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離別小說
A. 求《玉簪記》原文
玉簪記
【懶畫眉】月明雲淡露華濃,倚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落紅。
小生看此溶溶夜月,悄悄閑庭。背井離鄉,孤衾獨枕。好生煩悶。只得在此閑玩片時。不免到白雲樓下,散步一番。多少是好。(下)
(旦上唱)
【前腔】粉牆花影自重重,簾卷殘荷水殿風,抱琴彈向月明中。香裊金猊動,人在蓬萊第幾宮。
妙常連日冗冗俗事,未得整此冰弦。今夜月明風靜,水殿涼生。不免彈《瀟湘水雲》一曲,少寄幽情,有何不可。(作彈科)
(生上聽琴科)(唱)
【前腔】步虛聲度許飛瓊,乍聽還疑別院風。凄凄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此是陳姑彈琴,不免到他堂中,細聽一番。
(旦唱)
【前腔】朱弦聲杳恨溶溶,長嘆空隨幾陣風。
(生)仙姑彈得好琴!(旦驚科)仙郎何處入簾櫳,早是人驚恐。(生)小生得罪了!(旦)莫不是為聽雲水聲寒一曲中。(生)小生孤枕無眠,步月閑吟。忽聽花下琴聲嘹嚦,清響絕倫,不覺步入到此。(旦)小道亦見月明如洗,夜色新涼,故爾操開絲桐,少寄岑寂。欲乘此興,請教一曲如何?(生)小生略知一二,弄斧班門,休笑休笑。(生彈科,吟曰)雉朝雊兮清霜,慘孤飛兮無雙,念寡陰兮少陽,怨鰥居兮旁徨。(旦)此曲乃《雉朝飛》也。君方盛年,何故彈此無妻之曲?(生)小生實未有妻。(旦)也不幹我事。(生)敢請仙姑,面教一曲。(旦)既聽佳音,以清俗耳。何必初學,又亂芳聲。(生)休得太謙。(旦)汗耳、汗耳。(作彈科,吟曰)煙淡淡兮輕雲,香靄靄兮桂陰,喜長宵兮孤冷,抱玉琴兮自溫。(生)此《廣寒游》也。正是仙姑所彈。爭奈終朝孤冷,難消遣些兒(旦)相公,你聽我道,(唱)
【朝元歌】《長清短清》,那管人離恨?雲心水心,有甚閑愁悶?一度春來,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雲掩柴門,鍾兒磬兒枕上聽。柏子坐中焚,梅花帳絕塵。果然是冰清玉潤。長長短短,有誰評論,怕誰評論?(生唱)
【前腔】更深漏深,獨坐誰相問。琴聲怨聲,兩下無憑准。翡翠衾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露冷霜凝,衾兒枕兒誰共溫。
(旦作怒科)先生出言太狂,屢屢譏訕,莫非春心飄盪,塵念頓起。我就對你姑娘說來,看你如何分解(作背立科)(生)小生信口相嘲,出言顛倒,伏乞海涵!(作跪科)(旦扶科)(生)巫峽恨雲深,桃源羞自尋。你是個慈悲方寸,望恕卻少年心性、少年心性。小生就此告辭。肯把心腸鐵石堅,(旦背立科)豈無春意戀塵凡。(生)今朝兩下輕離別,一夜相思枕上看。(生作下科)(旦)潘相公,花陰深處,仔細行走。(生回轉科)借一燈行如何?(旦急閉門科)(生暗雲)陳姑十分有情,不免躲在此間,聽他說些甚麼,便知分曉。(旦)潘郎,(唱)
【前腔】你是個天生後生,曾占風流性。無情有情,只看你笑臉來相問。我也心裡聰明,臉兒假狠,口兒里裝做硬。待要應承,這羞慚、怎應他那一聲。我見了他假惺惺,別了他常掛心。我看這些花陰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夜深人靜,不免抱琴進去安宿則個。此情空滿懷,未許人知道。明月照孤幃,淚落知多少。(下)
(生)小生在此聽了半晌,雖不甚明白,(唱)
【前腔】我想他一聲兩聲,句句含愁恨。我看他人情道情,多是塵凡性。妙常,你一曲琴聲,凄清風韻,怎教你斷送青春。那更玉軟香溫,情兒意兒,那些兒不動人。他獨自理瑤琴,我獨立蒼苔冷,分明是西廂形境。(揖科)老天老天!早成就少年秦晉、少年秦晉!(詩)
閑庭看明月,有話和誰說。
榴花解相思,瓣瓣飛紅血。
B. 語文教學到底該教什麼怎麼教
1、語文教學應該教什麼?
