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新思路和方案
❶ 求教寫網路小說的技巧 經驗
我是一個無名的寫手。在接觸網文一年多來,談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首先,網路這個平台的好處就是,它不分學歷,不分性別,更不用像找工作一樣,非要你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簡單地說,只要想寫,誰都能將自己的作品放到網站上。所以你不要覺得你學歷不高雲雲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韓寒高中都沒上完,可人家一樣是暢銷作家,其影響力比清華北大的許多學生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其二,鍛煉寫作能力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有一個亘古不變的回答。那就是多看、多練。等你寫出一部百萬字以上的作品,OK,首先你對文字、情節的駕馭能力定然會增強很多。你不要試圖去跟別人比,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所以沒有可比性。當然,你可以學學人家的寫法。
其三,准備工作。首先,你要考慮,以什麼樣的開頭能夠吸引讀者,讓讀者繼續將你的書讀下去。接著,你要對整個故事有一個大致的掌控和方向,不然很容易越寫越爛。故而建議你先提前寫一個大綱,這樣有助於你對情節節奏的掌控以及方向思路。同時,也不至於讓你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瓶頸的時候抓耳撓腮,寫不下去。
還是那句話,多看別人怎麼寫的,然後多練。練得多了,自然在筆力這方面就會強於常人。
至於更多的方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這東西需要你自己去體會,感悟。
❷ 彩雲國物語輕小說
第二季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秀麗在參加朝賀時收到消息,茶州發生疫情。權州牧帶去了影月養父的書,並告知影月將不久於人世,同時秀麗也得知影月已經進入了千里山脈(疫情區),香玲也跟隨而去。但秀麗並沒有灰心,而是為了盡快控制疫情,積極做好准備,得到了全商聯的援助,也說服了眾高官,從中央帶去了最好的醫師團。通過鑒定,書是由醫術神童華真撰寫的,並且有治療瘟疫的辦法——切開人體。但畢竟太過於莽撞,秀麗拜託權州牧,等疫情結束,就代替她成為茶州州牧,權州牧也答應了。
秀麗千辛萬苦到了茶州,百姓卻聽信邪仙教的挑唆,認為疫情是女州牧帶來的。但從災區來的小女孩朱鸞的話讓所有人動容,企圖殺死女州牧的男人們也被老婆教訓了一頓,不敢生事,於是眾醫官們開始救治病人,而秀麗則率人到千里山脈,找到影月,鏟除邪仙教。
小插曲:在駐扎時,龍蓮趕來(從那時我就深深的迷上了他,從此不能自拔),說:「我,把影月。。。」那時的龍蓮忒帥了!
秀麗等人很快確定了計劃,並付諸實施,而且很輕松的獲得了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縹家從此開始浮出水面。邪仙教其實是由縹家策劃的。
好不容易找到影月後,影月的期限卻到了。但又活了(至於怎樣復活的,不想多說)。白仙(就是陽月)在他身體里沉睡,填滿他靈魂的缺失。
疫情結束後,秀麗被貶為冗官,影月跟隨權州牧學習(其實給了他更大的發展空間),悠舜成為了宰相。
秀麗為了不被撤職,拚命尋找立功的機會,並認識了狸狸和清雅。
在好不容易破獲一起案件後,清雅卻將功勞據為己有,幸虧狸狸出手相救,才挽回一局,進入御史台。(從此清雅和秀麗就開始了無休止的戰爭,清秀黨由此產生)
再說說王都三人組:
藍家送去了藍十三姬,讓她嫁給劉輝或者靜蘭(靜十三也由此誕生)。為了保護十三姬,秀麗裝扮成十三姬再次進入後宮。也由此介入了一場高官的暗鬥(動畫里沒具體說,小說了現在已經展開了)。
楸瑛始終無法舍棄藍家,歸還了花菖蒲。王不顧一切去了藍州要追他回來,秀麗也接到任務,把劉輝帶回來。
劉輝在進入九彩江後,被縹家的大巫女琉花抓住,其實只是作為誘餌,抓到秀麗。但沒有成功。
從九彩江回來後,秀麗聽說了十三姬和迅的故事(又是一段孽緣啊),楸瑛也回去了。
小插曲:珠翠&楸瑛這一CP越來越受歡迎了哦!至於為什麼,還是看小說吧- -
十三姬接替珠翠成為了後宮首席女官,劉輝和秀麗定下了約定,如果秀麗在約定的期限里不答應他的話,他就會迎娶妃子。(小說里說,約定的期限為:待到櫻花盛開時),然後完了
我說樓主啊,這可是我一字一句的打出來的,你不把我採納為滿意答案我不介意,但如果問題過期了你都不處理的話,我的怨念可是很重的!!!!
