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窗外的短篇小說
Ⅰ 瓊瑤的作品
瓊瑤的作品
1963
《窗外》、《幸運草》、《六個夢》、《煙雨濛濛》
1964
《菟絲花》、《幾度夕陽紅》、《潮聲》
1965
《船》
1966
《紫貝殼》、《寒煙翠》、《月滿西樓》
1967
《翦翦風》
1968
《彩雲飛》
1969
《庭院深深》、《星河》
1971
《水靈》、《白狐》
1972
《海鷗飛處》、《心有千千結》
1973
《一簾幽夢》、《浪花》
1974
《碧雲天》、《女朋友》
1975
《在水一方》、《秋歌》
1976
《人在天涯》、《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雁兒在林梢》
1977
《一顆紅豆》
1978
《彩霞滿天》、《金盞花》
1979
《夢的衣裳》、《聚散兩依依》
1980
《卻上心頭》、《問斜陽》
1981
《燃燒吧,火鳥》、《昨夜之燈》
1982
《匆匆,太匆匆》
1983
《失火的天堂》
1985
《冰兒》
1988
《剪不斷的鄉愁》
1989
《我的故事》
1990
《雪珂》、《望夫崖》
1992
《青青河邊草》
1993
《梅花烙》、《水雲間》
1994
《新月格格》、《煙鎖重樓》
1997
《還珠格格》、《蒼天有淚》
2019
《梅花英雄夢》
瓊瑤(1938年4月20日-),本名陳喆,筆名除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瓊瑤創作小說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聲》、《水雲間》、《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梅花烙》、《海鷗飛處彩雲飛》和《彩霞滿天》等。
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瓊瑤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說《雲影》,25歲時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瓊瑤創作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還珠格格》系列等。
Ⅱ 關於自然風景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1
在你和她交往了半個月之後,決定抽出兩天的時間,陪她去爬山。那時已是年底,天氣越來越冷,十二月初,氣溫一下子降到了零度,不久就要下雪了。你從天氣預報中得知這個城市附近的有一座叫仙境山的山上正在下雪,這是看雪景一個好機會,如果錯過了,不知道又要等到什麼時候。你告訴她去雪後山上風景一定更美,空氣也更清新,她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你提起一天預訂好車票,第二天一大早把她給從床上給叫起來。那時,她還酣睡著,外邊天還是黑的,但已經是早上六點多鍾了,汽車七點鍾開。你朝她的脖子上哈氣,她才慢慢地醒過來,一臉惺忪的樣子,頭發也蓬亂得很。你提醒她今天要爬山,聲音很輕,汽車不等人,馬上要開了,什麼車子,去山上的車子啊,哦,她輕輕地恩了一聲,慢慢地爬起來,慢慢地穿衣服,等到穿好衣服,洗漱完了以後,已經六點半了。還好,在她梳妝打扮時,你已經把上山要帶的行李都裝好了。她的一件爬山穿的厚厚羽絨服,一雙棉鞋,你的刮鬍刀,兩條牛仔褲,一件毛衣,防凍霜,備用的襪子,和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所有這一切,都裝在滿洗漱用品的登山包里。
在最後幾分鍾鍾,你們才趕上了車子,乘客大都坐下了,從裝扮看,似乎都是為了去爬雪山的,他們臉上透著興奮的顏色,都興致勃勃地聊著今天的雪天,對即將要看到的雪景充滿了期待。你和她一上車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在倒數第二排,她坐在里座,你坐在外座。一坐下,她就把耳塞塞到耳朵里開始聽音樂了,你則將目光放在了窗外。司機似乎在等你們,你們一上車,他就發動了引擎。窗外此刻雪花正逐漸地飄下,往車玻璃上飄,往路邊的樹木上飄,還往行人的身上飄。
汽車開了一個小時後,便開到了山林里的一條環山馬路上了。馬路兩邊都是高大的杉樹了,杉樹那紋理清楚的樹葉上沾滿了雪花,被風一吹就嘩啦啦地落下。啪嚓一聲,你坐在車內,都能聽見雪塊落到車頂上的聲音。
