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喬顯德短篇小說

喬顯德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4-01 02:23:08

① 初語書是哪個作家的筆名呢

初李沒嫌語察鬧書是哪個作家的筆名呢?你好,很高興接到你的回答,喬顯德,筆名江北喬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電力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在線、江山文學哪手簽約作家。

② 有關蒜的散文

有關蒜的散文有:

1、我的大蒜情結

人是感情動物,人與人、人與物之間一旦有了感情,就會時不時地在腦海里迴旋,有了這種情緣,就想把它寫出來,以便釋放出這種感情。這不,我與大蒜的情結就是這樣,好像不寫出來有點對不起大蒜了。這就把記憶的閘門打開,讓我與大蒜間的老感情自然流瀉出來。

我的家鄉是山東省平度市喬家村,是遠近聞名的大蒜、大姜之鄉。不知何年何月來到了這個村子,從我記事起就有了這種紅皮大蒜,在這里一輩輩繁衍生長,長出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成為村子裡引以為自豪的特產。大蒜的種植也讓這個依山傍水的村子更生動起來,兒時所見在東西南北河岸、村邊、路旁,到處是一片片大蒜在葳蕤生長,放眼望去,綠意盎然,鬱郁蔥蔥,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一如環村的一片綠色海洋,招引著鄰村人的羨慕目光。

兒時經常聽母親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愛一方物。」其實母親說的這句發自內心的話,就是大蒜、大姜、蘋果、葡萄等這些特產。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特產養育著家鄉人,家鄉人也深愛著這方土地和特產。

我記得很小就跟著父母學會了種蒜,那時是帶著好奇的心情學會的,及至慢慢長大,就年年跟著大人們種蒜了,在自蘆培己家的自留地里種,幫親戚家種,記憶里有很長一段種蒜的歲月,使我年年不忘。

記憶最深的就是在村子的自留地里種蒜了,那是生產隊里分割給各家各戶的自留地,大約是每人二厘,我家是一分地,當時大多家庭也就這個數,家口大的就多一些,家口小的少一點。就是在這一個個小小的田地里,各家各戶種出了生活的精彩。

種蒜的時候,各家各戶大都集中到了一起,比現如今的趕集還熱鬧,那時的東西南北河岸,人來人往,人人奔忙,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一如一幅幅美麗靈動的鄉村種植圖。

我家的自留地在東北河岸,這里呈現出一片忙碌的景象,男女老少齊上陣,各家各戶種蒜忙。男人們鏵溝,女人和孩子們種蒜(家鄉也叫按蒜),一邊種蒜,一邊說笑,歡樂的笑聲盪漾在東北河岸的上空,多麼富有詩意,富有情趣,我總是一次次沉浸在這詩意和情趣里。記得有一次我光顧抬頭聽大人們逗人的說笑了,而把蒜種得歪歪斜斜的,父親說了我幾句,母親接著說:「種得彎,長得歡。孩子哪能像大人種得那麼直,他能跟著種蒜就不錯了。」記得我當時很感激我母親,不過,跡嘩廳我也看到了自己種的蒜別扭,自己都看不過眼去了。自此以後,我種的蒜直了,我自己也看著順眼了。這件看似小事使我至今難忘,我感激父親的提醒,使我改正不足;我感激母親的寬容,使我感受到了母愛的親情滋味,我又開始懷念天堂里的母親了。

蒜發芽了,嘟著小嘴,嫩嫩的,煞是好看,開始澆蒜了,遼闊的大蒜地里又是一片片美麗的景象:提水的、改溝的忙個不停;轆轤聲、流水聲、歡笑聲,聲聲不斷,不絕入耳。長蒜苔,又長長了,該打蒜苔了,蒜苔長著的是豐收的希望。大蒜地里分布著一群群男女老少,打著一根根蒜苔,那是自己親手種出來的果實。脆生生的蒜苔一如蒜農的性格一樣,乾脆、純潔。大蒜成熟了姿隱,收獲大蒜了,用手拔蒜的,用小車推車推蒜的,把個東西南北河岸又演繹出精彩生動的畫卷。

收獲了大蒜,就把它的苗曬一曬,像梳辮子一樣辮起來,掛到屋檐下或放到廂屋裡,經常拽著吃,在家鄉,吃包子、餃子必吃蒜,大蒜成了家鄉人的家常菜。這可能緣於家鄉種大蒜之因,也可能因大蒜有殺菌消毒、提味增香之故。家鄉人對大蒜的吃法多種多樣,掰著蒜瓣生吃,做成蒜泥蘸著吃,切成蒜片拌著吃,放到灶台里燒著吃,串起來烤著吃,切成蒜片炒著吃……所有這些,我在家鄉都品嘗過了,各有各的味道。

記得上小學的中午,我經常到蒜地里去拔棵蒜,再帶個喝水的瓶子,在瓶口處拴上根細繩,到附近的水井裡打上水,掰上蒜瓣放進去,飄搖飄搖,很有情趣。一會兒,蒜瓣就泡的不太辣了,吃個新鮮的蒜瓣,喝一口水,到了下午上課還不打瞌睡,還有那麼點意思。後來不知為什麼,許多男女同學都這樣,腦海里也就有了點印象了。

