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短篇小說
A. 好看的一對一溫馨短篇小說,BL最好!
《寵溺無罪》《再世為蛇》《伯爵的雪狐狸》《寵愛》《凡塵》《絕處逢生》《深度白袍誘惑》《小龍養個蛇寶寶》《笑忘書》《煙袋斜街十號》《一個爹爹三個娃》(這真是一對一)
《異界之迪魯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主子》《蛇妖》
都是我看過的哦,超級好看的說,全是bl
B. 關於總裁情婦的言情小說
我在紅袖添香言情站華語言情小說大賽看的,也都不錯,值得推薦。
《黑色豪門:錯嫁冷血大亨》 作者:拓拔瑞瑞
一場金融海嘯,衡量家族利弊,她高調地在六星飯店舉辦選夫宴會。
結果卻無人問津,丟盡顏面,貽笑大方。
蔚海藍——這三個字成為一時笑柄,人盡皆知。
殊不知她已經嫁為人妻,成了他見不得光的妻子
《穿越:代嫁丑娘》文 / 甜青檸
她曾有傾城的容貌,她曾是大祁國容相最疼愛的女兒,她曾是內定的太子妃。
因著小時一場意外,毀了絕美的容顏。
沒人知道這場意外是她一手促成,雖失去了一切,卻換來了她前世可望而不可求的自由。
=====
虛長到十八,相府呆膩了,她想要換一個更自由的環境,正巧當今皇帝的弟弟瑞王上門向她漂亮的妹子提親。
《穿越成妃:鳳臨天下》文 / 鳳夕夜
有些愛像斷線紙鳶,結局悲余手中線;有些恨像是一個圈,冤冤相報不了結。
只為了完成一個夙願,還將付出幾多鮮血。
有些情入苦難回綿,窗間月夕夕成玦。
有些仇心藏卻無言,腹化風雪為刀劍。
半城煙沙,兵臨池下。
手中還有,一縷牽掛。
只盼歸田卸甲,還能捧回你沏的茶。
《末日尋情(三生三世)》文 / 言一二
世界末日,真的要到了嗎?她靜靜地等待,卻並不期待。
世界末日,真的存在。他來自末日,撞入她的生活,讓她從此期待。
為什麼,她的生活,除了等待,還是等待,她的愛人,她一生的依戀,究竟被藏到了哪個角落,讓她總也無法停止尋找的腳步?
為什麼,他的存在,帶給她的,除了傷害,還是傷害。他的承諾,究竟要等待幾世,才能兌現?
且看歌雨瀟瀟,暮傾城。
《非我傾城:王爺要休妃》 作者:墨舞碧歌
簡介:後來,我才知道,你才是藏得最深的那個人。這天下的東西對你來說很簡單,想要的奪取,不愛的摧毀。取東陵深礦精髓研成針,擢北地珍獸皮毛製成線,僅為成就我袖襟衣綉。他們說,這份愛可以叫做傾城。可是,有一天,你若發現我其實早已不是原來的「她」,你會怎麼樣?——(題記.睿王妃題)
《盛夏晚晴天》 作者:柳晨楓
結婚三年,面對丈夫的冷漠,她從來都沒有顯示過軟弱,但當小三懷了他的孩子鬧上門,她第一次淚眼婆娑。
面對他鮮有的錯愕,她挺直脊樑倔犟的轉身!
《名門公子:小老師,別害羞》 作者:miss_蘇
那個早上她站在講台上,展開點名冊,咬牙切齒念出那個讓她憤恨已久的名字。卻在漫天梔子花香里,看見他從座位里站起,白衣披滿金色陽光……
他原來不是鴨子,不是小混混,他竟然是——!
