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文小說好嗎

短篇文小說好嗎

發布時間: 2023-03-01 03:52:24

⑴ 是短篇小說受歡迎還是長篇小說受歡迎呢

個人覺得長篇小說會比較受歡迎。因為長篇小說能使故事更加有血有肉,不至於使故事很是倉促,能更好的刻畫主人公及要表達的思想。當然大前提是文筆要好,如果不好,再長篇也沒用。而文筆好的,即使寫短篇也能很是精彩。

⑵ 長篇和短篇那個好寫

你們覺得長篇和短篇小說那個好寫?看到友友的文章談到長篇和短篇的事。有的說寫長篇小說的人後來寫短篇小說才知道短篇不好寫。可寫短篇小說的人對著長篇小說望塵莫及。哈哈,你覺得呢?

我感覺那個都不好寫,對於我來說,寫少長一點的,就要構思好幾天,可寫出來的還如同嚼蠟。寫長篇的人能寫出來幾十萬字的,在我眼裡就是神了,我頂禮膜拜。

能寫出優秀短篇小說的人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個人覺得雖然短,猶如麻雀,身子雖小五臟俱全,短篇雖少,但是,故事情節卻要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否則,平鋪直敘的沒意思,要有看點,亮點,給人以啟迪,能讓人記住最好。要不,就像我的啥時候都進不了前三強(捂臉)

短篇小說看上去篇幅小,但是,內容看點一樣都不能少,相比長篇小說。只不過是字少了點。能寫出來長篇小說的,腦子是相當奇特的,能寫出長篇大論要費好大的精力和體力的。看似坐在那裡沒有運動,實則相當消耗能量。我每琢磨一篇垃圾文,都想休息半年,不知是懶還是沒能耐。好像寫長篇,就是不敢提筆。也沒有找到入手點。唉,就這點成色了,順其自然吧。哈哈。

諸位感覺如何,長篇好寫,還是短篇好寫?把你的想法或者經驗傳授一下,或者有什麼更好的奇思妙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⑶ 小說看短篇的好還是長篇的好

我認為、這是要看個人情況的、
要是你沒什麼耐心、看長篇的覺得磨機的話、推薦短篇
要是你比較喜歡細水長流、慢慢看完一本小說的話、推薦長篇、
本人比較喜歡中短篇的、

⑷ 什麼樣的短篇才算好短篇

要麼你能夠運用劇情上的突然反轉,讓觀眾記住你所寫的這個故事,要麼通過很小的篇幅能夠引起觀眾,也就是讀者心中的某項情緒,或者是同情或者是開心,或者是生氣,你能引起觀眾心中的情緒,讓他記住你這篇故事,那麼你寫的這個短篇小故事基本就算是成功了。

⑸ 「短篇小說」有哪些特點

短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其特點是篇幅比較短小,情節比較簡潔,人物比較集中。它通常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極力刻畫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徵,能夠及時、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生活內容,做到了 以小見大,使讀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 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所以他在《試談短篇小說》中得出這樣的結 論,雖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范圍雖不像中篇小說那樣廣闊,但是它善於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來說明復雜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中,自唐宋以來,短 篇小說就日趨發展、豐富。特別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取得了長足的發 展,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就是非常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現代文學史上,短篇小說更加彭勃發展,魯迅的《狂人 日記》、《葯》、《祝福》,茅盾的《春蠶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記》,葉 紫的《豐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說。

⑹ 怎樣的短篇小說才是好的

18年7月看完了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的短篇小說集《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異常喜歡,一直對它念念不忘。心裡計劃著要針對這部作品認真寫一篇書評,然而卻遲遲沒有動筆。不可否認,懶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但還有一點是自己有些不知從何下手。

我一直在想:這本書到底好在哪裡?到底怎樣的短篇小說才能稱得上是好的、優秀的短篇小說?