記得16歲那年,我剛學會騎自行車,就跟著鄰居一個大我七八歲的大侄子到高密的東北鄉賣大蒜,騎行了九十多里,終於到了。鄰居大侄子家的大蒜頭大,價錢低了不捨得賣,就慢慢地賣著等靠行市。而我家的大蒜長的個頭小,很少有往前過問的,加之我是個曾沒賣過東西的學生,就更難賣了,忽見有人往前問詢價格的,我就來個「三下五除二」,「大扣筐」式的一下子賣了,結果,這時鄰居大侄子還有七八提蒜沒賣呢。現在回頭想想,其實那裡就是莫言的故鄉,就是莫言常在小說里提到的「高密東北鄉」,那時莫言還是二十幾歲的小夥子,還沒出名。後來有了在部隊與莫言通信的情緣,對這段經歷的印象就更深了,這是家鄉的大蒜帶給我的。

後來離開了家鄉,參軍到了部隊,我也沒有離開大蒜,仍保持著家鄉人愛吃大蒜的習慣,經常吃大蒜。一來,吃大蒜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我從軍六年時間里,不用說大針、住院,就連頭痛、感冒的也沒有,不知這裡面有沒有大蒜的幫忙;二來,吃著大蒜,咀嚼著大蒜,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紅皮大蒜來,我就會想起家鄉、想起親人來,勾起我的屢屢鄉愁。在部隊這種大集體場合,為了避免有異味,我寧肯不斷地刷牙、嚼茶、吃花生來去除異味,也堅持著吃大蒜,因我與大蒜有著不解情緣。

可能我與大蒜天生有緣,前些年我到臨沂出差時,朋友送給我滿滿一蛇皮袋大蒜,外加幾瓶曬乾的蒜片,讓我泡水喝。回家後,我就咀嚼著臨沂朋友送給我的大蒜,泡著蒜片喝水,這種大蒜個頭大,吃起來雖說沒有家鄉的紅皮蒜好吃,而咀嚼著的是一種朋友間的感情。每每吃著大蒜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些知心的朋友,歷歷往事就會湧上心頭;現在每每想起大蒜來,我就會想起與臨沂朋友間的感情,我感受到了臨沂朋友的直率與可交。這些都是臨沂蒼山的大蒜告訴我的。每年老家的發小、同學也都會送我幾提大蒜,並說,這大蒜都是自己栽的紅皮的,長的個小,不太好看,自己吃,吃起來還行。其實,不用朋友說,我很了解家鄉的紅皮大蒜。它就像家鄉的父老鄉親一樣,他們表面看起來質朴無華,內心裡卻有著博大的胸懷,有一顆溫暖的心。

我與大蒜的情緣很深、很深,咀嚼著大蒜,就會想起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想起大蒜,就會想起家鄉的父老鄉親……(喬顯德)


2、栽蒜的樂趣

記得很小的時候,一進入臘月,祖母就教我們用盤子栽種蒜苗。那時候好像很是落後,人們栽蒜不是為了觀賞,而是生活的需要。春節前栽幾盤蒜苗子,過春節的時候就有了新鮮的蔬菜,可以提高春節飯桌上的花樣,也讓客人感到一些新鮮的春意。


春節前後,在我們河津,不少的人家都會用盤子,或用碗栽點蒜。我家也是如此,年年都會做這件事,而且是把栽上蒜的盤子,放在灶台旁供灶神爺的小條板上,算是我們家的一個盆景,這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猶歷歷在目。


當時栽蒜不像現在這樣科學,記得祖母先讓我們找幾個盤子,再找一些燒過的煤灰球,放在盤子里,倒上一些水,然後把成咕嘟的大蒜置放在煤灰球的空間里,隔三差五再澆一些水,趕到春節的時候,綠油油的蒜苗子就長出來了。


這種栽蒜非常簡單,其過程大致如下:用幾咕嘟蒜,不用剝開,然後,頭上根下,把它們一個挨一個地繞圓圈排在盤子或碗里,讓它們盡可能擠得緊一些。然後,在盤子或碗底放上燃燒過得煤核,並加些水,這時即小功告成。需要注意的,一是要盡量讓蒜瓣立得直一些,二是如果所用的蒜已長芽,則應盡量讓芽的方向朝里。在隨後的日子裡要做的,就是不時地給它加點水,到長出的蒜苗較高時,為防止東倒西歪鬧分裂,可以拿根線或細繩,於適當高度把它們輕加捆綁,以增加它們的凝聚力向心力,讓它們更好地團結在一起。


