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民間奇聞短篇小說

民間奇聞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4-03-26 14:51:27

『壹』 我國古代有哪些比較奇怪的書

1、《漢武故事》

《漢武故事》,又名《漢武帝故事》,共一卷,是一篇雜史雜傳類志怪小說,作者不詳,成書年代不早於魏晉。

記載漢武帝從出生到死葬茂陵的傳聞佚事,屬於漢武帝傳說系統中的一部傳記小說。

其主要內容,是武帝為求長生不老而求仙問道,同時也寫了當時一些歷史人物的逸聞逸事,如「金屋藏嬌」、「相如論賦」等。

其行文簡雅拙質,不事雕琢,然能注意渲染氣氛,人物對話亦有個性,對後代傳奇小說產生一定影響。

2、《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深遠。

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了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3、《博物志》

《博物志》,中國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西晉張華(232~300)編撰,分類記載異境奇物 ﹑古代瑣聞雜事及神仙方術等。內容多取材於古籍。

包羅很雜,有山川地理的知識,有歷史人物的傳說,也有奇異的草木魚蟲﹑飛禽走獸的描述,還有怪誕不經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等等,其中還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

4、《拾遺記》

《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作者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晉書》第95卷有傳。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

《拾遺記》的主要內容是雜錄和志怪。書中尤著重宣傳神仙方術,多荒誕不經。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貫月槎」﹑「淪波舟」等,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

文字綺麗,所敘之事類皆情節曲折,辭采可觀。後人多引為故實。如第6卷記劉向校書於天祿閣,夜有老人燃藜授學;賈逵年5歲﹐隔籬聞鄰人讀書後遂能暗誦六經。這兩則傳說即很有名。

5、《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為宋代人撰寫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及道經﹑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貳』 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

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五篇

《聊齋》流傳百世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對封建社會科舉制的批判,和對當時書生醉心功名的揭露諷刺。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我收集整理了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五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1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復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書中的作品情節離奇曲折,但又簡潔,幻化形象刻劃得獨具特色。雖為文言,但凝練之外又極形象傳神,富有表現力,而且語言利落直觀明了。三百年來,《聊齋》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歷久不衰,先後被譯成十幾種文字,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珍品行段,這部短篇小說集在他創作之初便有人傳抄,成書之後流傳更加廣泛。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聊齋志異》在敘述、描寫人和各種靈異之物的交往時,往往按照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節。同類相應、同氣相求是一種古老的觀念,指的是同類事物能夠彼此趨近,產生感應,實現生命層面的溝通。《聊齋志異》的許多就是以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為契機而發生、延展的故事。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據說作者蒲松齡在寫這部《聊齋志異》時,專門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請喝茶的人給他講故事,講過後可不付茶錢。聽完之後再作修改寫到書裡面去。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有傳奇、志怪、軼事等,諸體兼備,為中國文言小說集大成之作。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魔、花、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書中寫的是一個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對如漆墨黑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宮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稱贊;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愛情的篇章。

「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所謂「聊」就是在交談,話說蒲松齡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設一茶棚,迅薯凡是進來的人是不收銀子的,捧上一壺茶坐下來和客人閑談,他就專門問一些奇檔昌譽聞異事,蒲松齡的「聊齋」變由此而生。然後,蒲松齡就把聽來的這些事情經過自己的加工潤色後記錄下來。「志」變產生了(記錄)。「異」當然就是旨在說明自己所記錄的事情都是奇聞異事。「聊齋志異」變由此而生。

