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包括故事嗎
㈠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是誰的著名作品呢它主要包括了一些什麼內容呢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是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亨利的著名作品。歐·亨利與莫泊桑,契訶夫共成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
歐·亨利憑借自己在短篇小說之間的遨遊,像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水手,他總是能夠很自然地把他人生當中一些精彩的故事擺放在人們面前,並且讓人們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到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這些故事很多都是比較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也讓讀者以為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但是就在你認為自己猜中了故事的結局歐·亨利會狠狠的扇你一個耳光,然後給你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然後看到你目瞪口呆的表情之後揚長而去。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㈡ 小說一般分為哪幾類分別主要都是敘述什麼故事
篇幅長短
微型小說 (數百至幾
微型小說
千字)
比短篇更短的小說完全符合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忙碌的人們的閱讀習慣,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們為這類的小說賦予一個新名詞和新定義。例如極短篇、精短小說、超短篇小說、微信息小說、一分鍾小說、一袋煙小說、袖珍小說、焦點小說、瞳孔小說、拇指小說、迷你小說等,族繁不及備載,連專門的文學研究者也很難如數家珍分敘其定義,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總論之。一般認為小小說的篇幅應在兩千字以下。因為題材常是生活經驗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頭無尾、有尾無頭、甚至無頭無尾。高潮放在結尾,高潮一出馬上完結,營造餘音繞梁的意境。由於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練,題材能見微知著者為佳。一個意外的結局雖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還是要有伏筆呼應,甚至比起給予讀者意外、應該更重視能否帶給讀者感動。
短篇小說(幾
短篇小說
千至三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幾千到兩萬多字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另外,雖然它們時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認為短篇小說仍應符合小說的原始定義、也就是對細節有足夠的刻劃,絕非長篇故事的節略或綱要。所有小說基礎,其發展初期並無長短之分,隨時代而區分。今短篇小說多要求文筆洗練,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時一地一物觀念影響,使其更生動詳實但也限制其發展。
中篇小說(三萬至六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三萬字至六萬字之間的小說。也有少數十幾萬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歸於長篇,這取決於文章內容的豐富度。其容量大小、篇幅長短、人物多寡、情節繁簡等均介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個時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某個方面,故事情節完整。線索比較單一,矛盾斗爭不如長篇小說復雜,人物較少。所以,相比於長篇,中篇小說比較容易把握,也更容易成功。因為對於初涉創作領域的人而言,寫作長篇易陷入多數的情節造成凌亂難收的困境,而寫作短篇不是轉折太少而單調、就是轉折太多卻顯得擁擠。這時考慮將原本的構想修改中篇是一個廣受推薦的建議。
長篇小說(六萬字或十萬字以上)
一般認為,字數在六萬或十萬以上的為長篇小說,還可細分為小長篇(一般六萬到十萬字),中長篇(一般十幾萬到三五十萬字),超長篇(一般超過百萬字)。如果作者打算表現人生中常見的錯綜復雜關系,則必須使用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筆調輕松的長篇小說,也會有一個內里的嚴肅主題,否則很容易陷入無組織或是零亂。初涉者在寫作長篇時最需注意全局對主題的呼應、結構的嚴密性,以及避免重復矛盾或缺漏。
註:篇幅長短並非明文規定,但按照情節內容豐富度可能會把部分字數多的劃入字數少的類別,例如某些十幾萬二三十萬字的小說會因為內容太過不緊湊而被歸入中篇小說,而某些僅有六萬多字讓人覺得篇幅過短的小說會因為內容情節十分緊湊而歸為小長篇。
內容題材
分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傳記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歷史小說,軍事小說,科幻小說,網游小說,玄幻小說,修真小說、軍事歷史小說、架空歷史小說,穿越小說,魔幻小說,YY小說,耽美小說,黑道小說,同人小說,輕小說、校園小說等 。
武俠小說
也有叫武打小說,金庸為代表,可看做男性言情
武俠小說
和勵志小說。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以及鴛鴦蝴蝶派;1930李壽民開始在天津的《天風報》連載,一長篇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並以還珠樓主為筆名。自此東南亞颳起了一股武俠風,在金庸手中發展到了巔峰。
恐怖小說
包含盜墓、鬼故事,靈異故事,以情節或者語言以達到讓讀者恐慌的目的。
言情小說
包括很多,如後宮文,穿越文,都市文,青春校園文等,以描述戀愛感情為主題。
推理小說
推理小說是指在故事的描述過程中帶有足夠的線索讓讀者可以推理出結局,也可以不加推理由小說中的「偵探」來推導出結局的小說。
懸疑小說
懸疑和推理的區別在於,推理小說會描
盜墓筆記小說封面
述足夠的線索用以推斷出結果,而懸疑小說則是遮掩各種關鍵線索,最後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
