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家英國
❶ 現在外國有哪些有名的短篇小說家
馬拉默德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猶太作家之一,曾多次獲普利策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被稱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本世紀最優秀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本書是根據美國午日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馬拉默德短篇小說全集》翻譯的。原書包括馬氏短篇小說53篇,本書只選其中26篇.
伯納德·馬拉默德一九一四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猶太家庭。父母親是俄國籍美國移民,父親是個小店主。他在三十歲之前基本沒有離開過這個出生地。中學畢業後考入紐約城市學院,四年後獲學士學位。畢業後他為幫助父親維持家庭生活,曾在布魯克林區的一所中學當見習教師,但只工作了一年。後來又在市財產調查局做過一段時間的財產調查員。一九三九年赴哥倫比亞大學深造,主攻英國文學,一九四二年獲碩士學位。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布魯克林區和哈萊姆區的夜校教書,其對象主要是貧苦的移民,因此,他十分熟悉並同情這些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民。這些人後來也成了他文學作品中所描寫和刻畫的主要對象。一九四九年馬拉默德到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寫作課,一直到一九六一年。在此之後,他到本寧頓學院教授語言文學課,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八年,曾在哈佛大學講學,後又返回本寧頓學院,直到一九八六年三月十八日逝世。
提及澳大利亞短篇小說,我國的讀者往往想到叢林傳統,特別是想到亨利·勞森,因為勞森是最早介紹到我國的澳大利亞短篇小說家,他又是我國讀者最喜愛的澳洲作家之一。他的故事多以鄉村為背景,以下層勞動人民為主要人物,描述他們的喜怒哀樂,頌揚他們之間的「叢林情誼」。
❷ 英美著名短篇小說家都有誰
初中、高中學的比較多!
首先就是這三大家:
法國莫泊桑、俄國契訶夫、美國歐·亨利
表作作品:
法國的莫泊桑—《羊脂球》 、《項鏈》、《我的叔叔於勒》;
俄國的契訶夫—《變色龍》、《套中人》、《萬卡》;
美國的歐亨利—《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後的常春藤葉》、《供應傢具的房間》。
呵呵呵 記得這些都是高中記得的!
❸ 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個人簡介
狄更斯(1812~1870)
Dickens,Charles
英國作家。1812年2月7日生於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於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
生平 少年時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斷斷續續入校求學。後被迫到工場作童工。15歲以後,當過律師事務所學徒、錄事和法庭記錄員。20歲開始當報館采訪員,報道下議院。1836年開始發表《鮑茲隨筆》,這是一部描寫倫敦街頭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寫集。同年,陸續發表連載小說《匹克威克外傳》,數期後便引起轟動。這是一部流浪漢小說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畫式地反映了英國現實生活。《匹克威克外傳》初獲成功後,狄更斯與凱瑟琳結婚,並專門從事長篇連載小說的創作。
創作 一生共創作長篇小說13部半,其中多數是近百萬言的大部頭作品,中篇小說20餘部,短篇小說數百篇,特寫集一部,長篇游記兩部,《兒童英國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說詞 、書信 、散文、雜詩。他多次去歐洲大陸游歷、旅居,兩次訪問美國 ,中年以後先後創辦《家常話》和《一年四季》期刊兩種,發現和培養了一批文學新人。
