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探險隊

短篇小說探險隊

發布時間: 2023-09-16 20:55:40

❶ 歐亨利的the man higher up中文譯文

歐亨利的《the man higher up》中文譯文如下:

《黃雀在後》

在普羅文薩諾飯店的一個角落裡,我們一面吃義大利面,傑夫·彼得斯一面向我解釋三種不同類型的騙局。

每年冬天,傑夫總要到紐約來吃面條,他裹著厚厚的灰鼠皮大衣在東河看卸貨,把一批芝加哥制的衣服囤積在富爾頓街的鋪子里。其餘三季,他在紐約以西——他的活動范圍是從斯波坎到坦帕。他時常誇耀自己的行業,並用一種嚴肅而獨特的倫理哲學加以支持和衛護。他的行業並不新奇,他本人就是一個沒有資本的股份無限公司,專門收容他同胞們的不安分守己的愚蠢的金錢。

傑夫每年到這個高樓大廈的蠻荒中來度他那寂寞的假期,這時候,他喜歡吹吹他那豐富的閱歷,正如孩子喜歡在日落時分的樹林里吹口哨一樣。因此,我在日歷上標出他來紐約的日期,並且同普羅文薩諾飯店接洽好,在花哨的橡皮盆景和牆上那幅什麼宮廷畫之間的角落裡為我們安排一張酒跡斑斑的桌子。

「有兩種騙局,」傑夫說,「應當受到法律的取締.我指的是華爾街的投機和盜竊。」

「取締其中的一項,幾乎人人都會同意。」我笑著說。

「嗯,盜竊也應當取締。」傑夫說,我不禁懷疑我剛才的一笑是否多餘。

「約莫三個月前,」傑夫說,「我有幸結識剛才提到的兩類非法藝術的代表人物,我同時結交了一個竊賊協會的會員和一個金融界的約翰·台·拿破崙。」

「那倒是有趣的結合。」我打了個呵欠說。「我有沒有告訴過你,上星期我在拉馬波斯河岸一槍打到了一隻鴨子和一隻地松鼠?」我很知道怎麼打開傑夫的話匣子。

「彼文鎮的人出乎意外地抓住了我和比爾,開始同我談起並非和果樹完全無關的話題。領頭的一些人把馬車上的挽繩穿在我坎肩的袖孔里,帶我去看他們的花園和果園。

「他們的果樹長得不合標簽上的規格。大多數變成了柿樹和山茱萸,間或有一兩叢檞樹和白楊。唯一有結果跡象的是一棵茁壯的小白楊,那上面掛著一個黃蜂窩和半件女人的破背心。

「彼文鎮的人就這樣作了毫無結果的巡視,然後把我帶到鎮邊上,他們抄走我的表和錢作為抵帳,又扣下比爾和馬車作為抵押。他們說,只要一株山茱萸長出一顆六月早桃,我就可以領回我的物品。然後,他們抽出挽繩,吩咐我向落基山脈那面滾蛋,我便象劉易斯和克拉克那樣,直奔那片河流滔滔,森林茂密的地區。

「等我神志清醒過來時,我發覺自己正走向聖菲鐵路線上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彼文鎮的人把我的口袋完全搜空了,只留下一塊嚼煙——他們並不想置我於死地——這救了我的命。我嚼著煙草,坐在鐵路旁邊的一堆枕木上,以恢復我的思索能力和智慧。

(1)短篇小說探險隊擴展閱讀

《the man higher up(黃雀在後)》描述的是一個坑蒙拐騙的能手----傑夫的故事,這個人在歐亨利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扮演著能乾的騙子角色。他在這個故事中結識了盜竊能手比爾和投機能手裡克斯,三個人各自主張自己的行業是最有本事的。後來,傑夫靠他的拿手本領騙走了小偷比爾偷來的五千塊錢,而這五千塊錢最終還是被裡克斯用不值錢的股票給套走了。

1862年9月11日,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歐·亨利(O.Henry)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

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共有300多篇,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為最著名。他把那兒的街道、小飯館、破舊的公寓的氣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他曾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作者企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級的騙子,成功的騙子。