語文教學目前的現狀是教學內容僵化,教學隨意性過大。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導致教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能教什麼就教什麼,會教什麼就教什麼,喜歡教什麼就教什麼。流行什麼就教什麼。表現出語文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導致有好些教學內容都是低水平的重復。例如比喻句,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教比喻,到高中三年級還是教比喻,每年都在教,每冊書都在教,每課都在教,結果大家都知道,考試的時候學生不一定會。不是教的太多了學生不會,而是每一次教的都是蜻蜓點水。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我們需要知道每節課教師想教什麼,教師實際在教什麼,而學生又在學什麼?特別是公開課,教師總想上出新意來。一堂課,表面熱熱鬧鬧,實際是學生散亂地找東西,表演了一翻;教師額外地講東西,展示了一場。教師教的過程非常完整,豐富多樣;學生學的活動非常零散,非常單調。如果把一堂課錄下來,再把教師活動的部分剪掉,還能剩下些什麼?條條大路通羅馬,問題是你得到達羅馬。
如何有理據的確定教學內容呢?主要有兩點:一是依據體式,二是根據學情。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語文課不是思想政治課,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語文課要教給學生積累、閱讀和寫作的方法。以閱讀為例,詩歌、小說、散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教法是不一樣的,要按文體特點進行閱讀教學。例如《七根火柴》是這篇小說,不是一般的小說,是小說中五十年代的主旋律小說。其中有一個無名戰士,同學們在探討時,提出了如下疑問:作者為什麼不給這個戰士起個名字呢?叫張三李四王五都可以啊,給小說中的人物起個名字對作者來說不是輕易而舉嗎?有的同學說了,作者不知道那個戰士叫什麼名字。不是還有黨證,包著火柴的那個黨證嗎?黨證上不是有名字嗎?還有個同學說那個戰士犧牲的不值得,他可以先劃一根火柴,救活他自己,然後找部隊。這就是學生不理解的,就是教師需要教的。其實作者不給那個戰士起名字是有深意的。中間蘊含著作者的思想,那個戰士只是千千萬萬犧牲的紅軍戰士的代表,紅軍戰士不能劃這一根火柴,這根火柴是黨的財產,作為個人就是犧牲也不能動的。閱讀這樣的小說要依據那個時代主旋律小說的特點去理解。還有的同學問,假如那個無名戰士不是恰好碰上掉隊的盧進勇,或者是盧進勇再遲來半個小時,那個戰士犧牲了怎麼辦?老師說如果你懂得什麼叫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小說,你就會知道那個無名戰士不把應該交待的話交待完作者是不會讓他犧牲的。這不能理解為是編造,應該是那個時代主旋律小說的特點。
備課備什麼?備教材、備學情。作為一個常態的讀者,他怎麼讀?有沒有先把文章分成幾段,歸納了段大意再去細讀與感悟的,有沒有從中間某一個教師認為的重點段先讀的。有人說這是學生常態的學習,那好,學生考場上是怎麼樣子的?一段文本,一些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要得最多的分數。學生應該怎麼讀。這就是教師要教給學生的方法。教師不妨認真想想,語文的常態課堂應該是怎樣的,應該教會學生什麼?應該考慮我教的這些有沒有用,我教的這些對不對?我教的這些學生會不會。自己先讀一讀文本,能讀懂的要考慮學生懂不懂?不能讀懂的要再讀,反復讀,細細品味,除了這個方法還有什麼?你想啊,考場上不會的你不反復讀書你能去問誰啊?一個普通讀者晚上躺在床上讀書不懂的東西不反復讀還能去問那個老師啊?我們教了學生好幾年語文,真正教給他們應對考試和以後學習閱讀的方法了嗎?如果沒有教對,就應該好好想想語文課到底應該教什麼。是不是應該教學生最想學會的東西。當然,如果是常態的課堂和常態的學習,我們還可以教給學生不同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向老師請教,同學討論,利用媒體查閱讀資料等都可以。