❸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輕小說全卷資源
日本作家渡航原作的輕小說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有強烈的真實性,那網路網盤資源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輕小說全卷哪裡下載?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輕小說全卷網路網盤資源下載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點擊進入: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輕小說全卷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劇情簡介
高中生八幡生性彆扭,不屈服於孤獨,沒有半個朋友,更不用提女朋友。對那些享受著青春的同班同學,他詛咒“他們都是騙子,通通給我爆炸吧”。關於未來的夢想,他宣稱要當“啃老族”——這樣一個傢伙被導師平冢靜帶去全校第一美少女雪乃加入的“侍奉社”。平凡無奇的八幡與美少女的奇妙邂逅,然而,雪乃和八幡個性上的缺陷讓他們無法擦出愛情的火花。這是一則充滿錯誤的青春故事。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結局大揭秘
溫柔的結衣
堅強的雪乃
理解Max的八幡
其實不是這樣,其實是:
無比渴望溫柔的結衣
無比渴望堅強的雪乃
無比渴望理解的八幡
他們渴望,他們沒有,他們追求,他們難以觸及的——真物
無論如何,三人中一個人得到自己的真物,必然使得另外一個人失去追尋真物的可能。
如果團子的方案通過,維持著虛假的和平,那麼八幡無法得到自己的真物。
如果雪乃確定了自己的依靠,對八幡告白,那麼三人關系必然破裂,團子無法得到自己的真物。
如果八幡強求大家互相理解,那麼必然需要團子和雪乃吐露真心,一旦說出無法改變,那麼三人關系必然破裂,不是雪乃失去依靠,就是團子失去大家努力維持的溫柔。
其實貫穿第二季也就是小說後面幾卷的暗線便是,三人之間的真物。從不知道自己的真物為何,到團子率先知道自己的真物,到八幡正視自己的真物,到大家發現三人各自的真物難以統一而維持著虛偽的和平。而這和平被陽乃所擊破。
1、陽乃隱約知道雪乃渴望的是什麼,但是她們之間多年的隔閡和積累,讓陽乃即使說出明確的話語也無法真正傳遞到妹妹的心中,她只能在無數次的困局中提醒八幡,你可能是錯的。
2、團子渴望溫柔,她將自己扮演成溫柔的人,其實是為了從他人那裡獲取溫柔。她從侍奉部,或者說是三人之間的圈子裡感受到了真正的溫柔,她先於其他二人明白自己的真物是什麼,而她也採取了行動,為了三人之間的圈子不破碎而努力。她在最後提出了維持虛偽羈絆的方案,這樣也許可以一直下去吧,她想。
3、八幡渴望理解,他將自己裝扮成理解剖析人心max的人,其實是希望能與他人相互理解。他在三人之間的圈子裡慢慢改變,心中自我意識築起的堅冰不斷被她們化解,同時也為其他倆人不受傷害而努力,想要找出真物,也就是那種強大的,無需言語便能直觸他人內心,互相理解的存在。
但也正是這份來自於結衣和雪乃的溫柔,讓他沉湎於不穩而美好(如同摩天輪)的三人關系之中。他在最後時刻感受到了大家所追尋的真物,知道團子的方案無法解決問題,他雖然也不知道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是他指出了團子方案的錯誤,也許那是理想關系能延續的方案,但那大家都無法得到自己的真物。
4、雪乃渴望堅強,她將自己裝扮成堅強富有主見的人,其實是希望能找一個真正的依靠來讓自己堅強。
多年來家庭和學校的緣故,讓她心靈漂泊不定,學生會選舉事件之後,她的軟弱徹底暴露,八幡的自述並沒有讓她真正理解真物,她依然喃喃道不明白。而在修復仨人關系的過程中,她錯誤的把依賴當做依靠,精神上依賴著團子和八幡,再也沒有做出獨立自主的決策。雪乃沉浸在虛偽的和平之中已經很久了,她依賴著團子,依賴著八幡,她的表現讓陽乃擔心,讓八幡有違和感,讓最先找到真物的團子內疚。
而在最後,在團子提出虛幻“理想”的方案,在八幡否決卻沒有更好的辦法的情況下,她終於勇敢地邁出了一步,在學生會選舉事件之後的第一次,她提出了迥然於其餘二人的解決方案。她提出了三人關系繼續維持,侍奉部繼續存在的理由,便是八幡要找的真物依然沒有找到,委託沒有結束,在這基礎之上,大家可以繼續維持關系,同時尋找圓滿的結局,也即是三人真物統一的方式。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中真物的意思
在原作小說中,比企谷等人多次提及“真物”這一概念,那麼所謂“真物”的准確定義究竟是什麼?
