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推銷員的一天短篇小說

推銷員的一天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3-16 08:22:31

1. ◆誰能介紹我看一些性格描寫憂郁帶點幻想色彩的小說◆

********************************************************************

首推《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著 。我喜歡的,文字很美。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或鳥羽,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假若我能將我的心撕成碎片,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那麼,我的痛苦與渴望就能了結,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冬天的空氣讓頰上的淚變得冷洌,冷冷的淚又滴進了眼前那奔流著的冷冷的河裡。在某些我看不見、也感知不到的地方,它將匯人另一條河,然後,再匯入另一條河,直至流到大海。且讓我的淚流到那麽遠吧,這樣,我的愛人將永遠不會知道,曾有那麽一天,我為他而哭,且讓我的淚流到那麽遠吧,這樣,或許我就能遺忘了琵卓河、修道院、庇里牛斯山的教堂、那些迷霽,以及我倆曾一起走過的小徑。我終將遺忘夢境中的那些路徑、山巒與田野,遺忘那些永遠不能實現的夢。」

********************************************************************

《你好,憂郁》 弗朗索瓦絲.薩岡

《似水年華》黃磊。電視劇是一種感覺,但是看字又是另一種感覺了。有時候想到的比看到的還真實。

《藍蝴蝶之吻》張小嫻。超現實的故事,有些安徒生的味道

********************************************************************

如果喜歡《小王子》,那麼這些是不是也喜歡呢——

《快樂王子》憂傷的王子不快樂

《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希斯內羅絲(Cisneros,S.)著。一本很乾凈的詩小說。

《橙色女孩》喬斯坦·賈德。這個需要用心品,書中藏了很多道理。

2.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集錦

你們有沒有看過卡夫卡的《變形記》這本書呢?那麼你們看過之後有什麼樣的想法?接下來我給你們帶來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一

卡爾維諾在1982年講稿里說,博爾赫斯的每個小說,多少都在映射宇宙的無限性;鏡子、死亡、黑暗、永恆;然而,博爾赫斯自己說道,無限性是卡夫卡小說的特性。他漫無邊際的黑暗,他敘述的故事中那些深不可測的權威。如此說來,按照“形式與內容統一”的概念,那麼他未完的《城堡》也是“無限性”的體現之一:畢竟,如果K最後有一個結局,那就無法體現永無至盡的黑暗了,一個句號,意味著他不再與騎桶人、鄉村醫生們一起,永遠處於“未完成”的墜落之旅。《小徑分岔的花園》里提到了一個沒有結尾的小說:一個永遠未完成的小說暗示著永未完成的時間。而卡夫卡,則是用未完成的小說暗示永無止境的世界。

另一個啟示是馬爾克斯的著名故事:在閣樓上讀到“格里高里清早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然後大呼“小說可以這樣寫?”然後就開始他的偉大征途了。很難說清,還有多少人用何種方式在卡夫卡的文本里獲得經驗,另加詮釋?於我來說,初讀《騎桶人》時,看到“我”越飛越遠,“終於消失”時,被這個奇妙的敘述角度攪得思考不能。但於他,似乎怎麼解釋,都不怎麼完善。

詮釋和解讀,易讓人鑽牛角尖。我們回望卡夫卡那些讓人震懾的東西,包括《城堡》那永無止境的長,《鄉村醫生》的完全非邏輯性,《騎桶人》的輕逸與自我消失,《變形記》讓馬爾克斯震撼的、完全不加解釋的變化過程。卡夫卡之令世界驚異不是因為他的繁麗多變,而是他的簡約。他去掉了太多太多現代小說約定俗成的規矩,扭轉了它們。相比起來,海明威自認為把英語的亂毛剪了個干凈,但他至少是在一個正常的世界裡敘事。卡夫卡則遠在其外:語言以及他的精神另構成一個世界,完全不合邏輯,只符合語言本身。維特根斯坦以為,哲學是種語言游戲,卡夫卡就是在玩這種游戲——雖然,如大多數文本的色彩所暗示的,他也許並不快樂。社會學家會認為那是周遭世界對他心靈的投影——倘若真的這么想,那就太低估了卡夫卡的精神世界。

我就是這樣想像他的:他一路走來,信手破壞了所有即定規則;他破掉了文本們故步自封的玻璃罩,給出了萬千眾像折射的可能性。由於這些規則此前如此森羅密布,於是,他的破壞如此觸目,以至於像爆破的火焰一樣,激發了博爾赫斯、馬爾克斯們的聯想和贊嘆。但他自己對解讀卻不置一詞(也因為布羅德發表這一切時,他已經死了)。對他的一些解析,譬如絕望,譬如灰暗,譬如敏感,想必都是准確的;但對於他的奇思妙想,我傾向於認為,那是他的破壞行為,而不是構建。雖然這種破壞最終構建了另一種屬於他的體系和世界,並且在多年以來,成為20世紀文本的新傳說。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二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說,寫作如果不是名利的需求,那肯定就是命運那隻看不見的手推著他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他們在有意識的寫作中,無意識地掙扎於自己的精神黑洞,想在過去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自己。但是這些並不妨礙他們作品的偉大,他們不能自拔的真誠態度猶如聖徒虔誠的禱告,說出了被大多數常人忽略與遺忘的真相。他們是孤獨的,偉大的發現和創造往往都聯系著偉大的孤獨,似乎誰都無法改變。卡夫卡曾經說過“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其實在這個世界裡,人們對於自己的了解其實比他人還要困難和陌生,否則就不會有卡夫卡這樣的大師了,而或這個所謂大師只是一隻他自詡的,不斷呻吟自己內心痛苦的可憐蟲。

