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短篇小說汽車等待的時候
㈠ 歐亨利 短篇小說
1、《麥琪的禮物》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
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
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2、《警察與贊美詩》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該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
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為生的悲慘命運。
「警察」和「贊美詩」在標題中雖然是形式上對等排列,但作為支配人類生存選擇的兩股力量是不對等的。在警察與贊美詩的二元對立中,以「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政權永遠支配著和控制著以「贊美詩為代表的精神力量。
3、《最後一片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該作品描寫一位老畫家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窮學生畫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故事。
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並且其病情越來越重。作為畫家的她,將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最後一片藤葉上,以為藤葉落下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
於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作為她的朋友蘇很傷心,便將瓊西的想法告訴了老畫家貝爾曼,這個老畫家是個脾氣火爆,愛取笑人的酒鬼,終日與酒為伴。
畫了近四十年的畫,一事無成,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篇驚世之作,卻始終只是空談。但是他對這兩位年青的畫家卻是照顧有佳。他聽到了此事後,便罵了一通,但仍無計可施。
然而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盡管屋外的風颳得那樣厲害,而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但它仍然長在高高的藤枝上。
瓊西看到最後一片葉子仍然掛在樹上,葉子經過凜冽的寒風依然可以存留下來, 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頑強地活了下來。
可是故事並不是到此就結束了,真相才剛剛打開:原來是年過六旬的貝爾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為了畫上最後一片藤葉,因著涼,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終於完成了令人震撼的傑作。
4、《二十年後》
《二十年後》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一對在紐約一起長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鮑勃和吉米·威爾斯,他們在鮑勃即將啟程去西部冒險的時候,約定20年後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再次見面。
20年來,他們誰也不曾忘記過這個約定。鮑勃從西部不遠萬里來赴約,支撐他的是只要對方還記得這次約定,那無論做什麼都是值得的。對於鮑勃來說,吉米永遠都是最忠實、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後再見面時,等待他們的不是重逢的喜悅,命運卻把他們分別放在了法律天平的兩端,鮑勃是警方正在通緝的要犯,而吉米卻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鮑勃」的警察。
對於吉米來說,究竟是繼續保持對摯友的忠誠,還是履行自己作為警察的職責,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該小說通過這兩個青年20年後重逢之際所發生的意外變化,反映了美國19世紀後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遷。
5、《紅毛酋長的贖金》
《紅毛酋長的贖金》,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文章講述了一個綁架的故事。
「我」與比爾在一個名叫頂峰鎮的地方,綁架了這個鎮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澤多塞特的獨子,「我們」原想靠他去敲詐埃比尼澤;
然而「我們」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捉弄人,一開始,「我們」三個扮印第安人玩,後來這個孩子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捉弄人,還把其中一個人弄傷了,讓比爾差點成了精神崩潰者。
最後「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澤的家,可後來「我們」卻被埃比尼澤給敲詐,實在是因為「我們」無法忍受著個孩子,最後的結果,「我們」把孩子送回去,並且給了他父親250元。
㈡ 讀書筆記:汽車等待的時候(歐.亨利短篇小說 窮人更愛慕虛榮)
【時間】2022年4月1日
【國別】美國
【類型】小說
【作者】歐·亨利。
【內容提要】
黃昏降臨,女主穿著灰色衣服又坐在公園的長椅看起書來。一個小夥子上前跟她搭訕。這姑娘跟年輕人談起了自己的家世,說她出生名門,有兩個豪族子弟在追求自己,自己不知道應該選擇誰,又說自己厭倦了富家生活,也可以考慮找一個低微一點男朋友。
她問小棚沒伙子是做什麼的,小夥子順手指了公園對面的飯店,說在那裡面當收銀員。
這時,姑娘說自己要去參加一個宴會,要走了。她跟小夥子說:拐角那裡有一輛她的車,她的司機在那裡等她,並要求小夥子過十分鍾後才能過去。小夥子等姑娘走後,悄悄地跟在姑娘後面。只見姑娘走過拐角那輛汽車,過了大街,然後走進了那個飯店,坐進了收銀員的位置。原來姑娘是飯店一個普通的收銀員。
而那個小夥子則走向拐角那輛汽車,拉開車門,在後排坐穩後,跟司機說:「走吧,俱樂部!」。原來,這個小伙笑和或子才是真正的富家子弟,汽車和司機都是他的。
【我的感悟】
某些窮人更比有錢人裝,正應了那句「缺什麼,裝什麼」,活得真累。何必呢!
