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短篇小說三部曲
⑴ 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是什麼
1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在義大利卡普里島的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不久他就寫出了這本巨作。
2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糊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在小說,作家不只是再現了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他們的生活習俗、道德觀念和精神境界,而且塑造了一系列體現勞動人民智慧才能的人物形象,廣泛深刻地再現了廣大下層勞動者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情結,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
3
我的大學
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第三部曲,其餘兩部為《童年》、《在人間》。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教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條件。
在《我的大學》里,高爾基用自己的筆觸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統治的活動,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在高爾基的自傳小說,我們看到青少年時期的高爾基就已經對俄國的丑惡現實十分憎惡,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經幻想自己做一個強盜,劫富濟貧或者用祈禱上帝的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但當時他還很年輕,當然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孩怎麼辦」的問題的解答。接觸了許多具有革命情緒的知識分子,高爾基又想從他們那裡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⑵ 高爾基三部曲是什麼
1、《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
2、《童年》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寄宿在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期間,他得到祖母的呵護,並在祖母所述的優美童話故事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搏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表現出的自私於貪婪,在這種愛與恨、善與惡的生活中成長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3、《在人間》是高爾基的第二部自傳體,講述阿廖沙在11歲時便在社會上獨立謀生活,飽基李槐嘗人生疾苦百態;
4、《我的大學》作品講述擾閉了阿廖沙在客山時期的生活,住在「大雜院」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在這里,他經歷了精神發展的復雜道路,也經受住了生活的各種考驗,對人生的意義和世界的復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更多關於高爾基三部曲是什麼,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1374b161582074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⑶ 高爾基的三部曲都有什麼啊
[前蘇聯]阿列克謝·馬克西姆維奈·彼什科夫(馬克西姆·高爾基)著 童年《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它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精彩紛呈的精神世界。這部世界著名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通過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來觀察和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長期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和所經受的各種心理考驗。主要人物關系表 父親 彼什科夫 (手工業者,老實、本分) 母親 瓦爾瓦拉 (善良的下層婦女) 繼父 葉夫根尼·馬克西莫夫 (脾氣暴躁,經常毒打妻子) 外祖父 卡希林 (兇狠、殘暴、自私) 外祖母 阿庫琳娜·伊凡諾夫娜 (勤勞、善良) 主人公 阿廖沙 (善良,堅強,勇敢,純潔,有信心) 大舅舅 米哈伊爾 (自私自利) 小舅舅 雅科夫 (自私自利) 舅母 納塔利婭 (溫柔、怯弱) 表哥 雅科夫的薩沙 (順受、麻木) 表哥 米哈伊爾的薩沙 (沉默、憂郁) 夥伴 小茨岡 (是個棄兒,為人開朗活潑,與主人公十分友好,但後來被害死) 老匠人 格里高里 (正直、本分) 保姆 葉芙蓋尼婭 (快活善良) 房客 「好事情」 (知識淵博、沉默寡言) 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睜洞巧」隨母親去投奔外悉鍵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斗毆,瘋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顫好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另外,還有樂觀純朴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里、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後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好人……他們都是阿廖沙的良師益友。正是這些平凡、善良的好人哺育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反抗的精神,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童年》講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對於他所經歷過並在心中留下過傷痛記憶的人和事,那些「鉛一般沉重的醜事」,作家在敘述的時候,心情不可能是輕松的,因此這部小說的基調在整體上顯得嚴肅、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說是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的,這樣就給一幕幕悲劇場景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起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於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具體可參考: http://ke..com/view/43920.htm
⑷ 高爾基的小說三部曲是什麼
俄羅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再人間》《我的大學》鎮腔,描寫了作家從生活的底層攀上文化頂峰、走向革命的螞旅返艱難道路,同時反映了19世紀70、80年代俄國勞動才追求真理的曲折歷程。
高爾基簡介: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他是前蘇聯下諾夫哥羅德人,俄羅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筆名「瑪克西姆·高爾基」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從此專心從事寫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參見網路悶飢網路:http://ke..com/link?url=2WGh3O2fRpjOklFpYypo-CcRVvMkoYaEPB8BC-gA2m726xYpMMMu91jmGSCQfF_8GYG3nq2tPjemx6ZFPMFgGK
⑸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什麼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1、《童年》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該篇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的故事 三歲時父親死於霍亂,母親帶著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這個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間勾心鬥角。
為爭奪財產甚至為一些小事常常爭吵斗毆。外鉛襪祖父喜怒無常,脾氣暴躁,兇狠地毒打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覺。
