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都德的四部短篇小說集

都德的四部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 2023-03-26 07:22:02

Ⅰ 都德的作品和左拉的作品有哪些

都德:《最後一課》;《月曜故事集》;《柏林之圍》;短篇故事集《磨坊書簡》;長篇小說《小東西》;散文《磨坊信札》
左拉:1864,《給尼儂的故事》,處女作;
1865,《克洛德的懺悔》
1867,《黛萊絲-拉甘》,
1868,《瑪德蘭·費拉》;
1880, 六位作家合集《梅塘之夜》,自然主義宣言書;
1871~1893,《盧貢—馬卡爾家族》,自然主義大型系列小說,共二十部,包括: 1871,《盧貢家族的命運》是系列小說的第一部; 1871,《貪欲》; 1875,《穆雷教士的過錯》(神學院的禁慾主義把人變成活屍,愛情至上); 1876,《小酒店》是第七部; 1878,《愛情的一頁》是第八部,銷路很不好。 1879-1880,《娜娜》(《小酒店》續篇)連載於《伏爾泰雜志》,是第九部; 1882, 《家常事》(又譯《家庭瑣事》); 1883,《婦女樂園》(又譯《女福公司》); 1885,《萌芽》是第十三部; 1887,《土地》; 1890,《人獸》; 1891,《金錢》是第十八部; 1892,《崩潰》是第十九部; 1893,《巴斯卡醫生》是第二十部; 二十部中的其他幾部,年份時間不確定:《巴黎之腹》、《盧貢大人》(上層權力爭斗)、 《夢》(童話故事)、 《作品》(寫畫家生活) 1894~1898,《三名城》三部曲,包括: 1894,《魯爾德》; 1896,《羅馬》; 1898,《巴黎》; 1899~1902,《四福音書》,包括: 1899,《繁殖》; 1901,《勞動》; 1902,《真理調》; (未完成)《正義》 1893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

Ⅱ 誰知道都德的資料

都德(1840-1897),法國小說家。出生鬧租於破落商人家庭,生活銀臘貧困。15歲時便外出謀生,在一所小學擔任輔導教師。17歲時液搏兆到...「普法戰爭」後,都德主要致力於長篇小說的創作,較為著名的有《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

Ⅲ 都德簡介

阿爾豐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國普羅旺斯人,愛國作家。

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26歲時發表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兩年後,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緩腔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現了他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的「含淚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國的狄更斯」的譽稱。

他一生共寫了13部長篇小說、1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是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

(3)都德的四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創造特點:

作品主題

他一生共寫了十三部長篇、一個劇本和四個短篇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伏陵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都德贊同左拉的自然擾廳衫主義創作論,但並不是無動於衷地描寫現實。

藝術特色

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說,每篇一般兩三千字,文筆簡潔生動,題材豐富多彩,構思新穎巧妙,風格素雅清淡。都德在文學理論上,對左拉的許多自然主義的創作觀點表示贊同。但是,他在創作實踐中,卻並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在實驗室里純客觀地記錄人類的活動和無動於衷地描寫社會現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德

Ⅳ 法國現實主義作家都德的代表作有哪些

都德是法國的一名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全名是阿爾豐斯·都德,他是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的。他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比如《小東西》《磨坊文札》《最後一課》《柏林之圍》《月曜日故事集》《達拉斯貢的戴達倫》《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等等。

都德的很多小說當中,都是描寫了戰爭下的一些故事。因為他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就是法國戰爭比較多,他同時還有很多諷刺資產階級的生活的一些小說,他是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的。主要是對於社會百態和人情習俗這方面的描寫比較多一些。

Ⅳ 請告訴我有關都德的資料.

都德
都德 1840年5月13日,法國小說家阿爾封斯·都德出生於尼姆城一個破落商人家庭。

17歲時,都德帶著詩作《女戀人》來到巴黎,9年後以發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一舉成名。這是一部優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鄉普羅旺斯的人情風物、傳說掌故為題材,用充滿詩意的筆調,抒發深厚的鄉土感情。