他向她走來,含笑耳語,「老師,我情竇初
《撒旦危情:冷梟,你要疼我!》 作者:顧盼瓊依
在她懵懂的年紀,他強行闖入她封閉的世界
是他教會她什麼是心悸
也是他,親手毀滅了她
在他的眼裡,她永遠是犧牲品
C. 葉文玲的《夫妻間的小風波》在哪裡找得到
葉文玲
葉文玲,女,當代小說家。生於1942年11月4日,浙江玉環人。1957年畢業於楚門中學,考取黃岩一高,因受哥哥葉鵬錯劃右派株連而輟學,即在故鄉擔任幼兒園教養員、小學教師、農場職工等職。
1962年遷居河南鄭州,先後在鄭州金水區工業辦公室、鄭州金筆廠、鄭州機械工具廠任幹部、沖壓工、生產科計劃統計等職,工作期間堅持業余創作。
1979年因創作成績突出,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並調入河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1980年被推薦去中國作協文講所學習畢業;1981年開始進行長篇小說創作。1986年調回浙江省文聯任專業作家;1990年起擔任浙江省文聯副主席,聯任至今;1992年起擔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成員,聯任(兩屆)十年;2002年底換屆改任浙江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1996年起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五屆、六屆連任至今)。
葉文玲自幼酷愛文學,13歲讀初中時在縣辦的《玉環報》上發表《夫妻間的小風波》和《七角錢》兩篇小說。至今已有800多萬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葉文玲文集》出版。
出版小說集多種:《無花果》、《心香》(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並《當代》榮譽獎)、《長塘鎮風情》、《獨特的歌》、《湍溪夜話》、《浪漫的黃昏》、《此間風水》、《葉文玲小說選》等;散文集有《夢里尋你千網路》、《寫在椰葉上的日記》、《藝術創造的視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靈魂的伊甸園》、《永遠的誘惑》、《七彩夢瓣》、《素心如簡》、《葉文玲散文選》《枕上詩篇》《葉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換個名字一樣芬芳》、《情有獨鍾》等。
長篇小說有《父母官》、《太陽的驕子》、《無夢谷》、《秋瑾》等。《無夢谷》發表後,曾引起強烈反響,在獲紐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所頒的「中國文學創作傑出成就獎」後,再獲浙江省優秀文藝作品獎;1997年葉文玲獲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頒的「魯迅文藝獎——突出成就獎」。1997年春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秋瑾》,也獲如潮佳評,香港明窗出版社即以《秋瑾之死》為名重新推出,作家出版社1998年以《鑒湖女俠——秋瑾》再版。 2000年、2004年又因長篇小說《秋瑾》、長篇傳記文學《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再獲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頒的「魯迅文藝獎——優秀成果獎」。2002年,因散文創作獲全國首屆「冰心散文獎」。還曾創作一些影視文學劇本;如《太陽的驕子》、《背上的橋》;後者曾獲省「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傳記《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常書鴻》改編的電視劇《大鴻飛天》,正在籌拍中。
葉文玲的小說主要表現普通人的命運和心靈世界,感情真摯,生活氣息濃厚,語言樸素自然,清新流暢。
葉文玲自傳