狄更斯生活和創作的時間,正是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前期。狄更斯畢生的活動和創作,始終與時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寫實筆法揭露社會上層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卑瑣、兇殘,滿懷激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層社會,特別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的悲慘處境,並以嚴肅、審慎的態度描寫開始覺醒的勞苦大眾的抗爭。與此同時,他還以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豪情謳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會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早期的小說,氣勢宏偉,通俗流暢,幽默潑辣而又充滿感傷情調,其中對社會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於局部的制度和領域。如《奧列佛·特維斯特》、《尼古拉斯·尼克爾貝》、《老古玩店》、《馬丁·朱述爾維特》、《聖誕歡歌》等。
從《當貝父子》以後,狄更斯的創作更為成熟。這部小說通過當貝先生與兒子保羅、女兒弗洛倫斯的關系,探討了財勢對人類美好天性的侵蝕,體現了作家對人類社會前途的憂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衛·科波菲爾》進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奮斗歷程,具有自傳性,是反映19世紀中葉英國中下層社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大衛是當時社會中為善良而奮斗、堅持正義的中產階級青年的楷模。《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是3部政治意識很強的重頭作品。《荒涼山莊》以錯綜復雜的情節揭露英國法律制度和司法機構的黑暗;《艱難時世》直接描寫罷工斗爭,是對英國憲章運動的策應;《小杜麗》詳盡描繪了負債人的監獄生活,同時也更為深入地揭露了英國官僚制度和機構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後期作品明顯地反映出創作主題的不斷深化、技藝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遠大前程》可以視為《大衛·科波菲爾》的負面,但探討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現實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樂觀態度明顯減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兒,但經不起環境的誘惑喪失了原有的淳樸天性,經歷嚴酷的磨難後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個小說在結構上也更精練。《我們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廣泛深入社會的批判小說,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見深刻,作品運用的象徵主義和偵探小說手法更增添其藝術魅力。狄更斯最後一部小說《埃德溫·德魯德之謎》雖僅完成23章,從中也可見其精雅文筆、嚴謹構思以及誘人的懸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說作品中,早期的《巴納貝·拉吉》和後期的《雙城記》是歷史小說。《巴納貝·拉吉》以18世紀末英國清教徒反對天主教統治的高登暴動為背景;《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兩部小說同樣具有明顯的諷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說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統治必定導致人民奮起反抗,而奮起的群眾(狄更斯稱之為「暴民」)猶如洪水猛獸,會一發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壞力量。兩部小說無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義立場和悲觀主義歷史觀,而《雙城記》中以犧牲自己生命換取自己所愛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爾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說中反復頌揚的高尚情操的終曲。從這兩部小說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節,可以發現歷史小說家司各特的明顯影響。尤其是《雙城記》,筆墨精雅深奧、結構簡練完美、懸念重重設置以及對人生哲理和人物潛意識活動方面富有創造性的探索,歷來被認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說之一。