註:一般認為,懸疑小說與推理小說均源自於犯罪小說在發展中的變化,而脫離產生的兩種不同類型小說。推理小說與偵探小說區別並不顯著,可歸為一類。廣義上的懸疑小說包括恐怖小說(恐怖懸疑)、靈異小說(靈異懸疑)、探險小說(探險懸疑)等等類型。
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通常與軍事小說不分家,嚴格說歷史小說主要是以史實記錄為藍本,重新記述刻畫歷史人物和事件。網路上出現的歷史小說大多是使用中國古代歷史為背景的穿越類小說。
軍事小說
軍事戰爭為主題。
科幻小說
是根據現有的科學理論進行幻想的小說,並非
同人小說
憑空捏造。
網游小說
新時代的產物,源於網路游戲。
玄幻小說
和科幻小說有很大區別,很多都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大多更具東方特徵。
冶艷小說
類似於言情小說。
歷史小說
大陸新派小說,以架空歷史為特徵。
穿越小說
同樣是大陸新派小說,以時空交錯為
特殊傳說
特徵。
魔幻小說
幾乎等同玄幻,但魔幻更偏向於西方。
YY小說
非主流小說。
耽美小說
源於日本。
黑道小說
新時代的產物,源於武俠小
輕小說
說。
輕小說
近代很有前途的小說體系,起源於日本。
仙俠修真小說
以神話傳說為基礎二次創作的作品,封神演義和四大名著當中的西遊記就是代表作品。
校園小說
一般以兩個少年的純真情感為主線,夾雜有青春期對生活的困惑,成長的煩惱,以及於家長老師之間的各種沖突於情感。一般比較唯美和理想化。
藝術表現
a文藝小說
b類型小說(如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愛情傳奇小說等)
相比大篇幅、高產量的網路小說,實體書出版市場仍然是主流文藝小說的天下,郭敬明、韓寒、饒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說作家仍是暢銷的符號,在文藝小說方面,余華、莫言、賈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義,作品銷量一直高居不下。
進入21世紀後,我國本土(主要指大陸)的類型小說發展很快,涌現了一大批寫作科幻、懸疑、武俠等類型小說的優秀作家,如武俠小說家步非煙、滄月、小椴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讀者喜愛;懸疑推理類小說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如TV帝、蔡駿、周德東、王稼駿、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讀者耳熟能詳的名字。也涌現了新創作的類型,如新派愛情傳奇類型小說,如木然千山、唐七等作者。
寫作語言
純文學小說
通俗小說
作品內容
現實小說
超現實小說(如魔幻小說、靈異小說等)
寫作風格
傳統小說 (包括筆記小說、傳奇小說、平話小說、章回小說)
網路小說(包括網游小說、黑道小說、架空小說等)
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血紅、夢入神機等,紫陽小魔,不用筆名,逍遙之天下唯我獨尊,痴狂齋主,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藤萍、桐華、匪我思存、寐語者)、六小公主(辛夷塢、顧漫、繆娟、金子、李歆、姒姜)、八小玲瓏(滄月、木然千山、明曉溪、米蘭lady、妖舟、唐七公子、媚媚貓、愛爬樹的魚)等。
文字語言
古白話小說
當代古白話小說
文言小說
白話小說
地方語言小說
作品載體
平面小說
電子小說
關於電子小說,包括手機小說 即是由手機作為載體來完成小說的創作或者閱讀的形式,具有可傳播性;以手機作為創作方式,即是指那些拇指文化的引領者通過手機鍵盤進行小說的創作形式,也稱為手機小說。
按寫作人稱
第一人稱小說
第三人稱小說
書信體小說
對話體小說
日記體小說
意識流小說
類自傳體小說,意指含有自傳元素的小說,或虛構化的自傳
主義流派
愛情傳奇小說
古典主義小說
諷刺主義小說
現實主義小說
現代主義小說
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浪漫主義小說
自然主義小說
形式主義小說
表現主義小說
存在主義小說
意識流小說
新小說派
魔幻現實主義
年代分類
古典小說
現代小說
當代小說
按創作進度分類
連載小說
全本小說
古代作品舉例
(1)四大名著
被公認的
中國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排名的是金聖嘆,按他的說法他當時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離騷》、
《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後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委託金聖嘆之名將修訂的三國名為《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他們托金聖嘆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它的提出亦當是書商們的商業手段,再後紅樓代替金瓶梅成為「明清四大奇書」,四大奇書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全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因此,「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但又有人考證,「四大奇書」的說法應在明末清初就確立了。李漁曾在為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可見,至晚明馮夢龍已經有四大奇書的提法了,李漁承其說,且以「第一奇書」冠三國而出版,則大概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且流行開來了。 但無論怎樣,「四大奇書」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這一點應該確定,只不過清代《紅樓夢》的出現,其被公認為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地位取代了《金瓶梅》,才形成了今天四大名著的說法。四大名著不是某個人定下來的,而是被廣大讀者所公認而在歷史上形成的名稱,四大名著對往後的文學發展有了很大的貢獻。
(2)六才子書
《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
古典小說《水滸傳》
(3)十大名著
《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隋唐演義》、《楊家將》、《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岳飛傳》、《聊齋志異》
(4)三言二拍
《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5)五大奇書
《官場現形記》、《老殘游記》、《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儒林外史》
