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中短篇小說獎作者

中短篇小說獎作者

發布時間: 2023-09-05 06:23:45

A. 宋璞的家庭介紹

宗璞
宗璞(1928—)女,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退體於中國社會科學業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於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1928年7月生於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轉人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等單位工作。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曾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文革」後,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說散文選》。後來又抱病奮力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其第一部《南渡記》已於1987年問世,獲得了好評。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說《紅豆》。新時期她開始大量發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三生石》(獲第 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童話《總 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

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園情結(侯宇燕)

宗璞走過的是怎樣的一條人生之路呢?翻開作家的履歷,撲面而來的是一股與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韻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書香之氣。宗璞的經歷,與大多數作家不同。她不像師陀、田濤等老一輩作家,是從中國的底層社會一步步艱難地爬到了知識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謝冰瑩,從舊的地主家庭中游離出來,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說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時期涌現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時代就離開書本,離開家人,在貧窮、愚昧與困惑中探索人生的價值。甚至生長於「文革」之後的一代年輕人,也很少有像她這樣得天獨厚的學養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潔的蘭花,有幸在遠離貧困與骯臟的凈土中發芽,成長,就象夏洛蒂所言,擁有一個「沒有污點的,飲之不盡,令人神清氣爽的清泉」般的純凈記憶。她的生活環境,基本上限於高等學府和高等學術研究機構,由於自小在和諧淳厚文雅的學術氣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與做文准則。她確實擁有一個令人羨慕的童年時代。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宗璞的作品中總有一種別人學不來的大家之氣,沖和之態,甚至一種率真潔白的「學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學校園中,教授的生活條件是極其優越的,絕無今日「腦體倒掛」之虞。生活的舒裕與地位的高貴,使得鑽研學業的教授們能比較專心於書本的研究(當然抗戰開始後又有了不同),他們的子弟也能在一個相對單純、明凈的天地中獲得比同齡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養。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使得他們過分地單純,書卷氣過於濃厚,在今後的人生歷程中則免不了要經受更多的磨難與挫折。我手頭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不妨拿來,隨便擷取幾段,為宗璞筆下的清遠世界作一個更詳盡的注腳。宗璞的同輩人,著名文史專家虞振鏞的女兒,西南聯大1943年學生虞佩曹在《水木清華——童年的回憶》中曾飽含深情地描寫了清華校園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靜與清雅,以及清華人文景觀的優越與獨特。她說「那時清華只有附小(即馮友蘭提到的宗璞就讀的成志小學)及附設的幼稚園。馬約翰是我們的校長。……後來由蔡順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學生。」在這樣條件下成長的孩子,的確有常人不及之處。而當時孩子們生活的環境又是怎樣的呢?「水木清華的工字廳……裡面典雅、陰涼,有一股楠木香味,單身教授吳宓、葉企孫先生曾在裡面有過住所。」「我們住的南院是一個四周由房屋圍繞著的大院……西式住宅一號是趙元任先生家……」。這種耳濡目染的文化氣韻,在一點一滴中已深深地滲入了孩子們的靈魂之中。宗璞《南渡記》中所寫的方壺小院,不就是這種充滿清遠文化氣息的精英薈萃之地嗎?法國現代派女作家納塔麗·薩馬特說:「文學所描寫的,永遠只能是某種看不見的,每個作家所嚮往的——他獨自一人感覺的現實。」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虛構,然而意境卻總是忠誠地反映出一個具有敏感稟賦的作者童年時對周圍景物的特殊感覺以及這種感受對其終生造成的影響。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縷輕煙,又好似一絲馨香,著意體會時捉摸不出,只有親身體會過這種生活的人,才能從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寫中領略到作家實際極其濃厚的感情,那種對童年精神生活的無限追憶與留戀。這種非過來人不能寫出亦不能讀出的愛,正是宗璞「校園情結」的真諦所在

