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短篇小說們讀書筆記
❶ 《偉大的短篇小說們》讀書筆記 (1): 鳥
這是一個多雪的冬季,昨日普降大雪,今日依然細雪霏霏。
一杯紅茶在手,開始閱讀《偉大的短篇小說們》。喜歡這種新的閱讀方式,一邊閱讀,一邊碼字摘錄,歸檔到我的讀書筆記中。
這樣的操作,讓我不會等到書讀過:之後,除了留下一道道或鉛筆或彩筆的劃痕,證明我曾經被這些句段吸引過、共鳴過、思考過之外,不會留下任何只言片語。而隨著時光的流逝,那些曾經精彩的文字也將風干不見。
第1篇:鳥 (001-005頁)摘選:
昏黃無聊的冬日來了。銹紅色的大地被一層破破爛爛的白雪桌布覆蓋著。
這篇開頭從景物描寫開始,接著寫桌布下藏著的閣樓。接著是一大段景物描寫。今天復盤無戒老師課程,提到小說要有景物描寫,才不會顯得文章乾巴巴。
景物描寫之後,寫父親足不出戶,在爐子里生火,研究無法參透的火光。父親對於鳥的痴迷超過了母親對他的影響,家裡的生意,賬單都不在關心,離現實的生活越來越遠。
研究鳥類學概論,讓房間充滿拍動不停的彩色翅膀在地板上聚成五彩繽紛的花圃,像一張生命的地毯,有紫紅色、藍寶石色、銅綠色、和銀色的羽毛。有人不經意間闖進去時,這塊地毯瞬間瓦解,四散開去,變成動態的花。
最後的結尾部分,沒有看懂,以上的記錄,文字還很美。以後就以這種方式讀書吧,一邊讀,一邊摘抄,還能鍛煉敲擊鍵盤的手速,不然看過也就看過了,什麼都留不下。
❷ 《偉大的短篇小說們》讀書筆記 (5)舞會之後
「剛才你們說,一個人自己不可能懂得,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萬事在於環境,是環境弄人。可我認為,萬事在於機緣。我來講講自己的經歷。」
這是【俄】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舞會之後》開頭一段話。讀完整篇小說,明白了這段話的含義。
《舞會之後》以小說主人公伊萬的口吻,向朋友們講述了他自己年輕時的一段愛情故事。
年輕的伊萬對貴族小姐瓦蓮卡一見鍾情。在伊萬的眼裡,「她即便五十歲時,仍是個了不起的美女。十八歲那年,則更加嫵媚動人:高挑、勻稱、優雅,庄嚴。在她嫵媚而又明亮的雙眸里,在她可愛而又年輕的整個人身上,始終都有一抹親切、快樂的微笑。」
伊萬年輕時是個快樂活潑的小夥子,而且很富裕,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去參加晚會和舞會。而且舞跳得好,人也長得帥,就是一個美男子。
在一次舞會上,他被「身著一襲白裙,腰間束一條粉紅腰帶,一雙潔白的細軟羊皮手套,大致齊到她那纖瘦、尖細的胳膊肘,腳上穿一雙白色的綢鞋」的美女吸引。
這個美女就是瓦蓮卡,她是當晚舞會的焦點,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向她投去贊賞的目光,盡管她掩蓋了所有人的光芒,還是讓人們不可能不欣賞她。
伊萬和瓦蓮卡跳了一曲又一曲,他們彼此中意對方。伊萬說:「我愛的越深,就越不注重她的肉體。」他唯一擔心的是,會不會有什麼事情來破壞這幸福。
舞會快結束的時候,瓦蓮卡的父親,一位瀟灑帥氣、高大魁梧、精神抖擻的上校軍官和自己的女兒共舞一曲之後,將瓦蓮卡帶到伊萬身邊,讓他們繼續跳舞。
曲終人散時,瓦蓮卡從她的扇子上拽下一小片羽毛送給伊萬,「這個給您吧,免得您遺憾。」
伊萬接過羽毛,滿眼都是欣喜和感激之情。此刻的幸福快樂讓他心中對瓦蓮卡的愛情,釋放出蘊藏在他內心中愛的全部潛能。那一刻,他在想無論瓦蓮卡是否愛他,只要他愛她,這就足夠了。
舞會結束時已經凌晨四點多,伊萬依然沉浸在幸福中,難以入眠。大概兩個小時後,伊萬走出家門,當來到家附近的空地時,看到一群士兵正在懲罰一個韃靼逃兵。這個逃兵每受一次夾鞭刑,臉都扭曲痛苦地轉向抽打襲來的方向。
受刑人身邊是一個熟悉的身影,高大魁梧,正是瓦蓮卡的父親。他回頭看見伊萬,裝著不認識,惡狠狠地拉下臉,急忙扭過頭。
伊萬一想到瓦蓮卡父親那張兇狠的臉,惡狠狠的聲音,就無法和瓦蓮卡平靜的相處,他們的愛情就這樣消失了。
伊萬的愛情故事可以說還沒有真正開始,就被他自己的擔心說中了,真的是發生了一些事情破壞了這幸福。
有時候你看到的美好,並不一定是美好。舞會上,每個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現給別人看。只有舞會結束之後,卸下偽善的面具,才能看清人的真面目。