【精彩片段】
1、黃昏剛降臨,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來到那個安靜的小公園的安靜的角落裡。她坐在長椅上看書,白天還有半小時的余暉,可以看清書本上的字。
2、再說一遍,她的衣服是灰色的,並且樸素得足以掩蓋碰伍式樣和剪裁的完美。一張大網眼的面紗罩住了她的頭巾帽和散發著安詳恬靜的美的眼睛。
3、「不論你是誰,」姑娘冷冰冰地說,「你必須記住我是個上等女人。我可以原諒你剛才說的話,因為這類誤會在你的圈子裡,毫無疑問,是並不稀罕的。我請你坐下來,如果這一請卻招來了你的『小妞兒』,那就算我沒請過。」
4、我坐在這兒,是因為只有在這兒我才能接近人類偉大的、共同的、搏動的心臟。我在生活中的地位使我永遠感不到這種搏動。
5、一說出來,你就知道我的身份了。不讓自己的姓名在報刊上出現簡直不可能。連照片也是這樣。這張面紗和我女僕的帽子掩蓋了我的真面目。你應該注意到,我的司機總是在他以為我不留神的時候朝我看。老實說,有五六個顯赫的名門望族,我由於出生的關系就屬於其中之一。
6、哦!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厭倦——金錢、金錢、金錢!我還厭倦那些在我周圍裝模作樣的男人,他們活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傀儡。歡樂、珠寶、旅行、交際、各式各樣的奢華都叫我膩味透頂。
7、我們這種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就靠標新立異來找消遣。
8、「我不是侍者。我是出納員,就在——」他們面前正對著公園的街上有一塊耀眼的「飯店」燈光招牌——「你看到那家飯館嗎,我就在裡面當出納員。」
9、你來的時候也許注意到公園前面的拐角上有一輛汽車。一輛白色車身的。
10、「是的。我總是乘那輛車子。皮埃爾在那裡等我。他以為我在廣場對面的百貨公司里買東西。想想看,這種生活該有多麼狹隘,甚至對自己的司機都要隱瞞。再見。」
11、她走到拐角處,扭過頭來朝汽車瞥了一眼,然後經過汽車旁邊,繼續向對街走去。
12、然後,他跨進那輛等著的汽車,舒服地往座墊上一靠,簡單地對司機說:「俱樂部,昂里。」(20220401)
㈢ 愛情狩獵者——讀歐亨利短篇小說《汽車等待的時候》有感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叫做巴格達城的國家裡,有個宰相依仗著權勢無惡不作,民眾百姓受苦受難,長期的壓迫和奴役之下,人民意圖反抗,卻力不從心。與此同時另一個國家的王子傾慕於該國的公主,為了迎娶公主,毅然決然前往荒島取回了法力無天的黃玫瑰,後來他憑借黃玫瑰的法力相助,率領民眾成功打敗了惡宰相,繼而成為了巴格達城的新國王。
而《汽車等待的時候》這篇短篇小說里的女主角就是上面那個故事裡的公主,她每天都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她穿的是灰色的衣裙,樸素無華,安詳、恬靜、美麗。等待著她的王子出現。她是一個公主,厭倦了可鄙的財富和上等社會沒完沒了的應酬交際宴會,任何的可以有花不完的錢來做潤滑劑的消遣娛樂。她很無奈無助被日耳曼大公和英國侯爵瘋狂追求,可她希望得到真愛,哪怕對方是一個身份低微的人。。。
哦!很抱歉,她的夢該醒了!她不是那個故事裡的公主。她是穿著灰色衣服的一個姑娘,做著灰姑娘的美夢。
她好似一個愛情的狩獵者,全副武裝自己每天都在同一個地方出現,隨時等待著她的獵物現身。她極其虛偽地給自己戴上了一條上等社會的面紗,這個面紗之下的她是上等社會里「出淤泥而不染」與世俗絕緣的清純使者,她孤傲地遊走在金碧輝煌的霓虹燈下,只為尋找她的獵物。她的獵物是那個日耳曼的大公雖然他很殘忍粗暴;是一個來自英國的侯爵雖然他冷漠貪財。真巧,她強烈地吸引住了一個徘徊在她身邊小夥子的注意。
