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苦惱

短篇小說苦惱

發布時間: 2022-04-29 22:32:47

⑴ 請談談契訶夫短篇小說《苦惱》,小說要表現的主題。

《苦惱》的作者是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
《苦惱》的副標題是「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苦惱》寫於1886年,描寫一個死了兒子的老馬夫想向別人傾訴心中的痛苦,無奈偌大一個彼得堡卻找不到一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小說以冷峻的筆觸寫出了老馬車夫的辛酸和苦惱,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這句話出自《舊約全書》。
時代背景
《苦惱》寫於1886年,這個時候正是沙皇俄國黑暗時期,沙俄的殘酷統治使許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願意正視社會現實。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筆,客觀的描繪了這種社會現狀,為不幸的人們抗爭。
主題
小說描寫一個老馬夫姚納兒子剛剛死去,他想向人們傾訴自己心中的痛若,無奈偌大的一個彼得堡竟找不到一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他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作品通過無處訴說苦惱的姚納的悲劇,揭示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自私、冷酷無情,這正是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剪影。
打字不易,留個贊吧!🙈

⑵ 概括《苦惱》文中約納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小說主人公約納·波塔波夫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窘迫貧困命運悲慘,孤寂凄涼,無處訴說苦悶。

《苦惱》一文借寫馬車夫姚納無法訴說自己內心苦惱而最終只有和小母馬訴說的事,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與人關系的自私、冷漠。

全篇作品以題記「我拿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為情節線索,依次寫出了姚納與馬各懷苦惱與心事,姚納向人訴說苦惱的連續失敗,向馬傾吐內心感情的成功。



(2)短篇小說苦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苦惱》寫於1886年,是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當時,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下的黑暗時代。

由於七十年代興起的「民粹派」採取暗殺手段成功地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卻未能推翻專制制度,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變本加厲地鎮壓革命人民。

革命者成批地被絞死和流放,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絕望情緒,窒息的政治空氣使許多人變得麻木、冷漠,充滿庸俗習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更是貧苦不堪。

契訶夫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群眾思想的麻木,以深廣的憂憤投入創作。他除了用諷刺的批判的筆觸寫下了大量揭露社會丑惡的作品外,還寫了不少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小人物形象,用以控訴造成小人物不幸命運的社會黑暗。

⑶ 契科夫《苦惱》作品賞析

藝術特色:

1、作品層次:

《苦惱》的層次非常清楚,寫了姚納四次向他人傾訴,四次碰壁,最後只好走進馬棚,對馬訴說。

契訶夫每寫完一次姚納的碰壁,接著便寫他的苦惱,而每次碰壁後,他的苦惱就隨之加深,在第二次碰壁後,加了一段抒情,在第四次碰壁後,寫了姚納想像中的第五次努力——向女性傾訴,整個故事看似平鋪直敘,其實匠心獨運。

姚納遇到的四類人及對他們的稱呼是軍人(老爺)、三位年輕人(老爺)、僕人(老哥)、年輕車夫(老弟),這四類人的先後順序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是按照地位從高到低的順序,姚納在最後一次碰壁後,他在想像中向「娘兒們」傾訴,從排列順序看,排在牲口(小馬)的前面,可見當時俄羅斯婦女地位的低下。

奇怪的是:當姚納向軍人和三位尋歡作樂的年輕人傾訴時,這兩類人雖不耐煩,卻還敷衍一句:「他是害什麼病死的?」「大家都要死的」,而當他去向僕人和年輕車夫訴說時,前者讓他走開,後者一言不發倒頭便睡。

如果說,被姚納稱之為老爺的軍人和三位年輕人,決不會花時間去聽一個窮車夫的訴苦,這里存在社會地位的隔膜;而當姚納去向和他同階層的僕人和年輕車夫訴說時,他們竟連敷衍的話也懶得說,這的確發人深省。

2、語言風格

小說只有短短的4000多字,但是卻內容豐富,這與作者精煉、簡約的語言風格是分不開的。

首先作者用詞簡單、精確、凝練,在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等方面選用的詞語朴實無華、又簡潔精煉、寓意卻又十分豐富;

其次作者在選用句子方面,尤其是對話方面,短句多、不完全句多,句子結構簡單、短小精悍,顯示出了語言簡潔的特點,再次作者在描寫時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格,收到了簡單、精煉、形象、生動的修辭效果。

另外《苦惱》中還大量運用了省略號,這些省略號的運用也使語言含蓄、凝練,產生空靈之美。

契訶夫與其他一些俄國作家不同,他筆下的人物對話極其精煉,毫無冗長和羅嗦之感。人物對話不僅符合特定環境下和場合里人物的性格邏輯,而且能恰當地映射出人物此時此景的內心活動。

