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故事梗概範文
㈠ 求契訶夫短篇小說的內容概要,急!!!
我只有一部分,是我們老師發的:
《一個文官的死》:契訶夫完全沒有對小文官切爾維亞科夫作外部形象的描寫。切爾維亞科夫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小人物性格,以及他的惶惶不可終日的心理狀態,是通過人物本身的性格化動作加以展示的。小說的幽默色調是接近「黑色」的,契訶夫用幽默的語言給一個荒誕的社會揭開了蓋頭。 從切爾維亞科夫的死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處在沙皇統治之下,官貴民賤,官官相衛,大官壓小官,小官欺小民,社會上等級制度森嚴,官場中強者倨傲專橫,弱者唯唯諾諾。《嫁妝》:揭示了一種怪誕的社會現象:物貴於人。奇卡瑪索娃的女兒瑪涅奇卡行將出嫁,母女倆縫制了許多衣服,但瑪涅奇卡不幸離開人世,她的孤苦伶仃、身穿喪服的老母仍在一個勁兒地縫制和置辦「嫁妝」。貧乏的生活,空虛的心靈!《胖子和瘦子》一副畫面是,瘦子帶著他的瘦妻子和眯著一隻眼睛的兒子,在火車站遇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胖子。熱情擁抱,彼此親吻。瘦子不厭其煩地介紹自己的家庭、個人現在的情況。整個畫面中氣氛親切、熱烈而又和諧,基調明朗、清麗而迷人。另一副畫面是,胖子說自己已經做到三等文官,並且有了兩個星章。這使剛當了科長不久的瘦子大吃一驚,十分地尷尬,十分地慚愧之後,又十分地佩服,十分地奉承,以至弄得胖子直惡心,幾次提出抗議又不能夠 ,只好扭頭伸手告別,在瘦子一家畢恭敬的目送下離去。整個畫面的氣氛是緊張的,拘泥的和冷索的,讓人感到陰晦、渾濁而氣悶。瘦子:波爾菲里 胖子:米沙《萬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文章按寫信的過程記敘。開始敘述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闆、老闆娘和伙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通過寫信向爺爺傾訴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與爺爺在一起時的生活情景;最後交待,凡卡沒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寫清楚就把信塞進郵筒里,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著他的信。《渴睡》:兩種現實在一個空間交駁呈現:瓦麗卡貧病交加的身世記憶,瓦麗卡疲於奔命的仆佣生活。在極度渴睡的恍惚中,她甚至有點調皮地把娃娃掐死,然後,高興地軟在地上,沉沉睡去。 一個小保姆掐死了她照顧著的搖籃中的娃娃,只因為她渴睡---一百多年過去了,晚報多少匪夷所思的社會新聞相似著小瓦麗卡的故事,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還是契訶夫似無能為力的讀解不合世宜---事實是,我們能夠體諒小瓦麗卡,可是誰也沒辦法救護她,她自己也不成,道德倫理勢必成為重負,不過後面的事情估計是新聞與法律的,父親:葉菲木•斯捷潘諾夫《跳來跳去的女人》:小說女主人公奧莉加•伊凡諾夫有一套據以行事的生活觀念:人的美、人的價值就在於他的不同凡響。而她的丈夫只是個普普通通的醫生,於是她整天都在尋覓英雄。女主人公雖無惡意,但她卻在不斷損害著自己的丈夫。小說進入尾聲時才點出真正的英雄原來就是在故事中一直充當配角的戴莫夫醫生。他之所以美就在於他雖然才智出眾,卻從未自命不凡,他總是默默無聞地盡著自己的義務,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去搶救病人。這樣一個在平凡勞動中完成著不平凡事業的人物在死後才被發現,得到承認。契訶夫一方面贊美了普通勞動者的心靈美,另一方面則鞭撻了那種蔑視勞動、欺名盜世、心靈空虛的人物。《第六病室》:格羅莫夫是一位小職員,他受盡生活的煎熬,他熱烈誠摯,充滿智慧和理性,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一次他看到一隊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他一下子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里,而且永遠無可逃遁。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在這里,在第六病室里,他憤怒地叫喊:「我透不過氣來啦!」「開門!要不然我就把門砸碎!」格羅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義感的下層知識分子的遭遇。他的憤怒抗議在黑暗中震響,宣布殘暴的專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拉京同樣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剛來醫院時,也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需要獲得內心的平衡和寧靜,並且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學。