所謂真物,就是沒有任何顧慮,只做正確的事,不考慮他人感受的處事態度。
也就是人格的純白(例如比企谷的精神潔癖)。
比企谷一直追尋嚮往這樣的人格,然後他遇到了雪之下,比企谷認為雪之下就是他嚮往的純白,隨著雪之下第一次謊言揭開(車禍),比企谷發覺自己錯了,但他並不責怪雪之下,而是責怪自己把雪之下定義的太高,過高的期待帶來更大的失落感。此事隨著文化祭不了了之,但卻留下了心結,不止是比企谷,也包括雪之下。
隨著時間推移,比企谷與雪之下不斷的互相了解,產生了某些羈絆。雪之下開始變的不像雪之下,比企谷變的不像比企谷。
例如,雪之下為維護比企谷面子與葉山等人爭執,給比企谷買杯子; 比企谷身為“節能主義”的置身事外人士,不惜去惹麻煩,為了保住侍奉部費盡心機支持一色當會長等等。
這些以前是不可能的。
但是比企谷追尋真物的心從未改變。雪之下在第九卷失態大概就是因為比企谷要追尋真物,而自己並不是比企谷所期待的雪之下,心裡感到落差。
而隨著情節推進,比企谷很有可能得不到所謂的真物,因為比企谷已經不是進入侍奉部以前的那個如獨行俠般的比企谷,他對侍奉部有了羈絆。而雪之下這座冰山也快被由比濱和比企谷聯手融化了。
總有一天,比企谷會明白他的青春物語果然有問題。
❹ 輕小說短篇集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輕小說短篇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輕小說短篇集
作者:明疏月
短篇1-3
更新時間2012-4-16 22:04:28 字數:7433
拯救2012
(2012即將到來,瑪雅的預言是否會實現,這是一個謎,科學家們正努力試著去解答)
實驗室風雲
「你說2012會不會是真的?」
「誰知道呢!解決溫室效應才是當務之急。」
「嗯。對了!你研究到哪了?」
「我看了世界各地的解決方案,其大部分都是圍繞著《更大范圍使用可循環資源》這個主題。」
「恩,那你認為哪個方案最好呢?」
「我比較傾向於一美國學者提出的《綠色拯救》的方案。他利用生物電與基因技術,研究出一種藻類與植物的結合體。它既在發電,又可以緩解溫室效應。」
「這個設想不錯。進展如何?」
「有待努力。」
「我們也著手開始研究吧!」
「嗯。」
於是,我們開始埋頭苦幹起來,室內一片靜寂。
「就快完工了!穆旭,幫個忙成嗎?「
「哦。什麼忙?」
「把你左手邊的試管架上的藍色試劑倒到那個燒杯中。」
「好的。」
在穆旭將藍色試劑倒入燒杯中後,一朵紅色的蘑菇雲從燒杯中冒出,並立刻消散在空氣中。
「好了嗎?」
「嗯。」
「我們的實驗結果即將出爐了!」
我開始有些激動。
我小心的把它放入土中,慢慢地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土中。
伴隨這液體緩緩的滲入土中,我興奮地看見植物飛快地生長著。與此同時,其生物電力測量已高達150V,其數值還……
❺ 我有些小說的大致思路 誰能告訴我怎麼寫
先打草稿,隨身帶紙和筆,想起什麼寫什麼,看見有趣的好玩的感人的有用的也記下來,不管有用沒用,要多多積累。等覺得差不多了,就把材料裝到你的思路里,一本小說即將誕生。
PS:寫小說的大前提,知道的夠多,夠雜,夠精確。
再PS:從網路上找的,不敢居功
第一忌諱:無論文筆多麼優美,都不要讓描寫使你的敘述陷入中止。
小說的作者必須牢記這點:不要過分描述任何事情,無論它是特頓山脈,是夕陽,還是懷基基海灘上的斑馬。否則,你敘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響,你也將使讀者的注意力出現危險的空白。請記住愛勒莫。雷納德的金玉良言:「我總是力圖去掉那些讀者會跳過去的內容。」讀者的確願意跳過那些無效內容。
第二大忌諱: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來描寫並非重要的環境。
小說家大衛。羅吉曾宣稱:「一部好的小說中的描寫絕不僅僅是描寫。大多數背景描寫的危險在於一連串的漂亮的陳述句和敘述的中斷將讀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請牢記羅吉的格言,將它打在紙條上貼到計算機或打字機前:「一部好的小說中的描寫絕不僅僅是描寫。」
第三點忌諱是:不要在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讀者的注意力。這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第四點忌諱是:不要概括,要具體。
