生厭的庸俗之惡。
納博科夫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他獨特的語言風格與敘事技巧能讓人眼花繚亂,一般的讀者很難跟上他的節奏,這絕對是一個高智商的作家,他玩起文字來就像玩一種得心應手的 游戲 。文字想像力遠遠甩開普通大眾,是文學界出了名的毒舌,與毛姆相比,有過而無不及。他噬無忌憚地宣稱像布萊希特、福克納、加繆等對他來說無足輕重,豪無意義。討厭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說從喬伊斯身上什麼也沒學到。
一本《洛麗塔》讓他站到風口浪尖,也讓他功成名就,納博科夫也一度被他人刻薄的口水所淹沒,不過這正適合他好鬥的秉性,那段著名的開頭就足以見證納博科夫老練靈動的口舌: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得由上齶向下移動三次,到第三次再輕輕貼在牙齒上:洛——麗——塔。他把一本看似隱含對希特勒政權的預言小說,一部對美國的 汽車 旅館業大肆抨擊的小說延伸出無數的歧義。
不得不承認,納博科夫的小說不是通俗的書,他的幽默、辛辣提高了幾個檔次,他思想深刻,開的都是高級玩笑,寫的是閃爍而幽暗的思維,以致於我們不細加思考就不足以與他共鳴,這樣的作品讀起來一定不像讀村上春樹那麼輕松。
我也是這一類讀者,讀《洛麗塔》感覺很有趣,讀《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還能理解,讀到《微暗的火》就息了火,基本感覺他是自說自話了。即使這樣,也不足以影響納博科夫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一個與眾不同的小說家。
我讀了很多年閑書 都沒能看到 世界上的書 像一座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