❷ 高分求所有雨果獎短篇小說

1953年 長篇:《被毀滅的人》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1954年 (未頒發) 1955年 長篇:《他們相當正確》 馬克·克里夫頓 弗蘭克·瑞雷 中篇:《達夫斯講述者》 小瓦爾特·M·米勒 短篇:《阿拉瑪果沙》 艾里克·F.拉賽爾 1956年 長篇:《雙星》 羅伯特·A·海因萊因 中篇:《探險隊》 幕瑞·雷因斯特 短篇:《星》 阿瑟·C·克拉克 1957年 (小說獎未頒發) 1958年 長篇:《大時代》 弗里茲·雷伯 短篇:《或者所有有牡蠣的海洋》 A.戴維遜 1959年 長篇:《一件良心案》 詹姆斯·布利布 中篇:《大前庭》 克利福德·D·西馬克 短篇:《那地獄邊緣的火車》 羅伯特·布羅赫 1960軍 長篇:《星船傘兵》 羅伯特·A·海因萊因 1961年 長篇:《為雷伯威茲而作的贊歌》 小瓦爾特·M·米勒 短篇:《最長的航程》 波爾·安德森 1962年 長篇:《異鄉異客》 羅伯特·A·海因萊因 短篇:《溫室》 布賴恩·奧爾迪斯 1963年 長篇:《高城中的男人》 菲利普·K·迪克 短篇:《龍大師》 傑克·范斯 1964年 長篇:《神秘的中繼站》 克利福德·D·西馬克 短篇:《與國王們戰斗到底》 波爾·安德森 1965年 長篇:《流浪星》 弗里茲·雷伯 短篇:《戰士,不要問》 戈登·R·迪克森 1966年 長篇:《……叫我康拉德》 羅傑·澤拉茲尼 《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 短篇:《梯克托克曼說:「懺悔吧,哈勒昆!」》 哈蘭·埃利森 1967年 長篇:《月亮是一個嚴厲的女人》 羅伯特·A·海因萊因 中篇:《最後的城堡》 傑克·范斯 短篇:《中子星》 拉里·尼文 1968年 長篇:《光之神》 羅傑·澤拉茲尼 長中篇:《維樂搜索》 安妮·麥卡芙瑞 《紫薪騎手》 菲利普·J·法瑪 短中篇:《打算滾動石頭》 弗里茲·雷伯 短篇:《我沒有嘴,但我要叫》 哈蘭·埃利森 1969年 長篇:《站在桑給巴爾》 約翰·布魯納 長中篇:《夜之翼》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 短中篇:《肉體的分享》 波爾·安德森 短篇:《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野獸》 哈蘭·埃利森 1970年 長篇:《黑暗的左手》 厄休拉·K·勒吉因 中篇:《陰影之船》 弗里茲·雷伯 短篇:《時間像假寶石的螺旋線》 撒繆爾·R·狄蘭尼 1971年 長篇:《環形世界》 拉里·尼文 中篇:《遭遇在蘭克馬》 弗里茲·雷伯 短篇:《慢雕刻》 西奧多·斯特金 1972年 長篇:《到你散亂的軀體中去》 菲利普·J·法瑪 中篇:《空氣與黑暗的女王》 波爾·安德森 短篇:《不恆定的月亮》 拉里·尼文 1973年 長篇:《神們自己》 艾薩克·阿西莫夫 長中篇:《世界之詞乃森林》 厄休拉·K·勒吉因 短中篇:《山羊之歌》 波爾·安德森 短篇:《伊瑞馬水壩》 拉菲爾·A·拉弗蒂 《會見》 弗雷德里克·波爾 C·M·考恩布魯斯 1974年 長篇:《與拉瑪相會》 阿瑟·C·克拉克 長中篇:《被插上插頭的女孩》 小詹姆斯·梯普崔 短中篇:《死鳥》 哈蘭·埃利森 短篇:《離開麥歐拉的人》 厄休拉·K·勒吉因 1975年 長篇:《被剝奪的》 厄休拉·K·勒吉因 長中篇:《給莉婭的歌》 喬治·R·R·馬丁 短中篇:《蘭格漢斯開始漂流》 哈蘭·埃利森 短篇:《洞人》 拉里·尼文 1976年 長篇:《永遠的戰爭》 喬·哈德曼 長中篇:《家是劊子手》 羅傑·澤拉茲尼 短中篇:《索爾的邊疆》 拉里·尼文 短篇:《抓住則皮林》 弗里茲·雷伯 1977年 長篇:《遲暮鳥語》 凱特·威爾黑姆 長中篇:《通過任何其他的名字》 斯比德·羅賓遜 《休斯頓,休斯頓,你讀到了嗎?》 小詹姆斯·梯昔崔 短中篇:《兩百歲人》 艾薩克·阿西莫夫 短篇:《三百年》 喬·哈德曼 1978年 長篇:《門口》 弗雷德里克·波爾 長中篇:《星舞》 斯比德·羅賓遜 珍尼·羅賓遜 短中篇:《琥珀之眼》 瓊·D·溫基 短篇:《傑弗梯是五》 哈蘭·埃利森 1979年 長篇:《夢蛇》 馮達·麥金太爾 長中篇:《視覺的持續》 約翰·瓦雷 短中篇:《獵人的月亮》 波爾·安德森 短篇:《卡桑德拉》 C.J.切瑞 1980年 長篇:《天堂的噴泉》 阿瑟·C·克拉克 長中篇:《敵人的礦藏》 巴里·B·龍耶 短中篇:《沙王們》 喬治·R·R·馬丁 短篇:《十字與龍的通道》 喬治·R·R·馬丁 1981年 長篇:《雪王後》 瓊·D·溫基 長中篇:《失去的多賽》 戈東·R·迪克遜 短中篇:《斗篷與棍棒》 戈東·R·迪克遜 短篇:《舞鹿的洞穴》 克利福德·D·西馬克 1982年 長篇:《向下的站台》 C.J.