三個青年的對話顯示出他們尋歡作樂、玩世不恭的性格,姚納挨了他們一巴掌還說:「嘻嘻!……好有興致的幾位老爺……」內心正轉著這樣的念頭:他們有興趣和他打著玩,大概也有興趣聽他談談兒子。

同時,姚納的對話也反映了他老實巴交、逆來順受的性格和急於傾訴內心愁苦的心情。這對刻畫馬車夫的性格特徵和深層心理狀態起了很大作用。

3、描寫手法

契科夫在《苦惱》中也採用了現實主義客觀描寫手法,他強調作者在創作中的客觀態度,但絲毫不反對作品應有的傾向性,這種傾向性,不是廉價的說教,不是硬塞給讀者,而是把鮮明的傾向絲毫不露行跡地融入對現實生活的客觀描述中,他認為傾向性是作者主觀思想在作品中的自然而然的流露,這種流露越隱蔽越好。

全文通篇沒有作者主觀的說教,但讀者卻從作者抑鬱的描述中,看到人間的冷酷和世態炎涼。這正是契科夫「態度越是客觀,所產生的印象就越有力」的現實主義的成功體現。在這篇小說中作者對於冷如冰霜的社會的揭露,真實入木三分,令人叫絕。

《苦惱》它強烈刺激著讀者的不是別的,乃是驚人的真實及由此因此的深深思考。

(3)短篇小說苦惱擴展閱讀:

《苦惱》創作背景:

19世紀80年代,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下的黑暗時期。70年代興起的民粹派「到民間去」的運動,由於無視資本主義發展的事實,得不到農民的支持而最終失敗了。

進入80年代後,他們轉而採取暗殺手段來推翻專制制度。雖然他們成功地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但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便開始了更加殘酷的血腥鎮壓,革命者成批地被絞死和流放,知識分子中出現了普遍的絕望情緒,喪失了以往的那種革命信念和斗爭精神。窒息的政治空氣也使許多人變得麻木、冷漠,充滿了庸俗的市儈習氣。

契訶夫的青少年時代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因此他對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和不幸深有體會。19世紀80年代初他開始了創作生涯,到寫作《苦惱》時,社會責任感已經日益增強,民族傾向也更加鮮明。

19世紀沙皇俄國統治下的俄國社會,沙皇的專制統治使得當時社會中的人等級制度分明,人與人之間關系麻木冷漠。處在上層社會的人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而處在下層的如馬車夫姚納·波塔波夫則生活困苦,掙扎在生存的邊緣,貧富差距十分明顯。

