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形式記錄
『壹』 供你睡前閱讀的短篇小說分享
短篇小說是最具藝術性的形式,它自有章法與尊嚴,往往幾千字中便能寫出人形俱佳的故事,又極具風格、余韻。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供你睡前閱讀的短篇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供你睡前閱讀的短篇小說分享:
1、 曾楚橋《餘生》
邂逅這篇小說是在火車站的小報攤上,火車行至午夜十分看到了這篇小說,驚艷不已。小說讓人極容易想起王家衛。因為小說的對白和構圖極具王家衛電影的風格。小說只有一男一女兩個人物,他們的相遇、經歷、結局,都有著一種強烈的宿命色彩,像是一種概念性的存在,落筆一直懸在空中,導致情節顯得空盪,不切實際。但這種寫法的魅力就在於將真實的生活虛化,在人物的內心世界無限放大,通過簡短、機鋒似的對白,勾勒了情到痴狂處的執念、瘋狂與荒涼。作者的寫作語感極好,最後收尾的對話讓人不禁動容,久久難以釋懷。
2、聽潮天外《聾子聽啞巴說瞎子看見了》
雖然這小說的作者現在還名不見經傳,但是並不妨礙我對這篇小說的喜愛。小說中少年有三位老朋友,一個聾子,一個啞巴,一個瞎子,通過與這三個老朋友的際遇,勾勒了一幅浮生若夢的情感畫卷,透露著一種對人生、歲月靜然窺探的靈氣。小說的語言詩化,長短句交錯,人物的存在不為寫實,更像是作為符號存在。全篇氤氳著一種人與人之間緣分的游離感。人物的飄零、苦悶、善良,與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導致了出世與入世的沖突,在沖突的最後,歲月無聲又包囊了一切,人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獲得了自我的救贖與內心的通達。
3、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
很難想像,一個作家能把頹廢壓抑的情緒,冰冷殘酷的環境寫得如此浪漫和唯美。郁達夫總是把冷色調的環境和低潮期的人物境遇寫得細膩入微,意蘊悠長。這篇小說情節看起來極其薄弱,但感情豐富,人物內心的雕刻鬼斧神工,藉助著深夜的春風,將一個落魄文人的辛酸與浪漫寫得撲朔迷離。其中折射著當時社會的頹唐,人性的善良和對關愛的渴望。小說看起來是似乎是消極的,又似乎是積極的,似乎是樂觀的,又似乎是悲觀的。似乎是表達著命運的不可逆轉性,又似乎在透露某種生活的希望。像是一扇破敗的窗戶里,亮起的幽幽燈火。
4、 余華《世事如煙》
余華的文筆利索而有力,宛如刻刀。他早期的“先鋒文學”作品風格獨樹一幟,風靡一時。其中這篇小說就極具代表性。這篇小說是篇邏輯相當混亂的小說,真至於說,它根本就沒有邏輯。全篇以各種怪力亂神的情節和描寫拼湊而成,甚至是人物都只是用數字作為代號。看起來沒有主題,沒有情感張力,沒有思想寄託,甚至沒有人物形象。那麼本來它應該極其枯燥而無味,但相反的是它散發這一種詭異、荒誕、諱莫如深的文學氣質,讓人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文字里,讀者的想像力和個人見解也獲得無限的發揮空間。
5、 斯蒂芬·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篇小說很早聽說,讀過後不得不驚嘆。茨威格竟然能將一封以女人口吻的信件寫得如此牽動人心。小說的情節雖然細碎而縝密,但是基本沒有跌宕與大開大合的反轉,是極其難推動的。但是茨威格的文字魅力在於,能藉助人物內心的描寫將整個時間的跨度交代地清晰透徹,其中的悲歡離合不疾不徐的緩緩道來,彷彿書中人就與讀者隔桌而坐。這篇小說是茨威格的代表作品,徐靜蕾甚至改編成了同名電影。小說中透露著對愛情的敬畏與憐惜,亦摻雜著對人情似紙的怨懟與悲憫。
6、 天下霸唱《北大荒狼災記》
很多人只知道天下霸唱的《鬼吹燈》,但很少人知道他其餘的作品。在我看來,天下霸唱雖然是網路作家出身,但是天賦異稟,講故事的能力在很多專業作家的之上。他擅長怪力亂神、虛實結合的故事架構,承襲了古典小說對人物描寫的方式,生動活潑,精彩紛呈。雖然論文學的造詣,他並不算上乘,但是由於用文字講故事的天賦極高,所以其作品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這篇小說僅僅是講了一個狼災的故事,但起承轉合流暢無阻,情節的一波三折,人物的個性鮮明,以及細節的弦外之音,極具民俗文學的瑰麗色彩。
7、卡爾維諾《弄錯的車站》
老狼所唱的《弄錯的車站》便是根據卡爾維諾這篇小說創作而來的。這是篇幾乎無“指向性”的小說,內容簡單異常,只講了一個人出門,然後坐錯了一趟車,然後看見了意外的景象。但是如此單薄的脈絡里,卡爾維諾將其填充地迷離與詩意,通過環境的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動,鋪敘了一種生活隨處存在的偶爾性與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偶爾和不確定中,人物獲得的意外風景與身心體會,往往打破了生活的沉悶,平添了別樣的姿彩。這篇小說下筆淡,似乎沒有刻意強調某種寓意,但是整體彌漫的詩意又輕而易舉的讓人浮想聯翩。