現在想起來,春節栽蒜,倒是一種創意,也是一種樂趣。新春佳節,萬象更新,栽幾盤蒜,放在家裡,綠意瑩瑩,碧翠惹眼,給生活增添了些許生機。


今年立春這天,我心血來潮,忽然想起了栽蒜,就在網上搜索出一種新的栽蒜方法,就是用玻璃瓶子加上水就可以了。


於是,我就找了幾個大小不等的玻璃瓶子,從廚房裡找出幾頭剛剛露出蒜芽的大蒜放在瓶子里,倒上適量的清水,放在窗檯上能夠見到陽光的地方,過兩三天加一次水,趕到春節的時候,綠油油的蒜苗子已經長到快一尺高了,為我的這個小家,增添了許多春意。


你看這幾瓶子蒜苗子,它們絕不嬌氣。在你不時經意不經意的關心愛護下,它們在茁壯成長。透過玻璃瓶子,在清瑩的水裡,下面形成了一團白白嫩嫩的盤根錯節根系,上面長就了天天向上的綠葉,晶瑩剔透,清翠欲滴,鬱郁蔥蔥。這一幕,在乍暖還寒的初春,給小屋增添了綠意,還營造出了一幅可人的室內小景緻,讓人看著甚覺愜意。


如果在春節前就栽上,到過年時,它們已長得老高,這讓它可以及時地發揮作用,調出一種滋味了。大年初一,我們吃的羊肉胡蘿卜餃子,把那青翠的蒜苗剪一些下來,調入餃子餡,那真是提味啊。而在煮湯時,我們也放了一些蒜苗,以提鮮,可以說頓時香氣四溢了。至於炒菜和吃火鍋,它們也均是鮮美的配料。


立春節栽點蒜苗,在春節的時候方便了食用,免去了跑菜市場尋找,經濟、實惠又環保,賞心又悅目。而且把那已長出了芽的蒜也利用了,一舉而幾得,稍稍動動手,其樂而多多,多好的一件事呀。


好美吧,用廢棄的玻璃瓶子栽蒜,一邊吃一邊長,放在陽光充足的小窗檯上就可以了,不妨你也試試吧。(薛振堂)

③ 課文《廬山游記》,作者喬顯德。問題:「廬山歸來,受益匪淺」,請問作者「受益」在哪裡(最佳答案)。

是 廬山追記 散文作者: 喬顯德

作者「受益」在哪裡

廬山既是山塵碧水名山、古跡名悔兄絕山,又是文化名山、政治名山。又是一部碧姿鴻篇巨制沒人讀透的大書。

④ 200字左右優美散文簡短的美文

200字左右簡短而優美的 散文 ,讀著就像品一杯咖啡,香濃而純。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200字左右 優美散文 ,供大家欣賞。

200字左右優美散文:想給夢想一滲團個框
夢想是每個人都有的,不管你是否能實現,它都會在你的心中發芽,藏在你最的最深底處。曾經有一位藝人說過;“沒有夢想的人是可悲的,夢想一定要有,萬一見鬼了呢?”但是我想我能給夢想一個框,讓它能夠不受別人的嘲笑,別人的冷嘲熱諷和質疑。

你會不會有過這樣的一個經歷呢?當別人問你:"你長大後想做什麼?你的夢想是什麼?“然而當你說出口後,別人就會說:“你的夢想真偉大啊,那你能行嗎?我看啊,你是痴人說夢話吧,你不可能會實現的。”為什麼我們把自己的夢想告訴別人,他們會那樣的嘲笑我們異想天開?難道我們真的是痴人說夢話嗎?

其實我們自己的夢想,自己心裡清楚,也許在別人的眼裡那隻是一個玩笑罷了,可在我們心裡它是一個寶貴的願望。

所以,我想給夢想一個框!想給夢想一個框,把動聽美妙的鳥語和芬芳香氣的花香裝進裡面,把自己走過的風景,踏過的路途記憶存在裡面,連成一個心形的記憶錄,烙在心中,讓它變為美好的記憶中的一部分。
200字左右優美散文:不絕 不斷
深藍色的紗窗里是簡單的蔽握卧室,深藍色的紗窗外是清脆的樂曲,最清純的水從高空墜落,在窗外劃上優美的弧線,也不失高貴的身份。總是選擇普通的地方奏出多音的歌兒。

對面的窗開了,有關了,輕輕抱怨了一句:“下雨了呀~〞。雨不好嗎? 雨水 不好嗎?雨聲不好嗎?就算好,也只是我自己的感覺罷了。

人心有別,喜好各不同。可能很少有人真正喜歡雨,但他們還是為大地獻上樂曲,他們辛苦編成的曲兒。孩童們仰頭望雨點時,他們笑了,啪的一聲笑開了花。少年伸手接住雨點,他們依然在笑,在溫暖的手心留下一絲冰涼,因為他們是冰涼的····

窗外的雨還在,不絕不斷···
200字左右優美散文:生活好比一本書
昨天、今天、明天。生活中都記載著不同的酸、甜、苦、辣。其實人分三個階段:少年、中年、老年。記得我小的時候,感覺生活無憂無慮,整天都和小朋友們嬉戲打鬧,和爸爸媽媽頂嘴,從不去想大人們的事。到了十幾歲懂事了,漸漸的學會了洗衣服、做飯、和爸爸宏喊慶媽媽一起聊天,幫助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跟爸爸媽媽頂嘴,也不再像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無憂無慮的玩耍。因為我知道我長大了,不能再像小的時候那樣頑皮搗蛋,因為我知道我該為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這就好像我們少年的時候這是多麼無憂無慮的呀!