⑷ 語文作業: 結合《苦惱》《祝福》談談短篇小說如何以小見大

一.以小見大,由點及面魯迅先生在比較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式樣時認為短篇小說的優點是「只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說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說不該成為長篇小說的壓縮,它的長處在於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從部分到整體的概括,反映社會生活。在這點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堪稱楷模。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許的人物和比較單純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時代的某一側面或片段本質。他常常把確定的主題,高度凝練地集中到幾個場景和場面中去表現。贊揚普法戰爭中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在表現這一主題時,他很少在廣闊的背景和復雜的情節中,全面地法國各階層人民反抗普魯士侵略軍的斗爭,他多半寫其中的一個插曲。例如《蠻子大媽》,這片短篇小說描寫一個普通法國勞動婦女,她丈夫因私獵被警察擊斃,相依為命的兒子在兩國宣戰後從軍,她一個人孤單在家。普魯士軍隊開進村子後,派四名年輕士兵住進她家,起初她跟他們相處得不錯。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兒子被普軍炮彈炸成兩段的噩耗,就在當天夜裡點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魯士士兵燒死了。小說特別突出「蠻子大媽」臨刑前的一幕:她同時拿出兩張紙,一張是報告兒子犧牲的信件,另一張是她記下四名普國士兵姓名地址的紙單。他要求通知他們家裡,並對普軍軍官說:「您將來要寫出這件事的來由,要告訴他們的父母說是我乾的……請您不要忘了。」然後從容地等待處決。小說截取了普法戰爭中一個很小的斷面,生動反映出法國人民對侵略軍的深仇大恨,更可貴的是有深度地揭示了這場戰爭的危害。當普軍侵佔法國領土時。法國人民協同法國政府奮起反抗,是正義的愛國行為,值得歌頌,但這次戰爭歸根結底是由於兩國統治者爭奪歐洲霸權引起的,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止是法國人民,也包括普魯士人民。兩張紙就是這種實際情況的凝練而巧妙的藝術概括。其次,在短篇小說的藝術構思上,莫泊桑不製造離奇情節刺激讀者的好奇心。他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為透視點來窺視大千世界,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反映普遍的社會真實。他從一把傘的小洞眼看到市民利己主義哲學;用一根繩子繞出一個趨炎附勢荒唐混亂的世風;不見了一串項鏈,引人尋找小資產階級丟失的淳樸(《雨傘》、《繩子》、《項鏈》)。二.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莫泊桑善於描寫人情世態,他的每片短篇小說都是一幅幅生動的法國生活風俗畫。他的短篇小說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作者本人基本上不直接表達自己的傾向,而是通過故事本身表達這種傾向,盡力做到客觀、冷靜。但是小說並不是完全沒有激情,它的激情隱藏在內容之中。「藝術家不該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該在自然界露面一樣。」恩師福樓拜的這句話對莫泊桑產生過較大影響。在時候,莫泊桑把自己的愛憎、褒貶寄託在情節之中。譬如,他對自己所熟悉的小資產階級的態度就是這樣表現出來的。1881年2月15日在巴黎《新雜志》上發表的《在家裡》寫出了一樁奇特的家庭變故。工作多年,剛剛得到勛章的老科員伽辣汪90歲高齡的老母,突然在飯桌上病故。隨後,許多有關聯的人員都賣力地表演:診斷醫生不顧人家死活,自己先鬧一頓飯吃。鄰居剃頭師兩口子為了要不要去看望而吵架。兒子雖到處訴說自己的悲傷,目的不過是「去引起別人的弔慰,使自己變為若人注意」。媳婦是單打老太太主意,終於在財產競爭者——丈夫的姐姐到來之前,慫恿丈夫把老人的美女玩球掛鍾和大理石前的五斗櫥抬到自己屋裡。哪料,第二天兒子發出訃告,又開始吃飯時,老人竟「死」而復活——原來只是一種昏厥症。眾人正吃驚,老人的女兒和女婿來了,老人因為已經知道兒子、媳婦的行為,對女兒特別親熱,結果又引起媳婦和女兒、女婿的一場混戰。在上述情節和場面中,作者用辛辣的筆調勾勒出各色人物臉譜:吝嗇的老母,貪婪尖刻的兒媳,怕老婆,愛虛榮,假情義的兒子,凶神惡煞般的女婿和貪心的女兒,騙子似的庸醫,「看死人來求自己開心」的弔客……把小資產階級市民自私、狹隘、庸俗的特點揭露得淋漓盡致。從中,讀者認識到當時法蘭西社會風氣的腐敗和道德的墮落,正是作者流露的「傾向」。讀者還可以產生對這個社會制度的懷疑和否定。而這種「傾向」是通過作者冷靜的、純客觀的敘述體現出來的。莫泊桑如此這般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並沒有妨礙或減弱他的傾向性的表達。相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藝術感染力,更加打動讀者。三.工於構思,巧做文章構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又一大特點。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生活,巧妙、引人入勝的情節結構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說生動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說常常像故事一樣娓娓動聽,給人親切自然的感覺。在似乎平淡的敘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設計的妙筆。有時,正在緩慢進展的情節會因為一個細節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場面。人物和主題從中得到深刻的表現。有時先製造重重迷霧

⑸ 請談談契訶夫短篇小說《苦惱》主人公姚納苦惱的具體內容及小說要表現的主題。

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用一個街頭即景畫面,寫車夫姚納和他的小母馬。姚納被失去兒子的痛苦折磨得麻木了,小母馬也在默默地想心事,他們可憐地佇立在風雪之中,與周圍喧嘩、熙攘的世界格格不入。第二部分從「姚納和他的小馬」到「就會嗚嗚地哭起來」。這部分是小說的主幹,主要寫姚納向人傾吐內心苦惱時的種種遭遇,它包括四個層次:第一層,他拉軍人到維堡區去,寫軍人對他的冷漠;第二層,他拉三個尋歡作樂的青年上巡警去,寫青年人根本不聽他的苦訴;第三層,他遇到看門人,想跟他攀談,可看門人指責了他;第四層,他和住處的小夥子訴說,小夥子卻蒙頭睡著了,寫他遇到那麼多人,竟沒有一個人同情他。第三部分從「出去看看馬吧」到全文結束,描寫姚納只能向馬傾訴苦惱,馬成了他唯一可以得寬慰的動物。全篇作品以題記「我拿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為情節線索,依次寫出了姚納與馬各懷苦惱與心事,姚納向人訴說苦惱的連續失敗,向馬傾吐內心感情的成功。所有的情節內容都緊緊圍繞著姚納深懷苦惱傾訴苦惱的動機和行為展開。首尾互相呼應並形成對照,首尾人與馬的關系又與中間部分人與人的關系構成對比,因此全文結構緊密、中心突出,又如行雲流水,渾然一體。

