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第一部短篇小說
Ⅰ 沈從文主要作品及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在二百字左右)
原名沈岳煥,主要筆名還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1918年在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當過上士司書。舊軍隊的黑暗與人民的淳樸、雄強,使他產生追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願望和不斷思索民族命運的沉憂隱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獨身來到北京。升學未成,在郁達夫、徐志摩等人鼓勵下,於艱苦條件自學寫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載於《晨報副刊》,接著又在《現代評論》、《小說月報》上得到發表。1928年,與胡也頻、丁玲相繼來到上海,曾共同創辦《紅黑》雜志。1929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這時期的作品結集為《鴨子》、《旅店及其他》、《甜柑》等,所描寫的湘西鄉俗民風和鮮明的生活樣式,引起人們的注目。《蕭蕭》、《牛》、《柏子》、《阿麗思中國漫遊奇境記》顯示了他早期小說較成功的鄉土抒寫和歷史文化思考。
1930年後赴青島大學執教,創作日豐,並寫有意在探討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評論多篇。1933年9月,接編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經兩年又與蕭乾合編此刊。圍繞這個當時地方文壇的重鎮,形成了以他為首的京派作家群。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月下小景》、《八駿圖》等,還有重要的選本《從文小說習作選》。中篇小說《邊城》於1934年問世,寫撐渡船老人與孫女翠翠的純朴生活及翠翠的戀愛悲劇,標志著他的小說的成熟。
抗戰爆發後,經武漢、長沙,取道湘西去雲南。途徑沅陵時,寫散文《湘西》、長篇小說《長河》(第1卷)。後至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5年後回京,在北京大學教書。同時編《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
1949年以後,長期從事文物工作 。先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和物質文化史。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78年調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參加第三次全國文代會,增補為全國文聯委員。1980年曾美國講學。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寫成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其文學作品近年得到大力整理出版。
他的創作構築成充滿藝術魅力的湘西世界及其相映的的都市上流社會系統,表現他特殊的文化批判精神與重造民族性格的理想。對故鄉自然美、人情美和鄉民原始生命力的禮贊,表明他站在鄉村中國立場上來看待整個中國進入現代文明的痛苦過程。他主要創造了鄉土抒情小說文體,其散文繼承古代游記、筆記的傳統,素淡而動人,都對當代文學發生著影響。
[著作書目]
鴨子(小說、戲劇等合集)1926,北新
蜜柑(短篇小說集)1927,新月
入伍後(小說、戲劇合集)1928,北新
好管閑事的人(短篇小說集)1928,新月
老實人(短篇小說集)1928,現代
阿麗思中國游記(童話)1928,新月
篁君日記(中篇小說)1928,文化學社
山鬼(短篇小說)1928,光華
雨後及其他(短篇小說集)1928,春潮書局
長夏(短篇小說)1928,光華
阿麗思中國游記(第2卷,童話)1928,新月
不死日記(短篇小說集)1928,人間
呆官日記(中篇小說)1929,上海遠東書店
男子須知(短篇小說集)1929,紅黑
十日夜間(小說、戲劇合集)1929,光華
神巫之愛(中篇小說)1929,光華
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說集)1930,中華
鳳子(短篇小說集)1930,杭州蒼山書店
一個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說)1930,光華
沉從文甲集(短篇小說集)1930,神州
舊夢(長篇小說)1930,商務
石子船(短篇小說集)1931,中華
沈從文子集(短篇小說集)1943,新月
龍朱(短篇小說集)1931,上海尋樂軒
