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小說中短篇
Ⅰ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及翻譯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及翻譯: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歐陽修【朝代】宋,輕舟短棹西湖巧沒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譯文;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旅數湖上飄盪。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孝鎮納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賞析:這組《採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閑雅心理。
Ⅱ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譯文及賞析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運消作者: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釋
①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縣東南,是潁水和其他河流匯合處。宋時屬潁州。晏殊、歐陽修、蘇軾都在潁州做過太守。歐陽修晚年退休後住在潁州,寫了一組《採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③漣漪:水的波紋。
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盪。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賞析
潁州(今安徽阜陽)西湖在先秦時即已形成,唐代漸成風景名勝。宋代潁州為東京汴梁的畿輔之地,為南北漕運和商旅要道。從宋仁宗慶歷年間起,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趙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後知潁州,潁州及其西湖遂不斷見於文人筆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歐陽修移知潁州,「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於是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邇來俯仰二十年間……思穎之念未嘗少忘於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於文字也」(《思潁詩後序》)。並與梅堯臣相約,買田於潁,以便日後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歐陽修出知亳州,特意繞道潁州,「蓋將謀歸休之計也。乃發舊稿,得自南京以後詩十餘篇,皆思穎之作,以見予拳拳於穎者非一日也」(《思潁詩後序》)。數年後,終於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願歸旁哪知居潁州。這組《採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閑雅心理。
這首詞是《採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採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松而優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閑地飄盪在湖面上,遊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為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遊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於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徵,並將遊人之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遊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從中足見歐公乃詞壇寫景高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緩閉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Ⅲ 納蘭容若《採桑子》全文
《採桑子》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陪褲載:
鏈接: https://pan..com/s/1H4Fo-ndW9zW3KY-jX3WqYA
《採桑子》是葉廣芩所著歷史小說,講述民國滿族貴胄後裔生活的長篇小說,描繪出一幅飽含人蘆飢簡物命運、充滿時肢廳代意蘊的斑斕畫卷,也如一曲直面滄桑、感喟人生的無盡輓歌。
Ⅳ [宋]歐陽修《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釋、賞析
[宋]歐陽修《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釋:
1、棹(zhào):一種劃船工具,形狀如槳。西湖:這里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湖。
2、逶迤(wēi、yí):彎曲而長的樣子。
3、琉璃滑:形容流水清澈透明像玻璃一樣光滑。白居易《泛太湖書事》詩:「碧琉璃水凈無風。」
4、漣漪:水波紋。左思《吳都賦》:「濯明月於漣漪。」向註:「漣漪,細波紋。」
賞析:
本篇是歐陽修歌詠潁州西湖的組詞--《採桑子》十首的第一首。關於寫作這十首《採桑子》的心態和目的,作者在冠於組詞之首的《西湖念語》中這樣說道:「雖美景良辰,固多於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於閑人。並游或結於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至歡然而會意,亦旁若於無人。」由此可見,這些小詞都是他以曠達的胸懷和瀟灑的態度流連光景的即興之作,每一首都是他對潁州西湖的自然風光「歡然會意」時的產物。這十首詞好就好在,它們雖然都是寫同一個西湖,但每一篇都有各自的`藝術境界和審美特色。誠如近人夏敬觀所說:「此潁州西湖詞。公昔知潁,此晚居潁州所作也。十老卜局詞無一重復之意。」(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引夏敬觀評六一詞)本篇描寫西湖的恬靜明麗和作者湖面泛舟的舒適之感,並通過這種描寫表現作者這個「閑人」的閑雅風度。全篇向讀者展示出這樣的「有我之境」:在碧波長堤、水平如鏡的湖面上,先是笙歌隱隱,接著槳聲陣陣,驚起沙禽,平靜的氣氛一下子被打破,醉翁歐陽修輕舟短棹侍讓,由遠而近地緩緩出現了弊凱……作者似乎只是客觀地寫景,而沒有做什麼自我描寫,但主人公那一副風流自賞、自得其樂的悠閑之態,卻活靈活現地凸現在畫面上。由此可見作者善於通過特定境界的展現來進行自我表露的藝術功力。所以許昂霄《詞綜偶評》稱贊本篇說:「閑雅處,自不可及。」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則點評其造境之妙道:「下闋四句,極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鏡之狀。『不覺船移』四字,下語尤妙。」
Ⅳ 《採桑子》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採桑子》(葉廣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FNMdyiSkAg5_HLEuaHj1Mg
書名:採桑子
作者:葉廣芩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
頁數:338
內容簡介:
《採桑子》是一部講述民國以來滿族貴胄後裔生活的長篇小說,是一幅描摹人物命運、充滿文化意蘊的斑斕畫卷,是一曲直面滄桑、感喟人生的無盡輓歌。清已降,大宅門兒里的滿人四散,金家十四個兄妹及親友各奔西東:長子反叛皇族當了軍統,長女為票戲而痴迷;次子因蕭牆之禍自盡,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門…… 一個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際,形象地展現了近百年間中國歷史的風雲、社會生活的變造與傳統文化的嬗變,令人思緒綿綿。
「採桑子」本為詞牌,此書名借用之。滿族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所著《採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曾被梁啟超先生贊為「時代哀音」,稱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書亦然。寫沒落而不頹放,嘆滄桑終能釋懷,娓娓道來,不瘟不躁,實有大家遺風。其「京味」,較之一般「京味小說」更為濃郁、醇厚,是從生活深層涌流出來的上層老北京的情趣與意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葉廣芩女,北京市人,滿族,祖姓葉赫那拉。
曾就讀於北京女一中,一九六八年赴陝西,做過醫院護士和報社編輯、記者。九十年代在日本千葉大學學習,回國後為西安市文聯專業作家。
已出版長篇小說《青木川》《全家福》《乾清門內》《注意熊出沒》,中篇小說集《老虎大福》《日本故事》《逍遙津》《黑魚千歲》,紀實文學《老縣城》《沒有日記的羅敷河》,並撰有電影《紅燈停綠燈行》、話劇《全家福》、電視連續劇《茶館》《家族》等劇本。
其作品在全國多次獲獎,曾被評為西安市優秀女作家,並獲陝西省委、省政府「德藝雙馨」稱號和國務院授予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現系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委會委員、陝西省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西安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