中年:中年好比我的爸爸、媽媽,他們正處於中年,忙碌著操持家務,供我上學、讀書。不停的周旋在社會的競爭當中,慢慢地讓我感覺到生活中背負著重重壓力與責任。

老年:老年就好比那些七八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們,他們的生活方式就大不同,正回味著一生中的苦與樂。他們沒有過多的理想,沒有社會的競爭和壓力。只是想和家人們在一起快快樂樂的度過他們的晚年。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的身體、心態。他們要以一個健康的身體與心態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快樂來安度晚年。

其實生活就是一本書,記載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讓我們把一本書記載著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每一頁的人生都是美好與快樂的!
簡短優美散文:櫻桃熟了
散文作者: 喬顯德

櫻桃熟了,青島平度櫻桃節也快要過了,每年都是在5月20日左右,前天與朋友在櫻桃園里採摘著櫻桃吃,昨日親戚又送了一些櫻桃,品嘗著櫻桃,咀嚼著摘吃櫻桃的美好時光,大腦已指揮著指尖在行動了,讓字里行間飄盪著櫻桃的芳香。

兒時就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說的是櫻桃雖好吃,但等到栽活樹再結出櫻桃來真不容易。因櫻桃樹嬌生慣養,既怕冷,又怕熱,既怕旱,又怕澇,還容易受病害侵襲,兒時常聽說,哪裡本來長得好好的櫻桃樹,不知什麼原因就突然死亡了,那時又無任何保護樹的 措施 ,栽櫻桃就更難了。可能因這種緣故,過去那個年代栽櫻桃樹的很少,櫻桃又是一年中成熟最早的果實,別的果實很小的時候,它就已經上市了,因而被鄉民們稱為“百果之王”。

櫻桃剛成熟的時候,價格很貴,那個年代又囊中羞澀,看著紅艷艷、鮮亮亮的櫻桃,來回摩挲著兜,捨不得買,即使買也買不多。有的稱上半斤,有的稱上四兩,那時都用捲成漏斗形的紙筒裝著,趕回家孝敬老人。那個年代的老人也不像現在這樣吃櫻桃,而是品嘗櫻桃,就是那一小紙筒櫻桃也不捨得自己都吃了,遞給兒孫們都嘗嘗。見了鄰里,還要讓鄰里嘗嘗,“這是兒子剛給買的鮮櫻桃,嘗嘗吧!”“今年這櫻桃還挺甜,您兒可真孝順!”品嘗著櫻桃,誇耀著兒女們的孝心。

今非昔比,櫻桃樹也映紅了時代。櫻桃樹千姿百態,多種多樣,大棚的、露天的、大櫻桃、小櫻桃應有盡有;紅燈、黃蜜、水晶等品種比比皆是。加之管理措施跟得上,肥水跟的緊,櫻桃樹一個勁地長,櫻桃果滿枝頭,紅艷艷、黃橙橙的一片,爭搶著季節,搶占著市場,繁榮著市場。如今的人們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非得“四月初八”前後嘗鮮櫻桃了,在春夏之間的很長時間都能吃上鮮櫻桃。

今年因氣候原因,露天櫻桃熟的稍晚一些。前天,朋友因事從青島趕過來,酒足飯飽之後,約朋友到“桃花澗”逛逛,桃花澗不僅因桃花開得漫山遍野而美其名也,更因櫻桃味美可口而遠近聞名,青島的朋友也早有所聞,一聽說去桃花澗吃櫻桃也來了精神,這也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我們一行從小城出發,沿著通往“桃花澗風景區”的專修公路,說笑著一路前行,想像著桃花澗櫻桃園的美景。大約行程一個小時,一個世外桃源式的櫻桃園就映入眼簾,這就是久負盛名的桃花澗。只見大大小小的櫻桃樹一片連著一片;一片片櫻桃樹占據著大半個山澗;一棵棵粗壯的櫻桃樹葳蕤生長,虯枝向天;一簇簇、一串串櫻桃像小紅燈籠一樣掛滿了枝頭,漲紅了笑臉,朋友笑了,我也笑了。

一邊觀賞著美麗的櫻桃園,一邊採摘著樹上的小櫻桃,一邊品嘗著鮮嫩櫻桃汁,個中滋味是別處所感受不到的。我們徜徉在密密的櫻桃林里,櫻桃園里留下了不規則的足跡,抬頭端詳著哪個熟透了的櫻桃,伸伸手,抻抻臂,瞬間採下,放到嘴裡,這可是天底下最鮮亮的櫻桃,即使當年楊貴妃跑斷了馬腿吃上的荔枝也沒有親手摘下的櫻桃鮮。樹下採摘櫻桃是一幅美麗的山村畫;是一首動人的詠物詩;是一段浪漫的桃花澗里吃櫻桃 故事 。山澗、景緻、心境、櫻桃、品味……窮盡多少畫家的筆墨,畫不出這樣美麗的畫卷;窮盡多少詩人寫不出如此靈性的詩意。