一個女劇員的生活(長篇小說)1931,上海大東書局
虎雛(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記胡也頻(散文)1932,光華
泥塗(中篇小說)1932,北平星雲堂書店
都市一婦人(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說)1933,良友
阿黑小史(中篇小說)19333,新時代
月下小景(短篇小說集)1933,現代
一個母親(短篇小說)1933,上海合成書局
沫沫集(評論集)1934,上海大東書局
游目集(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如蕤集(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從文自傳 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
記丁玲(散文)1934,良友
邊城(中篇小說)1934,生活
八駿圖(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從文小說集 1936,上海大光書局
湘行散記(散文集)1936,商務
從文小說習作選(上下冊)1936,良友
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說集)1936,復興
新與舊(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東方現代文選(論難文)編選,1936,上海東方文學社
東方現代文選(記敘文)編選,1936,上海東方文學社
廢郵存底(書信體文論集)與蕭乾合著,1937,文生
一個婦人的日記(短篇小說)1938,晨光
記丁玲(續集,散文)1939,良友
湘西(散文)1939,長沙文史叢書編輯部
昆明冬景(論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
主婦集(短篇小說集)1939,商務(長沙)
紳士的太太(短篇小說)1940,上海三通書局
如蕤(短篇小說集)1941,上海藝流書店
燭虛(散文評論集)1941,文生
沈從文自轉 1943,上海中央書店
春燈集(短篇小說集)1943,開明(桂林)
雲南看雲集(評論集)1943,重慶國民圖書出版公司
黑鳳集(短篇小說集)1943,開明(桂林)
長河(第1卷,長篇小說)1945,昆明文聚社
沈從文小說選集 1957,人文
中國絲綢圖案 與王家樹合編,1957,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唐宋銅鏡 1958,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龍鳳藝術(文集)1960,作家
沈從文短篇小說選 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
從文小說選 1980,香港時代圖書有限公司
從文散文選 1980,香港時代圖書有限公司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1981,香港商務
沈從文散文選 1981,湖南人民
沈從文小說選(1—2))1982,人文
沈從文散文選 1982,人文
沈從文文集(1—12)1982—1984,花城、香港三聯
沈從文選集(1—5)1983,四川人民
湘西風采(散文集)沈從文等1983,湖南人民
神巫之愛(小說、散文集)1983,花城
鳳凰(小說散文集)1986,文化藝術
沈從文代表作(小說、散文集)1987,黃河文藝
Ⅱ 沈從文蕭蕭發表在哪亇刋物
發表於1930年1月10日《小說月報》第21卷第1號 and 1936年7月1日《文季月刊》第1卷第2期,7月號
Ⅲ 有關沈從文的《八駿圖》
《八駿圖》是沈從文的一部短篇小說,以婚戀為中心,從性心理角度入手,通過主人公達士先生的視角描寫了某大學八位教授的病態人生和墮落生活。這些教授身上都掛著「學者、專家」等徽章,然而,他們的生活卻低俗而腐朽。
平時,他們口頭上大談泛愛主義,標榜清心寡慾,還有的炫耀獨身主義,或堅持禮義道德,但一旦涉及到兩性問題,就顯得荏弱、萎靡而不堪一擊。表面上看,他們是正人君子,但實際上卻是以一種「違反人性的理想」和「閹割觀念」來抑制潛意識里的愛欲沖動,來扼殺人的天性。作家藉此來批判都市生活的腐化以及知識分子的墮落。
(3)沈從文第一部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沈從文一生創作了大量經典文學作品,本書輯入了其中短篇小說《八駿圖》《柏子》《丈夫》《都市一婦人》等13篇佳作。其中《八駿圖》是沈從文都市題材小說中的典範之作,描寫了所謂紳士淑女們不乏高雅卻瑣碎做作的情慾表達,與《柏子》《丈夫》等水上人純情痴愛的簡單純粹形成鮮明對比,從文先生以尖銳的筆法諷刺了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寄託了其對故鄉自然、健康的生存狀態的認同和贊揚。
