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馬克吐溫
㈠ 馬克吐溫作者簡介簡短些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代表作:《湯姆·索亞歷險記》、《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馬克吐溫所處時代正是美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發展的階段。他一生中親生經歷並感受了南方奴隸制,西部邊疆領土開拓、淘金熱、工業革命、鍍金時代等巨大變化,曲折的生活經歷及體驗增長了他的知識才能,也對其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馬克吐溫擴展閱讀: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表於1876年。
小說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富於幻想和冒險,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首美國「黃金時代」的田園牧歌。
㈡ 馬克吐溫簡介20字
簡介: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演說家。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2)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馬克吐溫擴展閱讀:
名字來源:
馬克·吐溫的真名叫「薩繆爾·蘭亨·克萊門」,馬克·吐溫是其最常使用的筆名,一般認為這個筆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術語,意思是:水深3英尺。
薩繆爾曾當過領航員,與其夥伴測量水深時,他的夥伴叫道「Mark Twain!」,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潯(約3.7米,1潯約1.852米),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的船長塞勒斯,曾經是位德高望重的領航員,不時為報紙寫些介紹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筆名「馬克·吐溫」。
1858年,塞勒斯船長發表了一篇預測新奧爾良市將被水淹沒的文章。調皮的薩繆爾決定拿他開個玩笑,就模仿他的筆調寫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諷刺小品。誰知這篇游戲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長的心,老船長從此棄筆不寫,「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也從此在報紙上銷聲匿跡了。
四年後,當上記者的薩繆爾得悉塞勒斯船長謝世的噩耗,為自己當年的惡作劇追悔不已,決心彌補這一過失,於是他繼承了「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並以此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但亦有一說,指其在西部流浪時,經常在酒店買酒兩杯,並要求酒保在帳單上記「兩個標記」。
㈢ 世界四大短篇小說之王
1.世界四大短篇小說之王分別是: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契訶夫。
2.莫泊桑一生寫的短篇小說長篇將近三百篇,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餘篇短篇小說的巨大創作量在十九世紀文學始終是絕無僅有的。《羊脂球》寫於1880年,是莫泊桑經過長期寫作鍛煉之後達到完全成熟的標志,緊接著這個時期,他如噴泉一樣湧出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說,幾乎每年都有數量可觀的精彩之作問世,特別是在前三思念,佳品更是以極大的密集程度出現。
3.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
4.歐·亨利,20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少年時曾一心想當畫家,婚後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寫作。後因在銀行供職時的賬目問題而入獄,服刑期間認真寫作,並以「歐·亨利」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引起讀者廣泛關注。他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長篇小說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風格獨特,以表現美國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語言幽默、結局出人意料(即「歐·亨利式結尾」)而聞名於世。
5.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㈣ 馬克·吐溫有哪些作品
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短篇小說大師。原名塞謬爾·朗荷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在英語里是水手的術語,意思是水深12英尺,表示船隻可以安全通過暮年的馬克·吐溫。他出生於密西西比河畔一個貧窮的鄉村律師家庭,從小出外學徒,當過排字工人、水手等。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競選州長》《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與華納合寫)、《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19世紀80年代發表了歷史題材的小說《王子與貧兒》和《在亞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國人》,以及揭露種族歧視的《傻瓜威爾遜》。19世紀末發表的作品如中篇小說《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神秘的陌生人》等,絕望神秘情緒有所增長。
暮年的馬克·吐溫
㈤ 馬克吐溫是誰
馬克•吐溫( Mark Twain,1835~1910)
美國作家。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1835年11月30日生於密蘇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於康涅狄格州。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最具美國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