B. 汪曾祺的哪部作品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大淖記事》曾獲的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作品簡介:
《大淖記事》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作品。該書描寫小錫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兒巧雲的愛情故事,挺拔廝稱的十一子和心靈手巧的巧雲在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了感情,作品同時以散文的筆調,細膩的描寫了大淖的風光、世俗和人情。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沙家浜》《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還寫了他的父親,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鴨蛋》和《胡同文化》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C. 宗璞的那一篇小說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

《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散文集《丁香結》獲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D. 莫言獲過什麼獎

截止2019年2月20日,莫言獲獎的作品如下:

1、作品名稱:《蛙》

獲獎獎項: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時間:2012

作品簡介:

《蛙》是中國當代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當年在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

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全書由4封長信和一部9幕話劇組成,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結構新穎,節奏鮮明,筆觸細膩,文字朴實,富有意味和張力。

2、作品名稱:《蛙》

獲獎獎項: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獲獎時間:2011

作品簡介:

《蛙》是中國當代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當年在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

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全書由4封長信和一部9幕話劇組成,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結構新穎,節奏鮮明,筆觸細膩,文字朴實,富有意味和張力。

3、作品名稱:《生死疲勞》

獲獎獎項:第二屆紅樓夢獎

獲獎時間:2008

作品簡介: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

圍繞著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並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4、作品名稱:《生死疲勞》

獲獎獎項: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8

作品簡介: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

圍繞著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並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5、作品名稱:《月光斬》

獲獎獎項:第一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

獲獎時間:2005

作品簡介:

《月光斬》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說,書中講述了一個縣委副書記被惡作劇的「謀殺」的故事,書中同時穿插了有關「月光斬」來源和製造的兩個傳說故事。

6、作品名稱:《月光斬》

獲獎獎項: 第五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4

作品簡介:

《月光斬》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說,書中講述了一個縣委副書記被惡作劇的「謀殺」的故事,書中同時穿插了有關「月光斬」來源和製造的兩個傳說故事。

7、作品名稱:《檀香刑》

獲獎獎項: 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3

作品簡介: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發表於2008年,曾引起文學界熱議。

小說以1900年如棚仿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渣纖驚心動魄的故事。

8、作品名稱:《酒國》

獲獎獎項: 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1

作品簡介:

《酒國》是莫言發表於1993年的長篇諷刺小說。該小說藉助「酒」這種飲品,描繪了中國的官場生態,抨擊了官和螞場的腐敗,被美國漢學家葛浩文譽為創作手法最有想像力、最為豐富復雜的中國小說。

9、作品名稱:《牛》

獲獎獎項: 第八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獲獎時間:2000

作品簡介:

《牛》是莫言的一部中篇小說,黑色喜劇。1998年發表於《東海》雜志。

小說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調皮搗蛋的少年羅漢輟學在家,與生產隊飼養員杜大爺一起放牛。因生活貧困養不起更多的牛,生產隊長麻叔請來了公社獸醫站的老董同志為雙脊、大小魯西三頭小公牛施行閹割手術。

術後,羅漢、杜大爺與三頭牛朝夕相處,歷經煎熬,大小魯西終於康復了。但桀驁不訓的雙脊卻因術中大出血,術後感染,在經歷了數天的折磨後而不幸死去的故事。

10、作品名稱:《豐乳肥臀》

獲獎獎項: 大家·紅河文學獎

獲獎時間:1997

作品簡介:

《豐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

並且在這一幅生命的流程圖中,彌漫著歷史與戰爭的硝煙,真實,不帶任何偏見,再現了一段時期內的歷史。

11、作品名稱:《白狗鞦韆架》

獲獎獎項: 台灣聯合報文學獎

獲獎時間:1988

作品簡介:

《白狗鞦韆架》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於1985年4月發表的一部短篇小說,小說以倒敘手法, 敘寫一個離鄉十年的讀書人井河回鄉與昔日戀人暖重逢的故事。

12、作品名稱:《紅高粱》

獲獎獎項: 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

獲獎時間:1987

作品簡介:

《紅高粱》是中國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20世紀30、40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卻都是正義和邪惡的化身。

