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之戀母

短篇小說之戀母

發布時間: 2023-04-01 05:18:50

① 兩篇中短篇小說的文學評論

《心經》 張愛玲的短篇
人物分析: 但是有點長。。
張愛玲本身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她的短篇小說《心經》更是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或者說從心態上無法接受。甚至有部分人說根本不明白張愛玲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小說,一點兒都看不懂。其實,作品與讀者之間是有互相選擇的特性的,《心經》尤其體現了這一點。讀《心經》,先要明白張愛玲那種不落俗套、天馬行空、甚至帶點兒偏執狂的女性的思維方式和心態。這一點上如果能通達了,那《心經》也就不難讀了。就像題目暗示的,在這場畸形的愛戀中,每個人物心裡都有一本經,人人有異,本本不同。
很明顯,許小寒是一個非常聰明、早熟的女性。在文中可以看出來,小寒的身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男孩子喜歡她,她非常有魅力。典型的代表就是龔海立。龔海立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學習、前途,樣樣都好,也有女生喜歡他。但是,在許小寒和龔海立二者的關系中,很明顯,龔海立根本不是小寒的對手。張愛玲曾經說過:「我一向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於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於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這句話放在任何一個聰慧、有自我意識的年輕女性身上都不為過。因為一般來說,在年輕的時候,女性在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比男性發育的要早,也更加敏感,所以,一個20歲的男性的心理成熟度有可能只是是跟一個15、16歲左右的女性差不多。像小寒這樣聰慧的女性不喜歡自己身邊年齡差不多的男孩子是可以理解的。許小寒那麼清靈、敏感、驕傲,而龔海立在相比之下那麼遲鈍、俗氣、笨重。
而她周圍的環境又為她的「畸戀」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就是時代的轉變。在中國古代,一般的家庭里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而在張愛玲的時代就不一樣了。這篇小說是1943年寫的,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已經接觸到了新型的家庭模式,許峰儀無疑也是。父親不再是僅僅代表「嚴厲、父權、家長、尊敬」的符號。他可以以相對平等的姿態與女兒一起生活、玩樂。許小寒從小接觸到的父親是疼愛她的,親近的,平等的,而不是像以前的父親一樣:嚴厲的,高高在上的、需要去敬重的。這其實就是瓦解了中國傳統的「父」的形象。對傳統父權的反叛在作者張愛玲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張愛玲其實扮演了一個反叛者的形象,父親在她心裡沒有任何權威可言。既然父親不再是「不可觸及的權威」,那「愛」也就有了可能。試想一下,如果張愛玲的父親是傳統型的父親,擁有不可動搖的「父權」,那張愛玲有可能寫出這樣的文本嗎?如果許小寒的父親也是傳統「父權」的代表,那小寒還有可能愛上他嗎?其實,許峰儀在這篇文章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了,不是一個「父親」,而只是一位「男性」,因為他已經失去了「父性」。跟一個沒有「父性」的、很優秀(文中說許峰儀有錢有權,且從字里行間可以推斷出他應該很優秀)的男性一起生活那麼久,有感情是符合情理的。