她向他傾訴著心裡的煩悶,向他展示著自己有多麼高貴富有,對於錢財有多麼厭惡,她多麼渴望一份真摯的愛情,她的推心置腹讓小夥子深為感激。直到後來她以為小夥子說的低微的工作是服務員,她往後縮了縮身子,很明顯地嫌棄著說「勞動是光榮的,可是這種伺候人的,你知道----僕人之類的-----」這個姑娘應該是是想說,僕人怎能和她相雹李匹配吧!小夥子說他是飯店的收銀員,姑娘聽完就要離開了,最後她說道停在公園那邊的一輛白色轎車,她的司機正坐在裡面等著她。小夥子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
暮色中她離開了,回到了工作的飯店,摘掉了面紗和帽子。坐在了收銀台旁邊穿著灰色的衣服。
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結尾卻來了個大反轉,小夥子撿起姑娘掉落在地上的一本書《新天方夜談》,他看著書徘徊猶豫了一會,最後徑直走向那個白色轎車坐了進去,吩咐司機:「到俱樂部!」
原來他們都在演戲,他們竭盡其能地扮演著一個公主和低微職業者的角色。在她幻想的世界裡她扮演喊褲著一個至高無上的上上人者,她是愛情狩獵者,她想以高貴的身份捕獵同樣高貴的王子。就像故事裡的公主一樣會有一個王子為她奮不顧身,那她就名副其實地上升到上等社會,坐擁她夢想中的富麗堂皇且錢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灰姑娘一朝翻身就成了女王。現實生活中的小夥子就是那個擁有數不盡錢財的王子,只可惜他也在竭力地扮演著一個源滲遲貧苦的普通老百姓,在姑娘面前偽裝的天衣無縫,即使最後姑娘提到了白色轎車,他也沒有立刻揭穿,或許是厭倦了錢,錢,錢,還有圍繞在身邊的一群愛慕虛榮,虛偽貪婪的女人,他特別渴望一個單純,善良,絕世而獨立的女子為伴,他以為遇到的這個姑娘就是了。。。
我們追求愛情,追求更高物質的生活本沒有錯,但是如果別有用心,通過不值得尊重走捷徑的方式取來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說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聖潔的,最無瑕的情感產物,她不應該摻雜任何的邪念和污穢。任何以妄念和資本條件捆綁的愛情都是對它的褻瀆。愛情長久的維持也是需要彼此真心的付出和相照應,對她的尊重更是對自己人生的尊重和負責。在愛情里不需要特意扮演什麼角色,你只是你,你愛的他僅僅是他本身。不是他的錢財,不是他的外貌,更不是身居高處,永遠站在太陽光底下光彩照人的他。是當一個人卸掉所有的盔甲掛飾,以及名聲,虛的實的,即使他不慎站在晦暗處,你依然保有一顆堅定不移深愛他的心,那是靈魂最深處的升華。
人生如戲,我們每天都在現實生活里掙扎,尋求著夢幻般的慾望里得到解脫。就像電視劇里演的,灰姑娘總夢想著有一天能一步踏上生活的頂端,而不是在最低端周而復始地如螻蟻般苟且偷生。為此可以不擇手段地擁抱財富,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別人的身上,總想著有一個捷徑可以讓自己平步雲端。而不是想著自己還有雙手雙腳可以腳踏實地的靠自己爭取想要的美好生活。「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雨果的這句話我們該時刻謹記。
愛情的狩獵者,你的囊中之物應該是一顆純潔無瑕彼此照亮的心啊!
