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揭示的主旨
1. 契訶夫小說的三大主題是什麼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
2. 契訶夫 《小公務員之死》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求助!!急!!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小公務員之死》是契訶夫的作品, 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表現了作家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與"怒其不爭",表明了作家對罪惡制度的無淚控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希望可以幫到您!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3. 契訶夫的作品主要揭露什麼現象
如《一個官員的死》寫大官僚飛揚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可憐,《變色龍》寫見風使舵的小市民奴性心理。《萬卡》《苦惱和中》《套中人》等短篇小說對於下層人民的窮苦悲哀寄予深切同情,諷刺了沙皇專制的衛道士。1890年他到庫頁島考察苦役犯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進一步加深了他對俄國專制制度的認識。此後不久寫出震撼人心的中篇小說《第六病室》,揭露「喚滑山薩哈林島地獄」的真相。讓喚
4. 契訶夫 所寫的《玩笑》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玩笑》實際上是以政治為背景,通過主人公路德維克及其友人的愛情經歷和人生旅程,揭示出歷史的荒謬,試圖探尋什麼是「玩笑」和「忘卻」,這是「一首關於靈與肉分裂的傷感的二重奏」。
《玩笑》所包含的劫掠和毀滅遠遠超出了政治和觀念的范疇。這是一種比專制遠遠廣闊的毀滅,比人們所謂的現代「幻滅」要激進得多,因為他倒空了這些物質里的一切思想與存在,毀滅了所有的價值,扭曲了所有的標准,拆毀了所有的涵義,毀滅之後所留下的只有空白、幻影和混沌。
在毀滅的名義下,一切生存都會變得微不足道,歷史永遠只是英雄的劍鞘下卑微的塵灰,當滑稽的事實最終為世人所欣然接受,那將是世界給予人類的一個最大的「玩笑」。歷史就是這樣無情地與人們開著玩笑,並且它不用為這個玩笑所帶來的結果付任何責任。
昆德拉的小說力圖展示的存在,就是用可能性去和一次性的生命相抗爭的存在。不論人們做什麼,不管多麼的清晰和謹慎,存在、事物、包括自己的真實都無可挽回地與自己錯過。當人們以為抓到它的時候,
它已經換了地點,換了面孔,走到了它的反面,只在自己手間留下了它變了形的外表,有時可怕、有時怪誕。這種存在形式不是現實的「具體存在」,而是一種尚未實現的可能性,因而顯得更加虛無、可怕。
(4)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揭示的主旨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昆德拉在三十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
2、作品影響
在昆德拉創作的眾多經典小說作品中,1965年完稿的《玩笑》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該作是昆德拉小說創作的處女作,出版後隨即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也引發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玩笑》出版後獲得巨大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罄。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玩笑
5.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摘抄及賞析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摘抄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變色龍》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
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把諷刺的利刃對准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
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便來斷案。
最突出的是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語言中表現他的專橫跋扈、作威作福;從他與達官貴人有關的人,甚至狗的語言中暴露他的阿諛奉承、卑劣無恥;從他污穢的謾罵隨口噴出來揭開他貌若威嚴公正裡面的粗俗無聊。
同時,作者故意很少寫他的外貌神態,令人可以想像:此人在說出這一連串令人難以啟齒的語言時,竟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常態,由此更突出了這一人物丑惡的嘴臉、卑劣的靈魂。
奧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幾分鍾內,經歷了五次變化。
善變是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
作品以善於適應周圍物體的顏色,很快地改變膚色的「變色龍」作比喻,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麼他嚴懲小狗,株連狗主,中飽私囊;如果狗主是將軍或將軍哥哥,那麼他奉承拍馬,邀賞請功,威嚇百姓。
他的諂媚權貴、欺壓百姓的反動本性是永遠不變的。
因此,當他不斷的自我否定時,他都那麼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事!「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已經成為一個代名詞。
人們經常用「變色龍」這個代名詞,來諷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對立的觀點間變來變去的反動階級代表人物。
對他們說來,毫無信義原則可言。
萬物皆備於我,一切為我所用。