8、 吳忠全《秋草黃》
吳忠全屬於少有的具有寫作天賦的青年作家。但他的作品良莠不齊,長篇小說寫得幾乎都不好,反倒是部分短篇有一部分寫得老練異常,頗有大家之風。這篇小說收錄在《再沒什麼比生命更寂寥》里,這也是我認為他最好的一本書。書里定義為散文,但實際上更接近小說。情節並不復雜,講述了一個男人因為思念前女友,回到老家與之相見,尋找失落的記憶。但是物是人非,前女友已經有了新的歸宿。他與前女友約會、吃飯、散步,但是都與舊時落差之大,一切都回不去了。全篇對話極少,但渲染與白描極其到位,無聲勝有聲。
9、 阿城《棋王》
這應該是我喜愛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也一度被稱之為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品。在近幾年流行的“馮唐金線”里,這篇小說也被納入了金線之內。初看小說的動機多半源自我自己本身對象棋的愛好。後來發現,其實小說中真正講棋的內容並不多,反倒是講述了「」時代,被隱藏的“特殊人才”的命運與掙扎。後來我看了小說改編的電影,雖然總體並不如意,但幾個重要橋段卻十分精彩。但更精彩的還是小說,人物描寫的神形兼備,情節的扣人心弦,至今回味無窮。
10、 史鐵生《命若琴弦》
史鐵生大部分的作品裡,都隱藏著對自身命運的憤怒與無奈。盡管它被文學的厚重包裹的很好,但是仍然可見他對生活的詰問。這篇小說,他以盲藝人的角度卻剖析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然後強調“希望”的重要性,又同時證明著希望本身的虛妄。在這樣人物自身製造矛盾的縫隙里,窺探人性骨子裡的堅韌與辛酸。這像是一則人類通用的寓言,也是光明與黑暗相互撕扯的寫真。史鐵生從未假惺惺的歌頌人生的陽面,或者單純斥責生活的陰面,在他的筆下,人生就是枚轉動的硬幣,忽明忽暗,永不停息。
篇幅很短,回味極長的7本經典短篇神作:
1、《大教堂》
作者:雷蒙德·卡佛
豆瓣評分:8.5分
(7742人評價)
內容簡介|
卡佛短篇小說集《大教堂》獲得普利策獎提名,是公認的巔峰之作。它的作品致力於描摹美國平民的生活,表現小人物日常生活的變質,表現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後的孤獨與沉默。
書單君說|
這是一本充滿後現代藝術風格的小說,卡佛寫出了真實的,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同時又在小說里留下大片的空白,等著你去填補。極簡的文字下彰顯著生命的厚度,大音希聲。
2、《小徑分岔的花園》
作者:博爾赫斯
豆瓣評分:9.1分
(3157人評價)
內容簡介|
偵探小說形式下的小說藝術革新之作。本書敘述了中國博士余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替德國人充當間諜的故事。“小說—花園—迷宮”的脈絡第一次出現在博爾赫斯的作品中。
書單君說|
有人形容博爾赫斯的書都是迷宮,私以為十分貼切。這本書也是如此,表面上是寫命運的偶然性,深層主題卻是對時間的探討。書中陰謀詭計與時間錯綜交織,環環相扣,無限延伸。
3、《變形記》
作者:卡夫卡
豆瓣評分:8.3分
(18693人評價)
內容簡介|
卡夫卡描寫了人一夜之間變成大甲蟲的荒誕故事,嘲諷了人和人之間的冷漠和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書單君說|
這是一部心靈掙扎變形的記錄,壓抑的氛圍、黑色的筆觸、荒誕派的寫法,卡夫卡用簡單的文字,映射出人性的本來面目。
4、《九故事》
作者:J. D. 塞林格
豆瓣評分:8.5分
(5342人評價)
內容簡介|
《九故事》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公認的當代經典短篇小說集。在他的筆下,兒童與成年人再也無法互相溝通,柔柔的諷喻卻是在這一個世界中的生活藝術。
書單君說|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直接的、強烈的,但是《九故事》就像橄欖,越品越有餘味。極強的畫面感,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細膩感觸,生命、青春、情緒、慾望、愛都濃縮在這些文字里,回味雋永。
5、《羅生門》
作者:芥川龍之介
豆瓣評分:8.6分
(11270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芥川的中短篇小說共十三篇。《羅生門》以風雨不透的布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極限,從而展示了“惡”的無可迴避,第一次傳遞出作者對人的理解,對人的無奈與絕望。
書單君說|
寥寥數筆,或露骨或幽默或沉思或壓抑,卻有著超時代的尖銳。寫盡了人性的陰暗面。冷冽的故事裡又充滿了極強的畫面感,奧妙非常!