影響 狄更斯以其小說創作篇幅宏大,氣勢磅礴,內容包羅萬象,風格雅俗共賞、豐富多采,生前即已飲譽國內外,是英國19世紀小說繁榮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作家,影響遍及歐美以及世界各國。他的作品以及根據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種通俗、兒童讀物和娛樂節目在世界范圍內流傳更廣。在中國,早在20世紀初林紓等人就翻譯過狄更斯的小說,許多優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譯本。
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一、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著。
關於狄更斯和他的小說藝術,心裡早有一些想法,趁寫這篇前言之便,說出來,就正於廣大狄更斯愛好者。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第二部長篇小說。這位年僅二十五歲的小說家決心學習英國現實主義畫家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一1764)的榜樣,勇敢地直面人生,真實地表現當時倫敦貧民窟的悲慘生活。他抱著一個崇高的道德意圖:抗議社會的不公,並喚起社會輿論,推行改革,使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貧民得到救助。正因為如此,狄更斯歷來被我國及前蘇聯學者界定為「英國文學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創始人和最偉大的代表」。對此,我有一些不同的見解:文學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必然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但是,我們決不能把反映現實的文學都說成是現實主義文學,把「現實主義」的外延無限擴展。事實上,作家運用的創作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這和作家的特殊氣質和性格特點密切相關。狄更斯的創作,想像力極為豐富,充滿詩的激情,他著意渲染自己的道德理想,處處突破自然的忠實臨摹,借用一句歌德的話:它比自然高了一層。這和薩克雷、特洛羅普等堅持的客觀。冷靜、嚴格寫實的方法有顯著的區別。
試以《霧都孤兒》為例,(一)個性化的語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運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種手段。書中的流氓、盜賊、妓女的語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還用了行業的黑話。然而,狄更斯決不作自然主義的再現,而是進行加工、提煉和選擇,避免使用污穢、下流的話語。主人公奧立弗語言規范、談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竊為何物。他是在濟貧院長大的孤兒,從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所接觸的都是罪惡累累、墮落不堪之輩,他怎麼會講這么好的英文呢?這用「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總和」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無法解釋的。可見,狄更斯著力表現的是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不是追求完全的逼真。(二)在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中,故事情節往往是在環境作用下的人物性格發展史,即高爾基所說的「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然而,狄更斯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奧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羅。第二次,他在匪徒賽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竊,被偷的恰好是他親姨媽露絲•梅萊家。