關於寫作忌諱概括化,沒有人比俄國偉大作家契河夫說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誡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認為,對於自然的真正描寫應該相當簡略並與主題存在相關性。應該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寫,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絛紫色的金光一瀉而下』等等。在描寫自然時,要抓住細節,而且要達到這樣一種程度,即使閉上雙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寫的場景。
因此,當你坐下來寫作的時候,請記住,不是「一杯飲料」而是「一杯馬丁尼」;不是「一隻狗」而是「一隻長捲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個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輕少女」;不是「一頂帽子」而是「一隻高頂回角帽」;不是「一隻貓」而是「一隻阿比西尼亞貓」;不是「一支槍」而是「一支0。44口徑的新式自動手槍」,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幅「馬奈的『奧林匹亞』」。
將描寫四忌與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為一,我們就得到了一條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寫時都應該遵循的一條規則:要具體!
你要能准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真實可信,他們在自己國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中進行著日常工作。——拉威爾•斯潘塞。
「怎麼才能讓事情看起來真實可信呢?」當一位作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贊揚。如果有人進一步對他說:「我好像身臨其境,能夠聽到、嗅到、感覺到這些地方,就像走進了小說的書頁中」,那他給讀者的東西就的確非同尋常了。當我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的回答是:「藉助於五種感覺」。一些作者總意識不到應利用讀者的五種感覺來獲取真實感。利用讀者的視覺感受是常見的,但是利用讀者的嗅覺、聽覺(除了在對話中)、觸覺或是味覺又有幾次呢?我從 1976年開始寫作,至今仍在我辦公室的牆上保留著五個詞:看、聽、感、嘗、嗅。每當我寫作的時候,都會參照這張表,有意識地寫些帶有氣味的東西。實際上,一些令人作嘔的東西在創造真實感的時候,反而有奇跡般的效果。
想想當一個人打開冰箱的時候,那種腐爛的水果的味道;當一個人剝一隻熊皮的時候,那腐臭的脂肪;當一位婦女在無人服務的加油站給油箱加油的時候,手上會沾滿了汽油味。僅在故事的開頭提及味道是不夠的,在敘述情節時,你還得反復參照那張表。讓我們設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爭論某件事情,男人從門口一直沖到廚房,沖著女人大聲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須在我回來之前搬走,否則我就離開這個家!」在設置這個場景的時候,我可以讓女人烤制南瓜餅(味道甜美、溫馨,讓人回想像感恩節一樣的快樂時光),但是如果再加上腌制香料和醋的氣味,這個場景就呈現出寓意。我會在某個時刻讓讀者想像這種氣味:「我鄭重警告你,勞拉,有她沒我,有我沒她!」他說著,那樣子就像廚房裡的味道一樣酸。不要忘記,在爭吵的時候,勞拉還一邊往罐子里裝著泡菜。當她在大聲吵嘴的時候,可能會燙傷手,然後把手伸到冷水裡沖洗。當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里倒鹽水,並且灑了一地,然後還要擦乾凈。她還在粗棉布制的圍裙上擦乾她的手。她可以擦拭從額頭(熱熱的,癢癢的)上流淌下來的汗水,她可以一邊叫嚷,一邊揮舞手中的勺子(堅硬的,木柄的),並向男人扔去。這些都會增強視覺效果。當爭吵越演越烈的時候,可能會聽到什麼聲音呢?是不是有條狗溜進來,喝錫制餅盤里的水?