他們這一夥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嗎?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
它沒有風花雪月的景物描寫,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個警官偶然審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幾筆,就極其簡練、鋒利地為我們勾勒出一個靈魂丑惡,面目可憎,看風使舵的沙皇走狗——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著一個發人深思的主題。
《變色龍》使我了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沙皇封建專制獨裁統治的黑暗。
理解以奧楚蔑洛夫為代表「變色龍」似的政府官員正是這種黑暗統治的產物。
《苦惱》
《苦惱》是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
當時,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下的黑暗時代。
由於七十年代興起的「民粹派」採取暗殺手段成功地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卻未能推翻專制制度,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變本加厲地鎮壓革命人民。
革命者成批地被絞死和流放,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絕望情緒。
窒息的政治空氣使許多人變得麻木、冷漠,充滿庸俗習氣。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更是貧苦不堪。
契訶夫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群眾思想的麻木,以深廣的憂憤投入創作。
他除了用諷刺的批判的筆觸寫下了大量揭露社會丑惡的作品外,還寫了不少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小人物形象,用以控訴造成小人物不幸命運的社會的黑暗。
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用一個街頭即景畫面,寫車夫姚納和他的小母馬。
姚納被失去兒子的痛苦折磨得麻木了,小母馬也在默默地想心事,他們可憐地佇立在風雪之中,與周圍喧嘩、熙攘的世界格格不入。
第二部分從「姚納和他的小馬」到「就會嗚嗚地哭起來」。
這部分是小說的主幹,主要寫姚納向人傾吐內心苦惱時的種種遭遇,它包括四個層次:第一層,他拉軍人到維堡區去,寫軍人對他的冷漠;第二層,他拉三個尋歡作樂的青年上巡警去,寫青年人根本不聽他的苦訴;第三層,他遇到看門人,想跟他攀談,可看門人指責了他;第四層,他和住處的小夥子訴說,小夥子卻蒙頭睡著了,寫他遇到那麼多人,竟沒有一個人同情他。
於是他向馬訴說他的心裡話。
第三部分從「出去看看馬吧」到全文結束,描寫姚納只能向馬傾訴苦惱,馬成了他唯一可以得寬慰的動物。
全篇作品以題記「我拿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為情節線索,依次寫出了姚納與馬各懷苦惱與心事,姚納向人訴說苦惱的連續失敗,向馬傾吐內心感情的成功。
所有的情節內容都緊緊圍繞著姚納深懷苦惱傾訴苦惱的動機和行為展開。
首尾互相呼應並形成對照,首尾人與馬的關系又與中間部分人與人的關系構成對比,因此全文結構緊密、中心突出,又如行雲流水,渾然一體。
這篇描寫小人物悲劇命運的憂憤深廣之作,讀來令人震顫而又耐人尋味。
它的思想內含,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作品表現了黑暗現實中的小人物悲慘無援的處境和苦惱。
車夫姚納身處社會的下層,軍人可以向他發脾氣,青年們隨意取笑漫罵他,揚言「給他一個脖兒拐」邊看門人和他的同行都對他的痛苦無動於衷、缺乏同情心。
他的生計也很艱難。
午飯前出來到「黃昏的暗影籠罩金城」,他還沒拉到一趟生意;奔波到晚上十點鍾,竟然「連買燕麥的錢還沒掙到」。
他的遭遇又極其不幸,老婆早已去世,唯一可寄託希望的兒子又新近病逝。
作者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地位低下、苦苦掙扎、命運悲慘的小人物形象。
他的不幸,正是當社會壓迫的結果。
然而,對姚納來說,最苦惱的還不是他的現實境遇,而是他的痛苦無處訴說,無人理解和同情,心靈的孤寂和折磨比現實生活的不幸更難以承受。
作者寫出了他在浩大無邊的苦惱摧殘下的內心麻木;他一動不動地任憑風雪的襲擊,他無心拒絕不公道的車價,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
但作為一個活人,他畢竟還有向人傾吐苦惱、與人交流情感的渴望。
然而在偌大的社會中,他卻找不到一個關心同情、能分擔他的苦惱的人,他只能在馬身上實現他那小小的可憐的心願。
一個小人物孤單寂寞,壓抑滯重的心態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他的麻木、忍受和不覺悟,既是生活的賜予,也是他無法通過斗爭改變自己命運的心靈桎梏。
作者哀其不幸之餘,也不無怒其不爭的意味。
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昏聵和人與人關系中的自私、冷漠。
作者通過馬車夫姚納一心想傾訴他的苦惱而結果卻處處碰壁的情節,寫出了現實生活和社會心態的一個縮影。
人們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人際關系被市儈意識支配,難以溝通感情、互相理解,從而顯示出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冷酷無情。
軍人與追求享樂的青年對小人物的不幸漠不關心,這里有社會地位的隔膜。
然而,與窮車夫處於同一階層的看門人和青年車夫也無動於衷,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當時社會人與人關系中的冷漠無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令人窒息的社會氛圍終於把姚納推向小母馬,他在對馬的傾訴中得到了人間得不到的安慰和同情。
作品凸現了人不如馬的昏聵現實。
作者以深沉的感傷和強烈的憤慨,對此加以無情的揭露和否定。
三、抒寫了作者自己的無處言說的苦惱心境。
當時,契訶夫正為探求真理不得而苦惱。
他的這種心境,反映在《沒意思的故事》的情節之中,也寄寓和流露在姚納這個形象的塑造上。
在敘述馬車夫不幸遭遇和內心苦惱的過程中,尤其在姚納只得對小母馬傾吐悲苦的描寫中,作者本人的那種苦悶、悲哀和默默之情是溢於言表的。