我們都知道,短篇小說雖短,但其創作難度並不亞於長篇小說,有時甚至更見作者功力。

愛倫·坡曾在評論霍桑的短篇小說集《重述的故事》時,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

「技術嫻熟的藝術家構思出一個故事的時候,如果聰明的話,他不會讓自己的想法去適應故事情節,而是精工雕琢,創造出故事情節來實現獨一無二的效果——因此作家認為這樣的效果能最好的幫助他實現腦海中這個美妙的故事。如果這故事的第一句話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那麼他的第一步便失敗了。整篇小說里不應有一個字會直接或間接地背離腦海已有的那個故事藍圖。經由這種方法,再加上精心構思和嫻熟的技巧,最終,這幅畫卷得以慢慢展開,在作家看來它不啻於一件藝術品,他能從中獲取極大的滿足感。這故事背後的理念完美無瑕地傳遞了出來,因為作者心無旁騖……」

總結和概括一下,我認為優秀的短篇小說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1、語言方面:語句流暢,描寫精準,可讀性強,最好能讓人一口氣讀完,根本停不下來;

2、結構方面:精心構思,精雕細琢,最好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

3、情節方面:使人印象深刻,最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歐·亨利式結尾」和莫泊桑的《項鏈》了;

4、立意方面:寓意深刻,讓人覺得意猶未盡,並能引發長久的思考和討論。

由於短篇小說篇幅的限制,故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中,時間、地點可以簡潔明了地點出,人物其實也不太需要花過多的筆觸去進行描述。我認為,此刻我們不需要去糾結,這個人物在這篇短篇小說里,到底是「圓形人物」還是「扁平人物」,到底塑造得是否完美和立體。我們只需要去感受,這樣的描述是否最「穩、准、狠」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小說想表達的含義,至於方式方法則可以百花齊放。

比起時間、地點、人物來說,更重要的是怎樣在這短小精悍的篇幅中,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清楚和到位,並達到令人難以忘懷的效果。同時,環境的因素也沒有像長篇小說中起到那麼大的烘托作用,某些優秀的短篇小說甚至是吝嗇於去進行一些環境描寫的。

在《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這本短篇小說集里,王安憶的序和裡面的7篇小說同樣精彩。序中說,愛因斯坦一派認為理論的最高原則是以「優雅」與否為判別的,優雅就是「盡可能地簡單,但不能再行簡化」。王安憶認為這句解釋同樣可用於虛構的方式。因此,好的短篇小說就有了一個定義,那就是「優雅」。

王安憶對各國短篇小說特點的分析非常有意思。她認為,以莫泊桑、都德等作家作品為代表的法國短篇小說也許是受洛可可風氣的影響,都非常精緻,就像擁有無數切割面的鑽石那樣,「將一個小世界切成無數棱面,棱面與棱面折射輝映,最終將光一攬收盡,達到飽和」。

俄國人的短篇「鼎力足,東西小,卻壓秤,如同隕石一般,速度加重力,直指人心」。真是非常精準的概括了,瞧瞧契訶夫、屠格涅夫等作家就知道了。此外,美國的短篇小說,從歐·亨利的「甜美的傷感的變法」,到了後來的塞林格、雷蒙德·卡佛,演變得越來越極簡主義。義大利的短篇則與他們的民族傳統有關,充滿了童話與寓言的色彩。

那麼,代表加拿大尤其是加拿大地域文學的,短篇小說巨匠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的這7篇小說,又有什麼新奇之處呢?