「哎呀,這雪下得夠大的啊!」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女人大驚小怪地說。
「是啊,山下竹林都被雪覆蓋了,好漂亮。」一個男人說。
女人和男人坐在一起,一路上,兩個人都拿著相機在不停地拍攝著車外的雪景。
雪大概今天一天都不會停下了,不知道到山上的路會不會暢通,你想,在你這么想的時候,汽車一直很順利地往前開,不斷地上坡,下坡。你看到前面馬路上的車輪胎駛過的印子,知道今天也有很多上山的車子,所以,並不會對上不了山感到擔心。她還在閉著眼睛,聆聽著音樂,你想告訴她車外的雪景是多麼漂亮,山上的雪下得是有多麼的大,但她好像對這一切都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你沒有打擾她,就讓她待在屬於自己的世界吧!你想。
汽車越爬越高,又越來越低,大概是進入到山裡的一個小鎮了,馬路兩邊開始出現了一些樓房和商店。一些遊人走在馬路邊,也許是剛剛從汽車上下來的,他們大都背著包裹,持著大炮鏡頭,不斷地左顧右盼,在尋找著好的用來拍照的風景。這里是通往山上的必經之路,馬路邊有一個汽車站所發出的汽車是專門要去山上的,每隔一小時一趟,今天的車次大概都發完了,車站裡面還零散地站著些遊客,也許是剛從山頂上下來的。你擦掉窗戶上的霧氣,窗外才看得清清楚楚,過不了一會兒,窗戶上又會被霧氣籠罩了。現在是下午四五點鍾,因為這幾天一直下雪,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看來,要等到明天早上才有車子上山了,你想,你們的車子在路上行駛了五個鍾頭了,耽誤了不少的時間,要是平常,只需要三個鍾頭就可以到這里。
「都下去吧,到站了!」司機把車子停靠在一家家庭賓館前,對車里的乘客說。
這時,你才注意到車里已經只剩下五個人了,除了你和她,還有三個學生模樣的。你不知道在你暈暈欲睡的時候,車子已經停靠了好幾次,大部分乘客在半路上都已經紛紛下車了,現在車上只剩下你們這幾個。
「到了,該下車了。」她還在閉著眼睛,你推推她的肩膀,輕輕地說。她慢慢地睜開眼睛,把耳機摘掉,睡眼惺忪。
「到哪裡了!」她用手擦去窗戶上霧氣,看著車外說。
「到山腳下了,我們今天晚上恐怕要在這里過一夜,明天再上山。」
「哦,那下去吧!」
你提著你門兩個人的行李下了車,一腳踩在了雪裡,陷得挺深。她緊跟著也下來了,也一腳陷了進去,緊跟著又抬起了腳,往路邊雪比較淺顯的地方走去。
路邊是一家家庭賓館,老闆娘從大廳里走出來,客氣地招呼著你們。
「進來吧!今天你們是上不了山的了。不管怎麼說,都要住一晚的。」
那三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下車後,沒有停下腳步,一直沿著馬路往前走,那干凈平整的積雪路被他們猜得亂七八糟,上面留下了三三兩兩的腳印。
「好的,我們要看看房間怎麼樣,一個標准間吧!」你對老闆娘說。
你看著他們漸行漸遠,消失在你的視線里,馬路盡頭右邊是蒼翠的竹林,左邊是兩三層高的民屋,大多數被改建成了土家菜館,和賓館。
「好,你帶著他們上去看看。」老闆娘叫一個年輕姑娘帶著你們走進電梯,按了三樓,上去了。
從電梯里走出來,是一個寬敞的走廊,地上鋪著紅地毯。姑娘在前面領路,走到一間房間,停下,用鑰匙把走廊邊的一個房間的門打開,讓你們進去看看。房間不錯,挺寬敞的,為了透氣,窗戶沒有關死,窗簾也開著,能看見窗外是一個花園,一束束雪花落在花園的樹枝上,和一座假山上,一切都寧靜而優美。
「好,今晚我們就住在這里了。」你抹過臉,對年輕女孩說。
她一進去就把行李放在床上,把窗戶關上了,將空調遙控器拿起來,打開了空調。一股熱氣就從空調里呼呼地吹出來。房間頓時暖和了許多。
「我好冷,受不了了。」她用嘴吹著通紅的手掌說。那時,你看到這一幕,恨不得把她的手掌給握住放在自己的懷里,但那個姑娘還在房間里,你不好意思做這一切。
「下去辦理住宿手續吧!」姑娘說,說完就出去了,留下你們兩個待在房間里。
「她好奇怪。」她說。
「哪裡奇怪了?」你問。
「她一直盯著我看。」
「也許是你長得好看吧!」
「哪裡是這樣子,她看得我好難受。」
你沒有再繼續待在房間里聽她發的牢騷,轉身朝門外走去,走進電梯,來到樓下。大廳里有好幾個人圍著一個案幾坐著,兩男兩女,都是年輕人,在打牌,大廳的另一邊是另外一些中年人,穿著專業的登山服,其中的一個中年女性向前台走去。老闆娘一直坐在前台後面,為房客辦理入住手續。你走到前台,從口袋裡拿出你的錢包和身份證。
「你們要住幾晚?」老闆娘辦好了那幾個中年人的入住手續後,問。
「一晚上就夠了,明天上午爬完山,下午就坐車回去。」
「好,那我就給你訂一晚上的,一百塊房費。」
「好。」