《紅高粱》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

《紅高粱》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

(4)中短篇小說獎作者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3年擔任網路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4年12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二、創作特色

1、尋根文學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演講《福克納大叔,你好嗎?》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納的啟示,莫言將「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莫言表示:「我也下決心要寫我的故鄉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

於是從1985年《白狗鞦韆架》開始,莫言高舉起了『高密東北鄉』的大旗,如同一個草莽英雄現世,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王國。正如托馬斯·哈代筆下的英格蘭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亞·馬爾克斯所描寫的南美鄉鎮馬孔多。

通過對自己故鄉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狀況的描寫,傳達了某種帶普遍性的人性內容和人類生存狀況,將一般的鄉情描寫轉化為對人的「生存」的領悟和發現。

這樣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鄉土文學」的狹隘性和局限性,而達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2、西方現代主義

在莫言的小說中,可以很容易發現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心理分析、感覺印象、幻覺夢境、時空顛倒等。

有魔幻現實主義的隱喻、象徵、預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誕派戲劇的誇張、變形、荒誕;還有結構主義、感覺主義、象徵主義等等。

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兩位,即威廉·福克納和加西亞·馬爾克斯。

莫言小說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斷的場景切換和時空顛倒,具有明顯的空間形式小說的特徵,與福克納的風格遙相呼應。而他引用神話傳說以及動物角度敘事則明顯帶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意識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法,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裡就已經明顯體現出來。

比如他發表於1985年的《枯河》,小說運用了意識流的蒙太奇手法將過去與現實交融在一起,並且以兒童「小虎」的感覺描寫代替敘事,令故事詩意化和夢境化。

還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狀閃電》里的慢鏡頭描寫,《歡樂》里的自由聯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識流藝術的體現,莫言在運用意識流手法的過程中,兌現了自己對於仿夢小說的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幻覺現實主義。

莫言對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借鑒是廣泛的,不只局限於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對於農民被收各種花樣的賦稅的誇張描寫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風格;《幽默與趣味》寫人進城市後變成猴子,則有著卡夫卡《變形記》的荒誕。

但莫言並非單純的借鑒,他對西方現代主義極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發表於1993年的《酒國》更是一部史無前例的創新實驗性小說,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徵。

3、中國傳統說書藝術

莫言在借鑒西方現代主義的同時,很快意識到要逃離那些像福克納、馬爾克斯等西方現代派大師那樣的「灼熱的高爐」,逃離的結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學故鄉「高密東北鄉」。

他努力從齊魯文化、蒲松齡《聊齋志異》、《封神演義》、元雜劇,從民間故事、民間藝術(包括高密撲灰年畫、高密泥塑、高密剪紙和茂腔等)等傳統和民間文化資源中汲取營養。

尤其是《聊齋志異》,對莫言影響極大,莫言曾評價《聊齋志異》是一部「化腐朽為神奇」的著作。

2012年莫言在瑞典發表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講故事的人》時說:「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裡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生死疲勞》是最能體現《聊齋志異》對莫言影響的一部小說。

莫言從自己家鄉東夷文化遺存中大量出現的鳥仙、狐仙、鬼神等等各種各樣民間藝術、傳說和古代偏於神鬼演義方面的文學文本如《封神演義》中的土行孫和《聊齋志異》中的席方平等形象中獲得靈感。

又從豐富的現實生活中獲得鮮活的養料,在局部或部分模擬歷史與現實的同時,使自己的創作插上了自由想像的翅膀,進而在心理上、邏輯上達到了高度的真實性和高超的藝術創造性的近乎完美的結合。