㈣ 《汽車等待的時候》閱讀題答案
2)(6分)①愛慕虛榮,嚮往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②掩飾雹者真實身份,自欺欺人;③正派(安詳、恬靜)、細心但不切實際。(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6分)①首尾照應,開頭姑娘讀書,結尾年輕人撿書。饈)推動情節發展,開頭用書巧妙引出兩人的交談。③有諷刺意味。結尾點出書名是《新天方夜譚》,耐人尋味。(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8分)
觀點一;使主題思想更突出、深刻。①以小見大,汽車是作者用來描寫社會虛偽、愛慕虛榮現象清肆遲的載體,藉此批判社會的不良風氣;②諷刺人們對錢財與榮耀的追逐,反映貧富差距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扭隧;③窮人嚮往有錢人的生活,富人假裝窮人,令人啼笑皆非,體現作者對這~社會反常現象的思考。
觀點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①通過姑娘強調自己是汽車主人的語言和神態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人物性格;②以汽車為載體,揭示人物的真實身份,揭示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③結尾點明誰是汽車的真正主人,充分體現小說的諷刺特色。
觀點三:使情節結構更合理、完整。①「汽車等待的時候」發生的故事構成情節發展的主體;②以年輕人坐車去俱答李柔部為結尾,情節完整,富餚戲劇性
㈤ 關於歐亨利的〈汽車等待的時候〉
我沒看過,但是出於歐亨利的名氣,我用你說的《汽車等待的時候》搜索到了,並且看完了。
你第一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的確是,他們都在欺騙對方,其實雙方做了個角色互換,窮人幻想著自己過著奢華的生活,在陌生人面前裝的很高貴,來滿足自己的虛榮,而男主角作為有錢人卻裝出窮人的樣子,我認為這是在暗示上流社會的無聊,包括一些自己心血來潮的低級趣味——愛上一個身份卑賤的人,他或許對她只是好奇,並不是真心想追求。事實上,他也不會接受這個事實,只是出於一種無聊。
衣服的顏色體現出階級,至於男主角的衣著,那是因為男主角想知道作為一個窮人或者說低級階層人,別人對他的看法。或許是刻意的偽裝,這個其實不是作者想表達的重點,不用深究。重點是處於兩種世界人的兩種心態,我感覺是——都夠無聊的!
㈥ 歐亨利的一則短故事,在意林還是讀者上看到的
是歐亨利短篇小說(汽車等待的時候),你說反了是男的有錢 女的弄巧成拙
原文
黃昏剛降臨,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來到那個安靜的公園的偏僻角落。她坐在長椅上看書,一張大網眼的面紗罩住了她的頭巾帽和安詳恬靜的眼睛。昨天同一時間她就來過,還有前天;了解這個情況的年輕人在附近徘徊。
翻頁時,姑娘的書從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滾落一碼遠。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撲到書上,帶著公園里和公共場合盛行一時的風度——彬彬有禮地獻殷勤,把書還給它的主人,用悅耳迷人的聲調冒險說了句不相乾的關於天氣的話。
姑娘從容不迫地打量著他,瞅著他整潔平凡的衣服和他沒什麼特殊表情的容貌。「你高興的話不妨坐下,」她說,聲音低沉爽朗,「光線太暗了,看書不合適。我寧願聊聊天。」
「你可知道,」他說道,「我很久沒有看到像你這樣了不起的姑娘啦!昨天我就注意到了你。美麗的小妞?」
「不論你是誰,」姑娘冷冰冰地說,「你必須記住我是個上等女人。我可以原諒你剛才說的話,我請你坐下,如果這一請卻招來了你的『小妞』,那就算我沒請過。」
「我衷心請你原諒。」年輕人央求說。
「換個話題吧。現在談談這條小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吧,他們去向何方?為什麼匆忙?他們幸福嗎?」