「你還要鞋釘嗎和鞋套嗎?路上有雪,路滑,最好穿上鞋釘。」
「多少錢一雙?」
「十元。」
「那來兩雙吧!鞋套不要了。」
你買好鞋釘,再到樓上去,那時她已經靠在床上了,手裡拿著電視遙控器,電視機開了,一檔當地的新聞節目,播報的是今明兩天的天氣。女播音員聲音響亮地說,明天雪轉晴,氣溫零下七度,注意防寒保暖。你手裡拿著的鞋釘吸引了她的注意,她拿過去,立馬穿上試了試。
「穿著鞋釘好麻煩,走路一點都不方便。」她從床上爬起來,穿上鞋釘後,在地板上走了幾步。
「現在是雪天,我看穿上要好一些,不然摔倒了,可不是玩的。」
「好吧,我餓了,想去外邊吃點東西了,我先下去了,等下你下樓來找我。」她脫下鞋釘,放在一邊,走出了房間。
「好的。」你在她身後說。
Ⅲ 窗外青春年年青,蒼天有淚天亦老是什麼意思
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志發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台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瓊瑤的作品:·剪不斷的鄉愁(散文) ·女朋友 ·冰兒 ·翦翦風 ·卻上心頭 ·梅花烙 ·燃燒吧火鳥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燈 ·聚散兩依依 ·問斜陽 ·新月格格 ·夢的衣裳 ·水靈 ·煙鎖重樓 ·六個夢 ·一顆紅豆等等1938出生於四川成都罩頌,父親陳致平,母親袁行恕 ;
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
1949遷往台灣台北,父親任教於師大國文系,母親任教於建國中學 ;
1959結婚 ;
1963在《皇冠》雜志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為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
1964離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蒙蒙》,《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與平鑫濤結婚 ;
1985出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
1988首度返回大陸 ;
1990出版《雪珂》,首部歷史古裝長篇小說 ;
瓊瑤的小說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物培鄭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台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復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中肆,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主要作品:
《窗外》《六個夢》 《煙雨蒙蒙》《幸運草》
《菟絲花》《幾度夕陽紅》 《潮聲》《船》
《紫貝殼》《寒煙翠》 《月滿西樓》《翦翦風》
《彩雲飛》《庭院深深》 《星河》《水靈》
《白狐》《海鷗飛處》 《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
《浪花》《碧雲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一顆紅豆》 《彩霞滿天》《金盞花》
《夢的衣裳》《聚散兩依依》 《卻上心頭》《問斜陽》
《燃燒吧!火鳥》《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2 瓊瑤阿姨簡介
《望夫崖》《青青河邊草》 《梅花烙》《鬼丈夫》
《剪不斷的鄉愁》 《我的故事》《雪珂》
《水雲間》《新月格格》 《煙鎖重樓》
《蒼天有淚之無語問蒼天》
《蒼天有淚之愛恨千千萬》 《蒼天有淚之人間有天堂》
《還珠格格五之一風雲再起》 《還珠格格五之二生相許》
《還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還珠格格五之四浪跡天涯》
《還珠格格五之五紅塵作伴》
瓊瑤的性格
當《文學報》記者曹曉鳴采訪瓊瑤時間"您認為自己是傳統女性還是現代女性"時,瓊瑤對自己性格的看法:
"我想不是傳統的,但崇尚東方的智慧."