1968年,都德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東西》出版。這是一部半自傳性的作品,以輕淡的風格敘述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感受。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現了作者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含淚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國的狄更斯」的譽稱。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戰爭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戰爭時期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緒。《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普法戰爭以後,都德創作了長篇小說《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1872~1890)、《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馬·盧梅斯當》(1881)、《薩福》(1884)、《不朽者》(1888)等。此外,他還在1888年發表了《一個作家的回憶》和《巴黎的三十年》兩部回憶錄。
1897年,都德病逝。
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柏林之圍》是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膾炙人口的名篇,富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涵與卓越的藝術技巧,享有極高的世界聲譽。總的說來,都德屬於一位文筆精練、富有敏銳洞察力的作家,善於運用不顯露的嘲諷和輕松的幽默,以簡潔的筆觸描繪紛繁復雜的社會政治事件。

Ⅵ 都德的代表作有哪些

都德,法國現實主義作家,1866年以短篇小說集《磨坊書簡》成名,作者以故鄉普羅旺斯的生活為題材,流露了深深的鄉土之戀。之後,又發表了自傳性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時,他應征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土義的短篇。他一生共寫了13部長篇小說、1個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他的創作傾向於對資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但由於視野不寬,造成批判力度不深的結果。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有獨特意味的東西,風格平易幽默。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Ⅶ 都德的短篇代表作

《柏林之圍》《最後一課》《小東西》《努馬·盧梅斯當》《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達拉斯貢的戴達倫》《磨坊文札》《磨坊書簡》《月曜故事集》

Ⅷ 都德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什麼為題材得。什麼就是他愛國主義短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有:《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羅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後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俾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國,企圖佔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鍾」。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摘自金留春《愛國主義的頌歌》,載《課文分析集》第二冊147頁)

Ⅸ 都德的作者資料,和最後一課的寫作背景

  1. 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國普羅旺斯人,傑出的愛國作家。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26歲時發表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兩年後,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現了他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的「含淚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國的狄更斯」的譽稱。他一生共寫了13部長篇小說、1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是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

  2. 《最後一課》的寫作背景: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小說,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這最後一課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爾薩斯人的悲痛的心情。

拓展資料:《最後一課》是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的一篇小說作品,寫於1873年。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作品描述的是一堂既平常又極不平常的法文課。授課內容似與往日並無不同,但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具有了非凡的意義。都德透過刀、弗朗士稚嫩的目光、敏感的童心,把這平常中的不平常表現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參考資料:最後一課(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_網路

Ⅹ 都德的代表作有什麼

1、著作
《女戀人》、《最後一課》、《柏林之圍》、《故事選》、《冬天故事》、《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努馬·盧梅斯當》、《薩芙》、《不朽者》、《小東西》、《磨坊書簡》、《月曜日故事集》等。
2、人物簡介
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840年5月13日生於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因為都德家世貧窮,母親又酷愛讀書,所以自幼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長篇小說《小東西》,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讓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茲公墓。
3、評價
都德在文學理論上,對左拉的許多自然主義的創作觀點表示贊同。但是,他在創作實踐中,卻並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在實驗室里純客觀地記錄人類的活動和無動於衷地描寫社會現實。正像他在《小東西》里所說的那樣,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經歷加進去罷了。都德的作品都加進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歡樂、憂郁、憤怒和眼淚。他對當時法國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世態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諷和溫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傾向是進步的。
他的創作傾向,總的說來,是對資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的。不過他的社會視野不夠寬廣,批判不夠深刻,揭露的鋒芒往往限於社會世態和人情習俗,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則又近乎悲天憫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以親切的略帶幽默的眼光觀察他們。他的觀察細致入微,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獨特意味的東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風格加以表現,並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間。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熱點內容
愛愛多的小說總裁 發布:2025-07-04 12:34:10 瀏覽:105
男女主發展超快的小說甜甜的短篇 發布:2025-07-04 12:32:14 瀏覽:67
此情無處訴相思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4 12:30:56 瀏覽:143
求好看的系統類和都市言情類小說 發布:2025-07-04 12:27:06 瀏覽:204
低調入贅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4 12:23:10 瀏覽:362
虐的短篇小說總裁 發布:2025-07-04 12:17:01 瀏覽:626
快穿團寵又美又颯小說傅司晏結局 發布:2025-07-04 12:16:58 瀏覽:931
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集小說 發布:2025-07-04 12:12:35 瀏覽:633
免費小說橫行鄉野 發布:2025-07-04 11:50:05 瀏覽:199
總裁深深愛小說全文 發布:2025-07-04 11:43:58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