這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性的壓迫,使人們無法生存下去,最終只能在社會的壓力下變形,其實與其說是社會讓他“變形”,不如說是他自己選擇了“變形”。擺脫自己的人形,逃離人的世界,這對於主人公而言完全是為了不再繼續昨天的噩夢,可是這種方式並沒有使得主人公的命運走向期待的幸福、光明,反而使其加速滅亡,而他也只能無奈地面對這悲慘的結局。他們講述著痛苦,闡釋著痛苦,逃避著痛苦,然後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越是生存得痛苦,就越是不知道反抗,只想躲避,隱藏自己。在這樣不能滿意的環境里,選擇了最弱的方式——逃避,來求得暫時的心理安寧。

當我們在為書中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而感到難過時,可曾想過,當今社會的壓力也在無形中改變著我們。但只要我們在接受當今社會形態的同時,學著適應而不屈服,守住自己心裡的那個底線,相信在變形的過程中,亦不會被社會打敗。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三

小說發表的後的一百零二年,利用春節值班時間,我細細品讀了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創作的《變形記》。

《變形記》為中篇小說,約三萬余字。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任公司外勤,常年在出差在外地負責公司產品的銷售工作,由此換來微薄的收入,辛苦支撐著整個家庭的生活。彼時的他,在家中受人尊重,是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兒子,是妹妹心中有擔當的哥哥。但是,當有一天他突然變成了甲蟲,不能再去上班,不僅不能再為家庭做貢獻,而且成了家裡的累贅時,家人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改變了對之前對他的尊重態度,漸漸顯現出冷漠,嫌棄、憎惡的面孔。最後,主人公在家人的遺棄中因飢、傷病孤獨的死去。

小說作家腦洞大開,情節荒誕,利用一個虛構的特定假象來反應當時人民的生存狀態和家庭關系。這就是我對這部小說的一個理解。

小說在刻畫人性醜陋方面上無疑是成功的,這一點我絲毫不會否認。

主流評論在評論該小說是講什麼“小說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真是的社會生活”,也真是可笑。

人性,難道還要以制度進行區分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物質生活變得豐富,精神追求可能更高,離開了物質短缺時非你死我活的對立狀態,人性確實有向善的一面。但是,在一百年前的西方,正如小說里所寫的一樣,即使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努力工作,家庭物質生活也保持一般水平最多是稱得上小康。物質生活不富裕的情況下必然出現人情甚至是親情的淡漠,雖然無奈確為事實。更甚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因食物的極大短缺會發生人吃人的現象,難道也是因為制度的原因?那時候的人懂的什麼是制度嗎?

再者,人的劣根性是不會有著根本改變,自私自利、隨口撒謊、嫉賢妒能、欺上媚下、追求虛榮、好逸惡勞,等等,始終是人類撇不開缺點,不會因制度、時間而改變。

最後,小說作者卡夫卡的生活經歷也較常人獨特,他一直生活在“專制猶如暴君”般的“父親的陰影”中,其生長經歷為自己的創作也提供了鮮活的素材,但他的家庭成活並不一定是當時社會上的'典型,進行文學評論時也不能以偏概全。

總之,家庭的親情雖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牢固成鐵板一塊,但總體來講,也不至於如小說中反應的那樣極端。親情是我們成長的最有利也是最為溫情的呵護,是人性中最柔軟的地方。如天空上的太陽,永遠給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成為我們前進路上最大的基礎保障。我小人之心的揣測,連親情都要嘲諷一番的人,估計內心一定陰暗晦澀的無法自拔。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四

變形記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的短篇小說。

這篇小說被分為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一名叫做格里高爾·薩姆沙的推銷員變一天早晨醒來,發現自己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的身體變成了甲蟲,但他的思維卻仍然是人類的。他的變化使他自己與他的家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他出現在他的秘書,母親與父親面前時,他的秘書開除了他,他的母親嚇壞了,而他的父親十分生氣,將他趕回他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爾雖然成為了甲蟲,但他漸漸地還是習慣了這種生活。他的妹妹仍然很關心格里高爾,願意每天給他送食物。雖然格里高爾變成了一隻甲蟲,但是仍然很關心家庭狀況。雖然他已經失業,但仍然關心父親的債務問題以及送她妹妹去音樂學院的事情。因為他的變化,他的妹妹決定將格里高爾的卧室里的傢具全部搬走。格里高爾看見他喜歡的所有東西被搬走,他很傷心,於是沖出了房間,試圖拯救她他心愛的傢具。結果,他嚇暈了他的母親。他的父親憤怒了,用蘋果不斷的攻擊格里高爾。他的妹妹的態度則從關心轉為厭惡。

