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篇小說集復仇集
1. 巴金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憩園》、《第四病室》、《寒夜》,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
巴金的作品
《滅亡》《家》《春》《秋》《霧》《雨》《電》《火》《憩園》《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陽》《海底夢》《春天裡的秋天》《沙丁》《萌芽》《新生》《利娜》
短篇小說集:《復仇》《光明》《電椅》《抹布》《將軍》《沉默》《神·鬼·人》《淪落》《發的故事》《長生塔》《小人小事》《還魂草》《英雄的故事》《明珠與玉姬》《李大海》
散文集:《海行》《旅途隨筆》《巴金自傳》《點摘》《生之懺愧》《憶》《短簡》《控訴》《夢與醉》《旅途通訊》《感想》《黑土》《無題》《廢園外》《旅途雜記》《懷念》《靜夜的悲劇》《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華沙城的節日》《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大歡樂的日子》《談契訶夫》《一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友誼集》《贊歌集》《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爝火集》《創作回憶錄》《序跋集》《懷念集》《家書———巴金蕭珊書信集》《再思錄》《隨想錄》
文學譯著《薇娜》《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骷髏的跳舞》《丹東之死》《草原故事》《秋天裡的春天》《過客之花》《門檻》《叛逆者之歇》《夜未央》《遲開的薔薇》《父與子》《處女地》《快樂王子》《笑》《六人》《紅花》《癩蛤蟆與玫瑰花》《木木》
巴金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朴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巴金散文集代表作
海上的日出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著那裡。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好象負著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雲堆中,它的光線卻從雲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雲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後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雲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幺?
2. 巴金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巴金寫的短篇小說也很多,出過《復仇集》、《光明集》、《電椅集》、《抹布集》、《將軍集》、《沈默集》、《沈落集》、《神、鬼、人》等。這些小說題材相當廣泛。《抹布集》中的《楊嫂》、《第二的母親》寫與封建大家庭生活有關的被踐踏、被侮辱的人物故事。這類短篇與《激流》三部曲、《憩園》等可以共同構成巴金的《高氏家族》系列小說。在現代短篇中巴金是寫國外題材最多的一位作家。有的從自己的感受寫國外生活的,如《馬賽的夜》、《人》等,有的寫國外歷史題材的,如一些描寫法國大革命時期人物馬拉、丹東等的短篇。這部分小說上貫串著反抗黑暗社會的主題。《在門檻上》記述在西班牙革命中戰死的父女。《亡命》、《亞麗安娜》歌頌流亡巴黎的波蘭女革命家。《我的眼淚》、《電椅》表示對美國政府殺害無罪的義大利人的極端憤怒。可能出於對流亡者的同情,也寫了表現白俄的《將軍》,訴說將軍的哀怨。巴金的短篇對舊社會的抨擊是非常猛烈的,如《奴隸的心》,從主人公彭全家的慘遭迫害來揭露舊社會。《愛的十字架》是貧窮者的絕命書,也很有控訴力量。《狗》、《幽靈》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幻覺和想像來抨擊現實。對為反抗黑暗現實而犧牲的人,總是熱情贊揚,如《父親買新皮鞋回來的時候》。巴金的短篇不太注重篇章結構和文字的錘煉,而一任感情自然地奔騰流瀉,因而激情充沛,帶有抒情性。在描繪現實的同時,也盡情地渲染主觀感情,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伴隨著一位愛憎鮮明的敘事者形象。所以風格是奔放的、熱烈的,是小說中的自由體詩。而一些偏重客觀描寫的,如幾篇寫農村生活斗爭的短篇,《五十多個》、《還鄉》、《月夜》等,反而不如上述一些篇章有特色。這種藝術風格大體上也能代表長篇的特點。如他自己所說,他的小說「態度是一貫,筆調是同樣簡單。沒有含蓄,沒有幽默,沒有技巧,而且也沒有寬容。」他的長篇常用人物獨白、日記、書信、夢幻、對話等來盡情地表露主人公的情感。雖然長篇人物多,頭緒繁瑣,但也組織得有條不紊,起伏有致,舉重若輕,不露編排痕跡。這就是他所追求的藝術上的無技巧境界。
3. 巴金有哪些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中長篇小說
《滅亡》
《家》
《春》
《秋》
《愛情三部曲》:《霧》上
《雨》
《電》
《憩園》
《第四病室》
《死去的太陽》上
《沙丁》
《萌芽》
《新生》
《利娜》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
等等
短篇小說集
《復仇集》、《光明集》
《電椅集》《抹布集》
《將軍集》、《沉默集》
《神·鬼·人》《淪落集》
《發的故事》、《長生塔》
《小人小事》、《還魂草》
《英雄的故事》、《明珠與玉姬》
《李大海》
散文合集
《海行》、《旅途隨筆》、《巴金自傳》、《點滴》
《生之懺悔》、《憶》、《短簡》、《控訴》
《夢與醉》、《旅途通訊》、《感想》、《黑土》
《無題》、《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
《懷念》、《靜夜的悲劇》、《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
《華沙城的節日》、《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
《大歡樂的日子》、《談契訶夫》、《一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友誼集》
《贊歌集》、《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
《爝火集》、《創作回憶錄》《序跋集》、《懷念集》、《家書—— 巴金蕭珊書信集》
《再思錄》、《隨想錄》
望採納(*^__^*) ……
4. 巴金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1、《英雄的故事》,1953
2、《明珠和玉姬》,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3、《復仇》,1931,新中國書局
4、《光明》,1932,新中國書局
5、《電椅》,1933,新中國書局
6、《抹布》,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7、《將軍》,1934,生活書局
8、《神·鬼·人》,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9、《沉落》(又名《淪落》),1936,商務印書館
10、《發的故事》,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11、《雷》,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12、《還魂草》,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13、《小人小事》,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14、《豬與雞》,1959,作家出版社
15、《李大海》,1961,作家出版社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作品久被翻譯成各國文字,1949年之後再無長篇小說面世。妻子蕭珊,1944年5月結婚。1983年3月起,巴金連續五次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任職直到去世為止。
(4)巴金短篇小說集復仇集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一、真善思想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系,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後期,《火》《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
到了晚期的巴金對於「善」的思考則更加帶有更明確的社會內涵,這個內涵,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來體現,即反對文化專制、反對長官意志、反對粉飾現實、懺悔自己精神上的軟弱,認為整個民族都應該懺悔和反思。於是他也響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館 。
二、批判封建
巴金的封建批判思想主要體現在對封建家庭的批判。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專制的王國,又把高老太爺一類的家長視為「封建統治的君主」,很顯然,他是明確地把「家」與「國」、「家長」和「國君「對應地聯系在一起了,就是說,他己看清了中國封建社會里「國」與「家」的同質結構關系。
所謂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級關系,就是這一同質結構的最好說明。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國是擴大了的家,家是縮小了的國。不論在家還是在國,所實行的都是專制的家族統治,人處其中,受到同質結構關系的約制,使人性扭曲,個性不得張揚和發展。
所以,巴金「禮教的監牢」和「狹的籠」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國家的,他所創作的家庭小說是對整個家族制度進行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