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科夫短篇小說哪幾篇比較精彩
❶ 簡述契訶夫的五篇代表作。
1、《胖子和瘦子》
幽默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一開頭寫的是自幼相好的朋友在車站相遇,他們擁抱、接吻,熱淚盈眶,這無疑是人之常情。
然而,當那個「做了兩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兩個星章」的「三等文官」時,他「忽然臉色發白」,「聳起肩膀,彎下腰,縮成一團」,而當胖子向他伸手道別時,他竟只敢「伸出三個指頭……全敏吵身傴下來鞠躬」。
作家通過這兩副氣氛不同,基調不同,慧扮色彩不同的畫面,給讀者勾勒出一副惟妙惟肖的19世紀末期俄國社會的世俗圖,寫出了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的丑惡靈魂和卑穢心理。
2、《小公務員之死》
《小公務員之死》記敘了一個小公務員在前拿灶劇院看戲時不小心沖著一位將軍的後背打了一個噴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將軍,他三番五次向將軍道歉,最後惹煩了將軍,在遭到了將軍的呵斥後他竟然一命嗚呼了。
小說用誇張諷刺的筆調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扭曲的性格及變態的心理。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
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表現了作家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與"怒其不爭",表明了作家對罪惡制度的無淚控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3、《苦惱》
《苦惱》寫於1886年,是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當時,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下的黑暗時代。
由於七十年代興起的「民粹派」採取暗殺手段成功地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卻未能推翻專制制度,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變本加厲地鎮壓革命人民。革命者成批地被絞死和流放,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絕望情緒。窒息的政治空氣使許多人變得麻木、冷漠,充滿庸俗習氣。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更是貧苦不堪。契訶夫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群眾思想的麻木,以深廣的憂憤投入創作。他除了用諷刺的批判的筆觸寫下了大量揭露社會丑惡的作品外,還寫了不少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小人物形象,用以控訴造成小人物不幸命運的社會黑暗。
4、《凡卡》
《凡卡》是契訶夫於1886年寫的。當時沙皇統治的社會十分黑暗,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裡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俄國,聖誕節的前夜,小凡卡趁著老闆夫婦和師傅們外出禱告的時候偷偷給爺爺寫信。故事中的凡卡沒有父母,唯一的親人便是年邁的爺爺。
由於生活的貧困小凡卡被爺爺送到城裡的一個鞋匠家裡當學徒。小凡卡在鞋匠家扮演著很多角色,他要干很多的話,各種類型的活;晚上幫著老闆看孩子,白天幫老闆家打雜,時不時地還要被伙計們呼來喊去。
5、《變色龍》
《變色龍》是契訶夫諷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884年,當時作家剛24歲,它表現了契訶夫的非凡的寫作才能。
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創作,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列寧和斯大林都非常喜愛他的作品,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都借用過契訶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同樣,契訶夫的作品,也深受我國人民的歡迎。魯迅先生稱贊契訶夫的作品時說:「我以為沒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契訶夫創作在思想藝術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❷ 安東·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經典抄錄(一)
安東·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他共創作了700多個短篇和多部優秀劇本,對20世紀戲劇和短篇小說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
契訶夫的作品創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作品是通過短篇故事鬧劇深深地揭露官場的腐朽黑暗,將權勢對人靈魂的扭曲描寫地淋漓盡致,代表作品有《一個文官的死》、《不法分子》、《變色龍》等;
第二階段的作品著手於抒情故事,通過對平凡生活的細節描寫,將人情冷漠、世態炎涼的社會現象展現出來,代表作品有《苦惱》、《萬卡》、《苦惱》等;
第三階段的作品是契訶夫創作巔峰期的小說,這些作品相對於第一、二階段而言,展現了更開闊的視野,揭開了社會的動盪、人民底層與貴族高層的矛盾的遮羞布,代表作品有《醋栗》、《公差》、《在峽谷里》、《套中人》等;
