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奶奶短篇小說
A. 歐亨利 短篇小說
1、《麥琪的禮物》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
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
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2、《警察與贊美詩》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該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
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為生的悲慘命運。
「警察」和「贊美詩」在標題中雖然是形式上對等排列,但作為支配人類生存選擇的兩股力量是不對等的。在警察與贊美詩的二元對立中,以「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政權永遠支配著和控制著以「贊美詩為代表的精神力量。
3、《最後一片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該作品描寫一位老畫家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窮學生畫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故事。
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並且其病情越來越重。作為畫家的她,將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最後一片藤葉上,以為藤葉落下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
於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作為她的朋友蘇很傷心,便將瓊西的想法告訴了老畫家貝爾曼,這個老畫家是個脾氣火爆,愛取笑人的酒鬼,終日與酒為伴。
畫了近四十年的畫,一事無成,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篇驚世之作,卻始終只是空談。但是他對這兩位年青的畫家卻是照顧有佳。他聽到了此事後,便罵了一通,但仍無計可施。
然而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盡管屋外的風颳得那樣厲害,而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但它仍然長在高高的藤枝上。
瓊西看到最後一片葉子仍然掛在樹上,葉子經過凜冽的寒風依然可以存留下來, 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頑強地活了下來。
可是故事並不是到此就結束了,真相才剛剛打開:原來是年過六旬的貝爾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為了畫上最後一片藤葉,因著涼,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終於完成了令人震撼的傑作。
4、《二十年後》
《二十年後》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一對在紐約一起長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鮑勃和吉米·威爾斯,他們在鮑勃即將啟程去西部冒險的時候,約定20年後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再次見面。
20年來,他們誰也不曾忘記過這個約定。鮑勃從西部不遠萬里來赴約,支撐他的是只要對方還記得這次約定,那無論做什麼都是值得的。對於鮑勃來說,吉米永遠都是最忠實、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後再見面時,等待他們的不是重逢的喜悅,命運卻把他們分別放在了法律天平的兩端,鮑勃是警方正在通緝的要犯,而吉米卻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鮑勃」的警察。
對於吉米來說,究竟是繼續保持對摯友的忠誠,還是履行自己作為警察的職責,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該小說通過這兩個青年20年後重逢之際所發生的意外變化,反映了美國19世紀後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遷。
5、《紅毛酋長的贖金》
《紅毛酋長的贖金》,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文章講述了一個綁架的故事。
「我」與比爾在一個名叫頂峰鎮的地方,綁架了這個鎮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澤多塞特的獨子,「我們」原想靠他去敲詐埃比尼澤;
然而「我們」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捉弄人,一開始,「我們」三個扮印第安人玩,後來這個孩子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捉弄人,還把其中一個人弄傷了,讓比爾差點成了精神崩潰者。
最後「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澤的家,可後來「我們」卻被埃比尼澤給敲詐,實在是因為「我們」無法忍受著個孩子,最後的結果,「我們」把孩子送回去,並且給了他父親250元。
B. 金庸的短篇小說《月雲》
