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間的短篇小說閱讀
『壹』 明清章回小說,
在此推薦的十部古典小說,除了聊齋志異是繼承魏晉南北朝志怪與唐代傳奇的短篇文言小說外,其餘都是明清長篇章回小說,其中只有三國演義用淺近文言寫成,其餘都用語體。
小說是現實人生的反映,寫實的小說不必說,就是運用想像寫成的小說,想像的基礎仍是現實人生,仍然有現實人生的影子。所以讀小說,無論是為了欣賞小說藝術為了研究當時社會,以補史料之不足,為了明了人情世故,作為處世的參考,或者僅僅為了娛樂消遣,都能有所收獲。
但小說由於作者寫作的動機、取材、技巧的不同,各書自有其特色。讀者能掌握到各書的特色,將比泛泛讀去更有收獲。下文試就這十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鏡花緣、七俠五義、老殘游記、官場現形記)分別寫上了幾句閱讀時應注意的重點,供讀者們參考。
三國演義
演義小說是正史的通俗化,三國演義就是正史三國志的通俗化。宋代盛行說書,已有講史家專門講說三國歷史故事。到了元代有三國志的通俗化。宋代盛行書書,已有講史家專門講說三國歷史故事。到了元代,有三國志平話三卷傳世,明初羅貫中寫成了三國志演義二十四卷。清代毛宗崗據羅本加以補充修訂,寫成了一百二十四回本。現在流行的三國演義,就是毛宗崗的本子。
演義小說除了向一般民眾傳播歷史知識外,往往含有勸善懲惡的寓意,可以說,這類書是很有社教功能的。三國演義由於寫作成功,流傳既久且廣,更把此一功能發揮到極致。
三國演義在人物描寫上是相當用心的,許多重要人物的形象都非常鮮明。如果拿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一一到正史去核對,可以發現有些人或多或少被美化了,而有些人被醜化了,美化的多半是蜀漢的人,醜化的多半是曹魏和東吳的人。可見作者是站在蜀漢一邊的,也就是以蜀漢為正統。演義小說往往是七分實三分虛,這三分虛就是作者可以運用發揮的空間。
水滸傳
施耐庵的水滸傳,舊有一百回、一百十五回、一百二十回等多種版本。清初金聖嘆覺的前七十一迴文字極好,以後則軟弱無力,於是腰斬水滸,在腰斬處增入「梁山泊英雄驚噩夢」一段結束全書,又把第一回改為楔子,於是成了七十回本,就是現今流行的水滸傳。
水滸傳的成就,主要有二:一、運用白化文的成功。文句之沈鍊生動,足可代表明代白話文學最高藝術成就。二、刻畫人物成功。書中使用不少以前小說中未曾使用過的人物刻畫技巧,使許多重要人物栩栩如生。這是讀水滸傳時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但也因為本書人物太多,無法一一多用筆墨,間接也影響了結構嚴密性的不足。
西遊記
吳承恩的西遊記是我國神話的代表作。一般人懷著好奇與娛樂的心態讀西遊記,從其中得到神遊神話世界的滿足。如果能進一步注意到書中九九八十一難的安排,每一難如何發生,如何化解,就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技巧上所花的苦心。如果再進一步發現作者是為何在字里行間隱含諷刺時事,揶揄世態的旨意,那就明白即使是寫神話小說,也忘不了自己所處的現實社會,對現實的黑暗面不能視若無睹。這樣的話,讀西遊記的收獲不僅僅滿足好奇與娛樂了。
聊齋志異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文言短篇小說,全書四百多篇,包括篇幅短小情節簡單的六朝志怪一類作品,與篇較長情節曲折的唐人傳奇一類作品,而大多數作品都寄寓有作者對所敘事物的觀點,有時透過故事來呈現,有時藉文末「異史氏曰」一段文字直接點明。例如作者功名失意,對科舉考試有許多痛苦的經驗,所以書中有不少寫考生寫淚悲憤的篇章。又如作者痛心人性險惡,世風澆薄,所以書中所敘妖精鬼怪,有的知書識體,有賢淑多情,個個有恩必報。讀聊齋志異固然可以陶醉在妖精鬼怪故事的趣味中,更要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寓言所在。
儒林外史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以諷刺為主旨的長篇小說。西遊記中雖然也有諷刺的筆墨,但並非全書主旨,所以不能稱為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諷刺的對象是世俗陋儒,他們迂腐、愚昧、虛假、貪吝、諷刺的手法多樣化,但大致相當委婉含蓄。他根本的對科舉制度,比蒲松齡只是批評科舉考試不公平更進一步。他沒有士庶的階級觀念,甚至主張一夫一妻。凡此種種,都是讀儒林外史應該注意的。
紅樓夢
紅樓夢是古典小說中最受後世學者重視的一部長篇巨著。海內外研究紅樓夢的學者很多,因此有「紅學」之稱。
讀紅樓夢,不可只注重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同時要注意一個顯貴家庭如何日趨衰敗沒落。作者寫前者用浪漫筆調,寫後者用寫實手法,全書就在這二條主線交錯進行的架構下寫成。又本書使用對話多於敘述文字,刻劃人物、交代情節,常在對話中進行,可說是水滸傳之後的最佳口語文學,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鏡花緣
鏡花緣是李汝珍晚年打發窮愁歲月的遣興之作。作者精於音韻之學,又兼通占卜、象緯、博奕、琴瑟等雜學才藝,在書中一一賣弄,影響到本書內容駁雜,結構鬆散。但寫唐敖游海外諸國部分,經由描述各國風土人情,寄寓作者的理想感慨,寫來相當成功。這許多海外國度什九來自海經,但在山海經中只是神話,到鏡花緣中卻成了作者寄託理想發抒感慨的技巧這是很值得注意的。
七俠五義
七俠五義是結合公案小說為一體的作品。單由清官來對付惡勢力,有時難免力不從心;單由俠義安良除暴,又不是維持社會秩序正常途徑。於是有了二者合而為一的小說,七俠五義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這類小說寫作的重點無不放在清官與俠義的正義一方和邪惡勢力的鬥智鬥力上,過程曲折動人,結果大快人心。以這樣的認知來讀七俠五義,包君滿意。
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名為游記,可以想見此書不可能有嚴密的整體結構。閱讀此書應注意的,在內容方面是一個知識份子面對清末種種時弊的感慨與見解。當他寫下「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這類話,可見他的觀察力不是泛泛的。在文字方面,許多游記文字清新優美,讀來令人陶醉。
官場現形記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譴責小說與諷刺小說性質相近,只是用語不像諷刺小說那樣委婉含蓄,而是強烈指責,不留餘地。官場現形記對當時官場的黑暗腐敗,充分暴露,有時甚至渲染過度。在小說藝術上,譴責小說似略遜諷刺小說一籌;但在訴求效果上,譴責小說可能比諷刺小說更能大快人心。讀者如果把儒林外史和官場現形記作一比較,相信能有所體會。
『貳』 清朝著名小說