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2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作家蒲松齡的作品,全篇收錄短篇小說491篇,內容多為鬼神精怪之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聊齋》的形成可以說是必然的。這一點從作者經歷便可探知一二。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他出生於清朝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磨練了蒲松齡的意志,同時也為他後期《聊齋》中描寫下層民眾生活打下了基礎。家族的沒落激勵著蒲松齡更加勤奮的學習,家中豐厚的藏書也為他汲取知識提供了幫助。像那個時期眾多知識分子一樣,蒲松齡也期盼著金榜題名時。但屢次科舉的失敗給他帶來沉重的打擊。在一次次名落孫山後,他逐漸認識到科舉制度的腐敗,懂得了「陋劣幸進而英雄失志」的原因。科舉失利後,蒲松齡幾經轉折,為謀生四處奔波。他曾鍾情於科舉又深受科舉之害,中年生活的不如意也讓他更能體會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聊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聊齋》可以說是蒲松齡的精神寄託,它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其中最值得人稱贊的就是它對男女情愛的突破。自古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一見鍾情而後與子偕老的可謂是少之又少。正如《紅玉》中紅玉所說:「我們既無媒妁之言,又無父母之命,偷偷摸摸地來往,怎麼可能白頭偕老?」婚姻愛情的不自由極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性的釋放,而在《聊齋》中大部分男女主人公勇於突破封建禮教的限制,為自己的愛情而奮斗。而且《聊齋》中大多是狐妖花妖,戀愛對象多是溫文爾雅的書生秀才,更是為《聊齋》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例如《聊齋》中的《阿寶》就體現了男女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阿寶是某地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長得美麗絕倫,不少達官顯貴都想娶她為妻。孫子楚是當地的名士,家境雖貧寒但為人卻憨厚老實。當二人突破重重困難終於確定對方心意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父母這一關。阿寶的母親曾說:「孫子楚名聲才學倒也不差,只是他家實在是太窮了,我們選擇了那麼多年,竟得了這么一個女婿,恐怕會被別人笑話啊。」後阿寶據理力爭堅決不嫁給別人,父母才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封建勢力的頑固強大,也更能體現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

其次,《聊齋》流傳百世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對封建社會科舉制的批判,和對當時書生醉心功名的揭露諷刺。像《范進中舉》中的范進,窮極一生只為考取功名,考中後的喜悅都能把人逼瘋。《聊齋》中也有類似的故事。《葉生》中的主人公葉生寒窗苦讀十年,因時運不好次次名落孫山。後來遇到命中知己,在他的幫助下終於考中舉人,從此大富大貴。在他功成身就回家探望離別之久的妻子時,卻驚訝的發現自己早在四年前就死了。大驚之下葉生慘叫一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何等執著才能在死後還念念不忘以至於不惜還魂也要完成遺願,考取功名,進入仕途。功名利祿難道真的那麼重要嗎?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追求功名利祿已經不是個人的理想願望,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這種醉心功名不關心國家危亡的風氣註定了清朝的科舉制的腐敗黑暗。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就充分表達了對科舉制的絕望。

總之,《聊齋志異》是一部帶有傳奇色彩的小說集。說來也有趣,「聊齋」指在棚子下聊天,「志」是記載,「異」是指怪異的事。蒲松齡搭建了一個棚子,每天請一些人聊一聊他們的奇異見聞,晚上再熬夜把白天路人講的故事記載下來,久而久之便有了《聊齋志異》。因是民間故事改編,《聊齋志異》所涉及的范圍較廣,簡練的文筆細膩的描寫和結構布局的巧妙嚴謹,以及其中反映的社會現實使《聊齋志異》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很多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刻在腦海中,如聶小倩,嬰寧,席方平等。《聊齋》的故事還在繼續,其本身的價值也在歷史的歷練中愈加光彩動人。

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3

初讀聊齋,是在三年級時。當時只記得這世界上有一本書里講了許多鬼故事,僅此而已。後來在六年級的語文課中,老師就這本《聊齋志異》上過一段時間的賞析課,這時我才漸漸開始了解聊齋世界,了解《聊齋志異》裡面的神神怪怪,還有他們的「頭領」蒲松齡。再後來我偶然去了趟書店,買了本《聊齋志異》,回家慢慢「享用」。三讀聊齋,讓我領悟了一些與以前不同的東西,也更了解《聊齋》其人其事。

《聊齋》全書12卷491篇,篇幅有長有短。有的篇章長達數頁,有的短至幾行,卻是各有興味,讓讀者或是感動淚下,或是提心吊膽,或是會心一笑。我很喜歡《聊齋》中一篇十分短小精悍,卻讓讀者拍手稱奇的《紅毛氈》,全文如下:

