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的鄉村短篇小說
Ⅰ 沙汀寫了什麼諷刺小說
《在其香居茶館里》《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磁力》、《聯保主任的逍遣》、《老煙的故事》、《堪察加小景》
沙汀諷刺小說,語言運用與敘事風格是相輔相成的。他善於從四川方言提取機趣幽默,是人物語言活色生香、生機盎然。注重鄉村俗語提煉又吸取歐化語言。沙汀的語言含蓄勁道,在敘述故事時極為冷峻,他的風格是高度的輕蔑,含而不露的諷刺鋒芒。嚴謹的現實主義作家轎告虛在創作中一貫重視客觀真實。他對群醜的憎惡是強烈的,鞭打和嘲笑是辛辣的,但他絕不因自己的主觀好惡而隨意醜化人物,而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努力寫出人物性格的真實性與復雜性。小閉燃友拆說《在祠堂里》寫連長太太被軍官們裝進棺材的瞬間,沒有多餘的道具沒有強烈的動作,太太的嘴被堵住,沒有反抗。卻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撼動人心的效果。
Ⅱ 沙汀的主要作品
《俄國煤油》,寫於1931年4月,最初收入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
《瑩兒》,寫於1931年10月,最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線》。
《碼頭上》,發表於《文學月報》第1卷第4期(1932年11月15日),收入《法律外的航線》。
《恐怖》,寫於1932年4月,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線》,又收入1980年版《祖父的故事》。
《法律外的航線》,寫於1932年8月,收入同名短篇集。
《法律外的航線》(短篇小說集),上海辛懇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土餅》,發表於《現代》第三卷二期(1933年)。
《老人》,《文學》第1卷2號(1933年8月1日)。
《丁跛公》,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146期(1935年4月7日),又收入《大公報·文藝叢刊》(1936年8月)。
《兇手》,《文學》第4卷6號(1935年6月1日)。
《趕路》,《創作》創刊號(1935年7月15日)。
《獸道》,《光明》創刊號(1936年6月10日)。
《苦難》,《文學》第7卷1號(1936年7月1日)。
《在祠堂里》,《文學界》創刊號(1936年6月)。
《災區一宿》,《光明》1卷2號(1936年6月25日)。
《土餅》(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代理縣長》,《國聞周報》第14卷第1期。
《航線》(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初版,為《法律外的航線》的新版本。
《龔老法團》,《光明》2卷11期(1937年5月10日)。
《苦難》(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文藝陣地》1卷5期(1938年6月16日)。
《堪察加小景》,《文藝突擊》(1938年11月1日)。
《聯保主任的消遣》,《文藝戰線》1卷2號(1939年3月16日)。
《隨軍散記——我所見之一個民族戰士的素描》(報告文學),知識出版社1940年11月重慶初版。本書曾以《我所見之賀龍將軍》為名,由新時代出版社1950年出版。
《磁力》,《抗戰文藝》7卷2、3期合刊(1941年3月20日)。
《老煙的故事》,《文藝陣地》6卷1期(1941年1月10日)。
《在其香居茶館里》,《抗戰文藝》6卷4期(1940年12月1日)。作家出版社1959年12月、1
960年二次列入「文學初步讀物」中出版。
《這三年來我的創作活動》,《抗戰文藝》7卷1期(1941年1月1日)。
《公道》,收入《十人小說集》(沙汀等著,1943年7月重慶文聿出版社初版),後收入沙
汀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藝術幹事》,寫於1941年6月,收入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淘金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5月初版。
《模範縣長》,《文藝雜志》1卷1期(1942年1月15日)。
《和合鄉的第一場電影》,《文藝雜志》一卷三期(1942年3月15日)。
《磁力》(短篇小說、論文集),系艾蕪主編《文學叢書》之一。1942年9月三戶圖書社出
版。
《闖關》(中篇小說),建國書店作為「當今文藝叢書」之一於1945年6月初版。
《奇異的旅程》(即《闖關》),重慶當今出版社「當今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5月初版
)。
《小城風波》(短篇小說集),重慶東方書社發行「東方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4月初版
)。
《困獸記》(長篇小說),重慶新地出版社1945年4月、1946年出版。
《替身》,《文哨》1卷3期(1945年10月1日)。
《呼號》(即《呼嚎》),《中原、文藝雜志、希望、文哨聯合特刊》1卷2期(1946年1月2
0日)。
《范老老師》,1946年1月9日、10日《新華日報》。
《播種者》(短篇小說集),上海華夏書店1946年2月、8月兩版;復興書店1946年亦出版。
《獸道》(短篇小說選集),群益出版社1946年4月出版。