切瑞 長中篇:《土星游戲》 波爾·安德森 短中篇:《獨角獸變種》 羅傑·澤拉茲尼 短篇:《推銷者》 約翰·瓦雷 1983年 長篇:《基地的邊緣》 艾薩克·阿西莫夫 長中篇:《精靈們》 瓊安娜·露絲 短中篇:《火警監視》 康尼·威利斯 短篇:《憂郁的大象》 斯比德·羅賓遜 1984年 長篇:《星潮洶涌》 大衛·布林 長中篇:《瀑布點》 蒂莫西·扎恩 短中篇:《血里的音樂》 格里格·貝爾 短篇:《演說的聲音》 歐克塔維亞·布特勒 1985年 長篇:《神經浪遊者》 威廉·吉布森 長中篇:《按回車[>鍵》 約翰·瓦雷 短中篇:《血孩》 歐克塔維亞·布特勒 短篇:《水晶球面》 大衛·布林 1986年 長篇:《安德的游戲》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長中篇:《富士山的二十四個風景,作者賀古賽》 羅傑·澤拉茲尼 短中篇:《失去時間的巴拉丁》 哈蘭·埃利森 短篇:《費米與霜》 弗雷德里克·波爾 1987年 長篇:《死者代言人》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長中篇:《內地的吉爾加美什》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 短中篇:《永久凍土》 羅傑·澤拉茲尼 短篇:《切線》 格里格·貝爾 1988年 長篇:《社會進步之戰》 大衛·布林 長中篇:《眼中眼》 沃森·斯科特·卡德 短中篇:《戈爾斯,你今晚出來嗎》 厄休拉·K·勒吉因 短篇:《為什麼我留下了哈里的漢堡包》 勞倫斯·瓦特伊凡斯 1989年 長篇:《賽亭》 C.J.切瑞 長中篇:《溫勒巴格斯的最後一個》 康尼·威利斯 短中篇:《薛定諤的貓》 喬治·阿列克·艾芬格 短篇:《基林亞戈》 邁克·瑞斯尼克 1990年 長篇:《超離子》 丹·西蒙斯 長中篇:《悲悼的山巒》 露易絲·M·布瓊爾德 短中篇:《輸入一個兵,再輸入另一個》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 短篇:《蠢人們》 蘇澤·M·查拉斯 1991年 長篇:《沃爾的游戲》 露易絲·M·布瓊爾德 長中篇:《海明威騙局》 喬·哈德曼 短中篇:《曼拉姆基》 邁克·瑞斯尼克 短篇:《熊發現火》 特瑞·比森 1992年 長篇:《巴瑞亞》 露易絲·M·布瓊爾德 長中篇:《西班牙乞丐》 南希·克瑞斯 短中篇:《金子》 艾薩克·阿西莫夫 短篇:《在太陽中行走》 傑弗里·A·蘭迪斯 1993年 長篇:《深淵上的火》 弗諾·文奇 《末日之書》 康尼·威利斯 長中篇:《太空人比爾》 路修斯·謝芭德 短中篇:《碎果鉗政變》 珍妮特·卡甘 短篇:《即使是王後》 康妮·威利斯 1994年 長篇:《綠火星》 金·斯坦利·羅賓遜 長中篇:《在底部世界降落》 哈里·圖特雷多夫 短中篇:《喬治亞在我腦中》 查爾斯·謝菲爾德 短篇:《尼羅河上的死亡》 康妮·威利斯 1995年 長篇:《鏡舞》 露易斯·M·布瓊爾德 長中篇:《歐都外峽谷的七個景觀》 邁克·瑞斯尼克 短中篇:《火星人的孩子》 大衛·戈羅德 短篇:《沒人這么瞎》 喬·哈德曼 1996年 長篇:《鑽石年代》 尼爾·斯蒂芬森 長中篇:《未來的上尉之死》 愛倫·斯蒂爾 短中篇:《像恐龍一樣思考》 詹姆斯·帕崔克·科利 短篇:《林肯列車》 瑪瑞·F·麥克芙 1997年 長篇:《藍火星》 金·斯坦利·羅賓遜 長中篇:《龍血》 喬治·R·R·馬丁 短中篇:《修理自行車的人》 布魯斯·斯特靈 短篇:《靈魂選擇她的社會》 康妮·威利斯 1998年 長篇:《永久的和平》 喬·哈德曼 長中篇:《天使恐懼的威脅》 愛倫·斯蒂爾 短中篇:《我們要與魚一起唱……》 比爾·約翰遜 短篇:《四十三個南極王朝》 邁克·瑞斯尼克 (1999年至2001年資料缺) 2002年 長篇:《美國眾神》 尼爾·蓋曼 長中篇:《費爾曼中學的匆匆時光》 弗諾·文奇 短中篇:《地獄是無神之地》 特德·蔣 短篇:《狗說汪汪》 邁克爾·斯文維克 2003年 長篇:《智人》 羅伯特·J·索耶 長中篇:《珊瑚線》 尼爾·蓋曼 短中篇:《緩慢的人生》 邁克爾·斯文維克 短篇:《墜落火星》 傑弗里·A·蘭迪斯 2004年 長篇獎項由本項獎的獲獎常客女作家Lois McMaster Bujold的《靈魂騎士》 (Paladin of Souls)獲得 長中篇不出俺所料是Vernor Vinge的《點心怪物》(The Cookie Monster)。 短中篇由Michael Swanwick的《時間軍團》(Legions in Time)摘走 最佳短篇小說獎由尼爾·蓋曼(Neil Gaiman)的《祖母綠研究》獲得 2005年 找不到. 2006年 加拿大科幻作家羅伯特·查爾斯·威爾遜 憑借《旋轉》摘得了雨果最佳長篇小說獎 最佳長中篇小說部分,康妮·威利斯的《秘密任務》摘得桂冠 老作家彼得·S·畢格爾輕輕鬆鬆地憑借著《雙心》取走了雨果最佳短中篇小說獎 最佳短篇小說項目上,戴維·D·萊文以《Tk』tk』tk》一文拔得頭籌