(6)傳奇小說
《李娃傳》、《鶯鶯傳》、《霍小玉傳》、《浮枕中記》、《南柯太守傳》
(7)志怪小說
《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松隱漫錄》、《螢窗異草》
(8)歷史小說
《東周列國志》、《反唐演義全傳》、《南史演義》、《兩晉演義》、《大元演義》、《大清全傳
》、《北史演義》、《隋唐演義》、《夏商演義》
《封神演義》
(9)神魔小說
《西遊記》、《封神演義》、《女仙外史》、《綠野仙蹤》、《平妖傳》、《萬世雷劫》、《婆羅岸全傳》、《三寶太監下西洋》、《南遊記》、《北游記》、《東游記》、《東渡記》、《八仙得道傳》、《說唐三傳》、《六部春秋》(左傳春秋、吳越春秋、英烈春秋、銀盒春秋、走馬春秋、鋒劍春秋)、《濟公全傳》、《月唐演義》
(10)傳奇傳記
《說唐全傳》、《說岳全傳》、《楊家將演義》、《說呼全傳》、《狄青五虎將全傳》、《薛剛反唐》、《趙太祖三下南唐》、《殘唐五代史》、《楚漢爭霸演義》《明英烈》、《水滸後傳》、《東漢十二帝》
(11)公案小說
《包公案》、《新民公案》、《海公案》、《林公案》、《施公案》 《三俠五義》
《兒女英雄傳》、《盪寇志》
(12)世情小說
《醒世姻緣傳》、《岐路
燈》、《續金瓶梅》、《型世言》、《今古奇觀》、《禪真逸史》、《禪真後史》、《覺世十二樓》、《無聲戲》、《西湖二集》、《白蛇傳》
(13)才子佳人
《五美緣》、《梅蘭佳話》、《平山冷燕》、《飛花艷想》、《好述傳》、《雙鳳奇緣》、《五鳳吟》、《五色石》、《綠牡丹》
(14)才學小說
《野叟曝言》、《史》、《鏡花緣》
(15)俠義小說
《小五義》、《大八義》、《七劍十三俠》《雍正劍俠圖》《三俠劍》
(16)其它
《情史》、《經騙》、《笑林廣記》、《豈有此理》、《盪寇志》、《萬世雷劫》
現代作品舉例
(1)玄幻仙俠
玄幻仙俠小說閱讀
《異世偷神》《蠱聖》《斗破蒼穹》《凡人修仙傳》《誅仙》《造化之門》《不敗之主[2] 》《劃破蒼穹傳》《逆天小奴隸》[3]
(2)古代言情
《後宮·甄嬛傳》《後宮·如懿傳》《西宮春怨》《雲中歌》《還珠格格》《新月格格》《梅花烙》《傾世皇妃》《步步驚心》《東宮》《寂寞空庭春欲晚》《青鸞亦殤》《腹黑相公冷顏妻》《魅顏惑妖王》
(3)歷史傳奇
《康熙王朝》《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李自成》《張居正》《少年天子》《偽滿洲國》《三國之偷香竊玉》
幻城
(4)民國言情
《芙蓉錦》《碧甃沉》《迷霧圍城》《傾城之戀》
(5)現代言情
《千山暮雪》《佳期如夢》《星光璀璨》《最美的時光》《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不到天亮等時光》《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夏有喬木,雅望天堂》《柏拉圖的晴空》《十年一品溫如言》
(6)未來科幻
《三體》《球狀閃電》《朝聞道》《巨人傳說》
(7)驚悚恐怖
《鬼吹燈》《盜墓筆記》《門嶺怪談》
(8)旅行游記
《在地球上,春樹旅行筆記》《文化苦旅》《千年一嘆》
(9)偵探推理
《皆隨水去》《幽靈船》《老谷探案》《黑背魚之謎》
(10)風月世情
《廢都》《圍城》《白夜》《金粉世家》《京華煙雲》
(11)奇幻魔幻
《鏡》《羽》《幻城》《佛罪》
(12)都市小說
《都市獵鬼人》
㈢ 短篇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
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典型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或通過情節的展開和環境的渲染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構成要素指構成小說這種文學形式並顯示其基本特徵的主要因素。在小說理論中,構成小說形象的因素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小說的內容因素,包括小說的素材、題材、主題、人物、環境、情節等;一是小說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說的語言、結構、體裁、表現技巧等,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又把最能顯示小說獨特性的人物、情節、環境稱為「小說三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側面描寫(又叫側面烘托)指以他人言行來反映人物等。
故事情節: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
環境描寫: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
㈣ 淺談短篇、故事與散文的區別
寫在之前:在寫作上,我也才剛起步。資歷太淺,本無資格談寫作這事兒但前兩天有一讀者留言希望我能寫一篇關於小說、故事、散文之間的區別,還特別要求簡單點就好。
說到它們之間的區別,剛好無戒老師在訓練營里也有講到。於此我又重新回聽了所有的語音課程內容。在此,我就借花獻佛,給各位入門者簡單說說我的理解。(寫作達人請繞過,初入寫作的讀者可以參考)
《一》短篇小說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短篇小說即由有人物、有情節、有結局的故事組成。其特點是篇幅短小、劇情簡單、人物單一,布局巧妙。可以取材於一個片段、一個點、一個行為或現象。讀者讀完能透過故事有所思,有所悟。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
字數要求:一般來說1500到3w字內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3w字到10w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10w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的基本結構包括三個部分:開頭部分、中間部分(矛盾-沖突-高潮)、結尾部分(最終結果)
下文介紹女主是一個怎麼怎麼愛慕虛榮的人,為了參加一個本不符合她身份的舞會,為了能成為舞會上全體男人關注的焦點和全場女人嫉妒的眼中釘。她向好友弗雷斯蒂耶太太借了一串攝人心魄、精美華貴的鑽石項鏈。項鏈不慎在舞會上丟失,因此也丟失了他們還算舒適的生活,賠上了十年的青春,背負了十年的債務。
下文講起了很久以前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件讓他難忘的事件。
下文才開始講述故事發生的經過。
我發現所有體載的寫作在描寫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即無論是短篇小說、故事還是散文作者都很善於用比喻手法。比喻得當可以增強所描繪事物的飽滿程度和凸顯形象畫面感。對於讀者不熟悉的事物用大眾所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更有利於讀者的體驗和想像。
下面引用李娟散文《孩子們》一段描寫為例。
看完是不是覺得描寫的很美很形容,彷彿此時這個漂亮的小孩正用他那美麗的銀綠色的眼晴瞅著你呢!