"我想我不是傳統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種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傳.自小我就任性,倔強,我行我素,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三歲看到老',你想我會是傳統的嗎"
記者進一步問:"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觀念,道德倫理,為人處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傳統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
瓊瑤笑著回答道:
"如果這樣說我就更不傳統了,因為我是價值多元論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覺為度,沒有統一衡定的標准,不過這種各不相同的感覺都要有一個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為一個女人要清醒地意識到在這個男人為主的社會里女人的種種不可更變的局限,一味心高志遠是不行的.對女人來說幸福的含義是雙重的,簡單說就是社會價值的實現和個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兒育女的滿足.這兩種要求總是發生沖突,雙重滿足的可能性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這一事實,坦然處之,才可能走向幸福."
記者問:"那麼,您是否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瓊瑤回答道:"是的,我盡力而為.我不過是得到了我想得到並且能得到的東西."
瓊瑤把"能"字說得特別重,表現出她的自信來.
記者又問:"那麼您是否相信有永恆的愛"
瓊瑤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
"兩個人到老都有話說那就是永恆的愛了."
記者問:"您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瓊瑤認真地思索後回答說:
"我覺得自己是個復雜的矛盾體.在情緒上我起落較大,時而快活,時而沮喪,時而天真,時而瘋狂,說不上有什麼原因.至於人生態度,總的說來我是個悲觀主義者,相信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無聊,但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又留戀著每一陣清風,每一片雲彩,為一點小事或喜或悲,當然最終我總是能超脫出來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
瓊瑤顯然善於辭令,且還有著一副悅耳的嗓音.她隨之讓人感到她的傳統還體現在她與丈夫平鑫濤先生的關系中.
說起平鑫濤瓊瑤反而顯得平靜,甚至有點從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談起妻子來時那脈脈含情的情態.
瓊瑤說:
"婚姻美滿很大程度是依賴雙方的心智素質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總是牽著我鼻子走卻又總讓我覺得自己贏了,而我非常重視雙方精神上的溝通,哪怕寫作再緊張,他出版社的業務忙,我們也總是要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交換對各種問題包括對方的看法,不斷地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自己.若產生分歧,我們不迴避也不掩飾自己不愉快的情緒.雙方是互相依賴,又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
瓊瑤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她寫作時經常忘了吃飯,全由平鑫濤到時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濤開玩笑地說:"如不送飯去,瓊瑤會餓在書桌前."
瓊瑤說,其實平鑫濤要真地不送飯給自己,自己還是會去找東西吃的,依賴往往是對方培養的,真要依賴不到人也就會自尋出路了,難道還能在一棵樹上吊呀瓊瑤說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來.
對於自己的作品,當記者談到有的評論家認為她是在重復自己時,瓊瑤並不願意就此多討論,只是簡單地回答道: "讀者被觸動的神經往往也是單一的,只要能打動人心,重復怕什麼,不能打動人花樣再多也沒用."
瓊瑤說她很少去考慮應該寫什麼,只憑本性,自然的沖動寫.她告訴記者她寫的常常就是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許多信件至今還保存在他們手中.
記者問瓊瑤今後會不會涉足其他題材領域,瓊瑤認為至少目前不會,因為她喜歡她習慣的題材范圍,輕車熟路,一往情深.
