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諷刺短篇小說
⑴ 怎樣寫好一篇諷刺性的短篇小說
1~可以借鑒一些,如格列佛游記等
2~注意感情的表達,要含蓄
3~可以用很多筆墨描寫
3~一般對比呀,反襯呀都需要用到
4~一定一定要讓人讀者真實,要有真實感和真情實意(這是最重要的!)
5~手打,很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⑵ 諷刺現實 小說800左右
本班通訊 10月的濱州秋高氣爽,陽光明媚,鮮花斗艷,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劉小華同學家裡歡聲笑語,人頭攢動。四年級一班班長王唐唐 ,副班長張寶在體育委員歐陽孟楠,文藝委員李美麗的陪同下,不遠千米,深入到患感冒發低燒的班級普通成員劉小華家中,為他帶去了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王班長與張副班長興致勃勃的參觀了劉小華的房間,饒有興致的玩了四盤「魂斗羅」游戲,與普通同學同樂。接著班級領導與劉小華雙親親切的拉起了家常。王班長還愉快的回憶起去年和劉小華考試一起作弊的往事。
在交談中,王班長多次關心的強調:「劉小華生病了,就不要做作業,好好休息,身體是本錢」劉小華激動地說:「謝謝班長的關心,我一定戰勝病魔,克服一切困難,爭取早日回到溫暖的大集體中,回到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中間」。 班長握住劉小華同學的手親切的問:這里打針要多少錢啊?能報銷多少?小華說:3塊錢,能報銷1.3元,班長又說:家裡能負擔的起嗎?小華又說:能負擔得起,謝謝班裡的好政策和班長的關心,讓我打得起針,過上幸福快樂的好日子……會談始終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班領導就劉小華的疾病達成了廣泛的共識。王班長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學校,班級是學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劉小華同學表示要用「3個代表」偉大思想武裝自己,抵抗病魔。要緊緊團結在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集體周圍,一心一意抓學習,聚精會神謀發展……
接著,王班長一行又在劉小華家門口興致勃勃的踢起了毽子。藍天如洗,鳥兒也受到了溫暖的感染,唧唧喳喳,歌唱美好和諧的生活。文章轉自:黑白漫畫吐槽天下
⑶ 如何寫好短篇小說,應該掌握什麼技巧呢
1、人物
人物的形象是真實還是虛假,當讀者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時,感受到他內心世界的變化。
2、情節
推動故事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要素。
3、場景
是在圖書館還是在客廳,或是在操場等等,作者特設的場景。
4、主題
小說所要陳述的主要觀點。
5、對話
恰到好處的對話,能對文章起到渲染作用。同時,也能使場景顯得更真實。
6、想像
短篇小說的故事中,必須遍布著有內涵的意象。
7、風格
語言是諷刺的,還是幽默的;喜歡用誇張,還是比喻等。
8、視角
使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二人稱。
9、口吻
對特定人物的一種觀點和某種看法。
⑷ 寫作技巧:如何寫出成功的短篇小說
在《小說的藝術》一書中,約翰·加德納寫道,「小說的原理是,在讀者的腦海中創造一個鮮活而持續的夢。」故事,不論是短篇還是長篇,都在於要在讀者的腦海中造夢。如何寫出成功的短篇小說?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寫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寫出成功的短篇小說?