《八駿圖》是沈從文短篇小說不但寫於「窄而霉齋」,而且還是以這棟大學教授們宿舍樓為背景的。沈從文的「窄而霉齋」居室在福山路3號的一個小樓上。這是當時青大的一座教職員宿舍樓,坐落於八關山的東麓,拾步可到學校;距中山公園(當時為青島第一公園)匯泉灣和海水浴場,也不過一箭之地。
Ⅳ 沈從文公開發表的第一片文章是哪一篇
作品推介:《一封未曾付郵的信》
看點一:看沈從文的處女作
沈從文第一次在《晨報副刊》發表的作品,是署名「休芸芸」的一篇短文——《一封未曾付郵的信》,此文刊於《晨報副刊》第306期(1924年12月22日),1925年至1927年。此後,他的作品頻繁見諸報端,1926年他的小說開始在《小說月報》上發表。
Ⅳ 《三三》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故事發生的地點由都市移到了鄉村(湘西),小說的主要人物也由《虎雛》中強悍的軍人變成了溫柔的姑娘。沈從文的一支筆,只要一寫到湘西,就出奇地溫柔多情、從容不迫,從他的筆尖滴下的不是墨汁和墨水,而是活潑靈動的湘西清亮亮的水。《三三》是沈從文創作於1931年的一個短篇小說,文章清新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小說文本的分析,我們發現,從《三三》中也能看到作家的影子和心理烙印。在這部小說中,作家自卑情結或在城——鄉二元的對立和沖突中直接流露出來,或通過作家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說情節的特殊設置和結局的巧妙處理,以一種相反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三」則為「二哥」(沈從文「沈二哥」)對張兆和的稱呼。《龍朱》「一九二八年冬作」,《虎雛》「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五日完成」,《三三》「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至九月十七日作於青島」——沈從文1929年於吳淞中國公學任教期間愛上女學生張兆和,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顯見,《三三》的創作正處在沈從文對張兆和展開追求而尚未結婚期間,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創作就帶有沈從文向「三三」傳達愛情信條、表示愛慕傾心的深意。而創作《龍朱》、《虎雛》時沈張尚未成婚,龍、虎二子得以此兩種小說題目命名,足見沈從文舐犢之切,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襯出作者對兩文的喜愛。
Ⅵ 沈從文小說集
最早知道沈從文應該是從他的作品《邊城》開始。
上周逛圖書館,突然看到一本《八駿圖》,作者就是沈從文。我看了一眼書的背面封面,上面有一首追尋人性救贖的絕句:
覺得很有深意,便借來一讀。
這本書總共收錄了沈從文的13篇短篇小說,分別是:
第一篇的主要內容在 《八駿圖》讀後感 里已經有所闡述,接下來就簡單概括一下餘下作品的大致內容。
《丈夫》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農村漢子去城市找以賣S賺錢養家的妻子時的所見所聞及心理斗爭,向我們展示了種種違背人倫道德的陳規陋俗以及民眾尚未開化覺悟時的尊嚴喪失。
《都市一婦人》講述了一位命運多舛的婦人,在經歷一系列的變故之後心理發生變化,從一位單純、美麗、大方的女子,通過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的經歷,變得麻木,扭曲。
《柏子》人物刻畫非常簡單,水手柏子靠勞力掙錢,過段時間就會和吊腳樓的JN幽會,經過一晚的的抵死愛欲,現實的艱險、苦悶、困窘等都被柏子置之腦後,新的目標又已形成:多掙錢,一段時間之後再回來。作者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男女的歡愛,表現湘西人民的本性使然、自在而美麗的生命形式,呈現一種純粹率真、健康自然的人性。
《貴生》講的是一位五爺家的短工,暗戀橋頭上賣雜貨浦市人的16歲的女兒金鳳。金鳳爹有一次去娘家吃喜酒害蛇鑽心病死掉了,算命就說金鳳八字重,克父母、壓丈夫。
貴生雖然暗戀金鳳,但是對於算命一說有點餘悸,一直未曾採取行動。終於有一天,害怕金鳳被別人搶了先,所以貴生開始行動,去集市上買了一些提親所需的東西。
但當他再次經過橋頭時,卻發現已經被五爺(由於賭博經常輸錢,聽信別人需要納一個未開苞的女人沖霉運)捷足先登了。最後的兩把火以及貴生的失蹤引人深思。
貴生淳樸踏實善良但迷信懦弱又有著深刻骨髓的奴性,他的弱點可以說是造成他愛情悲劇的一大原因。
《逃的前一天》這篇文章說實話沒讀太懂,彷彿就是一個生活在軍旅的人,在逃跑前的一天見到不同的人時心理狀況,是對生命的深思?還是軍旅生活的枯燥?亦或是內心的孤獨……
《嘍啰》…………
《說故事人的故事》這篇文章類似局中局的模式,一個經常給別人講故事的人最終卻成為另外一個故事的主角,藉以諷刺那些已經深陷其中卻不自知的墮落者。