作為「父親」,許峰儀無疑是不合格的。他明明知道女兒對他的感情,但還一直配合、縱容,這是許小寒不能自拔的直接原因。另外,作為一個純粹的「男性」,他也是不合格的。從他對待三位女性的方式就可以看出。
第一是許太太。很多讀者非常疼惜許太太,說她是偉大的母親。但是對待這樣一個很好的女性,他是怎麼做的呢?隨著許小寒漸漸長大,她把許太太比下去了,她更年輕、更漂亮、更聰明。所以,許峰儀漸漸的把愛移到了許小寒身上。文中許太太提到:「我三十歲以後,偶然穿件美麗點的衣裳,或是對他稍微露一點感情,你就笑我。……他也跟著笑……我怎麼能恨你呢?你不過是一個天真的孩子!」所以,應該怪的是許峰儀。作為人夫,這種時候,這種行為,是他應該有的嗎?
第二個便是許小寒。毫無疑問,許峰儀是愛過許小寒的。小寒真的很優秀。在這種關系毫無威脅的時候,他可以安然的享受。但是,許小寒是要長大的。一方面,他不能再欺騙自己了,許小寒在漸漸的脫離「孩子」這個概念,走向一個成熟的女性。文中有提到許峰儀意識到了:「小寒——那可愛的大孩子,有著豐澤的,象牙黃的肉體的大孩子……」 、「峰儀猛力掣回他的手,彷彿給火燙了一下,臉色都變了,掉過身去,不看她」。許峰儀還沒有開放到可以與自己的女兒有什麼結果的地步,許小寒也到了該去尋找自己的幸福的年紀,所以,他必須得放棄,為了她,更為了自己。小寒的愛那麼狂烈,如果在這樣下去,指不定會造成什麼後果。他也想要健康、正常的生活。這種愛如此自私,必須要停留在不傷害他的利益的范圍內。沒有許小寒他照樣可以過的很好。所以,放棄小寒的時候他沒什麼太大的痛苦。因為他找到了替身。
就是第三個:段綾卿。他對這個女性的傷害不言而喻。他自己也知道,綾卿是放棄了更合適的龔海立、出於對自己的愛而跟著他的。他對綾卿的需要就是對小寒的補充。綾卿與小寒長的很像,但,她不是許峰儀的女兒。所以,許峰儀想要怎樣都可以。而補償,就是金錢、物質。
這就是許小寒愛的人。那麼不值。符合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路子,世俗。
其實就像許峰儀在文中說小寒的一句話:「天下的天真的女孩子,大約都跟你差不多罷!」這是一句反諷的話,但很好的概括了許小寒的特色:天真又卑鄙。天真體現在她愛的純粹以及對愛的堅持。她的愛是不摻雜任何別的成分的。比起許峰儀的自私、段綾卿的世故,她的愛無疑是最真誠的。她堅信許峰儀只會從許太太和許小寒中做選擇,她以為她控制了許峰儀,但她真的是太天真了,不是許峰儀的對手。所以,當她得知許峰儀和段綾卿的關系時才會反應那麼劇烈。從這一點來看,許小寒雖然比白流蘇就更天真一些。但同時,她是那麼自私、卑鄙。為了保住許峰儀的愛,她把自己的媽媽當做情敵,傷害了自己的朋友波蘭(當然,波蘭又報復回來了,這就是張愛玲的真實與世故),利用了龔海立,不惜撒謊、撒潑……這是張愛玲筆下又一個略帶畸形的女性形象,與同年發表的《沉香屑》、《金鎖記》、《傾城之戀》等作品中的女主角一樣,可憐又可恨。
但在我看來許小寒的某些特質是受到作者的肯定的,從文章開頭就可以看出來。許小寒出場時的氣質其實跟張愛玲本人的氣質很像,文中說她:「有一種奇異的令人不安的美」。她的價值在於她愛,她追求,她反抗。她有積極地熱烈的世俗的生活方式,囂張跋扈,就像張愛玲本人。「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相比之下,許太太就像是一個反面。她以前不阻止許小寒與許峰儀之間的感情,因為她不敢相信;後來,段綾卿出現了,她也不去反抗,因為在她看來,愛就那麼幾年,愛過去了就沒了。她和許峰儀也是因為愛而結婚的,最後還不是淪落到這樣一種地步。她所要求的只是一個能過得下去的生活,一個表面上還完整的家。就像許峰儀走之前她說的關於葯的那番話,她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等待著許峰儀愛完了之後回到她的平凡的生活中來。這也是一個悲劇女性的形象。

