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章節朱自清

短篇小說章節朱自清

發布時間: 2023-03-14 16:08:27

A. 朱自清的散文的梗概16個

【1】《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寫在自己國家電車頭等車廂里,受西洋小孩凶惡的目光的逼視而生的屈辱,憤怒和「迫切的國家之念」:「誰也是上帝的驕子;這和昔日的王侯將相一樣,是沒有種的!」

這里,被壓迫者的階級意識升華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識,後來朱自清拒領美國救濟糧兒貧病以終的中國人的氣節,由此可見。

【2】《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寫了農村底層兒童和婦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買賣的黑暗舊中國,「人貨」成了商品的一種,「人貨」中,婦女是價格低廉的一種,男女小孩又是價格最低的「生貨」,而低廉到七毛錢便可以買一條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像。

然而,這還不是被賣的女孩飛人生涯的開始,等待她的將是輾轉被賣的命運:或賣為婢,或賣為妾,或賣為妓,總之,她將度過的是血與淚的一生。對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這類花七毛錢便可以買到的女孩今後的萬劫不復的命運。

【3】《阿河》。

寫的是年輕的阿河被賣,幫佣,逃婚,被綁,再逃,告貸贖身不得,而終於自賣的事,題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結局雖不如祥林嫂的悲慘,但在冷酷人群的笑罵聲中獨自和命運作拚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無淚了。

對個人家境和生活艱難的描寫,也是朱自清寫人生的一個重要的側面。

【4】《兒女》。

寫的是「蝸牛背了殼」的那種「幸福的家庭」,無論自責或自嘲,都透露著艱辛生活得苦澀。

【5】《背影》。

文中「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若非自身也領嘗了人生堅信的況味,便不能發此浩嘆。

兒子從背後看父親,既掃去了平素父親面對作者時所作的對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飾,使其喜怒哀樂真實呈現,又暗示了兒子是在一種為父親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領會這份愛心的。

【6】《荷塘月色》。

通過對月下荷塘的描寫,抒寫作者在政治形勢劇變之後,在嚴酷現實的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情緒以及對未來美好自由的嚮往。

【7】《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熱鬧的景象中夾雜著「被逼以歌為業」的歌伎的賣笑生涯,雖則「賣歌和賣淫不同」,對她們的身世,我們「究竟應該同情的」,所以當聽到「一隻載妓的板船」經過時傳來的響亮而圓轉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卻感到了寂寞。

【8】《執政府大屠殺記》。

朱自清此文記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慘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遊行的參加者,自始至終;也是「三·一八」大屠殺的身歷者,親眼目睹。

面對「各報記載多有與事實不符」的情況,他挺身而出了,仗義執言,為了揭露,控訴,譴責。然而統觀全文,卻甚少橫眉怒目、聲色俱厲的感情詞語。他好像只是作為一個遊行示威的參加者,絮絮地述說著一個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

【9】《綠》。

通過梅雨潭的綠綠的潭水,抒寫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寫景散文,但「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將他對祖國山水的一片「至情」融於對梅雨潭景物的細致刻畫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

使景物既寫得細膩生動,又具有綿密深厚、真摯清幽的情致,抒寫出「作者心靈的歌聲」,從而使全文充滿著詩情畫意。

【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寫白水漈瀑布的細和薄,他寫那凌虛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飛煙」似的「影子... 通過「影子」的輕,「軟弧」和「橡皮帶兒」的軟,精密地描寫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風中的形態。

【11】《匆匆》。

《匆匆》所藉以抒情的具體物象是極難把握,極難表現的虛無縹渺的時光.然而作者卻能賦予這一"無形物"以具體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暢地抒發了作者的滿腔情懷。

【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於來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讀過幾年書的「我」以外,滿船沒有一個士大夫。

盡管那些「士大夫雖也搴著大旗擁護「精神文明」,但抵擋不住那「物質文明」的引誘,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滿身洋油氣」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國粹」的人都跑到哪兒了?