幼時家境貧困,12歲時因父親去世輟學,開始到印刷所當學徒,稍大一點便外出找活干。21歲時,對輪船上的領港員生活發生極大興趣,決定拜師學藝。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領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樣的人。這一段經歷為他今後的創作提供了許多素材 。 他的筆名馬克 • 吐溫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測標」,twain為「兩英尋(合12英尺)」,「測標兩英尋」說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他隨哥哥去內華達;先捲入找礦熱潮,後去報館工作,從此開始創作生涯。
19世紀60~70年代,馬克•吐溫發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數為小品類。它們的主要特色是極度誇張、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實,思想單純,有一套先入為主的想法,結果處處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和名篇《競選州長》、《神秘的訪問》都是這樣寫的。在一部分作品裡,幽默含有諷刺,如《競選州長》、《壞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釋說「 幽默只是花絮」,「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經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嚴肅的創作目的。這期間他諷喻的社會現象有: 種族歧視、新聞界的烏煙瘴氣、投機心理以及社會道德的錯位與虛偽。
60年代末馬克•吐溫到了東部之後,發表了《傻子出國記》、《過苦日子》和《鍍金時代》三部長篇作品。
《傻子出國記》為通訊集,是馬克•吐溫的旅歐報道。寫天真無知的美國人在歐洲的旅遊見聞,滑稽、詼諧,表現出美國人在歐洲封建社會及其印記面前的優越感。《過苦日子》是一部回憶錄,寫作者到內華達找礦經過,其中有不少虛構成分,把艱苦的淘金生活寫得生氣勃勃,熱氣騰騰,其間一些誇張 、滑稽的故事表現出馬克•吐溫的喜劇才能。《鍍金時代》是他同鄰居、作家查爾斯•沃納合寫的長篇小說,旨在諷刺當時瘋狂的社會投機心理。小說的人物有企業家、政客、農場主和小市民。作者通過藝術形象告訴我們:在那個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獲得大量財富的是投機商、企業家和政客,小人物永遠是在做夢,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發財夢做了一個又一個,可餐桌上「只見冷水和生蘿卜」。
70年代初,馬克•吐溫同一位富商的女兒奧利薇亞•蘭登結婚,定居在馬薩諸塞州的哈特福德。《湯姆•索亞歷險記》、《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就是這段穩定的生活期間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少年兒童追求新奇、冒險的生活。小湯姆厭惡呆板乏味的小鎮生活,包括主日學校的虛偽刻板、守舊的小市民習氣、老一套的佈道演說……他同小夥伴去島上「探險」,同大自然融為一體,表現出少年兒童的活潑的稚氣。《在密西西比河上》回憶了作者當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運經歷、弟弟遇難等真實故事,富有詩意,抒情氣氛很濃。書中寫到領港員協會的組織和斗爭是19世紀美國勞工運動的寶貴史料。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也是美國文學的一部名著。小說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內容,主人公換成湯姆的朋友哈克——一個窮苦白人的兒子 。他害怕醉鬼父親毒打,又受不了保護人的清規戒律,離家出走,半路上遇見黑奴吉姆,兩人乘木排沿著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尋找自由州。哈克雖沒有受過教育,愛撒謊,但本性善良,好開玩笑,又富於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顧哈克,哈克幫助吉姆匿藏。哈克長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種族歧視觀念常牽制著他。他們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內心矛盾越尖銳。當時蓄奴州的法律規定,幫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決定寫信向吉姆的主人告發。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臨危不懼 ,而且舍己為人等優良品質,哈克就感到為難,最後終於把信撕掉。哈克的作為表現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書中還描寫了南北戰爭前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創造了許多人物形象。小說純粹用美國口語寫成,開創了美國文學口語文體的傳統。
80年代後期開始,馬克•吐溫的作品有:用荒誕情節批判英國封建體制的 《亞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用巧妙錯位的故事諷刺美國種族歧視的《傻瓜威爾遜》,歌頌法國民族女英雄的《冉•達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錢腐蝕作用、暴露上等人偽善面貌的《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80年代馬克•吐溫籌辦出版公司並投資新式排字機的試制工程。這兩項工作均告失敗,致使馬克•吐溫破產。1891年,他遷家歐洲,自己作環球巡迴演講以償還債務。1900年回國。這個時期,他發表的長篇作品有《赤道環游記》。
20世紀初,馬克•吐溫發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論:《使用私刑的合眾國》、《給生在黑暗中的人》、《為芬斯頓將軍辯護》、《戰爭祈禱》等。在這些論文中,作者控訴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同情並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爭。隨著作者對社會現實認識的深化,他的幽默風格逐漸從滑稽趨向諷喻 ,開朗活潑的心情也逐漸變為憂郁憤慨,這在他後期反帝政論中尤為明顯。在《什麼是人》 ,《第44號,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還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悲觀情緒。
他的文學生涯很長,因此發表過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類:
短篇:處女作《拓殖者大吃一驚的花花公子》、《百萬英鎊》、《競選州長》、《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維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歡節上的罪行紀實》
中篇:《敗壞赫德萊堡的人》、《艱難歷程》
長篇:《傻子國外旅行記》、《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芬歷險記》、《王子與貧兒》、《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爾遜》、《在亞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國佬》、《冉·達克》