《月雲》,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是一部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收獲》雜志(2000年第1期)。 《月雲》在《收獲》雜志上一發表,立即在文壇引起一定反響。這是一篇懷舊散文,是金庸的自傳,而這又不僅僅是一篇自傳,而是金庸企望通過月雲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來詮釋自己幾十年的創作理念。
這篇作品講述了小名叫宜官的金大俠幼時和一個叫月雲的小丫環交往的故事。整篇文章沒有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散文華麗抒情的筆調,有的只是作者平淡無奇的娓娓敘懷。作者就像拉家常似地將自己天真無邪的童年刻畫得入木三分,並以此反襯出月雲窮困潦倒的家庭生活和月雲悲戚無奈的童年時光。這篇萬把字的文章中,作者對月雲一家及月雲本人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令人潸然淚下。
對人欺壓人的舊制度的無限厭惡,對芸芸眾生的無限同情,對天下一家的無限嚮往,構成了金庸小說的一個十分鮮明的特色。倘若對此還不甚了了,就讓我們再到《月雲》中去尋找答案吧。在《月雲》的結尾,金庸這樣寫道:「金庸的小說寫得並不好,不過他總是覺得,不應當欺壓弱小,使得人家沒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他寫武俠小說。他正在寫的時候,以後重讀自己作品的時候,常常為書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淚。他寫楊過等不到小龍女而太陽下山時,哭出聲來;他寫張無忌與小昭被迫分手時哭了;寫蕭峰因誤會而打死心愛的阿朱時哭得更加傷心;他寫佛山鎮上窮人鍾阿四全家給惡霸鳳天南殺死時熱血沸騰,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 他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傷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
這段近乎表白的文字,不禁使我想起金庸為今年第一期《青春潮》雜志題寫的一段話:「中國人在春秋戰國之時,就嚮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這個理想,應在21世紀中奠定基石。」金庸就是這樣,自始至終把這個理想當作自己寫作上孜孜以求的目標。因此,盡管近年來,海內外學者對金庸作品褒貶不一,但金庸都能泰然若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九三幾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鎮,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北風吹著輕輕的哨子。突然間,小學里響起了當啷、當啷的鈴聲,一個穿著藍布棉袍的校工高高舉起手裡的銅鈴,用力搖動。課室里二三十個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書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隊。四位男老師、一位女老師走上講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師二十來歲年紀,微笑著伸手攏了攏頭發,坐到講台右邊一架風琴前面的凳上,揭開了琴蓋,嘴角邊還帶著微笑。琴聲響起,小學生們放開喉嚨,唱了起來:
一天容易,夕陽又西下,
鈴聲報放學,歡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們,再會吧……
唱到這里,學生們一齊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師也都笑眯眯地鞠躬還禮。
小朋友,再會吧……
前面四排的學生轉過身來,和後排的同學們同時鞠躬行禮,有的孩子還扮個滑稽的鬼臉,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頭。他排在前排,這時面向天井,確信台上的老師看不到他的頑皮樣子。孩子們伸直了身子。後排的學生開始走出校門,大家走得很整齊,很規矩,出了校門之後才大聲說起話來:「顧子祥,明天早晨八點鍾來踢球!」「好。」「王婉芬,你答應給我的小鳥,明天帶來!」「好的!」
男工萬盛等在校門口,見到宜官,大聲叫:「宜官!」笑著迎過去,接過宜官提著的皮書包,另一隻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縮開手,不讓他拉,快步跑在前面。萬盛也加快腳步追了上去。
兩人走過了一段石板路,過了石橋,轉入泥路,便到了鄉下。經過池塘邊柳樹時,萬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讓他拉。萬盛說:「少爺說的,到池塘邊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說:「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嗎?萬盛,你去給我捉只小鳥,要兩只。」
萬盛點頭,說:「好的,不過現在沒有,要過了年,到春天,老鳥才會孵小鳥。」
「鳥兒也過年嗎?它們過年拜不拜菩薩?」
「鳥兒不會過年,它們唱歌給菩薩聽。到了春天,天氣暖和了,小鳥孵出來才不會凍死。」
兩人說著走著,回到了家,萬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安交差,宜官叫聲「姆媽!」就回自己房去,他掛念著他的八隻白色瓷器小鵝。
「月雲,月雲!拿白鵝出來排隊!」
月雲是服侍他的小丫頭,答應道:「噢!」拉開抽屜,小心翼翼的把瓷鵝一隻一隻拿出來,放在桌上。她黃黃的臉上罩著一層陰郁的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鵝的身子就立刻縮開,似乎生怕碰壞了鵝兒。