《催糧》,《萌芽》1卷1期(1946年7月15日)。
《煩惱》,《人世間》復刊第1期(1947年3月20日)。
《意外》,《大公報·星期文藝》第61期(1947年12月7日)。
《還鄉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7月初版。
《呼嚎》(短篇小說集),新群出版社1947年、1950年出版。
《鍾敖》,寫於1947年11月29日。收入短篇小說集《醫生》。
《選災》,《小說》1卷1期(1948年7月1日)。
《堪察加小景》(短篇小說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8月出版。
《醫生》,寫於1949年11月。
《炮手——蔣管區生活實錄》《小說》4卷1期(1950年5月1日)。
《酒後》,《小說》4卷4期(1950年11月1日)。
《減租》,《大眾文藝》1卷1期(1950年5月)。
《醫生》(短篇小說集),上海海燕書店1951年5月出版。新文藝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
《談談人物的創造》(論文),《西南文藝》1953年第6期。
《沙汀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
《堰溝邊》,《人民文學》1955年7月號。
《盧家秀》,1955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
《過渡》,《人民文學》1955年12月號。
《老鄔》,《人民文學》1957年5、6期合刊(1957年5月20日)。
《摸魚》,寫於1957年3月6日,發表於《文藝月報》1957年第6期。
《開會》,《收獲》總第一期(1957年7月)。
《在牛棚里》,《人民文學》1957年9月號。
《夜談》《人民文學》1958年11月號。
《沙汀選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
《過渡》(短篇小說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63年二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
年4月初版。
《歐么爸》,《人民文學》1959年12月號。
《漫談小說創作中的一些問題》,《峨眉》1960年第1期,轉載於《人民文學》1960年3月號。
《作家的責任》(論文),1960年8月3日《光明日報》。
《你追我趕》,《人民文學》1960年10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
1年7月出版。
《假日》,《上海文學》1961年2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1年7月
出版。
《夏夜》,寫於1961年6月15日。
《一場風波》,寫於1963年2月至6月21日。
《煎餅》,寫於1964年4月14日。
《青楓坡》(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創作談),《收獲》1979年第1期。
《過渡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關於〈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通信》(文藝評論),《文藝報》1980年第4期。
《敵後七十五天》(回憶錄),《收獲》1981年第2期。
Ⅲ 20世紀50年代,我國小說作家沙汀在取材、表現形式、作品風格上進行了哪些改造
20世紀50年代,我國小說作家沙汀出於對文學的熱愛,則如猛不得不在取材、表現形式、作品風格上進行改造。凳備他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四川農村生活,它們大部分渣粗橋收入《過渡》和《過渡集》這兩個短篇集中。在沙汀的早期作品中,農村的「基層幹部」和積極分子成為主要的表現對象。沙汀在描述上保持樸素的寫實風格,從表現對象日常生活入手,以簡練、冷靜的敘述來自然地展開故事。而1960年發表《你追我趕》,便轉而追求明朗熱烈的基調,著力去塑造「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新人形象。這一走向了虛浮和空洞的短篇,卻為當時的批評界所贊賞。
Ⅳ 農村題材短篇小說
遲子建的《酒鬼的魚鷹》
沈從文《邊城》
魯迅的《故鄉》和《祝福》
還有茅盾的《春蠢》
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夏衍的《包身工》
趙樹理的《三里灣》
李准《不能走那條路魯彥、許欽文、蹇先艾、台靜農、許傑、彭家煌、沙汀、艾蕪等一批現代鄉土作家,以朴實細密的寫實風格書寫老中國兒女在各自的鄉土上發生的種種悲劇性故事
Ⅳ 說出下面作者的主要作品
1.田漢主要作品:《咖啡店之一夜》《名優之死》《麗人行》《關漢卿》《文成公主》
2.曹禺的主要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
3.沙汀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土餅》、
《苦難》,長篇小說《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
4.丁玲主要作品有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水》,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
5.柔石的主要作品有,詩劇《人間的喜劇》,小說《舊時代之死》、《二月》、《希望》、《為奴隸的母親》等.