這在情理上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領,在具體的細節描寫中充滿生活氣息和激情,使你讀時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對這種本來是牽強的、不自然的情節也不得不信以為真。這就是狄更斯的藝術世界的魅力。(三)狄更斯寫作時,始終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想像力」(Sympathetic imagination),即使對十惡不赦的人物也一樣。書中賊首、老猶太費金受審的一場始終從費金的心理視角出發。他從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見重重疊疊的眼睛都在注視著自己。他聽到對他罪行的陳述報告,他把懇求的目光轉向律師,希望能為他辯護幾句。人群中有人在吃東西,有人用手絹扇風,還有一名青年畫家在畫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過脖子去看一看……一位紳士出去又進來,他想:準是吃飯去了,不知吃的什麼飯?看到鐵欄桿上有尖刺,他琢磨著:這很容易折斷。從此又想到絞刑架,這時,他聽到自己被處絞刑。他只是喃喃地說,自己歲數大了,大了,接著就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了。在這里,狄更斯精心選擇了一系列細節,不但描繪了客觀事物,而且切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他極其豐富的想像力。他運用的藝術方法,不是「批判現實主義」所能概括的。我倒是贊賞英國作家、狄更斯專家喬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的表述,他把狄更斯的創作方法稱為「浪漫的現實主義」(romantic realism)。我認為這一表述才夠准確,才符合狄更斯小說藝術的實際。
書摘:
「麻煩!」奧立弗大聲說道,「噢!親愛的小姐,我要是能替你幹活就好了。只要能讓你高興,替你澆花或者是看著你的鳥兒,要不就整天跑上跑下逗你開心,怎麼都行。」
「完全用不著怎麼樣,」梅萊小姐笑盈盈地說,「以前我跟你講過,我們有的是事情讓你干。那怕你只能做到你答應的一半那麼多,你就真的讓我非常開心了。」
「開心,小姐。」奧立弗叫了起來,「你這么說,你的心真好。」
「我不知該有多高興呢,」少女答道,「一想到我親愛的好姑媽出了力,把一個人從你向我們描述的那種可悲的苦難中解救出來,這對於我就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歡樂。又知道她關懷同情的對象也真心誠意地知恩圖報,你真的無法想像我有多麼高興。你懂我的意思嗎?」她注視著奧立弗沉思的面容,問道。
「呃,是的,小姐,我懂。」奧立弗急切地回答,「可我在想,我已經有點忘恩負義了。」
「對誰?」少女問道。
「那位好心的紳士啊,還有那位親愛的老阿媽,他們過去對我可好呢,」奧立弗答道,「要是他們知道我現在多麼幸福的話,他們一定很高興,我敢保證。」
「他們一定會高興的,」奧立弗的女恩人說道,「羅斯伯力先生真是個好人,他答應,一旦你身體好起來,能夠出門旅行,他就帶你去看看他們。」
「是嗎,小姐?」奧立弗高興得容光煥發,不禁大叫了一聲。「等我再一次看到他們的慈祥面容的時候,真不知道會樂成什麼樣子。」
奧立弗的身體不久就恢復得差不多了,能夠經受一次遠行的勞頓。果不其然,一天清晨,他和羅斯伯力先生乘上梅萊太太的小馬車出發了。車到傑茨橋的時候,奧立弗臉色變得煞白,發出一聲高喊。
「這孩子怎麼啦?」大夫照例又緊張起來,大聲問道,「你是不是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哦?」
「那裡,先生,」奧立弗一邊喊,一邊從車窗里指出去,「那所房子。」
「是啊,那有什麼關系?停車。在這里停一下,」大夫嚷道,「寶貝兒,那房子怎麼了,唔?」
「那些賊——他們帶我去的就是那所房子。」奧立弗低聲說道。
「讓它見鬼去!」大夫喊道,「啊哈,在那兒呢!我要下車!」
然而,車夫還沒來得及從座位上跳下來,大夫已經想辦法從馬車里爬了出去。他跑到那所廢棄的房子跟前,開始踢門,跟一個瘋子似地。
「喂喂?」一個委瑣丑惡的駝背漢子猛地把門打開,說道。大夫由於最後一腳用力過猛,險些跌進了過道。「出了什麼事?」
「什麼事!」這一位大吼一聲,不假思索地揪住那人的衣領。「事多著呢。打劫的事。」
「還會出殺人的事呢,」駝背漢子冷冷地答道,「你要是不丟手的話。你聽見沒有?」
「問我聽見沒有,」大夫說著,給了俘虜一陣猛抖。「在哪兒——他媽的那傢伙,叫什麼來著——賽克斯,對了,賽克斯在哪兒,你這個賊?」
駝背漢子瞪大了眼睛,似乎無比驚詫無比憤慨的樣子,隨後便靈巧地掙脫大夫的手,咆哮著發出一陣可怕的詛咒,往屋子裡退去。不過,他還沒來得及關上房門,大夫已經二話不說,闖進了一間屋子。他焦急地看了看四周:沒有一件傢具,沒有一樣東西,不管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能和奧立弗的描繪對得上,連那隻食品櫃的位置也不對。
