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短篇小說的奠基人
『壹』 馬克吐溫簡介
馬克吐溫,(Mark Twain l835~1910)
美國作家。本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是其筆名。出生於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尼拔的
一個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出外拜師學徒。當過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軍士兵,還經營過木材
業、礦業和出版業,但有效的工作是當記者和寫作幽默文學。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
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他
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竟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
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
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
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
族歧視。《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通過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僅
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鬥的野蠻,揭露私刑的毫無理性,而且諷刺宗教的虛偽愚昧,譴責蓄奴制的罪惡,並歌
頌黑奴的優秀品質,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
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19世紀末,隨著美國進入帝國主義發展階段,
馬克·吐溫一些游記、雜文、政論,如《赤道環行記》(1897)、中篇小說《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
(1900)、《神秘來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義也逐漸減弱,而絕望神秘情緒則有所伸長。
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
『貳』 歐亨利到底是什麼水平的作家
歐亨利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位於國際頂尖作家行列。由於所處的時代與成長環境原因,歐亨利擅長創作諷刺作品,他是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開創者與奠基人,因此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創作者。
歐亨利作為美國作家,與俄國小說巨匠契訶夫、法國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三人雖然寫作風格不同,但對於語言和寫作技巧的應用,對寫作的熱愛與追求卻是相通的。相較於擅長以小見大,描寫世間百態情感的莫泊桑,歐亨利的作品則更添一份溫馨。
『叄』 馬克吐溫是美國的短篇小說之王對不對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著名作家和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馬克·吐溫作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其創作的觸角紮根於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隨著生活閱歷加深,馬克·吐溫對美國表面繁榮掩蓋下的社會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他開始在作品中探討一些深刻的社會問題,這個時期是馬克·吐溫創作的黃金時代,也是他在繼續觀察社會的基礎上加深對美國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情操的思考和探索時期,尖銳的諷刺和無情的揭露是這一時期作品的主要特點。其作品的基調也由早期的幽默樂觀轉為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筆鋒更加犀利,諷刺更加激烈,幽默諷刺中批判的成分增強了。作品生活畫面的廣闊和人物形象的確立,反映了作者藝術技巧的更加成熟,更具有魅力,更為豐富多彩。
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里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他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他是美國鄉土文學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切當代美國文學都起源於馬克·吐溫一本叫《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的書」。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王
歐·亨利(美)契柯夫(俄)和 莫泊桑(法)
馬克 吐溫應該也算的。
『肆』 誰是美國短篇小說之父
歐,亨利歐·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二十世紀初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葯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當銀行出納員時,因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為避免審訊,離家流亡中美的宏都拉斯。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並在監獄醫務室任葯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葯劑師後開始認真寫作。1901年提前獲釋後,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他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他的小說構思獨特、情節曲折、語言詼諧,筆調輕松、以往往出人意料的「歐·亨利式的結尾」而聞名。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