是否有一輛行駛的汽車正在馬路上發出卡嚓卡嚓聲響呢?是不是傳來孩子們在隔壁人家院子里玩耍的聲音?當爐子上的水燒開的時候,是不是在叮當作響呢?水有多麼熱呢?你告訴讀者溫度了嗎?小說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邊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爭吵以男人氣沖沖地出去而告終,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此時,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飲冰咖啡,發覺咖啡很苦,然後做了個鬼臉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在類似上述的情節中要同時喚起人的五種感覺是有可能的,但是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情節必須進行精心的安排。絕大多數情節是不能用全這五種感覺的(尤其味覺最難寫進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喚起讀者的四種感覺,在大多數情節中,起碼可以喚起讀者的三種感覺。當你對小說對白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的時候,就大聲讀出你的對白,假裝你是一名演員,並以電影屏幕和舞台上需要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腔調說出你的台詞。如果它聽起來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記,人們用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總是未經加工潤飾的,所以要讓人物說的話短一些。生活中人們總是一個一個地提問題,你小說中的人物也應這樣做,特別是當他們要彼此認識了解的時候。人們在談話中經常嘆息、抿著嘴笑、抓頭、鼓起雙頰以及端詳他們的指甲,你也要讓小說中的人物有這些動作,並讓人們在干工作的時候,繼續他們的談話。
使用收尾語來創造意象。請看下面兩個例子:「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大聲嚷道。她「砰」地一聲把水壺放下。「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猛地扔下水壺。第二句更增加了緊張程度,讓故事情節更快的向前推進,減掉了多餘的詞語,暗示而不是告訴讀者勞拉正在大聲叫嚷。這就是我所提及的原則的最佳時刻,我正是通過這些原則來衡量我所有的作品的。緊張的時刻所用的詞要少而精。我是從我的英語老師那兒學到這一點的。在我寫第二本書時,有幾個情節我總無法寫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給這位老師,請她提出批評和建議。當她告訴我這個規則之後,我就把它應用到我的小說中,結果,一切都變得一目瞭然。
在情節緊張的時候,要採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採用短詞,少用結束語,要寫得突如其來。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緊張氣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與此相比,在氣氛比較沉悶的情節中,到處籠罩著寂靜和安寧,此時就要使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詞語,較長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結束語。這樣做就會自然緩和緊張氣氛。當你在構思小說時,就要確立寫實的態度。只在通過觀察、思考你才能准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們以固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進行著他們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說的,味覺是最難寫進小說中的,但是五種中有了四種也不算壞。
應用這五種感覺,利用句子結構來創造或緩慢或緊張的氣氛,這樣你寫出來的小說讀者就不能丟下了,因為它們是那樣真實可信。
抓住興奮點:
對小說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菲立茲•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時刻。如果這些時刻是在經歷了被拒絕和失望之後,那麼將更加令人喜悅。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時刻,第一次聽到編輯對我鼓勵的話語,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來,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說握在手中時的狂喜。我堅信,對任何一位小說家而言,真正的「興奮之巔」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它還會不斷地涌現,因為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激發它。我是指當一部新的小說在構想時,腦海中所出現的第一縷閃光時的奇妙時刻。在一個新故事(或小說)的最初構思中不斷閃現時,作者會有一種眩目的感覺,我們通常會覺得這將是自己所寫的最好的作品。