第三部分:為了繼續生存,除了格里高爾的一家人四處打工賺錢。母親為陌生人縫制內衣;仍在上學的妹妹當上了售貨員,她甚至將從前用作娛樂活動的首飾也賣掉了;而父親則為銀行職員送早餐。妹妹也懶得關心格里高爾了,只是偶爾為他送上食物。在數日之後,全家人對格里高爾忍無可忍了。就連平時最關心格里高爾的妹妹也主動提出將他的親哥哥踢出家門。格里高爾在親情冷漠下飢餓又沮喪,他身患重病,身上傷痕累累,在凌晨時,頭垂在了地板上,鼻孔中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我們一般都會覺得變成了一隻甲蟲後會有不同常人的能力,然而在卡夫卡的筆中,他沒有得到超能力,只是身子變成了甲蟲罷了。結局是最令我意想不到的,在這個故事中,這只甲蟲最終竟然沒有變回人類,而是默默地死去了。一般我們都會認為,他們最終變回了人類,然而當我看到這個結局時,我驚呆了。這位推銷員格里高爾竟然是以甲蟲的形式死去的,這是最難以想像的。卡夫卡的變形記里沒有格里高爾變形的過程,只是告訴讀者他變形了,這本書里沒有“魔法”,只是格里高爾變形後的不便與痛苦。

格里高爾是無辜的,每次他受到傷害都是因為他想做正確的事,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觀察到。

當父親想讓變成甲蟲的格里高爾進入他的房間時,雖然格里高爾完全服從父親的指揮,父親也許察覺了格里高爾的良好意願,但仍然不停地發出‘噓噓’聲,令格里高爾十分煩躁。他看到格里高爾在轉身,但是卻擠不進一扇房門,從父親的表現來看,他沒有耐心等待格里高爾做煩瑣的動作。格里高爾十分了解父親的心情,於是擠進了房門,但是父親卻毫不在乎格里高爾的處境,只在乎把他趕進房間,沒打開另一扇門,把他硬是推了進去,使格里高爾血流如注。從這個情節不僅可以看出格里高爾是無辜的,也能看出他的父親的沒耐心,對他兒子的遭遇沒有感到焦急心痛,只是覺得這是一隻可恨的怪物。

當格里高爾的妹妹要求婦人們搬掉格里高爾的傢具時,格里高爾覺得惋惜,因為這是他用了幾十年的傢具,以及所有他喜歡的東西。他試圖搶救,卻嚇壞了他的母親,遭到了父親蘋果的轟炸,受了重傷。從這里也同樣可以看出格里高爾的無辜,以及父親的狠毒,他不在乎格里高爾的感受,只在乎其他人的感受。

卡夫卡的變形記是荒謬的,故事的內容令我們震驚。卡夫卡的變形也可能是真實的,在現實社會里,我們人人都在變形中——作業人、考試人、空心人、稻草人、金錢人、迷惘人、物化人——變形是異化的具體過程,是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劇變。一旦產生變形,周圍的整個世界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形後的格里高爾在發現自己成為甲蟲後,只是顯現出了一點驚訝,沒有顯現出絲毫的恐慌,那是因為他只在乎工作,最終他的個體性被社會性漸漸吞噬。

所以,在格里高爾變形後,個體性是無關緊要的,只有工作是重要的。因此在他醒來後,沒有恐慌,第一個想到是他的鬧鍾沒有及時叫他起床去趕火車上班。他只是從家人和社會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家人對它冷漠時,他同樣持有這種態度,只有在受到傷害或屈辱時,才考慮到自身。

社會性和個體性是一個完美的人必須存在的兩方面。文中的秘書與家人們只有個體性,忽視了格里高爾對他們的友善,理解。而格里高爾太注重社會性,忽視了最重要的個體性。因為太過於重視工作,雖然他獲得了父母的尊敬以及美美的愛戴,但是最終因為缺乏個體性遭到了毀滅。

要成為獨立的,完美的人必須不能忽視社會性以及個體性。

格力高爾終究是悲慘的,雖然他缺乏個體性,但是他是可憐的,他變形了,而且再也不能變回來了。

他的結局就是,身上嵌著腐爛的蘋果,冷漠的死去。

;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等級幾重天的 發布:2025-07-05 16:22:02 瀏覽:16
老師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80
網戀女友是公司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5:31:33 瀏覽: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15:01:15 瀏覽:409
免費完結殺手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5 14:51:24 瀏覽: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5 14:49:46 瀏覽:89
別提你姐姐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5 14:30:53 瀏覽:51
臨界神跡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2:46:43 瀏覽: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聲小說 發布:2025-07-05 12:46:41 瀏覽:629
魔女之旅小說伊蕾娜結局 發布:2025-07-05 12:45:12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