❸ 探險故事(短小的)

阿蒙森

挪威極地探險家,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於奧斯陸附近的博爾格。曾在挪威海軍服役。1901年到格陵蘭東北進行海洋學研究。1903~1906年乘單桅帆船第一次通過西北航道(從大西洋西北經北冰洋到太平洋),並發現北磁極。在獲悉R.E.彼利成功到達北極後,積極准備探測南極。1910年6月乘「前進」號(Fram)從挪威出發,1911年1月3日到南極大陸的鯨灣,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與4個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極進發,12月14日到達。阿蒙森在南極進行了觀測研究,於12月17日離開。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國探險家L.埃爾斯沃思、義大利航空工程師U.諾比萊從挪威乘飛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飛越了北極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極的飛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極》(1912)、《我作為探險家的一生》(1927)等。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險家,他們的探險行動,也許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今天看來,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經歷更像一部系列劇(其中的一些,確實被拍成了電影或電視):無論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還是在乾旱炎熱的沙漠里,這6位無畏的探險家,勇敢地面對一切,最終發現了地球上那些原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認為他們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是有人與獅子搏鬥,有人吞下老鼠……那麼,如果有膽量的話,你也去探險吧! ……

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裡。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聖·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並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馬克·波羅:走進中國

探險成果:最早考察中國的歐洲人之一
時 間:始於1271年

在中世紀,當其他小夥伴還沉迷於彈子游戲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問他:要不要同他們一起騎馬從義大利旅行到中國。現在,讓我們看看真正不可思議的事吧:這個熱愛冒險的17歲男孩,竟然毫不猶豫答應了!

