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齊總短篇小說
❶ 郁達夫的《沉淪》講的是什麼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顯然有郁達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內。
作品細致地描寫了這位憂郁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
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
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末尾這痛徹肺腑的呼喊,升華了作品的愛國主義主題,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和文學格調,同時也沖淡了作品中多處出現的性描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1)郁達夫齊總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官方對郁達夫的《沉淪》的評價:
與單純的性愛描寫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穢之作更有天壤之別,《沉淪》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描寫的,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郁達夫由於所處的社會黑暗透頂,周圍的環境光怪陸離,個人遭遇又頗多挫折與磨難,所以顯得比常人更復雜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憤與哀怨並存,有時甚至流露出某種程度的感傷情調。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種性格的復雜性,其實就是(或者說標志著)人性的豐富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沉淪
❷ 我國的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什麼
在我國古代一直都是以文言文和詩歌而聞名的,像小說這類作品在國外比較盛行,所以我國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出現的時間也比較晚。直到現代文學史上才開始有小說的出現。要說到現代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其實要分成兩個種類來看待,因為我們國家在古代一直說的都是文言文,直到近代社會才開始改革鼓勵大家說白話文,所以我國第一篇短篇小說為白話文。
很多人在讀完狂人日記之後都佩服魯迅的文學素養,同時也承認魯迅先生在文學方面確實是非常有天賦的。此後,很多研究者都對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進行研究。
❸ 郁達夫的短篇小說《沉淪》(1921.5)是否是中國近代第一篇自然主義小說
1921年出版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入郁達夫在日本完成的《銀灰色的死》、《沉淪》和《南遷》
❹ 沉淪是誰寫的
《沉淪》是1921年郁達夫創作的短篇小說。
《沉淪》講述一個留學日本的中國青年,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並遭到日本人的歧視和壓迫。他軟弱的靈魂被極度的憂郁和痛苦折磨著,而青春期的性苦悶又無法解脫。
他不甘沉淪,卻又無力自拔,最後跳海自殺。該小說雖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意義,但充溢著抑鬱頹喪氣氛。描寫大膽率真,心理刻畫淋漓盡致,抒情色彩濃重。
郁達夫通過大膽率直的描寫,呼喊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所共有的內心需要,進而痛訴了受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雙重壓迫的罪惡社會,因此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引起了許多知識青年的共鳴。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
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沉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郁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