首先,「優雅」這個詞,這本書當之無愧。無論是從語言的優美、雅緻的角度來說,還是從愛因斯坦「盡可能地簡單,但不能再行簡化」的標准來看,都非常符合。

7個故事發生的地點同樣都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布雷頓角,這里有美麗而又凶險的大海,也有幽深而又黑暗的礦場,當地大部分居民都以捕魚或采礦為生。故事大部分與生活的艱難以及親情有關:有因為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賣掉家裡忠實的老馬而憤以斧子狂砍家裡辛苦養殖的雞的孩子,有為了擺脫挖煤命運而離家謀生的18歲少年,有不遠萬里來看望去世前妻的父母和自己生疏的兒子的失意中年男子,有回鄉懷念自己壯志未酬並終年被困於此的父親的中年大學教師,有回家看望奶奶卻意外目睹了奶奶去世的絕症患者……

每個故事都很簡單,但每個故事都是既充滿了柔情溫情深情,又縈繞著幾絲血色的殘酷。

隨便拿其中一篇開頭的景色描寫作為例子,一起來感受一下有多美,當然翻譯的文字水平也確實非同凡響:

「暮色漸濃,夕陽給萬物抹上金光。沒有稜角的灰石向著它們念想的歐羅巴赫然聳起,也漾在這片晚照中。落日信手點染的,還有未長成的雲杉、往低處藏躲的地衣、精緻而不失剛健的蕨類、根莖如神經般虯結的苔蘚、瘦小而強硬的越橘。灰暗的雨颮斜斜地從海上掃來,又驟然遠去,不由分說得如同趁人不備的劫掠者;所過之處,所向之地,盡管倉促,都轉眼間濕透了。此時,透徹的水珠捕獲余暉,把彩虹的萬般旖旎都收納承托起來。」

其次,雖然這幾個故事都發生在加拿大偏遠的布雷頓角,但你在閱讀時並不會覺得距離故事中的人物過分遙遠。即使都是一些非常個人,甚至是私密的成長體驗、生活經歷的描述,它們仍能輕易地引發我們的情感震動與共鳴。

正如梭羅所言:「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之中。」在這本集子的每個故事中你都能體會到生命里那令人窒息的幾分絕望,但這絕望不顯山不露水,彷彿隱藏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之下,又像礦產悄悄躲藏在礦井之下深不見底,顯得如此的平靜。麥克勞德不是那種直接撕開血淋淋的傷口給你看的作家,他是以一種這么溫柔,這么優美,這么浪漫的姿態,將這些殘忍的現實一點、一點的透露到你面前,讓你在感受絕望的同時,卻也能找到幾縷希望的曙光。

最後,結合前文羅列出的幾個判斷維度,我們可以看到:這部作品語言方面的優秀無須贅述了;結構是相對比較薄弱的,沒有很復雜的設計與獨創性,但整體仍然比較清晰、精巧;情節和寓意兩個方面相輔相成,情節中沒有很多為了「偶然」的「偶然」,但有合乎情理的「必然」,從而引發的對生活、生命的思考還是很有一些質感與深度的。

當然,這些評判標准還是顯得有一些「簡單粗暴」了,我們對任何文本的評價與分析,都還是不能脫離於文本本身,一定要基於「具體文本具體分析」這個原則。

最後,再推薦一些其他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短篇小說集給大家:

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卡夫卡:《變形記》

契訶夫:《變色龍》

莫泊桑:《項鏈》

塞林格:《九故事》

毛姆:《赴宴之前》

伊恩·麥克尤恩:《最初的愛情 最後的儀式》、《床笫之間》

雷蒙德·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大教堂》

博爾赫斯:《小徑分岔的花園》、《杜撰集》、《沙之書》、《阿萊夫》

⑺ 寫長篇小說好還是寫短篇小說好太長怕你剎不住車啊!