作者為了證明在這「禮義之邦,文明之古國」,「國粹將亡」的事實,抓住了航船上所發生的兩件戲劇性的場面,抨擊了在這「禮義之邦,文明之古國」竟會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13】《給亡婦》。

作者的敘述似乎預備由「我」直抵亡妻。「謙,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經死了三個年頭了。」這是一個從生者導向死者,從思念者導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慣常的抒情方式,接下來的敘述該是作者在這三年裡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沒有妻子的日子裡自己的寂寞。

但是,作者突然轉變敘述角度,他從亡妻那一面來打開全文的敘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後對「我」和孩子們的不舍與惦記,後是亡妻生前為孩子們和「我」的日夜操勞。明明是作者深懷著亡妻,但通篇所敘的都是亡妻對我們的不舍與愛,幾乎沒有一件是直接表現「我」投射給妻子的思念與愛。

【14】《春》。

描繪春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連鎖關系,寫景物色彩層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著春之生命舞動的美感,烘托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詩如畫,意境優美。

【15】《懷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敗後的血雨腥風的時期。這正是作者的絕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張枯葉,一張爛紙」,是「尋常人所難堪」的「苦在話外」。

正因為處於這樣的低潮,所以友情、親情、師生情中散逸出來的愛成了滋潤寂寞、痛苦心靈的玉液瓊漿,特別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絲暖色。「我想,握青也許不那麼玩世了吧。」這仍是一種「曲說」,是「明抑暗揚」。

更何況,這一時期,也是他審視自己內心的時期,對於自己在人倫關系中表現的粗疏、隨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責和無盡的悔恨。達成魏握青的心願即是例證。

【16】《白采》。

作者跟白採的交往並不頻繁。他們第一次打交道,是為學生詩集的事,雙方都有誤會。後來平伯在信中屢次談到他,說他是個有趣的人。待讀了一遍白採的詩稿《贏疾者的愛》,覺得大也意思,於是承認他是一個有趣的人。

他們僅見過一面,幾分鍾的匆匆一談,便握別了。想不到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後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張白采「聊寄佇盼之意」的小照,反復把玩而不忍釋手,覺得他真是一個好朋友。

當作者得知他最初給白採的那封長信,還留在他的箱子里時,一種慚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撻自己的聲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1)短篇小說章節朱自清擴展閱讀:

朱自清的散文,從思想內容說,他散文的核心是一個「真」字。用真摯的感情,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記寫真實的景物,發表真實的議論。朱自清的散文,從題材上說比較狹窄,大多為親友的交往、家庭的瑣事,即使後期那些議論的文字,也很少發空論。

但正如當年作家趙景深說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就是因為這樣,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邊的凡人瑣事,但是在這些事情中傳達著他對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先生的語言清麗凝練,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在平淡中傳遞著真摯的感情:《背影》、《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也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而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書收錄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綠》等。

B. 朱自清的短篇經典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朱自清的短篇經典散文,歡迎大家參考。

如面談

朋友送來一匣信箋,箋上刻著兩位古裝的人,相對拱揖,一旁題了「如面談」三個大字。是明代鍾惺的尺牘選第一次題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恰說出了寫信的用處。信原是寫給「你」或「你們幾個人」看的;原是「我」對「你」或「你們幾個人」的私人談話,不過是筆談罷了。對談的人雖然親疏不等,可是談話總不能像是演說的樣子,教聽話的受不了。寫信也不能像作論的樣子,教看信的受不了,總得讓看信的覺著信里的話是給自己說的才成。這在乎各等各樣的口氣。口氣合式,才能夠「如面談」。但是寫信究竟不是「面談」;不但不像「面談」時可以運用聲調表情姿態等等,並且老是自己的獨白,沒有穿插和掩映的方便,也比「面談」難。寫信要「如面談」,比「面談」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並不是一下筆就能做到的。

可是在一種語言里,這種心思和技巧,經過多少代多少人的運用,漸漸的程式化。只要熟習了那些個程式,應用起來,「如面談」倒也不見得怎樣難。我們的文言信,就是久經程式化了的,寫信的人利用那些程式,可以很省力的寫成合式的,多多少少「如面談」的信。若教他們寫白話,倒不容易寫成這樣像信的信。

《兩般秋雨隨筆》記著一個人給一個婦人寫家信,那婦人要照她說的寫,那人周章了半天,終歸擱筆。他沒法將她說的那些話寫成一封像信的信。文言信是有樣子的,白話信壓根兒沒有樣子;那人也許覺得白話壓根兒就不能用來寫信。同樣心理,測字先生代那些不識字的寫信,也並不用白話;他們寧可用那些不通的文言,如「來信無別」之類。我們現在自然相信白話可以用來寫信,而且有時也實行寫白話信。但是常寫白話文的人,似乎除了胡適之先生外,寫給朋友的信,還是用文言的時候多,這只要翻翻現代書簡一類書就會相信的。原因只是一個「懶」字。文言信有現成的程式,白話信得句句斟酌,好像作文一般,太費勁,誰老有那麼大工夫?文言至今還能苟偷懶,慢慢找出些白話應用文的程式,文言就真「死」了。

