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改編成的電影
1. 有哪些由短篇小說改編的好電影可以推薦
《情聖》,其實愚記君最先想到的是1991年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不過這次要說的是改編自1984年美國電影《紅衣女郎》的《情聖》。一篇講述了肖瀚在好兄弟的出謀劃策下,輾轉於三個女人之間,經歷了一系列囧事的故事。影片由肖央、閆妮、小沈陽、喬杉、艾倫、常遠等很會搞笑的藝人主演,使得片子保持了三分鍾一小笑,五分鍾一大笑的節奏。最終6.58億的票房可以說不虧,至少觀眾們看了笑了,笑一笑十年少。
2. 1983年上映的電影什麼改編自林海音的同名小說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於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
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台灣女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而成。《城南舊事》首先由北影廠的導演伊明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
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改編的時候,刪去了「蘭姨娘」的全部和「驢打滾兒」的後半部。「惠安館傳奇」保持基本完整成為影片的上篇;而「我們看海去」和「驢打滾兒」的前半部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則糅在一起成為一個仍有兩段的下篇。
3. 有哪些經典的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
張藝謀導演在1994年把余華的《活著》搬上了大銀幕,由葛優、鞏俐主演,這部電影也憑借扎實的創作功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蘊獲得了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這部小說原本就是通過福貴這個人物一生的命運,來展現中國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在面對時代變遷、際遇變化時所遭遇的苦難和抉擇,用余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這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可以說是優秀的小說碰到了懂它的導演,創造出的一種完美的和諧。
4. 莫言的小說有哪些改變成電影或電視劇
創作於1985年的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成電影《暖》;
根據198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的電影《紅高粱》;
1999年發表中篇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改編成電影《幸福時光》;
1991年創作中篇小說《白棉花》改編的電影《白棉花》。
5.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說都有哪些改編成了電影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有:1966年的《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1999年的《四百年人》(又名《機器管家》)和2004年的《我,機器人》。還有正在籌劃開拍的《基地》
詳細介紹如下:
《基地》吧,這部猶如《羅馬帝國興亡史》的太空歌劇一直被稱由拍攝《後天》、《2012》聞名的羅蘭·艾默里奇導演,據說投資不小。但能否拍出阿西莫夫原作的風格特色,卻是誰也不敢打包票。這是有原因的:早年間阿西莫夫和美國影視界關系很好,他多次執筆為一些科幻劇集做過編劇。但因為阿西莫夫有個怪癖:從來不坐飛機。這樣就沒法到好萊塢去參與合作,結果到今天真正與阿西莫夫有關的電影只有三部:1966年的《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1999年的《四百年人》(又名《機器管家》)和2004年的《我,機器人》。
《神奇旅程》這部電影最初參照的是Otto Klement和Jerome Bixby兩人的小故事,由Harry Kleiner寫成劇本。當時 Bantam Books公司獲得了改編權,請來阿西莫夫想把劇本改編成小說,並對電影劇本做些指導。劇本講的是一名蘇聯科學家從鐵幕後逃到美國,因為他的腦血管遭到間諜破壞而命在旦夕。五名美國醫生乃被縮小成幾百萬分之一置於潛艇中,注射進科學家體內進行血管手術。但時間有限,如果沒能及時出來,那艘潛艇就將變回原大,而這些人就都會死於非命。