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拉京的悲劇表明:俄國專制制度不僅毀滅格羅莫夫這樣對現實強烈不滿的知識分子,而且對於溫馴善良不謀反抗的人,也同樣加以迫害。 小說結尾,拉京被迫害致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著,受著折磨,專制仍在延續。盡管作者相信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一定會被摧毀,但是由於世界觀的局限,他不可能指出通往光明未來的具體道路。由於作家看不到出路,所以在猛烈批判時,流露出憂郁低沉的調子 《農民》:在寫到老奶奶的菜園時,順手一筆「跟她自己一樣瘦小干癟的白菜」,就形象地構勒出白菜的枯小的樣子。老奶奶在生活的壓力下,神經質地般地以為鵝和烏鴉時時在糟蹋她的莊稼。她事必躬親,精打細算地維持著那個大家。在寫到那些趁空去糟蹋白菜的鵝時,描寫也很神妙「它們正在干正經事它們在小飯鋪附近拾麥粒,平心靜氣地一塊兒聊天,只有一隻公鵝高高地昂起頭,彷彿打算看一下老太婆是不是拿著棍子趕過來了。」,在被老奶奶拿著一根長棍子驅趕之後,「那隻公鵝卻伸直脖子,搖搖擺擺邁動兩條腳,走到老太婆這邊來,咭咭地叫一陣,這才回歸到它的隊里去,招得所有的雌鵝都用稱贊的口氣向它致敬」。兩個小孩子因為沒有看好白菜挨了打,為了報復老奶奶,就在齋戒的時候在老奶奶的碗里加了點牛奶,讓她沾了犖腥,好讓她以後入地獄。 寫到人們對貧困的生活無可奈何之時,經歷過農奴時代的老人,常回憶做農奴的好處來了。在小說里,作者寫到了農村當時的矛盾,但作者也沒找到出路。對於這些農民,讀後倒生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想法來。《套中人》:別里克夫晴天帶雨傘,耳朵塞棉花,把臉也躲藏在豎起的大衣領里。如果僅僅這樣,那麼只是孤僻可笑罷了,就讓他躲在角落裡吧;然而不止如此,他還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這個「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壓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個勁地嚷著:「千萬別鬧出亂子啊!」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就讓他自言自語吧,用不著理睬他。但是問題遠不止此。他還要用「套子」去湊別人的思想。更令人詫異的是大家看見他都害怕。就是這么一個古怪猥瑣的人,就把大家壓得透不過氣來,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轄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總而言之,人們對這個神經質的、變態的套中人妥協讓步,可以說許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鑽進「套子」中去了。作者在這里向我們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別里科夫並不是達官貴人,他沒有顯赫的地位和權勢,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他在生活中是無足輕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不是作為單個的人,而是作為知識界和社會上的一種典型,是舊制度、舊秩序、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人們害怕他,其實是被那黑暗污濁的政治空氣壓得喘不過氣來晴天帶雨傘,耳朵塞棉花,把臉也躲藏在豎起的大衣領里。如果僅僅這樣,那麼只是孤僻可笑罷了,就讓他躲在角落裡吧;然而不止如此,他還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這個「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壓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個勁地嚷著:「千萬別鬧出亂子啊!」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就讓他自言自語吧,用不著理睬他。但是問題遠不止此。他還要用「套子」去湊別人的思想。更令人詫異的是大家看見他都害怕。就是這么一個古怪猥瑣的人,就把大家壓得透不過氣來,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轄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總而言之,人們對這個神經質的、變態的套中人妥協讓步,可以說許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鑽進「套子」中去了。