林語堂先生在《論語錄體之用》(《論語》二十六期)里說過:一人修書,不曰「示悉」,而曰「你的芳函接到了」,不曰「至感」「歉甚」,而曰「很感謝你」「非常慚愧」,便是嚕哩嚕蘇,文章不經濟。「示悉」,「至感」,「歉甚」,都是文言信的程式,用來確是很經濟,很省力的。但是林先生所舉的三句「嚕哩嚕蘇」的白話,恐怕只是那三句文言的直譯,未必是實在的例子。我們可以說「來信收到了」,「感謝」,「對不起」,「對不起得很」,用不著繞彎兒從文言直譯。——若真有這樣繞彎兒的,那一定是新式的測字先生!這幾句白話似乎也是很現成,很經濟的。字數比那幾句相當的文言多些,但是一種文體有一種經濟的標准,白話的字句組織與文言不同,它們其實是兩種語言,繁簡當以各自的組織為依據,不當相提並論。白話文固然不必全合乎口語,白話信卻總該是越能合乎口語,才越能「如面談」。這幾個句子正是我們口頭常用的,至少是可以上口的,用來寫白話信,我想是合式的。麻煩點兒的是「敬啟者」,「專此」,「敬請大安」,這一套頭尾。這是一封信的架子;有了它才像一封信,沒有它就不像一封信。「敬啟者」如同我們向一個人談話,開口時用的「我對你說」那句子,「專此」「敬請大安」相當於談話結束時用的「沒有什麼啦,再見」那句子。但是「面談」不一定用這一套兒,往往只要一轉臉向著那人,就代替了那第一句話,一點頭就代替了那第二句話。這是寫信究竟不「如面談」的地方。現在寫白話信,常是開門見山,沒有相當於「敬啟者」的套頭。但是結尾卻還是裝上的多,可也只用「此祝健康!」「祝你進步!」「祝好!」一類,像「專此」「敬請大安」那樣分截的形式是不見了。「敬啟者」的淵源是很悠久的,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開頭一句是「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再拜言」就是後世的「敬啟者」。「少卿足下」在「再拜言」之下,和現行的格式將稱呼在「敬啟者」前面不一樣。既用稱呼開頭,「敬啟者」原不妨省去;現在還因循的寫著,只是遺形物罷了。寫白話信的人不理會這個,也是自然而然的。「專此」「敬請大安」下面還有稱呼作全信的真結尾,也可算是遺形物,也不妨省去。但那「套頭」差不多全剩了形式,這「套尾」多少還有一些意義,白話信里保存著它,不是沒有理由的。

在文言信里,這一套兒有許多變化,表示寫信人和受信人的身份。如給父母去信,就須用「敬稟者」,「謹此」,「敬請福安」,給前輩去信,就須用「敬肅者」,「敬請道安」,給後輩去信,就須用「啟者」,「專泐」,「順問近佳」之類,用錯了是會讓人恥笑的——尊長甚至於還會生氣。

白話信的結尾,雖然還沒講究到這些,但也有許多變化;那些變化卻只是修辭的變化,並不表明身份。

因為是修辭的變化,所以不妨掉掉筆頭,來點新鮮花樣,引起看信人的趣味,不過總也得和看信人自身有些關切才成。如「敬祝抗戰勝利」,雖然人同此心,但是「如面談」的私人的信里,究竟嫌膚廓些。又如「謹致民族解放的敬禮」,除非寫信人和受信人的雙方或一方是革命同志,就不免不親切的毛病。

說話

有人愛說,有人不愛說。啞子雖然不說,卻也有那伊伊呀呀的聲音,指指點點的手勢。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所謂「辯士的舌鋒」、「三寸不爛之舌」等贊詞,正是物稀為貴的證據;文人們講究「吐屬」,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並不想做辯士,說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里。