這種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間出現,我會帶著此種感受度過幾天或幾個星期。這些思想中的閃光聚集著如此多的奇異光彩,好像由於某種魔力而不斷地閃爍著。
於是,我把它們寫下來。我總是很高興地寫出一個又一個故事的開頭,但是偶爾才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寫出來的東西永遠不如我夢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當我發現自己僅僅是給故事開了個頭,必須把它們進行下去的時候,我便失去了興趣。魔力消失了,於是我又不斷地放棄那些故事。
我羨慕那種能夠沿著最初的構想,並把它發展成小說的作家。但是我卻無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須在動筆之前,明確寫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保護那些最初的閃光點,並使之繼續閃亮或者再現。我發現自己在寫到30頁左右時,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興奮狀態,我的興趣就會被高度調動起來,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興奮能持續多久是因書而異的。我先花些時間在筆記本上設計人物,搜集情節中的零碎片段,明確我的寫作方向,或者草草記下腦海中曾涌現過的東西,直到我必須動筆的那一刻到來。那一刻總是在我還沒完全設計好時就來臨了,我從不拒絕那股推動力,至少我可以先為我的故事開個頭。為了獎賞自己,我通常會先寫上幾頁,這對寫作的連續性是有益的,它能隨時幫我回到人物和情節的構想中去。
當我再次翻閱已完成的部分,愉悅的感覺便又湧起,我真想有位讀者能與我一起分享這些優美的文字。我並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確希望得到贊許和肯定,盡管我知道自己是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評判者,因為我深陷於創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點
通常我所選擇的讀者都是深諸這套規則的,他會在給我鼓勵的同時又溫柔地來點建議,讓我不至於飄飄然。而我遲早都會再讀一遍第一章,看看經過了思考後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對於初學寫作的人而言,過早地請人提出批評意見是危險的,它會使最初的興奮被輕易地澆滅。較為保險的做法是等寫完後再請別人來閱讀和評判。
現在,我不再奢望極度的興奮點能始終延續,我知道它還會再現,令我興奮,激勵我繼續往前走。要知道,幾百頁的故事僅靠一次興奮浪潮的沖擊是不夠的。在寫作過程中,一些絕妙的新想法會使我峰迴路轉,寫出意想不到的轉折之筆,把我再度引向興奮之巔。小說家應該是情緒化的人,倘若我們的寫作成為沒有激情的自覺運動,寫出的小說也一定會平淡無奇。
靜等靈感的突然迸發也是不明智的。寫不下去時,我常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人物可能會採取什麼意想不到的行動?什麼樣的情節才是既合乎邏輯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腦海中過著電影,任靈感的火花不斷地撞擊。
讓我們分析一下小說寫作中常遇到的三種興奮狀況。第一種是最為重要的,即作者對將要描寫的故事的亢奮的感覺;第二種是小說中的人物在發揮某種特殊作用時的體驗。如果你能發現那些促使人物興奮的動力,你就達到了興奮的另一個層次。第三種興奮是有關讀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興致都很高,那麼讀者也將從你的故事中得到滿足感。
作者的目的在於讓讀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但如何令作者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之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他的小說,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對所寫內容產生厭倦和沒有了長遠計劃是主要的症結。為了保持對寫作的新鮮感,我給自己訂了條規矩,即:不要過多地回頭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當我每天開始寫作時,我只讀最後的幾頁,它給我一種趕緊繼續寫下去的動力。盡管我是多麼想了解已經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樣,但我絕不允許自己往前翻看超過5頁以上的部分,哪怕是僅僅一小會兒。