在風雨交加中進入新時期的中國文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萬木蔥蘢局面。而出自女作家們筆下的雋永娟秀的作品,則有如木秀於林的鳳凰樹。如今,出類拔萃的女作家們擔任某省某地的作家協會副主席的已經不少,但在1996年底前,在全國31個省市中,居正而任主席一角的,當時還只有我一個。
當然,職務只是一種象徵,對於作家來說,在人生和文學長途的奔赴中,在培植澆灌人生理想的常青樹時,能否有毅力付出艱辛的勞動才是主要的。我曾經擁有兩個書齋名:「報秋齋」和「十駕齋」,前者為文友所贈,後者系畫家黃苗子親題,它們都是我今後更要勤勉文事的寫照——四季不息的勞作所化的涔涔熱汗,就象萬木林中無聲的清露;而馳驅千里不厭遠的奔馬,一直是我自策自勵的象徵。我生肖屬馬,因而愛馬效馬也可謂純屬天然。
「系毛藍布圍腰」是我初上文壇的自畫像。我的故鄉玉環,是典型的青山綠水江南縣城,楚門更是一個魚米豐饒的傍海小鎮。雖非誕生於文學之巢,故鄉卻一直是我心頭的綠蔭。幼時痴迷書籍的我,理想之翼常像瑰麗的彩蝶翩然入夢,而我最終之所以與文學結緣,既源於我那綉花女出身秉性聰慧的母親的遺傳,更由於從小鍾情文學的哥哥葉鵬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是在如花嫩苞的年齡開始文學創作的,十三歲時便在故鄉縣報上以幾篇小小說初露才華。然而,1957年那場風暴帶給復旦高材生哥哥葉鵬的不公正遭遇,使當時年僅十五歲的我也因此而受株連。但是,盡管失學失業的濃重陰影久久伴隨我的芳年,我卻沒有泯滅對文學的如火熱情,16歲時又以一篇沾著草葉珠露般的小說《我和雪梅》,叩開了省級雜志《東海》的大門。
那時的我,在未成為專業作家之前,在市郊一個工廠上班,當過沖壓工、銑工;也當過車間主任、生產科的計劃統計。為人妻為人母,上有公婆,下有三個孩子,家居斗室,生活清貧。但是,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豐盈常成反比,因為支撐我整個精神世界的,是文學這棵常青樹。
成了專業作家後,我就更加執著勤奮了。連年累月奔波各地,足跡所至,步步留痕。1977年,我以連續發表於《人民文學》頭條、整版發於《人民日報》的小說引人注目。1979年, 全國四次文代會第三次作家代表大會推舉我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1980年,我進入中國作協文講所(魯迅文學院前身)學習,終於圓了深造之夢。當年,小說《心香》榮獲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並後來的《當代》榮譽獎;而後問世的中篇小說《青燈》、《小溪九道彎》、《父母官》、《浪漫的黃昏》等,也屢獲佳評;第一本集子《夢里尋你千網路》面世後曾一版再版,《寫在椰葉上的日記》、《藝術創造的視角》也相繼問世。
1986年夏,在河南整整渡過24載年華的我,帶著一腔化解不開的鄉思,回到了浙江。故鄉,是作家感情的搖籃,它既陶冶了我的藝術個性,也培育了我豐富的創作靈感。我開始悄悄開掘著另一個廣闊的世界:人的心靈世界。從《心香》開始,我頑強地進行著藝術探索中的那項最艱苦也是最輝煌的掘進——對美的尋找和發現。 我也總是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傾訴生活的真諦,傳遞清凈明朗的美學理想,彈奏出生活最永恆的樂章——詩情。對人生詩意的刻苦追尋,不僅僅是作家對抗和消解苦難的一種手段,更是對人類良知與韌性的一種召喚。所以,即使文學在喪失轟動效應後,我依然沒有什麼失落感並照舊擁有自己固有的讀者群。1994年,我出席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婦女大會,在「NGO」論壇,以《我們關注世界》為題發表演講。
這一年,更是我創作里程中重要的一年,我的歷時八年之久共46萬余字的長篇小說《無夢谷》出版,當即在文壇引起很大反響和強烈共鳴,被認為是「以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就敘事方式和詩化的情境也是當代長篇小說創作的超越」。1996年再版。因為這部書的創作,美國紐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在1995年底授予我「中國文學創作傑出成就獎」。