從而在繼承川端康成、卡夫卡、福克納、馬爾克斯等現代派大師的基礎上,又紮根於本土文化和文學藝術的大地,實現了文學從「現代主義在中國」到「現代主義中國化」的飛躍。

4、暴力美學

莫言作品具有強悍的暴力主義,發表於1986年的《紅高粱》是一個初級文本,彷彿是一種原始的語典,收錄了通姦(野合)、縱酒、砍頭、剝皮等等基本暴力語匯。

它們是一種證詞,以驗證「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

之後莫言成為了堅定的酷語書寫者,如《酒國》里的紅燒嬰兒,《築路》中的剝狗皮,《食草家族》里的剝貓皮,《靈葯》中的對死人開膛取膽,《白棉花》里的清花機攪碎人等等,莫言以獨特的感官描寫展示暴力帶給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檀香刑》是最能代表莫言暴力美學的巔峰之作,他在小說第九章《傑作》中用了一萬四千多字描寫了對錢雄飛的凌遲過程,莫言以他深厚的語言功底和驚人的想像力向讀者呈現了一個鮮活生動、驚心動魄的酷刑場面。

每一次利刃的割戮和受刑者的呼痛,都匯聚成了一種話語的奇詭快感,流動在小說的語句之間,彷彿一種來自地獄的悲慘光輝。

這不是卡夫卡式的陰郁的刑罰,而是一種混合著極度的虐待與受虐的肉體狂歡,猶如帝國沒落前的最後的盛宴。這樣極致的暴力描寫,令讀者的評價也兩極分化,不喜歡的人立刻扔書嘔吐,喜歡的人則欲罷不能。

正如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美國漢學家葛浩文所說:「《檀香刑》非常殘忍,非常可怕,但你還是想看下去,看到最後,你會問自己為什麼要看呢?」

5、語言狂歡

縱觀莫言的創作,他是以狂歡化的眼光觀察世界,以小丑,傻瓜等被官方文化貶低的邊緣人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由從民間擷取的粗鄙語言與獨白式的「 高雅」語言相混雜,努力發掘出藏污納垢的鄉土民間中的狂歡精神, 使自己的小說創作具有了狂歡化風格的先鋒色彩。

莫言與生俱來的叛逆精神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使他不斷進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語言的創新。例如語言的反常修飾,這種語言的反常修飾集中體現在邏輯矛盾的修飾上。

如《紅高粱》里「 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

在小說《紅蝗》里,當莫言描繪一對近親戀愛的祖先遭受家族的火刑,在熊熊大火中親吻擁抱死去時。

他這樣來評價: 「 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悲劇,這件家族史上駭人聽聞的丑聞,感人的壯舉,慘無人道的獸性,偉大的里程碑,骯臟的恥辱,偉大的進步,愚蠢的倒退」。

類似的語言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這是一種褒貶並置的語言,這種語言正是莫言狂歡化思維和藝術感受的集中體現。

莫言的語言狂歡還體現在語類的大雜燴,大雜燴的語言也體現出狂歡化的平等性,顛覆性和大眾性。

此外,莫言在小說中還雜燴了俚語,俗語,咒語,順口溜,民間歌謠,官方語等等。

這些話語的碎片相互嵌入,混雜,使得卑俗與崇高的等級界面消除了 , 被淹沒在多重聲音的混響話語洪流中,這種混響的聲音形成了一種典型的狂歡化風格,它既是感官的狂歡,也是話語的狂歡。

莫言小說的狂歡色彩還體現在對狂歡節日和狂歡場面的描繪。

例如《四十一炮》里的「肉食節」、《豐乳肥臀》里的雪集、《檀香刑》里的叫花子遊街和檀香刑行刑過程中的「萬貓合唱」等等,以狂歡的方式敘述了社會現象,在狂歡性原則下建立起來虛構話語世界,與制度化的生存世界之間形成鮮明對照。