6、《乞力馬扎羅的雪》
作者:海明威
豆瓣評分:8.5分
(2965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海明威的十一篇短篇佳作。雪山上的豹子,河邊的垂釣人,咖啡廳中的老者……十一個貌似淡薄的故事蘊含了人世間言不盡的滄桑。海明威獨特的“冰山”式文風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得到了最佳的呈現。
書單君說|
海明威的小說以硬漢形象和“冰山理論”著稱。他寫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隱藏了太多的故事和細節,就像乞力馬扎羅山的雪,必須由你親自從山腳再一步一步上山去丈量、挖掘。
7、《都柏林人》
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豆瓣評分:8.5分
(2011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15篇故事,以寫實和諷刺的表現手法描繪了二十世紀初期都柏林中下階層的生活,癱瘓和死亡貫穿全書。
書單君說|
『貳』 短篇小說集《斜面》讀後
作者: 墨西哥 阿爾豐索.雷耶斯
首先讓人感動的是譯者,是北大的趙德明老師,他在75歲高齡這一年翻譯了這本書。他提到,作為一個翻譯者,大部分作者的觀點他都是拒絕的。但,他必須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去理解作者的意圖。在學術的道路上,他的導師,就是他過去翻譯過的那些作家,他所讀過的書籍。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翻譯者,翻譯的質量就不必擔心了。
這是一個短篇小說集,甚至可以稱之為小小說,總共只有100多頁。我大約讀了其中的一半。
第1篇是晚餐。
故事梗概很簡單。我懷著對愛情的憧憬,被一對陌生的母女請去吃晚餐。
一開場,我在街道上奔跑。街道上的景物映襯著我的心情,我注意著四處可見的鍾樓上面的鍾表,擔心自己會遲到。不過,我正好在9:00按時到達了目的地,那處陌生的邀請人地址。
我在踏入這個住宅前就展開了想像,並把實際所看到的景象與我的想像,做了對比。其間出現了一個戰士的肖像,我覺得,女兒很像她的母親,也很像畫中的肖像。
他們邊吃飯邊談話,談話雖然有點奇怪,但他感覺是愉快的。顯然這與他憧憬的愛情不同,女兒已經是一位老處女,應該和我不般配。當然,小說中並沒有明示我的年紀。吃完飯後,他們一起到花園里散步,花園很暗,我感覺花園就像一座墳墓。母女倆向我描述著,花園里實際上應當並不存在的各種美麗的花。然後我睡著了,母女倆開始講故事,顯然是關於肖像中男人的故事。我間或的聽到一些段落。有人打開了住宅中的一扇窗戶,窗戶的亮光刺激到我,我醒了。母女倆架著我回到住宅里的肖像邊,讓我看那副肖像,我發現自己和肖像中的男人非常相像。我落荒而逃,奔回家裡,正好是9:00。
一次相當奇異的歷險。故事想說明什麼?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母女,還是肖像畫中的男人?他是活著還是死了--故事中只提到他的失明?誰在打開窗戶?這些都不得而知,留下了一大串讓人費解的謎團。
故事中,對周圍的環境,母女的表情,語言等等,都有相當多的描繪。故事從一開始滿懷期待,最終則落荒而逃,有情緒的強烈的變化。從進入那個宅地的一眼開始,我們就能夠感覺到,作者描繪中滲透著的強烈的死亡和陰冷的氣氛。從他的另一篇小說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非常善於用感覺和環境來描寫,營造氣氛,提示故事的走向。
那是1910年代。雖然身處墨西哥,但是依然能夠感覺到其中的歐式生活痕跡,近乎19世紀的歐洲。
我想,這篇小說反映的應該是母女倆的生活。他們是富有的遺產繼承者,每天無所事事,除了談論她們的丈夫或者父親。他們似乎是在完成父親的某種遺願--是呢,他們想讓我談談我在巴黎的見聞。因為父親路過了巴黎,卻沒有機會停留,進而永遠失去了親眼看到的機會。這也就是說,老人當然是已經死了。我被母女倆當作實現老人遺願的工具。但他們太急迫了,因而無法達成目標。
第3篇是《會面》。描述的是我如何促成自己的兩位朋友,會面認識的過程。這里可能帶有自傳性,因為從他提供給兩位朋友作為談資的哲學書來看,顯然,他是一位作家或者學者。
他帶著一位好朋友,從街道進入房間,陽光照得他睜不開眼,進屋後一下難以適應。而房間中的另一位朋友則用目光迎上來。他不斷從雙方的目光,微笑,表情中探尋他們對這一次會面的感受,以及對於他本人的意義。我們常常會認為男人是粗糙的,但那隻對那些所謂的陽剛男人來說如此。對文藝男來說,則完全相反。他如此豐富細致的感受性,足以讓絕大部分女人目瞪口呆。另一個普魯斯特。但風格似乎又很不一樣,我不知道是翻譯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或者是他們本身語言的風格差異所在--當然文化會是造成風格差異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看起來作家非常喜歡用那種間斷的對話來展示他的意圖,在這一篇小說中也同樣如此。第3部分,是"難以覺察的對話"。我從對兩人表情等肢體語言的無窮無盡的揣摩,轉入到他們對話的探索。這種方法有點像一副大量留白的中國畫。讀者得不斷展開思索的頭腦,才能獲得閱讀的樂趣。
當"我"能夠加入到他們新起的一個話題中,准備屏息靜聽的時候,小說噶然而止。