作者在這里向我們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別里科夫並不是達官貴人,他沒有顯赫的地位和權勢,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他在生活中是無足輕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不是作為單個的人,而是作為知識界和社會上的一種典型,是舊制度、舊秩序、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人們害怕他,其實是被那黑暗污濁的政治空氣壓得喘不過氣來。《約內奇》:約內奇,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一個有為青年,竟然墮落了。墮落成肥頭大耳的人,"越發肥胖,滿身脂肪,呼吸發喘,腦袋往後仰",不斷用拐杖敲著地板,發出鐺鐺的聲音。整天忙著數錢而曾經美好的少女,愛情,被葉卡捷琳娜耍弄後在黑夜的墓園受苦而又甜蜜的經歷也再不能喚醒他麻痹的精神。 盡管美麗的葉卡捷琳娜還在給她寫信,但是已經無濟於事。他還是打牌,喝酒到深夜。而有趣的圖爾金一家,他再也不想去了最可悲的是他在干這些的時候,心裡想著的是「這多麼無聊!」但是卻依然沉浸在其中。這些引發了我強烈的共鳴,我覺得它是嚴峻的警鍾
㈡ 故事梗概500字左右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名叫《老人與海》的書,這書主要講了:一位老人在海上一無所獲的第84天後,他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老人雖然失敗了,但他在與魚斗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氣,表現了一種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勝利,他可以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老人說過一生令我最難忘的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毛澤東主席也曾經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當碰到困難時,一定不能被挫折壓倒啊!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但我們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獲。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㈢ 契訶夫短篇小說內容概要
《醋栗》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講述了一個庸人為了追求個人幸福而喪失所有優秀品質的故事。
醋栗又硬又酸,卻被主人公尼古拉·伊萬內奇捧為寶貝,成為了他所嚮往的豐福生活的標志,它其實代表的就是尼古拉·伊萬內奇窮其人生所想擁有的平庸的個人幸福。
簡潔、凝練
契訶夫主張「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其小說大多是速寫式的,既沒有冗長的景物描寫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急劇變化的緊張場面;而是情節簡單、發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語言精練明快,善於運用白描式的個性化語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比如《變色龍》中僅僅寫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斷案一個場面,四個人物,故事情節發展極其簡單,作者僅僅抓住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審案過程中的五次「變色」加以描繪、便收到極其強烈的諷刺效果。
㈣ 江湖救急啊!!!誰知道短篇小說《the garden party》的故事梗概,不少於200字。
我們剛講完,說的是不同階級人的隔閡。勞拉是個善良的女孩,她們家要辦一個Party,一開始勞拉裝作她媽媽的樣子指揮工人,後來發現他們都很好相處。然後她們家的一個鄰居死了,她不想辦下去了,然而她的媽媽姐姐都覺得她很好笑。但是當勞拉有了一定漂亮的帽子之後,她也馬上高興起來了,忘了這件事。後來她們一家良心發現,就給死人的那家送去飯菜,然而那也是剩下的。這個故事說明她們之間的隔閡是不會消除的,憐憫之心也並不是真心的,上下階級矛盾不可調和。
㈤ 小說梗概怎麼寫
小說梗概怎麼寫,首先是故事發生的前提一個大的背景和大致的輪廓,然後梗概必須包括故事基本線索,主要人物特點及人物之間利害關系,
小說主體是人物,開篇前的人物簡介很重要,通讓每個人物都有聯系,不顯得孤立,人物設定不能過於龐雜,
將人物關系,情節推動以及最終目的連接在一起,由淺入深逐步推進,一定要把小說整體脈絡理清楚,主要人物要勾畫出來,重要故事情節要表達出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小說梗概。
㈥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的簡要概括