E. 沈石溪有哪些獲獎作品

《第七條獵狗》(短篇小說) 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退役軍犬黃狐》(短篇小說) 第六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狼王夢》(長篇小說) 台灣第四屆楊喚兒童文學獎,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優秀圖書一等獎。
《一隻獵雕的遭遇》(長篇小說) 中國作家協會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天命》(短篇小說)1992年海峽兩岸少年小說、童話徵文佳作獎。
《象母怨》(中篇小說)首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
《殘狼灰滿》(中篇小說)首屆《巨人》中長篇獎。
《沈石溪動物小說自選集》(中短篇小說集)第三屆冰心兒童圖書獎。
《紅奶羊》(中篇小說集)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狼王夢》《第七條獵狗》(中短篇小說集)台灣1994年「好書大家讀」優選少年兒童讀物獎。
《第七條獵狗》(短篇小說集)台灣《中國時報》94年度十佳童書獎
《保姆蟒》 (短篇小說集)1996年台灣金鼎獎優良兒童圖書推薦獎。
《狼妻》(短篇小說集)台灣1997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寶牙母象》(中篇小說)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
《牧羊豹》(短篇小說集)台灣2000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刀疤豺母》(長篇小說)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
《藏獒渡魂》(短篇小說)第十九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被選入《意林》青少版。
《鳥奴》(長篇小說)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藏獒渡魂》(中短篇小說集)2006年冰心兒童圖書獎
《斑羚飛渡》(短篇小說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7年向青少年推薦百部優秀圖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國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江蘇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遼寧人民出版社高中二年級課外語文。
《狼王夢全本》、《狼世界》(中短篇小說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8年青少年推薦百部優秀圖書。
《最後一頭戰象》被選為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學期和魯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深受讀者的喜愛。本作品還榮獲第8屆優秀課文第3名。
《聖火》獲1990年世界兒童文學和平獎
作者簡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上海人,生於1952年10月,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職稱文學創作2級。1982年10月加入省作協,1985年9月加入中國作協。 生於上海亭子間。1968年初中畢業赴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1975年應征入伍,曾任宣傳部長。在1992年調任成都軍區創作室。最擅長寫動物小說。被稱為動物小說大王。代表作品:《第七條獵狗》《再被狐狸騙一次》《狼王夢》《白象家族》《斑羚飛渡》《最後一頭戰象》《一隻獵雕的遭遇》《大魚之道》《和烏鴉做鄰居》《野犬女皇》、《鳥奴》《聖火》。

F. 作家宗璞的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女,1928年出生,當代作家,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華、任小哲等。中共黨員,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

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任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全委會委員、主席團委員,第六、七屆名譽委員。

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誰》《鐵簫人語》等。2018年,其作品《北歸記》獲得第三屆施耐庵文學獎。

宗璞的作品特點:

宗璞以她細密從容的敘述方式,建立起優美溫婉的語言風格。眾多的人物命運和世相心態,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細節中緩緩展開,伏有大氣磅礴的布局。

宗璞筆下的戰爭沒有刀光劍影,卻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創痕,並具有一種柔性的書卷氣息。那種浸入骨髓的文化質感,在閱讀中竟令人有如置身於《紅樓夢》的語境之中。讀《東藏記》和《紫藤蘿瀑布》這樣雋永而精緻的小說、散文,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對創作情有獨鍾,她說:「讀小說是件樂事,寫小說可是件苦事。不過苦樂也難截然分開。沒有人寫,讀什麼呢?下輩子選擇職業,我還是要干這一行!」

G. 王安憶簡介

王安憶簡介
寫回答共7個回答
熱心網友
王安憶,1954年3月生於江蘇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縣,現代作家、文學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教授。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團工作。1976年發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81年初與李章結婚。1987年調上海作家協會創作室從事專業創作。1996年發表個人代表作《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4年《發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
2013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編輯於 2020-04-22
查看全部7個回答
網路app-網路 官網注冊,送千元優惠券!