桃花澗里摘櫻桃太美了,美到極致,美得讓我思緒萬千,櫻桃的汁液香甜著口舌,挑撥的味蕾傳遞給大腦,使我想起了到大澤山摘櫻桃的情景,也是一段不尋常的摘櫻桃經歷,那可是幾年前的事了,老家是大澤山的記者朋友盛情邀約,我們一行中,性別有男、有女,身份有文人、有記者,還有司機師傅,無論省城的,還是市區的,都往負有山東旅遊勝地的大澤山進發,沿著一路秀麗的風光,留下的是美好的想像。

當我們趕到後,見記者朋友已等在家裡了,等齊了人,帶上了方便袋,我們便沿著山間羊腸小道,一路攀登,路邊盡是一片片櫻桃園,山勢造就了一片片梯形的櫻桃園,一片片櫻桃園很有層次感,煞是好看,這是來自大自然的自然景觀。

到了記者家的櫻桃園,慷慨的記者就說了:“家裡人顧不上摘櫻桃,還不夠工錢。今天邀請大家來,都盡管摘,摘多少就拿多少,等把櫻桃仁收回來就行了。”聽了記者朋友的話,大家更放鬆了,尤其是記者們,不僅是寫新聞的高手,也是摘櫻桃的好手。繞著樹、田埂轉來轉去,摘著櫻桃、說笑著,歡笑聲在櫻桃園里盪漾,給風景秀麗的大澤山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當地人一看來了這么多男女,嘻嘻哈哈的,打破了像平日里山野的寂靜,也把我們當成了風景,看起了熱鬧。不用半天時間,個個摘得兜里滿,有的還摘了幾兜子,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收獲的不只是櫻桃,更是摘櫻桃時的情趣和歡樂,收獲後的豐富想像和美好回味。

櫻桃熟了,誘發我想起了回老家摘櫻桃的親情味。在老家門前的菜園里,八十多歲的父親砍伐了結果少的棗樹,栽上了幾棵櫻桃樹,有紅燈、黃蜜兩種新品種,幾年下來,櫻桃就果實累累。每當櫻桃成熟之前,老父親就招呼著回家吃櫻桃,我和妻就迅速回家,不能有勞父親摘櫻桃。即使這樣,父親還是和我們一起走進菜園里,直奔那櫻桃樹,全家人其樂融融,一起摘著櫻桃,拉著家常,親情味越拉越濃。我觀賞著,黃的是黃蜜,那是金黃,金燦燦,水汪汪;紅的那是紅燈,紅彤彤,亮晶晶。看著、看著,我就忍不住口舌生精,便順手摘下一個櫻桃放到嘴裡,頓感香甜無比,直甜到了心裡,咀嚼著櫻桃,濃濃的親情在心間升騰。

櫻桃熟了,心裡樂了,我又想起了前幾年在大棚里摘櫻桃的情景,櫻桃樹在大棚里排列的整整齊齊,成行成列,一如一隊隊士兵,順著櫻桃樹走過,就像對它的檢閱。我那時很驚嘆,竟有這么高大的大棚,任櫻桃樹四肢伸展,身體壯闊。在高而闊的大棚里採摘著櫻桃,倒像是採摘著現代化的果實,吃到了口裡的櫻桃,又像是品嘗著科技成果的甜蜜……

櫻桃熟了,果農笑了,今年櫻桃又豐收了,我心裡也有底數了,寫起紅紅的、黃黃的櫻桃來,我心裡踏實了。思慮間,又想吃櫻桃了……

猜你喜歡:

1. 優美散文欣賞

2. 優美散文精選

3. 四百字優美散文

4. 經典優美散文

5. 經典精美散文

⑤ 摘櫻桃的故事出自

櫻桃熟了虛敬。
是作家差耐慎喬顯德的作品,筆名江北喬木,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他榮獲首屆娘親杯全國徵文畝派大賽獎、首屆黃河口散文獎等五項全國大獎。

⑥ 散文隨筆精選

中國現代隨筆,是20世紀中國比較重要的文學門類之一。隨筆已經成為很多人練習寫作的的一種文類。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散文隨筆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散文隨筆精選篇1:久違了拍姿緩,平涼

想寫篇有關平涼的東西,可時無直緒,心便冷下來。

為什麼著意平涼,說實話,我也道不襲模明白。總覺得有“東東”讓我喜歡。

初識平涼得於涼州。王之渙那首《涼州詞》寫得恢弘大氣:“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這是少小的年代。

至於涼州怎麼樣呢,我曾從王維的詩里覓到景象:“野老才三戶,邊村少四鄰。 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深。 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後來才知道,涼州是涼州,平涼是平涼,我“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平涼的歷史就是個五花結,一根線繞來兜去,說清楚頗費工夫。