《珠寶》小說刻畫了一對平庸的「小人物」夫婦,他們愛金錢勝過愛一卻。小說布下兩個疑陣: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至此,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㈦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女巫的麵包》梗概300字
《女巫的麵包》(多情女的麵包),小有財富的麵包店老闆瑪莎小姐,愛上了常來買陳麵包的「落魄藝術家」,歐亨利狡猾地用平實、幽默、輕松的細節描寫,巧妙地把讀者慢慢帶入一個美麗愛情故事的期盼中。然而戛然而止的愛情失落,讓讀者沉浸在對瑪莎小姐一腔熱情當了驢肝肺的惋惜之中。平實中略帶幽默的場景,翔實的心理細節描寫,讀者一步步被作者引入其邏輯思維之中,最後在結尾處作者卻突然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戲劇性的結局大逆轉既在讀者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讓人拍案稱奇,這就是歐亨利的獨特文學魅力。
㈧ 怎樣寫短篇小說的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理論准備」分六章:短篇小說的界定和特徵、主題的確定、人物的塑造、情節的展開、場景的設置、視角的選擇,從理論上闡述短篇小說的特徵和組成要素。首先,短篇小說應該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包括開篇、沖突、高潮和結局等因素,設置與人物性格相協調的場景,傳達一個特定的主題,遵循始終一致的敘述視角,運用與人物性格相符的對話,通過簡練精確的描寫來展示人物、主題和沖突,運用富有想像的語言和文學手段,保持一貫的語氣和情調,長度適當,並產生唯一的文學效果。
主題是小說要傳達的主旨,也是短篇小說的靈魂,沒有主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說創作。短篇小說為讀者提供閱讀娛樂的同時,也激起讀者的某些情感,傳達某個主題。這一主題並不總是一個清楚表達出來的寓意,有時是寓於小說字里行間的對生活或人類本質的一種洞識。主題一般來源於作家生活中的具體經歷,如周圍的偶然事情,自身的困境或困擾著自己的社會問題。為了傳達一個清晰的主題,短篇小說要避免過於復雜的故事情節。
小說創作的成敗取決於人物的塑造,因為正是人物的行為傳達了小說的主題。人物的塑造需要集中於刻畫「圓形」人物,即主要人物。刻畫人物的具體方法一般有三種:描寫、行為和對話。具體地包括人物的身份、外部特徵、所處環境、內心活動、行為方式、語言特徵、他人對人物的反應等。當然,在人物刻畫中性格特徵的描寫比外部特徵的描寫更重要。要想塑造出清晰的人物形象,作者必須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各個方面,以便塑造出始終如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情節是由於主要沖突而發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展示部分、開場的偶發事件、漸漸激烈的行為、高潮、漸漸平緩的行為、結局等。在展開情節的過程中,作家會在整個的時間安排中運用倒敘的手法,還會運用伏筆的手段造成一種懸念。場景在情節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作家在寫作中往往讓讀者通過推理、暗示來了解場景,而不是用成段的描寫來闡明場景。
短篇小說的敘述視角決定小說的主題,因此視角的選擇至關重要。短篇小說的傳統寫作方法是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第三人稱視角又有三種不同的角度:第三人稱、受限的第三人稱和全知全覺的第三人稱。受限第三人稱視角的敘述者不是小說的組成部分,不能了解任何人物的思想。全知全覺的第三人稱視角幾乎總是作者就是敘述者的視角,作者知曉一切,目睹一切,也了解一切。無論採用哪種視角,小說的敘述視角必須保持一以貫之,前後一致。
第二部分「形諸筆端」共五章,主要論述了對話的寫作、描寫的運用和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首先,對話是短篇小說的必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於人物的刻畫,而且人物在採用對話表達觀點或講述故事時也推進了沖突的發展。對話可以是人物相互之間的談話,也可以是人物的自言自語,即內心的獨白。要想寫出真實可信的人物對話,就必須用心去聆聽,留心觀察;再者,描寫是短篇小說中經常使用的文學手法,逼真的描寫依賴於五官感覺,也是能夠准確傳達信息的前提。描寫是支撐短篇小說語氣情調的細節,為了使描寫生動形象,有些作家會大量使用修辭格。描寫中要使用適合題材的詞彙,運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避免導致詞藻華麗或過多修飾語,句子結構要變化多樣。總之,描寫要干凈利落,簡潔有力,直截了當,運用展示的方式;第三,短篇小說創作的最高要求之一是寫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開頭,使讀者很快融入小說之中,也能迅速抓住編輯的注意力。短篇小說的開頭可以考慮三種可能的方式:運用對話揭示人物和場景,並引入初始沖突;讓主要人物開始實施行為,進而引向初始沖突;確定場景,提供足夠的細節以營造出氣氛。小說的結尾應該完成小說的情節構思,展示主要人物由於沖突而經歷的任何變化,並使讀者獲得閱讀上的滿足。結束一篇短篇小說的方式多種多樣,如簡單地消解沖突、向讀者稍作透露、提供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尾。第二部分還以短篇小說《土豆》為範例,分析了短篇小說的全部基本要素。最後一章是「創作小說的檢查z,敘述了對小說初稿進行檢查時可以提出的各種問題,而通過檢查可以發現小說初稿中存在的不足,進而作出適當的修改和潤飾,直至小說通順流暢,有趣易讀,真實可信。此外,在小說定稿時還要進行仔細的校對,涉及標點符號、段落劃分、大小寫字母、拼寫、語法和慣用法等。