自己先明白學生可能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學生可能有困難的地方,學生可能欣賞不了的地方,學生可能讀不懂的地方,把這些作為教師應該教的地方。學生不喜歡的地方,讓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地方,讓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地方,幫他讀好,這就是語文教學應該重點教的內容。
二、語文教學為什麼要教這些?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教學反思的問題。把自己的教學對象化,反思自己做過的事情。進行有效、自覺的、深層的、系統的反思。想法決定做法。教師教的是什麼內容,為什麼要教這些內容?帶著問題,對優秀教師的成功課例進行反思,反思成功的課例為什麼要這樣教;然後對照自己的課例進行自我診斷,以理論知識為支架進行反思。反思的關鍵是要知道老師備課時是怎麼想的,上課時是怎麼想的。課後再想想自己原來想教什麼,課堂上實際教了什麼,學生實際學到了什麼?這才是教學反思。記三年教學反思可以成為名師所說的教學反思和我們每次課後為了應付而勉強寫成的那兩三行文字不是一個概念。有個老師在公開課上用11分鍾時間讓全體同學讀了很長的一篇課文,方法是組織全體學生齊讀一遍,理由是要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和朗讀能力。問題是全體讀一遍是不是就能整體感知文本內容?訓練學生朗讀能力也很重要,問題是訓練朗讀是訓練學生會朗讀的地方呢還是訓練學生不會朗讀的地方呢?成功與失敗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研究優秀課例,藉助理論研究,研究自己原來是怎麼想的,現在又是怎麼想的。原來是怎麼做的,以後將會怎麼做?例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執教《長相思》一詞,「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邊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此無聲」這詞教什麼?咱們語文老師考慮怎麼教?特別是只有文本沒有參考的時候你怎麼教,教什麼?王老師當時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也沒有參考,在飛機上,讀這篇詞。詩要吟,詞要唱。這是文體特點,要教。生字生詞是語言積累,要教。好的句子要教,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要教,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教。學習的方法要教。於是王老師設計了三個環節,一是藉助注釋,讀懂詞意;二是展開想像,讀出詞情;三是互文印證,讀懂詞心。首先是要求學生讀對生字、讀對多音字、讀對停頓、讀出味道和感覺來,並思考兩個問題:身在何方,心在何處?讀出身和心的分離,身和心的矛盾。然後老師吟唱這首詞,讓學生想像家鄉的畫面和情景。情感是需要依託的,通過家的一些細節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勾起來,然後去感悟作者能不能這樣靜靜的思念家鄉呢?然後引導學生去關心一個詞---碎,戰事的緊急導致不能回到家鄉,甚至不能靜靜地想念家鄉讓作者感到心碎。第三階段用另一首古詩去印證: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身在征途,心在故園。男兒為國盡忠不能盡孝的意蘊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普通教的師不是才能不夠,而是想法有問題。不是不會上,而是不會想,這種現象並且是大范圍、長期性、集團性的。關乎閱讀的內容,以起點為感受是對的,但不能一直在起點上,需要提升,作者的情感就在語文課文之中。用2---3個實在的教學環節讓作品在學生的體驗與感受中逐漸展開。想法不改變,只從形式上追求是不會到位的,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很多教師在課堂上試圖建立的不是學生與這篇文章的關系,而是學生與文章所描述的外延的關系。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是讓學生建立體驗作者描寫的這種美的鏈接,而是費盡心思要求學生鏈接北大的荷塘,鏈接學生自己到北大看了荷塘後也能有朱自清那樣的體驗。而沒有想也許親自去看了以後會發現和感覺到那是個臭水塘。
三、語文教學怎麼教?