外祖母對阿廖沙非常慈愛,給他講傳說、童話和民間故事,面對生活壓力而毫無怨言。母親被迫改嫁,幾年後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後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
2、《在人間》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
這段時期他為了生活,靠與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賣糊口,他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干過洗碗工,還做過聖像作坊徒工。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但他一有機會就閱讀大量的書籍。
生活的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3、《我的大學》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者在該段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描寫阿廖沙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
阿廖沙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阿廖沙無處棲身,與他人共用一張床板。
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
阿廖沙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
(5)高爾基短篇小說三部曲擴展閱讀:
高爾基早期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多取材於他的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漢題材的小說《切爾卡什》。
描寫了老流浪漢切爾卡什勇敢、獨立不羈、不屈從於金錢和保持人的尊嚴的高貴品質,說明盡管這些人的精神包袱還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卻高尚得多。
在藝術上,《切爾卡什》充分顯示了高爾基早期現實主義作品刻畫復雜性格的卓越技巧。這些作品除強烈地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外。
還力圖揭示流浪漢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新舊意識的斗爭,捕捉勞動群眾生活的時代特徵,其目的仍然是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高爾基的文學創作起步於浪漫主義。高爾基一生都在探索個人和歷史的關系,尋找合理的社會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滿激烈的內心沖突。
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高爾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監督和放逐,但他依舊始終如一地進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學活動。
高爾基的創作中處處洋溢著對積極人生態度的贊美,嚮往喚醒人民群眾創造新生活的激情,喚起人對自己作為人的自豪感,鄙視憐憫與恩賜。
在高爾基看來,人有權力,也有力量創造與人相稱棚氏的生活,憐憫與恩賜是貶低人,有辱人的尊嚴。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後是歷史造成的,並非是天生的。
人民一旦掉脫黑暗的過去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鐐銬,他就能站起來為自己的權力而戰,成為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成為大寫的人。
高爾基從事創作始終都抱著一個鮮明的文化目的:通過文學藝術促進人的自我意識的話醒,提高入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動俄羅斯民族擺脫歷史的和精神的重負,走向現代。
為著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爾基認為,文學作品不能只限於發掘生活瑣事,而應當「講到激動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復興的可能性」。
要有「對創造生活的號召」,要善於「以思想和言詞之美來豐富生活」。要美化人,美化生活。這一文化目的使得高爾墓在盲面慘淡的人生。
直書全部的真實的同時總想通過美化、「虛構」來顯示人生的亮色,使人們不至於因現實的可怕而沉淪和絕望。因此他才強調。
作為藝術家,既要從現實出發,敢於揭露生活中的黑暗現實,又要「善於站在現實之上」,把肯定性的現象加以「浪漫主義化」。
高爾基有互相沖突的兩種人格;一是對現實社會造成人異化的現實的悲劇性體驗和失望的痛苦;一是對人、對社會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理想主義的認識。
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前的高爾基對俄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社會主義是充滿了熱愛和信念的,他是懷著極大的熱誠鏈激散去迎接美好的未來的。
作家此間的創作描寫了革命前勞苦大眾的悲慘生活,表達了他一種急切地改變現實的渴望,對未來新生活主人的召喚。
⑹ 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是哪三部作品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高爾基三部曲非常經典。書中的主人公對自己內心真誠無比,其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生活,不隨波逐侍孝流,不趨炎附勢。小說描寫主人公的內心細膩到位,描寫景色的部分妙不可言,讀者也能通過小說了解彼時候俄國的社會狀況。
作品簡介
《童年》是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該作講述了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在人間》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三部曲之一,主要記述了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他為了生活,與外祖母一起摘、賣野果,當過繪圖師的學徒,當過洗碗工,做過聖象作坊徒工。
《我的大學》描慶唯寫了作者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老差稿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⑺ 高爾基的三部曲分別是哪些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分別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首次出版於1913年。它不僅是作者從童年到青年的自傳,也是國際公認的藝術瑰寶。是作者根據他自己的生活經歷,對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政治生活的動態描繪的一副生動的歷史畫卷,其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他本人。
《童年》(1913年)、《在人間》(1916年)和《我的大學》(談飢畢1923年)這三部中篇小說是高爾基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的自傳體三部曲。自它們陸續問世以來,歲月悠悠,風雲變幻。然而,這些三部曲始終保持著它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成為高爾基創作中最受歡迎的作品。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這部作品講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時期的生活。16歲時,他離開家鄉,去喀山上大學。他的夢想破滅後,他不含芹得不為生存而奔跑。住在一個“大院”,賣苦力,聯系流浪者,與各種小市民和知識分子交流,進入一所廣泛的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里,他經歷了復雜的精神發展道路,經受了生活諸多方面的考驗,對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復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
三部曲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幅彼此連綴的動態風俗畫。這部作品突出了舊俄羅斯生活中充滿無知、骯臟和無恥的特點。消極的生活態度和愚蠢的生活內容往往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在他的三部曲中,高爾基描述了“像鉛一樣沉重的生活”是如何造就了無數聽天肢衫由命的人、困惑和無所事事的人、渾渾噩噩的人,以及一些曾經有一些熱情但很快就灰心喪氣的頹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