我看到的第4篇是初次懺悔。這里有一點我習慣上的那些短篇小說的形式。兒童我被祖母帶到修道院,去聽懺悔。聽到了幾個老太太談論,一個曾經賢淑,在看到修道院舉辦的一次婚禮後懷孕的一個老修女的故事。我於是四處轉述了這個故事。奶奶要求我去做懺悔。我還沒來得及出口,牧師便發表他的長篇大論,說我肯定是那種普通的小男孩,他給我提供了無窮種惡作劇的可能性,一種比一種嚴重。我最終告訴他,我沒有做任何的惡作劇,只是把一個過去修女的故事,告訴了別人。但後來我真的變成了牧師口中那個惡作劇的小男孩。這可能是他自身的經歷,帶著很濃的批判意味。
第5篇是阿齊納斯與艾萊娜的對話。這正如他文中所提到的一句話,"一種編織了種種疑問和驚叫的談話",描述的是,一男一女兩個演員在古羅馬廢墟布景前的對話排練,而對兩人心情與處境的說明,則可能是演員本身的,也可能是演員所扮演的角色,需要邊讀,邊思考。我讀的5,6篇小說,其中就有兩篇,屬於這種我們可能會把它歸入先鋒派小說的類型中。我感覺讀起來不太有趣。這表明我不是一個真正喜歡挑戰的閱讀者。
我在閱讀過程中做了少量筆記,否則我估計,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作者的文字並不華麗,但意象和感情非常充沛。哎,我不知要何時才能訓練得到其中的一二。
晚上10:00左右,上完課下車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放慢腳步,努力體會自己的感覺,如同小說的敘述者一樣。可是除了一種熟悉感,我的頭腦中擠不出更多的感受。
且慢!擱筆之後,我馬上又想起一些我應該補充的地方。我的想像和記憶在某種程度上,被這個寫作的過程所激活,雖然這幾乎只是一篇復述。我寫完文章經常如此。
我終於突然變成了一個有一點專業知識的寫作者。我終於意識到,那些創意寫作書讓我們寫下過去的記憶,並非是認為我們那些708碎的碎片,本身具有多大的價值,而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關於生命的感受。作家的價值之一,也許在於他是一個人類感受的收集器。
所以追憶似水年華中的第1部分,用50頁的篇幅,記錄了一個小男孩躺在床上入睡前的感受。這個8歲的小男孩真的可能在那一時刻想到那麼多,那麼美嗎?不,不可能。中年的普魯斯特在吃完一塊雷德利娜餅干之後,真的,一氣就起了50頁的文學思維嗎?不可能!本書作者阿爾豐索,真的在大街上趕時間奔跑的時候,浮想聯翩嗎?恐怕也不是,也許他注意鍾表上的時間是真的,豐富的想像則更可能是某一天,他閑散的漫步在一處街道的時候,所想到的。當然,小說中的我,8成也並非作者。甚至這個事件是否曾經發生,也頗存疑問。在本文這一個合適的場景中,他有限度的利用了那麼一次漫步。
作家不是怪物,也不是超人,他們和我們一樣,是一些生活普通的人。他們只是善於記錄,他們的偷聽,偷窺,以及他們自己的思維碎片。長期的訓練讓他們具備了,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小花瓣,或平淡,或美艷,重新淬煉,編織成一個無與倫比的美麗大花籃的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成為作家的素質和能力,但我們或者缺乏激情,或者缺乏那一份長期的堅持。
這表明我還不是一個具有專業自發性的寫作者。我的自發性依然屬於一個普通的中年婦女,她甚至可能比我生活中表現得更為弩鈍。
為什麼我感覺自己的寫作是由內而外的平庸?因為我幾乎從來沒有動用可令我成為作家的那些專業訓練。我一直只動用了我作為普通人的直覺在寫作。所以我甚至找不到修改的需求。我能想到的修改,只是個別的字詞句,以及某些段落的順序,刪減等。我的寫作實踐,和我自己學到的專業寫作知識是完全脫節的,這便是問題所在。
如何結合?寫,不斷的寫。勤密的讀寫。我認為你不是個傻瓜,所以只要你堅持,你一定能成為作家,但我不敢保證你時間--好吧,只要你堅持下去,並活到壽終正寢。如果你半途死去,你也是倒在探尋真理的路上--你和所有追尋真理的人命運一樣。
『叄』 如何用短篇小說形式來敘述你的一生
我出生在一個小村子裡,是家族裡的第一個男孩,在三歲之前和父母生活在上海,三歲到八歲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八歲以後,父母回來,我在父母的照顧下上學,在五年級之後,由於弟弟妹妹的出生,家裡入不敷出,父母外出打工,此後,我進入了寄宿制的全封閉學校。然後一直在這樣的學校度過了小學,初中,高中。到成為現在的大學生。
『肆』 好看經典的短篇小說推薦
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好看經典的短篇小說,歡迎參閱!
好看經典的短篇小說
1、《最後一片葉子》
豆瓣評分8.9 3820人評
作者簡介
歐·亨利,原名威廉·雪德尼·波特,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料,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
內容簡介
該書內容分為五個專題,即“社會世情小說”、“愛情情愛小說”、“無賴騙子小說”、“探案推理小說”與“哲理象徵小說”。
推薦理由
“看書時,我會自行腦補關於內容的畫面,這樣就算時間過去很久內容忘記了,故事和畫面卻還記得。”——豆瓣讀友KK