平涼位於隴山東麓,涇河上游,夏商為獯鬻戎狄居地。春秋時期為烏氏與義渠戎國屬地。公元前272年,秦昭王滅義渠戎,置隴西、北地、上郡,平涼入秦的版圖,屬北地郡。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平涼全境改屬安定郡;東漢並涇陽入朝那,平涼屬涼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烏氏二縣。三國時曹魏於郡上設州,此地屬雍州安定郡。南北朝時,先後隸屬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夏、北魏、西魏、北周。前秦永興二年(公元358年)苻堅欲進攻前涼,置平涼郡,取平定涼國之意,平涼之名始見於史冊。後苻堅曾據此向後秦反攻,夏主赫連定曾即皇帝位於平涼。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治平涼縣,屬長城郡。這是是平涼建制的開始,距現在1400餘年。隋代廢郡置州,平涼市屬原州。大業初又廢州置郡,改屬平涼郡。唐時先後屬涇州、安定郡。宋元幾易渭州、涇州。

明朝平涼籍學者趙時春說:“平涼居雍涼之交,襟帶戎羌,控制要害。自漢分北地而為安定郡,以迄於今六百餘年。大抵中原有故,則地重官尊,而史不絕書;治道四達,則奉令循常而漫無可考,豈其人之賢愚相遠哉,抑勢則然也。”

我之所以鍾情平涼,是因為歷史上的三個節點事件感觸深刻。

《詩經》中有首詩《大雅•靈台》描寫了周文王伐密築靈台與民同樂之事。詩曰:“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鍾,於樂辟廱。於論鼓鍾,於樂辟廱。鼉鼓逢逢。矇瞍奏公”。其詩借百姓為周王建造靈台、辟廱來說明文王有德使人民樂於歸附。後儒師孔子極力推崇文王的禮樂,倡“仁者愛人”,奠定了儒學的根基。

安史之亂(755-763)使盛唐衰敗,唐玄宗愴惶出逃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肅宗在平涼繼位之後,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定叛亂。假如當時沒有平涼這塊避雨遮風之地,中國的歷史亦或是另般狀態。那麼文化呢,或許就難以見到杜甫、白居易、高適、岑參等大家的風采,唐代詩歌中那種痛楚悲鬱的風格將不復存在。

歷史越千年。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平涼開赴延安根據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在這一方勝利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不能不由人浮想聯翩,今日的我們正走在新的長征路上,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就在不遠的明天。

平涼“當隴山之口,踞六盤山之險”,歷來冊冊就是隴東重鎮、兵家相爭之地。史上文王西征,秦、皇、漢武巡幸,大將蒙恬征途祭禮,馬超據安定城,名將尉遲恭、郭子儀轉戰涇州,北周太祖宇文泰興起和著名的“唐蕃之盟”諸多事件都發生在這里。也涌現出許多文韜武略、彪炳史冊的俊彥志士,東晉著名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醫學家皇甫謐,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兩度出任宰相的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將吳王介、吳磷、劉琦,明代“嘉靖八才之一”的趙時春等等不一而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丙申秋,赴蒙過平涼而不得拜謁,“手捋紅杏蕊”的我,遙想何時與平涼再約,扯出了心上一縷“閨蜜”。

散文隨筆精選篇2:冬日登山的遐想

閑下來的時候,就想散步、登山以強身健體,這也是大多數人所喜好的項目。前些時日,幾個要好的戰友相約,一起登臨我老家的山。這正合我意,我便欣然應約。前天上午,當醫生的戰友見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就一一撥通了我和其他兩個戰友的電話,約定四人下午登山,我們便換上了衣服、鞋子,一起匆匆吃了午飯,便驅車向山中進發了。

車開出小城,沿著通往旅遊區的公路一路前行,路兩旁金黃的樹葉撲面而來,地下一片落葉,偶見三、兩只喜鵲、麻雀飛來飛去,隱隱感到冬天的蕭條。途經遠近聞名的雙廟水庫,這是我中學時代游泳的地方,現已是風景名勝區,即便是冬天,前來旅遊的也絡繹不絕。但見有徜徉在水庫大壩上觀光的遊客,把碧水藍天已裝進了他們心裡;有在岸邊的平台上悠閑地垂釣的,他們釣出的是一種好心情。途經的還有熟悉的村莊,見村口有三三兩兩老人在曬太陽,他們此時的心情就像冬天一樣,感受著“夕陽無限好”的時光。不覺間,就到了我的老家。

再沿著通往山間的崎嶇小路,慢慢行進,一路顛簸,路旁還分布著許許多多的井子,這是鄉民們用來放大姜的,被稱為“姜井子”,只有在這樣土層深的地方,才能挖出好的“姜井子”,也只有地頭、路旁的地方才允許挖“姜井子”。因而這里的姜井子就格外多,“姜井子”多了也就引出了典故,途經“姜井子”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了這個典故,就隨口說了出來,說的是幾年前,一個風水大師聽說我老家的風水很好,就慕名打聽著來了,到這里繞村外一看,不錯,山水環繞著村莊,還聽到了“長嶺對石山,輩輩出狀元”的傳說,確實感到風水挺好。當他走到有“姜井子”的地方,還特意貓腰看了又看,一邊看一邊搖頭。隨從人員不解,便問他怎麼回事?他說:“這個村子風水很好,就是因為挖了這些井而透氣了,風水就差多了。”我見過這個風水先生,也知道他到我老家看過,但我沒親耳聽到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同車一個戰友告訴我的,聽了我說的故事,他還煞有介事地補充著。風水先生的話不足信,只是聽著有點趣味性,加之對老家的事很關切,也就記得特別清楚。

