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世紀短篇小說
⑴ 20世紀美國有哪些小說啊比較有代表性的~~~~~急求希望大家可以幫幫忙!!!!
1.費茲傑羅(F. S. Fitzgerald)美國 《大亨小傳》(了不起的蓋比茨)(The Great Gatsby)1925
2.4.納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洛莉塔》(Lolita)1955
3.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美國 《聲囂與憤怒》(The Sound and Fury)1929
4.海勒(Joseph Heller)美國 《第22條軍規》(Catch-22)1961
5.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美國 《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
6.16.德萊賽(Theodore Dreiser)美國 《美國悲劇》(An American Tragedy)1925
7.瑪克勒絲(Carson McCullers)美國 《同是天涯淪落人》(The Heart Is a Longly Heart)1940
8.馮內果(Kurt Vonnegut)美國 《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1969
9.埃利森(Ralph Ellison)美國 《隱形人》(Invisible Man)1952
10.萊特(Richard Wright)美國 《土生子》(NativeSon)1940
11.貝婁(Saul Bellow)美國 《雨王韓德森》(
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
12.奧哈拉(John O"Hara)美國 《在薩馬拉的會合》
(Appointment in Samarra)1934
13.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美國 《美國》
14.安德生(Sherwood Anderson)美國 《小城故事》
(Winesburg, Ohio)1919
15.詹姆斯(Henry James)美國 《鴿翼》(The Wings
of the Dove)1902
16.詹姆斯(Henry James)美國 《奉使記》(The
Ambassadors)1903
17.費茲傑羅(F. S. Fitzgerald)美國 《夜未央》
(Tender Is the Night)1934
18.法雷爾(James T. Farrell)美國 《「斯塔茲.
朗尼根」叄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1935
19.詹姆斯(Henry James)美國 《金碗》(The
Golden Bowl)1904
20.德萊賽(Theodore Dreiser)美國 《嘉莉妹妹》
(Sister Carrie)1900
21.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美國 《出殯現形
記》(As I Lay Dying)1930
22.華倫(Robert Penn Warren)美國 《國王供奉
的人們》(All the King"s Men)1946
23.威爾德(Thornton Wilder)美國 《聖路易.萊
之橋》(The Bridge of SanLuis Rey)1927
24.包德溫(James Baldwin)美國 《向蒼天呼籲》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1953
25.迪基(James Dickey)美國 《解救》(Deliverance
)1970
26.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國 《太歐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1926
27.勞倫斯(D. H. Lawrence)英國 《彩虹》(
Rainbow)1915
28.勞倫斯(D. H. Lawrence)英國 《戀愛中的女
人》(Women in Love)1920
29.米勒(Henry Miller)美國 《北回歸線》
(Tropic of Cancer)1934
30.梅勒(Norman Mailer)美國 《裸者和死者》
(The Naked and Dead)1948
31.羅斯(Philp Roth)美國 《波特諾伊的抱怨》
(Portnoy"s Complaint)1969
32.納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蒼
白的火》(Pale Fire)1962
33.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美國 《八月之光
》(Light in August)1932
34.克洛厄(Jack Kerouac)美國 《在路上》(On
the Road)1957
35.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美國 《馬爾他之
鷹》(The Maltese Falcon)1930
36.華頓(Edith Wharton)美國 《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
37.柏西(Walker Percy)美國 《熱愛電影的人》
(The Moviegoer)1961
38.凱賽(Willa Cather)美國 《總主教之死》(
Death Comes to Archbishop)1927
39.鍾斯(James Jones)美國 《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1
40.奇佛(John Cheever)美國 《豐普肖特紀事》
(The Wapshot Chronicles)1957
41.塞林格(J. D. Salinger)美國 《麥田裡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42.劉易士(Sinclair Lewis)美國 《大街》(Main
Street)1920
43.華頓(Edith Wharton)美國 《歡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
44.威斯特(Nathaniel West)美國 《蝗蟲的日子》
(The Day of the Locust)1939
45.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國 《戰地春夢》
(A Farewell to Arms)1929
46.貝婁(Saul Bellow)美國 《阿奇正傳》(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71
47.史達格納(Wallace Stegner)美國 《安眠的天
使》(Angle of Repose)1971
48.達特羅(E. L. Doctorow)美國 《爵士樂》(
Ragtime)1975
49.考德威爾(Erskine Caldwell)美國 《菸草路》
(Tobacco Road)1932
50.甘耐第(William Kennedy)美國 《紫苑草》(
Ironweed)1983
51.斯蒂隆(William Styron)美國 《蘇菲亞的抉擇
》(Sophie"s Choice)1979
52.鮑爾斯(Paul Bowles)美國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1949
53.凱恩(James M. Cain)美國 《郵差總按兩次鈴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
54.唐利維(J. P. Donleavy)美國 《眼線》(The
Ginger Man)1955
55.塔金頓(Booth Tarkington)美國《偉大的安伯
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18
⑵ 小說the chrysanthemums簡介
The Chrysanthemums (1)——John Steinbeck)《菊花》