馬可說,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彷彿聽到了死神的召喚。但是,當他到達龐大而輝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一切都那麼神奇:可以買東西的紙(幣)、色彩艷麗的紋身,像神話中獨角獸一樣的犀牛…

馬可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馬可·波羅游記》。後來,就是這本書喚起了另一名義大利青年的冒險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佛迪南·麥哲倫:環球旅行

探險成果: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時 間:始於1519年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於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由於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飢。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於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後,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並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後來的探險家。

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夥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彷彿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裡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後,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❹ 求雨果獎所有科幻小說,百度網盤資源

《被毀滅的人》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Cbd_-1WNyZGC6YIMd_upsQ

提取碼: wz2m

《被毀滅的人》由阿爾弗雷德·貝斯特所作。


❺ 短篇探險的故事

探險顧名思義就是探究危險的地方,這可謂是一項極其危險的運動,它是在挑戰人類的生存極限,以及人類的智慧、魄力的程度。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短篇探險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短篇探險的故事篇一:南美洲未知河的探險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熱衷冒險的探險家。

最讓他得意的是,從1914年結束為期兩屆的總統職務後,對南美洲未知河的探險。

未知河位於巴西內陸,人們之所以稱它“未知河”,是因為沒有人知道它流向何處,也不知道它終止於哪裡。1914年,56歲的羅斯福雄風不減當年,帶著為數極少的一些人向它發起了挑戰。

探險隊員們分乘7艘獨木舟,以平均每天32公里的速度,向未知河下游駛去。剛開始幾天,還比較順利,可就在第五天,水面上突然出現了無數旋渦,害得船身在急流的撞擊下左右晃動,險象環生。

為了大家的安全,羅斯福當即決定,船隊停止前進,改從另一條水路航行。

這突變的情況讓羅斯福的隨從們叫苦不迭。他們只好把獨木舟從湍急的河水中弄到陸地上來,再運到另一條水路。陸上運輸非常艱難,他們不僅要抬著笨重的船,還必須攜帶所有的後勤供給。

這次的陸地運船共持續了兩天半,探險隊好不容易才重新上路。僅僅過了3天,羅斯福又遇到了麻煩:探險隊所帶的食物已所剩無幾。

於是他只得再次命令隊伍停止前進,就地收集野生食物命令下達後,叢林里便響起了他們打獵的槍聲,幾天後,獵殺的動物足足裝了一船。

為了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羅斯福讓隊員們加快速度,日夜兼程,誰知一場災難又在前面等著他們。

那是一個特大的急流,行駛在最前面的幾艘獨木舟一下就被吞沒了,羅斯福在後面見勢不妙,急忙命令剩餘的船隻後退,但獨木舟已不受控制了,轉眼沖到了急流前,眾人慌忙跳進水裡,拚命朝岸邊游去,這才算保住了性命。

羅斯福為遇難的隊員立了一塊碑,默默哀悼了一陣,然後對剩下的人說:“大家別傷心了,像我們這樣的冒險,死亡是隨時都會降臨的,雖然我們痛失良友,但這無法阻擋我們的前進。”

探險隊員們跟著羅斯福走進了原始叢林里,發現那裡到處都是印第安人留下的記號,這讓他們整天提心吊膽,怕印第安人會突襲他們。

羅斯福對此也心有餘悸,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不在這片充滿危險和敵意的土地上逗留,重新乘坐獨木舟從急流中沖下去。

想再從急流中前進,就得重新打造新船。在羅斯福的帶領下,眾人辛苦了3天3夜,終於造出了幾艘獨木舟,探險隊又回到了急流中。

兩天後,一條筆直飛瀉的瀑布攔在了他們面前,這時,有人提議冒險沖過這個瀑布,羅斯福想了半天,同意了。

於是,他們拋掉所有不必要的物品,在急流里整整苦鬥了3天,終於一寸一寸把獨木舟拽過了瀑布。

雖然不知前方的路究竟還有多長,但羅斯福卻始終對未來抱著樂觀的情緒,在他的感染下,探險隊員們更是精神大振,無論再遇到多麼危險的情況,他們都面無懼色,勇往直前。

就這樣,他們駕著獨木舟,乘風破浪,終於走完了未知河的全程。

從那以後,這條長約1000多公里的未知河流便清清楚楚標在了地圖上,人們為了紀念做出這一偉大貢獻的人,將未知河改名為“西奧多·羅斯福河”。

短篇探險的故事篇二:飄越大西洋的氣球探險

1978年,兩個美國人駕駛一隻熱氣球,用了6天時間飄越大西洋,這個消息成了當時最轟動的新聞之一。

為此,美國的幾家報紙大肆宣揚白種人是如何的優越。這一下深深刺激了剛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的塔特爾,他來自馬利共和國,是有色人種,他不相信白人能做的事,自己就做不來,於是他找到自己大學的兩個同學,決定也去做一次飄越大西洋的氣球探險。