宜官把瓷鵝排成兩排,每排四隻,左右相對,他唱了起來:「小朋友,再會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邊的一隻小鵝,仔細審視它的頭頸。長長的頭頸中有一條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勁,鵝頸隨著裂痕而斷,啪的一聲,鵝頭掉在桌上。「月雲,月雲!」叫聲發顫,既有傷心,又有憤怒,小臉慢慢漲紅了,紅色延伸到耳朵,拿著沒了頭的瓷鵝的右手輕輕發顫。
「不是我,不是我打斷的!」
月雲嚇得臉上有點變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擋在自己面前,似乎怕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幾乎矮了一個頭,頭發黃黃的稀稀落落,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兩條腿已在輕輕發抖了。
宜官驀地里感到說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別喜愛這些瓷鵝,只是覺得八隻鵝中突然有一隻斷了頭,一向圓滿喜樂的生活忽然遇上了缺陷,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外力突然打擊過來,摧毀了一件自己喜愛的物事。他應付不來這樣的打擊,瞧著左邊一排四隻小鵝,而右邊一排只有三隻,一隻斷頭的小鵝躺在一旁。他忽然坐倒在地,放聲大哭。
月雲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頭,她默默忍受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為那個鵝頭確是她不小心碰斷了的。當時她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媽媽)的贈嫁丫頭,她從小服侍小姐,小姐嫁過來時,小姐的爹娘就把她當作禮物,送給了姑爺家。姑爺在鎮上管錢庄,時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懶,瑞英就幫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寶寶們(別的地方叫少爺、小姐。在江南,如果老太爺、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爺、少奶奶、小姐;第三代的是官官、寶寶),管理廚子、長工和丫頭。瑞英心好,見月雲嚇得發抖,叫她不用怕,出了個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膠,把斷了的鵝頸黏了起來。
瑞英聽得宜官的哭聲,忙趕過來安慰,唱起兒歌來:「宜官宜官乖官官,賣鵝客人不老實……」宜官問:「瑞英姐姐,什麼賣鵝客人不老實?」
瑞英撒謊:「昨天街上賣這八隻鵝給我們的賣鵝客人,是個滑頭,八隻鵝中有一隻是斷了頭頸的。他騙我們,用粽膠黏了起來,假裝八隻鵝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賣鵝客人不老實……」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禮貌,不大說粗魯的話,把賣瓷鵝的小販稱為「賣鵝客人」,這只鵝的頭頸這樣容易斷,可能本來真的有裂縫,但瑞英只說他「不老實」,輕輕的責備一句話就拉開了。月雲小小的臉上現出了一點點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實,找到了這一場災禍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毫沒來由地忽遭打擊。他知道是一個陌生人的「不老實」,不是身邊親人瞞騙他、欺負他,於是安心了。拿起床邊一本昨天沒看完的小說來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說,他哥哥從上海買來的,不知是《春天裡的秋天》,還是《秋天裡的春天》,說一個外國小男孩和馬戲團的一個小女孩成了好朋友,有一點少年人的戀情,可惜兩個人在一起玩不了多久,就給大人硬生生地拆開了,不許他們兩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著看著,心裡感到一陣陣沉重的凄涼,帶著甜蜜的凄涼,有點像桌上那盆用雨花石供著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傷心。水仙還沒有謝,但不久就會憔悴而萎謝的。
瑞英見宜官臉上流下了淚珠,以為他還在為瓷鵝斷頸而難過,輕輕拍著他的背,低聲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月雲把一隻銅火爐移近到宜官身邊,好讓他溫暖一些。宜官在朦朦朧朧中看到月雲黃黃的臉,想到了媽媽在月雲初來時的說話:「人倒是端正的,也沒有蹺手蹺腳,就是鄉下沒啥吃的,養得落了形,又黃又瘦,快十歲了,還這樣矮……」月雲的媽媽全嫂說:「少奶奶,我們苦人家,吃飯有一頓沒一頓的。鑊子里飯不夠,總是讓她爸爸和哥哥先吃,男人吃飽了,才有力氣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飯不生奶水,小娃子沒奶吃要餓死,所以……所以學雲常常吃不飽,熱天里還沒割稻時,米缸里沒米,學雲成天不吃飯……:宜官的媽媽嘆氣說:「真是罪過……」宜官斜眼瞧著學雲,說:「學雲不肯吃飯,調皮,不乖……」全嫂說:「官官啊,學雲不是不肯吃飯,是想吃沒得吃。」宜官有時不高興了,就不肯吃飯,表示不滿,最長久的一次,是因為媽媽給他做的拖鞋上綉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綉一條邊線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靜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顏色綉了實地,好看得多,後來媽媽央靜姐姐綉了兩塊實地蝴蝶的鞋面,宜官才高高興興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飯的時候,媽媽和瑞英常說他「不乖,調皮」,他以為學雲不吃飯,也是像他一樣使小性兒搗蛋。