可以節選嘛

《邊城》 沈從文的短篇

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從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來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質」。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是「優美、健康、自然」。不過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隱痛:「黃麂一樣……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隱喻苗族先人在漢族的壓力下,從中原地區向洞庭湖地區遷徙,並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裡。深山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和自由天地,在這里他們是「在家的」。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邊城》里的愛情故事,討論的是文化問題,性的話語和文化的話語交織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從文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系,以及這種權力關系在苗/漢文化關繫上的歷史沖突和歷史悲劇(如乾嘉苗民起義)。
翠翠這個無所歸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
「在一種近於奇跡中,這遺孤居然長大成人,一轉眼便十三歲了。」爺爺這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爺爺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輕」的形象的說明。爺爺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劇,「口中不怨天,心卻不能完全同意這不幸的安排」。「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地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人,他的事才算完結!交給誰?必需什麼樣的人方不委屈她?」年邁衰老的爺爺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爺爺死了」,翠翠這個歷史的孤兒能否加入到新的歷史的腳步中去呢?

② 勞倫斯的文學地位

為二十世紀英國最獨特和最有爭議的作家之一,
《可愛的夫人》是勞倫斯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這篇小說帶有濃厚的自傳色彩,是勞倫斯青年時期的母親的絕妙寫照,也是勞倫斯「戀母情結」的小說傑作。
《戀愛中的女人》與《虹》同樣代表了勞倫斯小早閉攜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它態慧以非凡的熱情與深度探陸伏索了有關戀愛的心理問題。

③ 外國短篇小說百篇必讀的圖書目錄

英國
薩基
敞開著的窗戶
黃昏
毛姆
無所不知先生
午餐^
高爾斯華綏
質量
雅各布斯
猴爪
吉卜林
約爾小姐的馬夫
威爾斯
被盜的桿菌
吳爾夫
牆上的斑點
曼斯菲爾德
畫冊的一頁
小姑娘
愛爾蘭
奧康納
我的戀母情結
法國
巴爾扎克
劊子手
梅里美
馬鐵奧大義滅親
左拉
陪襯人
波德萊爾
情人的形象
法朗士
聖母的雜耍藝人
莫泊桑
剝皮刑犯的手
西蒙的爸爸
都德
科爾尼師傅的秘密
教皇的騾子
巴比塞
十字勛章
埃梅
穿牆記
特羅亞
最好的顧客
加里

德呂翁
時來運轉
俄羅斯
普希金
驛站長
果戈理
馬車
……
德國
奧地利
瑞士
義大利
西班牙
波蘭
匈牙利
美國
加拿大
烏拉奎
墨西哥
哥倫比亞
印度
日本
泰國
吉爾吉斯斯坦
南非
澳大利亞

④ Sons and Lovers的寫作背景

作者的背景:勞倫斯出生於英國諾丁漢郡,他的父親是一位煤礦工人,而他的母親則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正因如此,他的父母關系非常惡劣,這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02年,勞倫斯患上肺炎,他的工廠職員的職業剛剛開始便因此而結束了。勞倫斯開始接受教師職業培訓。起初,他在自己家鄉教授礦工的孩子們。後來他重返校園接受教育,並於1908年取得諾丁漢大學頒發的教師資格證書。
在克羅伊登執教期間,勞倫斯的一些詩作引起了《英國評論》的編輯福特·馬多克斯·休佛的注意。勞倫斯的短篇小說《菊花香》就發表在這本雜志上,並在倫敦引起了反響。於是一位倫敦的出版商開始向勞倫斯約稿,這是勞倫斯作家生涯的開始。1910年,勞倫斯出版了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此後不久,他的母親就病逝了。有傳聞說勞倫斯為了減輕母親病重的痛頃備苦而故意加大她服葯的劑量。勞倫斯和他的母親關系非常親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兒子與情人》(1913)曾引發西方評論界關於「戀母情結」的巨大爭議。母親的去世是勞倫斯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
母親去世之後,勞倫斯肺炎復發,很快惡化成肺結核並最終要唯乎孫了他的命。在身體稍微痊癒的時候,他便決定徹底放棄教師職業,做一名專職作家。1912年,勞倫斯和他在諾丁漢大學的現代語言學教授的妻子弗麗達·馮·里希托芬私奔至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兩人返回英國,並於1914年7月13日結婚。由於在一戰中德國和英國是交戰國,勞倫斯夫婦始終生活在官方的監視之下,他們的生活非常貧困。1915年,勞倫斯最優秀的作品《虹》一出版就因淫穢而被禁。他們甚至被指控在康沃爾海岸向德國潛艇傳送諜報信息。