在長達一年的過程中,阿西莫夫和電影製片方以及編劇之間爭執不斷,最終電影上映時演職員表中根本沒有阿西莫夫的名字。好在小說已經在電影上映前六個月就出版了,於是很多人誤以為《神奇旅程》是根據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的(到今天都是),其實這是一個別人的故事,被阿西莫夫拿過來的。後來阿西莫夫還寫了一部續篇《神奇旅程2:目的地大腦》(Fantastic Voyage II: Destination Brain),講的是美國人與蘇聯人通過微縮技術進入人體後進行新探險,並且爆發了一場微觀版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也許是想法太新奇,也許是和好萊塢搞壞了關系,這個本來可以拍續集的作品沒有被好萊塢採用。《神奇旅程》贏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藝術指導兩個獎項,在特效史上足以留下一筆。後來有一批科幻片都是從此得到的靈感:包括1987年的《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和1989年的《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等。詹姆斯·卡梅隆一直想翻拍本片,但鑒於他手頭項目太多,可能還要等上幾年才會在大銀幕上看到。
《機器管家》一片改編自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The Bicentennial Man》以及他和Robert Silverberg合著的長篇《The Positronic Man》。原作可以看作是是科幻版《海的女兒》,從一個機器人的角度,極為深刻地展示出了「人」之為人的本質和真諦。其中對人權、自由的解讀,甚至使我們聯想到美國《獨立宣言》的精神源頭上去——小說正是應編輯之約,為紀念美國建國200年而作。這部電影將阿西莫夫的小說完全庸俗化了,結尾女機器人加勒蒂婭幫助女主角終結生命的細節更是完全違背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令原作那種嚴謹的思辨味道盪然無存。小說中安德魯之死,關鍵在於它作了「150年機器人」,最後以「200年人」身份死去。影片改為為愛情追求人的身份,最終和愛人一起死去。兩者雖無好壞之分,卻有高下之別。說到底,小說是嚴肅探討人生,電影則成了童話故事。
《我,機器人》導演曾拍出過《黑暗都市》這樣的科幻佳作,但本片其實只是借用了阿西莫夫的小說集標題以及靈感,故事則屬於重新創作,與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已經頗有出入了:阿西莫夫創立機器人三定律其實是為了搭出一個科幻推理故事的框架,並非真正在探討人與機器人的關系——從科學事實來說,機器人與人的關系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偽命題。在看得到的將來中,機器人威脅論都是一種鬼扯,是電影需要的噱頭。那些機器殺手代替的,實際是從前殺人狂、吸血鬼和怪獸的角色。而描寫機器人與人的友情,也不過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另一種表達罷了。波蘭的科幻大師,塔爾科夫斯基的經典電影《索拉利斯》的原作者,著名科學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就曾表示過:將來,不大可能會有酷似人類具有個性的機器人出現。我們需要的,是機械手那樣分工各異的機械工具,不是一個有兩條腿,下班後會和其它機器人聊天,然後去找自己電子老婆的「人形機器」。
6. 根據短篇小說、詩歌、散文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哈利波特系列;奧斯丁的一系列: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亂世佳人;張愛玲的一系列:色戒,半生緣,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李碧華的一系列:青蛇,古今大戰秦俑情,三更之餃子,霸王別姬,等;莫言的:紅高粱
7. 有哪些短篇小說被改編成電影
《祝福》
《傷逝》
《阿Q正傳》
《葯》
《鑄劍》
《祝福》改編之後似乎叫《祥林嫂》,不太記得了。
8. 求改編自短篇小說的美國/英國電影,不要太老的,至少90年以後吧。電影改編成小說也可以。
本傑明·巴頓奇事(,2008)
改編自1922年的短篇小說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2005)
改編自1997年的短篇小說 Brokeback Mountain
強殖入侵 Impostor(2002)
改編自1953年的短篇小說 Impostor
天之驕子 The Emperor's Club(2002)
改編自短篇小說 The Palace Thief
機器管家 Bicentennial Man(1999)
改編自1976年的短篇小說 The Bicentennial Man
斷頭谷 Sleepy Hollow(1999)
改編自1820年的短篇小說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非常特務/捍衛機密/約翰尼記憶術/約翰尼的記憶 Johnny Mnemonic(1995)
改編自1981年的短篇小說 Johnny Mnemonic
9. 那些由短篇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你最喜歡的是哪部
《甄嬛傳》眾所周知,電視劇《後宮·甄嬛傳》是由網路寫手流瀲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小說本身是架空的,但影視化過程中將其背景設定為清朝雍正年間,並對應著歷史製作服裝道具以及教授禮儀。本著嚴謹的製作態度,將後宮勾心鬥角的現象故事化地表現出來了。這部劇一經播出就收獲了好評,小編也是每天晚上守在電視機前陪著甄嬛一步一步坐上太後之位。