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命名
Ⅰ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歷史小說集、散文集和雜文集有什麼
短篇小說集:《彷徨》、《吶喊》。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雜文集:《墳》 1927年3月,未名社 《熱風》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 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
《續編的續編》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 《花邊文學》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
《偽自由書》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 《准風月談》 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
《且介亭雜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1)短篇小說命名擴展閱讀:
魯迅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自從一九一八年發表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以來,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魯迅的創作生涯持續了將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過六百萬字的作品,可以稱得上"著作等身"。
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散文,小說和雜文。其中,雜文是他影響力最大的創作體裁。魯迅的雜文如同匕首投槍一般,刺向了當時中國黑暗的一面。在魯迅的雜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熱情和冷峻的思考。
Ⅱ 我寫了一個短篇小說集,怎麼取名字好聽一點呢
可以寫自己作品中的一篇的名字或是自己筆名(許地山《落花生》)
也可以是一個簡單有味道的名詞(丁立梅《暗香》)
也可以是作品主旨,等等,合心意就好啦( ´▽` )ノ
Ⅲ 魯迅為什麼給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集命名為吶喊
名字由來編輯
含義
魯迅的「吶喊」的含義是想要藉由自己的吶喊來鼓舞當時有思想的進步青年。
原因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說;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說。 魯迅說過,他是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來寫小說的,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因寫作年代不同,受當時社會環境、時代風潮的影響,魯迅這兩部小說集的創作心境和運用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不盡相同。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鑒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Ⅳ 明朝晚期的白話短篇小說,有「三言」和「二拍」,其中「二拍」的作者是誰
“二拍”指成書於明朝後期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它們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凌濛初。由於這兩部作品的題材和風格都與馮夢龍作品“三言”十分相近,因此被後世合稱為“三言二拍 ”,成為明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
在凌濛初的兩部短篇小說集中,愛情故事佔了不少的篇幅。作者對於這些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愛情的男性和女性,是抱有一種同情和肯定的態度的。與此同時,作品中也揭露了官場的黑暗,抨擊貪官污吏的罪行,這些都是他思想進步性的具體表達。但與此同時,對於這些問題他也給不出解決的方案,只能寄希望於因果報應、惡有惡報之類的迷信辦法來解決問題。
此外,他還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商人形象,作為“士農工商”的最末位,商人在封建王朝的地位不高。但在“二拍”中,商人卻占據了大量的篇幅,這也證明明朝末年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商人的地位逐漸上升。“二拍”也因此具有了明末風俗實錄的價值。
Ⅳ 魯迅為小說取名《吶喊》的原因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說;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說。 魯迅說過,他是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來寫小說的,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因寫作年代不同,受當時社會環境、時代風潮的影響,魯迅這兩部小說集的創作心境和運用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不盡相同。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鑒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Ⅵ 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為這篇小說命名為"喜事",有哪些含義及用意
含義:一是以主人公
米佳
的身份,自己
登報
為全俄國所知,視為喜事。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視之為醜事。(2分)
用意:前者為
點題
和小說的中心事件(「線索」亦可),後者為反襯,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2分)
Ⅶ 魯迅為什麼將小說命名為《吶喊》
《吶喊》的緣由是青年時代的許多「夢」。是指魯迅在青年時代對革命思想的追求,對社會前進道路的探求,對光明富強的中國的憧憬,而這些都像夢幻一樣未能實現。回首往事,固然可因未荒廢時光,內心無愧而「歡欣」,卻也難免因無人理解而「寂寞」。但是,不管怎樣,那救國救民的願望在作者心中縈繞,那「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壯志使作者心潮難平。當反帝反封建的戰斗號角吹響的時候,那長期埋藏在心底的理想和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就成為投入新的戰斗的動力,為「希望」而寫起了小說,並且為感染教育讀者而結成了集子。又因為寫小說是為了要喚醒沉睡的人們,並是為前驅者添威助陣的,所以命名為《吶喊》。由此我們看到社會的黑暗和現實的冷酷最終使魯迅的一個又一個「夢」破滅了。然而,通過作者對自身思想發展歷程的深刻剖析,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貫串於其中的那種不斷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那種上下求索的執著、痛苦與艱辛。
Ⅷ 小說名字怎麼取
1、簡明扼要法
簡單有力,是這類取名法的特點。因為簡短,才能浮想聯翩,意味深長,達到「少即是多」的效果。如魯迅的《葯》、錢鍾書的《圍城》、韓寒的《毒》,還有兩個字的網路小說——《劍來》《誅仙》《參天》《零點》等等。
張威的小說《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也更名為三個字《為了你》。之前書名過於冗長,在給別人推薦時,書名還沒說完,人就不見了。
2、抽取並列法
抽取並列,顧名思義是在故事中提取幾個關鍵詞,並列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既簡潔又完整的書名。
如錢鍾書的小說《人·獸·鬼》,冰心的小說《荷葉·母親》,農村故事片《籬笆·女人·狗》等。這種方法在簡潔有力的同時,還文采飛揚、詩情畫意。書名與讀者眉來眼去,吸引注意。
3、形容張力法
當然,為了使書名更具張力,可利用形容詞,或動詞來撩撥讀者神經,引起注意。如《京都名廚》《斗破蒼穹》《開掛庸醫》《最強狂兵》等。簡潔有力,讓讀者在三秒內理解的書名,便能快速抓住眼球。
4、製造矛盾法
故事就是沖突,沖突就是矛盾。突出矛盾點的取名法,會讓你屢試不爽。如《這個殺手不太冷》《拐個上神當夫君》《撒旦總裁晚上見》等等。
矛盾法取名,偏向於採用名詞和動詞,直接把劇情沖突展現出來。書名往往一語中的,引發讀者好奇心,不自覺地會拿起書翻看起來。
5、比喻生動法
網文,雖然講究通俗易懂,但不等同於平鋪直敘、枯燥乏味,還必須有樂趣。取一個有趣的書名,就先人一步了。運用比喻、擬人等個修辭手法來取名,便可以做到妙趣橫生、回味無窮。如琦君的《淚珠與珍珠》,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三毛的《溫柔的夜》等等。
Ⅸ 幫我取一個有韻味,適用於很多短篇小說的名字。
1、雨涼,花滿嫁
2、 如是顏比愛歡好
3、惹我一戀千年
4、有種距離叫愛情
5、然夢已走遠
6、呼吸淺淺傷
7、若若無其事
8、分分秒秒愛最妖嬈
9、花指甲
10、當歸,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