❸ 《偉大的短篇小說們》讀書筆記 (6)三天大風
《三天大風》讓我們看到海明威輕松的寫作風格,通篇都是兩個男人的對話。尼克和比爾,在一起喝著兌水的威士忌閑聊。從棒球聯賽聊到彼此看什麼書,再聊到彼此爸爸的愛好。尼克的爸爸一輩子滴酒不沾,感覺錯過了很多東西。比爾的爸爸喜歡釣魚。開始的聊天還是輕松的,後來聊到尼克曾經愛過的女人,有些傷感。
在談到女人時,體現了男人自私的一面。比爾說,你只管去愛,但別讓她們毀了你。男人只要一結婚,鐵定就毀了。你看那些結婚傢伙的蠢樣,就知道他們完蛋了。你要是跟一個女人結婚,就等於跟她全家結婚。
比爾的話,雖然是在開解尼克忘掉過去感情上的傷痛,鼓勵他重新去愛,卻不想承擔家庭責任。不知道這是不是代表了一類男人的真實想法。
有人問《三天大風》有什麼寓意?我認為是代表著煩惱無處不在,隨時會來,也隨時會隨風消散,就看自己如何面對,如何選擇。
選擇不同,所走的路就會不同。就像尼克對比爾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沒辦法。就像現在,三天大風來了,把樹上的葉子全都吹掉了。」
文章的結尾似乎印證了《三天大風》的寓意:「現在,一切都不重要了。風把他腦子里的東西颳走了。星期六晚上他還是可以進城去。有選擇總是好的。」
❹ 《50偉大短篇小說》讀後感
第一《鳥》。作者:布魯諾.舒爾茨
小說寫了一個父親,喜歡鳥,研究鳥,最後達到瘋狂的地步,脫離生活,最後他的鳥的王國被毀滅。
寫的是個父親,但和父親絲毫無關。
小說的格調是灰暗的,第一句話昏黃無聊的冬日到來了。日子因為寒冷無聊而變得堅硬。也許象徵著我們無聊的日常生活。
小說的主角沒有說過一句話,完全從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描寫了父親的形象。父親克服重重困難,花了大筆銀子,購入鳥蛋,然後孵化他們,後使它們交配出新品種,最後研究達到瘋狂的地步,完全脫離生活,自己也變得像一隻鳥。
父親的形象是立體的,他為了研究鳥,從開始對母親心不在焉,到後來自己搬到閣樓里與鳥在一起。
現實生活永遠都是平淡,苟且的。於是我們都要有愛好,當愛好變得特別強烈,變成嗜好,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而不是每個人的嗜好都能夠被人理解。而有的人能通過嗜好獲得成功,就叫成就理想,而別的人不能通過嗜好獲得成功,只是徒耗時間,就叫玩物喪志。
書中的父親研究鳥達到癲狂的地步,脫離現實,我們普通人大多不會那樣,但是也正因為不會全情投入,所以成就也就有限,流於平庸。但如果你全情投入後,沒有獲得成功,那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笑話。這個父親也許就是個這樣的人。
第二《竹林里》。作者:芥川龍之介
小說寫一個武士帶著妻子回家,被一個強盜誘惑到竹林里,一番經過,武士被殺死,妻子逃跑,強盜一天後被抓。我們事後只能通過七個人的證詞去試圖了解真相。
第一個樵夫是事發後第一個現場發現者,提供了一個基本事實,武士被殺,他也可能是在武士的敘述中拔走匕首的人。
第二個行腳僧是事發前的最後一人,看到武士和他妻子經過。
第三個差役,抓到了強盜,提供了強盜的人設,一個好色的盜賊。
第四個老嫗,那個妻子的媽媽。提供了武士的人設,性格溫和。妻子的人設,好強,不遜男人。且除了武士沒有其他相好。
第五個強盜。他承認是他殺的武士,而且說既然到了這個地步無需隱瞞。他的陳述說他佔有女人後,女人和他說他和她丈夫只能跟一個人走,於是他給武士比武的機會,在比武中殺死了他。
第六個那個妻子。她陳述說在她被強盜佔有以後,她覺得被侮辱了,不想活了,但也不想讓目睹她的侮辱的丈夫活於是殺了她丈夫,結果又沒勇氣自殺。
第七個武士。他說妻子被佔有以後,被強盜的甜言蜜語誘惑,和強盜跑了,他羞憤中自殺了。
小說通過強盜,女人,武士,敘述了三種不同的結局,似乎在邏輯上都是合理的,但也都有他們主觀臆測的東西在裡面,也有他們願意相信,並且想讓你相信的東西在裡面,於是我們再也了解不到事情的真相。在一個羅生門里打轉。
羅生門,我們每天都生活於其中吧。沒有哪個人是完全真實的,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別人願意讓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經過了掩飾,美化之後的東西。小說通過一個殺人案講述了這個事情。
