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篇小說藝術特點
Ⅰ 巴金的短篇有什麼特點
巴金的短篇喜歡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不少屬於書信體或日記體。其中的「我」可能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也可能是事態發展次要的參與者或目擊者。他後來解釋自己常用這類寫法,積極的原因是可以直接「傾吐自己的感情」,消極的原因是便於對「不知道的就避開」不寫。他的小說大多數較多主觀感情的抒發,較少客觀生活的刻畫。巴金還說過:「我寫文章,尤其是寫短篇小說的時候,我只感到一種熱情要發泄出來,一種悲哀要傾吐出來。我沒有時間想到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形式。我是為了申訴,為了紀念才拿筆寫小說的。」他一般地不怎麼注意結構故事、剪裁情節、節制文字等方面的推敲而是感情奔放,一瀉千里,讀來激動人心,十分流暢。
Ⅱ 關於巴金前期和後期的藝術風格有什麼變化
1、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語言風格著稱,感染性極強,故而巴金前期以《家》為代表的小說受到青年人的熱烈追捧。
後期作品語言則開始由熱轉冷,筆調變得深沉、悲哀和憂郁,到了《寒夜》則將這種悲劇式的語言藝術提煉到了巔峰狀態。
2、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
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後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
(2)巴金短篇小說藝術特點擴展閱讀:
巴金的作品創作題材:
巴金的長篇小說以描寫家庭生活為主,並且帶有強烈的自傳性。他的短篇小說則題材多樣,涉及范圍相當之廣。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會,家庭是構成社會機體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巴金的創作實踐表明,他最喜歡通過描寫家庭生活情景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為著。
巴金的短篇小說題材豐富多樣,但總體也可歸結為六類:
書寫外國人生活的作品;反映農民 工人 知識分子 小公務員 革命者等各階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以及他們的反抗斗爭;作者藉助童話這種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反映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社會生活,總結了那段歷史的教訓;描寫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現了他們的不幸遭遇;反映志願軍生活,即表現戰爭題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