經過一番准備,塔特爾和同學合夥買了一隻精美牢固的大氣球,並將它取名為“雅典娜”號,裡面裝上了250公斤的鉛塊、30袋沙包和大量的食物。

1989年8月3日,他們乘上氣球,從馬薩諸塞州起飛。於是,一場有色人種挑戰白種人的探險飛行開始了。

3天後,“雅典娜”號來到距加拿大的紐芬蘭聖約翰斯市約960公里的地方,由於吊艙是敞開無頂的,所以3人感到寒風刺骨。

當天晚上,塔特爾收到從氣象台發來的信息,說在他們的前方正有一個風暴氣旋,如果氣球仍停留在4000米的空中,就有被氣旋颳走的危險。

怎麼辦,難道返回美國?塔特爾沉思片刻,一咬牙,嘴裡進出一句:“別想那麼多,把氣球升高,穿過風暴氣旋!”

“雅典娜”號很快上升到6000米的高度,終於避過了可怕的氣旋。但是,氣溫卻從零下4攝氏度一下降到了零下26攝氏度,塔特爾他們凍得直哆嗦,只好一邊吃東西,一邊不停地跳迪斯科,因為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被凍僵。

又是兩天過去了,塔特爾已打破了一項由白種人創造的連續飄行107小時的記錄,而此時,他已來到離愛爾蘭海岸不遠的地方。

就在“雅典娜”號剛鑽進一片密雲的時候,一股寒流突然從海面上躥向它,氣囊里的氦氣頓時發生了冷縮現象,幾秒鍾後,氣球開始急劇下降,竟從6000多米一下降到1200米,在這個高度停留一會兒,又往下降去。

塔特爾見勢不妙,急忙大喊一聲:“快!快把鉛塊拋出去!”

他的兩個同伴如夢初醒,趕緊抓起鉛塊向下拋去。雖然氣球下降的速度減慢了許多,但卻無法讓它停止,眼看就要落人海里。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只聽塔特爾又一聲大喊:“還有沙包!”

3人手忙腳亂忙了好一陣,將鉛塊和沙包扔了個精光,這時,氣球才總算穩住,在800米的高度向東飄去。兩個小時後,“雅典娜”號的氣囊在陽光的照耀下獲得了足夠的熱力,終於上升到較為安全的高度。塔特爾這才把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第二天下午,“雅典娜”號進入了法國。一路上,塔特爾看到到處都是手持望遠鏡觀望氣球的人們,這場面讓他著實激動了一陣。

當“雅典娜”號經過杜維賽馬場時,塔特爾知道終點快到了,於是,他便和同伴把氣球里的雜物一一拋掉,讓氣球緩緩落在一片麥田裡。

3人攜手走出氣球,驚奇地發現擁來的人群大多數都是黑人、印第安人及一些有色人種,他們隨即就明白,是自己的這次成功探險讓這些有色人種感到揚眉吐氣,他們是來分享快樂的。

塔特爾被人緊緊擁抱住的時候,他再也忍不住了,任憑激動的淚水一個勁兒地流。

短篇探險的故事篇三:探秘西藏的“雪人”傳說

西藏的“雪人”傳說,是當今世界上的一個未解之謎。

有的藏民把“雪人”叫做“崗位倉姆吉”,意即雪山上的“雪人”。據說“雪人”體型高大,可達2米左右,全身披淺灰色長毛,頭發為棕黃色,直立行走,快捷如飛,以挖食草根、捕捉雪兔、雪雞等小動物為生,力大驚人,敢與兇猛的灰熊搏鬥。