第三《鼻子》。作者:芥川龍之介
小說寫一個年過五十的僧人,有一個特別的鼻子,從上嘴唇上方一直垂到下吧額底下,一個巨大的缺點。
僧人一直為這個鼻子所困苦,雖然想表現的不在乎,可是實實在在的傷了他的自尊心。他盡量使自己看上去正常,又想從哪裡找到一個一樣的鼻子以求安慰,都沒能達到,另一方面一直尋求解決方法,最終有了一個方法,讓他的鼻子變得和正常人一樣。
他的鼻子變得和正常人一樣了,然後小說最精彩的部分來了。在僧人理解,鼻子變普通了,那麼他也就和別人一樣了。
別人更加放肆的看著他的鼻子,好像鼻子比從前更可笑了。其他僧人確乎是在他面前,他背後嘲笑他了,而且比以前更厲害。
書中原話:以前他們笑得可沒這么肆無忌憚。人們心中有相互矛盾的兩種感情。當然,對他人的不幸,人們莫不表示同情。可是一旦那人勉力擺脫了不幸,別人又感到有點索然無味。稍稍誇張一點說,人們甚至會希望那人再次陷入同樣的不幸。
對於別人的不幸,我們的道德都要求我們給以同情,但內心裡多多少少會有一絲慶幸那不是自己的。我們大多數時候是願意幫助不幸的人的,因為這樣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優越感,而且幫助弱者讓自己感覺更好。但是當這個弱者來到了和我們同樣的水平之後,人們的心裡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這個人以前不如自己,現在和自己一樣或者甚至強於自己了。在內心裡就會有些不快,哼,別看你現在這樣,你以前可是那樣,那樣的。人性的自私體現無疑。
再來說僧人自己,頂著一個巨大的缺點生活了幾十年,雖然要表現的不在意,內心裡是十分在意的,但是漫長的時間過去,可能也早已適應了在這種狀態下去與別人交流。一旦某一天,沒有了這個缺點,可能整個人生,與他人的關系,都要從新定義與適應。
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摩根弗里曼的經典台詞:這些高牆很奇怪,最初你恨它,然後慢慢習慣它,再久一些,你就離不開它。
那個在很老的年紀被放出監獄的老頭,離開了監獄的高牆他已經不會生活,最後自殺了。這個老頭和小說中的僧人很像。在他們的生活中都有一個很大的不如意,讓他們憎恨,而後慢慢習慣,但是這個不如意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他們。羞恥的鼻子帶給僧人恥辱,但同時也減少了對他的攻擊。監獄剝奪了老頭的自由,但也給了他一種不用自己去思考安排的「穩定」生活。
而在這個不如意沒有了之後,他們卻沒有一種解決這一問題的睿智。人性真是復雜,看來隨著人生際遇的不斷變化,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是巨大的智慧。
第四《雞蛋》。作者:舍伍德 · 安德森
小說寫了一個父親,三十四歲以前,單身漢的生活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然後結婚生子,變得雄心勃勃。
第一次創業,夫妻倆辦了一個養雞場,耗去十年光陰,以徹底失敗告終。
第二次,在一個小鎮火車站對面,開了一個小小的餐館。為了增加營業額,決定二十四小時營業,於是白天母親,夜晚父親。
慢慢長夜裡,如果沒有多少事做,父親就有時間進行思考,這導致了他的悲劇。
父親思考的結果,是要使夜晚來吃飯的年輕人感到快樂,幻想著以後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在夜晚來到他的店找樂子。
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來了,某天夜晚,店裡來了一個年輕人,父親想要用表演讓年輕人感到快樂。
他先是有些怯場,後來要給年輕人表演如何使一個雞蛋豎著立起來,可是表演好多回都不成功,經過半小時的努力,好不容易成功了片刻,可是年輕人早已沒有再看了。等年輕人再看,父親又不能成功了。
看年輕人不感興趣,父親急忙向他展示以前開養雞場時保留下來的那些小雞的變異了的標本,比如有著七條腿兩個腦袋的小雞標本。客人還是不感興趣,還有些惡心,要起身離去。