文/鐵筆郎君sun郎君這人寫作有一個毛病,就是怕剎不住車。 比如寫小說或者頭條百家號的一些娛樂性的文章,常常在心裡就是默念:1200字左右就好,1200字左右就好,1200字左右就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可寫著寫著,靈感越來越多,畫面感越來越強,劇情也越來越多,老是寫超了,常常寫到2000多字,有時甚至還寫道3000字左右。 你別看一個字一個字地碼著,碼多了也累啊。本來自己說好的就寫1200字,可是寫的過程中總覺得有些細節沒有描述到位,就又倒回去重新補充了一些細節。 這里補補,那裡修修,很快就突破了原定計劃的字數。 為此,還一度十分得苦惱。 其實,郎君也不是很喜歡長篇大論的那種。所以後來在觀摩了很多百家號,或者頭條號的大咖寫的一些文章時,就發現他們其實有些內容真是很短,有些估計不超過一千字的那種,然後配圖也比較多,大概六七張左右。但是粉絲多,標題也起得好,照樣很吸引人,閱讀量評論也是杠杠的。 因此自認為在寫自媒體娛樂性文章時,還是能勉強控制好字數的。但是到了寫小說上,就怕了。本來就只是想寫好一個故事或者一個劇情就夠了,沒想到寫著寫著,引發了更多的劇情,就不斷地寫下去。結果本來一章就搞定的小說,寫了四五章還沒寫完。 看過我連載《郎君奇幻世界簿》的就知道,裡面的《傀儡》、《暗黑組織》、《屍災求生記2020》都中斷了好久,沒有再去碰它。 因為又有新的故事新的小說劇情在腦海里浮現。 思如泉湧,下筆迅疾。腦子里的故事覺得很有趣,也很發燙,就趕緊寫出另一個故事來。還沒寫完的故事當然就被放一邊去了。因為怕越寫越長變成了長篇小說,而郎君自知自己的水平還不是很行的那種,萬一寫了太多無關緊要的劇情,或者是劇情不夠緊湊,郎君會恨死自己的。 所以為了這么一個目的,還是建議寫短篇小說為好。因為短篇小說有篇幅限制,往往更考驗一個作者的寫作水平,構思技巧等等。而長篇小說,說實話,比起短篇小說來說,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可以寫的東西有很多,劇情也可以很豐富,角色也可以有很多。當然了,往往需要列好一長串的人物提綱,背景設定,劇情安排等等,要耗費腦子的太多太多了。如此看來,長篇小說要寫好,不是在於一個「長」字,不是越長越好,而是需要更加豐富生動形象的內容來讓小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加地飽滿,可感。 想要做到這一點。郎君是比較懶的一個人。是懶得去羅列那麼多的東西。 所以還是寫短篇小說比較舒服。寫了一個靈感,再換下一個靈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有趣的故事誕生,而且讀者看著也不費力,不是也挺好? 這只是郎君個人的看法。至於你寫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全看個人興趣。 你寫得長了,你大神;你寫得短了,你牛逼;你寫得差了,你大爺。 只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罷了。 再說了,你寫小說都目的是為了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會幫助你做出合適地選擇。 還有一點題外話,那就是車沒剎好,可是會翻車的,哈哈。

⑻ 當前,寫童話小說,是長篇小說好,還是中篇,短篇小說好

童話的主要的讀者群應該是少兒。所以寫長篇不適宜。
最好是短篇,偶爾經典的題材可以寫中篇。
最好的方式是創造一個或幾個童話主角,一篇一個故事,寫成整書也不錯。
建議寫500-3000字篇幅的,主題健康積極,情節不要過於復雜的。

熱點內容
重生移動城市小說 發布:2025-07-09 11:10:35 瀏覽:201
小說言情誤會重重小說網 發布:2025-07-09 11:10:29 瀏覽:191
西方背景的都市玄幻小說 發布:2025-07-09 11:08:49 瀏覽:836
現代重生復仇小說bl 發布:2025-07-09 11:06:07 瀏覽:250
國家圖書館網路小說小白文 發布:2025-07-09 11:05:23 瀏覽:448
退戈最新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09 11:01:53 瀏覽:448
重生之異世大陸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09 11:01:42 瀏覽:844
逃跑被抓回來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9 10:48:51 瀏覽:372
霸道總裁小說男女主是偽兄妹 發布:2025-07-09 10:48:47 瀏覽:398
小說網游之新手村村長 發布:2025-07-09 10:48:04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