Ⅳ 誰能給我找到歐亨利小說《窗》的故事梗概
病房裡有兩個病人,都病得很重,不能活動。其中一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子,他請求護士每天讓他坐起來,看看外面的風景,護士同意了。那個病人每天坐在病床上,看著窗外,給另一個病人講述窗外的精彩世界。
起初,另一個病人很感謝他,但慢慢地開始嫉妒他,設想如果那個人不在了,他自己就可以在靠窗的病床上看風景了。
一天晚上,靠窗的病人病危,另一個病人本來有能力按鈴叫護士,但是由於嫉妒心的作祟,他沒有叫護士。
第二天,護士查房,發現靠窗的病人死了,另一個病人提出讓他換到靠窗的病床,護士同意了。等到護士走後,那個病人費力的坐起來,向窗外望去,看到的只有一堵灰色的牆。
Ⅳ 暗戀是什麼,暗戀是窗外下著大雨你沒看我,我沒看雨出自哪本書
暗戀百分之百。作者是吃跳跳糖的熊,連載叢激中,短篇短篇小說2137字。簡介:暗戀是什麼滲宴襪?祥舉窗外下著雨,你沒看我,我沒看雨。
Ⅵ 《在另一個國家》看向窗外的什麼
《在另一個國度》的風格
「在另一個國度」是海明威精確和簡潔風格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篇文章中充滿了動詞,但缺少形容詞和副詞--作者認為是多餘的,除此之外,它還以很少使用從句和平鋪直敘來突出自己。直白的對話,無論是措辭還是語氣都體現了說話人的身份和個性。從他們的言談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的焦慮和羞愧,戰爭英雄的驕傲,少校的絕望和醫生的無能。語言是如此簡潔,以至於小溫得海明威的對話設計被描述為「電報式的"。
更重要的是,這部作品體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即一個場景的意義只能在表面上表現出一小部分,其餘的只能從個體的細節中推斷出來。在這個故事中,海明威塑造了一個非常復雜的意象主題,關注的是風景和窗戶。作者三次提到窗口,九次使用「查找」。這是一個常見的動詞,但2100個單詞中出現的9個似乎不太常見。
雖然美國人完成了第一次檢查,但下面的所有檢查都是由梅傑爾完成的:
(1) ...沿街眺望窗戶,感覺很愉快。
(2) 少校用他那隻靈巧的手握著這張照片,非常仔細地看了看。
(3) ...他直挺挺地坐在椅子上,右手插進機器里,看著前面的牆壁,帶子砰的一聲響了起來。
(4) 他說話很敏捷,很急躁,邊說邊笑。
(5) 「他會輸的,」少校說。他正看著牆。
(6) 然後他在機器前停了下來,從中間猛地抽出他御前的手...
(7) 他直視著我,透過窗戶向外看去。
(8) 然後他哭了起來,抬起頭,什麼也沒看,挺直而有戰鬥力,兩頰上都含著眼淚,咬著嘴唇,他走過機器,走出了門。
(9) 照片對這位少校沒有多大影響,因為他只是朝窗外看。
絕不能將外觀與對窗戶的三個引用分開。它們恰恰出現在故事的開頭、高潮和結尾,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強調美國人的觀點和少校的觀點的差異。在開頭的一段中,米蘭秋天很冷,黑暗來得很早。這時,電燈亮了起來,沿著尖塔向窗戶望去,氣氛十分宜人。「從寒冷的角度來看,這是美國人作為局外人所遭受的孤獨排斥的一個縮影。但也有更多。在第一段中,許多死亡的圖像都在秋天之外,寒冷,黑暗,商店外掛著的游戲,雪,風,和身體「迅消僵硬,沉重和空」。第一個窗口圖像為外面的死亡和裡面明亮溫暖的生命之間的對比創造了空間上的等價物。從故事敘述者缺乏經驗的角度來看,生活似乎就像第一段所描繪的那樣:他被死亡和解脫的提醒包圍著,然而當他望向窗外時,卻看到了內在的生活看起來明亮,溫暖,有吸引力。
然而,這位少校的觀點在故事的後半部分中佔主導地位,但他對事情的看法卻有所不同。許多段落都表明,他那毫不畏縮的樣子是很重要的。他兩次直視前方,「一次」閃過,一次看上去挺直而有軍人氣概。但他所看到的卻更有見地。當他仔細檢查這張照片時,當他第一次看到任何東西時,我們都會看到他想要相信的東西,以及他太現實而無法接受的東西,而其他人的目光都發生在他妻子去世的那天或之後。然後他低頭看著機器,甚至懶得看那些偽造的照片。但更重要的是,當他的腦子里滿是他妻子的死時,他卻兩次望著牆,一次什麼也沒看。「最後一次,在海明威堅持的」干凈、明亮的地方「中,他可能比少校什麼也不看。他看的是死亡,是一堵空白的牆,是什麼都沒有。
這把我們帶回了窗戶。第二和第三窗口圖像確認第一窗口所隱含的空間等效,但從相反的角度。到目前為止,各方面的主要人物都是一個印心的人物,一個內部人士——從內往外看。第二件事正是在高潮時發生的,我們知道他的腦子里充滿了死亡:「我不能辭職自己。」