類比若使用得當能使人物豐滿、生動,能引發讀者的超強想像力,小說就像被賦予了靈魂,越讀越有趣。
短篇小說的三種結尾(在此只列三種,如果還有其他類型的,請自行腦補哈):
(1)給讀者留下另一個懸念。
莫泊桑《項鏈》
故事完了,接下來你會想女主得知真相後會是什麼神情——高興?痛苦?悔恨?還是從容?
(2)完美結局。
莫泊桑《西蒙的爸爸》西蒙沒有爸爸,在學校總被其他孩子欺負。他做夢都有個爸爸,最後他如願以償,得到了一個好爸爸。
(3)以悲劇收場。
莫泊桑《乞丐》
莫泊桑《繩子》
《二》故事
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用一句話概括來講,故事,就是以前的事,這個事可能是真實的事,也可能是虛構的事。
故事,即已故的事;故事亦可理解為:不為人知的秘密。當人們把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揭破之後,就變成了故事;故事就是大家廣為流傳的事情。如《故事會》《成語故事》《三十六計》《神話故事》等都是故事。例如你向朋友講述你過去經歷的事件也叫故事。
故事在於講述事件本身,不一定有短篇小說三段式的結構。不要求情節非得一波三折,人物個性及環境描寫也可以省略。
字數網路過,沒有明確要求。如寓言故事,幽默笑話故事,有的只有幾百字,也有上千字的。
總之,小說中包含故事,故事卻不一定能成為小說。
《三》散文
散文是一種情感與靈感俱現時的文學表現,有敘事的,有抒情的;有虛構的,也有非虛構的。形式各種多樣。散文講究語言的優美,字里行間的真情流露。特點:形散而神聚。
散文,它沒有固定的格式,也沒有字數和規則的約束。它唯一應該遵守的是——形散而神不散。
它沒有短篇小說的一折三折和三段式結構,也沒有故事的寓意和結局。它可以是寫虛也可以是寫實的;它可以是寫景也可以是寫情的;它可以是過去的一件小事引發的感概也可以是現在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還可以是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
我經常看兩個作家的散文:林清玄和李娟。一個引人深思,一個記錄生活的真。
林清玄,30歲前就已經得了遍台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是一位高產作者。他能從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中看世界,寫出一篇篇引人深思的散文。
李娟的文字真實、簡朴、有趣。記錄著她在新疆阿爾泰深山牧場的一些人與事。從她的筆下可以看到當地居民生活在極惡劣環境下體現出的極頑強的生命力。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寫作者最好的老師。我想沒有人能僅憑寫作技巧和方法就能夠成為一代家喻戶曉的作家。
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可見閱讀非一般的重要,其次就是寫。就拿我自己來說,沒參加「無戒寫作訓練營」前只零零散散寫些讀書筆記,心情感悟。參加後第一周日更千字文不再困難。第二周看了四天《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就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寫短篇小說的沖動。在之後的兩天里我開始寫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篇、第二篇短篇小說。兩篇都入了短篇小說專題,其中有一篇《劉奶奶坐地鐵》被編輯推至首頁。
當然這對某些大神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我來說也是小小的進步。一開始我只有一個小小願望——文章能上首頁,現在這個小小願望已經實現了。在此我要感謝寫作訓練營營主大美女無戒老師。
在此之前都是熟人給我點贊,評論。特別是我妹妹,只要我寫新文就跑來點贊打賞,很感動。(謝謝那些為我點贊打賞的人)兩篇短篇的成就讓我第一次看到了陌生讀者的點贊和評論。自從來到,我每次點開一篇文章都會第一時間點贊。因為我知道一個讀者不經意的點贊對寫作者尤其是剛入寫作坑的新人來說意義有多重大!也許你一個隨手的點贊,一個鼓勵的評論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這也是一個小小的行善吧!
