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湯姆歷險記
① 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內容、作者和主人公的簡介
一、主要內容
《湯姆·索亞歷險記》發表於1876年,講述了少年湯姆·索亞和他的夥伴哈克貝利·費恩及湯姆的女友蓓姬·撒切爾的冒險故事。主人公湯姆是個聰明又淘氣的少年,他討厭「丑惡窒悶的樓房」里的生活和充滿宗教虛偽的乏味教育,用逃學、惡作劇,結成「海盜幫」離家出走以示反抗。
他大膽出庭證明了印第安·喬的兇殺罪,又和哈克找到印第安·喬藏在洞里的一箱黃金,成為遠近聞名的冒險英雄。哈克因此也成為有錢寡婦的養子。
但湯姆和哈克最終忍受不了「文明」生活,重又組織起「海盜幫」。這樣,在追求自由自在、充滿激情的生活中,湯姆·索亞干出了一件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二、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年輕的馬克·吐溫特別喜歡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狄更斯等人的作品,並時常針對美國現實,在報刊的「幽默專欄」上發表小品文。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以後,他以馬克·吐溫這個筆名開始了正式的文學活動。1867年,他發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說《加力維拉著名的跳蛙》。19世紀七八十年代,馬克·吐溫進入創作的高峰期。
從《湯姆·索亞歷險記》到《王子與貧兒》,從《競選州長》到《百萬英鎊》,馬克·吐溫對社會中的欺詐、陷害、偽善等等丑惡現象進行了無情的鞭笞。他是美國一位富有創造精神的偉大作家,曾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三、主人公
湯姆·索亞,原名托馬斯·索亞,是個成長中的孩子。他調皮,喜歡惡作劇,卻又善良可愛、樂於助人。他討厭教堂里牧師乾巴巴的說教,他不喜歡整天在學校里枯燥無味的生活,他嚮往成為綠林好漢,他希望加入海盜的隊伍,過新鮮刺激的生活。
他總在危險時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體面的「優秀生」無法做出的正義行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他以他的正義感,揭發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歹徒;以他的勇敢,挽救了自己和另一個女孩的生命;以他的聰明,找到了價值連城的寶藏。
(1)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湯姆歷險記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世紀7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時期。龐大的、機器轟鳴的工廠的出現,集體化的大生產組合以及大刀闊斧的進取精神促使了美國工業的突飛猛進,使得以往平靜而又無多少競爭的年代裡蔚然成風的禮貌行為和道德涵養准則逐漸失去了棲身之地。
因此,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溫文爾雅的摒棄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南北戰爭,它像一種催化劑,在摧毀了奴隸制的同時,也加速了維多利亞社會結構的崩潰過程,把年輕人推進向傳統宣戰的潮流,使他們體內潛藏已久的被壓抑的暴力進發出來,去摧毀那個不合時宜的19世紀社會。
馬克·吐溫就是在這個大歷史背景下創作《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因此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他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歷濃縮進了這部小說,但又注入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時代縮影,使它脫離了一般庸俗的兒童回憶格調,讓它充滿了時代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