小說背景:
小說背景是勞倫斯的出生地——諾丁漢郡礦區。
勞倫斯通過現實主義和心理分析的寫作方法,描寫了十指鏈九世紀末葉英國工業社會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和特定環境下母子間和兩性間的復雜、變態的心理。他強調人的原始本能,把理智作為壓抑天性的因素加以摒棄,主張充分發揮人的本能。小說中,勞倫斯還對英國生活中工業化物質文明和商業精神進行了批判。

⑤ 找一些短篇繼母與繼子戀愛的現代言情小說

《和親寵妃:搗蛋小子俏後媽(原:替身郡主)》
《王妃小後媽》
《我,在古代當後媽》

⑥ 莫言的代表作是啥

盤點莫言十部經典作品
《蛙》: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09年12月
【內容簡介】
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們在婦困穗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布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布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扎,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豐乳肥臀》:謳歌生命意義和偉大母性
出版社: 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年: 2003-09
【內容簡介】
小說中通過母親,含辛茹苦、艱難的撫育著一個又一個兒女,並且視上官金童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於說明:人永遠是宇宙中最寶貴的,生命具有無可爭辯的意義,是第一本位的,「種」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與受寵)自然就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生命的承傳、沿襲是人類賴以永恆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顯示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小說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揭示了:人不僅是歷史的主體,也是美的主體、生命的承傳、延續是當最受到禮贊的。沒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無論美與丑、純潔與骯臟、卑鄙與高尚,都不再具有意義。所以我們才悟得了《易傳》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含義。小說或作者的深刻性也就在於將這個似簡單又普泛深刻的道理蘊含在母親率領兒女們的頑強的求生保種的生命過程中。
那麼生命的創造者--母親無疑要受到尊敬與贊美。母親是無私,是愛,是奉獻,是生命的載體。對母親由衷的尊敬與感恩,也表明 了人們對生命的終極崇拜和熱愛。由此我攜敗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的母性意識或說女性意識在小說中起著主導作用。創造社會歷史的可能是男性為主,創造生命歷史的,或說人類歷史的卻是母親生命源初的女性。這里似乎既體現了作家的心靈深沉著的戀母情結,而上官金童,作為作家思想意識的化身,他對母乳的依戀--戀乳證,在這里也找到了情感的回答,它源出於作家本人的一種情結。
小說主體仍然是展示生命的過程,謳歌生命的本體意義及母親的偉大性。對於歷史的再現與表現,以及城市生活的描寫是為揭示人性之變曲,並提出問題,但不是小說的主旨。作者用筆仍然著力於刻劃與表現謳歌的主題仍然是:生命、母親、歷史只是作為副線貫穿其中,著力突出的是歷史的主體--人。 縱觀整篇小說,我們說這是一部具有相當力度與厚度的作品,它蘊含了作家對生命、母親、歷史的深沉思索,對於社會歷史與時代問題的獨特、新穎的思考與探索。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與獨創性。
大概由於小說篇幅太長,小說後部分在藝術手法上,顯得有些尚欠錘練,不夠圓熟,加之匆促收尾,讀來未免使人覺得不如前部分和諧、完好,而有些迷亂,用語生硬,對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手法運用不夠圓熟。誠然,這樣一部巨著,存在一些個別不足且是藝術手法上的,並不影響它整體的價值。
《歡樂》:莫言中篇小說集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0-8
【內容簡介】
《歡樂》主要內容簡介:「莫言中篇小說系列」 (三冊)收入作者迄今為止的全部中篇小說二十五部。相比於作者的《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巨制,這二十多部中篇小說不僅藝術風格鮮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許多部,無論內容或篇幅都堪稱是十分精彩的「小長篇」。
《白狗鞦韆架》:莫言短篇小說集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內容簡介】
《白狗鞦韆架》辯尺顫是莫言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所發表的短篇小說全集之一,集結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九年創作發表的三十篇作品,其中《春夜雨霏霏》、《丑兵》、《黑沙灘》等七篇作品是首次結集出版,彌足珍貴。莫言的短篇小說故事飽滿,風格多樣,好似從肥沃而豐富的中國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豐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對鄉村殘酷現實的犀利揭露,也有對鄉村純朴愛情的感人描寫,還有種種荒誕離奇卻又逼真入神的傳奇述說……這些作品的結集,可以讓讀者充分欣賞到莫言作品的藝術魅力,同時也可以看到文學大家從事小說創作的發展軌跡。
《天堂蒜苔之歌》:反映弱勢群體生存狀態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05-8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小說,我不為對號入座者的健康負責。小說中的事件,只不過是懸掛小說人物的釘子。事過多年,蒜台事件已經陳舊不堪,但小說中的人物也許還有幾絲活氣。
在新的世紀里,但願再也沒有這樣的事件刺激著我寫出這樣的小說。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以其獨特的創作技巧,在中國文壇享有盛譽,至今他已發表的長篇小說近十部,中短篇小說上百篇。他的小說以其斑斕的色彩,新奇的感覺,豐厚而獨特的意象,推出一個類似於馬爾克斯的馬孔多小鎮的高密縣東北鄉的藝術世界,以至有的評論家評論說,莫言就是中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對鄉村生活的記憶是莫言許多文學作品的素材和背景。
《生死疲勞》: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1
【內容簡介】
莫言懷抱華美頹敗的土地,決意對半個世紀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鄭重地將土地放在記憶的豐碑前,看著它在歷史中漸漸荒廢並確認它在荒廢中重新獲得庄嚴、熔鑄、鋒利。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聖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說將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像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里行間,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吊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當轉世為人的「大頭兒」終於執著堅定地敘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進了我們的心田。
在莫言對偉大古典小說呼應的那一刻,聆聽到了「章回體」那最親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著生死疲勞的磨礪以及冤纏孽結,將中國人百感交集、龐雜喧嘩的苦難經驗化為純美准確的詩篇,祈禱祖國庄嚴、寧靜、祈望人類豐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⑦ 關於文學創作的心理機制的相關問題