在我心中的文學,永遠和神聖、庄嚴、責任、甚或痛苦這些莊重的詞彙緊緊相連;在我心中的文學,永遠和真、善、美以及人類最不可缺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是一母同胎。這種神聖和庄嚴的責任感,這種對真善美的虔誠表達,貫穿在我幾十年的作品中,更彰顯在這部最能隱喻我的人生經歷和代表我的創作風格的《無夢谷》中。在其中,我所努力追求的永恆主題:美的存在、美的毀滅和美的生長,得到了較為酣暢的體現。
1996年,我寫出又一部長篇小說《秋瑾》。我為她的感情積累,是整整十五年。
回到浙江後,在努力創作的同時,我擔任了文聯和作協的領導工作。1997年春,省人民政府授予我最高榮譽獎:「魯迅文藝獎——突出成就獎」。榮譽頭銜齊來,社會活動紛繁,但當面對需要幫助的青年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我總是熱忱扶持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因為他們令我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生長期。
1993,1996,1998年,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杭州大學和浙江大學先後聘請我為兼職教授。
作為一個母親,我自認舐犢情深。在艱難環境中撫育成人的三個孩子,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且各自有為。小女兒王海丹,在夏威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獲得了全州優秀的留學生獎。當別人羨慕我教子有方時,我卻認為自己欠他們更多的母愛而常常心存歉疚,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創作上。
1998年春,我的政治生命有了新的一頁。從1963年起連任六、七、八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後,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作為新當選的人民代表,我被選進了大會主席團,並親手投票選舉了我們國家的新一代領導人。
1998年,也是我開始文學創作的四十周年。我從已經發表的500多萬字、30本作品集中,精選出365萬字、編選出版了八卷本的《葉文玲文集》。並用其稿費在浙江大學設立了「新葉文學獎」。 我總忘不了四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文學少年時,正是素昧平生的編輯的青眼相看,許多文壇前輩的赤誠扶持,我這個圍毛藍布圍腰的小姑娘才得以賡續了少年夢,一步步跨入文學殿堂,在祖國的文學大樹上努力綻放了屬於自己的一片綠葉。為此,我堅定了這樣一種創作信念:美是文學的生命,而綠色是生命的顏色。
D. 男主邪魅,女主單純的「短篇」言情小說,男主要很寵女主的
《妖神蘭青》作者於晴 絕對好看,男主妖媚,但他其實很可憐。。。符合樓主要求,強烈推薦
上部·文案
絕境嗎? 十三歲,被家主趕出蘭門,從此「妖神」之名便烙了身,
於晴《妖神蘭青》上
妖神二字,並非榮耀,而是毀滅…… 十八歲,為了江湖傳言得之便能願望成真的鴛鴦劍, 他帶著關家傻大妞展開逃亡生涯…… 是絕境嗎? 那可不,鴛鴦劍算什麼?人家想玩,他便陪著一塊玩罷了, 哪管什麼劍的! 倒是這傻大妞……兩歲的娃兒能懂什麼?又能記憶什麼? 可,為何她看他的眼神……是防他嗎? 看著那眼神,心口竟不自覺揪了起來…… 他竟有股……遠離江湖, 從此兩人找個地方平淡過一生的想望…… 平淡過一生啊……心願很小,卻是大大的奢望……
《三千鴉殺》十四郎
男主妖孽,看前面以為他很花心,其實他最痴情,女主雖然設了個套,但其實挺單純的,這書不短但也不太長,很好看
《春山如笑》男主長的妖,不過中間變傻了跟著女主,女主還挺聰明的
E.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那本書主要講什麼內容
留洋回來的振保在一家外商公司謀了個高職。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學王士洪的屋子。振保留學期間,有一個叫玫瑰的初戀情人。