學雲是原來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領著她來宜官家裡時,宜官的爸爸說:「學雲的名字,聽起來好像是岳雲,那是岳爺爺的公子,冒犯不得,不如改作月雲。」她爸爸連忙陪笑說:「好,好,少爺改得好,我們鄉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鎮一帶,「學」字和「岳」字幾乎相同,岳飛岳爺爺是在杭州就義的,杭州離那小鎮不遠,岳爺爺很受當地人尊敬崇拜。從此之後,學雲就改成了月雲。
在江南這一帶,解放之前,窮苦的農民常將女兒賣或押給地主家或有錢人家做丫頭。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歲,可以做一點輕松家務了;八九歲的也有。賣是一筆賣斷,一百多塊或兩百多塊銀元,看小姑娘的年紀,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聰明機靈,手腳是否伶俐而定;押是八九十塊或六七十塊銀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後領回,但押的錢要歸還。等於向主人家借一筆錢,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給衣食,沒有工錢。雖說是押,但貧農到期通常沒錢贖還,不管是賣還是押,小姑娘十八九歲或二十歲了,主人家往往會做主將她嫁到鎮上或嫁給別的佃戶、長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多少。如果是買的,幾乎像是奴隸,小姑娘傷痛病死主人家沒有責任。押的丫頭地位略好,雖然主人家常常打罵,有時罰餓飯,但有什麼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死了,往往會釀成重大糾紛,主人家少不免要賠一筆錢。
月雲是押的,她父母愛她,不捨得賣。宜官的媽媽說她又黃又瘦,長得很醜,不值得買。
宜官在睡夢中似乎變成了書中那個外國小孩,攜著馬戲團小女孩的手,兩人快快樂樂地在湖邊奔跑,那個小女孩好像是月雲,笑聲很好聽。他很少聽到月雲笑,就是笑起來,聲音也決沒有這樣柔嫩好聽。兩人見到湖裡有許多白色的鵝,白色的羽毛飄在碧綠的湖水上。這些白鵝慢慢排成了兩排,隔著柳樹相向而對,頭頸一伸一縮,好像是在行禮。宜官做個鬼臉,唱了起來:「先生們,再會吧!小朋友,再會吧……」他忽然聞到一陣陣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氣,睜開眼來,見月雲拿著一隻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說:「宜官,吃糖年糕吧。」
快過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調了白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紅綠瓜仁以及核桃仁。月雲揭開了火爐蓋,放一張銅絲網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條一條的烘熱。年糕熱了之後,糕里的氣泡脹大開來,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過筷子,吃了一條,再夾一條提起,對月雲說:「月雲,伸出手來!」月雲閃閃縮縮地伸了右手出來,左手拿過一根竹尺,遞給宜官,眼中已有了淚水。宜官說:「我不打你!」把烘得熱烘烘的一條糖年糕放在月雲伸出的右掌里,月雲嚇了一跳,「啊」的一聲叫。宜官說:「燙的,慢慢吃!」月雲膽怯地望著宜官,見到他鼓勵的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裡,一條年糕塞滿了她小嘴。她慢慢咀嚼,向身後門口偷偷瞧了瞧,怕給人見到。宜官說:「好吃嗎?吃了還有。」月雲用力將年糕吞下肚去,臉上滿是幸福滿足的神色。她從來沒吃過糖年糕,一生之中,連糖果也沒吃過幾粒。過去烘糖年糕給宜官吃,聞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給人聽到見到。
過了幾天,全嫂抱著幾個月大的小兒子,來看望女兒。瑞英留她吃了飯,又包了兩塊肉,讓她帶回去給丈夫和兒子吃。月雲抱了小弟弟,送媽媽出了大門,來到井欄邊,月雲不捨得媽媽,拉著全嫂的圍裙,忽然哭了出來。宜官跟在她們後面,他拿著一個搖鼓兒,要送給小孩兒玩。他聽得全嫂問女兒:「學雲乖,別哭,在這里好嗎?」月雲點頭。全嫂又問:「少爺少奶奶打你罵你嗎?」月雲搖頭,嗚咽著說:「媽媽,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說:「乖寶,不要哭,你已經押給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爺的錢,已買了米大家吃下肚了,還不出錢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雲慢慢點頭,仍是嗚咽著說:「姆媽,我要同你回家去,家裡沒米,以後我不吃飯好了。我睡在姆媽、爸爸腳頭。」全嫂摟著女兒,愛憐橫溢地輕輕撫摸她的頭發,說道:「乖寶別哭,我叫爸爸明天來看你。」月雲點頭,仍是拉著媽媽不放。全嫂又問:「乖寶,宜官打你、罵你嗎?」月雲大力搖頭,大聲說:「宜官給我吃糖年糕!」語氣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裡一怔:「吃糖年糕有什麼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前去,將搖鼓兒搖得咚咚的響,說道:「月雲,這個給小弟弟玩。」
月雲接了過去,交在弟弟手裡,依依不捨地瞧著母親抱了弟弟終於慢慢走遠。全嫂走得幾步,便回頭望望女兒。
後來宜官慢慢大了,讀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說,他沒有像《家》中的覺慧那樣,和家裡的丫頭鳴鳳發生戀愛,因為他覺得月雲生得丑,毫不可愛,但懂得了巴金先生書中的教導,要平等待人,對人要溫柔親善。他永遠不會打月雲、罵月雲,有時還講小說中的故事給她聽。他講故事的本領很好,同學們個個愛聽他講。月雲卻毫不欣賞,通常不信。「猴子只會爬樹,怎麼會飛上天翻筋斗?猴子不會說話的,也不會用棍子打人。」「豬玀蠢死了,不會拿釘耙。釘耙用來耙地,不是打人的。」宜官心裡想:「你才蠢死了。」從此就沒了給她講故事的興趣。