教學一節好的語文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將相和》將是大將,本文是指趙國大將軍廉頗,相是指宰相,本文是指趙國宰相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既然是和好,那麼肯定有有矛盾的時候,那麼他們有什麼矛盾,為什麼會有這個矛盾,又是什麼情況讓他們和好了?一下子就導入了課文核心。有的導語聽見很美,但與課文沒有多少聯系,游離於課文之外,這樣的導課我們寧可不要,也不要強加。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語文化,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例如《紫藤蘿瀑布》可用整體感知---整體理解---整體賞析板塊式結構設計;《桃花源記》可用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線索性結構設計;海輪《我的老師》可用瀏覽---感悟---精讀---積累的反復式結構設計;《十三歲的際遇》可用理解一篇---突破一點---記誦一段的選點式思路設計等等。例如用選點突破式結構教學《三拳打死鎮關西》選什麼?當然是那三拳。作為語言品析的範例,三個比喻,各不相同,各有精彩。為什麼要打鎮關西,打了以後又怎樣?選准一點,造成突破,然後牽一發而動全身。
要把語文上成語文課,不能讓語文上成熱熱鬧鬧的環保課,上成充滿熱愛的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語文味是從對字詞與具體文句的賞析中散發出來的。不能忽略教材的工具性,而過多地關注人文性,他們是一個整體。不能片面的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藉此而不去考慮對文本的深析,考慮專題組元對文本的影響,考慮不同年級對教材的影響。同樣一篇李白的《靜夜思》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法是不一樣的。再如「淡化文體的要求」也不是說脫離文體去隨便的教。
4、拓展和作業布置的優化:拓展的優化是引導學生走近名家,讀懂名家,悠悠中華情,觸動我的心。作業布置也應該是異彩紛呈的。語文課是有限的,教師的創造力是無限的。語文教學每節課都是有缺憾的,但我們願意在這缺憾中做永遠無憾的追求。
四、語文應該怎麼學?
1、學習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運用,課程標准中倡導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但是要注意,用詞是倡導,而不是說必須與唯一。也不是說絕對不能使用接受式學習。當講則講,才是語文的本色。合作學習與獨立學習是相輔相承的,如果每個人都沒有獨立學習,小組合作會有結果嗎?不能不改革,也不能光改革,還要注重實效。學習方式本身不分好壞,每種方式都可能成為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像中國像棋里的每一個棋子,只要運用得法,在一定的環境下,每一個棋子都是具有大的殺傷力的,無所謂個棋子更有力量。有時候,准確的講解也非常有效。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加以引導,但本質是都應該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也不是自己學習,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制定學習目標、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對學習進程和學習方法能夠自我調控。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主意識發展上的我想學、我能學、我會學,我能堅持學。普通教師對課標的學習是不夠的,對課標的研讀也是不夠的。課程標準是一個理想的課堂,但層層打折後在課堂上落實到學生身上的甚至連五折都不到。例如新課程改革不提倡死記硬背,但是不是就是不背?「積累」是什麼意思?是記住,可是除了背,還有什麼方法能讓學生記住。不提倡死記硬背是指把知識放在扎實地教語文知識,把知識滲透到語文知識的體系中,讓知識成為一個有邏輯、有感情的東西。