《怎樣寫短篇小說》的第三部分「超越基礎」分兩章:大師賞析,沖破發表的障礙。前者以書中上文的理論為基礎,分析了美國短篇小說大師霍桑的小說《胎記》的各種組成要素。而後者為如何使作品得以發表問世提出了頗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如研究雜志、與編輯取得聯系等。
在閱讀《怎樣寫短篇小說》時,讀者要抓住理論闡述部分的要點,並把理論闡述與小說範例緊密結合,注意避免只記憶理論闡述的條條框框。同時,短篇小說的範例中的大多數語言較難,需要參照注釋仔細閱讀,體味作家的創作技巧和方法。
㈨ <小桔燈>的故事梗概100字以內
《小桔燈》是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57年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反動派統治下,艱難的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贊揚了他們堅強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我」拿些橘子去看望一個生病女人,回來的時候,那女人的小女兒用半個橘子皮做成小桔燈,「我」借著小橘燈燈光燈光感到任何艱辛的地方都有生活的溫暖!
《小桔燈》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曾獲得全國第二屆兒童文學創作獎.是冰心根據其40年代在重慶郊區與一位窮苦人家的小姑娘偶然相識的真實經歷寫成的.作品採用了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實際出場的只有「我」的朋友、小姑娘和「我」三人,其餘均通過言語帶及.
文章暗含了政治斗爭的殘酷,但是沒有像其他同類作品一樣,將斗爭推到台前,而是處理成一個淡淡的背景,三言兩語帶過.整篇文章以小姑娘在這種環境中所表現出的樂觀、鎮定為主要表現內容.
對小姑娘的描摹,作者分別用了「為母求醫」,「接待『我』的來訪」,「製作小桔燈」以及「送別」等情節.這些情節及彼此間的對話,讓小姑娘的形象從清晰到逐漸生動、鮮活起來.作者特寫的小姑娘用桔皮製作桔燈的場景,在諸多場景中尤為顯眼,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小桔燈》的成功之處,在於對人物的塑造上.文章末尾,作者不忘添加點睛之筆,進一步強化行文的主旨:小主人公用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
《小桔燈》似乎只是作者信手拈來的一篇述事抒懷之作,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卻寄深沉於淺淡,寄精奇於樸拙,細針密線,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言語優美而又意味深長,很好地體現了作者散文的藝術風格.
㈩ 《老人與海》作品梗概怎麼寫
《老人與海》完全可能成為當代一部名副其實的經典作品。厄納斯特·海明威的這部短篇小說無疑具有以往許多巨著的共同特點: 在題材所限的范圍內幾乎達到形式上的完美無缺、處理方法謹嚴、注意時間和地點的統一,行文簡潔而內涵很深。另外,和極大多數巨著一樣,海明威的這篇小說讀起來可有不止一層的意思。一方面,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帶有悲劇性的冒險故事。故事講到一個精神沮喪的老漁人,在他對職業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險遠航至墨西哥灣流並在那裡釣住了一條該水域中從未見過的最大的馬林魚。故事接著說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奮力叉住這條大魚而耗盡了力氣之後,被迫投入一場和一群海盜似的鯊魚的絕望的搏鬥之中,結果是那些鯊魚只給他留下了獵獲物的一具骨架。另一方面,這又是一個寓言,它描述了人所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一個人如何從災難和實際失敗的環境中攫取精神上的勝利。再一方面,這是帶有宗教意義的一種隱喻,作者不引人注目地給這一主題添加了基督教的一些象徵和比喻。和柯勒律治筆下的「老水手」一樣,海明威筆下的古巴漁民是這樣一個角色,他容許作者的想像力同時在兩個領域中活動,這兩個領域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一個注意寫實,有著動人的情節;另一個則側重道德說教,充滿象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