第三次發生在最後一行,少校現在已經辭職了,但是他第一次看沒有希望的照片仍然沒有,因為他只是向窗外看。「這的確是一種靈巧的舉動,因為這條線把外觀和窗戶的形象結合在一起,也把分裂的透視圖的結構特性變成了一種資產。對於專業、經驗豐富的內部人士來說,生活並不包含它在第一段中對美國人來說似乎具有的光明和溫暖。在凝視窗外時,少校望著死亡,也許是因為情人的渴望,類似於美國人的感覺。這位少校還在想著他的妻子,他在另一個國家。在死亡中,妻子占據鎮昌清了一個經驗領域,而少校自己卻被排除在外。直截了當地說,海明威描繪了一個幾乎沒有確定性、傳統假設的舒適被剝奪、暴力、沖突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現實的世界。
正如我們所證明的那樣,海明威嚴格遵守嚴格的、干凈的、客觀的表現而不是訴說的原則。他只透露士兵生活的基本情況,但主要通過細節和謹慎的口述和形象選擇來開拓他們的心態。海明威選擇限制他的敘事,而不是用傳統的說明文方式來發展故事,這讓人物只能通過對話和行動來展示自己,而不需要外部作者的評論。與詹姆斯·喬伊斯的「死亡」不同,這些敘述都是用短句寫成的,只顯示人物的動作。海明威用短短的篇幅、意向性的輕描淡寫和極端的自製力,成功地營造了一個與主題相適應的氛圍。
Ⅶ 有什麼好看的言情小說可以推薦一下的
你不如看一下瓊瑤奶奶的小說,個人覺得言情小說真的沒什麼寫得好的,但看網路上的這些,還是不如看瓊瑤奶奶的。
瓊瑤(1938年4月20日-),原名陳喆,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祖籍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中 。筆名除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 。瓊瑤創作小說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聲》、《水雲間》、《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梅花烙》、《海鷗飛處彩雲飛》和《彩霞滿天》等[4] 。
1949年,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生活。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瓊瑤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說《雲影》,25歲時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瓊瑤創作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還珠格格》系列 等。
Ⅷ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說瓊瑤作品三觀不正
瓊瑤所處的生活社會環境不一樣,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就像賭博一樣,嫁個對自己好的還好。嫁個喜歡沾花惹草的,那就慘兮兮了!所以,瓊瑤劇中才會有那麼多的所謂「小三」,被人們說成三觀不正。
瓊瑤劇作品之一
瓊瑤詩化的語言和文字,顯示著其深厚詩詞功力有著相當誘人的美感,由其是對女性讀者來講,更加具有欲罷不能的誘惑力,其中戀愛中男女的對話,總是能戳中女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但在生活中大部分男人絕不可能以那樣肉麻和細膩的語言去講話,瓊瑤作品中的愛情,其實就是眾望所歸但又極難實現的愛情,但因為足夠唯美,三觀正不正,反倒被人們忽略。
Ⅸ 500字短篇小說
晨起趨步窗前,一陣冷風飄來問好,毫無防備的抖了一下,反身扯來外套披上,窗外,久違的雨水不知何時悄悄來訪,細看地面,想必昨晚曾被大雨或是中雨洗涮過,面前斜飛的細雨,敢情是有意留下向冬夜甜睡醒來的人們請安吧!將手伸出,輕輕拍下的綿雨像落花般沁潤我心。不遠處,樹葉上晶瑩剔透的雨滴清晰可見,裊裊娜娜的雨絲飄落葉上後滑至葉尖,凝聚成滴滴珠露,繼而串串往地面奔去,仿如下凡仙女身上揚飛的薄紗裙帶,令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清新愜意的空氣豐盈了整個早晨。
可惜今天不是周末,這倚窗聽雨看景不敢多留戀,於是洗漱更衣,出門牽著冬雨的手,邀上冷風,一路結伴,心情舒暢的上班去。
教室落座後聽到有人埋怨天氣,不禁戲笑:不下雨時天天盼,如願之後卻詛咒,激怒老天爺賜個「大旱盼雲霓」的日子看你怎麼辦?