「看看他們確實很有意思,」他順著她的話說,「這是生活的美妙戲劇。有的去吃晚飯,有的去其他地方。真猜不透他們的身世。」
姑娘說:「我不那樣好奇。我坐在這兒是因為只有這兒,我才能接近人類偉大、共同、搏動的心臟。我生活中的地位使我永遠感不到這種搏動。你猜得出我為什麼跟你聊天嗎——貴姓?」
「帕肯斯塔格。」年輕人回答。接著,他急切地期待她自報姓氏。
「不能說,」姑娘舉起一根纖細的手指,微微一笑,「一說你就知道我的身份了,不讓自己的姓名出現在報刊上簡直不可能。這張面紗和女僕的帽子掩蓋了我的真面目。我跟你說話,是因為我想和一個沒有被可鄙的財富和虛偽的社會地位所玷污的人談話。哦!你不知道我多麼厭倦——錢!錢!錢!歡樂、珠寶、旅行、交際,各式各樣的奢華叫我膩味透頂。」
「我總是想,」年輕人吞吞吐吐地試探說,「錢準是個好東西。」
「夠生活得舒舒服服就行啦。當你有了幾百萬時——,」她做了一個無奈的手勢,「叫人生厭的是那種單調。開車兜風,宴會,看戲,舞會,晚餐,一切都鍍上了財富的奢靡色彩。有時候,香檳酒杯里冰塊的叮當聲就幾乎讓我發瘋。」
「你是干哪一行的,帕肯斯塔格先生?」她問道。
「我,」帕金斯達克先生宣稱,「在飯館里幹活。」
姑娘稍稍一震。「不是侍者吧?」她問。
「我是出納員,就在——」他們面前正對著公園的街上有一塊耀眼的「飯店」燈光招牌——「那家飯館。」
「你怎麼不上班呢?」她問道。
「我值夜班,」年輕人回答,「再過一小時才上班。可不可以跟你再會面?」
「很難說。也許——不過我可能不再發奇想了。現在得趕快走啦,還有一個宴會。你來這里時也許注意到公園前面拐角的地方有一輛汽車,白色車身的。」
「紅輪子的那輛嗎?」年輕人皺著眉頭沉思地說。
「對。我總是坐那輛車。皮埃爾在車里等我,他以為我在廣場對面的百貨大樓買東西。想想這種連自己的司機都不得不欺騙的生活,多麼不自由。再見。」
「現在天黑了,」帕肯斯塔格先生說,「公園里都是些粗魯的人。可不可以陪你——」
「假如你尊重我的願望,」始娘堅決地說,「你就等我離開後,在椅子上坐十分鍾。再見。」
她在薄暮中迅速而端莊地離開了。年輕人看著她優美的身形走到公園邊上的人行道,走向停著那輛汽車的拐角。他不懷好意、毫不猶豫借著公園里的樹木的掩護,沿著與她平行的路線,牢牢盯著她。姑娘走到拐角的地方,看了看那輛汽車,然後走過汽車,朝街對面走去,走進了那家有耀眼招牌的飯館,走到裡面某個隱蔽的角落,取下帽子和面紗,坐到出納員的位置。
年輕人沿著人行道慢慢往回走。在轉角上,他腳下碰到了一本小小的平裝書,他認出是姑娘剛才看的書,漫不經心地撿起來,看到書名是《新天方夜譚》,仍舊把書扔在草地上,遲疑了片刻。然後他跨進那輛等著的汽車,往座墊上一靠,簡單地對司機說:「俱樂部,昂里。」
㈦ 《汽車等待的時候》閱讀答案是什麼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作者將故事安排在夜幕初降的小公園里一個寧靜的角落,為人物形象的塑造創設了特定的背景。
B.穿灰色衣服的姑娘聽到那個年輕人說在飯館幹活,神色略有變化,知道年輕人說了
謊話,卻不戳穿,可以看出她寬容而有教養。
C.天黑了,為了姑娘安全,年輕人提出護送,卻被姑娘堅決拒絕,主要是因為她、厭
倦單調不自由的生活,同時也希望自己的願望被尊重。
D.兩個人在談話中都極力掩蓋自己的身份,又巧合地指向了對方的身份,結局是各自
回歸中橡真實的社會角色,這使小說具有很強的諷刺效果。
E.小說構思巧妙,對兩個人的身份一直秘而不宣,在情節發展中也未曾透露一點情況,
結尾卻峰迴路轉,使讀者在驚愕之餘,不禁拍案叫絕。
2.小說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麼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首、尾兩次寫到書,作者這樣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4.探究「汽車」在小說中的作用,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8分)
答案:
1.答D給3分,答A給2分宏培判,答E給1分,答B、C不給分。