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豆瓣評分8.7 35200人評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其作品以描摹人類普遍心理如驕傲、虛榮、妒忌、仇恨等為特色,不是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他的一生著作甚豐,體裁多樣,在人物傳記和中短篇小說方面獲得的成就尤為顯著。
內容簡介
該書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
推薦理由
“我並不算是一個感情激烈的人,很多時候對於人和事,包括一些文學作品,我是容易以一種淺淡的態度去對待。在這之中,當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要算作例外。”——豆瓣讀友Grace
3、《變色龍》
豆瓣評分8.2 3704人評
作者簡介
契訶夫,俄國作家。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主要作品有:《勝利者》、《變色龍》、《草原》、《沒意思的故事》、《庫頁島》、《在流放中》與《第三病室》。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變色龍》、《萬卡》、《套中人》、《第六病室》等25個短篇小說。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以十九世界俄國社會中所習見的凡人小事為素材,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從獨特的角度,對腐朽沒落的社會制度做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撻,對小市民的庸俗、貪欲、投機鑽營進行辛辣的諷刺,對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寄予深切的同情。
推薦理由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促人深思,發人深省,既讓你感到酣暢淋漓的痛快,又讓你發出會心的微笑。這些短篇小說確有永恆的魅力,永遠值得閱讀。
4、《百萬英鎊》
豆瓣評分8.1 3894人評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美國著名作家和演說家,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
內容簡介
該書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辦事員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倫敦的兩位富翁兄弟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大鈔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並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
推薦理由
“在這個人人皆股民,又股市大泄千里散戶機構屍橫遍野的日子裡,非常湊巧的讀到這本書,正是時候。很短,吃著西瓜聽著歌,便看完了這堆充滿樂趣的文字。馬克·吐溫先生筆腳老辣,幽默風趣,不多說一句,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躍然紙上,看過大呼過癮。”——豆瓣讀友蘇瞳
熱門的短篇小說
1、《春風沉醉的晚上》
豆瓣評分8.0 7543人評
作者簡介
郁達夫,原名郁文,幼名蔭生,字達夫,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
內容簡介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作者一生所創作的經典作品的精選集,包括《過去》、《沉淪》、《春潮》、《遲桂花》等等。郁達夫是以專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他個人的情感經歷,充滿傳奇、怪誕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帶有五四那代人的心靈軌跡,曾是媒體的炒作熱點,更是當時書商熱烈追逐的對象。
推薦理由
“年紀漸長,欣賞郁達夫多一分。他的懦弱、糾結、掙扎、卑微和高傲的微妙轉化,纖細的文字憫人、憐人、感人,字字句句,像困頓生活中燃起一截滴蠟的短燭。”——豆瓣讀友shininglove
2、《世事如煙》
豆瓣評分7.9 1750人評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出版。曾獲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等。
內容簡介
《世事如煙》精選了8篇中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所記錄下來的就是作者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准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
推薦理由
“該書看起來沒有主題,沒有情感張力,沒有思想寄託,甚至沒有人物形象,本來它應該極其枯燥而無味,但相反的是它散發這一種詭異、荒誕、諱莫如深的文學氣質,讓人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文字里,讀者的想像力和個人見解也獲得無限的發揮空間。”——讀友雪吹桃源