其實寫作也可以很簡單——始於技巧,精於閱讀,成於落筆。
好了,就說到這里吧!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應一位讀者之邀而寫。我正好也藉此機會重新整理、溫習了一遍。
備註:21天無戒寫作訓練營堅持寫第十二篇
㈤ 小說的類型分為哪四種主要包括哪幾個其中故事情節包括哪四個部分
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和矛盾。
按篇幅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微型小說)。
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㈥ 關於寫作 | 短篇小說(Short Story)的套路
在英文文學中,有一種寫作類型叫narrative writing,narrative這個詞的中文意思就是講故事,所以narrative writing可以譯成 記敘文體或敘事文體寫作 。Short Story(短篇小說)和Novel(長篇小說)都屬這種文體。
在中文中,我們習慣把Novel翻譯成「小說」,Story翻譯成「故事」,所以Short Story究竟是翻譯成「短篇小說」好還是「短篇故事」好,也未有定論。由於不同語言本身並沒有完全對等的翻譯,也由於中國文學的小說發展路徑與西方文學小說發展路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這種咬文嚼字的細節暫時先放下不提,下文統一口徑稱之短篇小說。
英文文學中的短篇小說是專指 篇幅較短 、圍繞 單一事件 描寫的記敘文體作品。篇幅以一萬詞為最高上限,也有說法認為五千詞是最高上限。
那麼,經典的英文短篇小說有哪些要素呢?簡單地說就是P.A.C.T.S.,加拿大高中老師會讓學生填寫P.A.C.T.S. sheet來分析和理解一篇短篇小說。
故事也好小說也罷,都離不了情節。依據短篇小說的定義,它只有一個中心事件,故事的情節就圍繞著這一個中心事件展開。包括:
一個完整的短篇小說的情節應該包括所有這些要素,使小說的整體走勢呈A字:
講故事要營造一種氛圍,使讀者產生相應的情緒。 氛圍 是作者通過自己的文字傳達出去的,而 情緒 是讀者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所感知的。一篇好的作品,應該是作者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自己營造的氛圍,並產生相應的情緒。而差的作品則相反,讀者或者感受不到作者營造的氛圍,或者產生跟作者期望的完全不符的情緒。
比如,用自然環境營造氣氛是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手法,晴天代表好心情,陰天代表傷心難過……。並不是說現實生活中晴天白日就不會發生倒霉事,而是說這樣的寫法最接近正常人的心理感知,因為人在心情好的時候就是會感覺氣朗天清。這一方面,托馬斯·哈代是個中高手,可以參考他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對自然的描寫是如何烘托主角的悲喜境遇的。
當然,文學名家可以讓倒霉事發生在大晴天並讓讀者更覺悲摧,但對初級寫手來說,這樣做往往是危險的,會造成讀者在閱讀時情緒混亂,懷疑作者是蛇精病。
曾有人在新年時收到遠方友人一封信:「過去幾個新年,每次我們兩家人都在一起過,朋友歡聚何等愉快。今年你們遠赴他鄉,但不知道怎麼的,我們一點兒也沒覺得難過。」——如果不是知道這哥們永遠詞不達意,這信基本就是絕交信的節奏了。這就是氛圍營造的車禍現場。
不用說,短篇小說必須有人物,而且一般還不止一個人物:一或兩個 主要人物 和幾個 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不能多過兩個,否則就亂套了。
次要人物在整個故事中是不變的 ,做為背景色存在。而隨著情節展開,各方沖突的發展, 主要人物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合乎邏輯的變化過程 ,或者是處境變化,或者是心理變化,或者是情緒變化,等等等等。如果主要人物沒有變化,那將是一個無味的故事,如果次要人物發生變化,那將是一個混亂的主次不分的故事。
主角還應該有一個敵手(Antagonist),就是那個給主角製造麻煩的人或物。敵手可以是另一個主角,也可以是次要角色,還可以是主角自己,甚至還可以是主角身處的社會、自然環境。
在中文語境中,小說與故事最重要的一個區別是:故事只是講述一件事,這件事可能是真實發生的,也可能是想像的,故事 可以 不傳達講述者的任何價值和觀念;而小說則不同, 小說是作者通過一個故事傳達自己的思想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也是中學時代最恨的「中心思想」。
因此,一篇好的小說應該能讓讀者get到一個「人生道理」。當然每個讀者有自己的人生經驗,所以從同一篇小說中每個讀者get到的人生道理可能不一樣。還是以莫泊桑的《項鏈》為例,中國的高中語文的標准答案是「對資產階級虛榮的生活方式的無情批判」,而加拿大的標准答案有好幾個:做人要誠實(早跟朋友承認項鏈丟了可能就只用賠500法郎不必做十年苦工了)、愛情很堅貞(這敗家老婆都沒家暴她,還借錢幫她還債,絕對是真愛了)……