說完了故事車就開到了山腳下,便選在寬敞處的路旁停下,急忙下車,從後備箱里掏出小钁、小杴、編織兜、手套……我這才知道,並不是特意來爬山,還要挖野菜,挖黃精(葯材),我們便繞到戰友的果園里,低頭尋找著苦菜、薺菜,已進入冬天了,肥水澆灌出的苦菜、薺菜還是那般嫩綠、肥大,特別招人喜愛,不一會兒功夫就快裝滿了兜子,這可是自己親手挖的野菜,感受不一樣,特別是我這個從小在老家長大、後離開家鄉的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吃著老家坡里的野菜會感到特別的香。我們把野菜倒進後備箱里,帶著兜子輕裝上山。

冬天的山野自然有一種空靈感,樹葉凋落,小草乾枯,就連行人也稀少,但山裡的空氣是清新的,我們登山的情緒是高漲的,興致勃勃?興高采烈?此時與我們的心情相比,似乎都有點遜色。我們一邊攀爬,一邊觀賞,一邊交談,一邊思考,無拘無束,特別愜意,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與大山對話。我們在掛著似一盞盞小紅燈籠的柿子樹下留影,在少見的栗子樹下駐足,在山中小水庫旁遊走,感覺處處都新鮮,都富有新意,這是在封閉的辦公室、住宅里所感受不到的。

起初,我們沿著彎彎曲曲、高低不平的羊腸小道緩緩而行,似乎感到登山很容易。可走著走著就不見了路,這時,一個戰友突然冒出了一句魯迅說過的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話說在當下,我感到意味很深。這個平日里不太愛讀書看報的戰友,卻在這時把魯迅的話背得滾瓜爛熟,令我刮目相看,我倒感到自己適應生活有點慢了。不過,我在慢中也悟出了些許道理,我在想,前人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在無路的地方,走出了路。也如同《西遊記》插曲里唱的:“踏平坎坷成大道。”再聯想到我們的人生、生活不也是這樣嗎?有些境域是沒有路的,經過人類不斷探索而有了路,走出了人間的光明大道。有些路,前人沒有走完,後人前赴後繼,接好接力棒,攀上了人間的最高峰,也就是山高人為峰。還有一些路,那是天路、宇宙路,前人登臨的極少,代代後人不斷向高處邁進,“神州11號”飛船的升空不就是現實寫照嗎?人類還有更高更遠的路要走,探月、登月……

爬到半山腰的時候,山勢陡峭,荊棘叢生,增加了登山的難度,可難度再大也要攀登,因為登山的還有一個主要目的沒達到,就是真正見識一下黃精,挖取黃精。而黃精多生長在奇險的石縫里,已經到了半山腰,不能半途而廢。當醫生的戰友沖在頭里,一個戰友有用“披荊斬棘”這個詞來形容著,也在鼓勵著,這個詞從他口裡說出來,用在這里,又是恰如其分。我在思慮這句話的當兒,前面的那個戰友驚呼:“找到黃精了,你們快上來看,這里好幾棵。”等我們趕到一看,恰在臨近山峰的險要處的石縫里長著幾棵將要干苗的黃精,我們便揮動著钁頭刨挖,拿起小杴鏟土,一會兒功夫就我出來了,也就感到有了收獲。這時,又在最險要的地方發現了一小片黃精,好像故意引誘我們似的,可能長在這個地方,人跡罕至,一般人即使見了,也不敢上去挖,也就長得多,長勢好。這個時候,兩個戰友勉強上去了,我和另一個戰友登到最險的地方退回來了,為了安全,繞路登到了山頂,也費了不小的氣力和周折,這是我有生以來登臨的最險要的山。此前我曾徒步登臨過險峻的黃山、雄偉的泰山,因為有台階攀登,有鎖鏈支撐,很順利的登頂,而老家的看似小山,因腳無可登,手無可攀,只能讓我望而生畏,望而興嘆。不管怎樣,我還是左彎右繞登到了山頂,才沒留下這次登山的遺憾,山頂如履平地,真是愜意,如同一個勝利者的笑意。

登上山頂後,回頭望望走過的路,真是險要,我都懷疑自己是怎麼登上來的。這次登山歷險挖黃精也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示:人生似爬山,爬山必有難,難中必有苦,苦中必有甜。通過登山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人生中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一般也在最艱難處,只有百折不撓,艱苦努力,才能最終實現,達到事業的高峰。否則,半途而廢或到了最艱難處退縮,只能成為人生或事業的失敗者,有時甚至留下終生遺憾。