「喂,」駝背漢子一直嚴密注視著大夫,這時說道,「你這么蠻不講理闖進我家,打算干什麼?你是想搶我呢,還是想殺了我?是哪一種啊?」
「你莫非見到過一個人乘雙駕馬車出門殺人搶東西,你這個可笑的老吸血鬼?」生性急躁的大夫說。
「那你想干什麼?」駝背問道,「你再不出去,可別怪我不客氣了!滾你的!」
「我認為合適的時候會走的,」羅斯伯力先生一邊說,一邊朝另一個房間望去,那個房間和前邊那間一樣,完全不像奧立弗說的樣子。「總有一天我會查到你的底細,我的朋友。」
「你行嗎?」丑惡的駝子冷冷一笑。「隨你什麼時候找我,我都在這兒,我在這地方住了二十五年了,一沒有發瘋,二不是就我一個人,還怕你?你會付出代價的,你會付出代價的。」說著,矮小的醜八怪發出一陣嚎叫,在地上又蹦又跳,像是氣得失去了常態。
「真夠愚蠢的,這也,」大大暗自說道,「那孩子準是弄錯了。喏,把這放進你的口袋,重新把你自個兒關起來吧。」隨著這番話,他扔給駝背一張鈔票,便回馬車上去了。
駝背漢子尾隨著來到車門前,一路發出無數最最野蠻的詛咒與怒罵。然而,就在羅斯伯力先生轉身和車夫說話時,他探頭朝馬車里邊望去,剎那間瞧了奧立弗一眼,目光是那樣犀利,咄咄逼人,同時又是那樣兇狠,充滿敵意,奧立弗在後來的幾個月里,不管是醒來的時候還是睡著了,都始終忘不了。直到車夫回到座位上,那漢子還在不停地破口大罵。他們重新踏上旅途,這時還可以看見他在後邊跺腳,扯頭發,不知是真是假地暴跳如雷。
「我真是個笨蛋,」大夫沉默了很久才說道,「你以前知道嗎,奧立弗?」
「不知道,先生。」
「那下一回可別忘了。」
「一個笨蛋,」大夫再度陷入沉默,過了幾分鍾他又說道,「就算地方找對了,而且就是那幫傢伙,我單槍匹馬,又能怎麼樣?就算有幫手,我看也得不到什麼結果,只會讓我自己出醜,還不得不供出我把此事遮掩過去的經過。總之,我真是活該。我老是一時性起,搞得自己左右為難。這事應該給我一點教訓才對。」
事實上,這位出色的醫生一輩子辦事都是憑一時沖動,這里可以對支配他的種種沖動說一句不帶惡意的恭維活,他非但從來沒有被卷進任何特別麻煩或者倒霉的事情中去,反而從所有認識他的人那裡得到極為真誠的推崇和敬重。實事求是講,眼下他是有一點生氣,有一兩分鍾時間感到失望,他很想拿到有關奧立弗身世的確切證據,哪知遇到的頭一個機會就落空了。不過,他很快又恢復了常態,發現奧立弗在答復自己的盤問時依然老老實實,前後吻合,顯然和以往一樣真誠坦率。他打定主意,從今以後完全相信他的話。
因為奧立弗知道布朗羅先生居住的街名,他們可以照直開到那兒去。馬車折進了那條街,他的心劇烈地跳起來,幾乎喘不過氣。
「說吧,我的孩子,是哪一所房子?」羅斯伯力先生問道。
「那一所。那一所。」奧立弗一邊回答,一邊急迫從車窗里往外指點著。「那所白房子。呃,快呀。開快一點。我覺得自己好像要死了,身上老是哆嗦。」
「到啦,到啦。」好心的大夫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你馬上就要看見他們了,他們見到你安然無事,肯定會喜出望外的。」
「呃!我就巴望那樣!」奧立弗大聲說道,「他們對我真好,非常非常好。」
馬車朝前開去,停下了。不,不是這所房子,隔壁才是。車又開了幾步,重新停了下來。奧立弗抬頭望著那些窗戶,幾顆淚珠飽含著歡樂的期待滾下面頰。
天啦!白色的房子空空如也,窗扉上貼著一張招貼:「出租」。
「敲敲鄰居的門看。」羅斯伯力先生大聲說,一邊挽住奧立弗的胳臂。「您知道不知道,過去住在隔壁的布朗羅先生上哪兒去了?」
鄰家的女僕不知道,但願意回去問一問。她不一會就回來了,說六個星期之前,布朗羅先生已經變賣了物品,到西印度群島去了。奧立弗十指交叉,身子往後一仰,癱倒在地。
「他的管家也走了?」羅斯伯力先生猶豫了一下,問道。
「是的,先生,」女僕回答,「老先生,管家,還有一位紳士是布朗羅先生的朋友,全都一塊兒走了。」
「那就掉頭回家吧,」羅斯伯力先生對車夫說,「你不要停下來喂馬,等開出這該死的倫敦城再說。」
「去找那位書攤掌櫃,好不好,先生?」奧立弗說道,「我認識上那兒去的路。去見見他,求求您了,先生。去見見他吧。」
「我可憐的孩子,這一天已經夠令人失望的了,」大夫說,「我們倆都受夠了。如果我們去找那個書攤掌櫃,保准會發現他死掉了,要不就是放火燒了自家的房子,或者溜之大吉了。不,這就直接回家。」在大夫的一時沖動之下,他們便回家去了。
這一次大失所望的尋訪發生在奧立弗滿心歡喜的時刻,搞得他非常惋惜、傷心。患病期間,他無數次高高興興地想到,布朗羅先生和貝德溫太太將要向他講些什麼,自己也會向他們講述,有多少個漫長的日日夜夜,他都是在回憶他們替他做的那些事,痛惜自己與他們給生拉活扯地拆散了,能向他們講述這一切該是多麼愜意。總有一天能在他們面前洗去自己身上的污垢,說清自己是如何橫遭綁架的,這個希望激勵著他,支持著他熬過了最近的一次次考驗。現在,他們到那麼遠的地方去了,帶著他是一個騙子兼強盜的信念走了——他們的這個信念,也許一直到自己離開塵世之日也無法辯解了——他幾乎承受不了這樣的想法。
