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集
1. 海明威短篇小說全集的目 錄
[上冊] 目錄
前言
出版者序
第一部 首輯四十九篇
1 「首輯四十九篇」序
2 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3 世界之都
4 乞力馬扎羅的雪
5 橋邊的老人
6 在密執安北部
7 在士麥那碼頭上
8 印第安人營地
9 醫生夫婦
10 了卻一段情
11 三天大風
12 拳擊家
13 小小說
……
附錄
…… [下冊] 目錄
第二部 「首輯四十九篇」後發表於書刊上的短篇小說
1 過海記
2 買賣人的歸來
3 檢舉
4 蝴蝶和坦克
5 決戰前夜
6 山樑下
7 他們都是不朽的
8 好獅子
9 忠貞的公牛
10 得了條明眼狗
11 人情世故
12 度夏的人們
13 最後一方清凈地
14 一個非洲故事
第三部 早先未發表過的小說
15 搭火車記
16 卧車列車員
17 岔路口感傷記
18 有人影的遠景
19 你總是的,碰到件事就要想起點什麼
20 大陸來的大喜訊
21 那片陌生的天地
附錄
22 雇傭兵——故事一則
23 十字路口——肖像選
24 一個在愛河中的理想主義者的造像——故事一則
25 梣樹樹根的腱——故事一則
26 潛流——故事一則
2. 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
1.《老人與海》。文章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卻不肯認輸,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非常龐大的馬林魚,大魚一直拖著船走往大海里,經過艱辛搏鬥,終於殺死了大魚,卻引來了其他鯊魚吃了大魚的屍體,最後只能拖著一副魚骨回到岸邊。
3. 《海明威短篇小說集》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海明威短篇小說集》([美國] 歐內斯特·海明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海明威短篇小說集
作者:[美國] 歐內斯特·海明威
譯者:任小紅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3
頁數:244
內容簡介:《海明威短篇小說集(全譯美繪本)》,收錄了《老人與海》、《乞力馬扎羅的雪》等11部海明威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老人與海》講述了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並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這雖然是一個故事簡單、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義豐富,很多教師把它作為英雄主義教育的教材,推薦給廣大學生,使之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
《海明威短篇小說集(全譯美繪本)》一經出版就得到了評論家們一致好評,使海明威獲得了1953年度的普利策獎和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短篇小說集(全譯美繪本)》所選的11部短篇小說也是他所有短篇小說中的精華。
作者簡介: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並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鬱,經多次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他的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轉而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1940)。50年代後,他繼續發展20年代短篇小說《打不敗的人》和《五萬大洋》的寧折不彎主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 1950)。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
4. 海明威寫過幾部小說
作者作品:
·《非洲的青山》
·《太陽照常升起》
·《戰地鍾聲》
·《永別了,武器》
·《第五縱隊·西班牙大地》
·《曙光示真》
·《不固定的聖節》
·《過河入林》
·《喪鍾為誰而鳴》
·《危險的夏天》
·《老人與海》
·《伊甸園》
·《喪鍾為誰而鳴》
·《死在午後》
·《島在灣流中》
·《有錢人和沒錢》
·《乞力馬扎羅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說精選集》
5. 海明威的經典作品有幾部,分別是什麼
海明威有長篇小說十一部,其中較為經典的是《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 武器》、《喪鍾為誰而鳴》,非小說類推薦《流動的盛宴》,另外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很有意思,可以嘗試看一下。
海明威作品的特點就是比較直白、直觀,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描寫,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另外他的對話需要細心理解,因為他的創作理念是「冰山理論」,即說出一部分,另外的意思藏在對白裡面讓讀者自己去理會,這點可以參考畢飛宇老師對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殺手》的解析(鏈接如下:網頁鏈接)。
6. 海明威都寫過那些小說作品
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在我們的時代里》,In Our Time
《沒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勝者無所得》,WINNER TAKE NOTHING (1933).