從山上下來,就到了老家一個戰友的果園,果園里還保留著七八十年前用土墼壘起的小屋,戰友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喝茶,我們品著用山水沖的黃精茶分外香,聽著屋外雞鳴狗吠鴨子叫,不知哪個戰友風趣地說像是聽音樂,逗得戰友們嘻嘻哈哈笑,笑聲響徹在山谷里……

登山歸來,回味登山。我在想,整個登山過程酷似人生,登山的過程就是拼搏的過程;挖到黃精的時候,正是人生有收獲的時候;小屋裡的品茶聊天,正是有了人生勞動收獲之後,享受美好人生的時候。多麼完美的一次登山啊!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啊!更富有人生的意義!

喬顯德

散文隨筆精選篇3:生活在別處

活在當下,心靈就要處於一個至高的境界。生命的本源是靈魂。就要生活在別處。

我不曾去過天堂,天堂是一個虛無縹緲,卻又充滿無數遐想的聖地。似古老的伊甸園,有若如理想般的烏托邦。但當我們執意去追尋天堂,久而久之迷失了方向,也許覺得天堂並不真實存在,也沒有那麼富麗堂皇,但腳下走過的平凡之路,那一排排泥濘的腳印,讓我們知道了付出的艱辛,因為這腳印是心中執著的追求,代表了一個堅定的信念。縱使前路還有荊棘滿地的沼澤,依然踏遍千山,尋海誓山盟之約。愚人說自己不曾有過幸福,一份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和付出這就是所謂的幸福,而走過的汗水就是你精神的結晶。

十一月的開始是冬季的一個迷。北方微冷的寒氣中總帶有一點倉皇,穿行在街市上的人們似乎早已習慣緩緩而來的冬季,依然落落大方的無所畏懼,似乎還在期待是一場潔白的紛紛飄雪降臨,將眼前的一切塗鴉成迷失的城堡。

閑暇之季,我喜歡捧著一本盧梭的《瓦爾登湖》坐在陽台那一米暖陽的照射下,讀人生之精華,賞生活之妙趣,讓心靈的永遠給自己創造一個世界,可以自在的呼吸。人生就像一壺剛沏好的茶,十尺之外你都會覺得茶香四溢,品一口,就是濃濃的生活味道,先是會有苦澀的味道,第二口,甘甜的香味會讓你回味無窮,如痴如醉,當你品上第三杯,。第四杯更會有苦盡甘來的滋味。正所謂苦盡甘來,必在其意!然而茶葉也是有生命的,不然不會在浸泡之後,香氣撲鼻,生命誠可貴,人生價更高,齊樂無窮在,生活在異鄉。品懂了人生,醍醐灌頂之後你也會覺得自己的價值有所提升,不枉此生再美好得人間留過。

記憶是一種傷痛,回憶是一種成長。一個人降生在這個世上必定會經歷很多事故。有成功的歡喜,必然會有失敗的流淚。有甜蜜的初戀,也會以又傷心欲絕的分手。再痛不是愛,是手放開。有人說笑著哭最痛。又有人說沒有做完的夢最痛。其實,相識不能愛才是最痛的,不是距離產生了美,只是距離讓我們可以自在的呼吸。

都說人生若如初見,第一眼撲朔,第二眼迷離,我們省略問候,忘記了彼此的過去,沒有過多的寒暄,你當我是過客,我卻當你是我生命中零下一度的風景。我希望你是我此生華麗的光景,我是你此生不散的柔風。總在抱怨如果悲傷不在逆流成河,那麼愛也不再是寂寞撒的謊。其實,相愛的幸福很簡單,就是你愛我,我也愛你。

我們每天都與不相識的人擦肩而過,扮演一個路人甲的角色,把微笑變為奢侈品,讓眼淚成為必需品,人生這場戲里存在太多趣味盎然,但又不失會有勾心鬥角,常見爾虞我詐的欺騙讓我們不知不覺在黑白無常中成長。我說,我是一個流浪的筆者,將生活的孤單和瑣碎用屬於自己的文字來編寫一段色彩交纏的故事,世界的光怪陸離,生活的悲喜交加,我會用一直筆,一張紙,記錄撰寫,講述一個不老的生活景象。

活在當下,就要生活在別處。

熱點內容
小說重生完美時代123 發布:2025-07-01 23:06:31 瀏覽:531
寫哥哥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1 23:05:50 瀏覽:789
言情有情節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23:03:32 瀏覽:524
虎文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1 23:00:50 瀏覽:474
文筆好的言情經典小說暖文 發布:2025-07-01 22:52:37 瀏覽:740
經典末世廢土科幻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1 22:48:08 瀏覽:35
游戲百分百偷東西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22:41:29 瀏覽:502
花火短篇古裝系列小說 發布:2025-07-01 22:36:50 瀏覽:983
日本輕小說有插圖 發布:2025-07-01 22:35:39 瀏覽:746
找玄幻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01 22:35:22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