然而,這種情況絲毫也沒有改變他的幾位恩人的態度。又是兩個星期過去了,溫暖、晴好的天氣開始穩定,花草樹木長出了嫩綠的葉片和鮮艷的繁花,這時,他們作好了准備,要離開傑茨的這所房子幾個月。他們把曾經使費金垂涎三尺的餐具送到銀行寄存起來,留下凱爾司和另一個僕人看房子,帶著奧立弗到遠處一所鄉村別墅去了。
這個羸弱的孩子來到一個內地的鄉村,呼吸著芬芳的空氣,置身於青山密林之中,誰能描述他感受到的快樂、喜悅、平和與寧靜啊!又有誰能說出,祥和寧靜的景色是怎樣映入固守鬧市的人們的腦海,又是如何將它們本身具有的活力深深地注入他們疲憊不堪的心田!人們居住在擁擠狹窄的街上,一生勞碌,從未想到過換換環境——習慣的的確確成了他們的第二天性,他們幾乎可以說愛上了組成他們日常漫步的狹小天地的一磚一石——即便是他們,當死神向他們伸出手來的時候,最終也會幡然醒悟,渴望看一眼大自然的容顏。他們一旦遠離舊日喜怒哀樂的場面,似乎立刻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日復一日,他們緩緩走向充滿陽光的綠色草地,一看到天空、山丘、平原和湖光水影,他們便在內心喚醒了記憶,只須預先品嘗一下天國的滋味便可撫平飛速衰朽的痛苦,他們像西下的落日一樣平靜地進入自己的墳墓,幾個小時以前,他們還曾孤獨地守在卧室窗日,望著落日余暉慢慢消失在自己暗淡無光的眼睛裡。寧靜的山鄉喚起的記憶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意志與希望。這些回憶會溫和地感染我們,教會我們如何編織鮮艷的花環,放在我們所愛的那些人的墳前;能凈化我們的思想,壓倒舊日的嫌隙怨恨。可是在這一切之下,在每一顆心靈中就算是最麻木的心靈,一個模糊不清、尚未完全成形的意識,很久以前,在某個相隔遙遠的時刻,就有過這種感覺的意識,始終流連不去,啟迪人們莊重地矚目遙遠的未來,將傲慢與俗念壓在它的下邊。(第32章)
小說在線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d/digengsi/wdge/index.html
❹ 推薦外國一些著名中短篇小說家及其作品
奠泊桑,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著有300 篇短篇和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等,課文收有《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等。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流傳劇本37 部,長詩兩首,十四行詩154 首,代表作品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
契訶夫,19 世紀末期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巨匠和著名的劇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套中人》、《變色龍》、《哀傷》、《苦惱》、《萬卡》等,劇本《萬尼亞舅舅》、《伊凡諾夫》、《海鷗》、《櫻桃園》等。
高爾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前蘇聯社會主義文學奠基人。著有《高爾基全集》69 卷。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母親》是他的代表作。
馬克·吐溫,美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晚年著有《敗壞了赫德萊保的人》。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家,著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的藤葉》等。
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新聞記者、作家,著有《親愛的國家裡》、《絞刑架下的報告》。
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著有《皇帝的新衣》、《夜鶯》、《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母親的故事》、《園丁和主人》等。
❺ 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是
四大巨匠:
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四大吝嗇鬼:夏洛克(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阿巴貢(莫里哀喜劇《慳吝人》(《吝嗇鬼》)),葛朗台(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潑留希金(果戈理小說《死魂靈》)
世界文學史上的四大吝嗇鬼形象的個性化語言.