關於文學創作的心理機制的相關問題
(探討)心理學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影響到文學創作的心理學理論,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詹姆斯有關意識流的觀點,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等,精神分析學心理學對文學創作的影響,集中地表現在西方現代派文學發展的歷史過程中。
1.對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
精神分析心理學十分明顯地影響了象徵主義文學。象徵主義是19世紀70年代始發於法國畫壇的文學流派。1886年讓·莫雷阿斯發表了《象徵主義宣言》。主張表現自我的憂郁、愁苦和夢幻,抒發對現實丑惡和人性陰暗面的厭惡,強調用象徵的方法表現「有對象引起夢幻而產生的形象」。
象徵主義文學思想與創作原則,實際上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先導。其理論依據模配陸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無意識理論和自由聯想的觀點,特別是《釋夢》的發表更是為象徵主義文學提供了一把保護傘。
弗洛伊德學說對象徵主義的影響主要有如下兩點:首先,弗洛伊德強調:夢,並不是無意義的,它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透過它,人們可以窺到人內心的秘密。現實主義批評家抨擊象徵主義詩人的主要理由,是認為表現夢幻毫無意義,因為文學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再現「現實」才是文學的根本任務。弗洛伊德有關夢是有意義的分析論斷,正從理論上支持了象徵主義,使他們充滿自信地表現「夢幻」世界。其次,象徵主義和「象徵」論,雖然發源於象徵主義前驅波德萊爾的「對應」論,有一套獨具特色的創作理論,但是,「象徵」在象徵主義詩人那裡尚未具備十分完善的理論體系。弗洛伊德卻通過對夢的研究,第一次對象徵做了系統的、周詳的探討,對象徵主義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弗洛伊德心理學支持象徵派詩人大膽地去寫夢。後期象徵主義詩人維爾哈倫、葉賽寧、葉芝和艾略特等等的詩歌創作便是證明。
2.對心理小說的影響
盛行於歐美的心理小說,其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心理浪漫主義、心理現實主義、心理現代主義。心理浪漫主義偏重於主賣納觀傾訴,小說人物多採用內心獨白的方式表達其思想發展軌跡。心理現實主義則偏重於客觀解析,作者不動聲色地對小說人物進行心理描寫,心理刻畫。以上兩類心理小說仍是在傳統心理學的影響下,其影響只是局部的僅限於描寫手法方面。心理現代主義小說的出現就發生了質的變化,它是以現代心理學為外在動因的。它主要得力於詹姆斯的「意識流」說和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這些現代心理學在根本上從創作內容到創作方法都影響了小說的發展方向。
「意識流」理論啟發人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心理描寫手法,如果說心理浪漫主義是主觀傾訴的,心理現實主義是客觀解析的,那麼,意識流手法在描寫人的心理世界時所採取的是按人物內心意識的流動去展現客觀事物,或者說是以客觀事物的呈現來展示人物的心靈。
心理現代主義小說的外在標志是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因此,又稱做意識流小說。它不僅表現表層意識,而且更為主旦頃要的是表現深層意識或潛意識。
從內容上看對意識流小說的演變有過影響的,還有分析心理學派的「集體無意識」理論。這集中表現在喬伊斯和福克納的作品中,他們著力追求古代神話、「原始意象」和原始象徵,他們在作品中通過種種隱喻進行古今聯系和對比,盡力挖出一些沉積在個人無意識深處的原始的思維方式,以說明人類存在著古今相通的普遍本性。
3.對新「原罪」主題的影響
