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墨西哥中短篇小說集

墨西哥中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 2024-01-22 04:45:19

『壹』 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有

表現主義:卡夫卡奧地利小說家長篇小說《審判》( 1925 )、《城堡》( 1926 )、《美國》( 1927 )、中短篇小說集《觀察》( 1939 )、《變形記》( 1915 )、《在流放地》( 1919 )、《鄉村醫生》( 1920 )、《飢餓藝術家》( 1924 )。
意識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國小說家。《月桂樹被砍掉了》( 1887 )。
馬塞爾·普魯魯斯特,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
威廉·福克納,同美國小說家。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 1929 )、《我彌留之際》( 1930 )獲得 1949 年諾貝爾文學獎。
詹姆斯·喬伊斯英國小說家《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1916 )、《尤利西斯》( 1922 )、《芬尼根們的蘇醒》( 1939 )。
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小說家。《達羅衛夫人》( 1925 )、《副燈塔去》( 1927 )、《浪》( 1931 )。
存在主義:薩特,法國小說家,短篇小說集《牆》( 1939 )、獲得 1964 年諾貝爾獎。長篇小說《惡心》( 1938 )、劇本《蒼蠅》( 1942 )、《間隔》( 1945 )、《死無葬身之地》( 1946 )、《骯臟的手》( 1948 )、《魔鬼與上帝》( 1951 )、長篇小說《自由之路》( 1945-1949 )、哲學著作《存在虛無》( 1943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1947 )、自傳《詞語》( 1955-1964 )。
加繆,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鼠疫》( 1947 )中篇小說《局外人》( 1942 )、《隨落》( 1956 )、短篇小說集《流放與王國》( 1957 )、散文集《反與正》( 1937 )、《婚禮》( 1939 )、哲學隨筆《西西弗的神話》( 1942 )、《反抗者》( 1951 )。
新小說派:娜塔麗·薩洛特:法國小說家。《向性》( 1932 )、《一個陌生人的肖像》( 1947 )、《天象館》( 1959 )、《金果》( 1963 )、論文集《懷疑的時代》( 1956 )、自傳《童年》( 1985 )、米歇爾·布托爾:法國小說家《米蘭弄堂》( 1954 )、《時間的運用》( 1956 ,又譯成時間表)、《變》( 1957 )、《變》( 1960 )、克洛德、西蒙,法國小說家 1958 年獲諾貝文學獎,《草》( 1958 )、《弗蘭德公路》( 1981 )、《風》( 1957 )。
羅伯·格里耶,法國小說家。小說《橡皮》( 1953 )、《窺視者》( 1955 )、《嫉妒》( 1957 )、《在迷宮中》( 1959 )、《快照》( 1962 )、《反復》( 2001 )等,電影小說《去年在馬里安巴》( 1961 )、傳奇故事《重現的鏡子》( 1985 )。
魔幻現實主義:
胡里奧·科塔薩爾( 1914-1984 )阿根廷作家 。
何塞·多諾索( 1924-1996 ),智利作家。
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8- )哥倫比亞作家 , 獲 1982 年諾爾貝文學獎,長篇小說《百年孤獨》( 1967 )。
中篇小說《枯枝敗葉》( 1955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1961 )短篇小說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禮》( 1962 )《惡時辰》( 1962 )、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 1975 )《霍亂時期的愛情》( 1985 )。
卡洛斯·富恩特斯( 1928- ),墨西哥作家。《最明凈的地區》( 1958 )《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 1962 )。
阿菜霍·卡彭鐵爾( 1904-1980 ),古巴作家。長篇小說《人間王國》( 1949 )、《消失了的足跡》( 1953 )、《光明世紀》(又譯成啟蒙世紀)( 1962 ),《方法的根源》( 1974 )。
阿斯圖里亞斯( 1899-1974 ),瓜地馬拉作家。長篇小說《玉米人》( 1949 )、《瓜地馬拉傳說》( 1930 )《總統先生》( 1946 ),獲 1967 諾貝爾文學獎。
何塞·瑪利亞·阿爾格達斯( 1911-1969 )秘魯作家
胡安·魯爾福( 1918-1986 )墨西哥作家,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 1955 )。

『貳』 短篇小說集《斜面》讀後

作者: 墨西哥  阿爾豐索.雷耶斯

首先讓人感動的是譯者,是北大的趙德明老師,他在75歲高齡這一年翻譯了這本書。他提到,作為一個翻譯者,大部分作者的觀點他都是拒絕的。但,他必須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去理解作者的意圖。在學術的道路上,他的導師,就是他過去翻譯過的那些作家,他所讀過的書籍。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翻譯者,翻譯的質量就不必擔心了。