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邊帥思一氈所容無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已數百人矣。短刃並發,出於不意,被掠數里而去。

此文僅一百零二字,卻是沒有一個廢字。體現了那塊氈子神奇的拉伸性能,讀來得人一笑,最有意思的是「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一句話,看似「真實地」描寫紅毛國人能拉伸至一畝的氈子,實際上卻是運用誇張手法,讓人感到奇怪(也許這就是整部書取名《聊齋志異》中「志異」兩字的意義)。

這樣的誇張手法在全文中的運用還有很多。比如說文中對婦人的描寫常用一些「才姿慧麗,舉世無雙」之類的言語,描寫俊書生則常是「姿容俊美」。這無疑體現了他過人的才氣。他對人物性情的刻畫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稱他為一代才子絕對不為過。

他的出色文筆對當時的讀者群體具有吸引力(人們總是愛看愛情故事),同時也摻雜著作者自己的美好希望,畢竟只有來源於真情的作品才是好作品。雖然蒲松齡71歲才成貢生,是考場上的徹底失意者,卻仍然堅持每次都去趕考,可見他對生活是滿懷著希望的。他身上的堅強與不屈,其實成就了這本不朽的《聊齋志異》。

有人說聊齋是對官場的鞭撻諷刺,這正確,卻又不全對。這本厚厚的,積累作者畢生心血的《聊齋志異》中許多篇章(比如《席方平》),確實無情鞭撻了作威作福的貪官,但是我相信經歷過人生風雨,磨去了人生稜角的的蒲松齡心中對這個世界懷有的不只是憤懣,更是在逆境中傳遞的希望,對正義的詮釋。他是一個執著的人,但更是一個善良純真的人。他希望這個世界會公平美好,更希望能化身為一篇篇小文的主人公,一個瀟灑的書生在飽經世態炎涼之後,走向最終的美好。

可惜的是,當時的社會不是《折獄》中那樣公平,而是像《席方平》這般險惡。即使才高如蒲松齡,也不能通過科舉考試成為高官大展拳腳。但是蒲松齡像席方平一樣,執著地尋找著自己內心的正義,恪守著心中的善良。,在他的故事裡,總是善惡有報。殘酷的現實之下,蒲松齡躲進了聊齋的鬼狐世界裡,也終於看破了這世界的虛假偽善,寫就名列中國第一文言小說集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4

《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一部志怪小說集,所記載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講述了狐女的愛情故事,有的講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術,有的則記錄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還有的則是道聽途說的一些奇聞軼事。

然而,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則是《促織》。《促織》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明朝宣德年間,主人公成名是個老實迂訥的秀才。他多次考試不中,於是被狡猾的小吏推選上去做了里正,專門負責搜羅良種的蟋蟀。然而華陰縣本來就不是盛產蟋蟀的地方,往往是為了一隻蟋蟀動輒好幾戶人家傾家盪產,老實的成名不忍向百姓搜刮,只好自己千方百計去尋找蟋蟀,結果經常逾期無法完成任務,屢遭毒打。好不容易在一個駝背巫婆的指導下抓到了一隻強健俊美的蟋蟀,卻又被好奇貪玩的兒子不小心弄死,兒子畏罪投井,後經搶救挽回了性命。而成名也是命不該絕,居然又捕到了一隻善斗的小蟋蟀,上級為此大為高興,又暗中照顧成名,使他當上了舉人。