與傳統文學流派中的「原罪」主題不同的是在現代派文學當中出現了新的「原罪」主題。弗洛伊德的新「原罪」說(相對於基督的舊「原罪」說而言),即有關性慾沖動、死亡本能、隱伏的惡性、俄狄浦斯情結和埃勒克特拉情結等方面的理論,為現代主義作家探索和描繪現代西方人復雜多變的心理,提供了理論依據。現代派文學創作中新的「原罪」主題的涌現,正是弗洛伊德新「原罪」說的影響的結果。
現代派文學中的「原罪」主題,在卡夫卡一系列作品中反復出現。卡夫卡作品主要通過揭示隱藏於人物內心深處的「懼父情結」,來顯示這種「原罪」主題。「懼父情結」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俄狄浦斯情結」,但只側重其「懼父」的一面,而沒有「戀母」的一面。「懼父情結」是常年做弱者所形成的情結,它「自卑感」有餘,「補償作用」不足,更談不上什麼抗爭了。在他被稱為《孤獨三步曲》的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城堡》中主人公全是在敵對環境里苦苦掙扎的孤獨的人物,他們都是雖有怨怒而又逆來順受的弱者,他們總是自怨自艾,處於莫大精神痛苦之中。他的短篇小說也大多表現這一類小人物「孤獨的體驗和被排斥的悲愴」,他們處在一種身不由己的處境中,備受凌辱,只能任人擺布,又總是為自己沒有勇氣、沒有力量、無能為力而深感內疚。比如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說《判決》中主人公格奧爾格·本德曼把自己訂婚的事告訴他那位「魁偉」的父親,競招致其父的橫暴無理的責罵;最後他接受其父親叫他投河淹死的命令,奔向河邊,說了聲「親愛的父母親,我可一直是愛著你們的」,便跳河自沉溺亡了。卡夫卡的另一個短篇小說《變形記》,也是表現父權的不可動搖和懼父情結的。
發端於歐洲的現代派文學的「原罪」主題小說首先波及到了美洲。在美國作家奧爾尼的作品中主要是通過人物內心的「戀母情結」與「戀父情結」加以表現的。他筆下的人物,都是處於恐懼和滅亡中的人被某種「原罪」感糾纏,痛苦不堪,互相折磨。在「戀母情結」、「戀父情結」之類「原罪」幽靈的蠱惑下,人物自覺意志往往不起作用,像在噩夢中一樣,總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推向災難和毀滅。在《榆樹下之戀》一劇中,作家所展現的伊本與繼母愛碧之間的愛情悲劇,正與伊本的「戀母情結」有關。在弗洛伊德理論影響下,熱衷於表現這種「原罪」主題的,還有美國作家西德尼.霍華德、赫爾曼『里塞、皮蘭德婁等。
4.對文學中反理性傾向的影響
現代心理學對文學創作的影響,還表現在文學領域內激起了對理性精神的公開的、激烈異常的全面挑戰。超現實主義文學便是這一反理性文學潮流中的代表。無意識與夢的見解是超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基礎。所謂「超現實」就是「超理性」。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無意識之所以「超過」理性的認識,其原因是,第一,無意識是心靈的本質,而理性僅僅是意識的表層。第二,無意識的本領要比簡單的、直線的理性思維大得多,它能產生「既令人驚奇又令人迷惑不解的結果」。超現實主義所以稱為超理性、超現實就是因為它認為無意識高於理性,無意識反映了人們內心的「自我的秘密」,是心靈活動最真實的過程,是創作的最為可靠的源泉。而要表現超理性的無意識世界,最好是描寫夢幻世界。
超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個共同特點,便是作品中充滿著恍惚離奇的夢境。這種夢境效果可以通過兩條途徑獲得:一是忠實地記錄夢境,使用的語言也是夢幻式的;二是「造夢」,主要通過意象的「隨意並置」和「隨意轉換」兩種手法。前者把若干個本來毫無意義的意象隨便串連在一起,比如加斯可尼在《這形象》一詩中把「飛機」的意象與「鹹肉片」、「豬油」、「文件夾」、「黃蜂」等意象組接起來;後者把一個或幾個意象隨意地轉換成另一些毫無聯系的意象。比如美國詩人查爾斯·福特在一首有名的八行短詩里,把正月里的天空轉變為一隻臂膀,一個小偷,一張很大的臉,把太陽變成傷口、珠寶、時差、眼睛、露滴、淚珠,把白天轉化為一份贈品、一首詩、一匹畏縮地慢行著的馬。
5.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