因為它生活在雪山之上的懸崖絕壁、冰川雪嶺之中,毛色又幾乎與積雪荊棘相混,發現實屬不易,兼之它極為機靈,一有響動就飛速避匿,所以連照相機也很難捕捉。

自1956年中國成立雪人考察隊以來,幾番探尋,也只拍得幾個腳印,迄今未見到雪人的確切行跡。

“雪人”傳聞由來已久,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能要數清人紀昀所撰的《灤陽消夏錄》了。其一雲:“方桂,烏魯木齊流人子也,嘗牧馬深山,一馬忽逸去。攝跡往覓,隔嶺聞嘶聲甚急。循聲至一絕谷,見數物,似人似獸,周身鱗皮斑駁如古松,發蓬蓬如羽葆。目睛突出,色純白,如嵌二雞卵,共按馬生嚙其肉。”

另一則收在《姑妄聽之》一書中,據說有二人入藏貿易,各乘一騾,山行迷路不辨東西。忽有十餘物自懸崖躍下,他們疑是“夾壩”(劫盜)。走近一看,都有二米多高,身披黃棕色長毛,似人非人,語音啁晰難辯,二人戰栗地以為必死。這些怪物無傷害之意,反而把他們夾在脅下翻山越嶺,輕捷有如猿猴飛鳥,送到大路旁而去。

1952年義大利人湯布茲聲稱,他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卡布爾山麓,看到一隻“耶提”(“雪人”的藏語音),在300米之外匆匆走過,隨即消失在雜亂的冰堆後面。湯布茲寫道:“耶提外形像人,周身長滿了暗色的長毛、健步如飛……”

1951年英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的西普頓,拍攝到據說是“雪人”的非常清晰的腳印照片。照片上的大拇趾和二趾是分開的,缺乏與人相似的腳弓,與現代人相比,“雪人”的腳還處於原始階段。

1954年英國到喜瑪拉雅山尋找“雪人”的考察隊,在一座喇嘛廟里發現這里保存著兩塊300多年的“雪人”頭皮。皮上長滿了夾雜著褐色的火紅色長毛。

1958年,美國一登山隊員在喜馬拉雅山尼泊爾境內的一條山河旁,看到一個披頭散發的“雪人”在吃青蛙。

1950年,中國科學院等單位曾派出專業人員對“雪人”進行專題調查。5月20日晚,隊員尚玉昌正在營帳里寫日記,突然聽到山谷里兩聲槍響,只見藏族翻譯氣喘吁吁地跑來,大喊:“雪人!雪人!”原來一個“雪人”從山谷下正往山頂走去,全身長毛。翻譯緊放兩槍,但因天黑而未打中,“雪人”逃走了。

這之前,絨布寺一喇嘛看到了“雪人”,它的特徵是:全身長毛,身體比人大,直立行走。

1959年6月24日,在卡瑪河谷中游的莎雞塘。一個住在中國境內的尼泊爾邊民報告說:他的一頭氂牛被“雪人”咬斷喉嚨死去。“雪人”吸盡了氂牛的血。中國考察隊員趕到現場,在死牛附近找到一根棕色的毛,長15.6厘米。帶回北京鑒定後,認為與氂牛、猩猩、棕熊、恆河猴的毛不同。這是一個十分珍貴的有關“雪人”的實物。

1985年10月,有一浙江個體戶牙醫到那曲羌塘為人醫牙,在乘汽車返回拉薩途中,見一群野驢從山中狂奔而出。後面有一棕色怪獸緊追不舍。野驢放蹄疾馳時,時速可達百里,但一會兒,一頭落伍的野驢竟被棕色怪獸攫去。他認為這個怪獸與人們描述的“雪人”相似。

熱點內容
言情小說推薦重生甜文 發布:2025-05-25 02:07:25 瀏覽:892
尋好看的都市異能小說10部以上 發布:2025-05-25 02:04:19 瀏覽:89
她成了殘疾人總裁小說 發布:2025-05-25 02:01:37 瀏覽:423
免費txt完本修真小說下載 發布:2025-05-25 01:55:00 瀏覽:965
中國現代史短篇小說精選 發布:2025-05-25 01:52:27 瀏覽:410
經典小說教父電影解說 發布:2025-05-25 01:51:43 瀏覽:933
甜甜的小說短篇完結聽書 發布:2025-05-25 01:51:42 瀏覽:467
總裁攻大人小說 發布:2025-05-25 01:50:58 瀏覽:499
重生異界大陸流小說 發布:2025-05-25 01:50:56 瀏覽:45
小說兄妹好結局 發布:2025-05-25 01:47:37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