讀完這個故事,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我們實在無法想像一隻蟋蟀如何使人傾家盪產,還要落得個被打到「雙股潰爛,血流不止」的地步。我們也不明白,一隻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讓一個天真的孩童就畏懼到以死謝罪的程度;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一個人考取功名,標志著古代文人前途和命運的科舉考試居然像兒戲一般,可以被隨意的踐踏和賞賜。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了那首「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那不也是荒.唐之至嗎。那麼多的人被一點精神上的愉悅蒙住了雙眼,他們又何嘗不是其別人的水深火熱於不顧呢?成名的兒子為了一隻蟋蟀差點死於非命,而敬獻蟋蟀有功的成名卻可以輕而易舉的當上舉人,所謂的「以人為本」何在,所謂的「公平」何在!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這樣的蟋蟀,它們變換了自己的面目,以各種方式蠱惑著我們,稍有不慎,我們就會像故事中的人們一樣,小則身心俱疲,大則傾家盪產。我們看到,有人為了尋求刺激,誤入歧途,冒險嘗試毒品而不能自拔;有人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販賣假冒偽劣產品;有人為了逃避現實,沉溺於虛擬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還有人為了享受物質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醉生夢死……如此種種,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蟋蟀呢?我們往往被種種淺薄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固步自封,蒙住了自己的雙眼,自己還渾然不知樂在其中,爾後有朝一日幡然悔悟,為時晚矣!對於中學生,尤其是我們國華的同學們更是如此,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社會將由我們新一代去構造。

因此,我們的雙眼必須時刻明亮,我們的頭腦必須時刻清醒,唯有如此,眼前的迷霧才無法阻擋住我們前進的步伐,唯有如此,致命的蟋蟀才會變得微不足道,也惟有如此,國家和社會才能有希望!「蟋蟀」是可以致命的,然而請不要害怕,我相信,明者自會看清它的本來面目!

聊齋志異靈異小說讀書心得5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作家蒲松齡的作品,全篇收錄短篇小說491篇,內容多為鬼神精怪之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聊齋》的形成可以說是必然的。這一點從作者經歷便可探知一二。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他出生於清朝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磨練了蒲松齡的意志,同時也為他後期《聊齋》中描寫下層民眾生活打下了基礎。家族的沒落激勵著蒲松齡更加勤奮的學習,家中豐厚的藏書也為他汲取知識提供了幫助。像那個時期眾多知識分子一樣,蒲松齡也期盼著金榜題名時。但屢次科舉的失敗給他帶來沉重的打擊。在一次次名落孫山後,他逐漸認識到科舉制度的腐敗,懂得了「陋劣幸進而英雄失志」的原因。科舉失利後,蒲松齡幾經轉折,為謀生四處奔波。他曾鍾情於科舉又深受科舉之害,中年生活的不如意也讓他更能體會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

《聊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聊齋》可以說是蒲松齡的精神寄託,它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其中最值得人稱贊的就是它對男女情愛的突破。自古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一見鍾情而後與子偕老的可謂是少之又少。正如《紅玉》中紅玉所說:「我們既無媒妁之言,又無父母之命,偷偷摸摸地來往,怎麼可能白頭偕老?」婚姻愛情的不自由極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性的釋放,而在《聊齋》中大部分男女主人公勇於突破封建禮教的限制,為自己的愛情而奮斗。而且《聊齋》中大多是狐妖花妖,戀愛對象多是溫文爾雅的書生秀才,更是為《聊齋》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例如《聊齋》中的《阿寶》就體現了男女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阿寶是某地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長得美麗絕倫,不少達官顯貴都想娶她為妻。孫子楚是當地的名士,家境雖貧寒但為人卻憨厚老實。當二人突破重重困難終於確定對方心意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父母這一關。阿寶的母親曾說:「孫子楚名聲才學倒也不差,只是他家實在是太窮了,我們選擇了那麼多年,竟得了這么一個女婿,恐怕會被別人笑話啊。」後阿寶據理力爭堅決不嫁給別人,父母才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封建勢力的頑固強大,也更能體現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

其次像《范進中舉》中的范進,窮極一生只為考取功名,考中後的喜悅都能把人逼瘋。《聊齋》中也有類似的故事。《葉生》中的主人公葉生寒窗苦讀十年,因時運不好次次名落孫山。後來遇到命中知己,在他的幫助下終於考中舉人,從此大富大貴。在他功成身就回家探望離別之久的妻子時,卻驚訝的發現自己早在四年前就死了。大驚之下葉生慘叫一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何等執著才能在死後還念念不忘以至於不惜還魂也要完成遺願,考取功名,進入仕途。功名利祿難道真的那麼重要嗎?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追求功名利祿已經不是個人的理想願望,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這種醉心功名不關心國家危亡的風氣註定了清朝的科舉制的腐敗黑暗。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就充分表達了對科舉制的絕望。