:《菊花》是約翰·斯坦貝克短篇小說中體現其卓越文學成就的一篇力作。本文從構成小說要素中的環
境、象徵、人物等方面解讀其女主人公———愛麗莎·艾倫的心理成長過程,探討其蘊涵的女性主義思想。
關鍵詞:菊花;象徵;人物;女性主義
約翰·斯坦貝克( John . Steinbeck, 1902 ~
1968)是美國20世紀上半葉著名的小說家,他曾寫過
不少短篇小說,《菊花》( the chrysanthemums) [ 1 ]便是
其中的一篇傑作。《菊花》的故事情節並不復雜,故
事發生在斯坦貝克的故鄉———南加州的薩利納斯峽
谷。女主人公愛麗莎·艾倫是一位能乾的35歲的家
庭主婦,她十分擅長種菊花,和丈夫亨利一起過著一
種平淡如水的生活。但平淡的生活壓制不了愛麗莎
內心充滿的勇氣和渴望,她嚮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走
出峽谷去領略生活的風光。她的這種渴望在碰到一
位四處流浪,過著自由生活的補鍋匠後變得更加強
烈。但故事的結局卻是悲劇性的。愛麗莎送給補鍋
匠的菊花被棄之路旁,她對男性世界徹底絕望,她的
夢想也隨之破滅。小說開篇渲染的環境氣氛,標題
《菊花》的象徵意義以及斯坦貝克著力塑造的愛麗莎
的人物形象,都蘊涵著女性主義思想。正是這三方面
的共同作用,才推動了愛麗莎心理活動的發展,使其
女性身份由被界定到自我發現的完成。
⑶ 20世紀初美國文學有哪些著作
20世紀初,美國文學以傳統現實主義為主要的潮流。歐·亨利(1862—1910)的短篇小說集問世於這個時期,傑克·倫敦(1876—1916)的重要長篇小說也發表在20世紀初。辛克萊(1878—1968)的《屠場》(1906)、《石油》(1927)描寫了勞工的不幸,以及壟斷資本的橫行。女作家薇拉·凱瑟(1873—1947)寫拓荒者的小說,辛·劉易士(1885—1951)揭露市儈的《大街》(1920)、《巴比特》(1922)都是十分深刻的。
⑷ 歐亨利的《白菜與國王》簡介
《白菜與國王》是歐.亨利於1904年出版的他一生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結構鬆散的政治諷刺小說,有時也被視作短篇小說集,內容主要寫美國財團對某虛擬的中美洲國家的百般控制殘酷掠奪。
歐.亨利是20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長篇小說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說。
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風格獨特,以表現美國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語言幽默、結局出人意料(即「歐·亨利式結尾」)而聞名於世。
(4)美國20世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風格
意外結局
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只有到了最後一刻,「謎底」才最終解開,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
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即「歐·亨利式結尾」。像《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這樣的悲劇在歐·亨利的筆下是很少發生的。
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賴於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
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觸及中下層人群的日常狀態,並提煉出貧苦生活中的幽默、機智的一面;善用各種戲劇性巧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尾,這正是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典型風格。
⑸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美] 歐·亨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_2fcXu9Kreh5nUQbTN1OeA
書名: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作者:[美] 歐·亨利
譯者:王楫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2-1
頁數:293
內容簡介:
歐·亨利是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發表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作品內容貼近群眾生活,篇幅短小精悍,情節引人入勝,語言富於藝術表現力,甚為讀者喜愛,他被譽為「美國的莫泊桑」。他的一些名篇,如《賢人的禮物》(舊譯《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後一片藤葉》等,不愧為短篇小說的傑作,本選集選譯了四十二篇。
作者簡介:
歐·亨利(O'Henry, 1862-1910)是享有國際聲譽的美國短篇小說家,被稱為「短篇小說大王」、世界三位短篇小說大師之一。一生共創作短篇小說近300篇。他的小說情節生動,結構緊湊,故事奇特,可讀性強,而且經常有一個別出心裁、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他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對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影響很大,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⑹ 最好的短篇小說集
最好的短篇小說集推薦《都柏林人》《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好人難尋純羨》《逃離》《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套中人》等。
1、《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喬伊斯所著的短篇小襪亮說集 ,被莫言驚嘆是神來之筆 ,美國《紐約時報》盛贊,把喬伊斯在西方現代文學中的地位與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中的地位相提並論, 在125名英美知名最佳評選20世紀十大文學經典中,《都柏林人》高票入選, 排名超越了《 百年孤獨 》。
⑺ 《二十年後》(歐亨利)全文
全文: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裡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你聽了覺得稀奇,是嗎?好吧,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佔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
「那餐館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說。
男子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孩提時候起,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
當時,我正准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們倆將來到這里再次相會。」
「這聽起來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說,「你們分手以後,你就沒有收到過你那位朋友的信嗎?」