一般來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會在故事的一開始交待清楚,但也並非總是這樣。有時,故事的時間地點會隱藏在故事情節中,比如,看到出租馬車,讀者就大概猜到這起碼是一個世紀以前的故事,提到一周掙七個先令,就能猜出故事發生在英國,而且也是很久以前。
初級寫手可以一開頭交待清楚時間地點,高段位寫手則可以把這些信息在行文中潤物細無聲地傳達出來,和故事情節結合成一個協調的整體。
除了PACTS五大要素,短篇小說還有一大要素Narration & Point of View,英文縮寫成POV。 POV就是指故事是從誰的視角來講述 ,即中文所說的第一人稱敘述和第三人稱敘述。
第一人稱很好理解,整篇故事是「我」「我」「我」,我看、我聽、我動、我說、我想。這種視角最大的限制是,「我」只能知道別人在我面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但「我」不知道別人想了什麼,也不知道別人在「我」不在場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除非再有另一個人來告訴「我」)。而這種視角最大的好處是適合初寫者,因為只要寫清楚「我」如何就可以了,別人都是「我」眼中、耳中的映射。
第三人稱是用「他」「她」「它」講故事。第三人稱又細分為 有限制的第三人稱(3rd person view limited) 和 上帝視角第三人稱(3rd person view Omniscient) 。
有限制的第三人稱是用主要人物的視角去寫,故事講述者知道主要人物所做所為所思所想,但對其他人物則所知(寫)不多,這是大部分第三人稱故事使用的講述方式。
上帝視角第三人稱之所以稱為上帝視角,就是指故事講述者知道整個故事所有人的所有行為和思想,是一個全知全覺的存在。具體寫作的例子可以參考簡奧斯汀的小說。這種講述方式是初學者最喜歡用的,因為直接把每個人物的所思所想寫出來交待給讀者簡單易行,比費工費力地描寫人物的行為舉止可省事兒多了。然而這樣寫卻很容易造成行文的混亂,讓讀者在不同人物的不同視角跳來跳去,好像一個初學攝像的人,鏡頭搖來晃去,拍出來的視頻只能讓人頭暈。至於有些初學者以第一人稱寫作卻總是「不小心」鑽到別人的身體里把人家的想法說出來,那就更是笑話了。
這篇文章是根據我在加拿大讀高中英語的課堂筆記整理及個人理解而成,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㈦ 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區別。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人們通常把幾千字到兩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
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㈧ 短篇小說由幾個部分構成
中心:確立結構體。
將結構核通過橫向、縱向的立體展開,便形成結構體。它是小說內容具體體現的藝術框架,也是短篇小說表現階段最關鍵的一環。古今中外的作家均強烈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如美國作家艾薩克·辛格當被人問及寫作哪一方面最困難時,答道:"故事結構。我認為這最困難。怎樣構成一個故事使它有興趣。最容易的則是實際寫作。一旦結構定了,寫作本身--描寫和對話--就隨流而下了。"
對短篇小說結構體的設計與展現,必須體現六個字:簡潔,形象,興味。而這六字,則主要落實在場面(或稱描述單元)與情節(或稱事情轉折點)的設置、把握上。只有將兩者適當地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好的小說結構體。
對短篇小說來說,一般由一兩個描述單元(很少超過三個)為重心,加以必要、合理的情節轉換來組成。如何士光《鄉場上》,全篇只有一個場面:鄉場上糾紛;魯迅的《葯》,只有兩個主要場面:買葯與祭子。
描述單元猶如情節線的橫切面。而在短篇小說總篇幅為定量的前提下,則這切面與切點的關系自然成反比。即是:切點多,則切面小:切點少,則切面大。
因此,在設計結構體時,橫向的切面展開與縱向的情節進展要有精心設計。切面展開形成場面(描述單元),有助於細致形象地表現生活與塑造性格;情節進展則有助於引人讀興,搖曳生姿。
除場面與情節的設計外,短篇小說尤重開頭的技術。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短篇小說來說,尤其如此。短篇小說的開頭,一般向讀者展示一個特殊的有興味的形象小場面。然後,用簡潔筆墨介紹背景或問題,下面緊接著進入"主體",即主要的場面中人事矛盾沖突的展現。因此,盡量用一個精彩的小場面作為開頭,是短篇小說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短篇小說開頭部分很自然地和不可避免地要向讀者交代背景、介紹人物,極容易由"說明性材料"構成。所以,形象化的描述在消除枯燥乏味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以形象吸引讀者,並以形象的矛盾沖突或問題引起讀者懸念)。
如李銳的《厚土》系列小說《眼石》:
開頭是一個形象逼真的具體場面呈現:一輛滿載石灰的馬車行進在陡峭山路上。副手憤怒、悲痛、無地自容的心中、眼內,世界上一切景物人事均是變形、變態之後的一個狂暴、混亂的世界!加以女人失魂落魄的驚呼,車把式驕橫兇狠的咒罵,牲口的掙扎……逼真的形象直迫讀者眼底,頓時引人入勝。