這篇描寫小人物悲劇命運的憂憤深廣之作,讀來令人震顫而又耐人尋味。它的思想內含,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作品表現了黑暗現實中的小人物悲慘無援的處境和苦惱。車夫姚納身處社會的下層,軍人可以向他發脾氣,青年們隨意取笑漫罵他,揚言「給他一個脖兒拐」邊看門人和他的同行都對他的痛苦無動於衷、缺乏同情心。他的生計也很艱難。午飯前出來到「黃昏的暗影籠罩金城」,他還沒拉到一趟生意;奔波到晚上十點鍾,竟然「連買燕麥的錢還沒掙到」。他的遭遇又極其不幸,老婆早已去世,唯一可寄託希望的兒子又新近病逝。作者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地位低下、苦苦掙扎、命運悲慘的小人物形象。他的不幸,正是當社會壓迫的結果。然而,對姚納來說,最苦惱的還不是他的現實境遇,而是他的痛苦無處訴說,無人理解和同情,心靈的孤寂和折磨比現實生活的不幸更難以承受。作者寫出了他在浩大無邊的苦惱摧殘下的內心麻木;他一動不動地任憑風雪的襲擊,他無心拒絕不公道的車價,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但作為一個活人,他畢竟還有向人傾吐苦惱、與人交流情感的渴望。然而在偌大的社會中,他卻找不到一個關心同情、能分擔他的苦惱的人,他只能在馬身上實現他那小小的可憐的心願。一個小人物孤單寂寞,壓抑滯重的心態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他的麻木、忍受和不覺悟,既是生活的賜予,也是他無法通過斗爭改變自己命運的心靈桎梏。作者哀其不幸之餘,也不無怒其不爭的意味。

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昏聵和人與人關系中的自私、冷漠。作者通過馬車夫姚納一心想傾訴他的苦惱而結果卻處處碰壁的情節,寫出了現實生活和社會心態的一個縮影。人們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人際關系被市儈意識支配,難以溝通感情、互相理解,從而顯示出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冷酷無情。軍人與追求享樂的青年對小人物的不幸漠不關心,這里有社會地位的隔膜。然而,與窮車夫處於同一階層的看門人和青年車夫也無動於衷,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當時社會人與人關系中的冷漠無情已到了何等地步。令人窒息的社會氛圍終於把姚納推向小母馬,他在對馬的傾訴中得到了人間得不到的安慰和同情。作品凸現了人不如馬的昏聵現實。作者以深沉的感傷和強烈的憤慨,對此加以無情的揭露和否定。

三、抒寫了作者自己的無處言說的苦惱心境。當時,契訶夫正為探求真理不得而苦惱。他的這種心境,反映在《沒意思的故事》的情節之中,也寄寓和流露在姚納這個形象的塑造上。在敘述馬車夫不幸遭遇和內心苦惱的過程中,尤其在姚納只得對小母馬傾吐悲苦的描寫中,作者本人的那種苦悶、悲哀和默默之情是溢於言表的。題記:「我拿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更具有一種自我表白的意味。小說寫道:「那苦惱是浩大的、無邊無際的。要是姚納的胸裂開,苦惱滾滾地流出來的話,那苦惱彷彿會淹沒全世界似的,可是話雖如此,那苦惱偏偏沒人看見。那份苦惱竟包藏在這么渺小的軀殼里,哪怕在大白天舉著火把去找也找不到……」這既是客觀寫實,也是主觀移情。作者在同情小人物命運、抨擊社會黑暗的描繪中,又表現出自己的那種看不到前途和光明的無可奈何的態度,那種還在黑暗中摸索而苦無出路的心境。

⑹ 契科夫《苦惱》梗概

《苦惱》是俄國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描述的是一位名叫姚納的車夫,一心想跟別人談談他才死不久的兒子,減輕一些內心的傷痛,可幾次三番沒有人聽他的,結果他只好把滿腹心事向他的小馬訴說。

主人公姚納並沒有提出改善自身生活境遇的任何要求。甚至,他對於自己長期沉浸在困苦中的感覺也早己遲鈍近於「麻木」,他僅僅還保留著一顆慈愛的父心。因此在強忍著喪子之痛時,要求人們賜予一點最起碼的憐憫,以便慢慢地驅散胸中的愁雲慘霧,使他能夠勉強地在這冷酷的人間度過餘生。不料,姚納所見到的人,一個個地泯滅了惻隱之心,同情他的居然是不通人言的小母馬。