「哦,收到過他的信。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相互通信。」那男子 說,「可是一兩年之後,我們就失去了聯系。你知道,西部是個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總是不斷地東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還活著,就一定會來這兒和我相會的。他是我最信得過的朋友啦。」
說完,男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小巧玲球的金錶。表上的寶石在黑暗中閃閃發光。「九點五十七分了。」
他說,「我們上一次是十點整在這兒的餐館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羅!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贈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們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准備離開這里。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官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盪盪的。
出處:出自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二十年後》。
(7)美國20世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62年,美國林肯總統在《宅地法》中規定,任何公民只需交15美元的證件費,便可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相當於160英畝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連續耕作五年以上就可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這一措施民主地解決了獨立戰爭期間的土地問題,同時激發了美國人勤勞創業、發財的熱情。
這時的人們純朴、勤勞、勇敢,充滿活力和生氣,他們彼此重義氣、講交情,盡管他們在對付滿腔怒火的印第安人時也干盡了野蠻的掠奪、殺戮等強盜行徑,正如在西部文學作品中所看到的那樣。
但也許是遠離城市,西部資產階級內部尚未染上唯利是圖、爾虞我詐的惡習,或者說為對付險惡的自然環境他們尚未顧及內部的傾軋和吞並。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美國,處於資本主義飛速發展階段,出現了資本集中和無產階級的貧困化,同時,中小資產階級的破產及失業大軍的不斷擴大,使美國社會的階級矛盾不斷尖銳化和表面化。
美國南北戰爭以前的文學,由於受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理想所鼓舞,作家們多用浪漫主義手法進行創作;戰後的文學,由於生活理想的破滅,作家們多以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生活。歐·亨利就是這些理想破滅了的作家中的一個,其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
歐·亨利當過牧童、葯劑師、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在他優秀的作品中,對資本主義腐朽的制度、猙獰的法律、虛偽的道德、庸俗的生活等各個方面的丑惡現象,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諷刺和批判。
⑻ 美國的世界名著
美國的世界名著很多:華盛頓歐文 《見聞扎記》 《睡谷傳說》
庫伯 《皮襪子故事集》《最後的莫西幹人》
瑪格麗詩·米切爾《飄(亂世佳人)》
納撒尼爾霍桑《紅字》
梅爾維爾 《白鯨記》
惠特曼《草葉集》
梭羅《瓦爾登湖》
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 《百萬英鎊》《競選州長》《卡城名蛙》《王子與貧兒》
德來塞《美國的悲劇》《嘉莉妹妹》《天才》 《珍妮姑娘》
《殺死一隻知更鳥》
《華氏451》
克萊恩《紅色英勇勛章》
奧爾科特《小婦人》
梭羅《瓦爾登湖》
歐亨利《警察和贊美詩》《麥琪的禮物》
愛倫坡《烏鴉》
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馬丁伊登》 《熱愛生命》《大日頭》《一塊牛排》《白牙》
艾略特《荒原》
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
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
海明威《老人與海》《永別了 武器》《太陽照樣升起》 《喪鍾為誰而鳴》《乞力馬扎羅的雪》
斯坦貝克《憤怒的葡萄》 《人與鼠》
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
納博卡夫《洛麗塔》
梅勒《裸者與死者》《第五號屠場》
《北回歸線》《南回歸線》
《赤裸的午餐》
福克納《喧嘩與騷動》 《押沙龍,押沙龍》《去吧摩西》
奧尼爾《毛猿》 《上帝的兒女都有翅膀》《送冰人來了》
威廉斯《推銷員之死》《玻璃動物園》
貝婁《洪堡的禮物》
辛格《魔術師》
亞歷克斯《無形人》
《寶貝》
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兔子》四部曲
龐德《詩集》
賴特《土生子》
金斯堡《嚎叫》
傑克凱路亞克《在路上》
《教父》
⑼ 英美20世紀50年代的文學作品
20世紀:
英國:高爾斯華綏《福爾賽世家》三部曲:《有產業的人》、《騎虎》、《出租》
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威爾斯《時間機器》、《莫若博士島》、《影身人》、《星際戰爭》
毛姆《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尋歡作樂》
威廉·戈爾丁《蠅王》
美國:歐·亨利《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贊美詩》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馬丁·伊登》、《鐵蹄》
厄普頓·辛克萊《屠場》
西奧多·德萊塞《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巨人》、《斯多噶》、《「天才」》、《美國的悲劇》
辛克萊·劉易斯《大街》、《巴比特》
菲茨傑拉德《人間天堂》、《了不起的蓋茨比》
約翰·多斯·帕索斯《美國》三部曲:《北緯四十二度》、《一九一九》、《賺大錢》
辛格《盧布林的魔術師》
諾曼·梅勒《裸者與死者》
赫爾曼·沃克《凱恩號嘩變》、《戰爭風雲》、《戰爭與回憶》
賽珍珠《東風西風》 、《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 ;《母親》、《戰斗的天使》、《流放》、《愛國者》、《這驕傲的心》、《諾言》、《閨閣》、《四海之內皆兄弟》(譯出中國的《水滸傳》)
⑽ 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
美國歐.亨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
(O. Henry, 1862-1910)
作者簡介: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
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葯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當銀行出納員時,因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為避免審訊,離家流亡中美的宏都拉斯。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