2.(①愛慕虛榮,嚮往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說汽車在等自己,馬上去參加音樂會等;②自欺欺人(裝腔作勢,故作矜持)。假裝愛讀書,故意把書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談,談話中又說自己討厭金錢,掩飾真實身份等;③年輕漂亮,社會地位不高。餐館出納;④細心但不切實際。
3.①首尾照應,開頭姑娘讀書,結尾年輕人撿書。②推動情節發展,開頭用書巧妙引出兩人的交談。③有諷刺意味。結尾點出書名是《新天方夜譚》,耐人尋味。
㈧ 急求歐亨利《汽車等著的時候》的讀後感!!
沒有統計字數,你看著參考一下吧。
《汽車等待的時候》描寫了一個小公園里一對年輕男女的邂逅相遇的經過。富家子弟帕肯斯塔克被在一位公園里看書的恬靜美麗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他借著幫姑娘撿書的機會與她攀談起來,方知姑娘是出身於當時最顯赫的家族之一的富家小姐,因厭倦了身份和財富的束縛而嚮往平民的生活。看到這里,似乎有一段童話般的浪漫愛情故事要展開了,但「歐・亨利式的結尾」絕對不會如此平淡。為了博得姑娘的好感,這位年輕人聲稱自己是飯店裡的出納員。不久,這位因怕暴露身份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姑娘稱有急事,要馬上坐公園外面一輛白色的汽車離開。年輕人悄悄尾隨在後。令他失望的是,姑娘走進一家平價飯店開始了她出納員值夜班的工作。他遲疑片刻,坐上了姑娘所指的白色汽車和弊離開。兩人在談話中都極力地掩飾著自己的身份,卻又恰恰指向了對方的身份,最後結局峰迴路轉,兩人各自回歸自己的社會角色。
小說里曾兩次寫到書,首尾照應,開頭以姑娘看書巧妙引出兩人的交談,推動情節發展,結尾年輕人在角落裡撿到姑娘的書,看到書名是《新天方夜譚》,耐人尋味。毫無疑問,這位姑娘是嚮往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的。作為一名沒有參加過上流社會的正餐、歌劇、舞會等活動的小出納員,她對「一些不被普通公眾所熟知的特殊娛樂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冰鎮香檳和戴羊皮手套食用橄欖的時尚,知道上流社會女人的煩惱和命運。雖然「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但她的話語之間無不流露出她對上流社會的關注。她強調自己是白色汽車的主人,雖不合實際,卻反映了她內心對奢侈品的渴望。小說結尾點明年輕人才是汽車的真正主人,體現了小說的諷刺意味。不可否認姑娘是有一定的虛榮心的。但如果憑著這些就把她定義為一個純粹愛慕虛榮、自欺欺人的女孩的話,對她也未免太不公平洞棚鬥了。魯迅說過 ,貧窮的人最富於想像力 ,貧窮激發人類追求美好的動力 ,但貧窮本身並不值得肯定。姑娘被視為資產階級虛榮心的體現者 ,追究原因 ,無非是她哀嘆了自己的命運 ,不切實際地幻想了上流社會的生活。在那個金錢萬能、以貧富分貴賤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在那個工人階級備受歧視的年代,富裕的生活成了多少平民的夢想。
歐・亨利因為他本身是一個窮苦的人,因此他的文章主人公大多是一些貧窮的勞動人民,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他善於諷刺,卻不流於諷刺,因此,他寫作的初衷肯定不是要諷刺這位姑娘,他要批判的是整個社會。納磨對於這位姑娘,他持有的更多的是同情的態度。她的身份實在太卑微了,或許只有她經過悉心打扮在黃昏中的公園里看書的時候,她才能夠忘記現實生活的煩惱,或許只有在公園里的人對這位優美、「有文化」的姑娘景仰一番的時候,她才可以建立自己的信心。面對一個陌生年輕小夥子輕佻的話「你知道有多少人將被你的美所擊倒嗎,甜心兒?」時,她冷冷地說道,「你必須知道,我是一個高貴的女人。假如我的邀請成為你稱呼我為『甜心兒』的依據的話,我認為,我該收回這個邀請。」她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一個沒有必要再見面的傾訴對象。恰好帕肯斯塔克成為了這個人。從她兩次把他的名字分別叫錯成「斯塔克帕特」和「派肯斯塔克」並且把看了三天的《新東方夜譚》扔到了人行道的角落裡,可以看出她不會再像這幾天這樣在公園里看書了,至少短期不會。