網路app-網路上網路,專業平台,優質服務,強大免費工具任你用!網路推廣,為您量身訂做推廣方案,注冊推廣領豪華禮包哦!
網路推廣廣告
國內十大照明燈具品牌有哪些?照明燈具十大品牌排行榜京東-精品惠聚,天天特價,嗨go不停
照明燈具十大品牌排行榜京東-綜合網上購物商城,商品齊全,品質出眾,讓您足不出戶,暢享HI購!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廣告
評論
無觀點,不青春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網路app下載】網路APP_官方下載
「網路app下載」極速搜索,頭條新聞,熱點視頻,全網正版小說 7億用戶的選擇
廣告2020-05-04
王安憶的簡介?
王安憶,1954年3月生於江蘇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縣,當代作家、文學家。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團工作。1976年發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81年初與李章結婚。1987年調上海作家協會創作室從事專業創作。1996年發表個人代表作《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2004年《發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 2013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7贊·112瀏覽2019-12-22
王安憶的簡介(力求簡單)
王安憶--1954年出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到滬。1970年赴安徽插隊落戶,1972年考入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調回上海,任《兒童時代》小說編輯,1987年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創作至今。 代表作:長恨歌 獲獎很多。。
3贊·4,072瀏覽
王安憶的簡介與作品?
作家簡介: 王安憶--1954年出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到滬。1970年赴安徽插隊落戶,1972年考入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調回上海,任《兒童時代》小說編輯,1987年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創作至今。自1976年發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發表有小說《雨,沙沙沙》、《本次列車終點站》、《流逝》、《小鮑庄》、《叔叔的故事》、《69屆初中生》、《長恨歌》等短、中、長篇,約有400萬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學理論。 其中一度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二度獲全國中篇小說獎。翻譯為外國語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韓等文字。 資料:當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茹志鵑遷居上海。1969年初中畢業。1970年赴安徽插隊。1972年考入江蘇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回上海任《兒童時代》編輯,後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上海分會專業作家。1975年冬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發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說集《雨,沙沙沙》、《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尾聲》、《流逝》、《小鮑庄》,長篇小說《69屆初中生》、《黃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話》、《長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遊美利堅》(與茹志鵑合集),兒童文學作品集《黑黑白白》,論著《心靈世界——王安憶小說講稿》以及《乘火車去旅行》、《王安憶自選集》等。其中《本次列車終點》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流逝》和《小鮑庄》分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長恨歌》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作品列表: 《遍地梟雄》,文匯出版社,2005年版 《桃之夭夭》,王安憶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長恨歌》,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歌星日本來》,王安憶著,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米尼》,王安憶著,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版。 《剃度》,王安憶著,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版。 《富萍》,王安憶著,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男人和女人 女人和城市》,王安憶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崗上的世紀》,王安憶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小城之戀》,王安憶等著,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我愛比爾》,王安憶著,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版。 《妹頭》,王安憶著,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版。 《女人二十》,王安憶,陳丹燕等著,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隱居的時代: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王安憶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王安憶小說選》,王安憶著,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 《王安憶散文》,王安憶著,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 《接近世紀初:王安憶散文新作》,王安憶著,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獨語》,王安憶著,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王安憶短篇小說集》,王安憶著,濟南:明天出版社,1997年版。 