這是一個短篇小說集,甚至可以稱之為小小說,總共只有100多頁。我大約讀了其中的一半。

第1篇是晚餐。

故事梗概很簡單。我懷著對愛情的憧憬,被一對陌生的母女請去吃晚餐。

一開場,我在街道上奔跑。街道上的景物映襯著我的心情,我注意著四處可見的鍾樓上面的鍾表,擔心自己會遲到。不過,我正好在9:00按時到達了目的地,那處陌生的邀請人地址。

我在踏入這個住宅前就展開了想像,並把實際所看到的景象與我的想像,做了對比。其間出現了一個戰士的肖像,我覺得,女兒很像她的母親,也很像畫中的肖像。

他們邊吃飯邊談話,談話雖然有點奇怪,但他感覺是愉快的。顯然這與他憧憬的愛情不同,女兒已經是一位老處女,應該和我不般配。當然,小說中並沒有明示我的年紀。吃完飯後,他們一起到花園里散步,花園很暗,我感覺花園就像一座墳墓。母女倆向我描述著,花園里實際上應當並不存在的各種美麗的花。然後我睡著了,母女倆開始講故事,顯然是關於肖像中男人的故事。我間或的聽到一些段落。有人打開了住宅中的一扇窗戶,窗戶的亮光刺激到我,我醒了。母女倆架著我回到住宅里的肖像邊,讓我看那副肖像,我發現自己和肖像中的男人非常相像。我落荒而逃,奔回家裡,正好是9:00。

一次相當奇異的歷險。故事想說明什麼?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母女,還是肖像畫中的男人?他是活著還是死了--故事中只提到他的失明?誰在打開窗戶?這些都不得而知,留下了一大串讓人費解的謎團。

故事中,對周圍的環境,母女的表情,語言等等,都有相當多的描繪。故事從一開始滿懷期待,最終則落荒而逃,有情緒的強烈的變化。從進入那個宅地的一眼開始,我們就能夠感覺到,作者描繪中滲透著的強烈的死亡和陰冷的氣氛。從他的另一篇小說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非常善於用感覺和環境來描寫,營造氣氛,提示故事的走向。

那是1910年代。雖然身處墨西哥,但是依然能夠感覺到其中的歐式生活痕跡,近乎19世紀的歐洲。

我想,這篇小說反映的應該是母女倆的生活。他們是富有的遺產繼承者,每天無所事事,除了談論她們的丈夫或者父親。他們似乎是在完成父親的某種遺願--是呢,他們想讓我談談我在巴黎的見聞。因為父親路過了巴黎,卻沒有機會停留,進而永遠失去了親眼看到的機會。這也就是說,老人當然是已經死了。我被母女倆當作實現老人遺願的工具。但他們太急迫了,因而無法達成目標。

第3篇是《會面》。描述的是我如何促成自己的兩位朋友,會面認識的過程。這里可能帶有自傳性,因為從他提供給兩位朋友作為談資的哲學書來看,顯然,他是一位作家或者學者。

他帶著一位好朋友,從街道進入房間,陽光照得他睜不開眼,進屋後一下難以適應。而房間中的另一位朋友則用目光迎上來。他不斷從雙方的目光,微笑,表情中探尋他們對這一次會面的感受,以及對於他本人的意義。我們常常會認為男人是粗糙的,但那隻對那些所謂的陽剛男人來說如此。對文藝男來說,則完全相反。他如此豐富細致的感受性,足以讓絕大部分女人目瞪口呆。另一個普魯斯特。但風格似乎又很不一樣,我不知道是翻譯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或者是他們本身語言的風格差異所在--當然文化會是造成風格差異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看起來作家非常喜歡用那種間斷的對話來展示他的意圖,在這一篇小說中也同樣如此。第3部分,是"難以覺察的對話"。我從對兩人表情等肢體語言的無窮無盡的揣摩,轉入到他們對話的探索。這種方法有點像一副大量留白的中國畫。讀者得不斷展開思索的頭腦,才能獲得閱讀的樂趣。

當"我"能夠加入到他們新起的一個話題中,准備屏息靜聽的時候,小說噶然而止。

我看到的第4篇是初次懺悔。這里有一點我習慣上的那些短篇小說的形式。兒童我被祖母帶到修道院,去聽懺悔。聽到了幾個老太太談論,一個曾經賢淑,在看到修道院舉辦的一次婚禮後懷孕的一個老修女的故事。我於是四處轉述了這個故事。奶奶要求我去做懺悔。我還沒來得及出口,牧師便發表他的長篇大論,說我肯定是那種普通的小男孩,他給我提供了無窮種惡作劇的可能性,一種比一種嚴重。我最終告訴他,我沒有做任何的惡作劇,只是把一個過去修女的故事,告訴了別人。但後來我真的變成了牧師口中那個惡作劇的小男孩。這可能是他自身的經歷,帶著很濃的批判意味。