偵探湯姆.索亞》
游記:《國外旅遊記》、《赤道游記》
劇本:《阿星》
回憶錄:《格蘭特回憶錄》
馬克吐溫的創作年表:
1852.5.1 《拓殖者大吃一驚的花花公子》發表於波士頓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這是賽繆爾·克萊門斯的處女作。(自學的馬克·吐溫在印刷所當學徒、排字時,即開始練筆,發表這個處女作時年17歲。)
1864.6 移居舊金山,在《晨報》工作。開始為《舊金山人》寫稿,時主編為小說家勃勒特·哈特。
1865.11.18 紐約的《星期六郵報》發表了馬克·吐溫的《卡拉維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處紛紛轉載,馬克·吐溫開始在國內取得名聲。
1867.4.25 查爾斯·韋勃出版了馬克·吐溫的第一本書《卡拉維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隨筆》。
1869.7 馬克·吐溫的《傻子國外旅行記》出版,發行者為易里夏·勃里斯。
1872.2 《艱難歷程》由勃里斯的美國出版公司出版。
1873年冬 馬克·吐溫與作家查爾斯·特德雷·華納合作,寫了《鍍金時代》。華納為其在哈特福特的鄰居。
1873.12 《鍍金時代》出版。發行者為美國出版公司的勃里斯。(為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起一個幽默而諷刺的名字,並為世人所認同,尚乏先例)
1874年夏 馬克·吐溫開始寫《湯姆·索亞歷險記》,並把《鍍金時代》編成劇本。當時是在紐約的埃爾彌拉附近的誇雷農庄。
1876.1 《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歡節上的罪行紀實》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
1876年夏 馬克·吐溫開始寫《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地點在誇雷農庄。
1876.10 與勃勒特·哈特合作寫喜劇《阿星》。十二月完成,但兩人的友誼從此難以維持。
1876.12 《湯姆·索亞歷險記》由勃里斯出版。時間是在交稿後一年以上,這樣就沒有能趕上聖誕節的好生意季節。馬克·吐溫開始考慮換一家出版商出版其著作。
1877.7.31 《阿星》在紐約的「第五條街劇院」演出。五周後停演,演出者在錢財上有虧損。
1877.11 開始寫《王子與貧兒》。
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歐洲旅行,特別是遊了德國。為《國外旅遊記》收集了材料。
1880.3 《國外旅遊記》出版。出版者為美國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1881.12 《王子與貧兒》出版。出版者為波士頓的詹姆斯·勒·奧斯谷特。
1882.4 馬克·吐溫重訪密西西比河上,以便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訪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1883年夏 馬克·吐溫在誇雷農庄完成了《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的寫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奧斯谷特出版。
1885.2.18 《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85.3 麻省康谷爾頓的圖書委員會稱《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為「無聊之作,只能供貧民窟閱讀」。不得放在書架上,從而開始了禁書的一段歷史,其影響直至今日。雖然如此,到五月份時,《赫克》出售了五萬一千本。(這樣的禁書是個別單位的,並非全國性的)
1885.12 惠勃斯特公司出版了《格蘭特回憶錄》,格蘭特一家收益四十萬元, 使得他們能免於破產。馬克·吐溫也深信自己有經商的天才。 (格蘭特將軍,1869—1877任總統。格蘭特與馬克·吐溫交誼較深)
1886.1 馬克·吐溫開始寫《在亞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國佬》。
1889.12 《在亞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國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94.4.16 《湯姆·索亞在國外》由惠勃斯特公司出版。
1894.11 《傻瓜威爾遜》由美國出版公司出版。
1896.5 《冉·達克》由哈潑公司出版。
1896.11 《偵探湯姆.索亞》由哈潑公司出版。
1897.11 《赤道游記》由美國出版公司出版。
1901.2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評論》上發表。(這是馬克·吐溫反對帝國主義在世界各地實行侵略的名篇——譯者)
1910年冬春 馬克·吐溫健康惡化。
1910.4.21 馬克·吐溫因狹心症不治逝世。
㈥ 馬克吐溫是美國的短篇小說之王對不對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著名作家和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馬克·吐溫作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其創作的觸角紮根於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隨著生活閱歷加深,馬克·吐溫對美國表面繁榮掩蓋下的社會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他開始在作品中探討一些深刻的社會問題,這個時期是馬克·吐溫創作的黃金時代,也是他在繼續觀察社會的基礎上加深對美國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情操的思考和探索時期,尖銳的諷刺和無情的揭露是這一時期作品的主要特點。其作品的基調也由早期的幽默樂觀轉為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筆鋒更加犀利,諷刺更加激烈,幽默諷刺中批判的成分增強了。作品生活畫面的廣闊和人物形象的確立,反映了作者藝術技巧的更加成熟,更具有魅力,更為豐富多彩。
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里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他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他是美國鄉土文學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切當代美國文學都起源於馬克·吐溫一本叫《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的書」。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王
歐·亨利(美)契柯夫(俄)和 莫泊桑(法)
馬克 吐溫應該也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