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類短篇小說
Ⅰ 風波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敘述,全文以什麼歷史事件為背景
《風波》是短篇小說,作者是魯迅,寫於1920年8月5日,最初發表於1920年9月《新青年》第8卷第1號,後收入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吶喊》。
她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後看,總覺得今不如昔,一切都是過去的好。明明是年老抵抗能力弱了,卻說過去的天氣沒現在這般熱;明明是自己老掉了牙,卻說現在的豆子硬;明明是她用加重的私秤稱後代出世的體重,卻說後代出世時的體重越來越輕了,整天嘮叨著「一代不如一代」。這說明封建保守思想是封建復辟活動的社會基礎。
Ⅱ 都德的另一篇短篇小說代表作是什麼,最後一課的線索是
都德短篇小說代表作:《最後一課》、《柏林之圍》。
《最後一課》線索:
①.小弗朗士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它貫穿了全文的故事情節,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②.以法國人民的轉變為線索,突出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拓展:
1、《最後一課》:
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1912年被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為都德的代名詞,作為「愛國主義」的符號,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通過《最後一課》,了解到「法語{母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的語言」這句話的內涵,懂得了「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著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獄的鑰匙。」
2、《柏林之圍》:
短篇小說名篇,都德著。小說以1870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敘述普魯士軍隊圍攻巴黎期間,一個法國普通軍人儒弗上校的愛國故事,塑造了一個具有濃厚愛國主義精神的法蘭西軍人的形象。小說構思新穎,通過一個病重的老軍人故事,將巴黎被普魯士圍困攻陷的苦難現實與主人公想像中的法軍攻克柏林的勝利對照起來,表現了人物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感,又使小說具有一種悲劇色彩。
3、都德:
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840年5月13日生於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因為都德家世貧窮,母親又酷愛讀書,所以自幼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長篇小說《小東西》,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讓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茲公墓。
Ⅲ 最經典的短篇小說有哪些最經典的短篇小說有什麼
1、《項鏈》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以項鏈本身為線索,通過借項鏈、丟項鏈、還項鏈的線索自然地帶領讀者走進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生活及其內心世界,深刻領略19世紀的法國小人物無法決定自身命運的悲劇現實。
2、《羊脂球》
小說反襯鮮明,懸念迭生,引人入勝,寫出了法國各階層在佔領者面前的不同態度,揭露了貴族資產階級的自私、虛偽和無恥,同時也贊揚了羊脂球的犧牲精神。
3、《麥琪的禮物》
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聖誕禮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國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贊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純真愛情。
4、《孔乙己》
這篇小說,講述清末秀才孔乙己的故事,孔乙己是一個非常飽滿的藝術形象,在他身上集中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悲劇,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悲劇。
Ⅳ 短篇經典文學著作
有:《項鏈》、《傾城之戀》、《受戒》、《社戲》、《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1、《項鏈》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於1884年的短篇小說。
故事講述了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鏈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
《項鏈》採用了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系出發,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瞭然。
2、《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
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服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狂轟濫炸,生死交關,牽絆了范柳原,流蘇欣喜中不無悲哀,夠了,如此患難,足以做十年夫妻。
3、《受戒》
《受戒》是汪曾祺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寫了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小英子之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4、《社戲》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同年12月《小說月刊》第13卷12號,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這篇小說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
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5、《春風沉醉的晚上》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現代作家郁達夫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首刊於1924年2月28日《創造季刊》第2卷第2期。
《春風沉醉的晚上》 小說敘述了「 五四」以後一對貧苦淪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貧民窟里,由素不相識到相互關懷、同情的故事,刻畫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誠、樂於助人、身處厄境不失堅韌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煙廠女工陳二妹的形象。
《春風沉醉的晚上》結構嚴謹精巧,語言質朴,情節自然,層層推進,心理描寫細微,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有較高的價值。
Ⅳ 求中短篇的偵探小說(書名就可以了)
鏈接:
《通向絞刑架的電纜車》由夏樹靜子(日)所作。
Ⅵ 求懸疑偵探類的短篇小說
推薦乙一的幾個,日系變格推理,都不長,很棒
《七個房間》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
《GOTH斷掌事件》
《瑪利亞的手指》
他的書都不長,我推薦的這些七個房間是最短的,如果沒有看過乙一的不妨先看這個,看看是不是你的菜
最後推薦一個法月綸太郎的短篇,《都市傳說拼圖》,這個也很好看
Ⅶ 推薦一些比較經典的短篇偵探小說
那麼我推薦些日系推理短篇給你吧,至少本人覺得不錯。
一、小栗蟲太郎的《完全犯罪》,故事發生在中國,我很喜歡裡面的那個苗族軍官。還有裡面收錄的其他短篇都不錯,至少超級詭異;
二、大孤圭吉的《銀座幽靈》,一本書共22個短篇,我完全被作者那最純粹的本格推理之風所深深折服了;
三、海野十三的《三個人的雙胞胎》,一句話:「科學的謀殺、瑰麗的奇想」。
四、夢野久作的 《日本推理名作選》,本書收錄十餘則變格派大師夢野久作的精采短篇,其中〈妖鼓〉為其成名作。一具音色陰沈、具有百年歷史的奇鼓,始於一則幽怨詛咒,相傳聞者皆死!身為制鼓名人後代的音丸九彌,彷佛受到傳聞的魅惑,一步步走向咒怨砌成的死亡之井。情節融合了現實與虛幻的元素,在解謎之餘,令人驚嘆人性的幽黯離常遠比事件本身更加曲折難解。
至於另類刺激的經典短篇偵探小說,個人推薦:
一、《亞森·羅賓探案集》,亞森羅賓既是一位可與福爾摩斯齊名的神探,又是一位具有強烈正義感和同情心的「俠盜」,書中每個故事情節詭異奇特,驚險刺激,常常令人不忍釋卷。
二、《紐約三部曲》,《玻璃城》、《幽靈》、《鎖閉的房間》被稱為紐約三部曲。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偵探小說,而是通過營造哥特式的緊張氣氛,一個又一個懸念來誘使讀者與之一起踏上追尋身份和存在意義的心靈之旅。
三、《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不是偵探小說,而是短篇懸念故事,書中的短篇故事絕大多數以人的緊張、焦慮、窺探、恐懼等為敘事主題,設置懸念,故事情節驚險曲折,引人入勝,令人拍案叫絕。
拒絕拷貝貼,手打真功夫。另外推理小說和短篇偵探小說是不同的,但兩者本人都給樓主推薦了,而且以上推薦的小說本人全部都買書看過,現在這些書也在本人的書櫃里收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