2、學習語文,關鍵的東西就是要有兩只語文眼,一顆語文心。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學習語文有先天的條件。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時常提醒同學們,你能學會的。面對一篇篇的課文,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讀書,讀通、讀熟、讀懂。語文教師其實就是一張嘴,學生在課上愛聽,聽懂了,就對了。教師的一言一行,每天都在熏陶著他們。王玲玲老師說,如果學生喜歡你,你就成功了一半。什麼是語文,語文就語言文字---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在紙上的是文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可以學語文。更多的需要在活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品味詞語。2009年中央氣象台播報的天氣預報說氣象意義上的秋天只有12天,秋天珊珊來遲,冬天又不期而至。在很活的環境中學習珊珊來遲和不期而至兩個詞語,一下子就明白了。至於寫作就是有感覺就把它寫出來,不說假話,不無病呻吟,不說空話大話。
C. 求康蘭小說,清歌如夢 君心若雪 相思劫 問君何事輕離別 何處問多情 戚顧康蘭 花朝 康蘭集錦
只有 22ddy ,才是好的杠杠的真給勁
D. 關於日本輕小說「離別的鋼琴鳴奏曲」
第一卷由於很多讀者反應沒聽過本書中的曲子,我想就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不過曲目介紹破了很多劇情的梗,建議大家在故事中看到曲名時再翻過來對照比較好——但這樣很麻煩就是了,不好意思。●小星星變奏曲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在車站聽到後令小直想起真冬身分的曲子。嗯……這首曲子一開始的旋律就是無人不知的名曲《一閃一閃小星星》,由莫扎特再譜出十二段變奏而成。或許常有人誤解,不過《一閃一閃小星星》這首曲子本身並不是莫札特所作。盡管前幾段的旋律聽起來很簡單,但在第八段變奏轉為C小調後難度便大增。這首曲子中充滿莫扎特式的典雅裝飾變奏(旋律形式並沒有太大改變),應該非常適合作為鋼琴變奏曲的入門吧。附帶一提,也許有些鐵路迷會因發車音樂是這首曲子而將地點特定為JR常磐線(註:連結東京都到宮城縣的東日本鐵路干線)的土浦車站,其實我根本沒想那麼多。●升C小調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法蘭茲·李斯特小直第一次聽到真冬窩在空教室里彈吉他時的曲子。鋼琴大師李斯特根據故鄉匈牙利的民謠創作了十九首鋼琴獨奏曲,並收錄成冊。這首曲子是其中第二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老實說我也只聽過這首而已。另外也有一則傳說指出,其實那幾首曲子是吉普賽歌謠,只是李斯特誤以為是匈牙利民謠。所以應該改名叫吉普賽狂想曲嗎?其實我聽過的都是鋼琴演奏版,有沒有人可以用吉他彈給我聽呢?●C小調第十二號練習曲《革命》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小直要真冬戴上耳機聽的曲子。之所以有《革命》這個曲名,據說是因蕭邦的祖國波蘭受到俄羅斯帝國侵略,國民滿懷悲憤之故。曲如其名,這首曲子正如強烈的風暴,一下子就結束了。不過這首曲子在蕭邦的練習曲中好像還算是簡單的喔?這樣還算簡單啊……●降B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送葬進行曲》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真冬把小直趕出空教室後彈奏的曲子。說起這首奏鳴曲的第三樂章——應該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送喪進行曲吧?一開始那段旋律常是以前大型游戲機台中常聽到的GAME OVER音樂,中段的旋律也相當優美。蕭邦作的曲子以鋼琴曲居多,也的確是優秀的作曲家,可惜他只寫了三首鋼琴奏鳴曲。或許是因為他較擅長寫短的曲子,也可能是因為偉大的前人們已經寫了太多鋼琴奏鳴曲吧?話說回來,這首《送葬進行曲》就出自那三首鋼琴奏鳴曲之中的第二首,同時也是向貝多芬的《送葬進行曲》致敬之作。●降A大調第十二號鋼琴奏鳴曲《送葬進行曲》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真冬再次把小真(連同CD一起)轟出空教室後彈奏的曲子,同樣也是第三樂章最有名。據說蕭邦很喜歡這首作品,前述的奏鳴曲就是為了向這首曲子致敬,而兩首奏鳴曲在結構上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我對貝多芬的降A大調奏鳴曲特別有好感,這首《送葬進行曲》也是其中之一。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其他樂章啊(最喜歡的是第一樂章)●Roll over Beethoven查克貝瑞連人帶CD一起被轟出來的小直自暴自棄地在課堂上聽的曲子,現在大概以披頭四的翻唱版本最為有名吧?也曾被ELO(Electric Light Orchestra)等樂團翻唱成其他超誇張的版本。盡管查克貝瑞目前仍健在,稱他為「搖滾樂之神」卻一點兒也不為過。