父親通過請客人免費喝咖啡,抽雪茄的方式,使客人觀看他的又一次表演。把一個雞蛋用醋煮過以後,使蛋殼變軟,塞到一個瓶子里,然後送給客人。父親賣力的表演,以致有些做作,讓客人覺得他不正常。當父親快要成功的時候,客人等的火車來了,客人要走掉,父親迫不及待強行把雞蛋往瓶子里塞,蛋殼瞬間破裂,蛋液噴濺到父親身上,已經走到門口的客人終於笑了,哈哈大笑。
小說讓人有些惆悵,小人物的悲哀吧。你的奮斗,你的表演,在別人那裡分文不值,如果你不能對別人有益,別人甚至不會為你浪費一點點時間。在你成功以前,你要花錢買別人的時間,來讓他觀看你的表演。
第五《陪襯人》。作者:左拉
小說寫一個富翁杜朗多某一天想到了一個天才的創意,收集市面上的醜女,是真正的很醜很醜的女人,將她們集結起來,以小時或天出租給有需要的貴婦們。
紅花是需要綠葉來襯托才能更加顯得嬌艷的,一個長相一般的女人,走在大街上可能會被無視,但是如果她身邊走著一個特別的醜女,就會凸顯出她的美麗。
《唐伯虎點秋香》里四大才子喊秋香那一段就這個意思。其實不只是長相,長相只是一個特殊的方面,很多的方面,感受都是來自於對比,沒有醜陋哪裡來的美麗呢,沒有低下如何襯托出高貴呢,沒有庸俗哪裡來的高尚呢。
記得有一則新聞說一個班級里評選最受歡迎的同學,最後得獎的不是最有能力或長相最好看的,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兒。記者采訪為什麼她會當選,原因是她願意當一個陪襯。我們多多少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有一個人甘願作一個陪襯,以讓你能夠出彩,當然會受你的歡迎。
老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如何能突顯聖人呢,一個惡人是最好的東西。所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有時候一個有能力的人去甘願做一個綠葉,這更需要一種胸懷。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多讀書有時候有這種好處,你從一本書里理解到的東西,有可能會加深你對另一本書的理解。
第六《聖誕樹與婚禮》。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寫一個達官貴人對金錢的變態的追求。
陀氏通過一次兒童舞會,達官貴人了解到一個十一歲的女孩有三十萬盧布的嫁妝,然後這個達官貴人對小女孩的刻意接近,對貧窮女教師的兒子的粗魯的對待,最後五年後這個達官貴人取了那個小女孩,可以想像這五年中這個貴人都做了些什麼。有錢人的思想可能變得多麼骯臟,變得多麼貪婪,為了嫁妝,處心積慮的去求取一個十一歲的女孩!
第七《項鏈》。作者:莫泊桑
一個普通之家的女人,因為虛榮,在去參加一次晚會的時候,借了朋友的一串項鏈,最後弄丟了,以至於為了賠償這串項鏈,夫妻兩人連普通的日子都過不了了,過了十年一貧如洗的生活。
莫泊桑讓她最後發現那串項鏈是假的,真是絕妙的諷刺,對一個貪慕虛榮的女人最強有力的諷刺,悲劇了。
愛慕虛榮,不光是女人,每個人都會有吧。每個人都喜歡比別人活的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關鍵是這些你能不能負擔得起。有些人剋制不住自己的慾望,不惜負債去追求自己負擔不起的生活,那就容易悲劇。
盡量克制自己的慾望,安於自己所屬的階級,對比自己活的好的人不要嫉妒。錢嗎,多有多花,少有少花,話糙理不糙。
第八《競選州長》。作者:馬克吐溫
一個純潔無暇的人,在他打算競選州長以後突然就變成了偽證人,小偷,盜屍賊,酒瘋子。
精彩的比喻,如果你成功,那麼你得到的將是真敵人與假朋友。想起聊曾國藩的時候,有人說對於功成名就的人,也要承受詆毀與攻擊。
當你默默無聞的時候,沒有人來攻擊你,當你成功了,就將觸動別人的利益,或者簡簡單單只是看你不爽。
第九《白色寂靜》作者:傑克倫敦
依然是傑克倫敦的風格,依然是北地,雪橇,拉雪橇的狗,惡劣的自然條件,人的生命。
故事簡單,一個人帶著他的印第安妻子和朋友在旅途中行進,一顆古樹的倒塌壓住了主角,受傷,死去。
沒有《乞力馬扎羅的雪》里主角的那種悔恨和多愁善感,只有簡單的死去。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里屈辱的死去。
在這種環境當中,沒有什麼所謂人生的意義,只有生命,或者堅強的活下去,或者屈辱的死去。