『叄』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奇怪的事情。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創作背景

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恰好對他創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巨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憤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方面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里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搜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志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

此外,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採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作品鑒賞

《聊齋志異》在藝術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博採中國歷代文言短篇小說以及史傳文學藝術精華,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造奇設幻,描繪鬼狐世界,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魯迅說:“聊齋志異雖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屈,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中國小說史略》)。這里明確指出了《聊齋志異》一書而兼志怪、傳奇二體的特色。“用傳奇法,而以志怪”,不能簡單理解為“用傳奇的筆法,去表現志怪的題材”,其實,蒲松齡對志怪傳統和傳奇筆法,既有繼承又有超越。

1、《聊齋》對志怪題材的繼承和發展

六朝志怪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發明神道之不誣”,內容荒誕無稽,情節簡略、單調,藝術粗糙平板;《聊齋》雖然也寫花妖狐魅的怪異題材,但為的是曲折反映社會現實,抒發自己內心“孤憤”,在內容的深廣度上,都超過了以往的志怪、傳奇。

2、《聊齋》對傳奇筆法的繼承和超越

魯迅認為,唐傳奇“雖尚不離於搜奇記異,然敘述婉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中國小說史略》)可見,唐傳奇比之六朝志怪,除了題材內容的發展之外,特別是在藝術上的超越。從情節結構上,它從六朝志怪的“粗陳梗概”發展到豐富曲折、首尾完整的故事;在語言文字上,從志怪的簡率古樸、粗糙平板發展到文辭華麗、形象生動;在表現手法上,從六朝志怪單調平板的如實記述發展為“盡設幻語”的委婉敘寫。

《聊齋》對傳奇筆法的超越:

《聊齋》除了對唐代傳奇情節曲折、敘寫委婉、文辭華麗等特點的繼承,有又對其的超越,具體表現在:一是從故事體到人物體,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環境、心理、等多種手法寫人;三是具有明顯的詩化傾向。

情節離奇曲折,富於變化

《聊齋》每敘一事。力避平鋪直敘,盡量做到有起伏、有變化、有高潮、有餘韻,一步一折,變化無窮;故事情節力避平淡無奇,盡量做到奇幻多姿,迷離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節的復雜性,奇是情節的虛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離真實,這是《聊齋志異》藝術力量之所在。

手法多樣,塑造形象

1、賦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會性”。

《聊齋志異》所寫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賦予它們以人的社會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們某種自然性,寫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態,從而顯得牛趣盎然。如虎精苗生的粗獷(《苗生》),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蠹魚精素秋的善讀書(《素秋》),鼠精阿纖的善積粟(《陶纖》),蜂精綠衣少女的細腰(《綠衣女》)。這就不僅使人物性格特點突出,而且使讀者有鮮明的形象感受。

2、通過主要特徵和生動細節寫人。

《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時,或通過人物的聲容笑貌和內心活動,或通過生物、准確的.細節,往往寥寥數筆,便能形神兼備。例如寫嬰寧,作家抓住她愛笑、愛花兩個特徵,加以反復渲染,於是她的天真無邪的性格便躍然紙上。王子服初見她時,她“拈梅花一枝,華容絕代,笑容可掬”。以後她便在各種笑聲中出現: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縱笑、狂笑,或忍笑、濃笑、憨笑。每一笑又都與拈花、簪花、攀花、種花的行為相配合。作家寫嬰寧這兩個特徵,正是為了突出她蔑視世俗禮教,敢於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痛恨丑惡行為的的性格。花,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間的美,她兼而愛之,作家在她身上,寄託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像小翠的頑皮(《小翠》),小謝的調皮(《小謝》,青鳳的莊重(《青風》),孫子楚的痴情(《阿寶》),喬生的真濺(《連城》),楊萬石的懦弱(《馬介甫》),賈兒的機智(《賈兒》)無不生動真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用環境描寫映襯人物。