古文《尚書》里說,「唯口,出好興戎,」一句話的影響有時是你料不到的,歷史和小說上有的是例子。說話即使不比作文難,也決不比作文容易。

有些人會說話不會作文,但也有些人會作文不會說話。

說話像行雲流水,不能夠一個字一個字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謹嚴。但那些行雲流水般的自然,卻決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這樣境界的,簡直當以說話論,不再是文章了。但是這是怎樣一個不易到的`境界!我們的文章,哲學里雖有「用筆如舌」一個標准,古今有幾個人真能「用筆如舌」呢?不過文章不甚自然,還可成為功力一派,說話是不行的;說話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夠瞧的!說話到底有多少種,我說不上。約略分別:向大家演說,講解,乃至說書等是一種,會議是一種,公私談判是一種,法庭受審是一種,向新聞記者談話是一種;——這些可稱為正式的。朋友們的閑談也是一種,可稱為非正式的。正式的並不一定全要拉長了面孔,但是拉長了的時候多。

這種話都是成片斷的,有時竟是先期預備好的。只有閑談,可以上下古今,來一個雜拌兒;說是雜拌兒,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閑談說不上預備,滿是將話搭話,隨機應變。說預備好了再去「閑」談,那豈不是個大笑話?這種種說話,大約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閑談也有——「天氣」常是閑談的發端,就是一例。但是公式是死的,不夠用的,神而明之還在乎人。會說的教你眉飛色舞,不會說的教你昏頭搭腦,即使是同一個意思,甚至同一句話。

我國人很早就講究說話。《左傳》,《國策》,《世說》是我們的三部說話的經典。一是外交辭令,一是縱橫家言,一是清談。你看他們的話多麼婉轉如意,句句字字打進人心坎里。還有一部《紅樓夢》,裡面的對話也極輕松,漂亮。此外漢代賈君房號為「語妙天下」,可惜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一句贊詞;明代柳敬亭的說書極有大名,可惜我們也無從領略。近年來的新文學,將白話文歐化,從外國文中借用了許多活潑的,精細的表現,同時暗示我們將舊來有些表現重新咬嚼一番。這卻給我們的語言一種新風味,新力量。

加以這些年說話的艱難,使一般報紙都變乖巧了,他們知道用側面的,反面的,夾縫里的表現了。這對於讀者是一種不容避免的好訓練;他們漸漸敏感起來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體會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兒。這時期說話的藝術確有了相當的進步。

論說話藝術的文字,從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韓非的《說難》,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現在我們卻已有了不少的精警之作,魯迅先生的《立論》就是的。這可以證明我所說的相當的進步了。

我國人對於說話的態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禪宗「教」人「將嘴掛在牆上」,也還是免不了說話。其次是慎言,寡言,訥於言。這三樣又有分別:慎言是小心說話,小心說話自然就少說話,少說話少出錯兒。

寡言是說話少,是一種深沉或貞靜的性格或品德。訥於言是說不出話,是一種渾厚誠實的性格或品德。

這兩種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辭或辭令。至誠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徹一切的陰暗,用不著多說話,說話也無須乎修飾。

只知講究修飾,嘴邊天花亂墜,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謂小人;他太會修飾了,倒教人不信了。

他的戲法總有讓人揭穿的一日。

我們是介在兩者之間的平凡的人,沒有那偉大的魄力,可也不至於忘掉自己。只是不能無視世故人情,我們看時候,看地方,看人,在禮貌與趣味兩個條件之下,修飾我們的說話。這兒沒有力,只有機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飾所可得的。我們所能希望的只是:說得少,說得好。

C. 朱自清的作品有哪些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為三個系列:
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
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代表佳作有《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第二第三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D.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

導語:朱自清在私塾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1912年入高等小學,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的短篇散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1)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的,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了。「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里腳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2)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的,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的,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的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的。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的,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的,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等級幾重天的 發布:2025-07-05 16:22:02 瀏覽:16
老師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80
網戀女友是公司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5:31:33 瀏覽: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15:01:15 瀏覽:409
免費完結殺手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5 14:51:24 瀏覽: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5 14:49:46 瀏覽:89
別提你姐姐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5 14:30:53 瀏覽:51
臨界神跡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2:46:43 瀏覽: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聲小說 發布:2025-07-05 12:46:41 瀏覽:629
魔女之旅小說伊蕾娜結局 發布:2025-07-05 12:45:12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