飽暖思淫慾,只有對解決了存在,溫飽問題的人,生命的意義才是個問題!在某些情況下意義沒有意義,只有存在才有意義。也許有些震撼,但又怎樣呢,對我自己,雖然感覺很貧窮,到不可否認溫飽問題是不成其問題的了,生命的意義還是個問題。
第十《乞力馬扎羅的雪》作者:海明威
海明威除了《老人與海》外最喜歡的小說。寫一個作家和他的妻子去非洲大草原打獵,由於疏忽腿部受傷,發生壞疽,最終致命。主要是寫他臨死前對過去生活的回憶。
小說主題我想還是寫一個人的精神追求,最初他是個出色的作家,而後為了安全感,為了安逸,他賣掉了過去。
在愛情方面找了一個他不愛的富婆一起生活。諷刺的是一切都是謊言,他卻比真心愛戀時做的更好。在精神追求反面,舒適的每一天早已耗去了他的能力。攢下的片段,留到更有把握再寫。等到最後再來寫。可是最後永遠也沒有寫。只留下了什麼都拖得太他媽久了的悔恨。
行動永遠大於沒有行動的思考。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想,想的很多,可做的很少。最後空流悔恨。
工作的辛苦,休閑的舒適。精神上的追求,路途是艱難的,而且還是孤獨的,而肉體無疑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如果一件事情有著明確的物質利益,比如金錢的收獲,或者健康的體魄,那麼是比較容易堅持下來的,但精神的追求,孤獨愁苦疲勞,而收獲可能非常少。
開篇里,乞力馬扎羅山頂那隻凍死的豹子。一隻草原上的動物,跑到白雪皚皚的山頂,干什麼呢?乞力馬扎羅山在非洲有著神山的美譽。那隻豹子也許象徵著人類的精神追求,它找到了嗎?也許有,也許沒有,但凍死的軀體也可能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另一種永恆。
第十一《小官員之死》作者:契訶夫
一個小官員,由於一個噴嚏噴到了大人物身上,開始道歉,大人物先是不理,到不耐煩,最後終於呵斥了他,竟然把這個小官員嚇死了。
故事簡單至極,所反映的內容卻讓人深思。為什麼會這樣呢,是環境,那個小官員為什麼對一個噴嚏噴到了大人物就怕成那樣。是因為一個封閉式的社會環境吧,可能那個時代的俄國,大人物對小人物擁有著莫大的權利。在天朝也會很有體會吧,現代社會還好,不當官還可以干別的嗎,如果是古代,你得罪了某個大人物,你的仕途你的人生基本上就毀了。現代社會的體系應該也是一樣,只不過就算不當差了,畢竟選擇餘地還是有的。慶幸生活在一個有選擇的年代吧。
突然想到所謂國人的奴性,似乎也是環境造成的吧。在古代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里,如果你得罪了一個七品縣令,你能怎麼辦呢,假如你無權無勢,而且官官相護的背景下,最好的方式也許就是給大老爺磕頭賠罪。
第十二《變色龍》作者:契訶夫
小說通過一個警察處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的方式,反映了這個警察或者說社會中無所不在的勢利眼。這條狗是不是將軍的,對這個警察處理案件的方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每個人都是勢利眼,只不過有些人表現的比較明顯,有些人比較含蓄,變色龍是把勢利表現得最直白的。根本不用將軍自己出面,只是將軍的一條狗,就已經決定了事件的發展。
第十三《里昂的婚禮》作者:茨威格
法國大革命時期,里昂的一對新人,先後被投入一個監獄,在明天就要被執行死刑的時候,在監獄里舉行了他們的婚禮。
最後沒有奇跡,雖然他們感動了監獄里的人們還有獄卒,他們還是被槍斃了。這更加的現實吧。
那麼他們舉行婚禮的意義在哪裡呢?他們有超越死亡嗎?並沒有。但是故事還是很有沖擊力,他們的愛情雖然並不能超越死亡,但是這可以讓他們,和周圍的人對死亡不在恐懼。就像第二天早上,姑娘醒來的第一句話是「我准備好了。」
很好的小說,就像人生,就算你再怎麼成功,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你也不可能超越死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人生,做到讓自己沒有遺憾,最後面對死亡說上一句「我准備好了」,這應該是最好的面對死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