好看經典的小說
NO.1、《妃常霸道:野蠻拽王妃VS冷魅暴躁王》|作者:淺曉萱
華夏天空關於該小說的簡介:一次不知是無意的穿越還是命中註定的那份千年羈絆的緣,令蕭艷穿越到了架空的紫龍國
因一紙詔書嫁給脾氣暴躁,冷魅無比動不動就掐人脖子,一發火就雙眸赤紅,額間火蓮妖化的軒墨澈。
NO.2、《異世花海紛嬈》|作者:陌上翼
華夏天空關於該小說的簡介:本文為小清新類型的穿越架空劇,不同於以往的乙女向小說,每個人對女主的愛都有不同的風格,男性角色類型也很不同。也希望其中一個男性角色的設定能受到眾腐女喜愛!~希望您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更多萌點,享受治癒生活~~註:本作適合各年齡層各口味人看~
NO.3、《皇後朕錯了》|作者:染瑾汐
華夏天空關於該小說的簡介:五年之約,她形成淡漠之性。一朝穿越,兩國為後。
六個月以來,她為掛名皇後,被皇上遣送到似冷宮的宮殿。
她不怪、不怨、不氣、不惱。然,快樂無憂、主僕融洽、上下一心。
猜你喜歡:
1. 10本好看的經典書籍加推薦理由
2. 超催淚短篇愛情故事
3. 超感人的經典短篇愛情故事
4. 十部必看經典小說言情男主腹黑
5. 短篇勵志青春的經典故事
6. 經典有深度的短篇小說推薦
『伍』 怎麼寫短篇小說
寫好短篇小說,需要精煉文字,重點突出,斟酌字句,有畫面感,具體形象,生動鮮活。
短篇小說因為篇幅有限,寫作的時候,要做到行文簡潔,重點突出,故事背景要追求簡練,每一句話都要嚴謹精煉,斟酌字句。寫作時,少用長句,多用短句。長句會讓讀者讀起來很累,讓人有透不過氣的感覺,最好長短相間,讓讀者讀起來快,也有節奏感。短篇小說要做到重點突出,不能寫太多的事情,長篇小說,可以不緊不慢地介紹人物,鋪墊情節。
良好的畫面感,能夠讓讀者更好地代入,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寫作的時候,少用一些抽象的詞語,多用一些能夠給讀者帶來具象感的詞語,比如,具體的名詞和動詞,能夠直接在讀者的腦海里浮現出來的詞語或句子,就好像在放電影一樣,讓人印象深刻。修改的時候,就把那些抽象的形容詞,副詞給替換成一些更具體,容易產生想像的名詞+動詞的組合。
短篇小說的基本要素
小說構成要素指構成小說這種文學形式並顯示其基本特徵的主要因素。在小說理論中,構成小說形象的因素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小說的內容因素,包括小說的素材、題材、主題、人物、環境、情節等;一是小說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說的語言、結構、體裁、表現技巧等,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又把最能顯示小說獨特性的人物、情節、環境稱為「小說三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側面描寫指以他人言行來反映人物等。
『陸』 怎樣寫好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是最流行的小說品種。它篇幅短小,情節精練,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片段或側面,圍繞一組矛盾,一兩個主要人物展開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鮮明地表達主題,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的藝術力量。我國歷史上的短篇小說十分發達和豐富。宋代李氏的《太平廣記》、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馮夢龍的《三言兩拍》,現代魯迅的《吶喊》和《仿徨》,都是優秀的短篇小說。俄國的契柯夫,法國的莫泊桑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
短篇小說的基本特徵
對於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這樣回答:短篇小說篇幅短,人物少,情節單,要以有限的形象畫面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揭示生活的本質意義。也就是說,作者在結構短篇小說時,首先要把握住「短」字。無論對人物的設置,還是對故事情節的處理,都要從「短」字出發,做到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輕舉重。
這是因為。短篇小說不能象長篇小說那樣,把許多事情正面鋪展開來,去寫一幅雄偉、復雜的歷史畫卷;短篇小說也不能象中篇小說那樣,去記錄生活長河中的一個段落。而短篇小說必須從生活中截取一些富有特徵性的橫斷面,或是生活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小鏡頭」,經過作者精心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人物和情節刪去,把能放在暗場處理的人物決不能放在正面去描寫。努力做到結構清晰、合理、完整、嚴謹。
以上說的是以篇幅長短外部表象所確立的短篇小說的特徵。那麼,短篇小說的本質特徵是什麼呢?