宜官上了中學。日本兵佔領了這個江南小鎮,家中長工和丫頭們星散了,全家逃難逃過錢塘江去。媽媽在逃難時生病,沒有醫葯而死了,宜官兩個親愛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了大學,抗戰勝利,宜官給派到香港工作。月雲沒有跟著少爺、少奶奶過江。宜官不再聽到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後來怎樣,亂世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蹤,不知去向。宜官跟家裡寫信時,不曾問起月雲,家裡兄弟姐妹們的信中,也不會有人提起這個小丫頭。
從山東來的軍隊打進了宜官的家鄉,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壓農民,處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但他沒有痛恨殺了他爸爸的軍隊。因為全中國處死的地主有上千、上萬,這是天翻地覆的大變亂。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與月雲在井欄邊分別的那晚情景,全中國的地主幾千年來不斷迫得窮人家骨肉分離、妻離子散,千千萬萬的月雲偶然吃到一條糖年糕就感激不盡,她常常吃不飽飯,挨餓挨得面黃肌瘦,在地主家裡戰戰兢兢,經常擔驚受怕,那時她還只十歲不到,她說寧可不吃飯,也要睡在爸爸媽媽腳邊,然而沒有可能。宜官想到時常常會掉眼淚,這樣的生活必須改變。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他爸爸、媽媽自己沒有做壞事,沒有欺壓旁人,然而不自覺的依照祖上傳下來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過得很舒服,忍令別人挨餓吃苦,而無動於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裡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孫,因為他排行第二,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宜官的學名叫良鏞,「良」是排行,他這一輩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個「良」字。後來他寫小說,把「鏞」字拆開來,筆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說寫得並不好。不過他總是覺得,不應當欺壓弱小,使得人家沒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他寫武俠小說。他正在寫的時候,以後重讀自己作品的時候,常常為書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淚。他寫楊過等不到小龍女而太陽下山時,哭出聲來;他寫張無忌與小昭被迫分手時哭了;寫蕭峰因誤會而打死心愛的阿朱時哭得更加傷心;他寫佛山鎮上窮人鍾阿四全家給惡霸鳳天南殺死時熱血沸騰,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傷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C. 斯蒂芬·金有哪些長篇小說
《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
《燃燒森林》
《亞特蘭蒂斯之心》
《火魔戰車》
《秘窗》
《綠里奇跡》
《閃靈》
《危情十日》
《瘦到死》
《貓眼看人》
《惡夜飛魔》
《納粹追凶》
《世紀邪風暴》
《劫夢驚魂》
《異度空間》
一共十五部
1 斯蒂芬·金 生平簡介
美國恐怖小說作家中有斯蒂芬·金,就像中國武俠小說作家中有金庸一樣,兩者都是峰巔人物,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斯蒂芬·金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譽最高、名氣 最大的美國小說家,在美國及歐洲,他的名字幾乎是婦孺皆知。金的每部小說發行量都在 100萬冊以上,在80年代美國最暢銷的25本書中,他一人便獨佔7本。自80年 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上斯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 。因此,他被青年一代奉為「恐怖小說之王」。在1996年的9、10月份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 ,金的恐怖小說《綠里奇跡》又居第一。�
要了解一個作家的作品,應該了解他的生活經歷和背景。因為作家的寫作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
1999年,斯蒂芬·金已創作暢銷圖書30多部。當年的6月,他不幸遭遇車禍。不久身體康復後,他將自己在心中醞釀已久的非小說類作品——《撫摸恐怖——我的創作生涯》一稿續寫完成 並出版。�①該書第一次全面講述了作家的童年、青年、大學和愛情生活以及 神秘的創作經歷。這對世界上無數的恐怖小說迷們認識斯蒂芬·金是有所幫助的。�
斯蒂芬·金於1947年出生於美國緬因州。他兩歲時父親有一天「出去買煙」,從此 一去不返,後來聽說是到剛果當了僱傭軍。總之他母親成了寡婦,為了養家吃盡了苦頭。金 從小肥胖異常,姿勢可笑,童年時沒有留下什麼美好的回憶,惟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5 歲時在鐵道邊玩耍,眼見一個小夥伴被火車頭碾成了肉醬。14歲那年,他在家中閣樓上 發現了一個小箱子,裡面是他父親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說和科幻作品,金在閱讀之餘便也舞文 弄墨起來,在緬因州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時還在校刊上發表了幾篇習作。畢業後他白天在汽車 修理站工作,晚上寫一些神鬼古怪的恐怖小說。他工資菲薄卻嗜酒如命,寫出來的東西又沒 有人要,全家生活拮據,捉襟見肘。為此他通宵難眠,心中的怒火只有在撲向打字機寫恐怖 故事時才得以宣洩。可是他買不起稿紙,只能把字打在牛奶發票的背面。�
1973年他時來運轉,受到了出版商的垂青。他的長篇小說《凱莉》的精裝本發行了13000 冊,後來又改編成電影。他的名字上了《紐約時報》,被譽為「現代恐怖大師」。他預支了2500元的稿費,從此閉門寫作。在以後的日月里,金平均每兩年出版一兩部小說,作品的發行 量驚人,只有《聖經》可與之相比。到1979年他32歲時,已經成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 富翁。他不喜歡聽家鄉電台的迪斯科樂曲,便乾脆把電台買了下來,隨心所欲地播放他愛聽 的搖擺舞曲。�
金的作品數量之多、想像力之豐富,對讀者來說始終是一個謎。其實他從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觸發靈感。看到垃圾堆的舊冰箱里有隻死鳥,他會想像人們發現冰箱里凍死一個孩子時的驚人效果;看到超級市場里一位顧客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設想一個人若 是切割自己的肢體可以忍耐到什麼程度,從而寫出一個現代魯濱遜在荒島上靠吃自己的肢體 充飢的恐怖故事……他小說的魅力不在於描寫恐怖,而是用懸念和暗示來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以至於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最佳的效果是讀者在閱讀他的小說時因心臟病發作而死去 。�
斯蒂芬·金對愛倫·坡等恐怖小說的先驅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受到現代恐怖電影及電視的啟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歡迎,最主要的是他善於把離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鎮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給都市的平庸生活帶來刺激,從而與人們世紀末的焦慮形成心靈上的共鳴。生活中誰沒有恐懼 感?誰不怕死神光臨?有的心理學家認為,越是讀斯蒂芬·金的小說,越是在精神上經歷恐 怖的幻覺或場面,便越能激發出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這種理論是否正確姑且不論,但是金的 小說的確反映了人們被恐懼和死亡所纏繞的焦慮心理,而且更把市井平民寫成與恐怖的惡魔 搏鬥的英雄,使平庸之輩在心理上獲得一種虛幻的滿足,因此尤其受到追求刺激和幻想的年 輕人的青睞。加上80年代後科幻小說盛極而衰,金的恐怖小說生逢其時,輕而易舉地獲得 了大量的讀者。此外他的每部小說都是好萊塢拍電影的搶手貨,也成為馳名世界 的捷徑。�
盡管對斯蒂芬·金作品的價值向來存有一些非議,甚至有作家對其不屑一顧,但廣大讀者對他作品的追捧和厚愛則是不可改變的事實。2003年,斯蒂芬·金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
斯蒂芬·金的寫作技巧與獨特的風格是驚人的。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在讀他的《黑暗的另一半》時,就像你躺在一張吊床上,吊床兩頭被不斷拉伸,直到吊床的繩子突然斷 了,吊床落地,小說的故事也到此結束。金的恐怖故事種類很多,有鬼怪的、分屍的、復 仇的等等,從有形到無形的,其創作無所不包。讀他的小說時,你會感到恐怖從字里行間滲出來 , 你抬起頭,它會從窗外望進來;你閉上眼,會突然感到下面的椅子在晃動,好像要散架,會 不會有什麼鋒利的刃在地板下等著你?金有一點和一般暢銷小說作家不同,就是他很少和自 己的讀者接觸,他曾心情復雜地承認:「我不知道喜歡看我小說的都是些什麼人。」�
斯蒂芬·金主要是創作長篇小說,有10多部已改編為電影。而他創作的近50多篇中、短篇小說同樣不俗。短篇小說集《世事無常》是他第三本短篇小說集面世9年後的精品結集,想像力的豐富和恐怖氛圍的營造同樣折磨讀者脆弱的心靈。斯蒂芬·金又一次向世人展 現了他駕馭短篇的創作才華。�
斯蒂芬·金現象隨其小說的暢銷而興起,甚至已經「由虛構變成了現實」。波士頓的一個女孩子,模 仿《凱莉》中的情節,在廚房裡用刀叉殺死了她的母親;在巴爾的摩,一位婦女邊等車邊讀 金的小說,忽被一流氓調戲,她立即按小說里的描寫如法炮製,從兜里掏出水果刀向他猛撲 過去,使他一命嗚呼;在佛羅里達州,一個有同性戀癖好的醫生死在家中,血肉模糊,牆上 用血寫成了「謀殺」二字。金得知後大為光火,認為對兇手應該審判兩次:一次判他謀殺罪 ,一次判他剽竊罪,因為兇手殺人留字的方式是從金的小說《閃靈》里學來的。
斯蒂芬·金寫了這么多恐怖小說,照理說應該是個膽大包天的硬漢了,其實恰恰相反。他膽小如鼠,並且害怕黑暗,晚上不亮燈就睡不著,「總是害怕自己驚醒過來,感到有一隻潮乎乎的手抓住我的腳脖子」。他也很迷信,怕街角的黑貓,怕13這個不祥的數字,如果打字打到第13頁,他一定要拚命打下去直打到頁碼數字吉利為止。不過與鮮血和挖出的內臟相比,他最怕的還是不能寫作。他寫作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發泄從童年時代起蘊藏在心中的仇恨和憤怒,所以他身不由己,欲罷不能。一旦停止寫作,他就會失去理智,「我害怕自己變成瘋子」。�
他的寫字台上放著一個讀者寄給他的禮物:一個大玻璃圓球罩著一個張著血盆大嘴的響尾蛇頭,每天上午他面對這件禮物寫作1500字。他還沒有發瘋,至少現在還沒有。 他是否心理變態或精神失常,心理學家日後自有分曉。不過在我 們看來,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文壇上竟會出現這種近於瘋狂的 斯蒂芬·金現象,的確值得深思的。�
目前,斯蒂芬·金及全家住在緬因州的一棟古老的房子里,鐵門深鎖,神秘、陰森、殺氣、鬼怪而嚇人。也許恐怖作家的生活,本身就帶有恐怖之感吧!
