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中短篇小說
A. 茨威格的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
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
1942年,完成自傳《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綠蒂·阿爾特曼(33歲)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
(1)茨威格中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茨威格代表作品:《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1、《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
小說表面上講述了一條從紐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一位業余國際象棋手擊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故事,實際上講訴了納粹法西斯對人心靈的折磨及摧殘。作為人文主義者的茨威格借這篇小說表達了他對納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這種文學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
3、《心靈的焦灼》
該作講述輕騎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貴族地主封·開克斯法爾伐的女兒艾迪特。這位姑娘生性活潑,正值繁花似錦的年齡,卻不幸下肢癱瘓,霍夫米勒對她深表同情,卻因此釀成悲劇。
作品於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國外,他的著作被列為禁書,遭到焚毀。直到戰後,雙城電影公司將它改編為電影,才成為暢銷書。而1981年,茨威格誕辰100周年之際,奧地利廣播電視台拍攝電視片《心靈的焦灼》。
B. 茨威格中短篇小說有哪些
1.被遺忘的夢 2.灼人的秘密 3.熱帶癲狂症患者 4.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5.月光巷 6.恐懼 7.一顆心的淪亡 8.巧識新藝 9.情感的迷惘 10.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11.舊書商門德爾 12.看不見的收藏 13.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14.象棋的故事
每篇故事都很好 但是個人比較喜歡《情感的迷惘》《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故事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每一個心理活動都描寫的非常細膩。茨威格是一個靈魂的獵者。
C. 茨威格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茨威格的代表作品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心靈的焦灼》、《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茨威格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昨日的世界》。
1922年1月,經歷了第一次戰爭的茨威格,追憶昨日的種種問題,反思自己的創作,開始了最為重要的十年創作期。《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正是他思想轉折期的代表作。《心靈的焦灼》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8年在國外時發表的長篇小說,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
人物影響:
茨威格去世後,巴西總統下令為這位大師舉行國葬。1945年以後,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國和日本,接著在蘇聯引起強烈反響,唯獨在德語國家似乎為人所遺忘。直到1981年,茨威格誕生一百周年,德國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
D. 介紹幾本茨威格的小說
茨威格最有名的就是短篇小說和傳記.其中最經典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最能代表他的風格.還有本傳記《斷頭女王》,非常經典,五星級推薦
E. 茨威格作品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殺。
(5)茨威格中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主題
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說創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慾、女性」為主題,通過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展現出的各種復雜豐富的感情活動和心理狀態,恰與中國讀者的審美期待視界相融通。
這些小說文本或者重視對少男少女青春萌動的心理剖析,或者記錄為情慾所驅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靈自白,或者描寫暮年男女激烈情感歷程的悲苦回憶。讀者在茨威格的作品裡「發現了一個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並為此與它們產生了「共鳴」。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歐洲並不是個和平世界,貌似安全的表象下隱藏著動盪不安,戰爭陰雲的籠罩使到處呈現出血腥和混亂。生活在這一時代的歐洲人難免或多或少地承受著環境變異歷帶來的負面結果:物質的貧乏、環境的壓抑與精神的負擔。
F. 茨威格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出身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編輯。後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歷。在法國結識魏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從事外國文學(主要是詩歌)的翻譯工作。戰爭爆發後,發表了反戰劇本《耶雷米亞》(1917),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19年後長期隱居在薩爾茨堡,埋頭寫作。1928年應邀赴蘇聯,與高爾基結識。1938年流亡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1942年2月23日與妻子一起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佩特羅波利斯自殺。
茨威格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作開始。早期詩集《銀弦》(1901)和《往日的花環》(1906)深受法國印象主義和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等人的影響。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師》(1920),為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傳;《羅曼•羅蘭》(1921);《同精靈的斗爭》(1925),為德國作家荷爾德林、克萊斯和尼采作傳;《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1928),為托爾斯泰、斯湯達和卡薩諾瓦作傳;《約瑟夫•福煦》(1929);《精神療法》(1931),為催眠術發明者梅斯默爾、「基督科學」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作傳;《瑪麗亞•斯圖亞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敗》(1935)。他的傳記不拘泥於史實,著重表現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說集有《最初的經歷》(1911)、《馬來狂人》(1922)、《恐懼》(1925)、《感覺的混亂》(1927)、《人類命運攸關的時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惟一的長篇小說《焦躁的心》(1938),描寫一個癱瘓少女的戀愛和自殺悲劇。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大多描寫孤獨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筆下的人物常被某種神秘的命運和不可名狀的力量所捉弄,最終毀於某種熱情。《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和《一個不相識的女人的來信》,運用細膩的心理分析手法,刻畫中產階級婦女的思想感情。茨威格的戲劇作品有詩劇《耶雷米亞》(1917)、悲劇《伏勒波尼》(1927)和歌劇《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後,他的遺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爾扎克》(1946)先後出版。前者為長篇回憶錄,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奧地利和歐洲的生活風貌,後者是歷時十餘年而未完成的傳記作品。