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見大。
短篇小說的立意,往往是以小見大,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這是短篇小說的本質特徵之一。我們知道,盡管短篇小說選取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個側面、一個閃光點,使讀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感受到了時代變幻的折光,這就是以小見大的立意所在。
魯迅的《一件小事》,只切取了一個場景,便通過淋漓盡致地描寫人力車夫全力救護跌倒的老女人,表現了正在成長壯大的中國工人的優秀品質。都德的《最後一課》,則通過一堂法文課,就把法國淪陷區人民強烈、深沉的亡國之痛、愛國之情表現得非常生動飽滿。
可見,立意關鍵在於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以小見大的作用。
二、在結構上,要以輕舉重
短篇小說的結構安排,要求情節比較簡單,人物設置要少,不能過分的鋪墊、渲染和交待背景,不然就會形成短篇小說長篇化了。因此,短篇小說一般都採取單線發展的結構,以達到線單意不薄,以輕舉重的目的。
如魯迅的《故鄉》《祝福》等短篇小說,線索單一,故事情節跟隨主人公的性格發展向前推進。從一開始,就把讀者引入藝術境界。接著,又將讀者緊緊引向矛盾的焦點(高潮),使小說更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當然,短篇小說也可以寫成兩條線索。但在寫作時,一定要使兩條線索一明一暗,虛實結合,最後使兩條線索交融在一起。這樣的結構,既節省筆墨,又能一箭雙雕地刻畫人物。如果兩條線索平行發展,都從正面描繪,就必然要拖長篇幅,使得結構鬆散。那種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做法,不僅線索繁雜,而且矛盾紛繁,使人看不出他們之間的必然聯系,因而以鬆散拖沓而導致失敗。
三、在手法上,要以少勝多
短篇小說又一特徵是:要提高節省的筆墨去開拓深而廣的思想內涵,以起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作用。
短篇小說的結構手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橫切的手法
橫切就是切取一個生活橫斷面,在很短的一段時間里,集中情節,集中場景,集中刻畫人物,精雕細刻,突出主題。在運用橫切的手法時,作者不僅要善於從社會矛盾焦點上切取生活斷面,而且要努力經營,精雕細鏤,把生活斷面所包含的矛盾沖突充分利用起來,把藝術必須力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構成足以揭示作品主題和人物性格的情節、畫面,這是橫切的重要功夫。
2、直綴的手法
運用直綴的手法,可以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一個階段,其容量較橫切大一些,但篇幅較橫切手法要長一些。這就要求作者嚴格控制展開面,不要大鋪大展而要用濃縮的手法,去描繪、勾勒,粗線條的表現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3、含蓄的手法
『柒』 元代短篇小說的主要形式是擬話本對嗎
元代應該說是兩種體。一是文言體,二是擬話本。
模擬話本形式創作的小說。今多指明代文人模擬宋元話本所寫的白話短篇小說,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等。
元代小說即六朝志怪志人、唐代傳奇的文言小說和宋代話本的通俗小說的傳統而發展的。但主要成就在話本小說方面。
元代文言小說,如陸友的《硯北雜志》,楊瑀的《山居新語》、郭霄鳳的《江湖紀聞》等。雜錄見聞,加上鬼神怪異之事,故事情節簡略,對後世也沒有什麼重要影響。
宋元小說話本,大多經過明朝人的修改,以至很難確定它們所屬朝代。如金仁傑編有《東窗事犯》,陸顯之《好兒趙正》等,因而文學史上一般統稱「宋元話本」。
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字貫中,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連環畫
『捌』 超短篇的小小說
文/呱呱鳥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人能夠集中閱讀的時間越來越短,進入了所謂的快餐文化時代。小小說以前也稱之為微型小說,越來越得到了廣大青年網友的歡迎,用時不多,等車,坐車,飯前,課後都可以瀏覽一下,在微信中轉發也很方便。
長篇小說一般都在十萬字以上,中篇小說三萬字以上,短篇小說大概也得一萬字。 這就是說,您如果不寫個萬八千的,怎麼能說您是創作呢,是不能冠之以小說的名頭的。寫作江湖不以長短論英雄,君不見現在想寫點長篇的大咖都得將文章剁碎了,以連載的形式發表。