那一時刻還是到來了,當我開始確信我寫出的不過是一堆亂八糟的東西時,我便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於是我乾脆從頭讀起,一直讀到我寫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們卻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擻,繼續往下寫。我發現經過這遍瀏覽後,我對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在寫小說的過程中這種情況會經常出現。
我自己的辦法是讀書,我和小說進行交流。我讀小說的目的不是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發現某種情緒。我的注意力在書頁之間漫步,當某些東西忽然觸動我的情弦時,我就可以繼續寫了,因為我已經能把那種情緒傳遞給我的人物了。我把乾巴巴的愛情場景重寫了一遍,這一回效果很好。我還發現了一個可以對付興趣喪失的辦法:給你的腦袋補充新給養。
「焦慮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並不推崇這個帶有負面效應的方法,它僅是一種方式而已。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方式把興奮傳遞給讀者,並使它不斷增強,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閃光。對小說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
小說創作中的懸置緊張法:
微型小說之所以能以區區篇幅吸引讀者,訣竅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運用「懸置緊張法」。「懸置緊張法」又稱懸念、「賣關子」、「設扣子」、「系包袱」 等,它是小說的一種既常見又十分重要的技法。車爾尼雪夫斯基是這樣運用「懸置緊張法」的——他在自己的長篇小說《怎麼辦》的序言中說:「我援引小說家所常用的詭計:從小說的中間或結尾抽出幾個賣弄玄虛的場面來,將它們放在開頭的地方,並且給裝上一層迷霧。」在《怎麼辦》中,一開頭就寫羅普霍夫偽裝自殺,這樣處理就引起了懸念,然後再倒敘他過去與薇拉、吉爾沙諾夫的關系,解釋他假自殺的原因。其實,「懸置緊張」不僅可以用在開頭,也可用在中間,甚至可用在結尾。如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結尾的鏡頭是常亮出人意外地開槍打死特務組長,救出劉嘯塵和阿紀,隨後跟著潰逃的國民軍隊走了——常亮究竟是什麼人,影片直到結尾都沒有交代。這種在結尾產生的「懸念」必將引起觀眾的種種推測和聯想。「懸置緊張法」其內容可分為兩類: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裡有「數」,而讀者卻完全「蒙在鼓裡」,讓讀者自己去判斷猜測情節的進展。如《草船借箭》,諸葛亮心裡早已預知天有大霧,可在三日之內「借」到十萬支箭,而讀者卻完全不知,焦急地擔憂著諸葛亮的命運。一是讀者對情節的大部分已了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卻「蒙在鼓裡」,讓讀者睜大了眼睛看這些人物將如何動作。如《十五貫》中讀者已知是婁阿鼠偷了錢,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婁阿鼠外,一概不知,於是讀者關切地期待著:這件冤案將如何處置?篇幅較長的小說在運用「懸置緊張法」時,可以在大 「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扣子」中結小「扣子」,一環扣一環,一個「懸念」接一個「懸念」,把矛盾沖突推向總高潮。而微型小說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設置一個小小的「懸念」,描述到結尾時忽然抖開「包袱」,使讀者大吃一驚,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運用「懸置緊張法」,一要注意其真實性,既要「懸」,又不能 「玄」,即不能故作玄虛,破壞作品的藝術真實;二要注意緊緊圍繞著主題來「懸置緊張」,如果在枝節上「懸置緊張」,那隻會削弱作品的主題思想。
作家十二戒:
作家十二戒一,忌跟風「不要修真受歡迎就寫修真,三國好看就寫三國。」
二,忌『我』「這就不多說了,對於所有的寫手來說,用第一人稱寫作是大忌」
三,忌流水帳「文章太過簡陋,文中必須多多出現對話,環境的描寫與人物性格的描述」
四,不能抄襲「至少要抄得讀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尋秦記的劇情」
五,忌文章太短「不要用騙點擊率的方式寫書,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
六,忌太哆嗦「拖戲是可以的,但必須要有技巧,不能無限地拖長。要盡力交代一些有用的東西與伏筆,在一些文字上加長文章的長度,但如困技巧不夠不要強行。文章太短不行,太長也不行。要長短適中。」
,忌太雜「比如科幻作品最好不要與武俠合在一起,香滿的那些武俠科幻漫畫是最失敗的。因為他們硬是把武俠與科幻平衡。每一部小說都有其中心的主題,科幻就科幻,武俠在其中出現可以,但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因為是科幻為主題,那幺一切都必須用科學角度去解釋,而不是又科學又武俠。」