他創作的歌曲帶給後世搖滾少年們莫大的影響,由於實在太常被翻唱,甚至常出現「不知道原唱人是查克貝瑞」這種「由傳說變成神話」的現象,這首曲子便是其中之一。●Kashmir齊柏林飛船合唱團小直第一次和學姊與千晶一起演奏的曲子。貝斯部分聽起來很簡單,對吧?齊柏林飛船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首。喔不,其實我最喜歡的是Stairway to Heaven,但公開這么說感覺很丟臉(結果還是說出來了),所以對外都宣稱最喜歡的是Kashmir這首歌。●死公主的孔雀舞曲莫里斯·拉威爾小直在屋頂上聽到樓下傳來的曲子。據說拉威爾寫的本來是鋼琴演奏曲,後來越聽越喜歡,才重新編成管弦樂演奏曲。結果管弦樂演奏版好像還比較有名啊?聽說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編曲版本,我則很幸運地找到了吉他的版本。●Revolution約翰藍儂&保羅麥卡尼神樂坂學姊在屋頂上彈奏的曲子,收錄在披頭四暢銷單曲《Hey Jude》的B面。書中提到的是收錄在單曲中速度較快的版本,後來收錄在白色專輯(註:THE BEATLES)專輯的俗稱,因專輯封面一片白故名)中的雖然號稱原創版,節奏卻慢到不行。也許有人覺得比較喜歡專輯中的原創版,也有傳說指出約翰藍儂本人希望在單曲中收錄這個版本,不過我倒覺得當時單曲製作人的決定是對的呢。●Stand By Me班伊金(Ben E. King)小直練貝斯時彈的第一首曲子,隨著史蒂芬·金原作改編的同名電影同時一炮而紅。這首歌堪稱永遠的經典名曲,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沒聽過吧?話說回來,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可是叫作《THE BODY(屍體)》哪!不過史蒂芬·金的非恐怖短篇小說在改編成電影時,標題都會改得非常漂亮,例如「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原意為『鯊堡救贖』》」,這點也是眾所周知的。附帶一提,我會彈的貝斯曲也只有這首《Stand by Me》而已。●帕格尼尼大練習曲第一首法蘭茲·李斯特小直、千晶和學姊在屋頂上開作戰會議時從樓下傳來的音樂。李斯符發表的曲集本來叫作《帕格尼尼卓越技巧練習曲》,由於其中有很多非常困難的曲子,也被稱為李斯特最難的鋼琴曲。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本人反省過,後來改訂的第二版《帕格尼尼大練習曲》就簡單了一些。由於其中的第三首《鍾(La Campanetta)》太過有名,反而好像沒什麼機會聽到第一首,似乎也沒有什麼人會彈。●英雄變奏曲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小直和真冬競賽的曲子。因為每段變奏都是分開的,不難想像小直在哪段樂節彈得特別辛苦。這首變奏曲的主題深受貝多芬本人喜愛,他一生中共用過四次:第一次用在為了管弦樂而寫的《十二首對舞曲》中的第七首,是如今已很少被演奏的小品。第二次則用在芭蕾舞曲「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終曲部分,第三次出現在這首鋼琴變奏曲,最後一次則用在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的最後一個樂章。由於最後這首交響曲實在太有名了,因此之前創作的鋼琴變奏曲也被冠上了《英雄》之名。●鳥志奧利維亞·梅湘哲朗在客廳播放的曲子。梅湘是法國的現代作曲家,這首「鳥志」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將鳥鳴的旋律寫成譜後,以鋼琴演奏的實驗性作品。●Layla艾力克·克萊普頓真冬從窗戶爬進來之前小直正在聽的歌,應該是艾力克·克萊普頓所組的Derek & the Dominos樂團最紅的一首歌吧。唱完之後是一段超長的吉他獨奏,曲子後半突然藉由鋼琴的旋律乾脆地來個大轉調,這部分真是帥到令人想哭。●「和聲與創意的實驗」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安東尼奧·韋瓦第回收廢棄品的卡車播放的曲子,也就是韋瓦第最有名的旋律——一般所知《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中的《春》。對我來說則是小學朝會時的音樂。謹在此徵求小學朝會時也聽過這首曲子的同志。●Hey Jude約翰藍儂&保羅麥卡尼爬山時小直隨口哼唱的歌曲。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這是披頭四最紅的一首歌,但可能沒有很多人知道,這是他們公開發表的歌曲中第三長的。據說約翰藍儂的第一個兒子朱利安和他的感情不是很好,反而跟保羅麥卡尼比較親,而這首歌就是保羅麥卡尼為了鼓勵這樣的朱利安而寫的。●平均律曲集第一冊第一首C大調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真冬在垃圾場彈奏的曲子,被名指揮家畢羅(Hans von Bulow)比喻為「鋼琴曲中的舊約聖經」,也是巴哈平均律曲集中的第一首曲子。