比如《嬰寧》,處處用優美的自然環境來襯託人物:村外的“叢花雜討”,門箭的絲柳垂蔭,牆內的“桃杏、修竹”,門前的夾道紅花,窗下的海棠繁葉,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與環境十分和諧,相得益彰。嬰寧是狐精所生,鬼母所養,從小遠離塵世,沒有被人間污濁熏染。作家用一系列清新雅潔的環境來襯託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徵與寄託意義的。

三、《聊齋志異》的語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簡練典雅,又不失小說語言的生動形象。例如寫馮相如見紅玉自牆上來窺一段:“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在如此簡短的語言中,描寫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動作,表現了少女情竇初啟時的嬌態和馮相如的執著、熱烈的愛。語言精粹而內含豐富,不僅熔鑄了古文語言的精粹,同時還吸收了民間文學和群眾口語乃至方言的精華。又如《鏡聽》中寫鄭家兄弟赴考之後,妯娌人正冒暑在廚房做飯。“忽有報騎蹙門,報大鄭捷。母入廚喚大婦日:‘大男中試炙,汝可涼涼去’,次婦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二鄭捷者。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這里的“汝可涼涼去”,“儂也涼涼去”,都是口頭語,用在這里,突出了鄭母與次婦的性格,十分生動,如聞其聲。《聊齋志異》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特徵,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寫翩翩與花城娘子兩位少婦調笑:“一日,有少婦笑入,目:‘翩翩小鬼頭快活死!薛姑子好夢,幾時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貴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風緊,吹送來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窯哉!那弗將來?,曰:‘方嗚之,睡卻矣。’”這里把古語、俚語,熔鑄成生動活潑的對話,逼真地表現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聊齋志異》在語言的運用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語匯產生活力,生動活潑地表現了現實生活。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文學家。出生於一個逐漸沒落的書香家庭,但功名不顯。

父蒲盤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

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

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

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

6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

71歲時才援例成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肆』 誰能給我講個故事民間的,奇聞異事傳說最好