《長生殿》、《桃花扇》、《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閱微草堂筆記》等。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創作的傳奇(戲劇),共二卷。該劇定稿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長生殿》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明皇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皇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叄』 求穿越清末小說,時間長了忘記名字 求告訴 內容如下
全戰軍閥
E100
『肆』 請大家推薦幾本穿越小說,要穿越到清末民初時期的改變歷史的小說
清朝穿越記 貌似還好
《步步驚心》:晉江清宮文三座大山之一,出現的時間大約與夢回同時,在文風上與夢回卻迥然不同,作者桐華想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看這篇文時,我是真心疼裡面的若曦,寧可她愚笨點,卻偏偏是這么一個靈秀的人,終篇看完之後,我腦子歷史中回盪著倉央嘉措的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清穿之月色撩人》,這本歷史也改變了,
水煮清王朝 是我看過的歷史改的最誇張的,不過也滿好看的
重生於康熙末年
<<清·華)>> 清宮、穿越、改變歷史 勾心鬥角的小說
這是我看過還不錯的。
『伍』 清朝著名小說
《長生殿》、《桃花扇》、《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閱微草堂筆記》等。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創作的傳奇(戲劇),共二卷。該劇定稿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長生殿》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拆或渣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明皇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皇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旅悄,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團團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陸』 清末民初的小說都有哪些代表作
隨著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清末民初出版了大量的中外小說,許多刊登小說的文學刊物也誕生了,如《新小說》、《綉像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林》等,還出現了許多闡述小說理論的文章。
『柒』 請問晚清到五四時期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魯迅認為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中國清末4部譴責小說的合稱 。即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新中國未來記》——晚清新小說的開山之作
晚清的其他小說:費振清《劍橋中國晚清史》(系列)《美國與中國》《偉大的中國革命》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胡適雜憶》《新中國三十年》《史學與文學》
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碰撞》
史景遷《天安門》《天國之子他的世俗王朝》
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
張灝《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的分析》
容閎《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
鍾叔和《中國本身擁有力量》《走向世界》
止庵《史實與神話》
五四時期的小說
魯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蕭紅《呼蘭河傳》
沈從文《邊城》
錢鍾書《圍城》
張愛玲《傾城》《金鎖記》等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張恨水《啼笑因緣》《金粉世家》
白先勇《孽子》、《永遠的尹雪艷》等
『捌』 清末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小說全文免費閱讀,求txt下載
書名:清末之帝國崛起
作者:劍翎
狀態:已完結
最後更新時間:2018/11/20
最新章節:第786章泰山封禪大結局
鏈接: https://pan..com/s/1XzAmlKboin2bhAkYDyv4XQ?pwd=y43n
『玖』 有哪些小說是清代的
1《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敏鬧者理想的愛情。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
2、《搜神記》
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了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3、《西遊記》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基侍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明代社會現實。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4、山海經
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5、《洞冥記》
通過天堂地獄的鬼神生活,展示了清末民初在革命風潮中死不悔改的封建地主階級藉助鬼神迷信自我麻醉的惶恐心態。該書攻搏拿吵擊義和團、辛亥革命,意欲將進步人士、開明學者及軍械學家皆以鬼神法力打入地獄。
『拾』 清末時期體現社會矛盾的小說有哪些著作
小說創作開始出現繁榮景象。產生了被稱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的《官場現形記》(李寶嘉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沃堯著)、《枯前敗孽海花》(曾樸著)和《老殘游記》(劉鶚著)。這些作品對當時政治悔攔的腐改、官場的黑暗及社會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的社會矛盾,體現了作者的改良主義思想沒顫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