柔石是我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先驅。他原名趙復平,1902年出生於寧波市寧海縣。柔石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聯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上海龍華 。
6.聞一多主要作品為詩集《紅燭》《死水》
7.張恨水主要作品;《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魑魅世界》《五子登科》
8田間主要作品有:《給戰斗者》、《誓辭》、《我的短詩選》、《馬頭琴歌集》、《天山詩草》、《戎冠秀》、《田間詩抄》等詩集,《板門店記事》、《海燕頌》、《新國風贊》等散文和詩評集。
田間,原名童天鑒,現代詩人。1916年出生於農村。安徽無為縣人。自幼在農村讀書,1933年到上海光華大學讀書,1934年加入「左聯」。1936年出版的《中國牧歌》和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被國民黨列為禁書。1937年抗戰爆發,由上海到武漢,又到晉東南,在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任戰地記者。1938年到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後到冀晉區黨委任《新群眾》雜志社社長,張家口市委宣傳部長。1949年。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創作部副部長、文學講習所主任、《詩刊》編委。抗美援朝期間。曾兩次赴朝鮮戰場。1957年底,下鄉到河北懷來南水泉大隊「蹲點」,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聯主席。1978年出席第五屆全國人大。
Ⅵ 簡介沙汀的小說創作。
主要作品
《俄國煤油》,寫於1931年4月,最初收入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
《瑩兒》,寫於1931年10月,最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線》。
《碼頭上》,發表於《文學月報》第1卷第4期(1932年11月15日),收入《法律外的航線》。
《恐怖》,寫於1932年4月,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線》,又收入1980年版《祖父的故事》。
《法律外的航線》,寫於1932年8月,收入同名短篇集。
《法律外的航線》(短篇小說集),上海辛懇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土餅》,發表於《現代》第三卷二期(1933年)。
《老人》,《文學》第1卷2號(1933年8月1日)。
《丁跛公》,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146期(1935年4月7日),又收入《大公報·文藝叢刊》(1936年8月)。
《兇手》,《文學》第4卷6號(1935年6月1日)。
《趕路》,《創作》創刊號(1935年7月15日)。
《獸道》,《光明》創刊號(1936年6月10日)。
《苦難》,《文學》第7卷1號(1936年7月1日)。
《在祠堂里》,《文學界》創刊號(1936年6月)。
《災區一宿》,《光明》1卷2號(1936年6月25日)。
《土餅》(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
《代理縣長》,《國聞周報》第14卷第1期。
《航線》(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初版,為《法律外的航線》的新版本。
《龔老法團》,《光明》2卷11期(1937年5月10日)。
《苦難》(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文藝陣地》1卷5期(1938年6月16日)。
《堪察加小景》,《文藝突擊》(1938年11月1日)。
《聯保主任的消遣》,《文藝戰線》1卷2號(1939年3月16日)。
《隨軍散記——我所見之一個民族戰士的素描》(報告文學),知識出版社1940年11月重慶初版。本書曾以《我所見之賀龍將軍》為名,由新時代出版社1950年出版。
《磁力》,《抗戰文藝》7卷2、3期合刊(1941年3月20日)。
《老煙的故事》,《文藝陣地》6卷1期(1941年1月10日)。
《在其香居茶館里》,《抗戰文藝》6卷4期(1940年12月1日)。作家出版社1959年12月、1960年二次列入「文學初步讀物」中出版。
《這三年來我的創作活動》,《抗戰文藝》7卷1期(1941年1月1日)。