[最厚道的干親】白慶生是唐州城裡有名的鐵公雞,有了兒子之後想結一門干親,卻遲遲不能如願。其實,唐州城裡結干親的風氣很濃。本無血緣關系的人家,給孩子認個乾爹干媽,倆家就成了親戚。結為干親以後,就多了一個社會關系,遇到事情相互給個幫襯,人多自然力量大嘛。俗話說:干親干親,離了厚道不親。而白慶生是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誰願意和他結干親?然而也有例外,經過熱心人的不懈努力,到底找到了願意和白慶生結干親的人家。那家人住在城外,主人叫郝實在,有幾十畝良田,還開了一個豆腐坊,是個殷實人家。白慶生大喜過望,當即就讓熱心人帶路,自己抱了新生兒來到郝家。白家以新生兒的名義孝敬了郝實在一頂氈帽,郝實在則送了干兒子一把銀質長命鎖,待行過結親之禮,兩家就成了干親。白慶生和郝實在序了年齒,郝實在年長一歲,做了大哥,白慶生這個城裡人只好屈尊為小弟,中午郝家款待白家,席間說起各自的興趣愛好,兩個人居然都喜歡下棋,白慶生喜出望外,當即拱手說到:「明天定來向大哥請教!」白慶生過不食言,第二天吃過早飯,就騎著驢子來到了郝家。郝實在迎了白慶生往客房走,一邊吩咐伙計好生照料驢子。兩個人擺開棋盤,就紅先黑後地廝殺起了。白慶生不愛行商勞心勞力,他把從祖上繼承的錢財投在他人的店鋪里,自己當股東做吃紅利。因此他平時是個閑人,大把的時間都消磨在了幾家棋館里,或赤膊上陣,或旁觀品評,棋藝早在中流以上。此時與郝實在上陣,根本不把這鄉下棋手放在眼裡。果然,只走了十來步,就大體摸清了對方的水平:野路子,少章法,虛張聲勢,沒多少實力。然而,白慶生並不打算贏棋。如果你今天贏了棋,明天還怎麼好再來「請教」。既然這個鄉下土鱉家道小康,不宰他一下實在說不過去。何況白慶生結下干親的目的,就是為了貪便宜沾光。因此,白慶生就揣著明白裝糊塗,時不時的露出破綻,眼睜睜的把自己的「車」送到對方的「馬」蹄下。當然也不能輸的太慘,免得讓對方小瞧了。一個上午下了三盤棋,要了個二平一負的結果。白慶生拱拱手:「大哥果然;厲害,明天再來討教!」郝實在人如其名,贏了棋喜形於色,連說承讓承讓。郝家中午執意留飯,白慶生假意推辭了一句也就留了下來。午飯不算豐盛卻也有一葷一素兩個菜,外加一壺黃酒。吃過午飯,白慶生略有些醉意,打著飽嗝,騎著驢子,悠哉游哉地回城休息。從此以後,白慶生像上班一樣,天天吃過早飯就騎著驢子來到郝家。郝實在也 一如既往,吩咐伙計把驢子牽到後院好生照料,自己則把白慶生迎進客廳,泡上濃茶擺開棋盤,你來我往地廝殺一個上午,中午郝實在照樣留飯,雷打不動地兩個菜一壺酒,夾菜的時候,白慶生總愛檢討一句:「不好意思,又打擾了。」郝實在翻來覆去也只有一句話:「不必見外,誰讓咱們是親戚!」至於戰績,郝實在是越殺越勇,白慶生則是每況愈下,二平一負的局面漸漸就演變成了一平二負。當然了,有時候白慶生也會贏一局,但最終還是逃脫不了一勝二負的結局。白慶生既然「不敵」郝實在,那就更有必要天天來「討教」了。郝實在贏了棋笑在臉上,白慶生輸了棋卻笑在心裡:「沖著你老哥家的好黃酒,我也得一輸到底呀!轉眼半年過去了。這天下午,白慶生照例來到郝家下棋。不料,剛剛下完兩盤棋,白家的伙計一路打聽著來到郝家,要白慶生速速回去。說是白慶生的姑姑去世了,要他這個娘家侄馬上過去參與處理後事。這個喪訊報的可真不是時候,生生把一頓小酒給耽誤了,可姑姑那邊是骨肉至親,白慶生只好忍痛割愛,回城奔喪。白慶生心急火燎,出了村子就跨上驢背加鞭而行,誰知道只跑了幾步,那驢子就滿身冒汗,氣喘吁吁的慢了下來,任他如何鞭打都無濟於事。白慶生心生疑竇,直叫怪事,這匹驢身高腿長,膘滿體壯,腳力極好,來的時候還是一路小跑,虎虎生風,這會怎麼成了老綿羊?白慶生圍著驢子左看右看,也沒有看出個究竟。不料路邊一個拾柴的老漢停了手中的活兒,沖他「嘿嘿」直樂:「是郝實在的干親家吧?」白慶生被笑的心裡發毛,點點頭,問:「你認識我?」老漢說:「你天天來,我怎麼會不認識?其實我們村的人都認識你。既然是郝家的干親家,你就別打這啞巴牲口了,你不知道它剛剛出過大力嗎?」白慶生一怔:「怎麼會事兒?」老漢微微一笑,說出了一個秘密,原來,郝家開著豆腐坊,原來一直讓伙計推磨,一個上午只能磨完一斗黃豆。自從郝家結了城裡的干親,白慶生天天送驢上門,郝家就改用驢子拉磨,每天上午至少能磨兩斗黃豆,豆腐坊的生意也就比以前翻了一倍。以往白慶生都是吃過午飯才回家,這驢子歇了一頓飯的工夫,自然就恢復了體力。可今天這驢子是剛卸了套從磨坊里牽出來的,連口氣都沒來得及喘,它怎麼有力氣跑步呢?白慶生又是一怔;「這怎麼可能?我們是親戚呀!」老漢嘲諷道:「有你這樣天天來白吃白喝的親戚嗎?村上的人都在背後笑你呢!」白慶生的臉「騰」地一下紅了起來,急忙牽著驢子走開。真是羞死先人了,想不到自己這個工於心計的城裡人,竟然被一個鄉下土鱉給耍了!如果把這么健壯的驢子租出去半天,的到的腳力錢何止買兩個菜、一壺酒?何況這酒菜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獨享!這樣算下來,並不是自己在白吃白喝,而是每天中午都在請郝實在吃飯喝酒!更讓人窩火的是。自己天天在棋盤上裝孫子,還要低三下四地向那個土鱉「討教」!白慶生咽不下這口氣,思來想去,終於有了主意:等把姑姑的喪事處理以後,對驢子拉磨的事情假裝不知,照樣去郝家下棋,那時使盡渾身解數,再不讓一招一子,把那土鱉殺個片甲不留,出口惡氣!然後斷親絕交,再不往來。三天以後,白慶生從姑姑家歸來。正要下鄉挑釁郝家,卻見十字街口貼了一張大紅海報,近前細看,原來是劉家棋館正在舉行棋王爭霸賽。白慶生知道,每到年底,一些棋館為了聚攏人氣,都要懸賞舉辦一些賽事。看著看著,白慶生的眼睛瞪大了,擂主並不陌生,那是唐州城第一高手;攻擂的他也熟悉,竟是鄉下土鱉郝實在!白慶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那白紙黑字又不容質疑。白慶生也顧不得多想,轉身就奔了劉家棋館。然而白慶生去晚了。比賽實行的是三局兩勝制,郝實在連勝兩局,打敗擂主,提前結束了賽事。這會兒正披紅帶花,被棋迷們簇擁著跨街游巷哩。白慶生徹底傻了眼,原來人家才是象棋高手,每次都不把他殺個落花流水,並不是給你面子,而是為了白使你的驢!白慶生偷雞不成反倒蝕了把米,得了個大教訓,從此以後對人就厚道多了。。