中國現代文學創作受心理分析學說影響已是幾次起伏。20世紀20年代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和廚川白村的生命力論以及他們的文學思想由西歐和日本傳人中國。周作人、章士釗、潘光旦等人用於文學批評;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創造社作家試圖應用於理論研究及小說創作實踐。當時由於「革命文學」的提倡,心理學派追求表現性意識的表法,一度為作家們摒棄。
30年代作家們再次借鑒西方文學表現技巧時,心理分析手法又為施蟄存等作家所應用。魯迅寫第一篇歷史小說《不周山》,寫到「站在女媧兩腿之間向上看」,也只一筆帶過,並決心以後不再寫這樣的小說了。小說《肥皂》也是從潛意識出發,描寫四銘對街頭女丐的貪欲。20至30年代,心理學派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主要是性心理及其他變態心理描寫。
由於那時中國正處於殘酷復雜的年代,受影響的幾個作家通過創作實踐感到這些表現方法難以反映當時社會政治風貌,也不符合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和審美觀念。
施蟄存是30年代以心理學派理論指導小說創作的主要代表,他寫過《花夢》、《梅雨之夕》等小說,都是以好色之徒為題材的。
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開展,西方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在中國大量被翻譯出版,文藝心理學在中國重新受到重視。因此,建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藝心理學也就勢在必行。
就現代心理學對目前文學創作的影響來說,大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提倡文學表現心靈與干預靈魂。「文學是人學」的重新提出,文學界充分認識到文學創作是作家精神創造和心靈活動的結晶,再現現實與表現心靈應該是統一的,文學更要重視表現人的心靈,傳達情感。
作家王蒙、高曉聲從文學本身特性出發,認為文學的職能最重要的是干預靈魂。其次,心理小說的拓展,心態小說、意識流式小說的崛起。張承志的《北方的河》、鄧剛的《迷人的海》、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都表現了濃厚而深沉、亢奮而激越的情調,使現實主義心理小說在表現人的心靈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並由此形成一種新的文學表現形式——心態小說。
心態小說把現實主義的題旨與現代主義表現手法結合起來,把人物心理意識與外部社會現實有機糅合起來,深入展示人的心靈世界。
再次,關注愛情和性心理描寫。性問題在人類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性心理也被看作是當代小說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張賢亮的《土牢情話》、《靈與肉》、《綠化樹》所以受讀者贊賞,喬安萍、李秀蘭、馬纓花一組女性形象使讀者感到審美愉悅,都與其「才子淑女」式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分不開的。性心理本質上是一種倫理與美學的情感,具有社會性。因此也要防止把性問題歸結為生物本能,忽視其社會制約性的錯誤傾向,防止庸俗低級、色情描寫的污穢作品產生。
最後,注重技巧,促進了文學體裁、形式、表現手法的多樣化。
王蒙的《蝴蝶》、《風箏飄帶》等作品,就是採取意識流時空變幻交叉的各種心理表現手法來結構作品的。隨著心理描寫的拓展,當代作家還創造性地使各種文學體裁交叉滲透、融合形成帶有綜合特點的文學樣式,如詩體小說、散文化抒情小說等,這些小說由重敘事的傳統而變為以抒情為主導的小說樣式,從作品內容到藝術結構,從表現手段到語言風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⑧ 關於俄狄浦斯情結的文學著作