八,忌超人「文章中最忌最忌的除了跟風之外,就是使得主角一夜之間成為超人。主角遇到奇遇得到意料序外的能力,可以!但一夜之間得到超強的力量,事後的力量強無可強,那幺你怎寫到終。」
九,忌名稱太多「讀者是不會有耐性去記憶你所例出的地名人名,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給讀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會使讀者看得頭昏眼花變成了流水帳。」
十,忌例表「題材設定永遠都是給自己看的,不要硬加在文章中,讀者沒有興趣去看你的設定,這樣做就有如提前把一本書的結局說出來,使人失去了看書的味道。」例:魔盜的作者寫魔盜之時沒有任何的設定,在剛始的時候本人看著看著以為是在寫中世紀時的一個貴族故事。最後魔法師突然之間出現了。才啊!地明白到這是一本玄幻作品。給了本人無數的驚奇,而且作者那時至以後很長都沒有出現過更多的魔法師,使得讀者有興趣再看下去,龍什幺的也是最後才慢慢出現,一個個地描述,而不是一次過例出來。換句話說,作者至今才使我明白到這個世界大概是個什幺樣子的,(龍到現在才出現了兩次,妖精見都沒有見過)在我的腦海中用漫長至今的文筆一筆一筆地在本人的腦中將那個世界建築了起來,這是他成功的地方。
十一,忌呢稱「身為一個作者,要盡力站在中立的立場去看去寫,所以在文章中請不要出現不寫出角色全名而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況出現。文章必須給人中立,冷酷的感覺。而呢稱是為了親友之間的親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稱呼,從來沒有見過那些文筆高超的人用這些妮稱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與自己的角色拉親切感干什幺?」
十二,忌上下關系混亂「有很多的作品,主角都是盡力與身邊的角色拉關系」比如:主角命令身邊的大哥去某事時是這樣說的:「某某哥,去幫我把什什什幺給打下來吧。」而不是:「某某某聽令,將XXX給我打下來。」公私無法公明,上下關系混亂,你看全世界哪一個軍隊會戰斗時、工作場合這用這種語氣。這只能表現作者社會經驗不足。
另外一點,很多的作品中作者站在主角一方站得太明顯了,將嚴肅戰爭寫得家斗別扭,有如兒戲。「啊!我來遲一步。那個誰誰竟然把他們全殺光了,留下一點來給我嘛!」「你這好小子,竟然將敵人全打敗了,那我打什幺?也不留下一點給我。」這哪像軍人應說的話!兵~國之大事,生死之地。怎能任由這些主角的親友想怎樣怎様;,軍法哪去了。弄得戰場有如過家家一樣兒戲。——評寫作之得失評寫作之得失第一,對一名作者來說,很多新手都喜歡用我來寫書,或者是說第一人稱,本人不明白為什幺他們會這種想法。像異人傲世錄、商業三國之類的最後都漸漸地轉為用他,第三人稱了。因為這種寫作手法缺點多多,在網上游歷過的人都知道一般情況下用『我』絕寫不出好書,特別對新手而言。因此,使得很多的讀者對『我』來寫書的作者都不帶有好印象,看完第一頁就不看了,除非是入VIP什幺的期望他在之後會改善才忍著看下去。所以,寫書最好不要用我來寫,金庸沒用過這種寫作手法,黃易在大劍師中用過一次就不再用了,而各作者竟然自問能夠比這二位宗師更加厲害,實在佩服。
第二,女人,我不知道這些作者有多少的戀愛經驗,或者是中國現今的市場上男女比例太過離譜,使得書中的主角都失去了一個男人應有的風骨與自尊,任由女人任打任罵,似乎只要有個女朋友就足夠了,就算那女生犯了任何的錯誤我也見不到主角生氣或怎幺樣的,這也太聖人了吧。這種主角一多,啊!那這種主角都失去了自己的性格。特別是一些寫君王的書,君王是絕對不會讓任何人威脅自己的權威,必須做到冷酷無情,有的時候必須放棄自己心愛的女人,做到極度冷血,但很多作者硬要寫成完美愛情故事。去!無論是現實或者是小說世界從來都沒有完美的,因為讀者自己本身都不相信完美的存在,這樣寫不是明著告訴讀者這只是我的妄想嗎?還有,本人是個男人,網上讀者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如果作者們想寫情情愛愛的東西可以考慮去寫愛情小說。本人不認為愛情的因素不應出現在男性讀物中,不過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將小說中的愛情成份比例調得高得離譜,明明是君王類的小說硬要與情愛拉上關系,鐵血類的非要弄得像過家家,似乎比起國家而言女人更重要。哈!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時候必須在女人與國家之間作出選擇,但很多的作者硬是寫成完美結局,好嘛!只愛美人而不愛江山這句話夠經典了吧,是這些讀者們諷刺的寫照,硬要寫成完美是不可能的。還有在很多書中主角都過於心軟,至少我還見不到有打殺女人的事發生,不管那個女人多幺混帳與囂張。唉!武則天的天下了。
第三,對自己不善長的東西可以選擇輕輕跳過,點到即止,淡淡地將它帶過去,不要硬去詳細描寫。如果真的非寫不可,那幺可以去查資料,但是愛情是沒有資料可查的,所以勸各位沒有愛情經驗或者是只從漫畫與小說中理解愛情的各位不要硬去寫,那隻會使得大米粘上蒼蠅。
第四,什幺應詳寫什幺應簡陋,如果架空的話,那幺主要是要描寫所建立的帝國之強大。俗點說就是一國之YY,而不主角之YY。軍事與架空之間的分別我看就只有史實與不史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