《在別一個國度里》敘述的方式別出心裁,通過一位婦女和一個山大王來往書信的形式向大家述說著作為母親一直生活在想要女兒幸福,又怕祖墳被刨,准女婿(山大王)凶惡的兩難境地,然而想像總歸想像,事實卻是山大王修成正果,女兒也很幸福:女婿對外是山大王,在女兒面前卻是一隻羊,事事體貼呵護女兒。
《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三個男人,分別是軍隊里的我(班長)、同鄉號兵,以及豆腐鋪的青年老闆。三個人同時愛上一個女人——其實只是豆腐鋪鄰居官士家的女兒, 及笄之年(15歲,剛到出嫁年紀)的美人兒。不過是遠遠瞥見,若隱若現,班長和哨兵只想多看一眼,以此借故總去豆腐鋪,與青年老闆交好,常常是討好女人養的兩只狗兒,藉此感受某種不可能的關聯。
後來相傳女人吞金自盡,再後來是墓穴被盜。只有當事人視角里的事件,只有猜測,沒有原因。通過文章可以猜測:是豆腐鋪的青年老闆做的,因為他確實在那晚消失了。也許他相信,吞金人七日內是可以近身肌膚而復活的,也許他只是想獨自擁有心愛的女人,也許他們早已私定終身(但女人的家人應該是把她另許了別人做利益之換所以她才吞金,這些文中都沒有說,但可以猜得),誰知道呢。
《節日》:這是一篇諷刺小說,特別是文末的一句話:x城是多狼的,因為小孩子的大量死亡,衙門中每天殺人,狼的食料就不如窮人的食料那麼貧乏難得。
《黔小景》:作者採用隱喻的手法來表達人們的麻木,甚至粉飾太平;有些人並不麻木,但是看得清卻更痛苦,因為無可奈何,那種深深的無力感,讓你瞭然控訴也無用,但是心又不甘,所以也表達了作者深深地無力感。
《一個母親》:主要講述了一個母親面對丈夫給予的愛充滿了內疚、自責和不知所措。因為他們唯一的孩子竟然是她和另外一個男人的骨肉,這個男人曾經是他們家的賓客,丈夫總是在外面忙,還很放心讓妻子和賓客長期呆在家,並且讓妻子想盡辦法讓賓客無拘無束,可以說在這個悲劇中,丈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這些痛苦卻只能有妻子獨自默默承受。
這些小說有的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有些卻不甚明白,這可能是因為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不甚了解吧。。
Ⅶ 《蕭蕭》這篇小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在沈從文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作品中強烈的樂觀主義色彩,從小說開頭蕭蕭被嫁當童養媳,到後來因蕭蕭愛情萌動而越界懷孕,花狗因不願付負責任的出逃,蕭蕭因懷孕被囚禁,甚至可能會被沉塘而失去生命。
這一連串的事件對於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女孩來說,無疑是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的,但我們從小說的從頭到尾,都體會不褲鋒到悲劇小說的味道,散文化的筆調和抒情化的敘述風格,純朴的民風,善良朴實的人們。
美麗的景色等等構成了一幅美麗湘西的風景畫卷和一個有著美好人性的邊城世界,這腔轎些正是沈成文作品中最具藝術特色之處。
正是蕭蕭沒有受過教育和家庭關系的空白,賦予了蕭蕭不同於常人的樂觀,自由,堅強,純凈,朴實的品格,她所有的品格都是這湘西世界所給予她的,她從小就只受到這美麗自然景色世界的滋養和熏陶,她的性格可以說是和這美麗胡圓晌的湘西世界互相呼應的。
蕭蕭的生活完全順從於自己的本能反應,這也是她之所以會越界懷孕的主要原因,她的生活是由她的心出發的,完全不受世俗道德的約束,致使她不顧後果的和花狗做了越軌的行為。
(7)沈從文第一部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蕭蕭》是沈從文於1929年以湘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描述了鄉下一個童養媳的遭遇與悲劇性的命運。小說表現了湘西民風的純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順應自然人性的主題意蘊。
同時也譴責了舊中國農村童養媳制度的愚昧與野蠻並對歷史文化及民族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寫景優美淡雅,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情節舒緩,細節豐富而微妙。
Ⅷ 蕭蕭的內容梗概
《蕭蕭》沈從文短篇小說,寫於1929年,最初刊於《小說月報》21卷1號。是一篇描寫湘西社會和少女命運的小說,主人公蕭蕭從小失去父母,在她12歲時,沒有坐花轎穿紅著綠的體面,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婦, 丈夫斷奶不久,不滿三歲。就在她情竇初開時,不免遭人誘奸,因為生了個兒子,才倖免於死,沒有被「發賣」。她兒子長到12歲,便娶了個比他大6歲的媳婦,蕭蕭做了婆婆。作品帶有田園牧歌般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