《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喪鍾為誰而嗚》,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死在午後》,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2),
《非洲的青山》,THE GREEN HILL OF AFRICA (1935),
《有的和沒有的》,TO HAVE AND HAVE NOT (1937)
《過河入林》,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0).
補充和歸納起來有:
小說
(1925) 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1926)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7) Fiesta (Fiesta is the Spanish title for The Sun Also Rises)
(1929)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1937) 雖有猶無(To Have and Have Not)
(1940) 戰地鍾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50) 渡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2)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70) 島之戀(Islands in the Stream)
(1986) 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
(1999) 初見即真(True At First Light)
(2005) Under Kilimanjaro
非小說
(1932) 午後之死(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5) 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
(1962) Hemingway, The Wild Years
(1964) 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
(1967) By-Line: Ernest Hemingway
(1970) Ernest Hemingway: Cub Reporter
(1981) Ernest Hemingway Selected Letters 1917-1961
(1985) 危險夏日(The Dangerous Summer)
(1985) Dateline: Toronto
短篇小說集
(1923) 三個故事和十首詩(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
(1925) 雨中的貓(Cat in the Rain)
(1925) 在我們的時代里(In Our Time)
(1927) 沒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1932) 乞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1933) 勝者一無所獲(Winner Take Nothing)
(1938) 第五縱隊(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
(1972)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The Nick Adams Stories)
(1987) 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1995) 海明威故事選集(Everyman's Library: The Collected Stories)
搬上螢幕的作品
(1932)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starring Gary Cooper)
(1943) 戰地鍾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starring Gary Cooper and Ingrid Bergman)
(1944) 雖有猶無(To Have and Have Not) (starring Humphrey Bogart and Lauren Bacall)
(1946) 殺人者(The Killers) (starring Burt Lancaster)
(1952) 乞力馬扎羅山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starring Gregory Peck)
(1957)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starring Rock Hudson)
(1957)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starring Tyrone Power) (又譯:妾似朝陽又照君)
(1958)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tarring Spencer Tracy)
(1962) 一個年輕人的冒險(Adventures of a Young Man)
(1964) 殺人者(The Killers) (starring Lee Marvin)
(1965) 戰地鍾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77) 河流中群島(Islands in the Stream) (starring George C. Scott)
(1984)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90)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tarring Anthony Quinn)
(1996) 愛情與戰爭(In Love and War) (starring Chris O'Donnnell)
7.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簡介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春潮》《太陽照常升起》《有錢人與沒錢人》《喪鍾為誰而鳴》《過河入林》《老人與海》《島在灣流中》《伊甸園》《曙光示真》《乞力馬扎羅山下》等等。
其中最經典的屬《老人與海》。該作品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
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7)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海明威的獲獎經歷:
1、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 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學生涯從一開始就爭議不斷。
2、《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