D. 短篇經典勵志小說推薦
短篇小說精簡凝萃的表達,似乎更見作家功力,那有哪些勵志的短篇小說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短篇經典勵志小說
1.《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歡迎來到馬爾克斯的暗黑童話世界。
馬爾克斯講故事的天賦,不能不令人拍手驚嘆。無論是虛構還是非虛構,長篇還是短篇,他都駕馭得游刃有餘,愉悅地在其中徜徉穿梭。這本書收錄了《巨翅老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等名篇,是馬爾克斯的經典短篇集之一。
在這個世界裡,大雨下得太久,你一覺醒來可能會看見天使掉在院子的爛泥里;觸礁沉沒的巨輪會變成幽靈船,一遍遍重復不祥的命運;殘忍的祖母會押著孫女當妓女,陷入愛情的男孩能聽到千里之外情人絕望的呼喚,渴望自由的女孩什麼都可以拋棄。
加西亞·馬爾克斯
史上“毫無爭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主峰,永遠的文學大師。寫就《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等多部文學經典。
2.《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面世之後,效仿者趨之若鶩,卡佛成了美國繼海明威 之後受到模仿最多的作家,編輯部經常收到“卡佛式小說”的投稿。極簡的遣詞、冷靜疏離的敘事,在他的筆下趨近完美。17個短篇小說,講述了修車工、餐館女招待、推銷員、鋸木廠工人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故事,碎片式的生活、無奈的邊緣化,被卡佛大量的留白填滿。生活本身已有千鈞重,我們所談論的愛情,也正在其中掙扎喘息。
雷蒙德·卡佛
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詩人、“極簡主義”代表作家,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作品風格精簡冷硬。《倫敦時報》稱他為“美國的契訶夫”。
3.《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福克納筆下創建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迷人至極,如果要在一生中記住幾部作品的話,這本《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一定位列其中。被父親的“愛”壓抑許久之後,愛米麗對赫默一見鍾情,當她發現赫默無意與她成家時,便想辦法讓他永遠留在自己身邊。
愛一個人究竟可以到什麼程度?佔有一個人究竟可以到什麼程度?愛米麗告訴你,即便他是一具屍體,我也可以與他同床共枕40年。
那麼多與世隔絕的日日夜夜,愛米麗都對他訴說了什麼呢?
威廉·福克納
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派代表,創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小說,如《喧嘩與騷動》《押沙龍,押沙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4.《親愛的生活》
這是關於生活,你能說出的一切。
門羅最具知名度的短篇小說集是《逃離》,但這本《親愛的生活》完全不亞於前者,甚至門羅自己也坦言:“我希望讀者從《親愛的生活》開始讀我的小說,這是我最好的作品。”
安大略省的柯林頓小鎮清新干凈,古樸迷人,幾片楓葉飄落的河流上,潛鳥掠過,落在行人肩上。正在走過的是薇薇安,她還不知道阿利斯特會在明天無緣由地將她拋棄,而之前經過的是傑克遜,他又遇到了艾琳。
在小鎮生活的門羅,書寫那些有關別離與開始、意外與危險、離家與返鄉的故事。文字簡短精煉、剋制隱忍,素凈的外衣之下藏著驚艷的軀體,娓娓道出人心底最柔軟的秘密。這種靜謐背後的生機勃勃,雖悄無聲息,卻震撼四座。
艾麗絲·門羅
加拿大作家,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逃離》《親愛的生活》等。20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經典的勵志小說
01《邊城》
沈從文
豆瓣評分:8.6(70790人評價)
在《邊城》之前,邊城茶峒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但在《邊城》之後,它就成了湘西最閃亮的地方。
遠山、河流、渡船以及吊腳樓,混著湘西明朗的鄉野自然風光,直直地勾起你對湘西的嚮往。
獨特的湘西風情里,發生過一段讓人魂牽夢縈的曲折愛情故事。
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還是湘西那些淳樸的人——
老船夫擺渡卻死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
過渡的船客們,堅持要給錢,或是買了茶葉草煙送給老船夫;
淪落風塵的女人,依舊保持著潔白的心和真摯的愛……