《公道》,收入《十人小說集》(沙汀等著,1943年7月重慶文聿出版社初版),後收入沙汀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藝術幹事》,寫於1941年6月,收入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淘金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5月初版。
《模範縣長》,《文藝雜志》1卷1期(1942年1月15日)。
《和合鄉的第一場電影》,《文藝雜志》一卷三期(1942年3月15日)。
《磁力》(短篇小說、論文集),系艾蕪主編《文學叢書》之一。1942年9月三戶圖書社出版。
《闖關》(中篇小說),建國書店作為「當今文藝叢書」之一於1945年6月初版。
《奇異的旅程》(即《闖關》),重慶當今出版社「當今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5月初版)。
《小城風波》(短篇小說集),重慶東方書社發行「東方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4月初版)。
《困獸記》(長篇小說),重慶新地出版社1945年4月、1946年出版。
《替身》,《文哨》1卷3期(1945年10月1日)。
《呼號》(即《呼嚎》),《中原、文藝雜志、希望、文哨聯合特刊》1卷2期(1946年1月20日)。
《范老老師》,1946年1月9日、10日《新華日報》。
《播種者》(短篇小說集),上海華夏書店1946年2月、8月兩版;復興書店1946年亦出版。
《獸道》(短篇小說選集),群益出版社1946年4月出版。
《催糧》,《萌芽》1卷1期(1946年7月15日)。
《煩惱》,《人世間》復刊第1期(1947年3月20日)。
《意外》,《大公報·星期文藝》第61期(1947年12月7日)。
《還鄉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7月初版。
《呼嚎》(短篇小說集),新群出版社1947年、1950年出版。
《鍾敖》,寫於1947年11月29日。收入短篇小說集《醫生》。
《選災》,《小說》1卷1期(1948年7月1日)。
《堪察加小景》(短篇小說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8月出版。
《醫生》,寫於1949年11月。
《炮手——蔣管區生活實錄》《小說》4卷1期(1950年5月1日)。
《酒後》,《小說》4卷4期(1950年11月1日)。
《減租》,《大眾文藝》1卷1期(1950年5月)。
《醫生》(短篇小說集),上海海燕書店1951年5月出版。新文藝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
《談談人物的創造》(論文),《西南文藝》1953年第6期。
《沙汀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
《堰溝邊》,《人民文學》1955年7月號。
《盧家秀》,1955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
《過渡》,《人民文學》1955年12月號。
《老鄔》,《人民文學》1957年5、6期合刊(1957年5月20日)。
《摸魚》,寫於1957年3月6日,發表於《文藝月報》1957年第6期。
《開會》,《收獲》總第一期(1957年7月)。
《在牛棚里》,《人民文學》1957年9月號。
《夜談》《人民文學》1958年11月號。
《沙汀選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
《過渡》(短篇小說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63年二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4月初版。
《歐么爸》,《人民文學》1959年12月號。
《漫談小說創作中的一些問題》,《峨眉》1960年第1期,轉載於《人民文學》1960年3月號。
《作家的責任》(論文),1960年8月3日《光明日報》。
《你追我趕》,《人民文學》1960年10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1年7月出版。
《假日》,《上海文學》1961年2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1年7月出版。
《夏夜》,寫於1961年6月15日。
《一場風波》,寫於1963年2月至6月21日。
《煎餅》,寫於1964年4月14日。
《青楓坡》(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創作談),《收獲》1979年第1期。
《過渡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關於〈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通信》(文藝評論),《文藝報》1980年第4期。
《敵後七十五天》(回憶錄),《收獲》198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