夏洛克:不還我錢,就割你肉.(英國戲劇家
莎士比亞
喜劇《威尼斯商人》)
阿巴貢:我找不到我的錢呀,跟著就把自己弔死!(法國劇作家
莫里哀
喜劇《慳吝人》,
或譯名為《吝嗇鬼》、《慳吝鬼》)
潑留希金:為了拾一些釘子,我累彎了腰.(俄國作家
果戈里
長篇小說《死魂靈》)
葛朗台:人生就是一場交易.(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
長篇小說《守財奴》,
原譯名為《歐也妮·葛朗台》)
❻ 世界四大著名短篇小說作家是誰
法國 莫泊桑 俄國 契訶夫 美國 歐·亨利,這三個是公認的。
第四個有兩種看法:一個是美國 馬克·吐溫,另一個是英國 曼斯菲爾德。
❼ 英國短篇小說家有哪些阿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歐亨利,
❽ 外國短篇小說家有哪些
《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後一片藤葉》》、《愛的奉獻》、《帶傢具的出租屋》、《生活的陀螺》,《改邪歸正》、《一位幽默家的自白》
❾ 毛姆是什麼人,代表作有哪些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毛姆作品:
1、長篇小說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時間
《蘭姆貝思的麗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
《一個聖徒發跡的奧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
《英雄》——The hero——1901年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
《旋轉木馬》——The merry-go-round——1904年
《主教的圍巾:一個大家庭的來龍去脈》——the bishop's apron——1906年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
《魔術師》——The magician——1908年
《人生的枷鎖》——Of human bondage——1915年
《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1919年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
《尋歡作樂》——(Cakes and ale)or (Th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1930年
《偏僻的角落》——The narrow cormer——1932年
《戲院》——Theatre——1937年
《聖誕節》——Christmas holiday——1939年
《別墅里紅運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
《黎明前的時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
《刀鋒》——The razor』s edge——1944年
《時常》——Then and now——1946年
《卡塔琳娜—— 一段羅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年
2、短篇小說集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時間
《東向禮拜》——Orientations——1899年
《一片樹葉的顫動》——The trembling of a leaf——1921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個英國間諜》——Ashenden——1928年
《象從前那樣的雜拌》——The mixture as before——1940年
《環境的產物》——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1947年
《這里和那裡》——1948年
3、戲劇
中文名——英文名——首演時間
《一個體面的男人》——a man of honour——1898年
《拓荒者》——The explorer——1899年
《弗雷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1903年
《傑克·斯特洛》——Jack straw——1907年
《朵特夫人》——Mrs.Dot——1904年
《珀涅羅珀》——Penelope——1908年
《第十個人》——The tenth man——1909年
《史密斯》——Smith——1909年
《可指望的土地》——The land of promise——1913年
《比我們高貴的人們》——Our betters——1915年
《不可企求的人》——The unattainable——1915年
《陌生人》——The unknown——1920年
《周而復始》——1919年
《家庭和美人》——Home and beauty——1919年
《凱撒之妻》——Caesar's wife——1918年
《蘇伊士之東》——East of suez——1922年
《忠實的妻子》——The constant wife——1926年
《信》——The letter——1927年
《聖火》——The sacred flame——1928年
《養家活口的人》——The bread-winner——1930年
《因為效了勞》——For services rendered——1932年
《謝佩》——Sheppey——1933年
(9)短篇小說家英國擴展閱讀:
毛姆名言名句
1、愛情中需要有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要有體貼愛護的要求,有幫助別人、取悅別人的熱情——如果不是無私,起碼是巧妙地遮掩起來的自私;愛情包含著某種程度的靦腆怯懦。——毛姆
2、人生是個艱辛的歷程,讓我自己的一生過得完美一點兒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麼能指望去教導別人如何過好他的一生呢?——毛姆
3、兩個戀人當中總是一方愛另一方,而另一方只是聽任接受對方的愛而已。這一點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條必須服從的痛苦的真理。可是偶爾也會有兩個彼此熱戀而同時又彼此被熱戀的情況。——毛姆
4、改變好習慣比改掉壞習慣容易的多,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毛姆
5、一竅不通的人以為無竅可通,因而也就可以以為他已無所不通,於是心滿意足;要叫他相信並非無所不知,還不如他相信月亮是用未熟的乾酪做成的來得容易。——毛姆
6、良心是守護個人為自我保存所啟發的社會秩序的保護神。——毛姆
7、一個人因為看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義,只經過半小時的考慮就甘願拋棄一生一事業前途,這才需要很強的個性呢,冒然走出這一步,以後永不後悔,那需要的個性就更多了。——毛姆
8、為樂趣而讀書。——毛姆
9、由於時光轉瞬即逝,無法挽回,所以說它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濫用時光無疑是人們最沒有意義的一種消磨方式。——毛姆
10、女人們不斷為了愛情而自尋短見,但是一般說來她們總是做得很小心,不讓自殺成為事實。通常這只是為了引起她們情人的憐憫或者恐怖而作的一個姿態。——毛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❿ 毛姆的作品有哪些
1、《比我們高貴的人們》選取了毛姆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三個戲劇巨作結集出版。《比我們高貴的人們》Our Betters被評論家認為是王政復辟時期以來優秀的喜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