最接近短篇小說的定義應該是,每一個故事中都有某事發生在某人身上。人物在為了一個目標抗爭——這個目標比故事中呈現的更崇高、更重要。或多或少地,人物為此感動。要在頭腦中保持這樣的印象:一篇短篇小說要大過它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在《小說的藝術》一書中,約翰·加德納寫道,「小說的原理是,在讀者的腦海中創造一個鮮活而持續的夢。」故事,不論是短篇還是長篇,都在於要在讀者的腦海中造夢。
約翰·厄普代克認為故事就應該做到鳳頭、豬肚、豹尾。意思是,故事在開頭要使人感到驚奇,寥寥數語引人入勝;在中段得到深入展開;然後在結尾處給出富有意義的完滿闡述。
示例
欲求
我在街上看到了我的前夫,我當時正坐在新開放的圖書館的台階上。
「你好啊,我的生活。」我說。我們曾有一段27年的婚姻,所以我覺得我這么說沒錯。
可他卻問道,「什麼?什麼生活?反正不是我的生活。」
「那好吧。」我說。我對於真正有分歧的事情並不想爭論。我站起身走進圖書館,打算去看看我到底欠了多少費。
圖書館管理員表示我欠了他們32美元,而且已經欠了18年。我不想否定任何事。主要是由於我不明白這些時間是怎麼過去的。我經常想著要來還這些書,畢竟這家圖書館離我家只有兩個街區。
我的前夫跟著我來到了還書櫃台。他打斷了那個本來還有話要說的管理員。「基本上來說,」在我看向他的時候他開口道,「我認為我們婚姻的瓦解跟你從來不邀請伯特倫一家來咱家吃晚飯有關。」
「有這可能,」我說。「不過真要這么說的話,你應該記得:首先,我爸爸那個周五病了,往後咱們就有孩子了,然後我就每周二晚上都要開會,再然後戰爭就爆發了。而且咱們也不見得跟他們家有多熟啊。不過你說的對,我應該邀請他們來吃晚飯。」
我給了那個管理員一張32美元的支票。馬上她就對我信任有加了,把我的過去拋在腦後,清空了我的欠款記錄,這是大多數其他的市政和(或)國家機關絕不會做的事。
我再次借出了自己剛還的那兩本伊迪絲·華頓的書,因為我是在太早之前讀的了,而它們顯然比那個時候更適合今天的狀況。這兩本書分別是《充滿歡笑的房屋》和《孩子們》,都講述了50年前美國紐約的生活如何在27年間發生了改變。
「我倒是記得咱們的早餐還不錯。」我前夫說。我對此感到驚訝。因為我們的早餐就只是喝咖啡而已。我還記得櫥櫃的後面有一個洞,通到了隔壁的公寓。他們家經常吃甜味腌制的煙熏烤肉。這讓我們家對早餐印象深刻,因為我們從來吃不飽,而且吃得很差。
「那是因為我們當時很窮。」我說。
「我們什麼時候富裕過?」他回答。
「哦,日子不是越過越好么,我們又不缺什麼。你還上了足夠的財產保險,」我提醒他。「孩子們每年可以穿戴整齊地參加為期四周的露營,有睡袋,有靴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他們看起來棒極了。在冬天我們的室內溫暖如春,而且我們還有紅色的大靠墊,還有好多東西。」
「可我還想要一艘帆船,」他說,「而你什麼都無所謂。」
「別挖苦人,」我說,「你想要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晚。」
「不是這樣的,」他以一種極其苦澀的口吻回答。「反正我會有一艘帆船的,而且我有錢買得起一艘兩人用的18英尺的船。我今年幹得不錯,而且會越來越好。但是對你而言,已經太遲了。你總是無欲無求。」
過去的27年他就是一貫做出這樣刻薄的評價,就像拿著一個管道疏通機從我的耳朵下到喉嚨,然後堵在我的心口。再之後他就消失不見了,任憑那東西生生把我噎住。我是說,任憑我坐在圖書館的台階上,他就那麼絕塵而去了。
我翻著手中那本《充滿歡笑的房屋》,但是失去了興趣。我感到深受傷害。沒錯,在那一刻,我什麼也不想求、什麼也不想要。但是我確實是想要某種東西的啊。
我想要立刻變成另外一個人。我想要成為那種借了兩本書,兩周後准還的人。我想要成為那種雷厲風行的好公民,改變教育體制,要求預算委員會解決市中心的諸多問題。
我甚至還曾經承諾過我的孩子們在他們長大之前讓戰爭結束呢。
我想要成為那種一旦結合就永不分開的人,無論是對我的前夫,還是我的現任。不管是否有足夠的心性來應對這一生,最後你會發現一生原來真的並不長。這短暫的一生,還不夠你完全理解一個人的全部品質,或者聽完他那些無窮無盡的理由。
就在這個早晨,我望著窗外的大街,看著那些梧桐,這些樹在我的孩子出生前若干年被悉心種下,如今,它們已經枝繁葉茂。
好吧!我決定把這兩本書還給圖書館。這證明了當一個人或一件事對我有所觸動或者讓我有所思考的時候,我還是能夠採取適當的行動的。當然了,我看我還是更善於接受友善的評價。
格雷斯·佩蕾的《欲求》,首次發表於1974年
如何處理短篇小說的結構?
