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有什麼
『壹』 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分別是什麼
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分別是什麼?
魯迅的小說集分別是《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第三部都是改編一些民間神話故事,像嫦娥奔月之類的,名氣不大!代表作應該是前兩部,即《吶喊》,《彷徨》。
其中《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保留著「五四」前後奮起呼喊的時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年的《祝福》、《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 《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但也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
所以,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是《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並且魯迅與郭沫若兩人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
謝謝,望採納
魯迅三部短篇小說集有?
魯迅的小說集分別是《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散文集分別是什麼?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期社
《彷惶》(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野草》(散文詩集) 1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魯迅的兩部短篇小說集是《 》和《 》
魯迅的兩部短篇小說集《吶喊》和《彷徨》
歐美三大短篇小說集分別是?
法國的《羊脂球》,俄國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集》,美國的《四百萬》
鄭板橋(鄭燮)的三絕指?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
鄭板橋(鄭燮)的三絕指:繪畫 詩作 書法
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
魯迅的兩個短篇小說集是?, 魯迅代表作短篇小說集
魯迅的小說集只有三部,分別是《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第三部都是改編一些民間神話故事,像嫦娥奔月之類的,名氣不大!代表作應該是前兩部,即《吶喊》,《彷徨》。 其中《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保留著「五四」前後奮起呼喊的時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年的《祝福》、《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但也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有什麼
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
《吶喊》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阿Q正傳》等14篇作品
《彷徨》中有:《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
《故事新編》中有:《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魯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吶喊》 在1918年到1926年間,魯迅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貳』 魯迅的作品名稱
《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中國小說史略》等。
1、《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
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前者以《祝福》和《示眾》為代表;後者以《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為代表。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4、《野草》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
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像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5、《中國小說史略》
《中國小說史略》是由現代文學家魯迅著作的第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專著。
這部專著從遠古神話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完整地論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和演變,精當地評價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後期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叄』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有什麼
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
《吶喊》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阿Q正傳》等14篇作品
《彷徨》中有:《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
《故事新編》中有:《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肆』 魯迅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魯迅有三本短篇小說集:
1.《吶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記》,作於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小說。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明天》單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與車夫
《頭發的故事》「看 / 被看」
《風波》1920,七斤
《故鄉》1921,閏土
《阿Q正傳》1921、12,連載於《晨報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節》
《白光》知識分子形象陳士成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1922年。
2.《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樓上》(呂緯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銘
《長明燈》「看 / 被看」
《示眾》「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爾礎
《孤獨者》(魏連殳)1925年,
《傷逝》1925年,涓生、子君,魯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愛情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弟兄》
《離婚》1925年《語絲》,愛姑,也是魯迅最後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3.《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補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採薇》1935、12,「看 / 被看」
《鑄劍》1927,原名《眉間尺》,「看 / 被看」
《出關》
《非攻》
《起死》1935、12,
《懷舊》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魯迅的一個筆名。
『伍』 魯迅的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
魯迅一生並沒有創作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是《阿Q正傳》,
短篇小說包括《吶喊》中的:《白光》、《故鄉》、《孔乙己》、《端午節》、《明天》、《風波》、《社戲》、《狂人日記》、《頭發的故事》、《鴨的喜劇》、《一件小事》、《葯》、《兔和貓》十三部短篇小說;
包括《彷徨》中的:《祝福》、《示眾》、《弟兄》、《肥皂》、《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傷勢》、《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長明燈》十一部;
還包括《故事新編》中的:《鑄劍》、《理水》、《起死》、《奔月》、《補天》、《出關》、《非攻》、《採薇》八部。
(5)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有什麼擴展閱讀
魯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別是後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與心血於雜文創作中。他的雜文極具批判性,魯迅曾把雜文分為「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強調的正是雜文的「批評(批判)」內涵與功能。
順次翻開魯迅生前出版的14本雜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論戰,反擊……的思想文化斗爭的編年史:從《熱風》開始的對封建禮教、舊傳統的批判,與復古派的論爭,一直延續到《且介亭雜文末編》對國民黨政府的法西斯專政的抗議,對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路線的反擊。
魯迅雜文所顯示的這種「不克厥敵,戰則不止」的不屈精神,從根本上有違於中國文化與中國士大夫文化知識分子的「恕道」、「中庸」傳統,集中的體現了魯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異質性。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
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
『陸』 魯迅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魯迅作品集 《吶喊》《彷徨》(短篇小說集)1923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
《吶喊》
本集出版收小說十五篇,作於1918年至1922
年間,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列為該社
「文藝叢書」之一。1926年10月第三次印刷時
起,改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入作者所編的
「烏合之眾」。1930年1月第十三次印刷時,作者
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後改名為《補天》,
收入《故事新編》)此後印行的版本均從1930年版。
自序
狂人日記
孔乙己
葯
明天
一件小事
頭發的故事
風波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彷徨》
本集出版收小說十一篇。作於1924年至1925
年間,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
者所編「烏合之眾」之一。
祝福
在酒樓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長明燈
示眾
高老夫子
孤獨者
傷逝
弟兄
離婚
《故事新編》
本集初版收小說八篇。作於1922年至1935年
間。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列為巴金所編「文學叢刊」之一。
序言
補天
奔月
理水
採薇
鑄劍
出關
非功
起死
『柒』 魯迅簡介及代表作
一、簡介: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
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評價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代表作:《狂人日記》、《朝花夕拾》、《吶喊》、《野草》、《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傷逝》、《彷徨》、《論睜了眼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1、《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
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
3、《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4、《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20世紀20年代初期,作者魯迅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處於極度苦悶中的魯迅當時心境很頹唐,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這部詩集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後,繼續戰斗,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
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像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
5、《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捌』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歷史小說集、散文集和雜文集有什麼
短篇小說集:《彷徨》、《吶喊》。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雜文集:《墳》 1927年3月,未名社 《熱風》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 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
《續編的續編》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 《花邊文學》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
《偽自由書》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 《准風月談》 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
《且介亭雜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8)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有什麼擴展閱讀:
魯迅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自從一九一八年發表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以來,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魯迅的創作生涯持續了將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過六百萬字的作品,可以稱得上"著作等身"。
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散文,小說和雜文。其中,雜文是他影響力最大的創作體裁。魯迅的雜文如同匕首投槍一般,刺向了當時中國黑暗的一面。在魯迅的雜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熱情和冷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