《一個故事的三種講法》,王安憶著,濟南:明天出版社,1997年版。 《心靈世界:王安憶小說講稿》,王安憶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屋頂上的童話》,王安憶著,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7年版。 《王安憶選今人散文》,王安憶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重建象牙塔》,王安憶著,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版。 《姊妹們:王安憶中短篇小說自選集》,王安憶著,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版。 《漂泊的語言》,王安憶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人世的沉浮》,王安憶著,上海:文匯出版社,1996年版。 《父系和母系的神話》,王安憶著,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版。 《王安憶》,王安憶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香港的情與愛》,王安憶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長恨歌》,王安憶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海上繁華夢》,王安憶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紫霧》,王安憶等著,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5年版。 《乘火車旅行》,王安憶著,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5年版。 《傷心太平洋》,王安憶著,北京:華藝出版社,1995年版。 《荒山之戀》,王安憶著,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烏托邦詩篇》,王安憶著,北京:華藝出版社,1993年版。 《紀實和虛構:創造世界方法之一種》,王安憶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故事和講故事》,王安憶著,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神聖祭壇》,王安憶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旅德的故事》,王安憶著,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母女漫遊美利堅》,茹志鵑、王安憶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小鮑庄》,王安憶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六九屆初中生》,王安憶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黃河故道人》,王安憶著,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揚起理想的風帆》,王安憶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流逝》,王安憶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王安憶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尾聲:中短篇小說集》,王安憶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雨,沙沙沙》,王安憶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
3贊·770瀏覽
王安憶 長恨歌 簡介
《長恨歌》,以浮雕與工筆交錯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一個「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暫而虛幻的浮華之後,是無盡的失落、劫難和追悔…… 《長恨歌》是一出精緻的、破碎的上海舊夢
15贊·8,169瀏覽2018-03-29
王安憶《桃之夭夭》內容簡介,盡量詳細。
一、王安憶長篇小說《桃之夭夭》內容簡介 作品講述了主人公郁曉秋半生的人生歷程。這個上海女子,原本可以在上海的屋檐下過著自己平淡卻充盈、煩惱又熱鬧的生活,但是,她顯然是個異數。她的母親是個滑稽戲女演員,年輕的時候有點小名氣,終究到老了,也只是個跑龍套的,她的父親在她出生前的一年半就因貪污和玩弄女性進了班房。歷經社會與情場失意的母親對她是只有冷漠和淡淡的恨,兄姐也因了她的出身而鄙視她憎惡她,同學和鄰里更是對她側目而視。她的身世,成為市井間無數人流言蜚語的話題,她的充滿青春氣息的美麗,在上海人的眼裡,被毫無道理地認為是刺眼的不安分的象徵。但是,正是這個上海弄堂里的異數少女,卻出人意料地走出了一條艱難卻純凈的人生道路,以潑辣而旺盛的生命力,從容面對多舛的生活和變幻無端的命運,頑強地「灼灼其華」。 二、作品特色 小說每一章都以一句描寫花的古詩為題,比如「一枝梨花春帶雨」、「新剝珍珠豆蔻仁」、「千朵萬朵壓枝低」等等,獨具匠心。王安憶說,這些都是她用心翻書找出來的。如果把原詩一首首調出來看,會發現與小說故事的發展脈絡是相吻合的。在寫作風格上,《桃之夭夭》的寫實風格幾近細碎煩瑣,在這種細碎與煩瑣下,上海這個城市,特別是上海的小市民世界,不再是故事的背景,而成為有血有肉的生命本身。 三、細節: 小說中兩段寫得最好。 一是何民偉始亂終棄,不來找郁曉秋:「她經得起,是因為她自尊。簡直難以想像,在這樣粗暴地對待中,還能存有多少自尊。可郁曉秋就有。這也是她的強悍處,這強悍同是被粗暴的生活磨礪出來的。因這粗暴裡面,是有著充沛旺盛的元氣」。這幾句分明是在映襯其母笑明明在郁子涵糊里糊塗——何民偉也是糊里糊塗,王筆下的男人總是軟弱糊塗——被送進監獄後,變賣了紅木傢具,坐在空空盪盪的屋子裡「抽了一夜的煙;第二夜是清理照片,將同郁子涵的合影統統從中間剪開,撕掉那半邊」。雖然時代不同,女兒做不到母親那樣洋派灑脫,但精神底氣確實一樣的。 二是結尾寫得好:「郁曉秋走在婦聯所在的林陰道上,梧桐樹影罩著她。她是一九五三年生人,今年便是三十二歲。剛生完孩子,是對自己最無心的時候。穿著寬大的舊衣服,頭發永遠是她的麻煩。因為自然卷,剪短了更無法處理,只得留長,盡可能緊得編成辮子,又自覺不像個母親,便盤在腦後,沉甸甸地一堆。碎發還是毛出來。她這種健康豐滿的體形,到這個年齡,又經過妊娠,就變得壯碩。她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農婦,在自然的,室外的體力勞作和粗魯的愛中長成,生活的。在她身上,再也找不到貓眼,工場間西施的樣子,那都是一種特別活躍的生命力躍出體外,形成鮮明的特質。而如今,這種特質又潛入體內更深刻的部位。就像花,盡力綻開後,花瓣落下,結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燦爛的景象,流於平常,內部則充滿,充滿,充滿,再以一種外的,肉眼不可見的形式,向外散步,惠及她的周圍。」一個人,三十年華開花落,總有些結果。這結果是自然而然,強求不來的,這結果是含蓄內斂和給周圍人好處的。 以上內容,供參考。
24贊·2,242瀏覽2017-11-25
王安憶-天眼一下