古典文學作品如《孔雀東南飛》
現當代作家作品,如、柔石《怪母親》、張愛玲《金鎖記》、巴金《寒夜》、曹禺《雷雨》、許欽文《津威途中的伴侶》
外國除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之外,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小鎮畸人》(The Book of the Grotesque)里的母親這篇短文寫得很很有代表性。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l,1876—194),美國現代文學的先驅者之一,他最傑出的短篇小說——《小城畸人》的發表,奠定了他在美國文學史中的地位。短篇小說《母親》是其中較有分量的一篇,小說描寫了一位母親內心的失敗感。母親早年當演員的理想終成泡影,婚姻又變成了一種生活負擔。她希望兒子有所作為,但又不願他按照丈夫的指點發展。她深愛著兒子,卻又無法和他交流,想殺了丈夫,卻又下不了手,最後只能在病態中等待生命的終點。本文從「母親」病態心理的表現及其形成原因出發,對「母親」的病態心理進行了分析。二、「母親」病態心理的表現1.對兒子的「戀子情結」借用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我們可以稱小說中母親對兒子畸形的愛稱為「戀子情結」。她對兒子關愛有加,但這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出自於深沉、自然的母愛。

⑨ 赤川次郎最好看的推理小說

《戀母刑警VS占星館主》鬍渣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N8jYCHhn5VuNujX9I8AQ0w 提取碼: 6rex

《羨歷戀母刑警褲派悄VS占星館主》作者是赤川次郎,小說進度已完結。

熱點內容
文筆好的言情經典小說暖文 發布:2025-07-01 22:52:37 瀏覽:740
經典末世廢土科幻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1 22:48:08 瀏覽:35
游戲百分百偷東西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22:41:29 瀏覽:502
花火短篇古裝系列小說 發布:2025-07-01 22:36:50 瀏覽:983
日本輕小說有插圖 發布:2025-07-01 22:35:39 瀏覽:746
找玄幻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01 22:35:22 瀏覽:366
主角叫唐逸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1 22:35:21 瀏覽:82
與你相望一生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01 22:34:29 瀏覽:475
霸道總裁的小嬌妻小說大概內容 發布:2025-07-01 22:27:16 瀏覽:974
小說經典rar 發布:2025-07-01 22:26:02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