第5篇是阿齊納斯與艾萊娜的對話。這正如他文中所提到的一句話,"一種編織了種種疑問和驚叫的談話",描述的是,一男一女兩個演員在古羅馬廢墟布景前的對話排練,而對兩人心情與處境的說明,則可能是演員本身的,也可能是演員所扮演的角色,需要邊讀,邊思考。我讀的5,6篇小說,其中就有兩篇,屬於這種我們可能會把它歸入先鋒派小說的類型中。我感覺讀起來不太有趣。這表明我不是一個真正喜歡挑戰的閱讀者。

我在閱讀過程中做了少量筆記,否則我估計,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作者的文字並不華麗,但意象和感情非常充沛。哎,我不知要何時才能訓練得到其中的一二。

晚上10:00左右,上完課下車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放慢腳步,努力體會自己的感覺,如同小說的敘述者一樣。可是除了一種熟悉感,我的頭腦中擠不出更多的感受。

且慢!擱筆之後,我馬上又想起一些我應該補充的地方。我的想像和記憶在某種程度上,被這個寫作的過程所激活,雖然這幾乎只是一篇復述。我寫完文章經常如此。

我終於突然變成了一個有一點專業知識的寫作者。我終於意識到,那些創意寫作書讓我們寫下過去的記憶,並非是認為我們那些708碎的碎片,本身具有多大的價值,而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關於生命的感受。作家的價值之一,也許在於他是一個人類感受的收集器。

所以追憶似水年華中的第1部分,用50頁的篇幅,記錄了一個小男孩躺在床上入睡前的感受。這個8歲的小男孩真的可能在那一時刻想到那麼多,那麼美嗎?不,不可能。中年的普魯斯特在吃完一塊雷德利娜餅干之後,真的,一氣就起了50頁的文學思維嗎?不可能!本書作者阿爾豐索,真的在大街上趕時間奔跑的時候,浮想聯翩嗎?恐怕也不是,也許他注意鍾表上的時間是真的,豐富的想像則更可能是某一天,他閑散的漫步在一處街道的時候,所想到的。當然,小說中的我,8成也並非作者。甚至這個事件是否曾經發生,也頗存疑問。在本文這一個合適的場景中,他有限度的利用了那麼一次漫步。

作家不是怪物,也不是超人,他們和我們一樣,是一些生活普通的人。他們只是善於記錄,他們的偷聽,偷窺,以及他們自己的思維碎片。長期的訓練讓他們具備了,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小花瓣,或平淡,或美艷,重新淬煉,編織成一個無與倫比的美麗大花籃的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成為作家的素質和能力,但我們或者缺乏激情,或者缺乏那一份長期的堅持。

這表明我還不是一個具有專業自發性的寫作者。我的自發性依然屬於一個普通的中年婦女,她甚至可能比我生活中表現得更為弩鈍。

為什麼我感覺自己的寫作是由內而外的平庸?因為我幾乎從來沒有動用可令我成為作家的那些專業訓練。我一直只動用了我作為普通人的直覺在寫作。所以我甚至找不到修改的需求。我能想到的修改,只是個別的字詞句,以及某些段落的順序,刪減等。我的寫作實踐,和我自己學到的專業寫作知識是完全脫節的,這便是問題所在。

如何結合?寫,不斷的寫。勤密的讀寫。我認為你不是個傻瓜,所以只要你堅持,你一定能成為作家,但我不敢保證你時間--好吧,只要你堅持下去,並活到壽終正寢。如果你半途死去,你也是倒在探尋真理的路上--你和所有追尋真理的人命運一樣。

熱點內容
筆趣閣總裁小說女主姓童 發布:2025-05-17 15:04:46 瀏覽:968
重生2000之咸魚tta小說 發布:2025-05-17 14:44:06 瀏覽:287
重生為窮孩子小說 發布:2025-05-17 14:39:11 瀏覽:285
悠閑種田文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7 14:23:00 瀏覽:665
總裁叫你進門小說 發布:2025-05-17 14:22:14 瀏覽:229
蘇州賣輕小說天聞角川 發布:2025-05-17 14:22:12 瀏覽:456
臨源行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5-17 14:16:18 瀏覽:540
主角劉偉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17 14:06:57 瀏覽:643
100個細思極恐短篇小說校園 發布:2025-05-17 14:06:54 瀏覽:331
重生學霸小說txt下載 發布:2025-05-17 13:57:39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