G.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小說精選》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象棋的故事》([奧] 斯蒂芬·茨威格)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hTAyDfrGhx9ivTOe3udrSA
書名:象棋的故事
作者:[奧] 斯蒂芬·茨威格
譯者:張玉書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7
頁數:387
內容簡介: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小說表面上講述了一條從紐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一位業余國際象棋手擊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故事,實際上傾訴了納粹法西斯對人心靈的折磨及摧殘。作為人文主義者的茨威格借這篇小說表達了他對納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這種文學形式的抵抗加入 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感情的混亂》是一則關於同性戀者的故事。一位英國文學教授過著令人難堪的雙重生活。他在學識上是個頗有造詣的莎士比亞專家,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可是偏好男色,於是感情混亂,夫妻、師生關系反常,內心苦悶,最後身敗名裂,鬱郁死去。
《看不見的珍藏》寫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皇帝和將軍打了敗仗,萬千戰士死於疆場。戰後德國百業蕭條,通貨膨脹,民不聊生,受苦受難的是黎民百姓。一夜之間,人們多年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儲蓄化為烏有。……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在詩、短論、小說、戲劇和人物傳記寫作方面均有過人的造詣,尤以小說和人物傳記見長。代表作有小說《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感覺的混亂》、《人的命運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危險的憐憫》等;茨威格對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學說感興趣,作品擅長細致的性格刻畫,以及對奇特命運下個人遭遇和心靈的熱情的描摹。本書收錄了他的八篇中短篇小說,有《女人和大地》、《看不見的珍藏》、《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感情的混亂》《象棋的故事》、等。
H. 茨威格的著名代表作,要最著名的
1、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小說表面上講述了一條從紐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一位業余國際象棋手擊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故事,實際上講訴了納粹法西斯對人心靈的折磨及摧殘。
作為人文主義者的茨威格借這篇小說表達了他對納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這種文學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2、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高爾基評價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
3、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心靈的焦灼》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8年流亡國外時發表的長篇小說,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
該作講述輕騎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貴族地主封·開克斯法爾伐的女兒艾迪特。這位姑娘生性活潑,正值繁花似錦的年齡,卻不幸下肢癱瘓,霍夫米勒對她深表同情,卻因此釀成悲劇。
4、回憶錄《昨日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自傳體文學作品。該書寫成於1939年至1941年間,是茨威格臨終前被流放的最後幾年裡完成的。在茨威格離世以後,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爾摩面世。
5、傳記《三大師》
《三大師》2001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本書以「凝煉、濃縮和准確」為原則,懷著熾烈的熱情,運用犀利的筆法和濃烈的色彩,塑造了「一個巴爾扎克人物,一個狄更斯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I. 茨威格的哪一部中短篇小說獲過諾貝爾獎。
茨威格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斯蒂芬·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茨威格在德語文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翻譯語種最多的現代德語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的經典中短篇小說有1.被遺忘的夢2.灼人的秘密 3.熱帶癲狂症患者 4.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5.月光巷 6.恐懼 7.一顆心的淪亡 8.巧識新藝 9.情感的迷惘 10.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11.舊書商門德爾 12.看不見的收藏 13.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14.象棋的故事等。
J. 求茨威格小說中的一本短篇小說,用100個字概括,並摘抄兩段。 求學霸們幫幫忙
《馬來狂人》,又譯作《熱帶癲狂症患者》。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的代表作之一,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齊名。故事描寫了一個醫生出於法律抑或私慾,拒絕幫一位貴婦墮胎,但後來又後悔,甚至因此而變得神經。可憐的貴婦最後死去,固執的醫生誓死替她保守死亡的秘密。這部作品可以稱得上是心理的「驚悚劇」。
作品簡介
《 馬來狂人》描寫印度洋上的赤道之夜,郁悶炎熱,令人窒息。船舷旁黑暗的角落裡,有一個借酒澆愁的怪人。從他的嘴裡,我們聽到了以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德國醫生,由於偶然的過失,流落在亞洲熱帶叢林中苦熬歲月。突然有一位美麗的貴婦人奇跡似的闖入他的生活,求他幫她墮胎。他同意干這違法的事情,條件是:她必須委身於她。這個高傲的女人向他報以一聲輕蔑的長笑,轉身離去。他像馬來狂人似的對她窮追不舍。
這個生性高傲、寧死也不願受辱的女人,不幸做了商人婦,內心苦悶,在追求愛情自由的過程中不幸懷孕,在求救時,又不幸遇見了一個乘人之危的醫生。於是她鋌而走險,不惜冒生命危險,讓一個無知的老嫗為她墮胎,最後流血不止,悲慘地死去。這說明她絕非盛行輕浮。她愛名譽甚於生命。彌留時,她並不追悔往事,只怕死後名聲受到玷污。
醫生發狂似的跟蹤追去,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是為了向她提供幫助。他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促使這個女人採取下策,造成她的死亡,但是在她死後,他卻成了她遺囑的執行者,為捍衛她的名譽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他以決死的態度迫使法醫簽署『暴病身亡』的驗屍證明。然後他放棄一切,乘上返回歐洲的海輪,暗中守護者她的靈柩。在她丈夫打算移棺上岸,以便開棺驗屍的緊急關頭,他從船上縱身跳下,和鉛棺一起沉入海底,以生命為代價履行了自己在死者彌留時許下的諾言。這些行動雖然不能抹殺他過去的卑劣行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補贖前愆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