邊城明凈的水土,養育著朴實的人們,讓所有人在苦樂的生活里,活出自己的真性情,也綻放出人性之美。
02《大淖記事》
汪曾祺
豆瓣評分:9.1(1233人評價)
說起汪曾祺,我最難忘的,莫過於他筆下大江南北的美食。
然而在美食之外,我這次想要推薦的,是他的短篇小說合集《大淖記事》。
這本書收錄的是他故鄉高郵的陳年往事,其中作為書名的這一篇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與父親相依為命的巧雲,和小錫匠十一子互相愛慕,卻不幸被鄉里保安隊隊長玷污。
可巧雲並沒有因此尋死覓活,反而更加大方地與十一子戀愛。
憤怒嫉妒的保安隊長帶人把十一子群毆至重傷。
巧雲不離不棄地照顧十一子,還一個人挑起了家裡的所有重擔。
在這個故事中,不論生活再殘忍、再重壓,巧雲始終保持著的,是一顆樂觀與強大的內心。
也正是這顆內心,最終讓她獨立於殘酷的人生。
03《俗世奇人》
馮驥才
豆瓣評分:8.6(6342人評價)
誰能想到,天津居然有這么多的奇人異事!
我讀完這本《俗世奇人》後,心中大大的感慨。
馮驥才以清末天津為背景,講述了18位民間奇人的傳奇故事。
刷完牆黑褂子上不沾上一個白點的刷子李;認牙不認臉的華大夫;藝高人膽大、捏啥像啥的泥人張……
雖然他們都是底層的市井小民,但透過他們俗世的皮囊,你卻能看到他們靈魂的熱鬧繁華。
在他們身上,有著這個世界上最笨也最原始的力量與智慧,那便是對自己手藝的不斷琢磨。
而這份對手藝的執著與尊重,不僅讓他們在世上較勁地活過,也成了他們戰勝庸俗世界的法寶。
好看的勵志小說
1、《寂寞的十七歲》
白先勇
豆瓣評分:8.4(1900人評價)
白先勇的《台北人》,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
但說起《寂寞的十七歲》,知道的人就相對少了很多。
這是他早期的作品,收錄的大多都是白先勇以自己身邊人為原型寫下的故事。
金大奶奶是一個有著豐厚家產的寡婦,金大先生看中了她的財富,花言巧語娶到了金大奶奶,但是婚後原形畢露……
玉卿嫂愛著一個比她小十來歲的俊美青年,然而這個青年愛上了別人。最終懷著怨憤的玉卿嫂殺了愛人,並且自盡。
這些故事被記錄下來,帶著少年獨有的青澀與稚嫩。
不論是陰郁、疏離的微妙情愫,還是人性的醜陋與美好,都被寫得干凈、舒適,就像是少年天性里的潔白與純真。
不得不說,這樣的白先勇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
2、《刀背藏身》
徐皓峰
豆瓣評分:8.4(2231人評價)
這是一本充滿江湖氣息的武俠故事,勾勒出一個豪放不羈的民國江湖。
它是徐皓峰民國武俠短篇故事的一個匯總,一共收錄了6篇小說。
《師父》里,南派宗師陳識為了振興詠春,北上來到天津開武館,最終心機費盡,落得個徒弟死,妻子散的下場,一段天津武林的傳奇也由此消散。
《柳白猿別傳》里的“柳白猿”是古代高級刺客的代稱,但是這一名號傳到民國時期,刺客開始有了感情和思想,陷入了一場愛恨情仇的江湖復仇和刺殺陰謀之中。
武林最終還是逝去了,但幸好有徐皓峰筆下的江湖,我才得以窺見武林真正的樣子。
這是對逝去武林的一次溫柔回憶。
那些消散的人,帶著他們的尊嚴、道義,以及遠遠高於生命的武俠精氣神,笨拙又較真地活了過來。
猜你喜歡:
1. 比較好的勵志短篇文章3篇
2. 勵志短文精選
3. 短篇名人勵志的正能量故事
4. 短篇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
5. 短篇名人勵志奮斗的故事
6. 勵志短篇美文摘抄
E. 冰心奶奶的作品有哪些
《繁星》《春水》《寄小讀者》《拾穗小札》《我的秘密》《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往事》《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陶奇的暑期日記》《歸來以後》《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山中雜記》
F. 莫言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莫言,生於1956年,山東高密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集《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天堂蒜苔之歌》,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蘿卜》、《爆炸》等。中篇小說《紅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品,發表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獲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後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於1988年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金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