小小說,也叫微型短篇小說,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內,幾百字也行,平均在一到兩千字之間。 關鍵是要把事情說清楚,同時給予讀者啟發,在這樣的條件下就沒有必要穿靴戴帽,起頭可以單刀直入,敘述過程不必過多修飾,文學用詞也無需繁花似錦,對於沒有受過中文系專業訓練的同學來說太好了,理工學生也可以做個寫作夢。
《小小說是什麼》一文中談到, 小小說是應該具備小說的一般組成元素,其可以具備散文的成分,也可以具備更多詩的成分,或者說小小說是短篇小說和詩詞雜交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沒有恢宏,抒情不充分,音樂性沒有,用散文手法寫出來的東西比敘事詩更空靈,比抒情詩更具情節性。
小小說的關鍵是在結尾, 前面用不多的文字,鋪墊出來的背景和脈絡發展過程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普通文章的總結拔高,而是要在結尾部分進行情節反轉和迅速升華,情理之中,情形之外。讓吃快餐的朋友們可以回味一番,雖然文章短了一些,但是得到的啟迪不比長篇的差,叫好,叫絕,意猶未盡,點到為止。
寫小小說不容易,和攝影師一樣,需要獨特的視角,高超的技藝,從一個側面、一個瞬間之中,捕捉到生活的真諦。 要做到寫的短、說的清,巧妙新穎,切入的角度小,布局編輯能力強,把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壓縮,以說清楚為目的,出奇制勝地反轉結尾,讓人拍案叫絕。也可以藉助童話、寓言、科幻等寫作的手法,使用非現實的題材,或非現實的筆法,調侃出現實生活中的獨特感覺,這樣的文章清新脫俗,別有味道,好看。
幾十個字的超級微型特別小的說說,不是一般人所能為,有點警句的味道了。 省略了嗯多文字,直接把骨髓抽出來了,白森森的觸目驚心。看完之後,晚上是要做夢的,比如,弗里蒂克·布朗寫的超微小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全篇只有25字,你得讀好幾遍,不停地琢磨內在的含義,還得幫他把時間、地點、人物、之前的故事情節給補上,這些都讓讀者充滿各自的相象,有點驚悚,也可以是科幻展現。
製造矛盾,解開懸念,不刻意拉大篇幅,不搞無病呻吟的風花雪月,短小夠用就是好。 這里涉及的人物少、故事情節也簡單,只需截取具有特殊意義的片斷進行切入,對某個場景進行橫斷面精準掃描,不玩藝術處理技巧,對情節不做精雕細刻。集中精力描繪人物、深化主題,節奏變化緊湊,構思結構精巧,達到小中見大的驚人效果。
如果分不清題材種類,也可以寫模糊小說。 不要太在意文體的種類,把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出來了就舒服了,然後愛怎麼歸類就怎麼歸,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寫小不是目的,是為了突出重點,以微知著,以近知遠,人物少並且情節簡單,但藝術境界不一定低,一根針扎破天,還是要博採眾長,不拘一格地吸取各種藝術體裁的表現形式,模糊處理題材、種類等各種條條框框,創新成就寫作的未來。
中國古代就有《山海經》、《世說新語》、《笑林》等大量短小精悍的小小說。 這是歷史的文化瑰寶,但是可能是由於寫的比較短,沒有過足癮,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大家更能記住的是長篇的名著,長篇幅的也可以編成各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把小小說改編成一個電視連續劇就會比較累,這得新創作多少新的故事情節,這稿費怎麼算呢。
小小說自帶閃光燈,是非常有個性的文學作品。 大家喜聞樂讀,其精髓的故事梗要也方便聊天、便於在飯桌上傳播。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弘揚真善美,揭露假大空,閱讀起來省時省力,但寫起來可費勁了,嘔心瀝血地琢磨很長時間,語不驚人死不休,寫不出來的時候,得用腦袋不停地撞牆,撞倒南牆才能豁然開朗,腦撞出洞來才能大開。
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 要從日常繁瑣的亂七八糟事情中擺脫出來,用寫字的方式平靜自己的內心,如果時間不夠用,寫小小說就是方法之一,用巧妙的思路編造集合人世的百態圖。跳出凡世間,就可以從上帝的視角觀察這些曾經令你煩惱的亂事情。
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構思,形成邏輯樹圖之後就可以動筆,寫出多長就是它了,也許一不小心拉出來一個長篇呢,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