題記:「我拿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更具有一種自我表白的意味。
小說寫道:「那苦惱是浩大的、無邊無際的。
要是姚納的胸裂開,苦惱滾滾地流出來的話,那苦惱彷彿會淹沒全世界似的,可是話雖如此,那苦惱偏偏沒人看見。
那份苦惱竟包藏在這么渺小的軀殼里,哪怕在大白天舉著火把去找也找不到……」這既是客觀寫實,也是主觀移情。
作者在同情小人物命運、抨擊社會的黑暗的描繪中,又表現出自己的那種看不到前途和光明的無可奈何的態度,那種還在黑暗中摸索而苦無出路的心境。
一是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
作者在作品中,將「人與人」的關系與「人與馬」的關系相對比。
用人的冷漠、自私和不耐煩和小母馬「聽著,聞聞主人的手」形成強烈的反差,用人的悲苦和小母馬的凄苦相對雙,形成相互間的一種比襯,更顯示出人馬相同的悲苦命運。
最後姚納與馬相依為命,更加比照出姚納牛馬般的社會地位和現實處境,具有強烈的震憾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
二是用對話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心態。
契訶夫與其他一些俄國作家不同,他筆下的人物對話精當簡練,毫無見長羅嗦之感。
人物對話不僅符合特定環境和場合下人物的性格邏輯,而且能恰當地映射出人物此時此景的內心活動。
三個青年的對顯示他們尋歡作樂、玩世不恭的性格,姚納挨了他們一巴掌還說:「嘻嘻!……好有興致的`幾位老爺……」。
內心正轉著這樣的念頭:他們有興趣和他打玩,大概也有興趣聽他談談兒子。
同時,姚納的對話也反映了他老實巴結、逆來順受的性格和急於傾訴愁苦的心情。
這對刻畫馬車夫的性格特徵和深層心理狀態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富有深刻內涵的細節描寫。
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列賓曾就契訶夫小說贊嘆道:「簡直無法理解,從一篇如此簡單、平淡、甚至可以說是貧乏的小說中,怎麼弄到最後竟會浮現這樣不可抗拒的深刻龐大的具有人類意義的思想……我深受震驚,無限神往……您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大力士」。
(《契訶夫作品、書信全集》第8卷第92頁)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小見大,平淡中見深刻的出色的細節描寫。
《苦惱》中沒有巨大的場面和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
它的整個故事都建立在馬車夫想找人傾訴兒子死了這一細節描寫上。
但這件日常小事和小人物小小的可憐的心願卻折射出整個社會遭遇和悲劇命運。
小說結尾姚納對馬傾訴衷腸的細節描寫,更是強烈地突出和深化了主題,給讀者以巨大的震驚和長久的回味。
此外,以二十個戈比坐一趟車既寫出了三個青年的耍懶,又刻畫出姚納為苦惱壓倒而無心講價錢;關於「娘兒們」的評價,寫出了姚納輕視婦女的傳統思想弱點,以及當時小人物雖孤苦無援,但地位還在婦女之上的社會現實;這些都是內涵深刻而豐富的細節刻畫。
《套中人》
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小說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所中學的希臘語教師,他性格怪僻,思想守舊,行為可卑又可笑。
他懼怕生活中哪怕是極微小的變動,凡是他認為脫離常規、違反法令的事,都使他悶悶不樂。
他還盯梢、告密,全城的人都怕他,十多年來人們一直戰戰兢兢地過日子。
當有人好心成全他與活潑開朗、愛唱愛笑的瓦連卡的婚事時,他竟憂心忡忡,徹夜難眠,生怕鬧出什麼亂子來,遲遲不敢求婚。
"自行車事件"後,他被嚇得生了大病,不久便一命嗚呼。
6. 請談談契訶夫短篇小說《苦惱》,小說要表現的主題。
《苦惱》的作者是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
《苦惱》的副標題是「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苦惱》寫於1886年,描寫一個死了兒子的老馬夫想向別人傾訴心中的痛苦,無奈偌大一個彼得堡卻找不到一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小說以冷峻的筆觸寫出了老馬車夫的辛酸和苦惱,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這句話出自《舊約全書》。
時代背景
《苦惱》寫於1886年,這個時候正是沙皇俄國黑暗時期,沙俄的殘酷統治使許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願意正視社會現實。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筆,客觀的描繪了這種社會現狀,為不幸的人們抗爭。
主題
小說描寫一個老馬夫姚納兒子剛剛死去,他想向人們傾訴自己心中的痛若,無奈偌大的一個彼得堡竟找不到一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他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作品通過無處訴說苦惱的姚納的悲劇,揭示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自私、冷酷無情,這正是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剪影。
打字不易,留個贊吧!🙈
7. 契訶夫短篇小說風格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契訶夫短篇小說風格選題的目的和意義:通過生活真實事件反映生活的真理和社會問題。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在平淡無奇的故事中透視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瑣事的描繪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使得其作品樸素得跟現實生活一樣真實而自然。
8. 求契訶夫短篇小說的內容概要,急!!!
1,一個拍銀文官的死
伊萬
.
德米特里奇
.
切爾維亞科夫因為在戲院不小心朝文職將軍布里茲扎洛夫打了個噴嚏。切爾維亞科夫三番五次去道歉,蘆賀鍵惹得將軍不耐煩。切爾維亞科夫以為將軍生氣不原諒他,在陪巧道歉回家途中精神恍惚,回家後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