之後,簡潔交代背景:昨天夜裡,因被迫借了車把式的救命錢,副手無可奈何地將老婆讓車把式睡了。……
於是,緊接進入中心場面:丈夫滿臉陰森森的殺機;女人驚恐萬狀,忐忑不安的神色;車把式旁若無人、自信威嚴的姿態……終於發生戲劇性變化:車載過重,將墜深淵。副手以死相拼,搶救了人、馬、車。甚至在關鍵時刻挺身救了車把式馬上要粉碎的生命!車把式於是與副手"禮尚往來":當天晚上,將女人讓副手睡,達到小說高潮。
結尾:副手與女人恢復了心理上的平靜與生理上的往常;車把式品嘗了昨天副手的滋味。
這是一篇典型的短篇小說:簡潔、凝煉、形象、引人。描述單元與情節轉折達到精巧結合,產生很高藝術價值。
由於結構體是生活場面與故事情節的有機組合,因此,除上述介紹的結構體自身的技術性處理外,結構體的設計、把握還包括結構布局與生活的內在聯系問題,即結構體反映生活的角度問題。
短篇小說的結構角度常有以下幾種:
方面--正面;側面;反面。
視野--以小現大;全景式素描。
焦點--外在世界為主;內在世界為主。
以下,分而述之:
正面表現:一般而言,若有可能,並有特色,採用正面表現可直截了當、清晰自然地將要體現的事物及意旨呈於讀者面前。如柯雲路的《三千萬》,契訶夫的《變色龍》,莫泊桑的《米隆老爹》等。
側面表現:這種角度選擇,可使小說新穎獨特、精巧含蓄。如莫泊桑的《在一個春天的晚上》契訶夫的《苦惱》,劉心武的《白牙》,張抗抗的《流行病》等。
反面表現:要反映正義的強盛,偏從邪惡方面的驚惶寫起;歌頌光明之可愛,卻極寫黑暗可憎。如契訶夫的《一個小官吏之死》,從反面揭露沙俄統治的殘酷與等級的森嚴;如莫泊桑的《一個兒子》,用道貌岸然的主人公對過去骯臟行徑大言不慚的炫耀來揭露他的丑惡靈魂;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以恬靜自然的場景來突出"文革"時畸型、狂亂的罪惡事情等。
以小現大:以小場景、小故事、小沖突,表現大內涵。如古華的《爬滿青藤的木屋》,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等。可以說,短篇小說從廣義上說,都是以小現大的篇章,不過上述作品場景與寓意之比,更為懸殊而已。
全景素描:指"生活流"式作品。似無剪裁地、全面鋪開式表現日常生活的場景、過程,給人一種真實朴質、無絲毫文人刀斧痕的感覺。如池莉的《煩惱人生》,方方的《風景》,劉震雲的《單位》等。外在世界為主:即以描述事物、人物的外部形態、動作、過程為主,以形象來再現生活。我國傳統現實主義小說多如是。
內在世界為主:將描述的重心放在人物的思緒、情感、意念的演進、飄動上,可以深入、直接地表現人物心態。如"意識流"小說。
對任何小說來說,結構布局的本質均是對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的有機藝術組合。但在這基質上,不同小說的結構又有各自特點及要求:
1、情節小說。
它主要通過曲折跌宕、引人入勝的戲劇性情節轉換來實現其藝術價值。一般而言,在開頭必須用精彩引人的場面展示出矛盾沖突,給讀者提出一個閱讀問題,迫使他們急切地要了解下面發生了什麼?如何發生?然後,要想盡方法保持住讀者的懸念,使他們隨著作者的誘引,沉溺於一個又一個變化起伏、難以預料的情境之中。直到最後,才使懸念釋放,讓讀者明曉最終答案。
2、性格小說。
它以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為中心。好的性格小說往往比情節小說具有更大、更長久的藝術魅力:因為它不是提供聽一遍即可的故事,而是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一般小說作者都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極力將筆下人物寫得個性突出、不同凡響。於是,在肖像描寫、行動描畫、語言描述、心理描摹上大下功夫,果然也就有了聲色俱備的某種獨特人物形體出來。有的作者更進一步,通過逼真的細節--比如嚴監生臨死不能閉眼,只為多點一根蠟燭之類,將人物神態活畫了出來。應該承認,他們的努力不無效果。但若說因此已塑造出了人物性格,則未免淺顯了些。因為,在塑造人物性格時不能為性格而性格,而應寫出性格的內在依據,讓人物在矛盾沖突的碰撞中表現出鮮明的性格來。
這些矛盾沖突是:
第一,性格與環境的沖突,通過外在環境與人物性格的特定沖撞,表現出鮮明確切的性格。例如《內當家》中農婦李秋蘭面對改革開放後以前殘酷欺壓過自己的地主以愛國華僑身份重新回來的局面;面對縣委要員以強迫命令方式要求她奴顏卑膝、裝假奉迎的場面,大義凜然、不卑不亢又自然實在地體現出新時期農民的情懷。這性格便扎實、深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性格與性格的沖突。通過彼此對立或不同層次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對比方式或襯托方式表現人物性格。例如梅里美的《瑪特渥·法爾高納》中,父親正直、仗義、嫉惡如仇的性格與兒子貪圖錢物、出賣他人而背叛諾言的性格的沖突;例如《祝福》中祥林嫂性格與魯四老爺、柳媽及其他人的性格的沖突;《月牙兒》中女兒與母親微妙復雜的性格沖突等。