清早的細雨,於乾旱欲裂的大地而言,其實如同期盼已久的甘露降臨,不明白同事怎會如此抗拒?我是萬分喜歡的,不是因為對雨天情有獨鍾,而是長時間遭遇滿天灰塵橫飛的侵擊令我厭惡,這綿綿冬雨,雖然潮臟了地面,弄濕了衣裳,並帶來諸多不便,可她卻以無聲的博愛,默默的滋潤著這乾涸的大地,還人們一個清爽,還早晨一個清新。
拎著美好的心情,摁下開關,打開電腦開始工作。不知不覺的很快就離下班只有一小時了,我停下手上活伸起懶腰來,剛舒展一半時主任突然撞進,我收攏不切,差點人仰椅翻。主任笑了笑,放下手中的文件然後離去,對著其背影聳了一下:幸好剛才沒有閃腰,幸好剛才沒有跌倒,幸好領導善解不語。否則,這尷尬場面不知當如何收拾?回頭看,細雨在吻著透明的窗玻璃,滑下的水痕如頑童小手般俏皮的向我揮舞,敢情是偷窺了剛才一切。
想起早上同事竟因雨天生氣,當初是如何盼雨倒是忘了!不禁搖頭輕笑:生活中往往就有那麼些許人,之前拚命追求想要得到的東西,真正擁有時卻不懂好好珍惜,一旦失去後又追悔莫及。還有那麼些人,自我感覺良好,處處展示高姿態,受不得半點委屈和磨難,工作分配多點就牢騷滿腹,下基層幹活就千方百計找借口逃避,遇到好處第一個舉手報名,上班遲到早退次數最多,卻整天大呼懷才不遇。沒有深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道理。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自覺還沒從兒時的純真走出來,鏡中的自已卻不知什麼時候已變得如此老態龍鍾了!「光陰似箭」套在時間身上實在妥貼。因而,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緣,擁有時當真要好好珍惜,遇著了就不要輕易錯過,不然,當你驀然回首時,什麼也不見了。如同窗外的雨水,再看時,雨停了。
下班回家,踏在雨水滋潤的路面,吸著明凈的空氣,抱著柔柔的冷風,清心愉悅的感覺油然而生,足下腳步明顯比以往邁得輕快,平日刺耳的過往車聲現在聽來竟是如此的悅耳動聽,步至人多擁擠之處不再像平時那麼討厭,占人行道的路邊攤販也沒有之前反感了……原來,快樂如此簡單!於我,一場冬雨足矣!
人生其實就如一個劇本:精采,憂傷,煩惱,快樂,成功……全由你手上的筆尖撰寫。
Ⅹ 小說 在水一方 主要是講些什麼要表達什麼思想感情的
1、主要內容:
小說 《在水一方》主要是講美麗堅強的孤女杜小雙,遵從父親的遺囑投靠台北的伯父朱自謙,並認識了其子朱詩堯。詩堯對小雙漸生愛意,但又苦於無法表白,只能默默地愛她照顧她。後來,小雙認識了青年作家盧友文,並嫁與他為妻。
婚後,盧友文為了尋找創作題材迷上賭博,置小雙與幼女不顧,家中一貧如洗。漸漸絕望的小雙終於決絕地離開了盧友文。離婚後,小雙在詩堯的幫助下走上作曲創作的道路。幾年過去了,小雙找到了貧病交加的盧友文,並陪他渡過了生命最後的美好時光。
而深愛著小雙的詩堯依然獨身,他在水的一方默默地等待著小雙……
2、思想感情:
這部小說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說的意義,瓊瑤的小說不像現在所謂的「美女作家」那麼追求露骨,她的文筆很含蓄,欲言又止,優美而細膩,揉合了中國傳統的對愛情忠不渝的思想和世俗觀念對愛情的沖撞。
情節充滿戲劇化,人物的矛盾沖突尤為激烈,讓讀者在咫尺之間感受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愛情經典故事,有時禁不住感同身受。這也是瓊瑤小說的最大殺傷力。 這部小說揭示了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的一面,也反映了主人公的宿命論觀念。也讓人反思婚姻生活與愛情的深層關系。
(10)關於窗外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瓊瑤,出生於1938年4月20日。本名陳喆,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祖籍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筆名除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
瓊瑤創作小說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聲》、《水雲間》、《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梅花烙》、《海鷗飛處彩雲飛》和《彩霞滿天》等。1949年,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生活。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
瓊瑤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說《雲影》,25歲時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瓊瑤創作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還珠格格》系列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