3、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威拉德·索普在他的《二十世紀美國文學》中對海明威給予了崇高的評價:「海明威是當代最偉大的自然主義作家之一。他敢於突破傳統,刨造新的風格和手法未泊應題材的需要。
8. 《老人與海海明威短篇小說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老人與海(中英雙語)》([美]海明威 )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rimT5K4Ogx2zdMv2Ibbysg
書名:《老人與海(中英雙語)》
豆瓣評分:8.7
作者:[美] 海明威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譯者:吳勞
出版年:2012-2-1
頁數:265
內容簡介;
《老人與海》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中篇小說之一,海明威作品,講述了一位老人隻身到遙遠的海域捕魚的故事。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魚而被人嘲笑的情況下,老人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是太大了,竟然在海上拖著老人的小漁船游逃了三天,最終筋疲力盡,老人才得以將它殺死並綁在了漁船的一邊。可惜在歸程中,老人不斷遭到鯊魚的襲擊,到岸時這條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盡管如此,老人卻從未服輸。
至今,《老人與海》已經在全世界被印成了多個版本,並且有同名電影、動畫、歌曲等作品面市。本書為《老人與海》中英文雙語版。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英文: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記者、作家以及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的一生感情錯綜復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9. 海明威短篇小說全集的內容簡介
[上冊] 內容簡介
海明威把早年所寫的49個短篇,加上劇本《第五縱隊》於1938年一起結集出版。其中有的篇幅較大,例如以白種人到非洲狩獵為題材的《乞力馬扎羅的雪》和《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後來都被搬上了銀幕。另外有十多篇以尼克·亞當斯為主人公的短篇如《印第安人營地》、《殺人者》、《大雙心河》等,反映作者本人青少年時期的成長過程,都是充分體現其「冰山理論」的名作。 [下冊] 內容簡介
本冊收錄「首輯四十九篇」後發表的十四個短篇,其中《最後一方清凈地》長達五萬多字,寫尼克·亞當斯年輕時和妹妹共同的生活經歷,風格清新可喜。另有七篇早先未發表過的作品,有些是未完成的長篇片斷,題材極其廣泛,可以從中看出:如果海明威能盡其天年,完全有可能給讀者留下更多彌足珍貴的作品。最後有五篇是近年來才發現的,這次作為附錄,一並收入,使這兩冊成為名副其實的《短篇小說全集》。
10. 海明威的作品"Indian Camp"賞析
《Indian Camp》即《印第安人的營地》,這篇小說中所有人的痛苦都源於現實的殘酷無情與自身的無能為力之間的沖突:印第安婦女生育與難產之間的沖突;印第安男人與白人醫生之間在種族、文化和人性上的沖突。
尼克眼中的生命之輕與心理上的承載之重之間的沖突。而小說中四個不同層面的痛苦正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基本沖突。
嬰兒通過大折刀費勁地獲得了新生,而父親卻藉助小剃刀輕易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作用於肉體不同部位的三把刀是海明威精心挑選的道具,為的是不斷推出殘酷的鏡頭,最後拉開悲劇的大幕。
然而,描寫觸目驚心的暴力決不是海明威的最終意圖,他想讓人看到的應該是暴力後面不同人物的各種痛苦。
因此,完全可以說,海明威構建這三個人物的目的和創作《印第安人營地》的意旨在於強調痛苦對於人的意義:人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痛苦—自然的、心理的、精神的;而且以各種方式承載著痛苦—或迷惘地接受(如尼克)、或氣餒地咀嚼(如白人醫生)、或被動地消亡(如印第安男人)。
由此看來,《印第安人營地》實際上隱含了作者的生命觀和人生觀—「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場悲劇,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個結果。」
《印第安營地》中,通篇都是圍繞著尼克與父親前往印第安營地解救臨產婦女的情節展開,小說以故事的發生、發展,乃至高潮的清晰脈絡為讀者展現了一副救人於水火之中的英雄畫面,這正是海明威風格的獨特之處。
可是從幾處生動的對話和印第安丈夫微妙的行為描寫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種族歧視的畫面,感受到善與惡的對立。小說雖然以尼克父子的對話為主線,然而可憐、善良而又講情義講友愛的印地安人卻在海明威的筆下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白人醫生的世界中,印第安人就像是任人宰割的牲畜一樣,無需半點尊重和同情,讀者通過海明威簡短的描述深刻體會到蘊含在其作品裡的對印第安人尊重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白人種族歧視的批判精神。
(10)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印第安人營地》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早期創作的一個短篇小說,收錄於192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白人醫生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到印第安人那兒為一位難產的孕婦接生的故事。作者用一種平靜的敘事基調講述了這個故事,至於這個男人為什麼自殺卻沒有交代詳明。
1918年,正值19歲的海明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身負重傷,醫生從他身上取237塊彈片,還有少數彈片至死都留在他的身體里。戰爭像這些彈片一樣給他的心靈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
他清楚地看到戰爭摧毀了人類文明,摧毀了青年對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毀了建立在人道主義基礎上的道德和價值觀念。戰爭給海明威的精神和肉體帶來的巨大創傷,促使他最終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
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
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游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