第三,性格自身內部的沖突。通過人物性格中兩種品質或兩種思想情感的自相矛盾及矛盾的定向解決,來表現人物性格的主導方面。比如魯迅《肥皂》中四銘老爺一方面懷流氓淫邪心理調戲女乞丐,一方面又正襟危坐,以道學家口吻訓拆兒女;比如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真摯、深沉地相愛又受社會輿論、文化習俗束縛而自我剋制、痛苦煎熬的內心沖突等。
性格小說在結構設計上,情節的轉折、變化不宜過多。若轉折點過多,勢必造成切點多、切面小的局面,這樣,人物性格就缺乏必要的橫向展示,而被淹沒在情節過程之中,性格小說便蛻化為情節小說了。
3、氛圍小說。
氛圍小說重在用氣氛、意趣感染讀者,因此,如何用生動傳神的氛圍、境界描述來吸引讀者,便是重心所在。
氛圍小說引人入勝的方式大體有兩類:其一,逼真具體的形象描述;其二,細膩傳神的意趣傳達。
前者又可細分:
第一,利用同感。直接表現讀者及熟悉的場景、人事。使讀者倍覺親切,進而獲得感染。比如魯迅的《社戲》:小兒女純情爛漫,鄉間生活質朴真淳,讀罷令人陶醉。
第二,利用陌生感。展現一般讀者所不熟悉的生活畫面,使人讀罷產生因新鮮感所派生出來的欣悅或激動之情。例如鄭萬隆《異鄉異聞》中的一些篇章,即以特定的奇異場景來喚起讀者的感動,喬良的《靈旗》,似乎寫了不少人物、事件,以求再現一段歷史,但就其總體藝術魅力來講,還是由於它創造出了一種現代讀者所陌生的沉重、悲涼、苦澀的藝術氛圍。
第三,利用距離感。將人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人生畫面推到遠處以鳥瞰,或擺到"別處"以重視,利用拉開距離、換變角度的方式,吸引讀者情感。比如賈平凹的《夏屋婆悼文》,使讀者如置身冥冥高天之上,用俯視螻蟻般的超脫宏闊眼光掃描一個中國勞動婦女的一生,於是,自然有種幽遠情思與透徹的悟性潛生出來。
後者的意趣傳達也常見兩種情況:
第一,通過心理情緒的藝術傳達,與讀者發生心理交流。比如王蒙的《春之聲》,將岳之峰的心理流動直接向讀者展示出來,引起共鳴。
第二,通過提出新的哲理觀念,引起讀者驚動,陷入新的思考,從而產生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特殊的"理性氛圍"。比如魯迅的《狂人日記》,通過狂人的眼、口與心,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社會氛圍,進而提出新的大膽直截的指控:數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上,只寫著兩個字:"吃人"!
4、抽象小說。
抽象小說具有將藝術形象符號化的特點。但盡管如此,它也不能沒有人物、情節、環境的有機組合與配置。因此,抽象小說的結構體設計也應遵循上述三類小說所要求的規則。
而抽象小說還要多一項要求:必須將抽象的哲理與具象的呈示結合起來。
㈨ 小說分為哪幾類
1、微型小說(數百至幾千字)
比短篇更短的小說完全符合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忙碌的人們的閱讀習慣,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們為這類的小說賦予一個新名詞和新定義。
2、短篇小說(幾千至三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幾千到兩萬多字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
3、中篇小說(三萬至六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三萬字至六萬字之間的小說。也有少數十幾萬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歸於長篇,這取決於文章內容的豐富度。
4、長篇小說(六萬字或十萬字以上)
一般認為,字數在六萬或十萬以上的為長篇小說,還可細分為小長篇(一般六萬到十萬字),中長篇(一般十幾萬到三五十萬字),超長篇(一般超過百萬字)。
(9)短篇小說包括故事嗎擴展閱讀:
短篇小說的使命:
在短篇小說這么一個逼仄的空間里,要寫好小說,必須要提供好故事。這個故事怎麼講,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學問。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讓無數人記憶深刻。
小說是靠什麼東西提供故事的,對,是偶然性。歐·亨利所有的短篇小說都依賴於某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然後敷衍出種種的意外,戲劇性就建立於此。這種方式在某一時期內成為短篇小說的正統,直到現在,美國有一種很有名的短篇小說,就叫歐·亨利短篇小說。
除此之外,短篇小說還有很多種類型,我傾向於美國學者哈羅德·布魯姆的說法,他認為現代的短篇小說不是契訶夫,就是博爾赫斯。在布魯姆看來,這是兩種短篇小說,契訶夫式的短篇小說和博爾赫斯式的短篇小說。
布魯姆說:「短篇小說的一個使命,是用契訶夫去追尋真實,用博爾赫斯去翻轉真實。」以契訶夫名篇《萬卡》來解讀「用契訶夫來追尋真實」這句話,這封小男孩萬卡寫給爺爺的信,似乎寫得很雜亂的,但是在靜心讀的時候,會真的讀出眼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小說
人民網-短篇小說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