完全由和聲構成的前奏曲本身便十分有名,法國的名歌劇作曲家古諾(Charles Frabcois Gounod)也曾用此段旋律作為聖母頌的伴奏。●Black bird約翰藍儂&保羅麥卡尼小直在黎明的垃圾場彈奏的曲子。披頭四的白色專輯中收錄了許多號稱「某人獨力創作獨力錄制」的歌曲,這首便是其中的極致。●降E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真冬寄來的曲子。我個人特別喜歡這首曲子的第三樂章。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剛步入晚年,也就是鋼琴奏鳴曲創作幾乎是零的時期中突然誕生的作品,第一、第三樂章都以相當坦率且中規中矩的奏鳴曲形式寫成,在貝多芬那個時期的作品中顯得十分特殊。●D大調鋼琴協奏曲莫里斯·拉威爾最後來介紹一下真冬在故事一開始彈奏的曲子。曲子的由來已經在正文中解說過了,所以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除了拉威爾以外,還有不少人寫過同樣形式的鋼琴協奏曲,但還是以這首最為有名。
E. 一本輕小說《離別的鋼琴曲》作者是杉井光,求1-4卷的下載地址。。
是這個吧115有DOC格式下載,附件有TXT格式,包含1-4卷+短篇集 http://www.hyyo.net/thread-462-1-1.html
F. 解析瓊瑤的這首詩:海難枯,情難滅, 與君既相逢,何忍輕離別。 問天何時老,問情何時絕, 我心
首先很押韻,這個必須得承認,但是太肉麻,還有沒內涵。
我覺得唯一的亮點就是比喻形象動人,可惜她是抄來的,張先有首《千秋歲》,內容如下: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瓊瑤很多小說中的歌詞看似唯美,實則肉麻,而且抄詩經(比如說《上邪》)還有李商隱的詩很多,小時候我還覺得她寫的不錯,現在長大了有文化了一點,表示我實在欣賞不起來~
G. 輕小說 離別的鋼琴曲,作者是杉井光,求1-4卷的下載地址
地址的話,去輕國或SF搜一下就行,如果想要成品,就追問我留下你的郵箱發給你1~4外加一短篇
H. 微信表情一顆心上扎個結是什麼意思
心有千千結啊,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譯文] 幾聲鳥叫告知人們,春天的美景已經過去。我惋惜逝去的春光,在花叢中流連,選好的一枝來折。一片細雨,一陣暴風,正是梅子剛熟的時候。如永豐坊中的那棵柳樹,盡管無人觀看,也終日飄飛著柳絮,就象下著一場大雪。不要撥弦彈琴,那種幽怨的曲調更令人愁腸百結。天因無情天不老,人緣有情情難絕。我的心似雙絲結成的網,其中有無數的結,天色漸亮時才把那盞如豆的孤燈吹滅,又是一個孤獨難熬的長夜。
此詞為惜春懷人,抒寫戀情幽怨之作。
此詞寫景寓情,亦景亦情,惜景物隱喻、象徵人生情感的歷程和隱秘;抒情熱烈、果決,傾吐心聲,愛憎鮮明。情韻高遠,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瓊瑤小說《心有千千結》既引用了這首詞,並根據此詞做了一首詩:
海難枯,情難滅,
與君既相逢,何忍輕離別。
問天何時老,問情何時絕,
我心深深處,中有千千結,
意綿綿,情切切。
腸兒萬縷化作同心結。
I. 問天何時老,問地何時慌,問情何時絕,我心深深處,總有千千結
我記得瓊瑤有本書就叫《心有千千結》
如果沒記錯
全部我記不得了 但你說的最後兩句書里也有
原出處在這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此詞為惜春懷人,抒寫戀情幽怨之作。
此詞寫景寓情,亦景亦情,惜景物隱喻、象徵人生情感的歷程和隱秘;抒情熱烈、果決,傾吐心聲,愛憎鮮明。情韻高遠,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瓊瑤小說《心有千千結》既引用了這首詞,並根據此詞做了一首詩:
海難枯,情難滅,
與君既相逢,何忍輕離別。
問天何時老,問情何時絕,
我心深深處,中有千千結,
意綿綿,情切切。
腸兒萬縷化作同心結。
你那話意思大概就是天慌地老心裡依然牽掛 怨戀交接的心情~
J. 有哪些詩詞中帶有「心有千千結」這句話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此詞為惜春懷人,抒寫戀情幽怨之作。
此詞寫景寓情,亦景亦情,惜景物隱喻、象徵人生情感的歷程和隱秘;抒情熱烈、果決,傾吐心聲,愛憎鮮明。情韻高遠,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瓊瑤小說《心有千千結》既引用了這首詞,並根據此詞做了一首詩:
海難枯,情難滅,
與君既相逢,何忍輕離別。
問天何時老,問情何時絕,
我心深深處,中有千千結,
意綿綿,情切切。
腸兒萬縷化作同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