短篇小說的基本結構包括三個部分:開頭部分(人物的希望)、中間部分(人物的努力)、結尾部分(最終結果)。理論上,這三個部分是統一的,短篇小說應該盡可能地完整。
開頭部分:應該有一個最初事件使主人公面臨某個問題,這個問題使主人公產生了希望或者需求(目標)。
中間部分:主人公努力實現他或她的希望。這其間事情會變得越來越混亂(出現危機)直到抵達高潮,當然同時也就達到了轉折點。
結尾部分:有所顯現。(詹姆斯·喬伊斯語,意為對人物或情境真諦的領悟。)主人公打動人心,總算完成了任務,圓滿收場,問題解決。
在《欲求》中,你會看到開頭部分,主人公坐在圖書館的台階上,然後看到了她的前夫。她想回憶他們婚姻中的幸福部分,嘗試以這種方式搭話。這就是人物的希望。中間部分是她和她前夫的對話,以及她前夫對於這段婚姻之所以終結的結論——因為她沒有邀請過伯特倫一家來吃飯。這里有一個丈夫回憶他們早餐的小高潮。這使她提起櫥櫃後面的那個小洞,隨即引出了與鄰居家的對比:「我們當時很窮。」然後他們就說出了彼此分歧的原因:彼此的不同欲求。丈夫想要一艘帆船。這個小危機引出了最終的高潮,這就是丈夫對妻子說——「你總是無欲無求」。故事的結尾是:她重新坐回圖書館的台階上,而她的丈夫已經走遠。這次短暫會面帶來的結果是——對於敘述者也對於讀者——她接受了生活本來的樣子,然後很高興地看到在孩子們出生之前種下的梧桐樹現在已經枝繁葉茂。這就是全部的三個部分。
正如厄普代克對短篇小說的要求,故事以寥寥數語引人入勝,在中間部分得到深入展開,然後在結尾部分完美收場。讀者在心中與敘述者達成了溫暖的共識。
如何處理短篇小說中的不同元素?
學習短篇小說的第二個步驟是要考慮構成它的不同元素。成功的當代短篇小說能夠使其所有元素和諧地交織在一起:人物,情節,場景,主題,對白,想像,風格,視角,以及口吻(代表作者的看法以及價值觀)。所有這些元素以一種簡潔的方式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同時每一種元素都有助於整個故事的成功。而這種成功有賴於故事中人的重要性。
《欲求》這篇文章向你展示了格蕾斯·佩蕾如何運用這些不同的元素:
人物:妻子和前夫的形象都顯得真實可信,讀者進入了妻子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她的憧憬、她的希望,以及她的「欲求」。
情節:妻子在與前夫不期而遇中受到了觸動,回憶起了他們在一起的那些年,感到了自己的心碎,然後繼續前行。
場景:圖書館的台階——這幾個詞准確刻畫了一個有意味的地點。
主題:成為一個真實的自己的重要性,盡可能地活好每一天。
對話:故事的前三分之二是連續的直接對話,沒有加引號,但是非常容易理解。摻雜了對白和回憶的寫法使這些場景顯得非常私人化。「我倒是記得咱們的早餐還不錯,我前夫說。我對此感到驚訝。因為我們的早餐就只是喝咖啡而已。我還記得櫥櫃的後面有一個洞,通到了隔壁的公寓……」讀者跟著對話進入了回憶,接著進入了一段親密的關系。
想像:從圖書館的台階到兩本書的書名再到櫥櫃後面的小洞,故事中遍布富有內涵的意象,當然還包括現在已經枝繁葉茂的那些梧桐樹。最後,這里有一個極其富有想像力的比喻:丈夫刻薄的評價被比喻為管道疏通機,順著妻子的耳朵然後堵在心口。再之後任憑那東西生生把她噎住。
風格:佩蕾的風格很好識別,剋制、親切、語帶諷刺,同時富於同情。
視角:第一人稱,使讀者直接了解主人公的想法。
口吻:反映了佩蕾對於理想婚姻的看法,對於怎樣成為一個好公民的看法。正是因為這種口吻,讀者漸漸喜歡上了文中的妻子(也就是作者本人)。
短篇小說中的所有不同元素——包括加入的諷刺幽默元素——都以一種可以使整個故事變得完整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故事就是一個整體。這也是故事之所以成功、深刻的原因所在,因為它涉及如何對待人們的愛情和婚姻。讀者能夠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極度世俗化的細節讓人感覺熟悉——去圖書館還書、甜味腌制的煙熏烤肉、市政部門種在街上的梧桐樹。這就是奧康納所說的精心設計細節的必要性,而這種設計,出於對講述者和彼此相通的人性的終極信仰,也正是為了讓讀者感到親切熟悉,正是為了讓讀者覺察不到其中的匠氣。
1. 寫作技巧:如何提高小說的閱讀節奏感?
2. 寫作技巧:怎麼讓故事或小說充滿生命力?
3. 寫作技巧:怎麼讓故事或小說充滿生命力?
4. 寫作技巧:你可以盡情的發揮,但除了這一點該注意
5. 寫作技巧:怎樣為自己的小說找到合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