『伍』 有什麼網站或者書籍可以看到民間的奇聞異事

去起點中文網看我的《微小說與小小說續集》吧。

此書於去年12月25日上架,現在還可以免費閱讀。

作為後現代小說,跨文體寫作,這本書里都是有意思的民間傳說、社會新聞,甚至側重敘事的詩歌、散文、段子、微博(微小說即用微博形式寫成的小說,字數在140字以內)、日記……

此書第一集發在縱橫中文網,兩集相加,已有300多篇微小說和小小說,10萬字左右。

雖然已經寫成小說,不能給你提供素材,但也許對你會有所啟發。我這本書自認為治療中學生作文選材困難有特效,什麼事都可以寫出意思(意義)來。

《微小說與小小說續集》第一篇長這樣:

《宮斗看多了》

張格格放學回家,書包一放,就搞笑道:「本宮回來了!」

他老媽正在精心炒菜,沒聽清楚她說什麼回來了。

她又說:「本宮尚未進膳,未知有否佳餚美味可供本宮一用?」

這回她老媽聽清楚了,又想到她平時愛看宮斗劇,就笑著說:「什麼本宮本宮的?你給老娘好好說話,要不小心老娘揍你!」

張格格聽她老媽這么說,心下一寒,喊道:「卧槽,這么殘暴!我嚴重懷疑我是不是你親生的!」

熱點內容
以廣州為背景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5 09:22:37 瀏覽:125
霸道軍閥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5 09:16:07 瀏覽:132
最經典微型小說 發布:2025-05-15 08:35:37 瀏覽:339
總裁我要潛你小說 發布:2025-05-15 08:20:26 瀏覽:530
靈異言情小說女主視角 發布:2025-05-15 08:17:14 瀏覽:752
免費的神醫有聲小說下載 發布:2025-05-15 08:09:57 瀏覽:648
小說總裁你好壞免費版 發布:2025-05-15 08:05:37 瀏覽:712
穿越游戲的主受小說 發布:2025-05-15 08:05:36 瀏覽:64
小神醫與小侯爺的免費小說 發布:2025-05-15 07:52:55 瀏覽:324
總裁小說女主叫季如風 發布:2025-05-15 07:48:20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