獄,並在監獄醫務室任葯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葯劑師後開始認真寫作。1901年提前獲釋後,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歐·亨利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創作緊隨莫泊桑和契柯夫之後,而又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年9月11日出生於北卡來納州中部小城格林斯勃羅。他的父親是地方醫生。他幼年喪母,家境貧寒,從小由祖母撫養。15歲到一個遠房叔叔的葯店裡當學徒。20歲上來到得克薩斯州,先當牧牛人,後到州首府奧斯丁。從1884年起先後當過葯劑師、繪圖員、第一國民銀行的出納員。這一時期他的生活極不安定,但卻為日後寫作積累了不少的生活素材。
1887年7月,他與亞瑟爾·阿斯特斯結婚,1894年10月,銀行發現他的帳目短缺了現金,法院審訊後宣布不予追究,於是他辭職離開了奧斯丁,來到休斯敦的幽默刊物《滾石》當美術編輯,第二年又成為《休斯敦郵報》的專欄作者。這段平靜生活並不長久。1896年聯邦銀行檢察機關又對他開始刑事追究,再次傳訊他。他拋下妻小,流亡到宏都拉斯等地躲避。不久,他得知妻子病危,趕回家探望而被捕。1897年7月,他的妻子因肺病去世。1898年2月,他以貪污銀行公款罪被判5年徒刑,關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城監獄里。
在獄中,他忍受了極大的精神折磨,他的名字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犯人編號。幸虧不久監獄醫務室需要一個葯劑員,他得以重操舊業,還有閑暇時間。1899年歲末,他想到要給女兒一份聖誕禮物。他回想起自己的經歷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寫成了一篇小說《口哨狄克的聖誕禮物》。他以一本法國葯典書作者的名字為筆名,投給了《麥克呂爾》雜志,在聖誕節前夕刊登了出來。由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拾,作品接二連三地發表,歐·亨利的名字隨之聲譽鵲起。1901年7月,他由於「表現良好」,被提前釋放。3年半前他是貪污犯波特,出來時則成了小說家歐·亨利。
歐·亨利定居紐約。他以創作為業。1903年12月,他負責《星期日世界》周刊。從1904年起,他一年要出版一兩本短篇小說集,較著名的有《四百萬》(1906)、《剪亮的燈盞》(1907)、《西部的心》(1907)、《城市之聲》(1908)、《善良的騙子》(1908)、《命運之路》(1909)、《選擇》(1909)、《毫不通融》(1910)、《亂七八糟》、《滾石集》、《流浪兒》和唯一一部長篇小說《白菜與國王》(1904)等。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
歐·亨利除了跟雜志社老闆和出版商打交道外,很少交朋友。1907年,他與薩拉·克里曼結婚。他酗酒的習慣未能改掉,加上早年生活顛沛流離,身體狀況日見衰竭。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紐約逝世,年僅48歲。
走近歐·亨利
——寫在美國作家《歐·亨利全集》出版之際
郭俊峰
距華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1862年9月11日,小鎮里一位不得志的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並且在百年之後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
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葯劑師、�事、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並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作道路,創辦《滾石》雜志,發表幽默小品。後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後,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於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的態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郁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後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後》、《市政報告》、《配供傢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准確的細節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佔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於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凄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於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全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全部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全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郭俊峰)距華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1862年9月11日,小鎮里一位不得志的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並且在百年之後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
歐·亨利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葯劑師、�事、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並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作道路,創辦《滾石》雜志,發表幽默小品。後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後,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於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群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的態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郁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後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後》、《市政報告》、《配供傢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准確的細節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佔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於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凄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於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顯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全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全部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全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