作者藉此表現出社會下層小人物悲慘無援的處境和苦惱孤寂的心態,強烈地渲染出沙皇俄國的世態炎涼。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與人關系的自私、冷漠。

(6)短篇小說苦惱擴展閱讀

19世紀80年代,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下的黑暗時期。70年代興起的民粹派「到民間去」的運動,由於無視資本主義發展的事實,得不到農民的支持而最終失敗了。

進入80年代後,他們轉而採取暗殺手段來推翻專制制度。雖然他們成功地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但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便開始了更加殘酷的血腥鎮壓,革命者成批地被絞死和流放,知識分子中出現了普遍的絕望情緒,喪失了以往的那種革命信念和斗爭精神。窒息的政治空氣也使許多人變得麻木、冷漠,充滿了庸俗的市儈習氣。

契訶夫的青少年時代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因此他對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和不幸深有體會。19世紀80年代初他開始了創作生涯,到寫作《苦惱》時,社會責任感已經日益增強,民族傾向也更加鮮明。

19世紀沙皇俄國統治下的俄國社會,沙皇的專制統治使得當時社會中的人等級制度分明,人與人之間關系麻木冷漠。處在上層社會的人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而處在下層的如馬車夫姚納·波塔波夫則生活困苦,掙扎在生存的邊緣,貧富差距十分明顯。

⑺ 苦惱王蒙主人公是誰

姚納。
小說《苦惱》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姚納的馬車夫。
《苦惱》寫於1886年,是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之一,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英國女作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曾說:「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而只有《苦惱》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 托爾斯泰贊美契訶夫的創作技巧:「契訶夫是散文中的普希金。」

⑻ 因無人願意聽他訴說,車夫只好向馬訴苦.請問小說名

契訶夫短篇小說《苦惱》賞析 作為短篇小說藝術大師的俄國作家契訶夫, 望?失去了親人,遭遇了不幸,不求別 的, 只要創作了一系列舉世公認的短篇小說佳作, 《苦 而 有個人肯聽自己說說這個不幸, 這是個起碼的願惱》堪稱是其中的一部經典,小說寫的是一位名 望,不是想讓兒子起死 回生, 況且他身居鬧市, 叫約納的車夫, 一心想跟別人談談他才死不久的 整天迎來送去, 可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可憐的兒子,減輕一些內心的傷痛,可幾次三番沒有人 願望也 實現不了, 願望之小, 與實現願望的難度聽他的, 結果他只好把滿腹心事向他的小馬訴 之 大形成強烈反差, 更顯示出約納苦惱的厚重。 說。 這是個樸素平淡的故事, 但歷來很受推崇。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它是第一流的小說;高 二、 《苦惱》的組織結構 爾基對約納的遭遇產生了強烈共鳴,稱贊它是一 部非常真實生動的作品,他在《我的大學》中寫 《苦惱》的層次非常清楚,寫了約納四 次道:當年他在麵包房工作的時候,傳來了他外祖 向他人傾訴,四次碰壁,最後只好走 進馬棚,對母去世的消息,他感到萬分憋悶,很想找個人講 馬訴說。契訶夫每寫完一次 約納的碰壁,接著便講他的外祖母,可是沒有人聽他講,他的這個心 寫他的苦惱,而每 次碰壁後,他的苦惱就隨之加願也就永遠埋在心底了。後來他讀了《苦惱》 , 深,在第 二次碰壁後, 加了一段抒情, 在第四次後悔當初沒想到把自己的悲哀講給老鼠聽, 當時 碰 壁後, 寫了約納想像中的第五次努力——向女麵包房裡老鼠是很多的①; 英國女作家卡特琳 ? 性傾訴,整個故事看似平鋪直敘,其實匠心獨曼斯菲爾德則認為: 「如果法國的全部短 篇小說 運。 都毀於一炬而這個短篇小說 《苦惱》 留存下來的 約納遇到的四類人及對他們的稱呼是軍 人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

熱點內容
婚途陌路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1 00:48:30 瀏覽:996
沈在盛文言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1 00:35:24 瀏覽:824
網游腹黑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1 00:09:23 瀏覽:126
性官總裁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1 00:02:10 瀏覽:710
惡魔高校小說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7-11 00:02:05 瀏覽:979
經典古裝軍事小說 發布:2025-07-10 23:59:06 瀏覽:908
主角靠游戲技能的小說 發布:2025-07-10 23:59:05 瀏覽:305
Yy小說吧都市 發布:2025-07-10 23:58:11 瀏覽:696
女人三十無求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0 23:49:26 瀏覽:27
般般入畫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0 23:44:33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