他曾因拒絕過玫瑰的求歡而獲取了"柳下惠"的好名聲。王士洪有一位風情萬種的太太,她總令振保想入非非。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 做生意了,經過幾番靈與肉的斗爭,在一個乍暖還寒的雨日,振保被這位叫嬌蕊的太太"囚住"了。
令振保所料不及的是嬌蕊這次是付出了真愛的。當她提出把真相告訴了王士洪時,振保病倒了。在病房,振保把真實的一面告訴了嬌蕊--他不想為此情而承受太多責難。嬌蕊收拾她紛亂的淚珠,出奇的冷靜起來,從此走出了他的生命。
在母親撮合下,振保帶著點悲涼的犧牲感,娶了身材單薄、靜如止水的孟煙鸝。新娘給人的感覺只是籠統的白凈,她無法喚起振保的性慾。
振保開始在外邊嫖妓。可是有一天,他竟發現了他的陰影里沒有任何光澤的白玫瑰煙鸝,居然和一個形象猥狎的裁縫關系曖昧。從此,振保在外邊公開玩女人,一味地放浪形骸起來。
有一天,他在公共汽車上巧遇了他生命中的"紅玫瑰"嬌蕊,她已是一種中年人的俗艷了。歲月無情,花開花落,在淚光中,振保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已是一種現實中的幻影。舊日的善良一點一點地逼近振保。
(5)人妻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關於紅玫瑰的敘述,張愛玲在開篇就定好了基調:「這樣的女人,在外國或是很普通,到中國來就行不通了。」這是一條原則,一種觀念,一條欄桿,在整個故事,也就是佟振保的一生中,是具有統治地位的。從倫理和心理層面講,振保與紅玫瑰之間的關系,始終是在這條原則與振保之間拉鋸的過程。
從」嫖娼」這一行徑貫穿振保生活這一點可以透露出,白玫瑰與紅玫瑰在振保的世界裡,並不是顯然的「是」與「非」的對立,而是「單數」與「復數」的對立,一個在婚姻主線生活以外浮游的慾望對象。
說得更清楚一點,因為是復數,所以是可以被其他人替代的。所以在整個上半闕,也就是關於紅玫瑰的段落,張愛玲很密集地加入了巴黎妓女、玫瑰和嬌蕊這三個角色。這也使得在與鸝煙成婚後,振保宿娼成癖才顯得不那麼突兀,畢竟照理說,他是剛剛結束了一段極為「沉痛」的戀愛。
卻因為這種復數的、浮游的性質,他很草率地把嬌蕊定位為一個替代品,即便在兩人的蜜月期,也認定了這一條規矩,使得他自身即便意識到對嬌蕊已經滋生出真情,卻也可以視之為「身外之物」。
通過對振保與紅、白玫瑰之間糾葛的解讀,可以發現,在《紅》中,振保的倫理之所以荒謬、可笑,並非由於他掩藏在表演人格下的趨利性。甚至可以說,這種趨利的倫理恰恰是在文中所肯定的,是嬌蕊和振保所享受到的「犯罪」的樂趣,即使振保對於嬌蕊的背叛也依然是出於類似的本能,為了讓生活過得好一點,需要守規矩,在張愛玲看來是沒錯的。
但是振保卻硬是把這種趨利上升到了威權的層面,要營造出一個「對」的世界,妄想在「沉重的時代」中,做自己的主人,就顯得極端、教條,甚至棄自己的真情不顧,便漸漸滑入了可笑且可悲的境地。且最終因為自己的盲目),對自身處境缺乏領會,對慾望也缺乏規劃,反而淪為了以嫖妓取樂也無家庭歸屬感的空空皮囊,半紅、不白,調出來一盤臉色蠟黃的凄慘人生。
參考鏈接:網路-紅玫瑰與白玫瑰
F. 羅淑的人物簡介
羅淑原名羅世彌,四川人,曾留學法國,是一位翻譯家的妻子。1936年,年已33歲的賢淑女子羅世彌,悄悄地寫了個短篇小說《生人妻》交給巴金。巴金意外地發現了她的文學才華,就在原稿上替她署名「羅淑」,送《文學月刊》發表,該刊編者靳以也覺得這篇小說很好,有些「刻心的真情的描述」。小說發表後,引起了文壇和讀者的重視。從此,她就以「羅淑」為筆名,繼續習作,接著發表了小說《橘子》、《劉嫂》、《井工》等,作者最為關心的,一直是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勞動人民。
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所造成的民族災難,羅淑在動盪中,因產褥熱於1938年離開了人世。當羅淑死訊傳來,巴金沉痛不已,為了紀念她,把羅淑的《生人妻》及其他三個已發表的短篇編為一集,作為《文學叢刊》出版。集後附巴金的《紀念一個友人》、黎烈文的《關於羅淑》、靳以的《憶羅淑》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