與其說這位姑娘虛榮,倒不如說她渴望受到尊重和賞識,渴望以美好的姿態出現在陌生人面前而獲得的一種自信,哪怕是只有片刻的。為了不會把平時生活中受到的鄙視帶到公園里來,就連她的傾訴也是借用另外一個身份的。假如在二十一世紀,有個女孩在網路上與別人聊天,哪怕把自己吹噓得富可敵國,也不會被冠以「愛慕虛榮」的罪名。只能說,生活在那個拜金主義盛行的年代,作為一名貧窮女孩,是她的不幸。在當時美國內戰後的「鍍金時代」,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污舞弊泛濫成災,似乎只要能賺到錢便是成功,不會問錢的來歷是否清白合法,金錢的佔有程度便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與歐・亨利同時代的馬克・吐溫說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貧窮總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國,貧窮是恥辱。」比起來自各個階層的騙子,姑娘算是最「善意」的一個。
在那個資本主義社會里,階級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富人高高在上,窮人低人一等。《汽車等待的時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著這樣的觀念。出身低微的姑娘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扮成富家小姐,年輕人在發現心儀的姑娘的真實身份後頓時對她失去了興趣。且看年輕人態度的轉變。當他注意到公園里的這位美麗而有「內涵」的小姐時,他「懷著一種熾熱的崇敬,希望幸運能夠降臨」;當他熱切而迅速地幫姑娘撿起了書,他「試探地說了句開場白,安靜地站在那裡,等等著他的命運」;姑娘一句冷冷的話,立即使他「得意而滿足的表情已經變成了悔過和謙卑了」。在發現姑娘的真實身份後,他「漫不經心地把書撿起,隨手又把書扔進了草叢里,遲疑地逗留片刻」後去了俱樂部……即使同為無產階級,人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再看姑娘的態度。當「窮」年輕人表現出他的榮幸時,姑娘「漠然地看著他,那種淡漠非常適合身份地位如此懸殊的人們」;當年輕人透露自己在飯店裡工作時,她略帶一點乞求地說道,「不是侍者吧?勞動很光榮,但是――個人服務,你知道――僕人有點兒――」可見在一個侍者面前,姑娘也會有她的優越感的。
歐・亨利筆下的芸芸眾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等級分明、金錢主宰的階級社會中,他們的處境動機,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都離不開金錢的佔有。一般說來,驅使人們行動的慾望和動機是相當復雜的,但是歐・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對來說卻都比較簡單,動機也比較單一,矛盾沖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他的故事寫的都是世態人情,批判當時美國社會現實黑暗的一面。
歐・亨利的成功主要在於他善於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場面,在一個個生活的片斷里,處於兩難中的主人公必須面對抉擇,這時不僅能集中刻畫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再加上他具有把情節剪裁得恰到好處的本領,因而能在很短的篇幅內達到一種思想與藝術相結合的完美效果,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而這也正是短篇小說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