總體來說,契訶夫堅持現實主義傳統,其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
以下為部分經典抄錄:
1、
(打噴嚏濺到上司身上時的態度)可是就在那一刻,他驚慌了。
切爾維亞科夫認出這位老先生是伯里茲查洛夫,交通部的文職將軍。
「我把唾沫星子濺到他身上了!」切爾維亞科夫想,「他不是我這部門的長官,可這事還是很尷尬。我必須向他道歉。」
——《一個文官的死》
2、
(因打噴嚏濺到將軍身上,將軍說沒關系時,主人公內心的想法)「他忘了,可是他眼裡閃著凶光。」
「他不想說。我應該向他解釋……說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說那是自然規律,否則他會認為我故意要啐他。他現在不這么想,但過後會這么想的!」
——《一個文官的死》
3、
(知道朋友當官前的態度)「是當官了,親愛的朋友!這兩年我當了個八品文官,得過斯坦尼斯拉夫勛章。……我原來做政府文官,你知道,現在我調到這兒來在同一類部門里做負責人……」
(知道朋友當官時的態度)瘦子剎那間臉色發白,渾身僵硬,可是不一會兒他的臉又舒展開來,露出最暢快的微笑,臉上、眼裡好像都有點點火星閃耀。
他局促不安地哈著腰,整個人都縮了起來……
(知道朋友當官後的態度)瘦子握住他伸出的三根手指頭,彎下整個身子,笑著:「嘿——嘿——嘿!」他的妻子微笑著。納法納伊爾(瘦子的兒子)蹭著腳,帽子掉在地上。三個人都顯得服服帖帖又很愉快。
——《胖子與瘦子》
4、
(不知道狗是將軍家時的態度)「很對。這是誰的狗?這種事我不會放過!他們讓狗在這地方亂跑,我會給他們顏色瞧的!……查清這是誰家的狗,打個報告上來!這狗一定要弄死。」
(知道狗是將軍家時的態度)這可能是條名貴的狗,如果每個豬玀都拿雪茄戳它的嘴,它很快就會被害死。狗是嬌貴的動物。……把手放下,你這蠢貨。用不著把那根愚蠢的手指亮出來。那怪你自己……
——《變色龍》
❸ 契柯夫的短篇小說有哪些哪一部是最好看的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主要再現「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❹ 《契訶夫》的三大代表作是什麼
契訶夫的三大代表作是《帶小狗的女人》、《海鷗》、《帶閣樓的房子》。
一、《帶小狗的女人》是俄國小說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1899年12月。小說以十分樸素感人的語言和形象,描繪了一對戀人——古羅夫和安娜,邂逅和相愛的情感歷程。
二、《海鷗》是俄羅斯作家安東尼·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創作於1896年的同名四幕話劇,故事的背景是沙俄統治時期的俄國,講述在一座庄園里,青年作家特里波列夫和想要成為演員的女青年妮娜的故事。
三、《帶閣樓的房子》描寫了一位年輕畫家「我」,偶然散步到沃爾恰尼諾夫庄園,走過一所帶閣樓的白房子,雕獅子的門口站著兩個姑娘,通過畫家與姐姐莉達的思想交鋒以及和妹妹任妮婭的愛情故事,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
小說創作風格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內容豐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種獨特的短篇小說體裁。在這種短篇小說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憑借巧妙的藝術手法對生活和人物的心理進行真實而又細致的描繪和概括,從中展示出重要的社會內容。
這種小說有強烈的抒情意味,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里的丑惡一面的厭惡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對自己筆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貶以及作家內心的痛苦和愉悅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中,讓讀者自己從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認知和體會作品的含義。
❺ 契訶夫著名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契訶夫的著名作品:
1、短篇小說
《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
《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務員之死》、《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外科手術》、《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
《一件藝術品》、《白嘴鴉》、《苦悶》、《凡卡》、《食客》、《校長》、《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精神錯亂》,《賊》、《村婦》、《古塞夫》、《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
2、劇作
《論煙草的危害》、《蠢貨》、《伊凡諾夫》、《求婚》、《林神》、《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紀念日》、《海鷗》、《萬尼亞舅舅》、《海鷗》、《三姐妹》、《櫻桃園》。
(5)契科夫短篇小說哪幾篇比較精彩擴展閱讀:
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
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
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他的短篇小說《凡卡》被選入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5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