王安憶,人人都在用的商業安全工具,天眼查只採用公開數據;工商信息,商標信息,法律訴訟,信用信息免費查詢;
北京天眼查科技有限..廣告
傳奇_原汁原味_經典2.5D畫面

十年經典傳奇回歸,傳奇,專為老玩家打造,重現當年熱血情懷!傳奇刷怪爆裝,熱血戰斗,還是當年的味道!
廣州游城網路科技有..廣告
當初女兒由馬蓉撫養,兒子交給王寶強,如今兩個孩子有什麼差別?
在父親的指導下,他的兒子王子豪聰明、懂事、有禮貌。在參加奶奶的葬禮時彬彬有禮,就像一個小紳士。然而,
6條回答·3,221人在看
四歲男童牙齒爛光,父母卻不以為意,讓醫生氣憤不已
四歲男童牙齒爛光,父母卻不以為意,讓醫生氣氛不已! 我的鄰居,有一個4歲男孩,長得非常可愛,討人喜歡,但是看到他的牙齒,就不淡定了。居然一開口的爛牙齒,這是由於小傢伙喜歡吃糖的甜食的原因,還不喜歡刷
405,874人在看·1,927贊
00:51
嫖娼和賣淫哪個會判刑
法妞問答律師在線咨詢
16,913播放
究竟是為什麼鹿晗、楊洋、陳偉霆都不想和關曉彤一起拍戲呢?
我覺得應該是和身高有關吧,作為女生來講關小彤真的是太高了不能再長了。作為有」國民閨女「之稱的關曉彤來
9條回答·8,505人在看
李嫣發搞怪照祝賀李亞鵬生日,留學瑞士為什麼留下空巢老父親?
李嫣作為天後王菲和李亞鵬的女兒,13歲的李嫣備受關注。李亞鵬坦言,李嫣還年輕。作為父親,送女兒獨自出
10條回答·80人在看
評論
36

H. 馮驥才的資料50個字!!!

馮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當代作家、社會活動家。1961年,畢業於塘沽第一中學。馮驥才的祖籍是浙江寧波,父親馮吉甫,浙江寧波人;母親戈長復,山東濟寧人;兄妹六人,排行第三,為長子。1943—1951年,住在天津市大理道115號,在此度過童年。1967年1月1日,與顧同昭在大理道松竹里2號結婚;11月,生子馮寬。1989年,父親病故。

(8)中短篇小說獎作者擴展閱讀:

2018年1月,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稱號;8月,憑借小說集《俗世奇人》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11月,出版非虛構作品《漩渦里》;12月,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小說書寫了對歷史和人性的思考。

2019年4月,憑借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獲2019花地文學榜年度長篇小說獎。2020年5月,被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聘任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

熱點內容
小說閱讀古代言情網 發布:2025-05-29 05:24:11 瀏覽:705
小說鄉野系列言情 發布:2025-05-29 05:24:10 瀏覽:343
小娘子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29 05:15:32 瀏覽:415
描寫未來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29 05:09:53 瀏覽:388
短篇的鬼和人的小說 發布:2025-05-29 05:09:11 瀏覽:435
軍人的80年代小說言情 發布:2025-05-29 05:09:04 瀏覽:443
五枂的全部總裁小說簡介 發布:2025-05-29 04:56:25 瀏覽:783
略污一點的霸道總裁小說 發布:2025-05-29 04:43:50 瀏覽:746
都市明星全收後宮小說 發布:2025-05-29 04:40:26 瀏覽:382
重生男主角只愛舒暢的小說 發布:2025-05-29 04:39:32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